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克的发生机制与抗休克药物 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肠道水肿、坏死等→休克加重
-
13
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EOS)
作用:BP↓,CO↓,HR↓ 降低血压机制未清
-
14
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
(1)ROS:
包括:OFR,O2,OH,H2O2,脂质过氧化物等
来源:细胞内部正常的生理代谢则是活性氧分子的胞内来源。
细胞能量代谢主要依赖于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产生ATP。在电子
18
肿瘤坏死因子( TNF)
TNF 是一种单核因子,主要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 胞产生,分为TNF - α和TNF - β两种,TNF本身 即可诱导休克。将高度纯化重组人TNF经静脉注 入动物体内,当血中浓度达到感染性休克的水平 时, TNF诱发的血流动力学、细胞及组织损伤的 病理变化均与休克时相同。
在休克发生过程中,微血管功能障碍是组织 器官损害的决定因素,因此,对微血管的调节作 用显得非常重要。
而体液因子对微血管的调节作用比神经因素 更加敏感和重要,故此内容为本章的重点。
-
7
1.休克的体液因子的定义 要符合三个条件: ①休克时大量存在血液中; ②外源性或内源性此体液因子可致休克; ③抑制此类体液因子释放可减轻休克的程度。
-
15
电子传递也发生于内质网中,其主要成员之一NADPH 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上泄漏的电子也可生成O2˙-(Cross et al., 1991)。类似的情况还发生于淋巴效应细胞质膜上的 NADPH氧化酶。该酶将NADPH作为电子供体,将分子氧 转化为过氧阴离子:NADPH + 2O2 → NADP+ + H+ + 2 O2˙-;过氧阴离子在过氧化物歧化酶(SOD)作用下进而 生成过氧化氢:2 O2˙-+ 2H+ → H2O2 + O2。 作用:抑制PGI2产生,血栓形成,缺血加重。
-
10
内皮素
ET是目前所知作用最强的血管收缩肽,主要由内皮 细胞合成。
生理条件下,血浆ET浓度极低,内毒素、TNF -α、 IL - 1 、IL - 6 及IL - 8 和活的大肠杆菌可引起动物 血浆中ET升高,却血、缺氧、血小板聚集、凝血酶、 TGF -β、肾上腺素等增加均可促进前ET原的基因表 达而增加ET的合成和释放。
-
16
(2)RNS: 包含:NO及其化合物。
Arginine NOS
NO + Citrulline NO2- + NO3-
-
17
来源: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脑内特异 性细胞。
作用: ①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②细胞毒作用,心肌收缩力下降; ③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促进 DIC产生。
-
-
19
作用机制为: ①作为内生性致热原引起机体温度的升高; ②通过直接抑制血管平滑肌,诱导内皮细胞诱导型一
氧化氮合酶( iNOS)产生大量NO 和PGI2 ,引起血管 扩张,血压下降,组织灌流减少; ③通过NO 依赖和非依赖机制破坏血管屏障的完整性, 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回心血量减少; ④抑制具有抗凝作用的C蛋白活性和组织纤溶酶原活 化素的表达,刺激纤溶酶抑制。
休克的发生机制与抗休克药物
冯冰虹教授
-
1
-
2
简单介绍:休克的基本情况如分类、分期等。 重点讲授:体液因子在休克过程当中的调节作用。
-
3
一、休克的病理生理学
(一)休克的分类 1.低血容量性休克(hypovolemic shock) 2.感染性休克(infectious shock) 3.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 4.过敏性休克(anaphylactic shock) 5.神经源性休克(neurogenic shock)
2.具体的休克体液因子及作用 (1)CA、RAS、组胺、5-HT(比较熟悉) (2)溶酶体酶-肽类休克因子
心肌抑制因子、心脏抑制物质、肠因子。 (3)血小板活化因子
与休克程度相关。
-
8
(4)内皮素 (5)花生四烯酸 (6)降钙素基因相关多肽(CGRP) (7)内源性阿片肽样物质(EOS) (8)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 (9)细胞因子
-
பைடு நூலகம்
4
(二)休克的分期 1.微循环收缩期(休克早期、休克代偿期) 2.微循环淤血缺氧期(休克期、失代偿期) 3.微循环衰竭期(休克晚期、难治期)
-
5
(三)休克的神经调节 1.休克早期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与微循环障碍
2.休克时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促进微循环 障碍的发展
-
6
(四)体液因子在休克过程中的作用 (重点内容)
TNF、IL-1、IL-6、IFN-γ。 (10)趋化因子超家属
α(CXC)趋化因子、β(CC)趋化因子、 γ(C)趋化因子、 δ(CX3C)趋化因子。
-
9
肠因子
肠因子是小肠绒毛严重缺氧时溶酶体释放的产物。 耐热; 相对分子量:500-1000; 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 抑制心血管功能,加重休克。
-
20
白介素( IL)
2.1 IL - 1
IL - 1主要来源于单核细胞和组织的巨噬细胞,它是粒细胞/巨噬细胞集 落刺激因子( GMCSF)的强诱导剂,能促进肝脏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 成,促进活化中性粒细胞的趋化、聚集,促进其他细胞因子的合成、 释放
-
12
降钙素基因相关多肽(CGRP)
最强的内源性血管舒张物质 含37个氨基酸多肽 释放因素:pH降低,乳糖增高,渗透压升高,缺血
缺氧,炎症介质等; 生理情况下, CGRP对血循环影响不大; 休克早期→ CGRP →改善小肠和重要脏器的
血液供应(代偿作用); 休克晚期→ 大量CGRP →BP↓,HP↑,免疫抑
-
11
ET - 1 的显著增加可引起循环衰竭,表现在低血 压、心排血量降低及左右心室做功指数降低。
在休克失代偿期,ET - 1 浓度显著升高,使各脏 器的血液供应进一步下降,循环血管尤其是阻力 血管对缩血管体液因子的反应性下降,处于舒张 或麻醉状态,使体循环血管压力和阻力降低、微 循环功能紊乱,参与休克时的组织损伤过程。
传递过程中,O2接受电子和质子而还原成水:O2 + 4e- +4H+ → 2H2O。尽管绝大多数电子传递是十分有效的,但仍然会有少量的 (约2%)单电子泄漏出电子传递链,部分地还原O2,从而产生O2˙(Boveris et al., 1973)。这一过程主要由辅酶Q介导。此外还有相
当部分的H2O2以不依赖泛醌的方式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