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_红楼梦评论_与古典文学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古典文学理论
张 哲 俊
中国的学术从古典时期转向近代,是不能和王国维的学术研究分开的。从古典到近代的转折之中,最重要的研究之一便是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红楼梦评论》应当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王国维第一次以西方的美学理论研究《红楼梦》,以悲剧的美学概念和理论分析研究了《红楼梦》,使得《红楼梦》研究走向了近代。然而现今学界对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的评价似有不妥之处。一些学者认为王国维以西方的悲剧理论研究《红楼梦》不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法,因为悲剧理论是西方的文学理论,可能适合于西方的文学,但对于中国的文学作品则不一定合适。中国文学似应以中国文学理论加以研究。另外尚有一些学者认为《红楼梦评论》在运用西方文学理论的方面,也显得较为生硬,似有生搬硬套的痕迹。即尚未把西方的悲剧理论完全融化,并加以运用和研究,因而并不一定是成熟的学术著作。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是中国近代学术奠基性的著作,对此一著作的评价似应谨慎。《红楼梦评论》的近代性贡献是多方面的:一,在研究方法上,王国维有意识地批判了考据之学对作品研究的弊病。他认为:“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说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于是评《红楼梦》者,纷然索此书中之主人公之为谁,此又甚不可解者也。”①王国维对考证之学的批评,正是出自于理论研究《红楼梦》的角度。但不能由此认为王国维对考据之学完全是
持以批判的态度,他本人在《宋元戏曲考》等著作之中,进行戏曲史研究的时候,就是通过文献的考证研究方法,尽力去复原戏曲发展的历史事实,具有了很强的客观性。二,《红楼梦评论》在批判考据方法研究《红楼梦》的同时,又建立了理论研究的近代性方法。《红楼梦评论》以理论作为研究作品的基础,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悲剧理论成为了研究的基本思维。因而《红楼梦评论》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由此理论研究也成为了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重要方面。中国近代学术的建立是和《红楼梦》研究分不开的。三、《红楼梦评论》有诸多分析,这些分析表面看来和传统的小说评点有近似之处。但所有的这些分析却不像传统的小说评点一样比较零碎,而是建立在完整的思想、理论基础上,因而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近代学术研究的品格。
然而也恰恰是由于这一点,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也遭到一定程度的质疑。《红楼梦评论》中的西方理论的影响是无可争辩的事实,然而还有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就是它与中国古代思想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由于十分明显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因而某些学者就忽视了《红楼梦评论》中存在的中国古代理论的因素。表面看起来《红楼梦评论》的理论基础是西方的悲剧理论,其实西方的悲剧理论又恰恰是以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作为基础加以吸收形成的,或者可以认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是《红楼梦评论》理论基础的基础。这也就是说《红楼梦评论》中所用的西方理论是把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理论作为基本的接受视野的,中国古典文学思想和理论或者直接凸现于文中,或者作为背景存在于文中。
《红楼梦评论》主要是从悲剧理论的角度来认识《红楼梦》的价值的。悲剧理论是舶来品,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的角度和内容,的确是来源于叔本华的悲剧美学思想,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屡见不鲜,本文不赘。但这样描述是不完整的,还应当看到王国维悲剧思想中的中国古典思想和戏曲理论的要素。王国维并不是在完全空
—
5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古典文学理论
白的历史前提下,突然照搬西方理论,来研究《红楼梦》的。由此追溯,可以看到古典小说戏曲的悲剧现象及其理论的存在。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之中,没有完整的悲剧理论,更没有直接用到悲剧一词,但这并不等于完全没有悲剧理论。当然应当承认古典文学理论的悲剧论述相当不完整,但在零碎散乱的论述当中仍然可以看到悲剧意识。古典文学理论中的悲剧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与王国维的视角相当接近。由此也可以看出王国维悲剧美学思想与古典文学理论之间的密切关系。
一、从人生本质的角度认识悲剧的本质。
王国维是从人生本质的认识出发研究悲剧的。《红楼梦评论》的第一章专门讨论了人生的本质,然后再以所认识的人生本质来认识《红楼梦》价值。这也就是充分地说明了王国维认识和研究悲剧,判断《红楼梦》价值的出发点是源于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他认为人生本身由各种欲望构成,种种欲望成为人生苦痛的根源,也是悲剧产生的根源。《红楼梦》之所以成为悲剧,甚至“悲剧中之悲
剧”
②,其原因在于它表现了人生之欲望与痛苦,欲望和痛苦皆出于生活之本质和必然。就这一点来说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国维的悲剧思想与叔本华的关系,这一点是众所公认的事实,但这不是王国维悲剧思想来源的全部。同样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理论之中也有表现。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理论认识悲剧的出发点,和王国维的悲剧思想的出发点完全一致。古代小说戏曲首先是认识理解人生的本质,在此基础上把这种认识与对悲剧的认识联系起来,从而产生了古代文学理论中的悲剧意识。
叶燮在为王 的戏曲集《巢松乐府》写的序中称:
若夫人之生,始乎忧、卒乎忧者,尝什之九也。始乎乐、卒乎乐者,仅什之一也。其他则皆始乎忧而卒乎乐,与始
—62—红楼梦学刊・二○○○年第三辑
乎乐而卒乎忧也。忧乐循环,比比是也。③叶燮认为人生本身是以忧为主,仅有极少数才是以乐为主。对生活的这样的认识构成了中国古典悲剧产生的基础。王国维的悲剧理论的叙述与叶燮的描述是相当接近的,他在《红楼梦评论》中说:
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既偿一欲,则此欲以终。然欲
之被偿者一,而不偿者什百。
④王国维说人生之欲“被偿者一”,“不偿者什百”。叶燮则称人生之忧“什之九”,人生之乐则仅为“什之一也”。叶燮和王国维两人的描述都是从人生本质出发,而且对人生本质的认识也基本相同。王国维的“欲”与叶燮的忧、乐实际是相通的,“忧”正是“欲”之“不偿者”,人生之中“欲”之不偿者之“忧”是在百分之九十以上。叶燮对人生本质的悲剧性认识与王国维对人生的悲剧性认识还是有一点差异,王国维比叶燮更进一步,叶燮是从人生忧乐的现象谈起,但王国维则从忧乐结果的根源谈起,这在深度上是不同的。王国维认为人生之欲乃是悲剧根源的看法,确实是从叔本华的悲剧思想中来,但是其中也不无中国古代的佛道思想。人生浮世无边欲海,故此才是苦海。这一看法与叔本华的思想是相通的。王国维曾分析宝玉的悲剧,认为宝玉乃是“一念之误”,才有了十九年的悲剧生涯。所谓“一念之误”正是一时间产生了“欲”,而此“欲”正是人生之谬误。《红楼梦》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认为宝玉之人生乃是欲之误谬。欲之谬误不是指“欲”的选择之误,而是产生“欲”本身便是谬误,正因为如此它才是悲剧性的。那么又为何人生欲望乃是谬误呢?王国维在解释人生之苦的时候说:“夫人生之无
—
72—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与古典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