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诗正义
《毛诗正义》诗谱序资料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蒉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龠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拚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龠,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蒉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龠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毛诗的诗歌,无论从创作时期还是诗歌主题,都反映了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诗人和诗歌家,毛泽东给世人留下了无数名诗,其中象征着他渊博知识和深刻思想的作品是众所周知的。
在毛诗中,毛泽东表达了他自己的价值观,并以其独特的体例表达出来。
本文的目的是从毛泽东的诗歌作品中来探究其中的体例特征,希望能够对读者提供更全面的理解,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毛泽东诗歌中所包含的思想内容。
要正确理解毛诗中正义的体例,我们必须从毛泽东本人的思想出发,理解他对正义的理解。
在毛泽东所言中,“正义”是一种超越宗教和政治的概念,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审美体系。
可以说,毛泽东的正义观把人的一切行为,从自然环境的保护、社会的改革、精神的提升,到责任的认真完成,都认定为有正义可言。
在他的诗中,毛泽东以一种十分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的正义观,他的诗中既有对正义的深刻认知,又有他对社会变革的激情抒发。
毛泽东诗歌中的正义体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毛泽东强调追求共同利益。
他常常通过他的诗歌来表达追求共同利益的思想,强调要以谦卑的心态,坚持共同利益。
其次,毛泽东在他的诗中表达了要不断努力前进的思想,他强调要勇敢地把自己的理想转化为行动,坚持不断前进。
第三,毛泽东主张在行动中要以共同的力量来实现,他的诗中多次强调重视团结,把集体的力量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之中。
最后,毛泽东诗歌中强调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埋头苦干而不怕吃苦,要不断推动自己前进。
毛泽东正义的体例,在他的诗歌中有着极为明显的表现。
毛泽东的诗歌,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更表达了一个时代的理想和共同的价值体系。
通过阅读毛泽东的诗歌,我们可以学习到他的正义观,看到他对人民的慷慨激昂,更加深刻地理解他的精神。
从毛泽东的诗歌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正义的体例表达。
他以自己的独特诗体和深刻的思想,把正义的观念融入到了自己的诗歌中。
毛泽东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他自己的价值观,更是后人探寻正义体例的标杆,它既激发了人们的正义感,又唤起了人们的改变的行动。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此据后代之诗因诗为乐,其上古之乐必不如此。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
國史明乎 得失之跡, 傷人倫之 廢,哀刑 政之苛, 吟詠情性, 以風其上,
《正义》:上既言变诗之 作,此又说作变之由。言 国之史官皆博闻强识之士, 明晓于人君得失善恶之迹。 礼义废则人伦乱,政教失 则法令酷。国史伤此人伦 之废弃,哀此刑政之苛虐, 哀伤之志,郁积于内,乃 吟咏己之情性以风刺其上。 觊其改恶为善,所以作变 诗也。
情動于中而 形於言,言 之不足故嗟 歎之,嗟歎 之不足故永 歌之。永歌 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正义》:情谓哀乐之情,中 谓中心,言哀乐之情动于心志 之中,出口而形见于言。初言 之时,直平言之耳。既言之, 而意不足,嫌其言未申志,故 咨嗟叹息以和续之。嗟叹之犹 嫌不足,故长引声而歌之。长 歌之犹嫌不足,忽然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言身为心使, 不自觉知举手而舞身,动足而 蹈地,如是而后得舒心腹之愤, 故为诗必长歌也。
至於王道 衰,禮義 廢,政教 失,國異 政,家殊 俗,而變 風變雅作 矣。
郑玄《诗谱序》:夷身失礼, 懿始受谮,则周道之衰自夷懿 始矣。变雅始于厉王,无夷懿 之雅者,盖孔子录而不得,或 有而不足录也。 《正义》:诗之风雅,有正有 变,故又言变之意。至于王道 衰,礼义废,而不行政教,施 之失所,遂使诸侯国国异政, 下民家家殊俗。诗人见善则美, 见恶则刺之,而变风变雅作矣。
故詩有 六義焉, 一曰風, 二曰賦, 三曰比, 四曰興, 五曰雅, 六曰頌。
《正义》:诗有六义,大师上文, 未有诗字,不得径云。六义故言 六诗,各自为文,其实一也。彼 注云:风,言圣贤治道之遗化; 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 比,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 类以言之;兴,见今之美,嫌于 媚谀,取善事以喻劝之。雅,正 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颂 之言诵也,容也,诵今之德,广 以美之。是解六形 容,以其 成功告於 神明者也。 是謂四始, 詩之至也。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
毛诗正义的体例分析毛诗正义以文言写成,属古文经学。
他对每一个字、词、句都加以说明,并附有“诂训”“声音”“谐声”“假借”等条目。
就文字学而言,这是一部标志着汉代文字学发展到高峰的著作。
毛诗正义之所以叫“正义”,原因在于它用严格的考据方法订正了古书中文字的音、义,从而建立了完整的文字学体系。
全书分为卷首、卷一至卷五,其中卷二、卷三、卷四收入《郑笺》的诗篇解说和注释;卷六收入《诗序》,是对《诗经》篇章结构的说明;卷七收入《尔雅》注释;卷八为小序;卷九至卷十三则是史实考证,其中卷九记载了《左传》中有关周室史实和人物事迹,而且采用的是反问的形式,即是说,并非直接答复《左传》中人物的询问,但间接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卷十四考证典制;卷十五为杂考。
共计73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文字学专著,也是中国最早的典制和语言学著作。
它使中国古代的文字学和训诂学开始走向系统化和规范化,它也把文字学研究推进到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新阶段。
同时,这一部书的出版,又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音韵学的发展,使汉语音韵学开始由片断的研究走向相对独立的学科,促进了我国传统音韵学的建立。
毛诗正义用“诗本义”与“后义”的区别来划分诗篇的内容,又用“训诂”的方法解释经传中的古义,而对每一个字、词、句都加以解释。
这种做法的目的在于阐明每一篇的内容,所以只列出其中一个字,一句,甚至一字,再逐句详细注释,尽量把字、词、句的意思讲明白,尽可能把每一篇的真正含义和各章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因此,注释的字数不仅少,而且浅显易懂。
为了解决《诗经》中疑难词句的辨析问题,毛诗正义还引进了新的校勘、考据学方法。
除了参考先秦古籍外,《诗经》每篇的异文、脱文都加以详细的考证。
每一篇的具体问题如何考证,每一类文字如何辨析,都写得很明确,方法也十分简便易行。
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够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状况,才能够在我国的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系统、详尽的考证资料,还给予后人许多有益的启示,具有极大的价值,被誉为“承续《尔雅》而来的集大成之作”。
毛诗正义
《常武》,召穆公美宣王也。
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然。
戒者,“王舒保作,匪绍匪游,徐方绎骚”。
○绎音亦。
骚,素刀反,徐音萧。
[疏]“《常武》六章,章八句”至“为戒然”。
○正义曰:《常武》诗者,召穆公所作,以美宣王也。
经无“常武”之字,故又解之云:美其有常德之故,以立此武功征伐之事,故名为《常武》。
非直美之,又因以为戒,戒之使常然。
定本、《集注》皆有“然”字。
经六章,三章上五句以上,言命遣将帅,修戒兵戎,无所暴掠,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以为法,是有常德也。
三句以下,言征伐徐国,使之来庭,克翦放命,服王威武,此事武功成立,是立武事也。
其因以为戒,则如笺之所言“就常德之中,戒使常行之也”。
宣王末年德衰,此云“有常德”者,是谓常时所行之德,可以为常,非言宣王终始有常,故因以为戒,戒王使之有常也。
此章王肃述毛以为王不亲行。
王基述郑为此章王自亲行。
王既亲行,仍须命元帅以统领六军,故《左传》鄢陵之战,楚王虽自亲行,仍命子反将中军,是也。
○笺“戒者”至“释骚”。
○正义曰:“三事就绪”以上,命将帅之辞。
“震惊徐方”以下,是往伐徐国之事。
唯“赫赫业业”五句,说王之军行,云舒缓而无懈怠,自然前敌恐动。
是用兵之道,不假暴疾。
虽美其实事,亦戒使常然,故以此言当之。
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修我戎。
赫赫然盛也。
明明然察也。
王命南仲於大祖,皇甫为大师。
笺云:南仲,文王时武臣也。
显著乎,昭察乎,宣王之命卿士为大将也。
乃用其以南仲为大祖者,今大师皇父是也。
使之整齐六军之众,治其兵甲之事。
命将必本其祖者,因有世功,於是尤显。
大师者,公兼官也。
○赫,火百反,字又作“爀”。
大祖,音泰,下及注“大师”、“大祖”皆同。
将,子匠反。
第一章注同。
既敬既戒,惠此南国。
”笺云:敬之言警也。
警戒六军之众,以惠淮浦之旁国。
谓敕以无暴掠为之害也。
每军各有将,中军之将尊也。
○警音景。
掠音亮。
[疏]“赫赫”至“南国”。
○毛以为,今有赫赫然显盛,明明然昭察者,宣王也。
《毛诗正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毛诗正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毛诗正义》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简称《孔疏》。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此据后代之诗因诗为乐,其上古之乐必不如此。
《毛诗正义》讲义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
案1《漢書·藝文志》《毛詩》2二十九卷,《毛詩故訓傳》三十卷。
然但稱毛公,不著2其名。
《後漢書·儒林傳》始雲:“趙人毛長傳《詩》,是為《毛詩》。
” 其長字不從“艸”。
《隋書·經籍志》載《毛詩》二十卷,漢河間太守毛萇傳,鄭氏箋。
於是《詩傳》始稱毛萇。
然鄭玄《詩譜》曰:“魯人大毛公為訓詁,傳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3博士。
”陸璣《毛詩草木蟲魚疏》亦雲:“孔子刪《詩》授卜4 商,商為之序,以授魯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魯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趙人荀卿,荀卿授魯國毛亨,毛亨作《訓詁傳》以授趙國毛萇。
時人謂亨為大毛公,萇為小毛公。
”據是二書,則作《傳》者乃毛亨,非毛萇,故孔氏《正義》亦雲大毛公為5其《傳》,由小毛公而題5毛也。
1)案:根据2)著:记载,登记3)删:删节4)曾申:曾子,曾参之子5)题:写上,签署6《隋志》所雲,殊為舛誤6。
而流俗沿襲,莫之能更。
朱彝尊《經義考》乃以《毛詩》二十九卷題毛亨撰,注曰“佚”。
《毛詩訓故7傳》7三十卷題毛萇撰,注曰“存”。
意主調停,尤為於古無據。
今參稽眾說,定作《傳》者為毛亨。
以鄭氏後漢人,陸氏三國吳人,8 9 10 11並8傳授9《毛詩》,淵源有自10,所言必不誣11也。
鄭氏發明毛12 義,自命曰《箋》。
《博物志》曰:“毛公嘗為北海郡守,康成1213 14 是此郡人,故以為敬。
”推張華所言,蓋以為公府13用記,郡將14用箋之意。
(6)舛誤:错误(7)《毛诗训诂传》:“训”诂最初单称为“训”(故),汉代以来“训诂”曾合称,又称“故训”,“训诂”合称始于汉代《毛诗训诂传》(《毛传》作者毛亨)(8)并:相继(9)传授:讲解,教授,学问,记忆(10)自:起源(11)诬:言语不真实,欺骗(12)康成:郑玄(13)公府:中央一级行政单位(14)郡将:郡守15然康成生於漢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無15所取。
《毛诗正义》注音
1《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
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
忌,有所讳恶於人。
○螽音终,《尔雅》作“蜤”,音同。
恶,乌路反。
[疏]“《螽斯》三章,章四句”至“众多”正义曰:此不妒忌,得子孙众多者,以其不妒忌,则嫔妾俱进,所生亦后妃之子孙,故得众多也。
《思齐》云:“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传云“大姒十子,众妾则宜百子”是也。
三章皆言后妃不妒忌,子孙众多。
既言其多,因说其美,言仁厚、戒慎、和集耳。
○笺“忌有”至“於人”。
○正义曰:忌者,人有胜己,己则讳其不如,恶其胜己,故曰“有所讳恶於人”,德是也。
此唯释忌,於义未尽,故《小星》笺云“以色曰妒,以行曰忌”,故僖十年《左传》说晋侯其言多忌,是忌不谓色也。
嫉者,色行俱有,又取怨憎之名,则又甚於妒忌也。
故此与《樛木》同论后妃,前云“无嫉妒之心”,此云“不妒忌”,是为大同也。
又《小星》云“无妒忌之行”,《樛木》云“无嫉妒之心”,则嫉亦大同。
心之与行,别外内之称,行为心使,表里一也。
本以色曰妒,以行曰忌,但后之作者妒亦兼行,故云“妒贤嫉能”。
螽斯羽,诜诜兮。
螽斯,蚣蝑也。
诜诜,众多也。
笺云:凡物有阴阳情欲者无不妒忌,维蚣蝑不耳,各得受气而生子,故能诜诜然众多。
后妃之德能如是,则宜然。
○诜,所巾反,《说文》作“<多辛>”,音同。
蚣,粟容反,《字林》作“蜙”,先凶反。
郭璞先工反,许慎思弓反。
蝑,粟居反,许慎、吕沈并先吕反,郭璞才与反。
案一名斯螽,《七月》诗云“斯螽动股”是也。
扬雄、许慎皆云“舂黍”。
《草木疏》云:“幽州谓之舂箕,蝗类也,长而青,长股,股鸣者也。
”郭璞注《方言》云:“江东呼为虴蜢,音竹帛反。
”蜢音猛。
欲音欲,诸诠之音谕。
“不耳”,本或作“不然”。
宜尔子孙,振振兮。
振振,仁厚也。
笺云:后妃之德宽容不嫉妒,则宜女之子孙,使其无不仁厚。
○振音真。
女音汝。
[疏]“螽斯”至“振振兮”。
○正义曰:螽斯之虫不妒忌,故诸蚣蝑皆共交接,各各受气而生子。
故螽斯之羽诜诜然众多,以兴后妃之身不妒忌,故令众妾皆共进御,各得受气而生子,故后妃子孙亦众多也。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郑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郑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陶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郑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郑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
《毛诗正义》四十卷(内府藏本)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疏。
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
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
《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
”其长字不从“”。
《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汉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
於是《诗传》始称毛苌。
然郑玄《诗谱》曰:“鲁人大毛公为训诂,传於其家,河间献王得而献之,以小毛公为博士。
”陆玑《毛诗草木虫鱼疏》亦云:“孔子删《诗》授卜商,商为之序,以授鲁人曾申,申授魏人李克,克授鲁人孟仲子,仲子授根牟子,根牟子授赵人荀卿,荀卿授鲁国毛亨,毛亨作《训诂传》以授赵国毛苌。
时人谓亨为大毛公,苌为小毛公。
”据是二书,则作《传》者乃毛亨,非毛苌,故孔氏《正义》亦云大毛公为其《传》,由小毛公而题毛也。
《隋志》所云,殊为舛误。
而流俗沿袭,莫之能更。
朱彝尊《经义考》乃以《毛诗》二十九卷题毛亨撰,注曰“佚”。
《毛诗训故传》三十卷题毛苌撰,注曰“存”。
意主调停,尤为於古无据。
今参稽众说,定作《传》者为毛亨。
以郑氏后汉人,陆氏三国吴人,并传授《毛诗》,渊源有自,所言必不诬也。
郑氏发明毛义,自命曰《笺》。
《博物志》曰:“毛公尝为北海郡守,康成是此郡人,故以为敬。
”推张华所言,盖以为公府用记,郡将用笺之意。
然康成生於汉末,乃修敬於四百年前之太守,殊无所取。
案《说文》曰:“笺,表识书也。
”郑氏《六艺论》云:“注《诗》宗毛为主。
毛义若隐略,则更表明。
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案此论今佚,此据《正义》所引)。
”然则康成特因《毛传》而表识其傍,如今人之签记,积而成帙,故谓之《笺》,无庸别曲说也。
自郑《笺》既行,齐、鲁、韩三家遂废(案此陆德明《经典释文》之说)。
然《笺》与《传》义亦时有异同。
魏王肃作《毛诗注》、《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问难》诸书,以申毛难郑。
欧阳修引其释《卫风击鼓》五章,谓“郑不如王”(见《诗本义》)。
王基又作《毛诗驳》,以申郑难王。
毛诗正义
《周南》《召 周南》《召 》《 南》,正始之 王化之基。 道,王化之基。
《正义》:周南、召南 二十五篇之诗皆是正其 初始之大道,王业风化 之基本也。
是以《關雎》樂得淑 是以《關雎》 以配君子, 女,以配君子,憂在 進賢,不淫其色; 進賢,不淫其色;哀 窈窕,思賢才, 窈窕,思賢才,而無 傷善之心焉。 傷善之心焉。是《關 雎》之義也。 之義也。
然則《關雎》 然則《關雎》 麟趾》之化, 《麟趾》之化, 王者之風, 王者之風,故系 之周公。 之周公。南,言 化自北而南也。 化自北而南也。 鵲巢》《騶虞》 》《騶虞 《鵲巢》《騶虞》 之德, 之德,諸侯之風 也,先王之所以 故系之召公。 教,故系之召公。
郑玄《笺》:自,从也。 从北而南,谓其化从岐 周被江汉之域也。先王, 斥(称呼)大王、王季。 《正义》:王者必圣, 周公圣人,故系之周公。 南者,言此文王之化自 北土而行南方故 也。……《鹊巢》、 《驺虞》之德,是诸侯 之风,先王大王、王季 所以教化民也。诸侯必 贤,召公贤人,故系之 召公。
是以一國 之事, 之事,系 一人之本, 一人之本, 謂之風; 謂之風; 言天下之 事,形四 方之風, 方之風, 謂之雅。 謂之雅。
《正义》:一国之政事,善恶皆系 属于一人之本意,如此而作诗者, 谓之风。言道天下之政事,发见四 方之风俗,如是而作诗者,谓之雅。 言风雅之别,其大意如此也。一人 者,作诗之人,其作诗者道己一人 之心耳,要所言一人之心乃是一国 之心。诗人览一国之意以为己心, 故一国之事系此一人,使言之也。 但所言者直是诸侯之政,行风化于 一国,故谓之风,以其狭故也;言 天下之事,亦谓一人言之,诗人总 天下之心、四方风俗以为己意,而 咏歌王政。故作诗道说天下之事, 发见四方之风,所言者乃是天子之 政施齐正于天下,故谓之雅,以其 广故也。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那么莫知其善,为恶那么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那么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那么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那么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那么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那么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那么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那么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假设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缺乏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毛诗正义》诗谱序
◎诗谱序诗之兴也,谅不於上皇之世。
[疏]正义曰:上皇谓伏牺,三皇之最先者,故谓之上皇。
知于时信无诗者,上皇之时,举代淳朴,田渔而食,与物未殊。
居上者设言而莫违,在下者群居而不乱,未有礼义之教,刑罚之威,为善则莫知其善,为恶则莫知其恶,其心既无所感,其志有何可言,故知尔时未有诗咏。
大庭、轩辕逮於高辛,其时有亡载籍,亦蔑云焉。
[疏]正义曰:注《中候·敕省图》,以伏牺、女娲、神农三代为三皇,以轩辕、少昊、高阳、高辛、唐、有虞六代为五帝。
德合北辰者皆称皇,感五帝座星者皆称帝,故三皇三而五帝六也。
大庭,神农之别号。
大庭、轩辕疑其有诗者,大庭以还,渐有乐器,乐器之音,逐人为辞,则是为诗之渐,故疑有之也。
《礼记·明堂位》曰:“土鼓、蕢桴、苇籥,伊耆氏之乐也。
”注云:“伊耆氏,古天子号。
”《礼运》云:“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蕢桴而土鼓。
”注云:“中古未有釜甑。
”而中古谓神农时也。
《郊特牲》云:“伊耆氏始为蜡。
”蜡者,为田报祭。
案《易·系辞》称农始作耒耜以教天下,则田起神农矣。
二者相推,则伊耆、神农并与大庭为一。
大庭有鼓籥之器,黄帝有《云门》之乐,至周尚有《云门》,明其音声和集。
既能和集,必不空弦,弦之所歌,即是诗也。
但事不经见,故总为疑辞。
案《古史考》云“伏牺作瑟”,《明堂位》云“女娲之笙簧”,则伏牺、女娲已有乐矣。
既信伏牺无诗,又不疑女娲有诗,而以大庭为首者,原夫乐之所起,发於人之性情,性情之生,斯乃自然而有,故婴儿孩子则怀嬉戏抃跃之心,玄鹤苍鸾亦合歌舞节奏之应,岂由有诗而乃成乐,乐作而必由诗?然则上古之时,徒有讴歌吟呼,纵令土鼓、苇籥,必无文字雅颂之声。
故伏牺作瑟,女娲笙簧,及蕢桴、土鼓,必不因诗咏。
如此则时虽有乐,容或无诗。
疑大庭有诗者,正据后世渐文,故疑有尔,未必以土鼓、苇籥遂为有诗。
若然,《诗序》云“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乃永歌嗟叹。
声成文谓之音”,是由诗乃为乐者。
此据后代之诗因诗为乐,其上古之乐必不如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研究著作,简称《孔疏》,共40卷。唐贞观十六年 (642),孔颖达、王德昭、齐威等奉唐太宗诏命所作《五经正义》之一,为当时由政府颁布的官书。孔颖达(574~648),字仲达,冀州衡水(今属河北)人,历任国子博士、司业、祭酒等职。其时撰《五经正义》,孔颖达以年辈在先,名位独重,受命主持其事,诸儒分治一经。《毛诗正义》出于王德韶、齐威等人之手,而孔颖达总其成。《毛诗正义》是对于《毛传》及《郑笺》的疏解,合称《毛诗注疏》。“传”“笺”被称为“注”。毛传、郑笺的“传”和“笺”,当时都各有特定的意义,“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修订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使可识别。“正义”被称为“疏”,指在前人的注解上作注解。炫《毛诗述义》为稿本,故能融贯群言,包罗古义,终唐之世,人无异词。”说明此书内容取材之广和在唐代影响之大。其中包括了汉魏时期学者对《诗经》的各种解释,汇集了两晋南北朝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有的地方并能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如对于《史记·孔子世家》所载孔子删《诗》之说表示怀疑等,但其书遵循“疏不破注”的原则,未能越出《毛传》、《郑笺》的范围,对二者的分歧也不敢加以判断,因而不可避免地承袭了《毛传》、《郑笺》的某些错误;在疏解方面此书颇多烦言赘语,这是唐人义疏的共同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