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展开动人情节,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七年级学生初步阅读小说,可以引导其关注小说艺术上的小中见大的叙述视角,

让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细节描写,来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2.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3.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

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2.

一、导入

《最后一课》这部小说只有三千字左右,却曾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它闪耀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就能承载这么重大的题材?能有如此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今天,我们通过深入研读这篇课文,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指图进行背景介绍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三、细读思考

在祖国危机的关头,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潮高涨,我们细读文章,一关注一个人物——小弗郎士。请你把写小弗郎士的文字找出来,好好读一读,再把它们串联起来,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提问: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经讨论后分析:

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

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

待听到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

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

提问: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经讨论后分析:

首先,贯穿故事情节。

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他,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为一篇有机的作品。

其次,深化小说主题。

阿尔萨斯被割让给普鲁士,阿尔萨斯人不但失去了自己的土地,还将失去自己的母语。这样惨痛的情感该如何表达呢?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带着些无知而稚气的口吻。以他的内心变化和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感受,还有阿尔萨斯人对侵略者无声的抗议,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深情,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对比效果,产生出震撼心灵的效果。

在《最后一课》这部小说里,法语老师韩麦尔先生是作者着墨最重的一个人物。这部小说是从小弗郎士的视角来观察、描写韩麦尔先生这一形象的。由于角度的限制,作者不能直接将笔触深入到韩麦尔先生的内心,只能借助外貌、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他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

(1)……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服,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要这样穿戴呢?

分析:韩麦尔先生穿着不寻常的衣帽,让小弗郎士大感诧异,只有在重大的事情来临的时候,韩麦尔先生才会这样穿戴啊!原来,韩麦尔先生知道,他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了,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的祖国做最后的告别了!

(2)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着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

同学们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什么呢?

分析: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可是,他的内心怎么会平静呢?他也许在想——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突然就要远离他而去了;一生与之相伴的母语,突然就要从此放弃。不舍和悲痛,韩麦尔先生在学生面前只能深藏在心底。

(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同学们,请你用一两个词语形容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心情。

分析:请同学们仔细体会这一场景,它是不是像几个特写镜头展现在你的眼前?韩麦尔先生此刻的悲愤和哀痛难以形容,所以他“脸色惨白”。到嘴边的话,却哽住了,说不出来。于是,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法兰西万岁”这振奋人心又含义深刻的两个大字。这几个光彩夺目的大字,表达了韩麦尔老师的心声,也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的意志的集中表现。

而这个镜头,表现出了韩麦尔先生的强烈感情——这位平时严厉的法语老师,在这一震撼的时刻,表现出了庄重、无畏,和对祖国的深情,他以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的心灵以深刻的影响,也给我们读者以强烈的震撼!

小结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

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自己工作的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但是,在这个乡村教师身上,却体现了伟大的爱国情怀。

人物描写方法小结: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

补充语言描写:

“韩麦尔先生已经坐上椅子,像刚才对我说话那样,又柔和又严肃地对我们说:“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新老师明天就到。今天是你们最后一堂法语课,我希望你们多多用心学习……”

这最后一句,你们可以看出老师的殷殷期待吗?

“我听见韩麦尔先生对我说:“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这么想:‘算了吧,时间有的是,明天再学也不迟。'现在看看我们的结果吧。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现在那些家伙就有理由对我们说了:‘怎么?你们还自己说是法国人呢,你们连自己的语言都不会说,不会写!…'不过,可怜的小弗郎士,也并不是你一个人的过错,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这里,韩麦尔先生还模仿着敌人的口吻说话,你可以想象他是多么痛心。

“你们的爹妈对你们的学习不够关心。他们为了多赚一点钱,宁可叫你们丢下书本到地里,到纱厂里去干活儿。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我去钓鱼的时候,不是干脆就放你们一天假吗?……”

他从父母、学生、自己的角度去反省,这时候,你会发现他已经从一个普通老师成为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