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

合集下载

面包制作原理

面包制作原理

面包制作原理面包制作原理:1. 面粉的选择:根据需要制作的面包种类和口感,选择高筋面粉、中筋面粉或低筋面粉。

面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越高,面团的弹性越好。

2. 酵母的作用:酵母是制作面包时必不可少的成分,它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发酵。

酵母还会产生一些发酵酶,使面团的品质得到改良,增加面包的香味和口感。

3. 水的添加:适量的清水可以使面粉充分吸湿,激活酵母并促使其发酵。

面团中的水分控制得当,有助于形成面筋,提高面团的弹性和韧性。

4. 盐的作用:盐不仅能增加面包的风味,还可以抑制酵母的发酵速度,控制发酵过程,使面团发酵更加均匀。

5. 糖的功能:糖是酵母发酵过程中的营养物质之一,可以提供酵母生长所需的能量,促进面团的发酵。

糖还能增加面包的甜味和颜色。

6. 奶制品的添加:在面包制作过程中,添加牛奶、鲜奶油等奶制品可增加面团的黏性和韧性,使面包更加松软和香甜。

7. 油脂的作用:适量添加植物油、黄油等油脂可以使面团更加柔软,增加面包的滋润度和香气。

8. 搅拌和揉捏:将面粉、酵母、水等原料混合搅拌均匀后,进行揉捏,能够使面团中的面筋组织形成,并将空气充分地揉入面团中,使面包更加松软。

9. 发酵和二次发酵:将揉捏好的面团放置在温度适宜的环境中,酵母开始发酵。

发酵时间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会影响面团的发酵速度和品质。

之后,将发酵好的面团二次揉捏并进行模型定型。

10. 烘烤:将经过二次发酵的面团放入烤箱中,以高温烘烤。

高温能够快速杀死酵母菌,并使面团快速膨胀,形成松软的面包,外表呈现金黄色的外皮。

烘烤时间和温度的控制要根据不同的面包种类和个人口感要求进行调整。

以上就是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通过合理的配料及发酵、烘烤工艺,我们可以制作出各种口感、风味的美味面包。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前言:下列图为面包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文仅就面包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作一详细的分析讲解。

酵母27—29%盐、糖水相对温度75%小麦粉—过筛油调粉面团发酵揿粉发酵50min30℃32—37℃相对温度75%--80% 温度85%分割滚圆静置整型醒发装饰烘烤冷却5—15min 30—60min一、原料处理:1、〔1〕面粉使用前必须过筛,混入空气和防止杂物和面粉结块;〔2〕高级的有安装磁铁除杂装置,以除掉铁屑金属等杂质。

2、酵母处理:〔1〕压榨酵母使用前,调粉时一般先用大部分或全部水将酵母化开再加入粉中,使其在面团中分布均匀;〔2〕使用干酵母要进行活化处理,用40℃左右的火,约酵母5倍的水化开,保置静止,使其活化再使用;〔3〕酵母在配料时不要与油脂、食盐、砂糖直接混合。

3、水的添加和处理:〔1〕加水量:加水量不仅决定着面团的软硬、伸展性、黏着性、操作性,而且还对成品的柔软性、抗老化性、保持期和成本等都有影响。

加水量过多的面团,搅拌时间短,面团升温小,操作困难、发黏,成品口感不好,气泡膜变厚,组织不,体积变小,形状不一,易发霉,成本低。

加水量过少的面团,搅拌时间长,面团升温大,成品体积小,组织酥松老化快。

〔2〕水的质量:制造面包用水的水质的硬度来判断,其硬度表示水中含碳酸钙的浓度来代表,面包用水的硬度应在40—120mg/kg,极软水15以下,软水15—20,稍硬水50—100,硬水100—200,极硬水200以上。

—5.6之间是制作面包最合适的水。

酸性PH〈5.2会使面筋溶解,面团失去韧性需要碳酸钠中和。

〔3〕奶粉:有奶粉加入时,可先和面粉拌匀,这样能防止奶粉结粒。

〔4〕油脂的硬度可根据季节变化选用,夏天溶点较高的,冬季则相反。

二、面团的调制面团的调制对做好一个面包占25%的责任,发酵占70%,其它工序占5%,可想而知,面团的调制的重要性。

1、投料与面团形成原理〔1〕原料的混合:面包原料分为大量原料,小麦粉和水,少量辅料〔酵母、砂糖、奶粉、食盐、油脂、微量添加剂、酵母、维生素C、改进剂等〕。

面包制作工艺

面包制作工艺
二、面包的发酵原理 面包面团的发酵原理,主要是由构成面包的基本原料 (面粉、水、酵母、盐)的特性决定的。
面包制作工艺
1.面粉作用
面粉是由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灰分等成分组成的, 在面包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面粉中的蛋白质主要由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麦清蛋白和 麦球蛋白等组成,其中麦谷蛋白、麦胶蛋白能吸水膨胀形 成面筋质。这种面筋质能随面团发酵过程中CO2气体的膨 胀而膨胀,并能阻止CO2气体的溢出,提高面团的保气能 力,它是面包制品形成膨胀、松软特点的重要条件。面粉 中的碳水化合物大部分是以淀粉的形式存在的。淀粉中所 含的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将淀粉转化为麦芽糖,进 而继续转化为葡萄糖供给酵菌发酵所需要的能量。面团中 淀粉的转化作用,对酵母菌的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很多酶而言,上式中的k2比k3大得多,此时的Km的值 依赖于酶与底物的复合物ES生成和解离的速度常数k1和k2的相 关值。高的Km表示弱的底物结合(k2远远大于k1),低的Km表 示强的底物结合(k1远远大于k2)。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单底物酶促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呈双曲线关系,不
易直接求出Vmax和Km的值,通常采用双倒数法进行参数估计。
面包制作工艺
(2)花色面包 花色面包的品种甚多,包括夹馅面包、表 面喷涂面包、油炸面包圈及形状而异的品种等几个大类。它 的配方优于主食面包,其辅料配比属于中等水平。以面粉量 作基数计算,糖用量12%~15%,油脂用量7%~10%,还 有鸡蛋、牛奶等其他辅料。与主食面包相比,其结构更为松 软,体积大,风味优良,除面包本身的滋味外,还有其他原 料的风味。
图2-3 有序反应机理
第一节 酶促反应动力学
2.随机反应机理(random reaction) 这种类型中,A和B两个底物无论哪个先同酶结合都没关系; 同样地,产物P和Q谁先释放也不重要(如图2-4)。某些激酶例 如肌酸激酶等就服从随机反应机理。

面包的制作工艺实验报告

面包的制作工艺实验报告

面包的制作工艺实验报告1、实验原理: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

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2、实验目的:2.1通过亲手实践,增加对面包生产过程的了解,熟悉产品的基本生产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动手能力。

2.3通过实践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对比,对手工生产及工厂生产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引发思考。

2.4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标准,熟悉查找文献的具体步骤,并由此思考面包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3、实验材料及设备3.1实验材料: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水、纯牛奶、干酵母等3.2主要工具:菜刀、不锈钢盆、烤盘、台秤、烧杯等3.3主要设备:电热食品烘炉、高速强力食品搅拌机、多功能面包醒发箱4、试验方法4.1配方:高筋粉1kg、黄油100g、砂糖180g、盐16g、香草香精4g、面粉改良剂4g、水100g、纯牛奶400g、干酵母20g 4.2工艺流程面团调制→面团发酵→面团分割及静置→烘烤4.3操作要点4.3.1面团调制: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及纯牛奶在多用搅拌机中低速搅拌,酵母与余下的水混合后加入,低速搅拌15-20min后中速0.5-1min 4.3.2面团发酵:调制好的面团在28℃,湿度50%条件下发酵;4.3.3面团的分割及静置:发酵后的面团,按每块60g分割,压成长条,折叠后由外侧拉起2/3滚圆,接缝朝下,静置50-60min;4.3.4烘烤:成型发酵后,均匀涂上2g蛋液,上火210℃,下火190℃。

时间约为8-10min。

5、质量安全控制的注意事项:5.1和面搅拌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 5.2酵母应先用凉水溶解,激活后再加入已被搅拌机中和匀的面团中5.3注意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之间,若温度过高易滋生杂菌,且蛋白易被破坏。

面包加工技术—面包加工基础理论

面包加工技术—面包加工基础理论

2、面包的分类
面包的分类
(1)面包按口味可分 为咸面包和甜面包
(2)按用途可分为 主食面包和点心面包
(3)按形态可分为 长形、圆形、长方形、棍形和花形等面包
2、面包的分类
面包的分类
(4)按原料可分为 全麦、黑麦、土豆、棉籽蛋白等 面包
(5)按添加物又可分为 牛奶、果酱、维生素、葡萄糖、夹 肉等面包
其他面包:如甜甜圈(又称多拿滋、唐纳滋)、贝果等。 甜甜圈是经油炸熟制的。 贝果最大的特色就是在烘烤之前先用沸水略煮使面团定形,从而产生一种特殊的韧性和风味。
1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2 面团的调制 3 面包的发酵 4 整型与醒发 5 面包的烘烤 6 面包的冷却与包装
7 面包的老化及防止
1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2 面团的调制 3 面包的发酵 4 整型与醒发 5 面包的烘烤 6 面包的冷却与包装
2.延缓老化措施
(3)原材料的影响 含面筋高的优质面粉会推迟面包的老化时间,小麦粉中混入3%的黑麦粉有延缓老化效果;加
起酥油也有抗老化的效果。
(4)采用合适的加工条件和工艺 在搅拌面团时应尽量提高吸水率 搅拌时要“拌透”,发酵时要“发透”,饧发时要“饧透”,烘烤时要“烤透”,冷却时要
“凉透”
(5)包装 延缓面包老化 40℃左右包装保存效果好;30℃左右包装保存的香味最佳
2、面包生产工艺 ——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原辅材料的预处理
2.酵母处理 (1)鲜酵母
使用前4~5h必须从冷风库中取出,待其逐渐升温软化,使酵母逐渐恢复活力。5 倍以上的25~28℃温水搅拌溶化成悬浊液,5min后投料生产。 (2)活性干酵母 由压榨酵母在低温真空条件下脱水而成。使用前,可用适量的温水,糖搅拌溶化 成悬浊液,待其完全活化后即可用于面包生产。

面包制作工艺

面包制作工艺

面包制作工艺原料→调粉→发酵→分割→搓圆→静置→成型发酵→烘烤冷却→包装→成品1、面团调制面团调制在搅拌机中进行,搅拌中使面团延伸、折叠、卷起、压延、揉打,不断反复,使原辅料充分揉匀,并与空气接触,发生氧化,尽量避免对面团有拉裂、切断、摩擦的动作。

2、发酵过程的控制面团发酵时最重要的是控制面团发酵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发酵室的工艺参数温度一般是28—30摄氏度,相对湿度一般是75%—80%。

发酵时间应根据采用的发酵方法和酵母的数量决定,在发酵过程中,应通过对面团表明弹力的测试和膨胀度的观察,正确判断面团的发酵程度,必要时需进行翻面操作以促进发酵。

一般情况下,发酵好的面团体积应达到未发酵面团体积的2.5到3倍。

3、中间醒发面团经搓团后,一部分气体被排出,面团弹性变差,不宜立即整形,需要一段时间的中间醒发,使面团消除张力而松弛,是酵母重新产气,使面团表面光滑。

中间醒发的理想温度是28摄氏度,相对湿度是70%到75%。

4、成型将发酵成熟的面团制成一定形状的面团坯。

成型包括切块、称量、搓圆、静置、整形、入模、装盘。

再次期间,面团仍继续着发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使面团冷却和表皮干燥,温度控制在25到28摄氏度,相对湿度调整到65%到70%,后装模。

装模时需将面团合缝向下,放入磨具里,光面朝上。

为了防止面团粘连在磨具上,通常在磨具上涂膜植物油。

5、面团醒发醒发室温度一般35到40度为宜,相对湿度85%到90%,以85%为宜,不可低于75%。

6、烘烤分为三阶段:烘烤初阶段,面火不超过120度,底火250-260度。

第二节段,当面包内部温度达到50-60度,上下火同时提高温度,最高达到270度。

第三阶段,面火180-200,底火140-1607、面包冷却原料含燕麦膨化物:500g面粉:红利达粉252g(50.4%)紫利达粉48g(9.6%)混合燕麦膨化物200g(40%)奶粉:25g(5%)酵母:6g (1.2%)糖:100g(20%)盐:6g(1.2%)鸡蛋:25g(5%)黄油:50g(10%)水:250g(50%)不含燕麦膨化物:500g面粉:红利达粉420g(50.4%)氧化紫利达粉80g(9.6%)奶粉:25g(5%)酵母:6g (1.2%)糖:100g(20%)盐:6g(1.2%)鸡蛋:25g(5%)黄油:50g(10%)水:250g(50%)。

制作标准面包实验报告(3篇)

制作标准面包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

2. 了解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的作用。

3. 学习面包发酵和烘烤的基本原理。

4.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制作出口感、外观俱佳的标准面包。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通过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经过发酵、成形、烘烤等工艺过程制作而成的。

面粉中的淀粉在酵母的作用下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包膨胀发酵;烘烤过程中,面包表面形成酥脆的皮层,内部保持松软的口感。

三、实验材料1. 原料:面粉、酵母、水、盐、糖(可选)2. 工具:面包桶、面粉筛、搅拌刀、刮刀、烤盘、烤箱四、实验步骤1. 准备原料: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准备好,面粉过筛,酵母溶解于水中。

2. 搅拌面团: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倒入面包桶中,开启面包机搅拌功能,将原料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3. 发酵:将面团放入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发酵,一般发酵时间为1-2小时,发酵至面团膨胀至原来的2-3倍。

4. 成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搓排气,分割成等份,滚圆松弛10分钟。

5. 搭配:根据个人喜好,可添加糖、果仁等配料。

6. 预热烤箱:将烤箱预热至180℃。

7. 烘烤:将松弛好的面团放入烤盘,喷水增加湿度,烘烤时间为20-30分钟,直至面包表面呈金黄色。

8. 冷却:将烘烤好的面包取出,放置于架子上冷却。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包外观:制作的标准面包表面呈金黄色,皮薄、松软,内部结构细腻。

2. 面包口感:面包口感松软,有弹性,咀嚼时有明显的甜味。

3. 成功原因: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原料配比准确,发酵时间充足,烘烤温度适宜。

4. 改进措施:在下次实验中,可尝试调整酵母、水、盐等原料的配比,以改善面包的口感和外观。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制作标准面包的基本工艺流程,了解了面粉、酵母、水、盐等原料的作用,学习了面包发酵和烘烤的基本原理。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掌握好原料配比和发酵时间,以确保面包的品质。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doc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doc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doc面包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面团发酵、擀面、馅填、成型、发酵、烘烤等多个步骤。

其具体工艺步骤来看:⑴ 面团发酵把面粉与其他有机物混合和揉搓,使面筋形成膜状的细面团,再加入适量的水并糊化,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使细面团中的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和可延伸性的面团。

发酵时需要考虑投入的发酵剂的种类、量及稀释,发酵时间短不能让面团发育完全,发酵时间过长容易使靠腹控制工艺失调,影响面团成型及烘烤时的特征,因此发酵量是面包质量形成的关键。

⑵ 擀面将发酵好的面团分成块,用擀面棍或滚桶,将每块面团擀成大小合适的薄皮,考虑到面团的发酵状况及其扩张能力,来操纵擀面的程序及动作,使面团充分扩张发育,从而使薄皮结构更加可塑性,烘烤时表面颜色有良好的控制,同时又能保证面包的品质。

⑶ 馅填把装馅料的模具和已经擀面的薄皮,裹披在模具上,会发现有一个大缺口,把碰制好的馅料填入,口边要紧围头,要不然馅料会在烘烤后出口,影响品质和外形。

⑷ 成型接着将面团和馅料成型成具有一定的形状的面包,以其特有的形状作为特色。

⑸ 发酵将原来擀好的面团和有馅料的新面团在适宜的湿度、温度下,再发酵一段时间,使其成型有独特植被地貌。

⑹ 烘烤将发酵好的面包放入烤炉中烘烤,在小火上慢慢烤,保证恰好烤制出来的面包叶皮酥脆,口感鲜美。

面包制作的原理主要是面团发酵和面筋的发酵。

发酵过程分为机械发酵和生物发酵两个部分。

机械发酵是由面粉的混合、揉搓和冷加工的发酵,在这个过程中,面粉内的淀粉变糊状,胶质及面签形成,机械发酵工艺激发使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和可延伸性的面团,使面团充分发育。

生物发酵是通过发酵剂添加,将糖脂消化后释放出的气体,使面团膨胀,生物发酵的气体让面中的面筋发酵,形成有弹性的面团。

面包制作的工艺及原理,是山谷粮食品中面包制作最基本的知识点,如此有针对性方式的操作,直接关系到分裂面包的质量变化,也是保持制作的质量的关键技术。

实验报告_面包的制作

实验报告_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包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2. 掌握面包制作的要点和技巧;3. 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提高食品制作水平。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以面粉、水、酵母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烘烤等工艺制成的食品。

面包的发酵过程主要是酵母菌将面粉中的糖分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

烘烤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使面包更加松软。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材料:面粉、水、酵母、白糖、盐、鸡蛋、黄油、橄榄油等;2. 设备:面包机、烤箱、电子秤、擀面杖、刀、烤盘等。

四、实验步骤1. 面团制作(1)将面粉、白糖、盐混合均匀;(2)将酵母溶解于温水中,待酵母溶解后加入面粉中;(3)将水、鸡蛋、黄油、橄榄油等依次加入面粉中,用手揉成面团;(4)将面团放入面包机中,启动面包机,选择和面程序,待面团揉至表面光滑后,放入冰箱冷藏发酵1小时。

2. 面包成型(1)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揉搓排气;(2)将面团分割成适当大小的剂子,滚圆;(3)将剂子擀成圆形,中间划十字,放入烤盘中;(4)将烤盘放入烤箱中层,预热至180℃,烘烤15分钟。

3. 面包装饰(1)将烤好的面包取出,稍微晾凉;(2)在面包表面刷上一层黄油;(3)可根据个人喜好,撒上芝麻、核桃仁等装饰物。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成功制作出口感松软、香味浓郁的面包。

2. 分析:本次实验中,面包的制作成功主要归功于以下因素:(1)面粉质量:选择优质面粉,保证面团有足够的筋力;(2)酵母质量:选择活性好的酵母,确保面团发酵充分;(3)操作技巧:揉面、分割、擀面等操作要熟练,保证面团均匀;(4)烘烤温度和时间:掌握好烘烤温度和时间,使面包受热均匀,口感松软。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面包的制作原理和工艺流程,掌握了面包制作的要点和技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提高了食品制作水平。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食品制作技能。

实验二 面包的制作 共24页PPT资料

实验二 面包的制作 共24页PPT资料

(2)面团发酵:发酵理想温度为28~30℃, 相对湿度为75%~85%。一次发酵法的发酵 时间约为2.5~3小时,当发酵到总时间的60 %~75%(或体积达到原来的1.5~2倍)时 进行翻面。发酵成熟度的判断可采用手按法,
用手指轻轻按下面团,手指离开后面团既不弹 回也不下落,表示发酵成熟。
面团发酵的目的
如果用机械搅拌,则搅拌过度也会是一个常见的 情况。面团揉到完全阶段以后,如果仍继续搅拌, 面筋会断裂,面团变软变塌,失去弹性,最终会导 致成品粗糙。因此应该尽量避免搅拌过度。
面团搅拌机
搅拌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搅拌的越久,面筋形成越多。而面筋可以包裹 住酵母发酵产生的空气,形成无数微小的气孔,经 过烤焙以后,蛋白质凝固,形成坚固的组织,支撑 起面包的结构。
优点:酵母用量少仅为一次发酵的 二分之一。
缺点:需要两次混合搅拌,人力消 耗大,整个发酵时间长。
二次发酵法工艺流程:
调制种子面团 → 发酵 → 调制主面团

延续发酵
→ 分割搓圆

中间醒发 → 压片成形 → 入盘 →
最后醒发 → 烘烤 → 冷却 → 包装
2、面包配方
面粉:100%; 水:50~65%; 即发酵母:0.5~l.5%; 食盐:l~2.0%; 糖2~12%; 油脂:2~5%; 奶粉;2~8%; 面包添加剂:0.5~1.5%。
(4)醒发:醒发35-45min,醒发温度30℃~ 40℃,相对湿度85-90%。当生坯发起的最高点略高 于烤模上口,即为醒发成熟,立即取出烘烤。
醒发可以增强其延伸性,以利于体积充分膨胀; 使面包坯膨胀到所要求的体积;改善面包的内部 结构,使其疏松多孔。
(5)烘烤:将醒发好的面团放入烤箱中, 烘烤初期,烤箱的上火温度120℃,下火 温度250℃;烘烤中期,烤箱的温度为 270℃;烘烤后期,烤箱的上火温度 180℃~200℃,下火温度140℃~160℃, 烘烤时间15-16min。

面包的加工原理是什么意思

面包的加工原理是什么意思

面包的加工原理是什么意思面包的加工原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工艺和步骤将原料经过发酵、揉面、整形、烘烤等过程,最终制成风味独特、质地松软的面包产品。

面包的加工原理包括以下几个主要过程:1. 基础原料准备:包括面粉、酵母、水、盐等。

面粉是面包的主要原料,酵母作为发酵剂,水用来调整面团的湿度,盐起到调味和控制酵母作用的作用。

2. 揉面:将面粉和其他原料混合,形成面团。

通过揉面的过程,使得面粉中的蛋白质与水充分结合,形成面筋。

面筋的形成使面团具有弹性,并能够固定酵母的产气。

3. 发酵:将揉好的面团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使酵母发酵。

酵母会分解面团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面团膨胀,体积增大。

发酵过程中,面团中的酵母还会产生香气和有机酸,使得最终的面包味道更好。

4. 整形: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按照所需的形状进行整形。

整形可以使面团的结构更加均匀,并获得所需的外形。

5. 二次发酵:将整形好的面团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进行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可以进一步增加面团的体积,使面包更加蓬松。

6. 烘烤:将经过二次发酵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以适宜温度和时间进行烘烤。

烘烤过程中,面团中的水分会蒸发,产生蒸汽,使得面包内部膨胀。

同时,面团表面会变得金黄,产生诱人的香气。

7. 面包品质调控:烘烤完成后,面包需要进行品质调控。

包括冷却、脱模、包装等步骤。

在面包冷却过程中,面包内部的蒸汽会逐渐散发,同时使得面包内部的结构更加稳定。

通过以上一系列工艺和步骤,面包的原料得以充分发酵、面团得以适当揉捏和整形以及经过适宜的烘烤温度和时间处理,最终使面包具有松软的质感和香脆的外表。

同时,制作过程中的酵母发酵和烘烤作用,使得面包具有独特的香气和风味。

因此,面包的加工原理是使原料得到充分利用,并通过适当的工艺调控和加热处理,从而制作出美味的面包产品。

烘焙面包实验报告

烘焙面包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面包制作的原理和过程。

2. 掌握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3. 学习如何调整配方和工艺,以达到理想的面包口感和品质。

4. 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通过酵母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形成多孔结构。

在烘烤过程中,面团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形成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三、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材料:- 高筋面粉:500g- 酵母:5g- 白砂糖:50g- 盐:5g- 温水:250ml- 黄油:50g- 鸡蛋:1个2. 实验设备:- 面包机- 电子秤- 面包模具- 烤箱四、实验步骤1. 将面粉、酵母、白砂糖、盐混合均匀。

2. 加入温水,搅拌均匀,形成面团。

3. 将黄油切成小块,加入面团中,揉至黄油完全融入面团。

4. 将面团放入面包机,选择“面包制作”程序,设定时间为1小时。

5. 程序结束后,取出面团,进行分割和整形。

6. 将整形好的面团放入面包模具,进行二次发酵。

7. 发酵至模具的2/3满时,将面团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烘烤约25分钟。

8. 烤至面包表面金黄,内部熟透后取出,放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成功制作出口感松软、色泽金黄的面包。

2. 实验过程中,发现以下几点:- 面团发酵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面包的口感。

- 黄油加入面团中,可以增加面包的油脂含量,使其更加松软。

- 烘烤温度不宜过高,以免面包表面烤焦而内部未熟。

3. 通过调整配方和工艺,可以制作出不同口味的面包,如甜面包、全麦面包等。

六、实验结论1. 面包制作是一门综合性技术,涉及原料、工艺、设备等多个方面。

2. 通过实验,掌握了面包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今后烘焙面包奠定了基础。

3.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七、实验反思1. 在实验过程中,遇到以下问题:- 面团发酵时间控制不当,导致面包口感不佳。

- 烘烤温度过高,导致面包表面烤焦。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第五章面包的制作1、实验原理: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

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2、实验目的:通过亲手实践,增加对面包生产过程的了解,熟悉产品的基本生产步骤、关键点及注意事项。

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动手能力。

通过实践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对比,对手工生产及工厂生产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识并引发思考。

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标准,熟悉查找文献的具体步骤,并由此思考面包生产的关键控制点。

3、实验材料及设备实验材料: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水、纯牛奶、干酵母等主要工具:菜刀、不锈钢盆、烤盘、台秤、烧杯等主要设备:电热食品烘炉、高速强力食品搅拌机、多功能面包醒发箱4、试验方法配方:高筋粉1kg、黄油100g、砂糖180g、盐16g、香草香精4g、面粉改良剂4g、水100g、纯牛奶400g、干酵母20g工艺流程面团调制→面团发酵→面团分割及静置→烘烤操作要点面团调制: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及纯牛奶在多用搅拌机中低速搅拌,酵母与余下的水混合后加入,低速搅拌15-20min后中速面团发酵:调制好的面团在28℃,湿度50%条件下发酵;面团的分割及静置:发酵后的面团,按每块60g分割,压成长条,折叠后由外侧拉起2/3滚圆,接缝朝下,静置50-60min;烘烤:成型发酵后,均匀涂上2g蛋液,上火210℃,下火190℃。

时间约为8-10min。

5、质量安全控制的注意事项:和面搅拌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酵母应先用凉水溶解,激活后再加入已被搅拌机中和匀的面团中注意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之间,若温度过高易滋生杂菌,且蛋白易被破坏。

面包的生产流程

面包的生产流程

面包的制作,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机械化生产,都包括3大基本工序,即面团搅拌、面团发酵和成品焙烤。

在这3大基本工序的基础上,根据面包品种特点和发酵过程常将面包的生产工艺分为一次发酵法(直接法)、二次发酵法和快速发酵法。

(一)面包的一次发酵生产工艺面包的一次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图:配料-搅拌—发酵—切块-搓团—整形—醒发—焙烤-冷却-•成品一次发酵法的优点是发酵时间短,提高了设备和车间的利用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且产品的咀嚼性、风味较好。

缺点是面包的体积较小,且易于老化;批量生产时,工艺控制相对较难,一旦搅拌或发酵过程出现失误,无弥补措施。

(二)面包的二次发酵生产工艺面包的二次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图:种子面团配料—种子面团搅拌—种子面团发酵—主面团配料—主面团搅拌—主面团发酵—切块—搓团—整形—醒发—焙烤—冷却—•成品二次发酵法的优点是面包的体积大,表皮柔软,组织细腻,具有浓郁的芳香风味,且成品老化慢。

缺点是投资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

(三)面包快速发酵生产工艺面包快速发酵生产工艺流程如图所示:配料-面团搅拌4静置4压片-卷起4切块4搓圆4成型4醒发-焙烤—冷却-成品快速发酵法是指发酵时间很短(20-30分钟)或根本无发酵的一种面包加工方法。

整个生产周期只需2-3小时。

其优点是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投资少,可用于特殊情况或应急情况下的面包供应。

缺点是成本高,风味相对较差,保质期较短。

简述面包的加工工艺

简述面包的加工工艺

简述面包的加工工艺
面包是一种由发酵面团制成的食品,其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面粉筛选:将面粉进行筛选,去除杂质和异物,确保面粉的纯净度。

2. 面团制作:将面粉、酵母、水、盐、糖等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形成面团。

在搅拌过程中,需要控制面团的温度和湿度,使之达到适宜发酵的条件。

3. 发酵:将制好的面团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让酵母发挥作用,促进面团的发酵。

发酵时间一般在1-2小时左右,具体时间取决于气温和面团的大小。

4. 揉面:将发酵后的面团揉成所需形状,如长条、圆球等。

在揉面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力度和速度的掌控,以免影响面团的质量和口感。

5. 烘焙:将揉好形状的面团放入烤箱中进行烘焙。

在烘焙的过程中,需要控制烤箱的温度和湿度,以保证面包的质量和口感。

6. 冷却:将烘焙好的面包放置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冷却。

在冷却的过程中,面包会释放出大量的热气和蒸汽,需要让其完全散发出来,以免影响食用效果。

以上是面包加工的基本流程,不同种类的面包还有一些特殊的加工方法和步骤,如添加奶油、果仁等配料,或者采用不同的烘焙方式和时间。

面包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

面包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

面包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面包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广受人们喜爱。

那么,面包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下面,我将介绍一下面包的生产原理和生产工艺。

首先,面包的原理是通过发酵和烘焙操作来制作而成。

发酵是面包制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通过使用面粉中的淀粉、酵母和水,加入砂糖和盐等辅料,使得面团中的淀粉经过酵母的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面团膨胀发酵。

在具体的生产工艺中,首先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原材料,包括面粉、酵母、水、砂糖、盐、黄油等。

然后,将面粉、盐和酵母混合均匀,并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成一个均匀的面糊。

接着,将面糊放置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进行发酵,待面糊发酵至两倍大小时,即可继续下一步操作。

下一步,需要将发酵好的面糊进行搓揉和折叠,使得面糊中的气泡更加均匀地分布。

这个步骤既可以用手进行,也可以使用机器来完成。

搓揉和折叠的目的是让面糊中的气泡更加均匀,从而使得制作出的面包更加柔软松软。

接下来,将搓揉好的面团放入模具中,再次放置在温暖湿润的环境中进行最后的发酵。

这个发酵时间一般较短,只需约30分钟至1小时即可。

待面团再次膨胀发酵至两倍大小时,即可进行烘焙。

烘焙是面包制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好的烤箱中进行烘焙,烘焙的温度一般在180到220摄氏度之间,时间约为20到30分钟,具体的时间和温度则根据不同的面包种类而定。

烘焙过程中,面团中的水分蒸发,面包逐渐变得蓬松起来,并呈现出金黄色的外观。

同时,面包中的香气也逐渐散发出来,诱人的香味让人垂涎欲滴。

最后,将烘焙好的面包从烤箱中取出,放置在冷却架上进行冷却。

冷却的目的是让面包中余温散发,避免烫伤。

待面包完全冷却后,即可食用。

总之,面包的生产原理是通过发酵和烘焙来制作,而生产工艺则包括准备原材料、混合搅拌、发酵、搓揉和折叠、再次发酵、烘焙和冷却等步骤。

这一系列的工艺使得面包制作出来时香气四溢、松软可口。

让我们每天都能享受到美味的面包。

面包做实验报告

面包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面包制作的关键技术和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面包是一种以面粉、水、酵母、盐等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整形、烘烤等工艺制作而成的食品。

面包制作过程中,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将面粉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包膨胀、形成多孔组织。

此外,烘烤过程中,淀粉质、蛋白质等发生美拉德反应,使面包呈现出金黄色,并具有独特的香味。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高筋面粉、酵母、盐、糖、水、鸡蛋、黄油、橄榄油等。

2. 仪器:面粉秤、面包机、烤箱、面包模具、擀面杖、刮刀、剪刀等。

四、实验步骤1. 面团制作(1)将面粉、盐、糖放入面包机内,搅拌均匀。

(2)加入水,启动面包机,将面粉、水充分混合。

(3)待面粉成团后,加入酵母,继续搅拌。

(4)待面团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弹性时,加入黄油,继续搅拌。

(5)将面团揉至表面光滑,具有一定的弹性,盖上湿布,发酵30分钟。

2. 面包整形(1)将发酵好的面团取出,排气,分割成等份。

(2)将面团擀成圆饼状,放入面包模具中。

(3)将面团放入烤箱,进行二次发酵,发酵时间约为30分钟。

3. 烘烤(1)将发酵好的面团放入预热至180℃的烤箱中。

(2)烘烤时间约为20分钟,期间可适当调整烤箱温度和烘烤时间。

(3)待面包表面呈金黄色,内部熟透时,取出晾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面包制作成功,外观呈金黄色,内部结构多孔,口感松软。

2. 实验过程中,面团发酵时间、烘烤时间和温度对面包品质有较大影响。

(1)发酵时间:发酵时间过长,面团易老化,影响面包口感;发酵时间过短,面团未充分发酵,面包口感不佳。

(2)烘烤时间:烘烤时间过长,面包易烤焦,口感变硬;烘烤时间过短,面包未熟透,口感不佳。

(3)烘烤温度:烘烤温度过高,面包易烤焦,口感变硬;烘烤温度过低,面包熟透时间过长,口感不佳。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面包制作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包制作工艺及原理前言:下图为面包制作工艺流程图。

本文仅就面包生产工艺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作一详细的分析讲解。

酵母27—29%盐、糖水相对温度75%小麦粉—过筛油调粉面团发酵揿粉发酵50min30℃32—37℃相对温度75%--80% 温度85%分割滚圆静置整型醒发装饰烘烤冷却5—15min 30—60min一、原料处理:1、(1)面粉使用前必须过筛,混入空气和防止杂物和面粉结块;(2)高级的有安装磁铁除杂装置,以除掉铁屑金属等杂质。

2、酵母处理:(1)压榨酵母使用前,调粉时一般先用大部分或全部水将酵母化开再加入粉中,使其在面团中分布均匀;(2)使用干酵母要进行活化处理,用40℃左右的火,约酵母5倍的水化开,保置静止,使其活化再使用;(3)酵母在配料时不要与油脂、食盐、砂糖直接混合。

3、水的添加和处理:(1)加水量:加水量不仅决定着面团的软硬、伸展性、黏着性、操作性,而且还对成品的柔软性、抗老化性、保持期和成本等都有影响。

加水量过多的面团,搅拌时间短,面团升温小,操作困难、发黏,成品口感不好,气泡膜变厚,组织不,体积变小,形状不一,易发霉,成本低。

加水量过少的面团,搅拌时间长,面团升温大,成品体积小,组织酥松老化快。

(2)水的质量:制造面包用水的水质的硬度来判断,其硬度表示水中含碳酸钙的浓度来代表,面包用水的硬度应在40—120mg/kg,极软水15以下,软水15—20,稍硬水50—100,硬水100—200,极硬水200以上。

稍带酸性的水,PH5.2—5.6之间是制作面包最合适的水。

酸性PH〈5.2会使面筋溶解,面团失去韧性需要碳酸钠中和。

(3)奶粉:有奶粉加入时,可先和面粉拌匀,这样能防止奶粉结粒。

(4)油脂的硬度可根据季节变化选用,夏天溶点较高的,冬季则相反。

二、面团的调制面团的调制对做好一个面包占25%的责任,发酵占70%,其它工序占5%,可想而知,面团的调制的重要性。

1、投料与面团形成原理(1)原料的混合:面包原料分为大量原料,小麦粉和水,少量辅料(酵母、砂糖、奶粉、食盐、油脂、微量添加剂、酵母、维生素C、改良剂等)。

(2)投料顺序:可先将面粉、奶粉与酵母搅拌均匀,再加入改良剂拌匀后,加入白糖,拌至均匀后再加入湿性材料(水、牛奶、鸡蛋)食盐可放在中期加入,油放后期加入,调粉时的水温、材料的配比、搅拌的速度都会影响到吸水速度、水温低,吸水快,反之则相反。

(3)水和面粉的均匀结合、水化:高粉水化较慢,低粉水化较快。

盐有硬化面筋,抑制水化进行的性质,所以在工艺流程中,盐先不要加入。

水化作用与PH酸度有密切点关系,PH值越值,水化越快,所以速成法,加了加快面团的形成,常会添加乳酸来降低PH值。

(4)氧化作用:面团的调剂需要氧气的过程,也是面团进行氧化的过程,酵母的生长离不开氧气的存在。

2、面团调制的六个阶段:(1)拾起价段:所有配方中的干湿原料混合均匀后,形成一个粗糙并潮湿的面团,无弹性和伸展性,水化只进行了一部分,面筋未形成。

(2)卷起价段:面筋开始形成,水份已均匀的吸收,整个面团结合在一起,产生强大的筋力,搅拌缸四周已元面团,面团表面很湿,无良好的伸展性、易断裂,缺少弹性,此时水化已完成面筋结合只进行了一部分。

(3)面筋扩展,结合价段:面团表面逐渐干燥,变得较为光滑,且有光泽,用手摸已有弹性,较柔软,此时具有伸展性但易断裂,弹性未达到最大值,面筋结合已达到一定程度,再搅拌,弹性减弱,伸展性加大。

(4)完成价段:面团在此价段已达到充分扩展,变得柔软具有良好的伸展性,在搅拌时会发出啪啪的打击场和黏缸声,此时面团表面干燥有光泽,细腻整洁无粗糙感,用手拉面团时,感到非常柔软,有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

(5)搅拌过度:此时面团将会再现含水的光泽,并开始黏缸,停止搅拌时,向缸四周流动,失去良好的弹性,面团粘手而柔软,对面包品质有严重的影响,只有好的高筋粉则还可补救,在以后的工序里,延长发酵时间以恢复组织。

(6)搅拌过度,打断面筋:此时会形成湿粘的性质,整形时特别困难,流后无挺立,此面团来洗面筋时,已元面筋洗出,说明面筋蛋白质大部分被酶的作用分解了。

2、搅拌不足时,面团未达到良好的伸展性和延伸性,既不能较好的保存气体,又没有胀发性能,成品体积小,内部粗糙,色泽差。

搅拌过度时,面团发粘,滚圆后,无法挺立,成品也无法保存胀大的气体,而使成品体积小,内部多大空洞组织粗糙且颗粒多。

三、影响面团调制的因素:1、加水量:加水量越水,会使面团卷起的时间越短,但扩展价段应延长,搅拌时间过少时,面粉的颗粒难以充分水化,形成面筋的性质较脆弱,相反如水量过多时,则会延长卷起时间,但扩展快。

2、温度:温度低卷起时间短,扩展的时间长,温度高,虽然很快的完成,组织已经破坏阶段,如温度过高,就会使面团失去了良好的伸展性和弹性,无法达到扩展价段,这样的面团脆而发黏,面团温度越低,吸水率越大,反则反之。

3、对于面筋特强的面分,应用快速搅拌,对于面筋稍差的面粉应用慢速,对于直接法的搅拌初期也就是水化价段最少要用慢速5分钟,对于后油法,加油时和加入杂果也应用慢速搅拌。

4、小麦粉:(1)小麦粉蛋白质含量越多,面粉软化,面团形成时间越长;(2)蛋白质弱的面粉,粉质曲线到达顶点后,软弱化程度快,要特别注意搅拌过度的问题;(3)面粉的熟面影响,如果小麦粉放置时间不够,氧化程度不够,调粉时面团难以形成,面团始终发软,难以发现面团的形成点(也就是面团的筋度打到几成)这时,只有添加面团改良剂(速效氧气剂)来进行调整,如果面粉放至太多大陈,这时面筋的结合比较困难,如同水和沙子一样,混合、面团也难以形成,只有强烈的搅拌加或加入还原剂(半胱氨酸)来进行调整。

铺料的影响:①奶粉:添加奶粉会提高吸水率,一般加入1%的脱脂奶粉,对于含2%盐的面团,吸水率要增加1%,但奶粉加水后,水化时间延长,在搅拌时感觉水多了,其实延长搅拌时间可得到相同硬度的面团。

②糖:糖的添加会使吸水率减少,每次多加入5%的糖,吸水率减少1%。

③食盐:食盐对吸水量有较大的影响,如添加2%食盐,比无盐面团减少3%的吸水率,食盐可使面筋硬化,较大的抑制了水化作用,因而影响了搅拌时间。

④油脂:油脂对面团的吸水性和搅拌时间基本上无影响,但当油脂与面团混合均匀后,面团的粘弹性有所改良,据说这是可塑性油脂的抱气性和含有乳化作用的结果。

⑤氧化剂:氧化剂分速效和迟效两种,其作用结果也不同,迟效(溴酸盐)在调粉中起不了什么作用,但速效(碘酸钾)可以使面筋结合强化,面团变硬,吸水率增大,搅拌耐性增大,搅拌时间延长。

⑥酶制剂:淀粉酶、蛋白酶的分解作用,使面团易软化,搅拌时间会缩短,使面团的机械耐性减少,故应限制使用。

⑦还原剂:可以使面筋软化,可使搅拌时间缩短30%—50%。

⑧乳化剂:易与面筋胶体结合,使面筋性质变化在面筋水化作用中使面筋的稳定性和弹性增加,增加面团的亲和耐受性。

三、发酵工艺(一)面团发酵的基本作用:1、目的:(1)在面团中积蓄发酵生成物,给面包带来浓郁的风味和芳香;(2)使面团变得柔软而易于伸展,在烘烤时得到极薄的膜;(3)促进面团的氧化,强化面团的持气能力;(4)产生使面团膨松(胀)的二氧化碳气体;(5)有利于烘烤时上色。

2、作用:面包面团的发酵,以酵母为主,还有面粉中的微生物参加复杂的发酵过程,在酵母的转化酶、麦芽糖酶、和酿酶等各种酶的作用下,将面团中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以及还有种种微生物酶的作用下,面团中产生各种糖、氨基酸、有机酸使面团具有芳香气味,把以上复杂的过程称之为面团发酵。

3、熟成:面团的基本发酵也是一个面团熟成过程,面团的成熟是指面团发酵过程的一系列的变化,使面团的性质,对于制作面包达到最佳状态,即不仅产生了大一的二氧化碳体和各类风味物质,而且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使面团的物理物质如伸展性、保气性达到最良好的状态。

(二)面团发酵中的生物化学变化:1、糖的变化:面团内所含可溶性糖,有单糖、双糖之分,其中单糖类有葡萄糖、果糖;双糖主要是蔗糖、麦芽糖和乳糖,单糖类可直接为酵母的酿酶所发酵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产生的酒精有很有一部分留在面包中增添风味。

而二氧化碳则使面包膨胀,这种发酵称为酒精发酵。

麦芽糖也是由酵母分泌出麦芽糖酶后再进行发酵,但他的反应稍慢。

乳糖不受酵母分泌酶的作用,所以基本上留在面团内,乳糖对烘烤上色反应是有好处的,乳糖多存于奶粉等乳制品内。

以上各种糖一起存在时,酵母的发酵对于糖类是有顺序的:葡萄糖最先,接下来是蔗糖内分解的葡萄糖,酵是原有的果糖和分解的果糖达到一定浓度是也会发酵,殚芽糖和其它糖存在时,通常是最迟的,常在发酵后1天才进行的,而葡萄糖在调分时已开始,故麦芽糖是维持发酵后持续力的糖。

另外,残余糖对面包品质有影响的,残留糖充分时,面包不仅烤色好而且炉内膨胀力大,面团内糖的消耗不仅是在发酵,直至进炉前都在进行,尤其是在环境温度高时,消耗更快,如发酵过度,面包不易着色。

2、淀粉的变化:损伤淀粉在面团发酵过程中,最后分解成麦芽糖,所谓操作淀粉是指小麦粉在制粉,总会有一定量的淀粉损伤或破裂,一般损伤量为淀粉的3—11%之间。

3、白质的变化:面筋的成熟:在发酵中,面团中的面筋组织仍受力的作用,这个力的作用来自发酵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即这些气体在面筋组织中形成气泡并不断胀大,于是使得气泡间的面筋组织形成薄膜状,并不断扩展,产生相对运动,使面筋分子受到拉伸,如果发酵合适,那么,面团的结合达到最好的水平,如发酵过度,那么面团的面筋就到了被撕裂的价段,面团的网状组织变得脆弱,容易折断,另外,空气中的氧气能使面筋发生氧化,适当的氧化可以使面筋组织结合更好,氧化过度可以使面筋脆弱化,因此掌握好这一系列变化是面包发酵关键,同时也是做好面包的关键。

4、生成酸的反应和面团酸度的影响:①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酸,使面团PH值下降,这些酸有乳制品中的乳酸菌,空气中和面粉中的醋酸菌,酸发酵是必要的,酸发酵产物中乳酸可以给面包带来好的香味,但高温,长时间发酵时,乳酸大量积蓄,使PH值过低,会使面团物理性恶化,并且会产生酸臭和异臭。

②PH的改变对气体的保持力有很大的影响,气体保持力最好在PH值5.5—5.0之间最好,当聊至PH 值5以下,面团的扣气能力急速下降,故在发酸管理上要绝对避免PH值低于5.0。

5、面团的PH值:面团PH值在5.5最合适,当随着发酵的进行,PH值降至5.0以下时,气体保持力会急速下降,所以从稳定的角度来看,发酵开始PH稍高些则稳定性大性。

6、氧化程度:面粉氧化程度低的面团,呈现潮湿软弱的物理性质,而氧化过度的面团,则会失去韧性,如泥沙一般,易断裂,要经过长时间发酵的面团,应使用氧化程度较低的面粉,因为发酵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还在进行氧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