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自身免疫及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选择题
A型题:
1.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血清中的抗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的类别是:A.IgA
B.IgG
C.IgM
D.IgD
E.IgE
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发生机制主要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3.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发生机制是
A.Ⅰ型超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4.携带DR3的个体易患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重症肌无力(此答案也是)
C.多发性硬化症
D.桥本甲状腺炎
E.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5.携带DR5的个体易患下列哪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A.类风湿性关节炎
B.重症肌无力
C.多发性硬化症
D.桥本甲状腺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X型题:
1.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包括:
A.患者血液中可检测到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和)自身应答性T淋巴细胞B.免疫应答产物作用于表达相应抗原的组织细胞,造成其损伤或功能障碍C.在动物实验可复制出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似的动物模型
D.患者的免疫应答产物可使疾病被动转移
E.反复发作和慢性迁移
2.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有:
A.男性与女性发病率几乎相同
B.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发病率
C.男性发病率小于女性发病率
D.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的现象E.自身免疫病发生机制类似于超敏反应
3.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
A.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多发性硬化症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重症肌无力
4.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有:
A.I型超敏反应
B.I I型超敏反应
C.I II型超敏反应
D.IV型超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
5.由II型超敏反应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A.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B.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C.药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重症肌无力
E.甲状腺功能亢进
6.通过哪些途径可引起自身抗原的产生:
A.手术
B.感染
C.外伤
D.输精管结扎
E.眼睛穿透性外伤
7.决定基扩展与下列哪些疾病相关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多发性硬化症
D.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E.Grave病
8.下列哪些药物可治疗自身免疫病:
A.环孢菌素A
B.FK506
C.皮质激素
D.前列腺素
E.水杨酸制剂
9.下列哪些抗原属于自身抗原:
A.精子蛋白
B.眼晶状体蛋白
C.神经髓鞘磷脂碱性蛋白
D.甲状腺微粒体
E.类风湿因子
10.类风湿因子可存在于:
A.部分正常人
B.梅毒患者
C.结核患者
D.乙型肝炎患者
E.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二、填空题:
1、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分为————和————两大类。
2、自身免疫病的组织损伤是因————而引起的,其发病机制相似于————的发病机制。
3、自身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超敏反应性疾病,————是这
类疾病的典型代表。
4、T细胞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可引起————、————、和————等疾病。
5、自身免疫病的发生与————、————、————、————、————、————、————、————
和————等因素有关。
6、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用————、————、————、————、————和————等方法进行治疗。
三、名词解释:
1、自身免疫;
2、自身免疫病;
3、隐蔽抗原;
4、决定基扩展
四、问答题:
1、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2、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3、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4、试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5、为什么反复注射CTLA-4 Ig可以抑制由髓鞘碱性蛋白诱发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膜
炎的发生?
6、举例说明Fas/FasL的表达异常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
标准答案
一、多选题:
A型题:
1、B
2、C
3、D
4、E
5、D
6、B
X型题:
1、ABCDE
2、CE
3、ACE
4、BCD
5、ABCDE
6、ABCDE
7、ABCD
8、ABCE
9、ABCD 10、ABCDE
二、填空题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非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病
2、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II、III、IV型超敏反应
3、III型、SLE
4、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性硬化病症;风湿性关节炎?
5、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发生改变;分子模拟;决定基扩展、多克隆刺激旁路活化;
协同刺激因子表达异常;Th1和Th2细胞功能失衡;Fas/FasL表达异常;遗传因素
6、控制病原体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物、细胞因子、特异性抗体、口服自身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