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评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评课稿

第一教学目标源于课程标准。

林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理解准确到位,这首先体现在两个教学目标的制定上:1、多角度解读人物。2、品味语言,感受爱国情怀。这样,紧扣课程标准中有关小说阅读教学的要求制定目标,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这节课就是通过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去感受人物的爱国情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这样设计的优点是,用目标引领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清楚要去的目的地,也就给学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这两个目标制定体现了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课程观,而不是传统的教材观,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正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特征。

第二个成功之处是以生为本,活动始终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并行,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

目标明确之后,便进入对文本的解读,林老师让学生带着两个任务用默读的方式整体感知课文。课程标准重视默读,对这个学段的学生要求的默读速度是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同时,默读也契合了《最后一课》庄严肃穆的气氛要求,我观察到学生默读时神情专注,情感投入,与文本近距离接触,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接下来的“解析课文并走近人物”这一大的环节里,教学过程活动化,用卡片呈示活动项目,借助卡片,学生活动易于落实,教师易于评价,卡片贯穿课堂始终并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成为这节课的一大亮点。这一大环节设计很有特色,传统的课堂大多关注“教什么”“怎么教”,而这节课更多地关注“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这样,把“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四者和谐地统一起来。这节课很好地诠释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精神。

下面,我结合具体例子说一下林老师是如何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语文教学特征的。

例如:让学生借助卡片填写并展示“今昔课堂有何不同”这一环节中,我观察到学生认真研读文本,讨论交流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很好的体现,他们依据文本,在书上标划,然后找出关键的语句填入表格,展示时一人说往常的课堂,一人说今天的课堂,内容对比鲜明,学生观点明确,声音洪亮,口齿清晰,表达流畅,这两位同学回答后,老师又让其他同学评价并补充,鼓励学生倾听思考表达,积极参与课堂。这个环节,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听说读写的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让学生品读第25自然段这个设计,就是让学生根据卡片上提供的句式更好地理解“法兰西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这句话和它所传达出的哈墨尔

先生的爱国情感,林老师主要采取让学生朗读的方式来理解人物,老师鼓励同学说:“学习语文,让大声朗读成为一种习惯。”让学生认识到朗读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通过两次大声地朗读,三次齐读等朗读方式去品味语言,体会人物感情。课程标准在每个学段都重视朗读的作用,都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例如:借助卡片的“温馨提示”“精读30—35自然段,依据自己的独到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一环节,学生思维活跃,所提问题有广度,有深度,有难度,如“为什么哈墨尔先生听到钟声面色惨白?”“为什么哈墨尔先生显得这么高大?”“为什么他在黑板上用最大的字母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很大的

字?” …… 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都很强,学生的解答能体现他们个性化的解读,说明他们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感受到哈墨尔先生的爱国之情。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学生能说出自己的体验……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林老师对学生的独特的感受和体验热情鼓励并给予积极评价。

再如:最后的拓展延伸部分“我表爱国心”,有的同学借用名言警句、有的挥毫创作、有的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形式不拘一格,从学生的精彩展示中,我们可深切的感受到学生的爱国热情被激发了出来,这也就是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一条中说的:“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环节也是一个小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综合性学习也是课程标准所积极提倡的,因为它可以在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在每个环节中,林老师都很重视评价。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并行,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林老师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还可以知道学生到了哪里,对目标的达成度如何,从而采取更好的措施改进教学。

回顾这节课,我感觉受益匪浅,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与林老师的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课堂教学。总起来看,这节课课程标准的落实、学习目标的达成,教的过程,学的过程,评价的过程以及作业的设计都体现得和谐一致,很好地体现了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特征。

三、课堂总是有遗憾的,针对这堂课,我提出如下改进意见,和各位同仁商榷:

例如:对25自然段中经典语言的品读设计,教师采取各种朗读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似乎读得还欠火候,用声音传达出这位教了40年法语的教师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对将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之意,对学生寄予的无限期望,对祖国必胜的坚定信念,每一句的朗读感情处理都要到位,教师可以从语气、语调、重音、感情方面加以指导,然后用合适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物。

再如:如何理解哈墨尔先生在黑板上用最大的字写下的“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大字?负责解答的同学说:“这表明哈墨尔先生想告诉同学们法兰西是最棒的。”那个提出问题的同学对这个答案感到很满意,这个问题就过去了。学生理解不太到位,不够深刻。

语言是国家的象征,对母语的热爱也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他写下这几个字是要告诉这些明天就要被强迫学德语的法国孩子们记住:你们永远都不要忘了自己是法国人。“法兰西万岁”除了表达哈墨尔先生对法国必胜的坚定信念、传达他浓烈的爱国之情之外,同时,他还要告诉孩子们,一定要为争取民族的独立而斗争。这几个字不仅写在黑板上,也深深地铭刻在孩子们的心灵上,他把这种热爱祖国的精神传达给孩子们,感染他们,使这最后一课至此达到高潮,一个高大的爱国者形象就立起来了!对这些语言的品读,可以多让一些学生谈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以便更好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目标的达成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