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

浅析庄子的美学思想及现实意义如今在这个充满利欲功勋充满竞争的社会,若想不再被世俗中各种各样的考试或求职所羁绊,不再被寂寞、空虚、浮躁填充心灵,学点庄子美学如心灵鸡汤一样,给心留一片净土,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一、自然之美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

而要保持天性、本性,主要在于自然无为。

为此,庄子提出了“天道”与“人道”的区别:“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庄子•在宥》)具体来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庄子•秋水》)很明显,庄子是崇天道而弃人道的。

天人之别,在于因任自然还是违反、破坏自然。

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

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自然之美却在遭到人为的破坏。

比如说,旅游业的开发本来是可以带动经济的发展的,可是部分地区却以此为契机,人为的破坏自然,大搞形象工程,“真美”也是人工故作雕琢!“桃源铜仁”真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吗,4.28和9.15旅发大会后,樊净山不再是一座山,九龙洞不再是天然的洞,它们似乎被人化了,商业化了......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在庄子看来是朴素、率真之美所谓朴素,就是纯任本性,不加雕饰,也就是顺乎“道”的规律。

所谓率真,也就是率性自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本性与自然之“道”的本性相合。

朴素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朴素的实质仍在于自然无为。

它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纯任天性的本然状态。

“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庄子•山木》),当人们在喧嚣的世界游走奔波,劳心劳力,蓦然而返,会发现生命本初的纯真与安然才是最美的境界。

所以庄子说:“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 庄子对朴素之美的推崇是与对人道害美的无情批判紧密结合的。

著名的浑沌之死便是典型的一例:浑沌本是浑然天成的初始状态,是朴素之美的象征,但倏和忽却以为“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庄子自然观念解读

庄子自然观念解读

庄子自然观念解读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中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于中国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自然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于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体系以及与其他思想家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解读庄子的自然观念,探讨其内涵和影响。

一、庄子的自然观念的内涵庄子的自然观念强调"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在和自由。

庄子认为,自然是一个无限包容的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在其中自由展现自己的本性。

人应当顺应自然,放弃功利和执著,心无所系,追求自身的真实和自由。

庄子的自然观念中还包含着"道"的概念,庄子将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归结为"道"的运行。

"道"不仅包括了自然规律,也包括了人类社会和道德规范。

庄子认为,人应当追求与"道"的合一,通过超越自我的境界来达到自在和自由。

二、庄子的自然观念对于个人的影响庄子的自然观念对于个人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庄子主张个人应当顺应自然,摆脱功利和执著的束缚,追求真实和自由。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趋利避害、功利主义盛行的现象具有启示意义。

庄子的自然观念还强调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主张个人内心的平和和宁静。

庄子认为,只有在内心的宁静中,个人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纷扰的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庄子的自然观念对于社会的启示庄子的自然观念不仅对个人有影响,也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庄子主张社会应当以自由和平等为基础,追求和谐和共同发展。

这对于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利益冲突、竞争激烈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庄子的自然观念中的"无为而治"也对社会的管理和治理提供了有益启示。

庄子主张,社会管理应当以自然规律为基础,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运行方式,避免过度干预和控制。

这给现代社会中追求高效、规范管理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

结语庄子的自然观念是其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与其他思想家的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试论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

试论庄子作品中的美学思想【摘要】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

庄子哲学思想体系中包含众多美学观念。

这些观念对中国美学史的影响巨大,成为当今美学的重要元素。

庄子的美学观诸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法天贵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等等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也为今天人们的审美丰富了内涵。

【关键词】庄子;外部形体的自然美;内心无为的朴素美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庄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因为他的思想体系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文学史和艺术史上的影响也很大。

《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品。

书中描绘的宏伟壮观的景象和雄奇怪诞的意境能给人美的享受。

细读《庄子》一书,我们会发现庄子向我们描述了他的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美学观和文艺观。

庄子在阐述这些观点的时候紧紧围绕道家思想核心,用“道”的思想解释自然、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解释人与社会的关系。

用“道”的思想阐释他对美的理解和认识,读《庄子》用心去感受“大道之美”带给人的心理慰藉。

1.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庄子的美学思想源于他的哲学观,他的哲学观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在与天地万物的对话中体验到一种人与自然的合一、和谐的愉悦。

并由此获得与“道”合一的至高境界美。

庄子美学思想有两个层面:一是外部形体的自然美,一是内心无为的朴素美。

(1)外部形体的自然美是来自“天地”之间的。

这种美是顺应大道,自然无为的。

庄子对美的描述是这样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做,观于天地之谓也。

(《知北游》)“不言、不议、不说、无为、不做”正说明庄子的美学境界与道家思想境界一致,追求道法天地,道法自然,无为顺物。

宇宙中一切保持自身天然本性的事物都是美的。

庄子把天地万物的自然本性视为最高最纯的美,大自然中自然天成,未经雕琢的自然之美才是美的极致。

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

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

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古代中国哲学中的庄子,是一位深受人们敬仰和研究的哲学家。

他对自然观及人生思考的见解,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并探讨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庄子的自然观主要体现在“无为而治”,“自然而然”等观点中。

他认为自然是一个自成体系、自由流动的整体,它无需人为的干预而自行运转。

与此相对应的是,人们在追求理想境界时,应顺应自然的规律,放下一切欲望和功利心,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自在。

庄子的这种观点在现代生活中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追求功利和名利,忙碌奔波,导致身心俱疲,内心迷茫。

庄子的自然观告诉我们,应该摆脱躁动,心灵宁静,与自然和谐共处,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在。

庄子的人生思考主要体现在“乐躬乐道”,“无为而无不治”等观点中。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自己内心真正的喜悦和满足,而非盲目追逐物质财富。

他主张人们“快乐于自己的境遇”,也就是要顺应自己的本性,不要强求改变现状。

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被外界的压力和诱惑所困扰,很难找到真正的内心满足。

庄子的人生思考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弘扬内心的喜乐,摆脱他人的评判和束缚,以追求真我。

对于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我们还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深入思考。

比如在教育方面,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孩子的天性,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环境,让他们追求内心真正的兴趣和激情;在工作方面,人们应该找到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领域,将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而非负担;在生活方面,我们应该拥抱自然,享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美好,远离繁杂和功利,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综上所述,庄子的自然观与人生思考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他告诉我们,只有将自己的心灵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找到真正的自由和内心的满足。

面对繁杂的现实,我们需要回归内心,寻找真正的快乐与意义。

庄子的思想给予我们启示,引导我们走向更加健康、自在的人生。

让我们以庄子的哲学思想为指引,过上更加平和而有意义的生活。

庄子的哲学对美学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对美学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对美学的意义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于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庄子的哲学主张以自然为本,追求自由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美学被视为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能够帮助人们超越现实的束缚,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哲学对美学的意义,并从自然美、审美观念以及审美体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自然美的追求庄子的哲学强调与自然和谐共生,认为人应当追求与自然的合一。

在他的著作《庄子》中,他提到了很多关于自然美的思考。

他认为,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无为而治的结果,人们应当放下功利心和执着,顺应自然的变化。

这种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对于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启示。

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探讨美的本质和美的标准。

庄子的哲学认为,自然是最纯粹的美,而人类的审美观念应当以自然为基准。

他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其独特的美,这种美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人为的干预和修饰。

因此,人们应当以自然为榜样,追求自然美,而不是追求虚无缥缈的理想美。

二、审美观念的转变庄子的哲学对美学领域的意义还体现在对审美观念的转变上。

在传统的审美观念中,美被视为客观存在,存在于作品之中,而观赏者只是被动地接受美的感受。

然而,庄子的哲学提出了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即美是主观的体验,是观赏者内心的反应。

庄子认为,人们的感知和认知是有限的,每个人对于美的理解和感受都是不同的。

因此,美不是一成不变的客观存在,而是因人而异的主观体验。

这种观念对于美学研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审美是一个个体化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点和喜好。

因此,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审美选择,不应将自己的审美标准强加于他人。

三、审美体验的追求庄子的哲学强调追求内心的自由和宁静,认为审美体验是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境界。

他认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人们可以超越现实的束缚,进入一种超越时空的境界,与自然合一。

在庄子的哲学中,审美体验被视为一种无为而治的境界。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

庄子的思想及其影响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独特性和深刻性,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独特流派。

本文将从庄子的思想内容、核心观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更好地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和影响。

一、庄子哲学思想的内涵庄子的哲学思想具有深刻的哲学内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自由无为庄子提出了自由无为的思想,强调个体应追求自由、无欲、无为的状态。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约束、无拘束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约束下的自由。

当个体追求自由无为的状态之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2、无为而治庄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主张个体应当遵从自己的内在本性,不要过多地干预外部世界的运行。

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来维护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

3、反对形而上学庄子反对形而上学,他认为,人们应当直接面对自然界或社会现实中真实的事物,不要被形式上的字面意义所迷惑。

由此,他强调“自然”与“本性”的重要性,呼吁个体应当尊重自然界、尊重生命和尊重自身本性。

二、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观点庄子的哲学思想拥有多个核心观点,其中最重要的观点如下:1、天人合一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归于一体,宇宙间的种种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联系的整体。

天地自然的伟大和无限之处,不仅在于万物存在,更在于万物之间存在无限的联系。

由此,他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点。

2、无为而治庄子主张个体应该通过无为而治的方式维护自身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个体过度干预外部世界运行的状态是一种破坏性的状态,它会破坏外部世界的和谐统一,带来更大的灾难和混乱。

因此,他强调个体应该尽可能少地干预外部世界的运行,让自然界自行调节,达到外部世界的平衡统一。

3、自由无为庄子主张个体应该追求一种自由无为的状态,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他认为,真正的自由是无约束、无拘束的状态,而不是一种约束下的自由。

因此,个体应该避免过度的干预和约束,以追求自由和无为的状态。

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庄子以自然为美、以大为美、以道德为美,追求自由和具有超越精神的理想人格,对于建构现代中国人格、安定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寻求失落的精神家园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其中的现代化价值以及如何给予新的阐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

一、庄子主要的美学思想(一)以自然为美1 •以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为美庄子对美的论述,突出了个体的存在,重视人或物的个性,认为任何事物只要依于天性、率性纯朴便是美的。

成就美的是天道,残害美的是人道。

天道所成就的自然美,是朴素、率真之美。

朴素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实质是自然无为。

庄子对朴素之美的推崇是与对人道害美的无情批判紧密结合的。

著名的浑沌之死便是典型的一例,这个悲剧告诉我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违背自然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自作聪明的有为,往往破坏了原有的美感。

真情的自然流露才能打动人。

2•顺应自然以处世顺应自然而处世、游世,以自然为美,是庄子人生哲学的重要内容。

主要包括:游心于道德,无为而尊:笑对牛死,淡然物化,与道为一,养生保真。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这是道家治国方略的主要观点。

在《马蹄》篇中,庄子以“伯乐相马”的故事来说明了有为的政治家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他认为,马如人,伯乐如当政者,缰绳就是法律条文、仁义道德的束缚。

伯乐相马、爱马实则是害马;儒家宣扬仁、义、礼、智、信,是想人成为文明的人,实则是在损害人性。

正因如此,庄子痛心疾首,毫不保留地批判现实社会,而对往故时代的无为而治推崇备至。

体现在《胠箧》中,庄子以作为其理想追求,旨在恢复人的美好的天性和自由生活,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却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主张复古倒退、欣赏愚昧落后之缺陷和局限(二)以“大”为美在庄子看来,道大,天地大具有不可比拟的“美”,也是圣人和智人所共同效法和学习的。

他希望人能够免遭外物之累,以达到解脱和超脱,真正地享受人生、体验生命。

1 •以“大”为美,美在自由庄子寻求自由的方式是远离喧嚣的尘世,让自由的内心畅游于无穷无尽的宇宙之中,以彻底达到精神的解脱。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3、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
庄子美学强调美善统一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注重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在现 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压力较大,需要通过美好的生活方式来调节身心。庄子 美学提倡回归自然、追求简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等理念,为现代人提供了 值得借鉴的生活哲学。
结论:
庄子美学作为中国古代美学的瑰宝,具有着独特的魅力和现代意义。其基本特 点包括自然、美善、意境等,这些特点既体现着庄子美学的思想精髓,也为中 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和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庄子美学的现代意义表现在 多个方面,
2、文化传承的价值
庄子美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承价值。通过 对庄子美学的传承和发扬,可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使其 更好地融入当代社会。
3、思想创新的灵感
庄子美学的思想开放、自由,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可以为现代思想创新提供灵 感。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美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庄子美学的多元性为人 们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启发人们探索美的真谛。
一、庄子美学的基本特点
1、自然之美
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点是强调自然之美。他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独特 的美学价值,这种美是天然的、不带任何人工痕迹的。庄子的这种自然美学思 想,使得中国古代美学更加注重对于自然美的追求和表现。
2、美善统一
庄子美学另一个基本特点是美善统一。他认为,美的本质是使人愉悦,而善的 本质则是使人受益。因此,庄子主张将美与善结合起来,使得美的事物也能够 给人带来实际的利益。
庄子的美学时空观,体现了一种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他倡导“道法自然”, 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种思想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庄子的时间观强调时间的无限性和永恒性。他认为,时间的本质在于变 化和流转,而这种变化和流转是永恒的、不间断的。这种时间观念,对于现代 社会中人们对于时间的理解和使用有着重要的启示。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 将时间视为一种有限的资源,而忽视了时间的无限性和永恒性。庄子的时间观, 提醒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时间的意义,将时间视为一种不断流转、不断 变化的存在。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

庄子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美学思想一、崇尚自然、反对人为1.庄子的思想里对“人为”的一切均持否定态度,而对“天然”的事物,给予了最大的肯定和赞扬。

(1)庄子对当时黑暗的现实非常痛恨,抱有一种极为激愤的心情。

他悲观失望,隐居出世,主张回到古朴的先民生活时代去。

(2)他强调“天道自然无为”,“道”是不能以人为力量去改变的自然规律。

他否定人可以掌握自然规律,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得出了人只能消极地顺应自然,完全无所作为的结论。

2.他还提出了“绝学”、“弃智”的主张(1)认为人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破坏事物的自然规律,并妨害自己去认识“道”、掌握“道”。

(2)提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3.庄子认为最高最美的艺术,是完全不依赖于人力的天然的艺术,而人为创作的艺术,不仅不能成为最高最美的艺术,而且还会妨害人们去认识和体会天然艺术之美,对人们任其自然的审美意识起一种破坏作用。

4.庄子着重论述了人如何在精神上通过“心斋”与“坐忘”而进入“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与“道”合一的境界。

(1)人的主观精神能达到这样的状态,完全与自然同趣,他就能“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他所创造的艺术,也即是天然的艺术,与天工毫无二致,这时的人工也就是天工了。

(2)这种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痕迹,而达到天生化成的程度。

这才是庄子论艺术创造的真正的精义所在。

二、天籁、地籁、人籁1.这是三个不同层次的音乐美境界,是按“人力”因素的大小、有无来划分的。

2.人籁是指人们借助于丝竹管弦这些乐器而吹奏出来的声音,它即使再好也属于人为创造,属于最低层次。

3.地籁是指自然界的各种不同孔窍,由于受风的吹动而发出的声音,它们是靠风力的大小而形成不同的声音之美的。

地籁虽没有人的作用,但要依赖于风这个“外力”,所以还不是最自然的。

4.天籁则是众窍的“自鸣”之美,它们各有字迹天生之形,承受自然飘来之风,而发出种种自然之声音。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庄子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浅谈庄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摘要:穿越历史的滚滚烟尘,驻足于风起云涌的战国时代:战火四起,诸侯并立,英雄辈出,思想繁荣。

既有积极入仕的文人幕僚,亦有隐居山林的高洁之士。

庄子于乱世之中,布衣着身,形容枯槁,却乐天安命,沉醉于无为之乐,抛却功名利禄,尽情演绎道法人生。

其隐逸、无为、以及富有批判性的寓言故事带给后世深远影响。

关键词:隐逸无为山水画寓言一、庄子的隐逸思想《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周尝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

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

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

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庄子面对千金相位,鄙视不已,惟愿能享受隐逸之乐,超脱世俗之外,表现遗世绝尘的思想境界。

以隐逸来实现自我,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他自比为“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鹓雏”,而把“惠子相梁”比为“鸱得腐鼠”,可见他鄙视功名利禄,拒入仕途,安于贫困而不显于世。

即使身穿粗布衣裳,脚踏麻绳破鞋,饥寒不定,也依然自得其乐,乐鱼之乐,希望像鱼一样,过着无拘无束,超凡隐逸的自足生活。

千百年来,庄子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其超脱尘外的潇洒形象。

先于庄子的范蠡辅佐匡复,当勾践灭吴成就霸业之后,他洞悉“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良将亡”的道理,成功隐退,避祸保身,过着潇洒的阔隐士生活。

而庄子的隐逸思想高于范蠡明哲保身的举措,其思想依托老庄哲学而形成一种隐逸文化,成为后世部分文人的价值选择和价值追求。

庄子思想内在精神极易引起周代以后历代隐士落魄文人甚至失势官僚的认同和共鸣,并成为他们孤寂心灵的慰藉和皈依。

史载,汉代粱鸿与妻子共入霸陵山中,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以隐逸来净化自我,不为世俗羁绊。

文言文解析庄子中的自然观

文言文解析庄子中的自然观

文言文解析庄子中的自然观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的代表作《庄子》中,提出了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观念。

本文将从文言文角度解析庄子中的自然观。

庄子强调自然的无为而治,主张人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

他以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为例,揭示了自然的自发性与无为而治的本质。

他以“齐物论”为基础,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功能,但并不相互排斥、争夺。

庄子通过借助自然界的现象,来阐述自然的无为而治原则。

庄子关心人与自然的内在和谐,他认为人类应该学习自然界的无为而治,并将之应用于人的行为和生活中。

在《养生主》一篇中,庄子主张人应该放松身心,不要刻意追求外物的养生之道,而是要与自然界保持一种内在的和谐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像鱼和鸟一样,自然而然地生活,不受外界的干扰和束缚。

庄子的自然观也表现在他对人与自然的一体化的思考上。

他认为人不应该将自己与自然界分割开来,而是应该认识到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德充符》一篇中,庄子通过“背负而行”来形容人与自然的一体化。

他认为人应该依附于自然,与自然均衡地发展和生活。

庄子的自然观对于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今社会,人类对于自然界的过度掠夺和破坏导致了环境问题的严重加剧。

而庄子的自然观提醒人们,人类与自然界应该和谐相处,学习自然的无为而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面对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时,庄子的自然观也提供了一种应对策略。

他认为人类应该顺势而为,遵循自然的规律。

在《胠篇》一篇中,庄子通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来示意人们与自然的互动。

他认为人类应该积极适应自然,主动调整自己,而不是逆向而行,违背自然的规律。

总结起来,庄子中的自然观强调了自然的无为而治、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一体化,并提供了对于现代社会问题的借鉴和应对策略。

通过对庄子自然观的解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

庄子的思想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分析1. 简介庄子,古代中国哲学家和文化名人,其思想体系以《庄子》一书为代表。

他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反对功利主义和约束规范等,在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庄子的思想如何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

2. 自然观与描写庄子强调自然之道,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与之和谐共存。

这一思想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广泛呈现。

2.1 描绘自然景色以庄子为源头,描述自然景色成为后世作者常用手法之一。

例如,《红楼梦》中详细描写了大观园内各种花草树木的美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渲染情感和氛围。

2.2 追求心灵自由庄子强调个体追求心灵上的自由与逍遥,这一思想也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追求的刻画。

例如,《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追求自由和尊严,表达了庄子"逍遥游"的精神。

3. 审美观与文学风格庄子认为审美是一种主观体验,而非客观规范。

这一思想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3.1 启发写作者创新庄子的审美思想鼓励人们突破常规、超越传统。

许多后世作家在创作时通过鼓励他们突破常规来表达自己的个性。

3.2 反映虚幻与幻觉庄子强调事物没有固定的真相,存在虚幻幻觉。

许多后世文学作品中也常通过描绘诡异、离奇或梦境般的情节来表现庄子思想。

4. 道德观与人物形象庄子对道德问题有独特见解,其思想反应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哲学人物形象。

4.1 塑造包容宽厚之人以庄子为先驱,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宽容的哲学人物形象,他们富有智慧和仁爱,能够包容世间的善恶与不同观点。

4.2 反思功利主义庄子反对功利主义,提倡超越功利之道。

后世文学作品也通过某些人物角色的形象来表达对功利主义的质疑和反思。

5. 思想传承与发展庄子的思想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传承并发展为新的艺术形式。

不同作家通过吸收庄子思想为自己的创作增色,进一步拓展了文学的广度和深度。

总结:庄子的思想在后世文学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强调自然、审美、道德等问题,这些思想渗透到后世文学中成为重要元素,影响了人物刻画、情节设计、题材选择等方面,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内涵。

庄子的美学观点及其当下的现实意义-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庄子的美学观点及其当下的现实意义-美学论文-哲学论文

庄子的美学观点及其当下的现实意义-美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一、庄子的美学观点庄子自由恣肆的思想,纵横捭阖的文风,超凡脱俗的想象力,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的源头,深刻影响着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风格.庄子的美学观点与儒家的美学观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庄子认为,世风的衰微与性情的丧失,就在于物的膨胀和艺术、智巧等的出现与发展,他提出文灭质,博溺心.认为只有抛弃了音乐和美术,才会使耳目恢复聪明;只有破坏了机械,才能获得真正的技巧;只有把流行的种种人为装饰抛弃掉,人类才会返璞归真,这种观点基本上是从根本上否认了人文艺术,本人不敢苟同.然而庄子在生活实践和文学创作中,却无法摆脱潜在的审美意识,特别是庄子自身具有的杰出的艺术气质,使得《庄子》在艺术审美的同时,也体现了庄子特有的美学思想.《庄子》将尊重自然绝对化,这无疑存在着片面性,但《庄子》中的一些出神入化的高超技艺故事,如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等,无不阐发其崇尚自然的艺术创造原则和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庄子》在这些故事里反复要说明的是这样一个道理:即艺术虽也是人工创造,但因其主体精神与自然同化,因而也绝无人工斧凿痕迹,从而达到天生化成的境界.《庄子》还大美不言.《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庄子主张质朴混沌的大自然本身是最为完善的, 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庄子知北游》中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就是最全最完整最高境界之美.另外,《庄子》对于人格之美的论述伯夷和叔齐因不食周粟而饿死在首阳山上,孔子评价道:求仁而得仁,又何怨.,而庄子却在《庄子骈拇》中举为耻食周粟而饿死首阳的伯夷和为谋私利而死于东陵山的盗跖两例,以为他们所死不同,其于残生伤性均也.《庄子》中,伯夷和盗跖在市区人的本真之性上完全没有区别,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齐一,为仁义而殉身和为逐利而死的齐一.二、庄子的美学分析实际上庄子对于美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在许多他的文章中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哲学思想和美学的见解,我们当然也不应该一提起庄子就与那些消极避世,逃避现实这些文字联系在一起.而是深刻体味他的思想内涵.实际上,他设定了一个以伦理为基础,以个人修养为本,以道德为施政根本的理性社会秩序.庄子散文却非单纯的对话体形式,善于运用形象说理,庄子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儒家,孔孟的积极入世不同,庄子好像整天都在山野里散步,观看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驼背、跛脚、四肢不全、心灵不正常的人.《庄子》散文给人的巨大愉悦,并强调指出这是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境界.这境界使庄子散文与同样善辩的孟子散文相比,独具美的风范.那么,庄子之文,为何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其纯真、朴素的自然美学理想,寄寓着庄子一生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南华秋水之美,又缘何无限呢?在对自然之美的特殊认识与追求上.庄子虽然从理论上艺术, 雕琢性情,要求无无为,但由于他具有丰富的情感,对艺术有着精湛的见解,并且对大自然有着极深厚的亲和力,特别是他不仅摆脱了繁重劳动与自然审美的对立,而且超越了儒家从功利和伦理出发的以道德为核心的局限,使得他能够达到一种不以物累形的超出时间功利目的的悠然潇洒的身心状态,来观察自然,并融入自然中去,逍遥于广阔的时空,达到了以天合天物我合一的境界.这样,庄子在了艺术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自然之美;在雕琢之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素朴之美;在五声五色的声色之美的同时,发现和肯定了无声无色之美!闻一多先生在《古典新义庄子》篇中说:读《庄子》的人,定知道那是多层的愉快.你正在惊异那思想的奇警,在那踌躇的当儿,忽然又发觉一件事,你问那精微奥妙的思想何以竟有那样凑巧的,曲折圆妙的辞句来表现它,你更惊异,再定神一看,又不知道哪是思想哪是文字了,也许什么都不是,而是经过化合作用的第三种东西,于是你尤其惊异.这应接不暇的惊异,便使你倍加的愉快,乐不可支.这境界,无论如何,在《庄子》以前,绝对找不到,以后,遇着的机会确实也不多.三、庄子美学思想的在当下的现实意义庄子追求的东西不是简单的人格精神,他的追求是关乎既有心理精神又有思想人格的精神,庄子哲学以审美没指向,并不是以宗教为依托,从而不难发现庄子哲学也是美学.《庄子》哲学本身崇尚自然,主张清静无为.因此,在文艺美学思想上,庄子认为最自然的事物便是最美好的事物,人们不应该以人为中心进行审美的断定和比较.《庄子秋水》篇明确提出要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 和取消了人的智慧和创造,这种哲学观点反映在文艺美学方面,就形成了崇尚自然, 人为的审美标准和艺术创作原则.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对于现代社会存在着的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专制作风、贪污受贿、奢侈腐化等问题的批判,对于人们维护的人格和尊严,摆脱工具理性的,仍然有现实意义.审美化的道德观对现实生存思想的提升意义审美道德观的内在机制问题, 是审美伦理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也是理论界认识还比较含糊的一个问题. 我们认为美与善的相互联系、情与理的相互沟通、形式和内容的相互作用是审美道德功能产生的内在根据. 而审美主要是通过以美养性, 以美载德, 以美导善, 以美消恶等途径和方式来实现其道德功能的. 现实生存包括道德生存,然而,个体生存的完满不仅仅在于有道德,还在于对生存的感受.庄子的审美生存思想,虽然不能直接改变异化的现实,却能导引人向善向美,追求的人格和尊严;它不能完全代替现实的自由,但它是最高的自由,它是提升现实的一种牵引力.结语:N年前曾经泛泛的读过《庄子》几次,因当时志不在此,故未加用心.近日稍有闲暇,遂利用空闲时间,把《庄子》,重头读.当我再次翻开那沉睡的《庄子》时, 当我再次一边品茶一边沉迷于庄子的世界时, 或许我所获得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像春天拂面而来的暖风, 像夏天山间欢跳的溪水,像秋天安静飘落的枫叶,像冬天覆盖大地的雪花《庄子》的文字是美的,观点也是美的,这个美用四个字概括之:自然之美参考文献:[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3]汤用彤.《汤用彤魏晋玄学讲义》.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9.[4]姚淦铭等.《王国维全集》.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

庄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庄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庄子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庄子的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自在的生命观
庄子提倡“自由自在”的生命观,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按照自己内在的本性去生活。

他认为,人类应该摆脱外在的束缚,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鸟一样自由翱翔于天空之中。

这种生命观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于,它激励人们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体的独立和自主,对中华文化的个性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相对主义的价值观
庄子提倡相对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真理。

他认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事物的本质也会发生变化。

这种价值观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于,它为中国哲学提供了一种开放的思维方式,强调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和发展。

三、自然观
庄子的自然观强调自然的无限性和变化性,认为自然是一个大同世界,万物皆是一体。

他认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应该顺应自然而不是征服自然。

这种自然观对中华文化的影响在于,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尊重自然、崇尚自然的思想,为中国人民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哲学基础。

总的来说,庄子的思想对中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思想让
人们更加注重自由自在的生命、相对主义的价值观和自然观,使中华文化不断地与时俱进,拥有了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内涵。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庄子美学思想的内涵(一)自然之美“自然”是道家不断重提的话题,老子就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的名句,这句话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天地间万事万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规律,道的本质是“自然”,是没有任何人为痕迹的存在和运行状态。

而到了庄子这里更是将这种思想完美的继承和发扬,他更加重视生命的自然之美和物的自然而本真的天性。

不论是论人生还是论艺术,都倡导生命自然的本真存在状态。

所追求的是一种物我俱忘的本真而逍遥的人生境界,提倡自然无为、逍遥天放,从而使人的天然本性得以自由实现。

庄子的自然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依于天性、率性纯朴的自然美崇尚天性、平淡、朴素、简约是庄子所极力推崇的一种美,它们的实质仍在于自然无为,这是人们的思想复归精神家园的一种表现,是纯任天性的本然状态,同时也是合乎天道的表现,庄子认为万物皆有自然本性,他说“日月固有明矣,星晨固有列矣,禽兽固有群矣,树木固有立矣。

”[[2]]万物都离不开自己的天性这个常规,所以要“循道而趋”[[3]],顺着自然发展,而不是人为的去改变它,因此,庄子提倡归真,在《秋水》篇他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徇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4]]明确论述了何为反真,牛马生而有四足,可以自由自在地活动行走,这是天然如此的,是牛马的自然本性。

对于马庄子则还有更加充满悲情色彩的详细的描述:“马,蹄可以践霜雪,毛可以御风寒,龁草饮水,翘足而陆,此马之真性也。

”[[5]]而人却要羁勒马首,贯穿马鼻,拘束控制马的行走,“烧之,剔之,刻之,雒之,连之以羁馽,编之以皂栈,马之死者十二三矣。

”[[6]]再通过各种手段去调训它“饥之,渴之,驰之,骤之,整之,齐之,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而马之死者已过半矣。

”[[7]]这样就彻底破坏了马的自然本性,同时也破坏了“真”。

庄子的生态思想及现代价值

庄子的生态思想及现代价值

庄子的生态思想及现代价值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影响了古代中国以及现代世界。

在庄子的哲学中,生态思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他通过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

这些观点为当今世界的生态问题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启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庄子的生态思想以及它们的现代价值。

庄子的生态思想主要围绕着自然界中的生命和物质的互动展开。

庄子认为,大自然是一个充满活力、神秘而独特的生态系统,其中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和生态角色。

他认为,这些生命和物质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并构成了一个系统。

庄子认为,人不能破坏这种生态系统。

他认为,人类的存在应该和大自然和谐共存,而不是对其进行破坏。

他强调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他用自然界中的生物来说明这种平衡的重要性。

比如,他曾说过:“夫大风之所不能折也,小树之所不能扶也,其在纪纲而不在力也。

”这句话的意义是说,在自然界中,强大的生物不能压制那些比它们小的生物,否则就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庄子的生态思想还反映了他对人类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认识。

他认为,人不应该过分依赖于自然,而应该在自然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实现自己的需求。

他还主张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而不是损害和摧毁自然。

庄子的生态思想具有现代意义。

当今社会,人类破坏了环境,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比如全球变暖、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粮食危机等。

这些问题的根源是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和过度开发。

庄子的生态思想告诉我们,人类不能再继续破坏环境,需要尊重和保护自然,保持平衡和稳定。

我们需要使用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生态问题,而不是仅依靠人力和金钱。

庄子生态思想的另一个现代意义是提醒人们对于自然和人类的积极作用要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类在自然中不仅是消耗资源的存在,还是在推进科技,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主体。

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不光是在消耗和利用,还需要保持一份敬畏之心和谦虚求知的态度。

我们应该深入理解自然本身构成,逐步摆脱全攻全守的行为方式,寻求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

庄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

庄子道法自然的美学思想

庄⼦道法⾃然的美学思想⼈们常常提起⽼庄,特别是庄⼦,就和“消极出世”“逃避现实”这些概念联系在⼀起。

《庄⼦》⼀书中,虽然没有专门阐述艺术问题和美学问题的篇章,对于美的问题,庄⼦也没有下过⼀个明确的定义。

但是,庄⼦往往⽤许多具体⽣动的譬喻和寓⾔故事来阐明他的哲学思想表明他关于美的见解。

⽼⼦说:“⼈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

” 庄⼦继承了⽼⼦这种⾃然观,并将⽼⼦创⽣万物的⾃然之道引向⼈⽣,通往⾃由的审美境界。

“道法⾃然”就是《庄⼦》⼀书最核⼼的主题,意思是:道效仿它⾃⼰的样⼦。

“道法⾃然”对万物来说就是物法⾃然,天地万物都⾃然⽽然地顺着⾃⼰的本性变化,顺循⼤道⽽⾏。

因此,庄⼦的美学思想以⾃然为宗,其⾃然观普遍地表现在对天地万物、⼈性、艺术的看法之中。

他认为对于天地万物⽽⾔,“⾃然”是在⽆为中体现⽆不为,彰显为⾄⾼形态的“⼤美”;对于⼈性⽽⾔,“⾃然”体现为真诚⽆伪的本性,它需要战胜欲望、摆脱礼俗⽽返朴归真;对于艺术⽽⾔,“⾃然”则体现为“技进乎道”,是经过依乎天理的艰苦修炼⽽达到的⾃由境界。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先,对于天地万物⽽⾔,⾃然之道在⽆为中体现⽆不为。

“天地有⼤美⽽不⾔,四时有明法⽽不议,万物有成理⽽不说。

”(《庄⼦·知北游》)庄⼦连⽤“⼤美”、“明法”、“成理”赞叹“道”在⽆为中所⾃然彰显的最⾼境界。

“道”是宇宙天地的本体和⽣命。

天地有造化之美,美原因乃是万物有⾃⼰的本根,这万物的本根就是天地之道。

道存在于⾃然万物之中,⾃然万物是道的显现,也是美的源泉。

⾃然万物各有其性,“民⾷刍豢,麇⿅⾷荐,唧蛆⽢带,鸱鸦耆⿏。

”⽽且各种物性是平等的,是⾃然地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不要⼈为地索取和雕琢,要循天之道,顺物之性。

庄⼦欣赏万物这种⾃然的⽣命状态,反对⼈为的扭曲,他认为⽜马有四只脚,可以⾃由地⾏⾛。

这是马的本性,⽽⼈却要羁勒马⾸,贯穿⽜⿐,拘束马的⾃由,这就是⼈为地破坏了马的⾃然本性,马喜欢奔跑那就让它⾃由⾃在奔跑好了,不要⼈为地去驯养它成为所谓的好马,改变它矫健的本性。

《庄子》与自然观念

《庄子》与自然观念

庄子与自然观念引言《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也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庄子的哲学体系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念,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天地万物的本质等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通过探讨庄子的主要观点和对自然的理解,以及其对现代社会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启示,来说明《庄子》对自然观念的贡献。

1. 庄子对自然的认识•道:庄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运行变化背后的根源,是超越个体、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存在。

•自由自在:庄子强调人应该向往具有自由性、随遇而安、适应变化的境界。

他比喻人类应像大自然中蝴蝶、鱼等舞动游荡,不囿于规范束缚。

•呼吸同命:庄子提倡顺应天地之道,在生活中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名利功成败皆能平心静气。

2. 庄子的自然观对现代社会的启示•环境保护:庄子主张顺应自然规律,人与自然要相互融合、共生共荣。

他认为破坏环境就是破坏自己,因此提出了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的理念。

•节制欲望:庄子对物质追求和功利主义持批判态度,他主张克制欲望、追求内在的自由与灵性,并指出欲望过多会破坏自然及人类社会。

•人本思想:庄子关注人性本善、守望相助、和谐共处的理念,这也促使着现代社会更加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社区感。

3. 庄子的哲学影响•道家学派:庄子与老子一起被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中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对后来道家学派以及其他哲学流派产生了重要影响。

•留存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古代著名哲学经典,《庄子》至今仍广泛流传,其独特的自然观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哲学与生态学:庄子与其他东方哲学思想一起,对西方哲学和生态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自由主义、无为而治等观点被西方哲学家广泛借鉴。

结论《庄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展示了丰富而深刻的自然观念。

通过对庄子关于道、自由自在、呼吸同命等观点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自然的独特理解,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启示。

从环境保护、节制欲望到人本思想,庄子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与借鉴,同时也通过其哲学影响留存于历史与文化中。

老庄朴美思想及现代意义

老庄朴美思想及现代意义

摘要老庄大力推崇朴素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和虚伪的修饰。

在美学观上,老子提倡自然朴素的审美追求,庄子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朴美思想,将朴美推到美的极致地位。

关键词任物自然绝假纯真雕琢返朴文章编号:1671-0703(2009)08-391-01中国古代长期形成的农耕文化,使古人更多依赖、受支配于自然,对天、地的感情深厚。

审美心理的起源也必然从崇尚自然、朴素、简约的审美理想开始。

先秦以朴素为美的文字描述始见于《周易》,贲卦六爻最后一爻上九,提出了“白贲无咎”的贲饰原则。

白贲即无需多饰、任其质素的朴素美。

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主张自然无为、体道而行。

老子常用“朴”代替“道”——“道常无名,朴。

”(《老子》三十二章)“见素抱朴”就是告诉人们要遵循道。

表现在美学观上,老子提倡自然朴素的审美追求。

庄子丰富和发展了老子的朴美思想,将朴美推到美的极致地位。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庄子・天道》)总之,老庄大力推崇朴素美,反对一切人为的束缚、刻意的雕琢和虚伪的修饰。

一、“任物自然”的自然美“朴”的本义是未经雕琢的原木,“素”指没有染色的白帛。

可见,朴素就是指事物的本色、原始面貌的天然呈现状态,表现在动态事物和过程中就是自然规律。

“素也者,为其无所与杂也。

”(《庄子・刻意》)庄子极力反对用人为手段去改变物的本性。

庄子反对“饰羽而画”,讲“至正”、“常然”等都是指要保全自然本性。

“是故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鹤胫虽长,断之则悲。

”(《庄子・骈拇》)正如天鹅不因洗澡而白,乌鸦不因日晒而黑,皆是出于本然,这就是朴。

“关于老子的美学思想,论者多注意于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云云,其实,老子的美学思想,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看法上。

”①朴素,必然不浓、平淡。

老子对淡的理解,更多体现在“无味”的概念上。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三十五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老庄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及其影响。

以老庄思想为核心的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在中国文化史和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人们常说,儒家重礼乐,道家贵自然。

可见,“自然”是道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老子云“道法自然”,“道”“自然”是同一的。

“自然”具有“道”本体的品格,“道”的本性是“自然”,“白然”就是天然、白成、自然而然。

道家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表现在审美观上,便是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以及对浮华矫饰的反对。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美学意蕴的主要源泉。

在“自然”的基础上,老子又生发出"素"、“朴”、“淡”、“拙”等儿个重要的美学范畴,并把它们归结为“道”的品格。

这些美学范畴反映到卜法审美上,便形成了后世追求真朴自然和反对雕饰、姿媚书风的精神依据。

宋代以“平淡”为美的审美观、黄庭坚“伟要拙多于巧”的创作观以及傅山“丑”、“拙”、“直率”的书学观,于此都不无关系。

庄子在继承了老子美学观的基础上,对道家的美学理论作出了重要的发展。

从道家崇尚自然真美的思想出发,他提出了“大美”和“贵真”等重要的审美范畴。

“大美”虽是“不言”的,但它却表现出“白”、“无为”、“天成”的特点。

因而,在庄子看来,自然、天真就是美的最高标准和尺度,这也是历代二书论在进行书法品评时,为何把“自然”作为最高艺术品位的依据。

而要实现“大美”、“至美”,“贵真”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只有真实的才是自然的,书法贵天成自然,贵在写出真情性。

否则,就难免流于做作和安排。

受庄子“贵真”论的影响,历代书家都以真性情的抒发为尚,盛唐草书家,宋代苏、黄、米,晚明的徐渭等,无不在其作品中一任真情性的抒发。

而真情性的抒发,则需要书者不受外物的干扰,实现对主体的超越,以虚静空明的心怀去观照艺术形象之本源,使其与“道”融合为一,这种境界即庄子所说的“心斋”和“坐忘”。

庄子从道家“法自然”的理论出发,认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自然的、无为的,因此,在“道”统摄下的“天、地、人”系统中的“人”也应当是自然的。

而儒家和统治阶级所提倡的名教礼乐则是对个体自然“本性”的损害。

所以,他反对以仁义礼乐束缚“人性”,要求“任其性命之情”的人性自然,这一思想在后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一些反名教和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家,都曾以此为依据,作为向封建名教挑战的武器,先有晋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后有晚明的李赞、公安三袁提出的“自然人性论”和“独抒性灵”说。

前者突破了荒诞经学的禁锢而走向率性自然,后者则兴起了晚明思想解放的思潮。

值得注意的是率性自然的魏晋人创造了韵高千古的魏晋书法,后者则以轰轰烈烈的晚明浪漫主义书风打破了明中前期书坛死气沉沉的局面。

“自然”作为道家思想的最高范畴,一直是历代学者和哲人关注的重点,现当代的诸多学人也分别对此作了颇为系统的论述。

但所论大多局限于文学、哲学和美学。

综观整个书法史,不难发现,道家自然观对两千多年来书法艺术的审美和创作都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自然美一直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历代书家书论对此都有涉及,但大都散见于众多的古代书论中,鲜有系统的论述。

从我目前对这个问题的了解来看,陈方既先生是当代书家中对此给予较多关注的一个。

他在《中国书法精神》一书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对书法与道家的美学思想作了较为精辟的论述。

但他的论述涵盖了道家思想的方方面面,并没有就道家自然观作专题研究,且他的论述仅是围绕老庄二人的经典著述来展开论述的。

本文在研究这个问题时,试图从道自然观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出发,考察道家自然观在各个历史时期对人们审美观点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历代书家书论对自然美追求的文献资料,来考察道家自然观对书法审美的影响。

由于影响书法审美的不光是道家思想,还有儒家、禅宗等众多学说,故在研究过程中,为了避免所论主题出现混乱,通过分析比较,只选取了有关道家的观点而较少兼顾其它诸家学说。

另外,文章中涉及了较多的古代哲学、美学方面的观点和众多的书家书论,故而较多地采用了引证的方法。

通过研究发现,历代书家书论都以自然为尚。

“自然”,是中国书法传统的审美理想,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品位。

一、老庄自然观及其蕴涵的美学思想(一)“道法自然”的老子自然观道家哲学,是中国哲学文化之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

道家的创始人老子,不仅在哲学上以其伟大的思想建树,被誉为“中国哲学之父”,而且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思想与思维空间。

老子不是美学家,但老子哲学却具有葱郁而深邃的美学意蕴。

两千多年来,老子哲学培养、陶冶了无数文人学士澄明的审美心态,对中国艺术审美的精神素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老子哲学中,“自然”被归结为“道”本体的品格,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

《老子》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①可见,老子是将“自然”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的。

老子在这里所讲的“自然”,不是指白然界中的具体事物,而是指不假人为的本然状态,与“无为”是同义的,“无为”一词在《老子》一书中多次出现,如:“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②“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③老子所讲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要顺应本性,不违背自然规律。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就是肯定客观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和谐的运行规律。

万事万物都必须遵从这一规律。

人处于道统摄的大、地、人系统中的最低一级,人类的一切活动自然也是不能例外的。

因而,“人以自然为法则,就是要‘为无为',即以顺应自然的态度去处理事务”。

④“自然”本体论和主体“无为”说是老子哲学的核心内容,亦是老子美学意蕴的主要源泉。

老子倡导“自然”、“无为”的思想,本是教人以“自然”为法则而“为无为”,是为服务于政治而提出的一种治国方略。

从他的出发点来说,本无心于艺术,但老子的这一哲学思想却蕴涵着人类崇尚自然美的美学内涵,反映出人类追求自然美的艺术精神,因而,对后世的书法审美及书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子认为,统摄万物的“道”是法自然的,故人们也必须顺应自然,做到“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⑤既要求人们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而不要违逆客观规律。

崇尚“自然”、顺应“自然”是老子思想的主旋律,“自然”被老子视为和“道”是同一的。

为了进一步阐发他的自然观,老子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又生发出“素”、“朴”、“拙”等与“自然”相关的几个重要范畴。

“素”、“朴”即指事物的本色和未经雕凿装饰的天然状态,亦即事物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和规定性。

老子将“素”、“朴”视为道的本性,“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⑥“见素抱朴”⑦①《老子·二十五章》②《老子·三十七章》③《老子·六十三章》④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中华书局1 984年版⑤《老子·六卜四章》⑥《老子·三卜二章》⑦《老子·卜九章》体现了老子土张保持纯朴的自然本性。

他提倡为人处事,应该“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希望改变浇薄浮华的世风,使天下“复归于朴”②在老子看来,“道”是完美的最高本体,而“素”、“朴”是“道”的本性,也就成为老子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老子“见素抱朴”的价值取向对后世文艺领域里反对浮华矫饰、以真朴自然为美的审美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巧若拙”③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所追求的最高意境。

因而,老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和“见素抱朴”的审美理念,实为历代书法崇尚自然美之滥筋,成为后世书法反雕饰、华丽之风的精神依据。

后世论书时所讲的“天然美”、“得天倪”、“无刻意做作”等等,乃至近代“孩儿体”的出现,于此都不无关系。

人要顺应自然,保持自己的自然本性,首先要做到不为物所役,须涤荡心胸,自静其心,摈除主观欲念和成见,排除一切非本质因素的干扰,从根本上去把握事物的本质(道),从而达到道家所追求的“体道”、“悟道”的境界,亦即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④的境界。

老子的这一认识方法论,从美学观点来讲,也就是说虚静的心态是主体进入审美过程的前提,只有以虚静空明的心灵,才能更好的观照形象之本源。

“这种认识方法论,化为书法审美方法,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书法品赏中以主体感受为核心的审美方式”⑤(二)倡“大美”庄子自然观庄子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也是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的自然论在庄子的哲学思想中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⑥作为道家巨擎,庄子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也和老子一样以“自然”“无为”来解释“道”本体,并把“道”看作是世界的本原。

但庄子哲学思想较老子思想更富美学意蕴,其美学精神具有旷达、明丽、潇洒与神采飞扬的特征。

虽然“庄子本无意于今日之所谓艺术,但顺庄子之心所流露而出者,自然是艺术精神,自然成就其艺术的人生,也由此而可以成就最高的艺术。

”⑦庄子哲学所蕴含的美学思想对后世的艺术理论和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庄子在哲学上以“自然”为理法,所以,在他的审美观上也就表现为对自然美的崇慕和追求。

但是,庄子之于老子思想,不仅有所继承,而且也有所发展。

他在老子自然观的基础上又为自然论增添了新的内容。

从老子“为无为”、“尚自然”的思想出发,他提出了“大美”这个重要的审美范畴。

关于“大美”,《庄子》中讲了这样一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①《老子·三十八章》②《老子·二一卜八章》③《老子·四十五章》④《老子·十六章》⑤陈方既《中国书法精神》华文出版社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⑦《徐复观文集》第四卷湖北人民出版社研究中国艺术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离不开中国哲学,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其中,尤以老庄哲学对中国艺术和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影响为大。

可以说,老庄哲学是中国美学十分重要的思想像泉,不了解老庄哲学,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人的美学思想。

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老庄哲学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属性的探讨、中国美学的惫境理论和中国艺术的审美取向。

一关于美的根源、美的本质属性是什么,中外美学史上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美学史上对这一间题的探讨是深受老庄哲学思想影响的,或者说,老庄哲学决定了中国人探究美的本质属性的致思方向。

老庄哲学以“道”为核心范畴和最高范畴,他们对“道”的本质属性的规定其实也就是对美的本质属性的规定。

老子认为,作为宇宙根本法则的“道”,有两个根本的特点:一是无为,二是无名。

《老子》一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气第1章)又说:“道常无名。

气第32章)他称“道”为“无名之朴气第37章)。

就是说,“道”是不能用普通语言、抽象概念和逻辑思维来把握和表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