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体失稳

合集下载

边坡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边坡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边坡失稳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1.现象(1)基槽(坑)坡顶土面出现裂缝或局部下沉。

(2)边坡土方滑坡、坍塌。

2.原因分析(1)边坡坡度值选用不当,坡度过陡。

(2)对地表水没有采取截流和排除措施,导致土中含水率升高,抗剪强度降低。

(3)开挖地下水位以下的土方时,特别在易发生流砂条件区域施工时,不采取降低地厂水位的施工方法。

(4)边坡顶部附近堆放大量土方或材料、设备,或坡顶附近有振动设备作用。

(5)选用不适当的开挖顺序和方法。

(6)基槽(坑)土坡长期暴露,在日晒、雨淋或外力作用下造成坍塌。

3.预防措施(1)基槽(坑)开挖、基础工程施工和土方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施工中应防上地面水流入槽、坑内、以免边坡塌方;同时还应做好地面排水设施,避免边坡附近土体勺积水,而造成边坡塌方。

(2)挖方边坡不放坡作成直立壁并不加支撑时,要求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挖土深度应符合第 3 章表 3―9 规定数值。

基槽(坑)土方开挖不符合上述条件时,应按规定放坡或作成直立壁加支撑。

(3)选用合适的边坡坡度。

当地质条件良好、土质均匀且地下水位低于基槽(坑)底面标高时,挖方深度在 5m 以内,不加支撑的边坡最陡坡度应符合第 3 章表 3。

8 的规定。

(4)在软土地区开挖基槽(坑)时,必须事先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地厂水位应降低至基底以下 0.5~1.0m 后,方可开挖。

降水工作应持续到回填完成。

(5)当建筑场地不允许放坡开挖而需设置坑壁支撑时,应根据开挖深度、土质条件、也下水位、施工方法、相邻建筑物和构筑物等情况进行选择和设计。

支撑必须牢固可靠,确保安全施工。

(6)在基槽(坑)边坡顶上侧堆土或材料,或设置施工机械时,应与槽(坑)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或直立壁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距边缘 0.8m 以外,堆高不宜超过 1.5m。

(7)开挖土方时,应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开挖深度,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地进行。

边坡失稳常见原因

边坡失稳常见原因

边坡失稳常见原因边坡失稳是指边坡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土体松动、位移和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常见的边坡失稳原因主要包括地质因素、水文因素、工程因素、地震因素、气候因素等。

一、地质因素:1.构造运动:地壳构造运动会导致地层的抬升、沉降和断裂等,从而引起边坡的形成和失稳。

2.地质构造:岩性和层理的变化、断裂、褶皱和脆性岩层等地质构造特征会影响边坡的稳定性。

3.地质形态:地形起伏、地势陡峭、河流冲刷等地质形态因素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二、水文因素:1.降雨:降雨是导致边坡失稳的主要水文因素,降雨会引起土体含水量增加,从而降低土体的黏粒结构,导致边坡松动、滑移或崩塌。

2.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升降也会对边坡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地下水位上升会增加边坡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的有效应力,导致边坡的失稳。

三、工程因素:1.开挖施工:边坡开挖会改变边坡原有的稳定平衡状态,导致边坡土体受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边坡的失稳。

2.填土施工:填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压实应力、排水系统变化和土体性质变化等因素会导致边坡的失稳。

3.渗流应力:边坡中的渗流会产生额外的水压力,增加边坡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减小土体的有效应力,从而引起边坡的失稳。

四、地震因素: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会使边坡土体发生强烈震动,进而引起土体的液化、流动和崩塌等失稳现象。

五、气候因素:1.冻融作用:在寒冷地区,土体中的水在冻结和解冻过程中会发生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边坡的破坏和松动。

2.风蚀:风吹沙土会使边坡土体失去颗粒间的内聚力,造成边坡的不稳定性。

3.腐蚀侵蚀:水流、酸性雨水等对边坡的腐蚀作用会引起边坡土壤的流失,从而使边坡变得不稳定。

总之,边坡失稳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地质、水文、工程、地震和气候因素等都可能对边坡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工程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边坡的稳定性,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深基坑施工中的常见风险及施工风险管理

深基坑施工中的常见风险及施工风险管理

深基坑施工中的常见风险及施工风险管理深基坑施工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为了建造地下结构或者进行地下工程施工而需要挖掘的较深的坑。

由于施工环境的特殊性,深基坑施工存在一系列的风险,包括土体塌方、地下水涌入、坑底沉降等。

为了确保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施工方需要进行风险管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应对这些风险。

一、常见风险1. 土体塌方风险:由于挖掘土体的强度较高,当土体受到剧烈振动或者受力不均匀时,会导致土体塌方。

这种风险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2. 地下水涌入风险:在深基坑施工中,地下水的涌入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地下水的涌入可能导致坑底沉降、土体失稳等问题,给施工带来困难。

3. 坑底沉降风险:由于挖掘深度较大,坑底沉降是一个常见的风险。

坑底沉降可能导致地下管道破裂、建筑物倾斜等问题。

4. 周边建筑物损坏风险:深基坑施工可能对周边的建筑物造成影响,包括地震、振动、土体沉降等,可能导致建筑物的结构损坏。

5. 施工设备事故风险:在深基坑施工中,使用各种施工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等。

这些设备的操作不当或者故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二、施工风险管理为了有效管理深基坑施工中的风险,施工方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风险评估:在施工前,对深基坑施工中的各种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潜在影响。

2. 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加固土体、排水处理、设置支撑结构等。

3. 安全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施工技能,确保他们能够正确应对施工中的风险。

4. 监测和预警:在施工过程中,对深基坑的变形、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5. 紧急救援预案:制定深基坑施工中的紧急救援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应对措施,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对深基坑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确保施工的持续进行。

9种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及案例

9种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及案例

9种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及案例基坑坍塌事故是指在挖掘、施工或运输等过程中,地下挖掘物或土体失稳而引发的意外事件。

这类事故往往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以下将详细介绍9种基坑坍塌事故的原因及相应的案例。

1.不合理的地质勘察地质勘察不周全或出现错误导致的基坑坍塌事故较为常见。

例如,在施工前未对地下水情况进行详细勘探,导致地下水涌入基坑,进而引发坍塌。

2004年美国马里兰州布尔斯基坑工地发生的事故就是由于地质勘察不足而导致的基坑水涌事故。

2.不合理的基坑支护设计一些基坑坍塌事故是由于支护设计不当引起的。

例如,支护结构刚度太小,无法承受周边土体的压力;或者使用了不合适的支护方式,无法有效固定周边土体。

2024年中国湖南省岳阳市棗子街发生的一起基坑坍塌事故就是由于支护设计不当造成的。

3.过度开挖过度开挖是基坑坍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开挖深度超过土体的承载能力时,土体容易发生失稳,导致基坑坍塌。

2024年深圳工地发生的基坑坍塌事故就是由于过度开挖引起的。

4.基坑水固结与土体液化基坑开挖过程中,水分会引起土体的固结,从而削弱土体的稳定性。

特别是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水固结对基坑稳定性的影响更为明显。

此外,当土体中存在较多的细颗粒物质时,地震或震动等因素可能导致土体发生液化,进而引发基坑坍塌。

2024年台湾新北市发生的基坑液化坍塌事故就是典型案例。

5.施工期间的不良操作不良的施工操作也会引发基坑坍塌事故。

例如,在挖掘过程中使用不合适的机械设备或方法,无法有效控制土体坍塌风险;或者在支护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2024年中国上海外高桥发生的一起基坑坍塌事故就是由于施工期间的不良操作引起的。

6.设计缺陷一些基坑坍塌事故是由于设计缺陷引起的。

例如,无法有效抵抗地下水压力、不合理的支护结构布局等。

2024年巴西圣保罗发生的基坑坍塌事故就是设计缺陷导致的。

7.降雨和气候因素降雨和气候的影响也是基坑坍塌的原因之一、降雨会导致土壤湿润,增加土体的重量和压力,进而影响土体的稳定性。

内部侵蚀过程中土体失稳现象与阈值分析

内部侵蚀过程中土体失稳现象与阈值分析

内部侵蚀过程中土体失稳现象与阈值分析内部侵蚀是指在土体中存在一定含水量的条件下,流体通过土体内部的孔隙和裂隙迁移,引起土体颗粒的离散和流失,最终导致土体的失稳现象。

研究内部侵蚀过程中土体失稳现象与阈值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体的稳定性,在土工工程和水文地质工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从内部侵蚀过程分析、土体失稳现象和阈值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内部侵蚀过程主要包括流体渗流、颗粒离散和土体流失三个阶段。

流体渗流是指流体在土体中的迁移过程,包括流体的入渗、滞流和迁移。

流体的入渗是指流体从土体表面或孔隙中进入到土体内部的过程,这通常由于外部水源的加入或土体水分条件的改变引起。

滞流是指土体中流体的积聚、蓄积和滞留,形成较大的水导通路径,使得土体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

迁移是指流体在土体中的移动和扩散,通过孔隙和裂隙的连接,通过重力、渗透压和毛细力等力作用,流体可以迁移到较远的位置。

颗粒离散是指流体对土体颗粒的冲刷和悬浮引起颗粒的分散和迁移,这通常伴随着土体孔隙结构的破坏和颗粒之间的重排。

土体流失是指土体中的流体带走了部分颗粒,导致土体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下降,最终导致土体的失稳。

其次,土体失稳主要体现在土体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的变化。

在流体迁移和颗粒离散过程中,土体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渗透水压力增大,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和抗剪刚度减小。

同时,土体颗粒的悬浮和迁移,使得土体颗粒之间的摩擦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土体的耐冲刷能力和稳定性降低。

此外,土体流失还会造成土体的体积收缩和变形,导致土体的断裂和局部坡面的滑动,进一步加剧土体的失稳现象。

最后,阈值分析是研究内部侵蚀过程中土体失稳的关键。

阈值是指土体失稳发生的临界条件和临界值,超过阈值则会引起土体失稳现象。

阈值的分析可以从流体渗流、颗粒离散和土体流失三个方面进行。

流体渗流阈值主要与土体饱和度、渗透性和渗透压力有关,当土体饱和度和渗透性越高,渗透压力越大时,阈值越低。

施工过程中如何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

施工过程中如何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

施工过程中如何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在施工中,土方开挖是一个常见的环节。

然而,由于土壤的特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往往会面临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

这不仅会延误工期,还可能对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解决方法。

1. 土壤加固技术土壤加固技术是解决土方开挖中塌方问题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增加土壤的抗压、抗剪强度,减少土方开挖时的变形和塌方情况。

土壤加固技术包括物理加固和化学加固两种方法。

物理加固可以通过加入适量的填料、砾石等增加土体的密实度和强度。

化学加固则是通过注入特定的化学药剂,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强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2. 支护结构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利用支护结构可以有效地防止土体塌方。

支护结构的选择应根据土壤的性质和开挖深度来确定。

常见的支护结构包括钢支撑、混凝土墙和土工格栅等。

钢支撑是最常见的支护结构之一,它可以通过给土壤提供额外的支撑,防止其发生塌方。

混凝土墙和土工格栅则适用于土体较稳定的情况下,通过阻挡土体的移动来解决塌方问题。

3. 水文控制水文条件是导致土方开挖中塌方问题的常见原因之一。

因此,在施工中,必须采取措施来控制水文条件,减少塌方的发生。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井点降水技术,通过在土方开挖周围设置排水井点,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的饱和度,从而减轻土体的压力。

此外,还可以利用防渗墙、排水管道等设施来控制地下水流动,确保土体的稳定性。

4. 监测与预警系统监测与预警系统是解决土方开挖中塌方问题的重要手段。

通过安装监测设备,即时监测土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及时发现土方开挖中的异常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可以预判土方塌方的趋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施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这类设备包括位移传感器、应变计、倾斜仪等。

5. 合理施工方案在解决土方开挖中的塌方问题时,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至关重要。

施工方案应综合考虑土壤的类型、地理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确保土体在开挖过程中的稳定性。

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

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

浅析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及安全防护措施摘要近年采,随着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建设、旧城改造和住宅小区的持续开发,给排水、供热、供气、电缆及输油等市政管线工程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随着建筑机械在我国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不断应用,在市政管线的沟槽开挖工程中,挖掘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挖掘机在开挖淘槽过程中,由于沟槽壁坍塌、挖掘机倾倒,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事故时有发生。

土方坍塌已经成为建筑业的五大伤害之一,据2004年全国建筑施i伤亡事故调查分析,土方坍塌事故占所有建筑行业伤亡事故的5%左右,土方坍塌的直接原因是土方边坡的失稳。

如何做到土方边坡稳定及安全防护,保障财产及就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已经成为影响国计民生的大事,直接影响的国家安全及社会稳定。

作者通过十多年来从事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技术工作,总结出一些影响土方边坡稳定的因素及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边坡稳定;因素;安全防护措施中图分类号tv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708(2010)27-0035-021 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基坑开挖后,其边坡失稳坍塌的实质是边坡土体中的剪应力大于土的抗剪强度。

而土体的抗剪强度又来源于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

因此,凡是能够影响土体中剪应力、内摩阻力和内聚力的,都能影响边坡的稳定。

1.1 土类别的影响不同类别的土,土的颗粒矿物组成,颗粒形状、尺寸,颗粒级配,空隙比、干容重及土中的含水量皆不同,其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不同。

例如,砂土的内聚力为0,只有内摩阻力,靠内摩阻力来保持边坡的稳定平衡。

而粘土则同时存在内摩阻力和内聚力。

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土能保持其边坡稳定的最大坡度也不同。

1.2 土湿化程度的影响土内含水愈多,湿化程度增高,使土壤颗粒之间产生滑润作用,内摩阻力和内聚力均降低。

其土的抗剪强度降低,边坡容易失去稳定。

同时含水量增加,使土的自重增加,裂缝中产生静水压力,增加了土体内剪应力。

1.3 气候的影响气候使土质松软或变硬,如:冬季在我国北方气温能到-10℃以下,能使边坡土体冻结,使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提高,从而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春季气温回升至o℃以上,能使边坡土体融化,使土体的内摩阻力和内聚力降低,从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进人雨季,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土质松软,从而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

基坑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边坡塌方处理方案
塌方原因:因遇急暴雨,坡顶坡脚未做好排水措施,雨水渗入边坡和坡脚被水浸泡,土体黏结力下降,土体失稳造成局部塌方。

为保证雨季施工边坡安全,现制定以下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
一、西侧边坡处理措施:
1、西侧局部塌方(空鼓)段:
1)先自上而下清理局部塌方区不稳定土体。

2)沿冠梁边线垂直钉入50钢管,钢管与冠梁顶齐平,钉入土层内>2m,钢管间距20cm。

3)钢管安装到位后,在塌方区域自坑底往上堆放沙袋,沙袋堆放时每层缝隙错开咬槎,沿坡面间距2m埋设泄水管。

4)最后在堆好的沙袋坡面上,按照原基坑设计方案做土钉墙。

并在冠梁及坑顶做散水坡,将水排至排水沟和截水沟。

5)基坑顶部设截水沟,沟底坡度为2‰。

已完成开挖区域在坑底设排水沟,每隔100米设集水坑,安排专人及时抽水。

做法如下图所示;
2、西侧未出现塌方(空鼓)地段预防措施:做法如下图所示:
二、其他侧边边坡预防措施:
基坑顶部设截水沟或砖砌截水墙。

所有已完成开挖区域在坑底设排水沟,每隔100米设集水坑,安排专人及时抽水。

做法参照下图:
三、东北侧边坡市政污水管回灌处理措施:。

边坡失稳处理方案

边坡失稳处理方案

边坡失稳处理方案
1、预防措施
(1)严格控制基坑内局部深坑边坡加固的水泥搅拌桩质量,进行精细施工。

(2)土方开挖过程中,对于出土坡道坡度,出土平台位置按照方案严格执行。

(3)在出土平台、出土坡道区域以及需要放坡开挖的局部落深区域的疏干井进行加密,开挖之前以及开挖过程中加强降水,以提高土体强度。

(4)加强日常巡视,发现开挖土体边坡有变形过大或破坏处等异常现象及时反馈。

(5)开挖过程中,合理安排进度,严格控制开挖高度,防止坡度过大造成边坡失稳。

(6)边坡位置限制堆放重物,并限定安全距离。

2、应急处理措施
(1)对上部先变形挤压下部滑动的推动式滑坡,采取卸荷减重的方法,在滑坡体上削去一部分土,并加强排水,一方面减轻自重,另一方面在坡脚施工木桩抵御坡体滑动,达到平衡;
(2)对于局部加深区域放坡开挖时,如果出现下部滑动,上部失去支撑而引起的牵引式滑坡,可采用上部卸荷,下部支挡的办法来处理,如用插打圆木、钢板桩等。

简述崩塌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简述崩塌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简述崩塌的防治原则和防治措施
崩塌是指地层或施工工程中的土层失稳、失控并向下滑落的地质灾害。

为了预防和控制崩塌事故的发生,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1. 规划原则:在规划、设计阶段应综合考虑地质、地貌、地下水、工程结构等因素,选取合适的工程方式和土方开挖方法,以降低崩塌的潜在风险。

2. 强化监测原则:在施工期间和工程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土质和地下水位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评估地层位移等异常情况,以便及早采取措施避免崩塌事故发生。

3. 加强治理原则:对于已经出现崩塌的地质体,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常见的治理方法包括加固土体、开展泥土钉墙、挡土墙、坑槽法、地下水排水等措施,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崩塌能力。

4. 综合防治原则:防治崩塌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技术措施包括加固处理、排水处理、裁剪法等,而管理措施则包括监测预警、合理施工、严格管理等,以形成完善的防治体系。

防治措施具体包括:
1. 加固措施:如使用钢筋混凝土梁、墙等结构加固可疑地层,以提高土质的稳定性。

2. 排水措施:通过排水井、排水沟等方式,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体的饱和度,提高抗崩塌能力。

3. 土方开挖措施:合理选择开挖方式和坡度,进行适当的边坡支护和加固,减少土体的失稳和滑动的可能性。

4. 生态防治措施:采取植被恢复、生态工程等手段,加强土体的保持力和抗冲刷性。

总之,防治崩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并结合工程施工、管理和监测等措施,以确保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控制。

深基坑施工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深基坑施工的风险与应对措施

深基坑施工的风险与应对措施1.地下水的渗入: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可能会由于人为因素或自然原因而渗入基坑中,导致水压增大,土体失稳,甚至发生倒塌。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基坑防水措施,使用滨海防波堤、混凝土深槽或施工脚手架等工程设施来避免地下水的渗入。

2.土壤侵蚀:深基坑施工中,挖掘土壤可能会对邻近建筑物、道路等造成影响,导致地面沉降或建筑物的损坏。

应对措施包括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采取合理的土方开挖方案,以及选择合适的土方支护结构。

3.土体塌方:深基坑施工过程中,挖掘土壤的侧面可能会发生塌方,造成工人伤亡和设备损坏。

应对措施包括采用合适的支护结构,如土方支护桩、锚杆等,以及增加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土体塌方的情况。

4.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深基坑施工可能对周边的建筑物产生影响,例如地面沉降、裂缝等。

应对措施包括在施工前进行周边建筑物的详细测量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施工方案,并加强监测和预警。

5.施工噪声和震动:深基坑施工会产生噪声和震动,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生活造成干扰。

应对措施包括采取隔音措施、减少噪音和振动源的使用时间等。

6.施工污染:深基坑施工可能会产生废水、废土等污染物,对周边土壤和水体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包括合理收集和处理废水、废土,采用环保型设备和技术,以及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总之,深基坑施工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通过科学的设计、施工方案、防护措施以及监测和管理,可以降低风险的发生,并确保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深基坑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风险分析和应对措施,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措施的有效实施。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工程事故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工程事故

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工程事故
塌方是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之一。

塌方是指在挖土、开挖地基时,因土壤稳定性差
或开挖深度过大,导致土体失稳而发生地面坍塌的现象。

塌方事故容易造成人员被掩埋、
死亡,同时也会对周围环境和设施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避免塌方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在
施工前必须进行地质勘察,了解周围土壤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另外,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事故还包括坍塌。

坍塌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混凝土
配比不当、浇筑方式错误等原因导致混凝土坍塌的现象。

坍塌会导致浇筑工作无法进行,
影响工程进度,严重时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加强对混
凝土浇筑工作的监管,确保浇筑质量,避免发生坍塌事故。

此外,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也是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之一。

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
可能存在施工人员技术不过关、质量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导致施工质量不达标,从而影响
工程的整体质量。

为了避免施工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完善质量
管理制度,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另外,物料运输不当也是基础工程施工中常见的事故之一。

物料运输不当可能导致物料摔落、碰撞等问题,造成物料损坏,影响工程进度。

为了避免物料运输事故,施工单位应规
范物料运输流程,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确保物料运输安全。

总之,在基础工程施工中,安全是第一位的重要因素。

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
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共同努力,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顺利,避免事故的发生。

基坑坍塌的常见原因

基坑坍塌的常见原因

基坑坍塌的常见原因基坑坍塌是指挖掘的土方工程,由于各种因素而造成的基坑内墙体或边坡失稳,导致塌陷或倾倒的现象。

基坑坍塌可能会给工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严重危害。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基坑坍塌原因。

1.地质条件不稳定:地质条件是影响基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地质条件不稳定,地层松散或含有液态含水层等,就会增加基坑坍塌的风险。

2.地下水位高:基坑周围地下水位高会增加基坑坍塌的风险。

当基坑挖掘时,地下水可能渗入基坑并对土体产生渗透压力,使土体失稳。

3.岩土工程设计不合理:基坑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地下土体的力学性质和变形特性,没有进行合理的边坡稳定性分析和处理,造成基坑工程的稳定性不能得到有效控制。

4.浅层地下设施干扰:基坑附近的其他地下设施(如地下管线、地下管道等)若没有正确处理,可能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例如,相邻地下管道的移动和挤压可能导致基坑边坡的失稳。

5.不规范施工操作:施工期间,若操作不规范,如挖掘过程中出现偏差、未及时清理基坑内的积水,或者过度挖掘导致基坑深度大于设计要求,都可能造成基坑坍塌。

6.挖掘技术不当:基坑的挖掘过程中,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支护措施,如梁板支护、土钉墙等,或者支护结构设置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都可能导致基坑的不稳定和坍塌。

7.天气因素:恶劣的天气条件,如暴雨或降雪,会导致基坑内积水加剧,增加基坑坍塌的风险。

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可能导致基坑坍塌。

8.相邻建筑物施工引起的沉降:基坑附近存在其他建筑物施工时,施工过程中的振动和沉降可能会对基坑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导致基坑坍塌。

9.施工监理不到位:施工监理人员对基坑工程的监测和控制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也可能导致基坑的失稳和坍塌。

10.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技术能力不足:缺乏相关技术知识和经验的设计、施工和管理人员,可能导致对基坑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不准确,选择不合适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增加基坑坍塌的风险。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施工上。1952年,经勘察 试验与计算,地基实际承载力 小于破坏时的基底压力。因此, 谷仓地基因超载发生强度破坏 而滑动。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3)事故处理
事后在谷仓下面做了70多 个支承于基岩上的混凝土墩, 使用388个50 t的千斤顶及支撑 系统将仓体逐渐纠正过来,其 位置比原来降低了4 m。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1. 地基失稳的形式
在荷载的作用强度时,将使一部分土体沿着另一部分土体 滑动而造成剪切破坏(此时塑性区扩大到相互贯通,形成一个连 续的滑动面),这样的现象称为地基丧失稳定,即地基失稳。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当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小于地基受到的压力设计值时,地基就会 产生局部或整体的剪切破坏,即地基丧失了稳定性(失稳破坏)。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 地基失稳事故案例
1)事故概况
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长度为59.4 m,宽度为23.5 m,高度为31. 0 m,共65个圆筒仓;采用钢混筏板基础,厚度为61 cm,埋深为3.66 m。1911年动工,1913年完工,自重20 000 t。
谷仓于1913年9月开始装谷物,10月17日装了31 822 t谷物时, 谷仓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2)局部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的地基 塑性变形区位于基础下方, 滑动面未延伸至地面,地面 略有隆起现象,但房屋不会 明显倾斜或者倒塌。
地基失稳事故的分析与处理
3)冲切剪切破坏
对于压缩性较大的松散和软土地基,当基础埋深较深时, 上部荷载使地基土连续下沉,并沿基础周边产生竖向剪切,建筑 物产生过大的不能容许沉降,即冲切剪切破坏。破坏时地基不出 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基础四周的地面不隆起,建筑物没有很大 倾斜,基础就像切入土中一样,建筑物将产生较大沉降。

基坑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塌方处理方案

基坑塌方处理方案1. 引言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土层的不稳定、地下水的压力等,可能会导致基坑塌方的发生。

基坑塌方不仅会给工程进度带来延误,还可能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基坑塌方处理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基坑塌方处理方案,介绍常见的塌方原因、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2. 塌方原因分析基坑塌方的发生通常与以下因素有关:•土质地层不稳定:土层的稳定性是基坑开挖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如果土体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坍塌。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的压力变化对土体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

一旦基坑周围的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可能会导致土体失稳。

•施工不合理:挖掘作业中存在施工不合理的情况,如高边坡、大水平开挖、超载等,都有可能引发基坑塌方。

•天气因素:极端天气条件(如暴雨)下,土体受到水分浸染,会使土体结构破坏,加剧塌方的风险。

3. 基坑塌方预防措施为防止基坑塌方,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3.1 土层勘察与分析在开挖前,进行详细的土质地层勘察和分析,了解土体的组成、结构和稳定性。

通过各种实验和测试手段,确定土体的力学参数,为后续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3.2 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土层勘察和分析结果,制定合理的支护结构设计方案。

支护结构可包括桩墙、挡土墙、护岸等各种形式,以增强土体的稳定性,减少塌方风险。

3.3 控制地下水位变化监测基坑周围地下水位的变化,并及时采取措施控制其变化范围。

可以通过井点排水、水平排水等方法降低地下水位,以增加土体的稳定性。

3.4 施工控制措施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控制开挖坡度和高度,避免暴露高边坡。

合理安排挖掘速度,避免过度挖掘导致土体失稳。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 塌方事故处理方案即使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基坑塌方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以下是基坑塌方事故处理的一般流程:4.1 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一旦发生塌方事故,首先要做的是确保人员的安全。

工程施工十大事故是什么

工程施工十大事故是什么

工程施工十大事故是什么一、坍塌事故坍塌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失稳或结构物内部受力不均导致结构破坏、倒塌的现象。

坍塌事故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财产损失,尤其是在高层建筑、桥梁和地铁工程中更为常见。

二、高空坠落事故高空坠落是指在高空作业中工人由于安全设施不到位或操作不当导致坠落的现象。

高空坠落事故往往造成严重伤害甚至死亡,是工程施工中较为常见的事故类型。

三、机械设备事故机械设备事故是指在使用施工机械或设备时由于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到位导致的事故。

机械设备事故造成工人伤亡和设备损坏,同时也会延误工程进度和增加工程成本。

四、火灾事故火灾是指在工程施工现场因电气故障、焊接作业、明火作业或燃气泄漏等原因引发的火灾。

火灾事故不仅危及工人生命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

五、电气触电事故电气触电事故是指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电气设备故障、操作不当或电路设计缺陷导致工人触电伤亡的事故。

电气触电事故虽然发生频率较低,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工程单位应该高度重视电气安全。

六、化学品泄漏事故化学品泄漏是指在施工现场使用和储存化学品时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泄漏或容器破裂等原因导致有毒化学品泄漏的情况。

化学品泄漏事故会对工人和环境造成严重损害,需要及时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七、交通事故交通事故是指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车辆和行人之间发生碰撞或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情况。

交通事故需要通过严格的交通管理和安全培训来避免,确保施工现场的交通秩序和工人安全。

八、挖掘事故挖掘事故是指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由于挖掘机械操作不当、地基条件误判或土层稳定性不足等原因导致挖掘事故的情况。

挖掘事故可能导致土体坍塌、堤坝破裂和工程倒塌等后果,因此需要谨慎操作和细致施工。

九、结构破坏事故结构破坏是指在工程施工中由于结构设计缺陷、材料质量问题或工艺施工不良等原因导致建筑物或构件破坏的情况。

结构破坏事故往往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和工程质量问题,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控制岩土工程是土力学和岩石力学相结合的学科,是研究土体和岩体力学行为,以及它们与工程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在工程实践中,岩土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任何失误都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因此,研究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及其控制方法对于工程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可由以下几方面来阐述。

1. 材料力学特性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与材料的力学特性密切相关。

在材料本身的结构或形态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材料的力学性质主要与材料的弹性模量、黏滞性、内摩擦角等参数有关。

当工程应力超过这些极限值时,就会出现失稳。

2. 土体孔隙压力当地下水位升高或工程结构内部存在大量的水分使得土体孔隙水压达到一定水平时,将会发生渗流和稳定性问题。

孔隙水压会降低土体的抗剪强度,导致工程的稳定性问题。

3. 形态和构造特点岩体和土体的形态和构造特点也对失稳机理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岩体和土体的磨合面和节理面容易形成剪切带,引起失稳。

此外,岩体和土体的形态和构造也影响其相互之间的变形和刚度。

控制岩土工程中的失稳机理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种。

1. 工程措施在岩土工程中,通过工程措施来改善土壤的力学特性是最直接的方法。

比如,对土体进行加强加固、排水或降低土体孔隙水压。

对于岩体的控制,常采用爆破、抽水和灌浆等措施。

2. 稳定性分析稳定性分析可帮助设计师了解系统的失稳机理,从而采取合适的措施来加强工程的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一般采用二维数值分析和三维数值分析。

对于岩体而言,应当考虑其结构和断层的影响。

3. 监测和监测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监测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在其稳定性过程中,及时的监测和测量可以静量的了解其失稳机理,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数据支持。

常见的监测方法包括位移监测、应变测量、孔隙水压监测等。

总体来说,在岩土工程中,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通过对系统的材料力学特性、土体孔隙压力、形态和构造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和认识,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和有效的监测和监测技术,方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自然塌落现象的极限角和稳定角
自然塌落现象是指土体在无外力作用下,由于自身重力和内部摩擦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失稳破坏现象。

在自然界中,许多地质灾害都是由于土体的自然塌落而引起的,例如滑坡、泥石流等。

在土体发生塌落时,其表面会形成一定角度的斜面,这个角度被称为稳定角或承载角。

稳定角是指土体内部摩擦力和重力平衡时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倾斜角度。

当超过这个角度时,土体就会失去平衡,发生塌落。

稳定角并非固定不变的值,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土壤类型、含水量、压实程度、地形等。

因此,在不同条件下,同一种土壤的稳定角也可能会有所不同。

除了稳定角外,还有一个与自然塌落现象相关的概念——极限角。

极限角是指土体在无外力作用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倾斜角度。

当超过极限角时,土体就会发生自然塌落。

与稳定角相比,极限角更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地震、降雨等。

此外,不同土壤类型的极限角也会有所不同。

总之,稳定角和极限角是自然塌落现象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的定义和影响因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土体失稳破坏的机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土的抗剪强度
5.1 土的抗剪强度与极限平衡原理
5.2 土的剪切试验方法
5.3 不同排水条件时的剪切试验成果
5.4 地基破坏型式和地基承载力
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工程实例-地基承载力问题
工程实例-地基承载力问题
工程实例-地基承载力问题
5.1 土的抗剪强度与极限平衡原理
5.1.1 库仑定律
土的抗剪强度一般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颗粒间的法向应力有关,通常呈正比例关系,其本质是摩擦力;另一部分是与法向应力无关的土粒之间的粘结力,通常称为粘聚力。

5.1.2 莫尔-库伦强度理论
5.1.3 土中一点的应力状态
5.1.4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无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2 土的剪切试验方法
5.2.1 直接剪切试验
剪切容器与应力环
ˉ在直剪试验过程中,根据加荷速率的快慢可将试验划分为:
快剪
固结快剪
慢剪
直剪试验优缺点:
5.2.2 三轴压缩试验
一、抗剪强度包线
二、三轴剪切试验
试验仪器:
加压和量测系统
5.3 不同排水条件时的剪切试验成果5.3.1 总应力强度指标与有效应力强度指标
5.3.2 不同排水条件时的剪切试验方法及成果
5.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 4 地基破坏型式和地基承载力
5.4.1 地基破坏型式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冲剪破坏
5.4.2 地基承载力
※地基承载力
※临塑荷载p cr
※地基极限承载力p u
※地基容许承载力p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