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2课件:4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人民版必修2课件:4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材料二
1904 年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给
世人留下深刻的记忆。博览会主题展馆有:电气馆,这是 当时最引人注目的展馆, 爱迪生曾亲自到展馆检查; 机械 馆,供应世博会的能源,是实业家流连忘返的地方;运输 馆,汽车堂皇出入……
这次世博会不仅反映了社会生活变化, 也体现了第二 次工业革命对全球人类共同体面貌的影响, 极大促进了世 界经济整体化的趋势。
(2)2001 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次领导人非 正式会议。 [易错易混] 亚太经合组织的性质为官方论坛,坚持 协商一致和自主自愿原则,提议不具有强制性。
运用“一、二、三”归纳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一大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二大主要合作领域:经济、政治 三大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
材料二
亚太经合组织既包括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
地区, 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各成员之间差异性 明显, 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的互补性, 经贸关系十分 密切。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APEC 方式”:承 认多样性,强调灵活性;自主自愿的原则;
单边行动和集体行动相结合, 在集体制定的共同目标 指引下, 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 做出 自己的努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亚 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 任何提议, 只要有一个成 员表示反对,就不能获得通过;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的新型交通工具和通 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汽车、 火车、轮船等越来越先进、快捷交通日益便利,电报电 话的出现使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更加便 捷。 3.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围际分工日益明显。国际 间的人口、资金的流动和贸易更加扩大。
4.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 和资本输出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 20 世纪初, 世界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 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最终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林默公开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林默公开课)

基础巩固
3.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于( ) A.16世纪 B.18世纪中期 C.19世纪中期 D.20世纪初
基础巩固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1870 808 78000 3200000 121000000 1900 669 272000 29500000 590000000
年份 企业总数(个) 工人总数(个) 产量(吨) 投资额(美元)
实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四、世界市场与中国
1、中国如何卷入世界市场的 2、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基础巩固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给交通工具带 来革命性飞跃的重大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 B.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基础巩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原因与第一次 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区别 A .市场扩大的需要 B .工艺技术的提高 C .自然科学的重大进展 D .电力的广泛应用
贸易额迅速增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商品输出已失去往日的作用和意义。对 外经济扩张的重要手段已是通过资本输出来 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带动商品输出。早在十 九世纪上半期,英法等国就有资本输出,但数 量小,意义不大。到二十世纪初,其规模迅速 互补性进 发展。 ——《工业文明的兴盛》 一步增强 资本输出成为国际经济往来的主要特征。
资本相 对过剩
殖民扩 张、世 界市场 深化
资本输出 (跨国公司)
垄断组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4、影响: (1)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导致资本输出,加剧殖民扩 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市场的 最终形成
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 1、政治:资产阶级代议制在各国的普遍确立 2、经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5.4《走向整体的世界》LJ公开课

5.4《走向整体的世界》LJ公开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前后英国煤产量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 后英国生铁产量
(1)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巨 大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材料二:“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 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 此之间容易达成协定;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 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 势。” ——列宁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汽车(陆上) 飞机(天上)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远洋轮船(海上) 内燃机车(陆上)
石 油 开 采 业 发 展
石 油 化 工 业 产 生
汽车的问世
卡尔· 本茨先生是世界 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 (1844--1929),是德国 奔驰汽车公司的创始人, 被称为“汽车鼻祖”。
卡尔· 本茨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第 一架飞机“飞行者一 号”于1903年12月 17日试飞成功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了 电话;
1894-1896年,意大利“无线 电之父”马可尼制造了第一个 无线电系统。
4、化学工业的建立和发展
诺贝尔
炸药
三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试从经济(生产 力、生产关系)、国际关系、世界市场 方面分析)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条件:
(1)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和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
(2)经济条件:(资金、市场、)
第一次工 业革命后
大量积累的资本-----充足的资金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广阔市场
(3)直接推动因素(技术):
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
发源地和中心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主要表现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
交通基本靠走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ppt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ppt课件

3
2019
1.(第一课时)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2.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 点。 3.思考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崛起的意义。
(第二课时)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 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 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
13
2019
2.(2011•浙江温州一模)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 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 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 是(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内燃机的创 制 ③莱特兄弟制成的飞机 ④西门子研制出发 电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9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 美国 和 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 西门子 发明 发电机 (3)成就:A、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 石油工业 B、 新兴产业的兴 塑料 和 汽车工业 起: 、 化工技术 、 绝缘材料、 化学工业发展起来, 人造纤维、 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 C、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a、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时代 b、农业的变革 :为 传统农业 向 现代农业 准 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感悟工业革命力量,闪耀科技创新光辉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课时
爱迪生
1
西门子
卡尔· 本茨
2019
诺贝尔
学什么我知道
导学案自学
群学阶段[问题探讨]
独学互学:课堂检测
我的课堂我做主
2 2019
一、【学什么我知道】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1.全球史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教材编排的 指导思想之一,第二次工业革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连为一体。 2.本节内容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 展阶段,要求同学们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要 发展,科技要先行。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如何实现整体的世界
加强国际合作
国家之间应该加强在经济、政治、文 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全球化进程,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
培养全球意识
人们应该培养全球意识,认识到人类 是一个整体,应该共同面对挑战和问 题,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和不同国家 之间的差异。
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之间的了解 和友谊,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与 发展。
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
全球化
全球化是走向整体世界的表现之一,它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 、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相影响和依存的程度
越来越高。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整体世界的理念之一,它强调人类是一 个整体,应该共同面对挑战和问题,共同发展与进步。
整体世界的重要性
促进全球发展
02
加强国际经济合作
通过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投资 协议等,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促 进共同发展。
03
推动文化交流与传 播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等方式 ,增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 ,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共同繁荣。
全球视野
关注全球范围内的问题和挑战,培养国际视野和跨文 化交流能力。
课程背景
社会发展的需要
01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人类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需要从整
体性角度思考和解决。
学科发展的趋势
02
各学科领域的发展呈现出交叉融合的趋势,跨学科整合成为研
究的重要方向。
个人发展的要求
03
培养整体性思维和跨学科整合能力有助于个人在未来的职业和
整体世界的观念有助于推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发展、政治合作和 文化交流,促进全球的和平与稳定。
解决全球问题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优质课件(共32张PPT).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5.4《走向整体的世界》优质课件(共32张PPT).ppt
•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关 系方面产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又是如何推动世界走向 整体的? (1)垄断组织
(2)在垄断组织的影响下,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世界经济文化联系也更加紧密
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
思考以下问题: ①列强为何掀起瓜分狂潮? ②瓜分狂潮的概况? ③美国的对外政策是如何演变? (课外阅读)
——《全球通史》 英国这个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新世界抛在后面。 从1870年至1913年,美国却有着远超三个强国的4.3%的年增长 率,德国是2.9%,英国只达到2.2%,法国才1.6%。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材料四:近代强国崛起历程是亚非拉人民苦难史,殖民主义 “建设性”永远抵消了他们道德上缺陷给我们带来屈辱。
一、整体世界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
(1)新交通工具和通 讯设备的出现,为整体 第二次工业革 世界的最终形成准备了 命的推动, 条件 (2)垄断组织的出现,全球 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 和投资场所,各地联系更为紧 密 (3)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 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 完毕。
世界是怎样一步一步 走向整体的?
爱迪生 美
本茨

莱特 兄弟

发电机
电灯.发电机. 电影 .电车
四轮机车 飞机
电力-新能源 进入电气时代
汽车、钢铁、石油 等新式工业兴起; “钢铁时代”到来。 世界联系加强
贝尔 美 马可尼 意
诺贝尔 瑞典
电话 无线电报 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快速传递信息, 世界联系加强
改善生产 和生活
思考:这些成果中哪些使得世界各
日本。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文化全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日益频繁
政治全球化:国际政治格局的变 化和全球治理的加强
世界观的转变:从孤立到相互联系 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系 例子:全球化、互联网、气候变化等 相互联系的世界观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促进合作、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整体性思维:将事物视为一个整体,考虑其相互关系和影响 解决复杂问题:整体性思维有助于理解复杂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创新思维: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产生新的想法和创意 提高决策质量:整体性思维有助于提高决策质量,避免片面和短视
背景:全球化进 程加速,全球经 济治理体系面临 挑战
改革方向:加强 国际合作,推动 全球经济治理体 系改革
完善措施:建立 更加公正、平等、 包容的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
展望:全球经济 治理体系改革与 完善的前景和挑 战
气候变化:全 球变暖、极端 天气、海平面
上升等
挑战:对生态 系统、人类社 会和经济的影
国际安全合作的途径: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多边安全机制,推动全 球治理体系改革
国际安全合作的挑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
国际安全合作的未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 全球安全与繁荣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法律框架:完善国际法律框架,确保全球安全治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技术进步:利用科技进步,提高全球安全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 民间参与:鼓励民间组织和个人参与全球安全治理,形成多元治理格局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世 界 观 的 转 变 03 走 向 整 体 的 世 界 观 04 全 球 化 进 程 中 的 文 化 交 流 与 融 合 05 走 向 整 体 的 世 界 经 济 06 全 球 环 境 治 理 与 可 持 续 发 展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教学设计

走向整体的世界 公开课教学设计

四、走向整体的世界课标要求: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就,认识电气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巨大影响。

对比英国工业革命,认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从世界交流的频率、规模、联系方式等方面认识整体世界到来的含义;总结世界市场形成的历史阶段及各阶段的基本特点;科技革命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促进了西方殖民手段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各国影响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搜集科学家为科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的故事,在班级进行交流;总结电气时代的科学成果直到今天仍然影响我们的事例,认识科技进步对人类的巨大影响;比较两次科技革命的不同,了解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历程;学会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整体化进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整体世界形成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和其中的罪恶活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尊重经济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了解西门子、爱迪生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活动,学习他们为科学不断探求的精神和执着追求的人生态度,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通过整体世界到来后世界经济的互补性增强,认识开放地和独立地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健康的人格;结合人类对世界的分割从暴力手段逐渐向和平方式过渡,树立和平与发展并重的意识。

教学课时:2课时重点难点:重点:电气时代的到来促进世界联系更加紧密;世界连接成为一体。

难点:整体世界到来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和导致世界动荡。

教学建议:(1)关于“电气时代的来临”一目,介绍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条件、成果、经济结构和资本主义生产组织的变化四个问题。

①条件:可引导学生与第一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从政治、经济、科技和国际环境四方面分析。

②成果:19世纪70年代,以美国和德国为发源地和“中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科学出现突破,技术不断创新,新发明涌现,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

走向整体的世界(公开课)

整体性思维在科学领域的应用还体现 在系统论的兴起。系统论强调将研究 对象视为一个整体,分析其组成要素 及其相互关系,以揭示系统的整体性 质和行为。例如,生态学研究生物群 落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气象学 研究大气系统的变化规律。
复杂性科学是整体性思维在科学领域 的另一重要应用。它关注复杂系统的 非线性、自组织、动态演变等特性, 研究复杂系统如何从简单规则中涌现 出复杂行为。例如,混沌理论、复杂 网络和自组织临界性等概念在复杂性 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另一个体现整体性思维的 领域。社会治理需要政府、社会组织 、企业和公民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从整体角度出发,解决社会问题、维 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例如, 社区治理、环境治理和全球治理等方 面都需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来推动实践 发展。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是社会领域中另一个体现 整体性思维的领域。由于不同文化之 间的差异和冲突往往会导致误解和矛 盾,因此跨文化交流需要从整体角度 出发,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 和思维方式,以实现有效沟通。例如 ,外交谈判、国际合作和多元文化管 理等都需要运用整体性思维来促进跨 文化交流与合作。
学科壁垒
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受 到学科壁垒的限制,阻碍了整 体性思维的实现。
狭隘的视野
人们往往只关注自己熟悉的领 域,对其他领域和学科缺乏了 解和关注。
传统思维的惯性
人们习惯于传统的分析思维,难 以转变到整体性思维,对事物的
全面理解和把握存在困难。
未来发展
跨学科研究
未来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打 破学科壁垒。
公众参与也是保护生物多样 性的重要方面,需要提高公 众对生物多样性重要性的认 识,鼓励公众参与保护行动 ,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 多样性的良好氛围。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说课课件(19张PPT)

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说课课件(19张PPT)
问题设计:1、哥伦布远航寻找什么? 2、香料是什么?
设计意图: 创设历史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材料1 差不多每样肉、鱼和蔬菜都要加上香料,每顿饭从头到尾都离不 开 香料。除了物质上的必需以外,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从使用 香料本身 得到的愉悦之感,就是在未经腌制的肉类中往往也加香料。
香料的作用并不只用于主餐。通常在吃完正餐后还要食用水果、干 果和各种 香料蜜饯等。
1、以上的设计主要是第一课的内容,第二课除了整体的 思路之外,没有进行具体的环节设计。从整个单元设计 的角度,显得不够完整。
2、以“香料”为线索,还需要阅读查看更多的资料,选 取最合适的作为上课使用。另外,材料的使用是否过多, 如何取舍,也值得进一步思考。
欢迎批评指教!
单元立意:文明的链接
开拓
交流
全 球
一、一段香料引发的冒险


二、口腹之欲驱动千舟竞发

开 辟
三、香料搜寻者
格步全 局建球 的立联 演与系 变世的
界初
一、人、物、病菌的交流 二、商品与白银的交流 三、血与火的交流
三、学情分析
1、初中《历史与社会》对新航路开辟的内容有一定的介绍, 但是并不全面与系统。
设计意图:感悟历史。通过结合航海家的经历,增添了趣味性,同时也能对 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他们不畏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问题设计:在空白地图上画出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并标出时间。 问题设计:除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欧洲人还开辟了 哪些其他的航路?
设计意图:结合地图,对新开辟的航路加强了世界的空间地理 联系有更加直观的理解,旨在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
——据人教版《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问题设计:除了香料,还有什么原因促使欧洲人要开辟新航路?

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课件

领取救济金
纽约街头卖家当 的男人
100美元卖汽 车
憔悴的母亲
2、危机爆发的原 美因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强调危机的原因 在于美国采取了错误的货币政策。另一经济 学家萨谬尔森则强调危机是由一系列偶然事 件促成的,胡佛总统始终强调危机起源于欧 洲,而欧洲学者则强调美国对欧洲的冲击。
——引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
汽车、收音机、电冰箱、洗衣机、钢琴、电
唱机以至结婚戒指都可以按月分期付款。后来
殡仪馆也登起广告:“分期付款,人死了,我
们来负责料理后事。”家具店的广告是:“分
期付款,你负责打扮姑娘,我们来布置新房。”
走向整体的世界优秀课件
第一课 “自由放任”的美国
一、世界经济大危机 1929— 11、93概3况
“黑色星期四”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市场抛售了 股票近1300万股。股价下跌的速度快得连自 动记录机都跟不上,人们称这一天为“黑色星 期四”。10月29日,一天内股票抛出量高达 1650万股,《商业及财政纪事报》称“本周 发生了世界上从未有过的股票市场灾难”。到 年底,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各种股票价值总 共下跌了450亿美元,股票市场全面崩溃。 1929——1933年美国股票价值总额。
(美国工人的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 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 上升了2%。
——《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
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 入几乎占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 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 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经济危机爆发以前,美国市场上盛行分期付 款。1926年售出汽车,约有70%是美国人用分 期付款形式购买的。据统计,1924—1929年 间,美国的分期付款销售额增长了75%。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
目 录
• 整体世界的概念 • 走向整体世界的路径 • 走向整体世界的挑战与机遇 • 走向整体世界的实践案例 • 走向整体世界的未来展望
01
整体世界的概念
整体世界的定义
整体世界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全球性世界。
在整体世界中,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 频繁和密切,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全球性网络。
作与交流。
文化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传 统和价值观,需要尊重和包容不同 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地域隔阂
地理距离和政治经济差异可能导致 地区间的隔阂和矛盾,需要加强国 际合作,推动地区间的和平与发展 。
机遇
01
02
03
科技驱动
利用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 级和经济发展,提高生产 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包括旅游、留学、艺 术交流、学术研究等,这些方式有助于 拓宽人们的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心和包
容心。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
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科技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也带来 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技术异化、人文精神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将科技与人文相结合,以 实现科技的可持续发展。
跨学科研究的成功案例包括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人工智能等领域,这 些领域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来解 决。
跨文化交流
跨文化交流是促进全球文化多样性和相 互理解的重要途径。通过跨文化交流, 可以了解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思维方式 和生活方式,增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
重。
在跨文化交流中,需要尊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促进文化交融。同时, 需要积极推广文化多样性,保护非物质 文化遗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

高中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人民必修

高中历史走向整体的世界课件人民必修

(4)第二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成就是什么?分析其深远影响。 提示:成就:电力的广泛应用。 影响: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①电力作为最重要的动力源,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以蒸汽动 力为基础的初级工业化的面貌,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电力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 的迅速发展。 ③电的应用越来越广地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的社 会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2.目的:扩大投资场所。 3.概况: (1)到1900年为止,世界大部分地区已被_英__、_法__、_俄__等老牌帝 国主义国家瓜分完毕。 (2)到19世纪末,_德__、_美__、_日__等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 瓜分世界。
4.美国的扩张: (1)称霸西半球。 ①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门罗主义”,拒绝欧洲对美洲事 务的干涉。 ②1889年:成立“_泛__美__同__盟__”,把拉丁美洲变成自己的“后院”。 ③19世纪90年代:马汉提出“_海__权__论__”,主张美国建立强大的海 军,夺取亚洲、太平洋和拉丁美洲的霸权。 ④1898年:发动_美__西__战__争__,夺得西班牙的殖民地。 ⑤结果:20世纪初,确立了在西半球的霸主地位。
【史论要旨】 1.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电力的广泛 应用,推动了电力工业、电器制造业等新兴工业的迅速发展。推 动人类历史从“蒸汽时代”跨入了“电气时代”。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产生了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等 新兴产业,在新兴产业和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部门,首先产生了垄 断组织。 3.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同时又促进了生产的 发展,推动了科技进步;对国家政治生活和对外关系也产生了重 要影响。
(2)向太平洋扩张。 ①提出新殖民主义的“_太__平__洋__商__业__帝__国__”构想,自19世纪中期 开始谋求在太平洋的利益。 ②19世纪末,在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美国提出了“_门__户__ _开__放__”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悟工业革命力量,闪耀科技创新光辉 ----《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一课时
爱迪生
西门子
卡尔·本茨
诺贝尔
学什么我知道
导学案自学
群学阶段[问题探讨] 独学互学:课堂检测 我的课堂我做主
一、【学什么我知道】
(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1.全球史观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教材编排的 指导思想之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连为一体。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
“(牛顿)有一份遗产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牛顿从未盲目屈
从于权威,不独论是立国之王精要求神他、在质剑桥疑大之学精安插神皇室成员,还是受
到当世推崇的亚里士多德的世界观点,他从不轻言妥协。不过, 牛顿的思想对我们人生所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应该是:质疑一切 的权力。 ”
美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意大利
发明者
成果
领域
备注
西门子 爱迪生
发电机
纽约市珍珠街 发电厂
能源
标志着第二次工业 革命开始
本茨
开始生产四轮 车
交通
现代汽车工业兴起
莱特兄弟 埃德温·德雷克
诺贝尔
飞机 炸药
石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化工
贝尔 马可尼
电话机 无线电报
电信
三、群学阶段[问题探讨] (12分钟包括学习展示)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 2.(2011•浙江温州一模)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 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 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 是( B )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②内燃机的创制 ③莱 特兄弟制成的飞机 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适应社会化大
生产的需要,美国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各种研究所
和工业实验室。其次,美国不单纯照搬外国经验,
而是在学习和引进的基础上,在一些尖端领域大
胆地应用和创新。如新兴的电学理论和电机制造
技术起源于英国和德国,但电机的完善和电力的
大规模应用却是由美国发明家完成的。1865——
❖ A.①② B.①④
❖ C.②③ D.③④
❖ 3.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 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 国各地( )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 3.1931年10月18日凌晨,爱迪生走完了84年 的人生旅程。下葬时,为纪念他的突出贡献,美 国各地( A )
❖ 材料六:德国崛起前重视教育
❖ 你认为中国要崛起并且引领下一次科技革命应该具备什 么条件?
❖ (即为什么美国可以引领科技革命,中国还不行?与美 国相比中国还有什么差距?中国何时可以引领下一次科 技革命?)
六:小试牛刀——试试高考题
❖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 15题)图6为1600~ 1913年西班牙、荷兰、 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 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 英国的曲线是
❖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 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 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B )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 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 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 5.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 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 输出工业品。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90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大不列颠 德国
法国
法国
德国 大不列颠
德国
德国
法国
法国
——《全球通史》
五:我的课堂我做主:联系实际, 深入思考,自由发言
❖ 根据材料和视频回答问题: ❖ 材料一认为美国和德国的崛起与美国的科技发展
和创新密不可分,你怎么想?
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
时候,科学时代就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 说的“科学时代”期间的主要成就不包括( )
❖ A.电力工业
B.汽车工业
❖ C.蒸汽机
D.化学工业
❖ 1.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 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
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
——《牛顿—上帝·科学·炼金术》
材料三:《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 世界排名由2009年的第28位下降至2010年的第29位;中 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测算的国家创新指数中国排 名在2009年也下降了1位。这种波动说明国家创新能力是 在不断变化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材料四:新华网2012北京9月25日电 (记者李惠子)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 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中国在2049 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并努力成为创新与科技发展 的引领者。 思考怎么提高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
的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产 生
①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
②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治经济命脉 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
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请续写以下科学穿越文章(限500字以内, 可以课下完成)
❖ 我在1890年遇到秦始皇(猜猜他们会遇到什么?秦始皇会 什么反应)

乘着穿越的东风,偶参加了“时空之旅”旅行团,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速读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以古 鉴今的能力。
❖ 材料五: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中科院 物理所和史丹福大学研究人员联合组成的团队在量子反常 霍尔效应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他们从实验中首次观测到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中独立观测到 的一个重要物理现象,也是物理学领域基础研究的一项重 要科学发现。量子霍尔效应之所以如此重要,一方面是由 于它们体现了二维电子系统在低温强磁场的极端条件下的 奇妙量子行为,另一方面这些效应可能在未来电子器件中 发挥特殊的作用,可用于制备低能耗的高速电子器件。该 成果于北京时间3月15日凌晨在美国《科学》杂志在线发 表。据了解,1980年,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发现整数 量子霍尔效应,1982年,美籍华裔学家崔琦和美国科学 家施特默发现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这两项成果分别于 1985年和199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据此中国此项 发明或有机会问鼎诺奖。美国同行发来贺信表示祝贺。
劳动力
圈地运动
技术 市场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 科学技术突破创新 积累
殖民扩张和圈地运 工业革命促进世界

市场初步形成
2概况:
(1)发源地和中心: 美国和 德国
(2)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 西门子发明
发电机
(3)成就:A、电的发明和应用:电气时代
B、 新兴产业的兴起: 石油工业、

和 汽车工业化学工业发展起化来工技,术 、 塑、料
❖ A.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单位: 1990年国际元)
❖ B.② ❖ C.③ ❖ D.④
六:小试牛刀——试试高考题
开始投入生产和实际绝使缘用材。料 人造纤维 C、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a、钢铁工业的发展:
钢铁时代
b、农业的变革 :为

准备了物质
技术条件。
传统农业
现代农业
概括、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
时间
1866年
1882年
1893年
1903年 1859年 1867年 1876年 18941896年
国家 德国
❖( )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 C.国际分工明显 ❖ 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 5.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 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 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 C ) ❖ 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 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更加密切 ❖ C.国际分工明显 ❖ 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

——《中国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或有机
会问鼎诺奖》
来源:香港大公报 2013-3-
16
❖中国的科技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段不 小的距离,但中国在高能物理、生物科技方面的 研究设施和研究成果都已经是国际一流的。诺贝 尔科学奖是奖励给那些“高、精、尖”项目的发 明者的,因此我们认为整体略有落后,并不妨碍 中国科学家向诺贝尔科学奖攀登的愿望。
1900年美国被正式批准的科学专利多达64万多
项。英国这个机械化的开拓者,正在被旧世界和
新世界抛在后面。从1870年至1913年,美国却
有着远超三个强国(英法德)的4.3%的年增长率,
德国是2.9%,英国只达到2.2%,法国才1.6%。

——《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排序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A.熄灭电灯一分钟 B.轮船鸣笛三分钟 C.教堂敲钟84下 D.齐奏《英雄交响曲》
❖ 4.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 框架的整体世界基本形成,世界联系密不可分, 这对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 A.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 ❖ B.引发了列强重新分割世界的激烈斗争 ❖ C.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 D.东西方交流引起程度不同的文化碰撞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自由主义盛行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世二纪十初
从 重工变业革开始
电的力应用
重工在业国民经济中 居主导地位,工 业化 社会建立
各行业 垄断组织形 成
凯恩主斯义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