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园区困难重重的幕后

合集下载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产业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优化资源配置、促进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使命。

而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提出了“智慧产业园区”的构想,即通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产业园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提升园区的运行效率和产业发展水平。

实践中发现,产业园区“智慧”发展面临着种种困局,如何破解这些困局,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的智慧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困局分析1. 技术标准不统一在产业园区智慧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智能设备和系统,其技术标准和接口协议往往缺乏统一,导致了设备之间相互隔离、数据无法共享和系统集成困难的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智慧园区的整体运行效率,还增加了园区运营成本和管理难度。

2. 数据孤岛难以破除产业园区在智慧发展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应用,但由于各类数据采集设备和平台系统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共享机制,导致了数据孤岛问题。

这不仅降低了数据的利用价值,还限制了智慧园区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3. 安全风险难以克服随着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产业园区涌现出大量联网设备和系统,但这些设备和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容易受到网络攻击和病毒侵袭,存在着信息泄露、数据损坏等安全风险,制约了智慧园区的正常运行和发展。

4. 人才短缺问题产业园区的智慧化发展需要大量复合型人才,如信息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运维人才等,但目前人才供给和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严重不匹配问题,智慧园区智能化水平难以提升。

二、破解对策2. 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产业园区可以引入先进的数据共享平台和数据交换协议,将不同设备和系统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汇聚,建立起完善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数据的跨系统、跨平台共享,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3. 加强安全防护产业园区可借助先进的网络安全设备和技术手段,建立起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监控等,有效防止网络攻击和病毒侵袭,保障智慧园区的信息安全。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产业园区作为现代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功能和社会职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产业园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和改革。

随之而来的是新的问题和挑战。

特别是在智慧发展方面,产业园区面临着诸多困局。

本文将围绕产业园区“智慧”发展的困局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破解这些困局,实现产业园区的持续发展。

1. 技术更新换代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产业园区的设施和设备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

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周期短、投资高、成本压力大,很多园区在技术更新方面存在困难,导致产业园区整体的智慧化水平难以提升。

2. 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由于各个产业园区在发展阶段和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差异,缺乏统一的智慧发展标准和规范,导致产业园区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智慧化发展难以形成合力,也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

3. 安全隐患和管理风险随着智慧化技术的应用,产业园区面临的安全隐患和管理风险也在增加。

智能化设备的漏洞和安全隐患可能被攻击利用,造成生产事故和财产损失。

产业园区的管理者也面临着数据管理、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

4. 缺乏人才和管理经验要实现产业园区的智慧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目前产业园区智慧化发展中普遍存在人才短缺和管理经验不足的问题,这成为了产业园区智慧发展的一大瓶颈。

以上种种困局,制约着产业园区的智慧发展,也影响着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破解这些困局,推动产业园区的“智慧”发展呢?1. 建立智慧化设施更新机制为了克服技术更新换代困难,产业园区可以建立智慧化设施更新机制,按照设备生命周期和技术更新周期,制定合理的更新计划和预算,引进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实现设施的持续智慧化升级。

2.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统一标准和规范政府可以发挥引导作用,指导和协调各个产业园区在智慧发展方面的工作,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推动产业园区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互通,促进产业园区共同发展。

产业园区——突破困局求发展 规划运营求价值

产业园区——突破困局求发展 规划运营求价值

产业园区——突破困局求发展规划运营求价值今年以来,产业园区利用发展优势和校区合作基础,加快推进“科技园+产业园”园区共建,围绕重点产业链和高校特色优势学科,加速产业链、政策链、金融链、创新链贯通融合,全力将融合创新园打造成为区域创新创业孵化园和产业策源地。

全国经济的重心显然已经压在了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上面,各地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相应的招商引资力度都很大。

目前全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总数大约2700多个,各类产业园区数量8万多个,大企业园区10万多个,孵化器、旧改、小微型园区大约150万个,产值80万亿以上,产生的GDP占全国GDP比重超过40%,未来10年对上述各类产业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30万亿人民币。

从现状看,这些产业园区都迫切需要制订更科学的产城融合发展规划,构建生态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园区平台,推出更高品质的城市综合功能服务及人居环境,引入更优质的产业项目,获取资金、人才、营销等更丰富的发展资源,享受更高效、更全面的运营服务。

如何做到“科技园+产业园”园区共建的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共建,全程服务。

立足“深耕四大板块做强五大产业”发展定位,新城区用好省级科技园资源,高标准规划实施“科技园+产业园”共建园区,加强园区政策支持和配套服务,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注册等方面为大学科技园及入驻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

统筹协调,全力推进。

加快共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园区扩容增效,积极指导建大科技园修改完善入驻企业管理细则、考核办法等,加强园区制度建设,有效提升园区专业服务水平。

区级相关部门全方位、全链条为科技园建设提供支持,以高质量营商环境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

招商引资,全面培育。

结合省市重点产业链提升工作,区工信和商务局重点梳理周边单位需求,积极对接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类企业,为融合产业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截至目前,园区装修建设完毕,新招引多家科技企业、生产性服务企业已入驻园区办公,实现即入驻即运转。

成果转化,全域增效。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工业园区是我国重要的生产基地,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工业园区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是其中之一。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

而在工业园区发展中,循环经济也是必须要克服的难题。

本文将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1.资源利用率低工业园区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废水,其中包括有机废弃物、化工废液、废气等。

这些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的瓶颈问题。

在很多工业园区,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仍是填埋和焚烧,不能有效实现资源的再利用,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2.环境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园区产生的废气、废水以及垃圾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着周边的生态环境。

目前,工业园区在环境治理上仍存在一定程度的被动性,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够强,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3.循环经济理念融入不够深入工业园区在推行循环经济方面,往往只停留在符合政策要求的阶段,缺乏深入的理念融入和全面推行。

工业园区内部缺乏循环经济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支撑,导致循环经济工作的切实开展面临许多问题。

二、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解决途径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和指导意见,鼓励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政府还应当对工业园区进行严格的监管,确保工业园区推行循环经济的落实。

2.加大技术投入工业园区应当加大对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技术含量。

引进先进的循环经济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减少环境污染。

只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3.建立多方合作机制工业园区应当积极与相关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产业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产业园是一种以特定产业为核心,集聚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一系列服务和支持的园区模式。

它是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平台,但在实际运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园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规模过大、用地不足等问题。

由于产业园需要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因此规模往往较大。

然而,规模过大可能导致产业园运营管理困难,资源配置不当,甚至出现空置现象。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用地供应不足也成为制约产业园发展的瓶颈。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产业园的规模和用地,确保符合实际需求,并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

产业园在服务功能、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产业园在建设初期往往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忽视了软件服务的提升。

这导致企业入驻后无法得到有效的支持和服务,限制了其创新能力和发展空间。

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加强产业园的服务功能建设,包括完善配套设施、提供专业化服务、培育创新生态等,提升产业园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

第三,产业园在企业合作、交流互动方面存在不足。

一些产业园内的企业往往各自为战,缺乏合作共赢的意识。

这导致资源浪费、信息孤岛等问题的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产业园可以通过组织企业间的交流活动、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促进企业间的互动与合作,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系统。

产业园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存在一些挑战。

一方面,由于产业园需要吸引高水平的人才,但有时由于地理位置、薪资待遇等原因,难以吸引到优秀的人才。

另一方面,产业园内的企业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导致人才流失和培养效果不佳。

因此,产业园可以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合作,引进优秀的科研人员和人才团队,同时加强对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提高产业园的人才储备和创新能力。

产业园在政策支持、法律法规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政策支持的不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等,可能制约产业园的发展和运营。

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简介: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已初显成效。

截至2012年11月底,**工业园区(一园二区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区)…推进工业园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工业园区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展示。

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打造**边境贸易加工园区,已初显成效。

截至2012年11月底,**工业园区(一园二区即归朝生物资源加工区和板伦冶金建材加工区)共入驻企业5家,涉及木材、食品加工等产业,就业人员1200人;年底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568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2120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400万元。

拟入园企业6家;涉及矿物、化工、冶炼等产业。

经济强县的突破点是工业,工业的主战场在园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重重困难,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园区项目审批难。

县工业园区管委会自身职能弱、没有任何审批权限。

企业办理的行政规范审批、项目建设技术性审批涉及园区县级职能部门和州级相关部门,一个项目的审批往往必须经过一个又一个“门槛”。

导致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间长,影响不少工业园区项目落户、开工和投产。

一个项目在工业园区落地,要花一年半载时间,投资者感慨“拖不起”。

如:如大木业公司、永鑫糖业公司配套设施用地及相关手续等至今仍未得到审批。

二是工业用地征收难。

近年,一方面国家对建设用地指标控制很严,我县没有在整体建设规划中预留工业用地,因此争取工业用地指标难,工业建设供地严重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园区周围群众对发展工业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相对滞后对自己曾经营的土地被征用发展工业存在诸多思想顾虑,而且工业用地价格普遍较低,因此群众抵触情绪较大;加之十八大召开后,土地征收补偿标准有提高趋势,大部分群众持观望态度,等待新补偿标准出台,不愿意被征收,因此征收土地困难。

【思考】产业园区渐入困境,出路在哪里?

【思考】产业园区渐入困境,出路在哪里?

【思考】产业园区渐入困境,出路在哪里?【导言】产业园区,这一改革开放后开始在国内兴起的经济组织形态,已经走过了30个年头。

在如今经济发展速度趋缓的背景下,多年来各地蜂拥而起建设的各种名目的产业园、工业园,很多出现了园区荒芜、企业倒闭的现象,整体规划缺失、定位单一重复、招商引资策略低下等,造成了各地土地资源、人力、财力的诸多浪费。

回头来看,产业园区对各地经济发展的作用,成绩和问题似乎一样多。

这是我国各类产业园区目前面临的突出状况,亟待修正和解决。

【正文】山东:工业园区开发困境李家官庄村东,100余亩耕地,玉米还没到收割季节,玉米棵就已被人割掉。

在村民的消息中,地里将建一个物流园。

李家官庄是青州经济开发区内一个普通村落,全村2000余口人。

早在2011年春天,村里3000多亩耕地就被当地政府征用,政府当时给出的信息是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将在此投资进驻。

“地都圈走好几年了,也不见动静,也不让村民自个儿种。

”9月15日,村民们说。

在青州经济开发区内,姜家庄、郎家村、付家村、南四村等众多村庄,与李家官庄有着同样处境,其耕地大都被政府征用,用以招商引资,而村民则成为“无地农民”。

村民们介绍,青州经济开发区内“围而未建”的土地,大都已被政府征用3年以上,而此前均是村民的口粮地。

与其征地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辖区内部分企业园区的萧条,一些企业倒闭、停产,许多地块被栅栏围起来,地里长满了野草,变身“牧场”,有的被再次种上庄稼。

有专家对此分析称,包括产业园区、开发区等名目在内的工业园区“荒草丛生”的现象并非个例,是地方政府主导下的圈地运动,也是其此前盲目招商引资下开发困境的体现。

“圈地运动”2011年春天,李家官庄村民被口头通知,村东、村南1500余亩耕地被青州经济开发区政府征用。

9月15日,有村民回忆,没有任何土地征用合同、协议等,在一个口头通知下,正值生长期的小麦被处理掉,每人每年可拿到1600余元补偿款。

“现在只能拿到900块钱了。

当前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挑战市场需求是促进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关键因素之一。

园区所处行业的市场需求是否旺盛,对于企业进驻选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市场需求较大,将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进驻该产业园区,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区位优势也是促进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产业园区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市场和周边市场,吸引更多的企业进驻。

因此,产业园区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和品牌。

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在税收、土地出让、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提供一揽子服务,包括行政审批的简化、营商环境的改善等。

人才是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园区所在地区应该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

园区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人才资源。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与对策(一)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环境1、政策环境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首要条件是良好的政策环境。

政府在税收、土地出让、财政补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此外,提供一揽子服务,包括行政审批的简化、营商环境的改善等。

2、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必须具备完善的基础设施,如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

这些设施的良好运行和可靠性能够提供给企业一个良好的生产和经营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3、人才资源人才是产业园区招商引资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园区所在地区应该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

此外,园区还可以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人才资源。

4、市场需求产业园区所在地区的市场需求对于招商引资至关重要。

园区应该准确把握市场变化,了解市场需求,为入驻企业提供市场支持和机会。

(二)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对策1、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产业园区应该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根据园区所处行业的特点和优势,确定发展方向。

产业园行业痛点分析报告

产业园行业痛点分析报告

产业园行业痛点分析报告引言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作为一个集中高科技企业、创新企业集群的地方,引人注目。

然而,产业园行业在实践中面临着一些痛点和挑战,本报告将对产业园行业的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土地供应不足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地方,产业园对土地需求量大。

然而,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的有限以及土地出让政策限制,土地供应不足成为产业园行业的痛点之一。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土地供应、优化土地出让政策等措施来解决供需矛盾。

此外,产业园可以积极寻找合适的土地资源,并与政府合作,在土地规划和供应方面进行合理布局。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产业园需要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以满足企业日常运营的需求,如办公楼、公共设施、交通等。

然而,很多产业园在建设初期或者后期运营过程中都存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给企业带来了不便。

针对这个问题,产业园可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争取政府的支持,共同投资建设配套设施。

此外,产业园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出资建设相关配套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园作为一个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地方,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

然而,很多产业园在科技创新方面存在短板,缺乏创新创业氛围和支持政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产业园可以引入高质量的创新资源,如科研院所、高校等,与企业形成合作关系,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产业园创新能力的支持,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进行创新创业。

四、人才引进困难产业园需要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来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由于一些产业园所在地的地理位置不佳,人才引进困难成为一大痛点。

针对这个问题,产业园可以通过提供优厚的薪酬待遇、完善的培训体系、舒适的生活环境等方式来吸引人才。

同时,政府也可以为产业园提供人才引进政策支持,如人才居住证、人才奖励等,以增强人才吸引力。

五、缺乏产业协同效应产业园应该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产业协同效应。

【园区规划】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园区规划】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在产业园区中,存在两种典型的盲目开发模式:一是过剩式开发。

走进园区,物业大量过剩,空置现象严重,貌似琳琅满目,实则死棋一盘,看不到任何产业氛围,产业园区成工业“鬼城”;二是等待式开发。

一、现状: 乱象、误区及难度四大乱局:在招商引资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动用所能动用的一切资源来吸引大公司投资落户,而各类公司也冲着廉价派送的资源而来,急速扩张,工业地产的开发,变成了一场以社会资源作交易的圈地运动,乱象纷然。

1、圈地园:外俨车水马龙内然陋室空堂文字理念鸣锣,虚拟项目开道,数字指标入围,理想利税突围。

先拿地,再围挡,几通一平过后,静候企业拿钱为我建园,外看“车如流水马如龙”,内看“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养田鼠不错,养企业难办。

碧云天,荒草地,巷陌连野,野上寒烟翠。

工业园变成了“圈地园”,削尖脑袋,硬拼土地“红利”。

2、烂尾楼:曾夸海口白富美如今实则跛脚鸭不少开发商初衷多为钻政策空子,榨尽优惠空间;用住宅地产模式开发工业地产,“一锤子”心理比较严重;服务平台呼声叫得最响,做得最差;以工促商、以商养工的长效收益意识淡薄。

企业被诱哄着走进去,哭喊着出不来。

没有后续资金的跟进,工业园成了典型的跛脚鸭,我自横刀“烂尾楼”,被人怒骂爱谁谁。

3、标配城: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囧产业园仿佛成为标配城,人有我有,我差但有,模仿甚于创新,人云亦云,千篇一律,同质化、同构化严重。

没有缜密的市场调研,忽略与核心客群的精准对接,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将工业园区建成只可欣赏不可把玩的瓷娃娃,比一比还好,碰一碰不可,看上去很美,听上去很囧。

4、万国城:捡进篮子都是菜收入囊中尽是财产业园不应是大型企业的专属区,也不应是中小企业的试验田,更不应是小微企业的“攀高枝”,而应是大中小微企业按照产业链条的需要进行梯度式配置入围。

忽视全产业链的企业有效配置,单纯的铺罗撒网,奶多奶少都是娘,来者不拒,尽收“麾下”。

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长效打造,势必造成繁华背后的荒凉再现。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

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的难题与解决途径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工业园区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然而,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园区也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1. 资源短缺:随着能源和原材料的不断消耗,工业园区面临的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2. 能源浪费:目前很多工业园区存在能源过度消耗、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大量的能源浪费。

3. 环境污染: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给周边居民带来健康隐患。

4. 技术创新:目前很多工业园区缺乏创新能力和创新氛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实现循环经济发展。

1. 加强能源节约和资源利用:通过技术手段,大力推广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比如,工业园区可以建设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系统,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推动物流、能源、信息等各类资源的共享和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源的消耗。

2. 推进环境治理:推动环境治理是工业园区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工业园区应制定严格的环境标准,完善废弃物管理体系,开展废物回收、再利用等环保行动,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培育创新氛围:工业园区要营造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企业文化氛围,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

4. 促进企业协同和产业融合:工业园区应积极促进企业协同和产业融合,推动多个企业之间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形成良性循环,实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

总之,工业园区循环经济的实现,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制定更为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政策法规,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工业园区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推动资源的集约利用和循环,并与其他企业协同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产业园建设的困难和建议

产业园建设的困难和建议

产业园建设的困难和建议产业园建设的困难和建议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产业园的扶持力度,使产业园成为了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

然而,在产业园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从产业园建设的困难和建议两个方面进行讨论。

困难:一、土地资源的抢夺和保护问题产业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在一些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加之产业园发展的吸引力较强,土地被往往会被其他部门或企业占用,引起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抢夺。

二、融资难题产业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例如非产业园主体、私人投资商的缺位等,许多产业园的建设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三、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目前许多地方在建设产业园时往往缺乏完善的管理体制,经常导致产业园不好管理,使得产业园企业流失较为严重。

产业园经营者或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在这方面加强。

建议:一、积极开展土地整合针对土地被浪费和抢夺的问题,政府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土地整合工作,统筹考虑发展产业园的规划,合理利用土地,避免利用费时费力建设产业园而导致资源的浪费。

二、建立产业园融资保障体系产业园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应建立一体化的融资机制,例如向国有企业推销股权、吸引银行贷款等,为产业园的建设提供融资保障。

三、制定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规定发展产业园既要加强管理,也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规定。

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出台科学管理措施,完善管理体制,规定产业园企业的利益分配制度,并加强对各企业的综合服务,以促进产业园的繁荣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要想克服建设产业园的困难,政府应从整合土地资源、解决融资问题、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

只有在政府、企业及社会各方共同的努力下,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我国的产业园建设,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产业园区的困境与破题

产业园区的困境与破题

卷首语 P reface日前,《问政山东》曝光了淄博市两处重点产业园区的问题。

由于项目长期不落地,位于周村区的海联国际动画产业园变身大排档,位于高新区的国润食品电商基地项目则变为菜地。

无独有偶,仅仅半月以前,这个节目还曝光了日照市曾重点打造的海洋生物产业园变为洗沙场的现状。

作为市级重点项目,曾承担了区域促进产业聚集与转型升级责任,承载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希望的产业园区却屡屡曝出问题,不得不令人深思长期存在于中国产业园身上的“发展之痛”。

一方面,产业园区作为改革开放的缩影之一,为中国的产业革命、城市化发展以及体制改革提供了不竭动力。

另一方面,在扩张式、粗放式发展“指挥棒”下,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产业园区确实存在着产业定位不清晰、同质化竞争严重、招商盲目和圈地思维的问题。

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主线下,产业园区亟待突破自身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走科学化、特色化、系统化的转型道路。

有统计显示,中国GDP的四分之一来自于产业园区经济,对于地方来说,产业园区聚集了大量资源,是产业革新的试验田,其发展质量与水平直接体现了区域的经济竞争力。

“十三五”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三期叠加”效应的影响持续深化。

受今年疫情与宏观形势变化的叠加影响,全国的产业园区都面临不同程度的经营和招商压力,企业投资意愿与能力下降,而大部分产业园仍旧处于投资拉动的阶段,才会出现如前文所叙的一系列问题。

在宏观经济政策趋“稳”时,产业园区也应顶住压力,加速转型,关注集约化和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由注重规模发展转向质量发展,由注重硬环境转为注重软环境,主导产业由传统产业为主转为注重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由单纯的土地运营走向产业开发,补足产业链,加速技术创新,做好产业配套服务业。

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园区拥有独具一格的产业定位与品牌辨识度。

以国内较为成功的产业园区上海张江科技园为例,该产业园产业定位清晰,优势主导产业为电子信息产业与生物医药业,主业与辅业相互协调。

产业园区经济指标未完成的原因

产业园区经济指标未完成的原因

产业园区经济指标未完成的原因产业园区经济指标没完成,就像一场精心筹备的宴会,结果来的客人没达到预期数量,菜品也没像预想中那样被一扫而光。

这事儿啊,原因可不少。

有些产业园区呢,就像个没有招牌的小店,外面的人都不知道这里有啥好东西。

宣传没做到位,这就好比一个绝世美女,整天躲在深闺无人识。

现在这社会,信息传播得像风一样快,你要是不出去吆喝几声,谁能知道你这儿的产业园区有多棒呢?我有个朋友,他在一个小产业园区工作。

那个园区其实有不少优势,技术力量雄厚,设备也先进。

可就是因为园区的管理者觉得“酒香不怕巷子深”,没好好做宣传。

结果呢,好的企业不愿意来,来了的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这经济指标怎么可能完成呢?这就像你开了一家饭馆,菜做得特别好吃,可你连个招牌都不挂,周围的人都不知道这儿有饭馆,你能指望生意好吗?还有一种情况,产业园区的规划就像一个蹩脚的建筑师设计的房子,布局乱七八糟。

各个产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就像一群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

你想啊,一个园区里,这边是搞高科技研发的,那边是传统制造业,中间还夹杂着几个做物流的,但是大家互相之间没有什么联系和合作。

研发出来的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产品,制造业得不到研发的支持提升不了效率,物流也找不到足够的货物去运。

这就像一群人在拔河,大家劲不往一处使,能赢才怪呢。

比如说有个产业园区,引进企业的时候没有规划,看着哪个企业有名气就引进来。

结果企业进来之后才发现,上下游产业链根本不完整,要啥啥没有,只能干着急,这样的园区经济指标能好吗?人才也是个大问题啊。

产业园区要是没有吸引人才的魅力,那就像一个没有蜂蜜的蜂巢,蜜蜂怎么会来呢?现在的企业发展,靠的就是人才的智慧和创造力。

如果一个园区里,工作环境差,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工资待遇又不高,谁愿意来这儿工作呢?我听说过一个产业园区,位置特别偏,周围连个像样的超市、医院都没有。

年轻人在那儿工作,感觉就像被发配到了边疆一样。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

产业园区“智慧”发展困局怎么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产业园区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在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局。

本文将从政府角度、企业角度和运营管理角度,分别探讨智慧产业园区发展困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破解方法。

一、政府角度1. 产业转型升级缺乏统筹规划。

很多地方政府虽然重视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但缺乏长远的规划,导致园区内的企业并不具备互联互通的能力,产业链条不够完整。

政府可以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协调,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2. 政府支持政策不够完善。

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

目前很多地方政府支持政策虽然有所出台,但不够完善,难以真正发挥推动作用。

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制定更为具体和有效的支持政策。

3. 政府服务意识落后。

很多地方政府在智慧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服务意识不强,只注重硬件设施建设,忽略了企业需求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政府可以加强对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二、企业角度1. 缺乏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

很多企业在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能力和管理经验,无法充分发挥智慧技术的优势。

企业应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的培养,提升自身竞争力。

2. 技术壁垒较高。

很多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的技术支持,但这些技术往往来自于外部,企业难以获取和掌握。

企业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享技术资源,提升自身的技术能力。

3. 缺乏合作意识和机制。

很多企业在智慧产业园区的发展过程中,过于竞争和内耗,缺乏合作意识和机制。

企业可以加强与其他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展研发和市场推广,形成合力。

三、运营管理角度1. 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智慧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往往由不同的部门或企业负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园区管理机构应加强沟通和协调,制定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方案。

2. 园区内部运营模式不适应。

产业园发展遇到的问题

产业园发展遇到的问题

产业园发展遇到的问题产业园发展是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集中的资源和便利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创新和经济增长。

然而,产业园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和优化。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产业园的用地问题是一个常见的挑战。

由于城市用地资源的有限性,产业园的用地往往面临供给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为快速的地区,用地资源更为紧张。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是优化土地利用,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提高用地利用效率。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调整土地政策,鼓励企业进行土地资源共享,减少用地浪费。

产业园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基础设施是产业园正常运转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包括道路、供电、供水、通信等设施。

然而,由于投资成本高、建设周期长等原因,一些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其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建设速度和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加大财政支持等方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和保障。

产业园发展还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

产业园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支持,但目前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不平衡。

一方面,一些产业园所在地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人才流失严重,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产业园的相对封闭性和特殊性,吸引外部人才进入园区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科研人才的留存率;同时,产业园也可以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提供更好的薪酬和发展空间,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

产业园发展还面临着技术创新不足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一些产业园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不足,缺乏自主研发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可以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建立科技创新基地,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企业也可以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展科技创新项目,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产业园区困难重重的幕后来源:中国经营网2015-03-03【中国经营网注】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国内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助长了工业园区粗放型发展。

二是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

园区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不多不深,产业链分工很少,企业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或者只是在低层面、低水平上进行,园区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据中国企业报报道,截至2013年底,全国拥有482家国家级工业园区,其中高新区114家、经开区215家、出口加工区63家、边境经济合作区16家。

国家经开区和高新区的GDP 合计13万亿元,占全国GDP近1/4;合计工业总产值35万亿元,超过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合计上缴税收为2万亿元,占全国上缴税收的近1/5。

无论在火车站、高速公路出口,还是在城区主要路段,电子显示屏或巨幅广告牌上,都打出了“××工业园欢迎各地企业投资建厂”、“××工业园隆重招商”等大型广告。

这是近日《中国企业报》记者在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实地采访时见到的场景。

以1984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挂牌建园为标志,中国工业园区建立迄今已30年。

30年之后,开发区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困惑1:地方债收紧,上游被卡住脖子2014年9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43号文”)中明确指出,第一,地方债务要锁定存量,只减不增;第二,政府债务纳入预算管理,并进行财务公开;第三,拟定偿债顺序,相当于为地方政府资金建立财务制度。

业内人士解读,该文件的出台,是为地方负债开发土地的模式带上紧箍咒。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认为,市、县基础设施建设收归中央政府,以及市跟县级不准直接借钱,只有省、直辖市、自治区可适度发债,是两大重要政策。

对于开发区来说,其原有的开发模式是以政府为担保,负债经营、滚动开发,而43号文的出台,相当于切断了这一模式的资金循环链。

上世纪80年代是开发区的黄金时代,每平方公里给1亿元优惠贷款。

而以广州开发区为例,光吹沙填土这一项基础开发,就在9个月内花了9000万元。

在无法依靠中央政府支援的情况下,开发区想出了对策,先是管委会(政府)同意出让土地,引入外商投资企业,等到税收上缴后,再由政府财政支持回流,承担债务。

这就让企业与政府连为一体,形成一个大的资金循环。

1992年邓小平南巡,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迎来新一轮高潮,全国也掀起了一阵开发区热。

困惑2:外企迁华退潮,考验内生发展能力根据统计,1996年,全国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近百余个,省级开发区四百多个,其他乡镇级开发区则有近万个之多。

因此,开发区的资金大循环模式不断在各地复制上演,财政压力陡增,相关的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问题也一一突显。

2003年,中央政府对这股热潮进行了整顿清理。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当全球产业向中国大规模迁移的浪潮逐渐退去之后,招商引资遂成无源之水。

与外资产业向中国迁移放缓相对照的是,制造业开始向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孟加拉等要素成本更低的地区迁移。

以产业迁移的风向标轻型消费品制造业为例:越南在2011年取代中国成为耐克的最大生产基地,阿迪达斯2012年宣布关闭在中国的唯一工厂。

电子制造业巨头三星,也在2014年春天开始在越南建设其最大的手机生产工厂,预计2015年三星一半的手机将出自“越南制造”。

在此背景之下,开发区招商引资的模式显然难以为继。

而误判形势、未能预估到产业迁移浪潮退潮的一些开发区,则陷入沉重债务泥潭中难以自拔———唐山曹妃甸即是其中的典型。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工业园区建设与运营市场前瞻及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工业园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国内部分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同、同质化竞争激烈,造成社会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

同时工业园区发展评价指标片面重视招商引资数量、产值、出口额等数量指标,轻视内在竞争力、发展可持续性、创新能力等质量指标,助长了工业园区粗放型发展。

二是工业园区整体竞争力较弱。

园区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不多不深,产业链分工很少,企业处于独立运行的状态,或者只是在低层面、低水平上进行,园区无法获取产业集聚所带来的外部规模效应。

困惑3:一方面空城现象日益显现,一方面土地制约发展一些在开发区建设热潮中诞生的开发区,实际上并未将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而是大肆圈地,兴建各种各样的开发区,再以政府财政为担保贷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招揽能快速看到效果的房地产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等。

结果是,开发区内越来越多的楼房、工厂拔地而起,但同时也有越来越多的空城诞生,更有大量土地荒废,最后地方债务高筑。

粤东某县级市或许就是一个“范例”。

据媒体报道,近几年,这座经济并不发达的城市,正力图将位于原县城南面的东海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当地新城区,而引入房地产开发商,则被视为拉动新城建设的重要手段。

然而,有媒体记者在这个县级市走访时看到,新区里已经建成的高层商品房楼盘大多是夜晚灯火阑珊、白天车马稀少的“空置楼”,以距离该县政府办公楼仅五分钟车程的“某某凤凰城”项目为例,虽然2012年就开始销售,但直到如今,该楼盘的5幢高楼晚间亮灯的房间也寥若晨星。

在河南省商水县产业集聚区,一位张女士告诉记者,园区内也有不少地方长期闲置,甚至长满了荒草,“可能是还没有招商,也可能是招商了还没有开工”。

而蹊跷的是,新建的综合服务楼大门紧闭,似乎很长时间没有开门营业了。

时值春节假期,记者暂时无法就这些情况与相关部门沟通。

而在天津南港工业区,却出现了另外的问题,土地问题成为了制约南港工业区发展的瓶颈因素。

目前,该工业区东区项目用地告罄,西区也已基本摆满项目,除重化项目外,其他主导产业项目用地非常紧张。

浙江台州的信质电机曾经的遭遇也折射出了开发区用地的尴尬。

据媒体报道,2012年6月,信质电机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拟在湖南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筹建新的生产基地。

根据信质电机与浏阳制造产业基地管委会签订的合同约定,后者应于2013年1月31日前交地,项目亦计划于2014年投产。

然而,在2年多时间里,却因土地问题屡次被“放鸽子”。

无奈被迫出走浏阳转投长沙县,但最终被浏阳挽回。

业内人士指出,造成开发区土地利用出现问题的原因包括规划布局不尽合理、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低以及工业投资项目质量不高等。

在此背景下,园区的转型升级开始被高度聚焦。

中国城市与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在当前土地和人力成本齐上升的背景下,低成本发展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这一背景下,需要通过选择产业、释放农村集体土地、园区民营化、扶持中小企业、园区国家化、智慧化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

有业内人士表示,自2002年国土资源部清理整顿工业园区以来,全国8000多家园区被砍掉6000家,使得大量的资本和人力资源向中等及以上城市聚集,传统的低成本、落后产业园区开始向高新科技和国家化道路转型。

困惑4:“招工难”“用工难”人才不足成普遍问题记者调查还发现,目前诸多工业园区存在“招工难”的问题。

随着落户企业的增多,伴随而来的用工量也显著增加,企业“用工难”问题日益凸现。

“用工难”问题已影响了产业园区企业的发展,也阻碍了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

湖北省天门市工会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企业报》记者,由于招工难,达不到用工要求,导致部分企业不愿进驻园区。

另据天津开发区(南港工业区)提供的资料显示,工业区一直以大项目、好项目支撑发展,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优势所在,也将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但是,工业区科技创新和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和活跃,人才、智力、技术等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却存在不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有待加强。

以人才不足为例,“十一五”期间,南港工业区经济发展迅速,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但城市化与工业化良性互动不够,港城矛盾比较突出,工业区交通、通勤压力很大。

虽然能够提供较多的就业岗位,但劳动力供应仍会偏紧。

“我家住在(天津市)南开区南站附近,虽然公司提供了班车服务,但是每天用于上下班的时间仍然会很久,我只能住在公司的宿舍。

”在南港工业区工作的陈峰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随后,记者在百度地图上查询了一下交通路线,发现从南开区南站乘坐公交车抵达陈峰所说的公司,全程共85.8公里,需要换3次公交车、历时5个多小时。

困惑5: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造成环境污染此外,由于配套支撑体系不健全,在片面追求GDP的影响下,部分工业园区在建设中不计资源环境成本,追求短期利益,以致引发环境污染备受诟病。

中华环保联合会2010年对18家工业园区进行的一份调查显示,包括国家级园区2家,省级7家,县市级9家,18家工业园区均存在污染问题,其中水污染100%;大气污染14家,占78%;固体废弃物污染3家,占17%。

长期重经济轻环保的做法,早已使工业园遍体鳞伤。

要解决园区污染的问题,有业内人士支招,须正视目前存在的问题,园区污染治理和环保管理,两手都要抓。

合理选择工艺首当其冲。

针对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复杂、废水排放量大、污染物种类多、污染负荷排放强度高、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等特点综合考虑处理工艺的选择,避免出现处理量不足、处理效果不佳的情况。

而针对园区环境治理特殊性,也有专家强调,应加强商业伦理的建立,力争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的局面。

而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在汉中经济开发区体现得尤为明显。

据了解,由于汉中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地,这就要求了对环境保护的异常重视,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环保属性的要求就会格外严格。

对于这一独特的区位特点,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相关人士也表示,虽然从短时间来看,对环保的异常重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开发区对于一些产业的招商,但是保持好这一方青山绿水,从长远来看,正是汉中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

“我们未来的经济开发区规划也会在保证汉中环境免于被破坏的前提下开展。

”该人士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