标准化的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PPT课件

合集下载

《微生物标本采集》ppt课件

《微生物标本采集》ppt课件

采集量
成人一般采集5-10ml,儿童根据年龄和体重适 当减少。
尿液标本的采集
01
采集时间
一般选择清晨第一
次尿,即晨尿。
02
采集方法
清洁尿道口后,留 取中段尿于无菌容
器中。
04
注意事项
女性患者应避开月
03
经期;留取尿液前
避免大量饮水。
采集量
一般留取10-20ml 。
粪便标本的采集
采集时间
选择患者腹泻时或怀疑有肠道感染时 进行采集。
微生物标本的安全管理要求
01
严格遵守生物安全相关规定,确保微生物标本 的安全处理和管理。
02
对具有潜在危险的微生物标本进行分类和管理,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03
建立微生物标本的登记和追踪制度,确保标本来源 和去向的可追溯性。
04
对废弃的微生物标本进行安全处理,防止对环境造 成污染。
防止微生物标本污染的措施与方法
05
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控制与安 全管理
微生物标本的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完善的微生物标本采集、运输、 保存和处理的操作规程,确保标本 质量。
建立标本质量监测和反馈机制,对 不合格标本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
对采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 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定期对采集器具、试剂和耗材进行 质量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 标准。
选择合适的容器
根据采集标本的类型和后 续检测需求,选择合适的 容器,如无菌试管、培养 皿等。
准备试剂
根据检测需求,准备相应 的试剂,如培养基、抗凝 剂、保存液等。
检查容器与试剂
在使用前检查容器和试剂 是否完好无损、无污染, 并在有效期内。
告知患者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ppt课件
24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应在急性期采样,以提高检出 率,应在抗生素应用前或停药一周后采集标本, 如不能停用抗生素,应于下次抗生素应用前采 集。
2 送检:应立即送检,室温条件下不能超过 2h。如不能立即送检,则保存于4℃冰箱待送 出。
25
化脓和创伤标本的微生物检验
一、标本送检指征 1 局部症状: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是
20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尽量采集晨尿标本,应保证尿液在膀胱内 停留4h以上。(一般于晨起第一次尿液送 检。)
2.应选在抗菌药物应用之前。
3.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1h内接种。
4.标本运送过程中必须保证其安全,防止
溢出,避免细菌污染。
21
粪便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采集
一、标本送检指征 1 急性腹泻: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腹痛,里
7.鼻拭子法:用被无菌盐水湿润的棉拭子 (尖端的棉花必须紧密)直接插入鼻腔约2cm, 对鼻黏膜用力旋转,然后取出。
8. 鼻咽拭子法:用无菌拭子经鼻轻轻插入 鼻咽部后部,慢慢旋转拭子5s,吸收分泌物, 然后取出。
15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1 采集时间:
(1)以晨痰为好。多数病人清晨痰较多,易 于采集。且清晨痰含有的病理成分较多。会增 加培养的阳性率。
18
2 耻骨上膀胱穿刺:使用无菌注射器直接从 耻骨上经皮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评估膀胱 内细菌感染的“金标准”方法,但有一定的 痛苦,病人难以接受。主要用于厌氧菌培养 或留取标本困难的婴儿尿标本的采集。
3 直接导尿:按常规方法对会阴部进行清 洗消毒后,用导尿管直接经尿道插入膀胱, 获取膀胱尿液。可减少尿液标本的污染,准 确地反映膀胱感染情况。但有可能将下尿道 的细菌引入膀胱,导致继发感染,一般不提 倡使用。

微生物标本采集-PPT

微生物标本采集-PPT
快速、准确、效能
三、痰标本采集方法
➢ 自然咳痰 以晨痰为佳。用清水反复漱口, 用力咳出呼吸道深部的痰,痰液直接吐入 无菌容器中,尽快送检。否则有的细菌 (如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外界可 能死亡。痰量极少者可用雾化吸入加温至 45℃的10%NaCl水溶液,使痰液易于排出。 要求采到肺深部的痰液,不要唾液。
快速、准确、效能
一、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原则
➢‧可能致病源,收集到越多越好,保持 其活性
➢‧非无菌部位,避免污染:消毒 ➢‧减少增生:低温保存及使用输送培养
基 ➢无菌部位‧避免污染:确实消毒
快速、准确、效能
发现感染应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必 须在使用抗生素或其他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采集的标本应无外源 性污染,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它杂菌污染 要收集足够量的标本 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至微生物室
➢对于婴幼儿,抽血量不应超过患者总 血量的1%。
➢血标本量不足:血液体积少于血培养 瓶标签上推荐血量的80%
快速、准确、效能
➢对于疑似菌血症者,建议采集2-3套血 培养
➢有研究表明一套血培养阳性率为65%, 2套80%,3套96%
快速、准确、效能
为什么要送检厌氧瓶?
➢正视厌氧瓶的功能! ➢ 增加采血量 ➢ 增加兼性厌氧菌的分离机会 ➢ 增加厌氧菌的分离机会
制生长 ➢ 在当时所有培养方法不能培养的微生物(局
限性)
快速、准确、效能
临床医生要合理用好两种数据
➢1. 本地区、本单位病原流行病学资 料,指导经验用药。(微生物室、院 感办、临床科室)
➢2.药敏试验报告,纠正经验用药。 重视病原学检查,尽可能在应用抗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ppt课件
3、做好包装和防护
临床标本及感染性物质,不管运送距 离有多远,应严格注意标本的包装,并且应 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精选课件
19
标本送检样本
精选课件
20
标本的接受、处理原则
当标本送至实验室时,应有病人基本信息、标本来源、采集时 间等。
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标本时拒绝接受 1.不正确的运送温度 2.不正确的运送工具 3.延长送检时间 4.标本容器上未贴病人信息或贴错 5.标本有泄漏 6.盛标本的容器有破损 7.标本有明显污染 8.标本量不足或已干涸 9.24h内重复送检的标本(不包括血培养) 10.对某种试验不适合的标本
精选课件
21
临床常见标本 采集、运送与
接种
精选课件
22
临床常见的标本:
血液 痰及鼻咽分泌物 尿液 粪便 穿刺液(脑脊液、胆汁、胸腹水等) 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 生殖道
精选课件
23
血液
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 的。当细菌侵入时可引 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精选课件
24
血液培养的意义:
菌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临床不明原因的感染 假体植入后感染(人工关节、人工瓣膜) 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 肺炎
精选课件
51
常见临床标本的采集及处理
泌尿生殖道标本
二、生殖道和尿道标本 送检指针:
女性患者
外阴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炎
阴道溃疡 尿道炎 宫颈炎 子宫颈炎 子宫内膜炎 输卵管炎 卵巢脓肿
精选课件
男性患者
尿道炎 附睾炎 前列腺炎 生殖器
52
标本采集(根据不同感染种类和病变特征采集不同的标本)
尿道分泌物
精选课件
44
泌尿生殖道标本
一、尿液标本 适应症:尿路感染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PPT医学课件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PPT医学课件
二、痰标本中常见病原体
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A群链球菌、肠球菌卡他莫拉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类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百日咳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和毛霉菌等
真菌
念球菌、曲霉菌、隐球菌、球孢子菌
厌氧菌
拟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三、临床意义
血液感染是一种危重的全身感染,对其进行病原菌的检验,提供病原学的诊断极为重要。 当少量细菌侵入血液循环,为一过性,不繁殖或很少繁殖,不引起或仅引起轻微的炎症反应者称为菌血症,若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的表现称为脓毒症。血液标本的细菌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若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细菌,一般视为病原菌感染,提示有菌血症。
其他
放线菌(衣氏放线菌、诺卡菌)
三、临床意义
由创伤、手术、侵入性器械操作等外科治疗引起的感染最为常见。细菌造成伤口感染一般认为需每克组织内细菌数量在105 ~106个以上。外伤性创伤感染以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多见,且易发生混合感染。烧伤创面最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如铜绿假单胞菌等,次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可单独也可混合细菌感染。
真菌性肺炎
支原体肺炎
细菌性肺炎
第六节 粪便
一、标本采集
用药前自然排便,采集脓血、黏液部分2~3g。外观无异常的粪便应从粪便的表面不同部位取材。液体便取絮状物1~2ml,置无菌容器内送检。如排便困难或婴幼儿患者,可用直肠拭子法采集标本。
粪便标本送检 对住院的腹泻成人患者,应采集住院3日内粪便标本送检,标本采集后应尽快送检,有条件的提倡使用运送培养基。
细菌种类

微生物样本采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ppt课件

微生物样本采集的标准化与规范化ppt课件
4)咽用压舌板压舌;用无菌拭子在后咽部、扁桃体 和其它感染部位采集标本;怀疑白喉可用无菌拭
子从患者病变部位假膜及其边缘取材立刻送检。 肉汤拭子≤2小时,室温;拭子:≤1小时,室温, 1次/天。
咽拭子标本采集
3. 尿
外尿道多寄居有正常菌群,故采集尿液时 更应注意无菌操作,常用清洁中段尿作为 送检标本。中段尿用于细菌培养,最好用 晨尿。诊断泌尿系感染的细菌学标准一般 为菌落计数≥105CFU/ml。针对于老年人多 重症及卧床患者排尿困难,可相应采用导 尿管采集标本。采集和容器为无菌尿瓶, 标本量≥1毫升,条件≤2小时,室温,1次/ 天。
3)肛拭子:小心将拭子插入肛门,大约在括约肌之 上2-3厘米;轻轻旋转拭子采集肛门隐窝的标本;
要在拭子上明显看到粪便,才能检测腹泻病原体 。拭子采集,≤2小时,室温,1次/天。除了长期
卧床、无便(如中毒性痢疾)患者及频繁腹泻患
者,不推荐做拭子常规培养。用于检测淋病奈瑟 菌、志贺菌、弯曲菌、B群链球菌的肛携带者以及 不能留取粪便标本的患者。可检测霍乱弧菌。
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5%酒精擦拭血培养瓶橡皮塞(不能用含碘消 毒剂),作用60s。用无菌纱布或无菌棉签清除橡 皮塞表面残余液体.然后注入血液。
血 培 养 标 本 采 集 流 程 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
采集次数
急性脓毒血症 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抽血2-3次;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从不同部位抽血3次,每次
10. 褥疮
褥疮拭子培养的临床意义不大。应选择供 活检组织或注射器吸出物。以无菌盐水清 洗褥疮表面;如不做活检,用力以拭子抹 取褥疮基底部;将拭子置入肉汤培养基中 。≤2小时,室温,1次/天/来源。
参考文献
汪复 张婴元 吴菊芳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 ~33.

完整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完整 微生物标本的正确采集运送ppt课件


极易由表皮葡萄球菌造成污染
标本采集步骤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要求和拒收标准
采血量
• 成年人采血量为10~20ml, 婴幼儿为1~2ml,儿童3~5ml
血液标本与培养基之比1:5 -1:10为宜
成人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cfu/ml 儿童血液中含有的菌量 100~1000cfu/ml
• 需氧瓶和厌氧瓶
– 对常规血培养,建议采需氧和厌氧的一套血培养瓶 – 当采血量不能满足推荐的血量时,需氧培养优先
先注入哪个瓶?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绝对需氧菌
苛养菌?
生长因子X,V 维生素B6,K3
1.细菌
兼性厌氧菌 微需氧菌 绝对厌氧菌
影响阳性标本检测的因素
高?
2. 血中细菌的浓度
低? - 成人:血中细菌1~30 CFU/ml - 儿童:血中细菌高于成人 (100~1000 CFU/ml或更高)
为何要多次采血?
• 血循环中的细菌有“暂时性”、“持 续性” • 一过性的菌血症,细菌仅在外周血中 持续数秒 • 共生菌、复数菌 • 提高检出率、减少漏检,判断病原
采血部位
• 多次采血时,应在不同部位进行 消 毒 剂 的 作 用 时 间 • 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
避免由插管或导管取标本
4. 标本的采集次数和采集量
采 血 量 与 检 出 率 的 关 系
每增加 1 毫升血 = 增加 3% 的敏感度 (由0.6%至4.7%)
每天1、2、或3次血培养对敏感度的影响
100% 95% 90% 85% 80% 75% 70% 1 2 3
96% 89%
99%
所以一般要求血培养一天做3次
血培养的阳性检出率低原因: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标准化ppt课件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标准化ppt课件
20
21
4、细菌性心内膜炎:在24小时内取血3次,每次 间隔不少于30分钟。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5、采血量:以培养基与血液之比10:1为宜,以稀 释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抗体等杀菌物质。采血 量少会明显降低阳性率。成人每次每培养瓶采 血8~10ml,婴幼儿每次培养瓶采血2ml。
22
23
四、运送要求 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
为了更好地分离病原菌,标本应在采集后的30分钟内 送到实验室,送检时应保持标本的湿润(尽量采用运输培 养基,组织可以放在生理盐水中)。在送检前或运送过程 中,禁止将标本放于冰箱。若不能及时送检,运输培养基 中标本应室温保存。但最长不可超过24小时。
38
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的采 集及运送标准化操作
39
(1)应首先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脓 液及病灶的杂菌,再采集标本, 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2)一般用棉拭子采取脓血液及病 灶的深部的分泌物,瘘管也可以 无菌手续采取组织放入无菌试管 内送检。
微生物培养标本采集标准化培训
1
微生物让人类步步为营!
我们应该追求: “准确的病原学诊断” “针对性病原学治疗” 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 是准确的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2
“君子慎始,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礼记》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和人类对疾 病的不断认识,医学的学科分类越来 越细,疾病的分类越来越完善,而与 之相关的实验室检验也日趋精密复杂。 在多数情况下,实验室检验比病人的 主诉敏感、准确、客观,而现代医学 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依赖于实 验室检验结果。
34
手术部位感染标本标准化操作
35
一、一般原则
1. 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且仅在有临床感染症状或伤 口恶化或长期不能愈合时采集标本。

微生物标本采集标ppt课件

微生物标本采集标ppt课件
③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尤需重视半定量培养。HAP特别 是机械通气患者的痰标本(包括下呼吸道标本)病原学检查 存在的问题不是假阴性,而是假阳性。培养结果意义的判 断需参考细菌浓度。此外,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的表皮葡 萄球菌、除奴卡菌外的其他革兰阳性细菌、除流感嗜血杆 菌外的嗜血杆菌属细菌、微球菌、肠球菌、念珠菌属和厌 氧菌临床意义不明确。
分析前质量控制
5
全部检验流程中各分析阶段 实验室检验错误
32-75%
理解检验的需求性 检验申请的必要条件 病人准备 标本采集 标本处理
分析前
4-32% 9-55%
标本分析
报告单的生成 报告单修正 报告判读
分析中 分析后
b.Med 3:541-551,1983 Clinical Chenistry 48:5,691-698,2002
医护人员能正确进 行标本采集与运送
病人 准备
标本 采集
标本 运送
临检科对临床医生选择项 目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检查、监督标本是 否符合要求
分 分析 析后 中



临 床
析诊
测断
定与


对检验科工作人员不断进行专业知识继 续教育,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
参与临床诊断、查房等医疗活动,帮助临床医生 合理分析、正确使用检验结果
采集“足量”标本 不可直接以棉拭子携送标本到检验室 在病人使用抗生素或伤口局部治疗前采集标本
16
微生物检查标本的采集与运送原则
标本中不可添加防腐剂,以免干扰病原菌分离 同时直接涂片,以供显微镜检查 装标本的容器须避免他人被感染 检验申请单上提供足够临床数据 立刻将标本送到检验科,不得拖延
2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发热(≥38℃)或低温( ≤36℃) 寒战 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109/L,有“核 左移”时) 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 血压降低 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
血液
同时具备上述几种体征时而临床可疑菌血症应
采集血液培养。
新生儿可疑菌血症,应该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
血液
正确的采血方法

如果用注射器,应先采集厌氧瓶;如果用真空采血,则先采 集需氧瓶(成人:每个瓶子都应该接种8~10毫升的血液;小 儿:1~5毫升)
血液
采血时皮肤推荐采用三步消毒法


首先用70%的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30秒以 上; 然后用碘酊或碘伏棉签消毒皮肤(1%~2%碘酊 30秒或10%碘伏消毒60秒),从穿刺点向外以 1.5~2cm直径进行消毒。 最后用70%酒精脱碘(不可缺少此步骤)!
血液
血培养瓶消毒程序: 用70%酒精或碘溶液(不要使用碘)消毒血培养瓶橡皮塞
子。 酒精作用约60秒。 在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之前,用无菌纱布清除橡皮塞子表面 剩余的酒精,然后注入血液。
血液
注意事项



血液注入血培养瓶中后立即混匀 立刻送检(最迟2小时内) 不能冷冻
导管插管
导管插管

病原学标本的正确收集原则
常用病原学标本收集送检容器
常见病原学标本采集
• • •
血液标本的采集 导管插管培养标本的采集 骨髓培养标本的采集

• • • •
痰培养标本的采集
咽拭子培养标本的采集 尿培养标本的采集 脓、创伤培养标本的采集 粪便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液
血液


血培养指征--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 会 一般患者出现以下一种体征时可作为 采血的重要指征:

1、所有使用抗菌药:≥30% 2、限制使用级抗菌药: ≥50% 3、特殊使用级抗菌药: ≥80%
注重提高血培养及无菌体液的送检比率
血培养阳性结果,危急值管理!
提高病原学标本 的送检率和合格率
提高病原学标本 的送检率和合格率

70%以上实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

1997年,一位意大利著名检验专家就对急诊检验误差发生的 种类和发生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约有68.2%的检验误 差发生在检验前期,而来自于检验中期和检验后期的误差率 分别为13.3%和18.5%。 2007年,这位检验专家又进行了类似统计,结果显示,检验
临床疗效才是金标准!
常见易被污染的标本和部位
• • • •
尿液:容易被前尿道或会阴部细菌污染
血液:常被静脉穿刺部位共生菌污染
感染伤口:容易被皮肤和粘膜上共生菌污染
宫颈分泌物:被阴道杂菌污染。


瘘道:被来自胃肠的微生物污染
鼻窦:容易被鼻咽部正常菌群污染
微生物送检标种类与临床价值

临床意义低的标本:
标准化的临床微生物 标本采集
主要内容
• • • • •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微生物检测及抗菌药物使用中的认识误区 微生物送检标种类与临床价值 病原学标本的正确收集原则 病原学标本收集送检容器

常见病原学标本采集与送检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要求
提高微生物送检率及送检质量
住院患者在抗菌药物使用前

血液
采集次数和时间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的建议:


可疑急性原发性菌血症、真菌菌血症、脑膜炎、 骨髓炎、关节炎或肺炎,应在不同部位采集2~3 份血标本。 不明原因发热,如隐性脓肿,伤寒热和波浪热, 先采集2~3份血标本,24~36 h后估计体温升高 之前(通常在下午)再采集2份以上。
– –
痰、咽拭子(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除外); 粪便、肛拭子(沙门氏菌、志贺菌属和霍乱弧菌等除外)

临床意义中等的标本:
– –
尿; 脓、伤口分泌物

临床意义大的标本:

血、脑脊液、胸腹水、无菌体液
常见不合格标本存在的主要问题
标本采集时间错误 • 容器错误 • 标本量不足 • 标本采集延误 • 标本未及时正确运送 • 以及暂存条件错误。 标本的正确采集与送检是微生物检测工作的首要 前提
血液

特殊的全身性和局部感染培养持续阴性, 应改变血培养方法,以获得罕见的或苛养的微生 物。 可疑细菌性心内膜炎,在1~2 h内采集3份血标本, 如果24 h后阴性再采集3份以上的血标本。

血培养的阳性率与体温变化相关性不大,临床 采血更应遵从“用药前”或“血药浓度低谷 期”!

前期的误差发生率仍高达61.9%。

分析前质量控制--正确的微生物标本采集和运送,是准确的 病原学诊断的前提!
微生物检测及抗菌药物 使用中的认识误区
• • • •
找到细菌就一定要使用抗菌药物!
为什么报告敏感的药物,临床治疗却无效?
为什么临床上典型的感染却分离不到病原菌?
采集不到标本,怎么办?

只有在发热时,才需要进行血培养!


骨髓
什么情况需要采集骨髓标本
疑为细菌性或真菌性骨髓炎的患者;
疑为伤寒感染的患者。



咳痰: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从呼吸道深部咳出新鲜
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痰量极少者可用45℃的lO%氯化钠
溶液雾化吸入导痰。

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 管腔内吸引痰液。 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患者,可
培养。
对入院危重感染患者应在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
之前及时做血培养。
血液
采集次数和时间
血液
采集次数和时间 采血培养应该尽量在使用抗菌药之前进行,在 24 h内采集2~3次做血培养(一次静脉采血注入 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血培养)。入院前两 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连续3d,每天 采集2份。可选用能中和或吸附抗菌药物的培 养基。对间歇性寒战或发热应在寒战或体温高 峰到来之前0.5~1h采集血液,或于寒战或发烧 后1h进行。

携带深静脉导管超过48小时,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低血压的患 者,儿童患者出现低体温者,应怀疑导管相关性的血流感染 (CRBSI) 导管仍需留置 导管采血1套+外周静脉采血1~2套(2个位置采血时间应该接近, 在培养瓶上标注采血时间和部位“导管”或“外周静脉”) 导管可拔出 两个部位采集外周静脉血各1套+导管半定量培养(导管尖端5c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