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城市流动商贩的发展与治理_省略_究_基于商贩演化的经济社会学视角_崔占峰
流动摊贩治理的法治困境与治理策略
流动摊贩治理的法治困境与治理策略流动摊贩是指无合法固定的经营场所,利用城市的道路或者公共场所,偶尔或者经常通过摆摊设点或者沿街叫卖进行商品买卖或者提供服务而谋利的人,下面是一篇关于流动摊贩治理的法治困境探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借鉴。
随着城镇化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被打破,在市场经济不断向纵深发展之时,剧烈的社会变革导致农村失地农民和城市贫困人员就业压力剧增。
在城市也就出现这样一个群体,他们主要以失业人员、城市贫困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和失地农民为主,他们为维持生计,选择流动摊贩作为谋生手段。
一、流动摊贩存在的合理性流动摊贩是部分贫困人员谋生的重要手段,也能满足社会低端人群的消费需求,流动摊贩的存在是必然的,也是合理的。
流动摊贩,是一种传统的商业活动,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
同时,作为一种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营活动,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这种非正规的就业形式,是在经济转型发展中出现的,是城乡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经济合理性和正当性。
流动商贩的存在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其无序化发展,对城市的综合管理和公共秩序的维护带来挑战,成为城市管理部门主要规制的对象。
他们占道经营,影响城市的交通秩序,经营的产品质量有瑕疵,易侵犯消费者的健康权。
同时经营混乱,扰乱市场秩序,侵犯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权。
二、流动摊贩治理的必要性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流动摊贩的存在具有其合理性,摊贩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具有合法性,所以,城市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应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但是在目前的城市管理中,在片面的城市管理理念指导下,以追求整洁有序,具备大都市的竞争力为城市建设目标,在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运动的推动下,不少城市都把影响城市市容和环境的流动摊贩作为重点整治和取缔的对象,于是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和流动摊贩之间的冲突就不断见诸报端,流动摊贩的治理偏离了法治轨迹,陷入了治理困境。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流动摊贩问题也日益突显。
在城市管理的眼中,流动摊贩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不断,然而在市民的眼中,这些摊贩则为城市增添了生气和活力。
因此,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不仅关系到城市管理的有序进行,还与城市发展的质量密不可分。
1.治理的挑战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一方面,这些摊贩零散分布在街头巷尾难以被有效管理,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流动摊贩数量众多,经营活跃,如果过于严格的打击措施,可能会引起摊贩的反弹,因此治理难度高。
2.城市形象的影响流动摊贩占据城市公共空间,给城市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摊贩放置位置不一,由此导致的污染、噪声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3.市场与摊贩的关系流动摊贩的存在直接挤压传统经营者市场份额,导致了城市中部分商铺的关闭和市场秩序混乱。
1. 拟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为了治理流动摊贩,政府需要制定出一些合理的法规来规范,比如规定流动摊贩的经营时间、地点,严格技术规范等。
与此同时,公安部门应联合乡镇地方政府组织实施摊位排查活动,确保没有占用路面、行道等的摊贩。
2. 市场鼓励政策为了避免流动摊贩打击,政府应该在城市管理中寻求平衡。
借助本地的丰富资源和经济特点,制定许多市场鼓励政策,通过资金支持和营销推广等措施,预防流动摊贩的进入,以保护当地的传统市场和商店的利益。
3. 加强行业自律对于流动摊贩,其行业自律也至关重要。
建立行业组织,制定行业标准,促进流动摊贩按照合法、规范的方式运营,使市场正常有序运转。
综上所述,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是市地政府的重要职责,在治理流动摊贩问题时,政府不应采取过于强硬的打击措施,也不能因为流动摊贩为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而放任不管。
应该着力于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行业自律,并通过市场鼓励政策来调节和治理城市的流动摊贩问题,为城市管理和市民生活带来有益的改善。
我国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研究摘要:在我国,流动摊贩的管理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流动摊贩的普遍存在与城市政府对摊贩的频繁取缔之间产生了多种矛盾。
政府应该如何对待流动摊贩,应该采取何种政策管理流动摊贩以构建和谐社会,值得学者们探讨。
关键词:流动摊贩;城市管理;公共政策我国正处在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随着市场化的加快,渐渐形成了一个包括下岗职工、无业人员、残疾人、进城剩余劳动力等组成的弱势群体,流动摊贩正是脱胎于这个群体。
虽然流动摊贩满足了城市中大部分低收入阶层的消费需求,并且满足了其自身发展的需要。
但是,大量的流动摊贩也成为我国城市治理的一道难题,政府部门与流动摊贩之间的矛盾冲突经常出现。
这些矛盾不利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也给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患,社会各界要求改革现有流动摊贩治理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
1 我国流动摊贩治理现状现阶段,我国流动摊贩治理问题多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近些年来,城管暴力执法事件与摊贩暴力抗法事件,多次见诸报端,例如,比较典型的“夏俊峰案”、“崔英杰案”、广州城管手掐女摊贩等事件,这些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其次,政府执法形象差,群众支持流动摊贩。
以城管为主要力量治理流动摊贩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负面新闻,这些使城管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合法性、权威性大大降低,社会上甚至出现了许多“段子”来调侃城管或者表达自己的不满,例如“三千城管的战斗力抵的上一个师”等。
与此同时,流动摊贩由于自身特性,能够为居民提供便民服务和不同层次的消费物品,为其生活带来了便利。
因此,居民们往往对流动摊贩这一弱势群体抱以同情与支持的态度,而对政府部门的执法行动则表示不理解、不支持。
最后,流动摊贩治理效果很难持久。
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工作期间,流动摊贩数量会有明显减少。
但是在他们下班后,流动摊贩数量又增多,政府执法部门与流动摊贩之间仿佛在进行一场“博弈游戏”,经常出现“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情况,治理成果很难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关于城镇流动摊贩管理问题的探究分析
关于城镇流动摊贩管理问题的探究——以常州市为例内容摘要:流动摊贩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城市管理的难题。
而目前仅仅依靠严禁、严管以及采取缺乏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流动摊贩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摊贩主体意识的增强、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深入,对流动摊贩的管理方式已经出现了积极的变化。
1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不断加快、外来人口的频繁流动、产业企业的“关、停、并、转”,流动摊贩已成为群众关注的焦点、城管执法的难点。
流动摊贩是指无固定经营场所、无营业执照、无注册资金,也没有合法摊位证、流动性大的摊位。
本文采用科学化与合理性的方法,以常州市武进区流动摊贩为研究对象,利用多中心视角治理探索城管作为行政主体在摊贩治理中的执法问题及冲突的原因,着重在法律法规体系、政府部门、流动摊贩、公众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分析流动摊贩存在的原因、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探讨流动摊贩的治理对策和管理流动摊贩的有效方法,以期有助于不断化解城市管理工作的矛盾冲突,创建和谐文明的城市环境。
关键词:流动摊贩管理模式治理对策有效方法一、常州市流动摊贩城市管理执法的现状及问题摊贩的管理一直以来都是城市管理中的一大难题,流动摊贩该不该管,应该如何去管,城管的权限有多大,有什么具体的法律作为依据,摊贩为何屡禁不止,暴力执法事件为何频频发生,我们该如何看待那些在城市中“乐此不疲”地和管理人员打着“游击战”的“弱势群体”,这些都已成为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无证流动摊贩的产生根源在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导致的劳动力富余,就业形势严峻的客观现实,是我国社会、经济还不够发达,部分人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的集中体现。
2城市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方便居民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市场相对缺乏为摊贩提供了滋生的温床。
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增多和农民大量涌入城市,他们多数文化程度低、无技术、无资本,为了谋求生存空间或者渴求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做无证流动1徐东. 《沈阳市流动摊贩管理问题研究》. 《辽宁大学》20112吴华.《对当前流动摊贩管理问题的分析》.《城市管理》2010.4商贩便成为其首选的谋利方式。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流动摊贩越来越成为城市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通过对城市流动摊贩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城市流动摊贩带来的问题和影响,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期为城市治理提供参考。
一、引言二、城市流动摊贩现状调查1.城市流动摊贩的数量和分布情况通过对多个城市的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流动摊贩数量逐年增加,分布范围也日益扩大。
他们集中在城市主干道、商业区、交通枢纽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如街头、广场、地铁站等。
城市流动摊贩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小吃、水果、衣服、饰品等。
有的摊贩经营的商品质量较好,价格公道,受到市民欢迎;而也有一些摊贩经营的商品质量低劣,价格不透明,对市民造成了一定的安全和健康隐患。
目前针对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主要是以取缔为主,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些城市实行的摊贩清理行动,没有解决问题,相反还导致了一些摊贩的反抗和抵制。
一些地方也出台了相关管理规定,但由于执行不力,管理效果并不理想。
三、城市流动摊贩带来的问题和影响1.城市管理秩序混乱城市流动摊贩的数量庞大,分布范围广,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他们占用了城市的公共空间,严重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管理秩序。
2.市民生活环境受到影响城市流动摊贩的存在,导致了市容市貌的恶化,给市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了影响。
市民在出行和休闲的时候,经常会遇到摊贩摆放商品挡住了行人道,造成了交通拥堵和公共区域的混乱。
3.社会治安问题增加城市流动摊贩的存在,也给城市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治安问题。
一些流动摊贩经营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存在造假、偷税漏税等行为,给市民带来了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流动摊贩也成了一些不法分子的藏身之地,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1.建立市场准入机制针对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混乱的状况,可以建立市场准入机制,对流动摊贩进行统一的登记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
通过设立流动摊贩管理办公室,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登记认定和监管,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共建共治共享:进城流动商贩治理的控制逻辑
共建共治共享:进城流动商贩治理的控制逻辑吴浩宇;崔占峰【摘要】进城流动商贩治理是我国城市治理的一项复杂课题.自古以来,商贩一直活跃在城市经济体系之中,不同时代产生了不同的治理范式.商贩存在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理性,成为制订商贩治理政策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新时代社会治理主张的共建、共治、共享维度,本文提出在进城流动商贩治理领域采取制度控制、组织控制、自我控制等举措.【期刊名称】《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00)003【总页数】3页(P67-69)【关键词】城市治理;流动商贩;控制治理【作者】吴浩宇;崔占峰【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3“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也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的必要条件。
在新时代,进城流动商贩的治理应适应新的社会治理格局。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城市流动人口快速增长,进城流动商贩的治理问题逐渐突出,并成为兼具敏感性和复杂性的命题。
流动商贩的治理涉及社会中的多元主体,应通过增强多元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各种有利因素,对商贩负外部性影响进行控制性治理。
本文从共建、共治、共享的角度探索进城流动商贩治理的控制路径。
一、流动商贩治理的历史考察(一)传统商贩的治理传统商贩是我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传统商贩贩卖自产的剩余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带有浓厚的小农经济色彩。
历史上,商贩的治理政策伴随着朝代的更替不断变化,总体趋势是逐渐放宽、放活,城市商贩经济曾经是资本主义萌芽的重要组成部分。
《庄子·知北游》中记载:“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监市”就是监管市场的人。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府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就配备了专职人员来管理流动商贩。
唐朝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在市之外不允许开展商业活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商贩经济发展。
流动商贩存在的合理性及其管理问题和对策研究
李 尚
摘 要 :随着我 国经济的发展 ,流动商贩 的 出现 成为我国城 市化进程 中的一种必然 ,他们作 为一个弱 势群体 ,对构 建社 会主 义和谐社 会 产生重要 影响。本文在 分析 流动商贩存在的合理性的基础上 ,探讨流动商贩管理 中存在 问题 ,及其对策研 究。 关键词 :流动商贩 ; 合理性 ;管理 ;对策 流动商贩 主要是指城市 中那些 没有营业 执照 ,没有 固定场所 ,以贩 售一些廉价生活必需 品为主 的流动经 营群体 。 流动 商贩存在 的合理性 我 国目前 的社会处 在一个 重大 的转型时期 ,这意味着社会各 阶层 的 利益正在进行着不断 的分化 和重组 。当前社会分化 比较明显 ,但矛 盾也 是 比较突 出。一部分 人生 活 已经 相对 富裕 ,但另 一 部分 还处在 贫 困状 态 。由此就可 以看 出社会 各 阶层利 益取 向不 同 ,各 自有 各 冉的利 益诉 求 。如果单从市容市貌 的角度来讲 ,流动商贩经营确实存在脏 乱差的现 象 ,影响 了市容市貌建设 ,一些有关取缔他 们的说 法没有什 么错误。但 是 ,流动商贩 的出现并不是毫无根据 和社会 背景 的 ,在这个利益分 化 明 显的社会 ,应该考虑各方利益 ,否则光从 市容市貌 的角度出发来解 决问 题 ,流动 商贩 的存在必 然是 不合理 的。一方面流动商贩大部分 是进入城 市 的农 民,城市低 收入 者等 , 谋 生是他们的主要 目的 ;另一方 面城市 中 的大部分人希望有一个 ,干净 卫生的城市生活秩序。但是流 动商贩 ,又 要在城市里生活 ,无法 为城 市秩序 付出相应 的成本 , 所 以小商小 贩乱摆 摊设点 的现象 才会在社会 中存 在。 “ 秩 序” 只能说 明一部分 人 的利益 , 不能代表社会各 阶层 各群体的利益 ,反过来城市流动商贩 的存 在也解决 了一 系列社会 问题 。 1 .缓解 了全 国的就业 压力 ,解决很 大一部分低收入者的就业 问题 随着 我国现 阶段 经济改革的不 断深入 、产业 转型 、市场化稳 步加速 以及全球 化进 程的提速 ,我国经济长足发展 ,但失业现状并没 有随着 国 民经济 的快速增长而改善 ,整个劳动力市场呈现出 “ 失业率 愈高 、摊贩 从业人 口 增加 愈快” 的现象 。所 以流动 商贩的存 在 ,即可以解 决这部分 人 生存 自身的需 要 ,又可以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问题。政府在解 决就业方 面发挥 了巨大作 用 ,但 是也 不能解 决所有人的就业问题。所 以这些 自发 的就业 途径和渠道就非常必需 ,而且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2 .有效缓解 了社会 贫困度 和社会 保障压力 流动 商贩基 本上 是社会 的弱势群体 ,生活负担重 ,文化 素质低 ,生 活在社会底层 。在正规途径无 法就业的情况下 ,小摊贩就成为 他们 生存 的主要 手段 ,收人虽然不高 ,但对于摊贩本人以及背后的家庭 来说也是 条出路 ,这部分人缺乏必要的社会救助和最低生活保 障,所 以他们取 得 的收入 ,是 其生存 和生活的重要保障。 3 .满 足了城 市低收人群体 的生活需求和服务需要 城市化是经 济发 展的必由之路 ,存在必然有他的合理性 。流动商贩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增长,城市流动摊贩成为城市治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然而,目前城市流动摊贩治理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管理方式单一、摊贩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等。
因此,本文将分析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城市流动摊贩是指在城市街头巷尾、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从事小商品零售、食品、饮料等服务的组织或个体。
目前,城市流动摊贩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监管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城市流动摊贩监管体系不完善,城市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措施,难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管理方式单一。
目前,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主要采用传统的执法方式,对于执法的效果、摊贩的维权,缺乏较好的措施和手段。
3、摊贩生存权利得不到保障。
城市流动摊贩在城市治理中处于较低的地位,在政策中缺乏保障,其生存权益得不到保护。
二、应对策略针对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2、采用多种管理方式。
传统的执法方式很难完全满足城市流动摊贩的治理要求,因此,应采用多种方式对城市流动摊贩进行管理,如发展互联网管理模式等。
3、保障摊贩生存权利。
应制定相关政策,保障城市流动摊贩的生存权利,为摊贩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其能够合法、稳定经营。
4、加强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流动摊贩的管理效率,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因此,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将信息系统与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相融合。
总之,对于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采用多种管理方式,保障摊贩生存权利,加强信息化建设。
只有如此,才能解决城市流动摊贩治理问题,实现城市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流动商贩的法律规制理论与途径
流动商贩的法律规制理论与途径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我们常常能看到流动商贩的身影。
他们或是推着小车售卖水果小吃,或是摆着地摊兜售各种生活用品。
流动商贩的存在,一方面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多样的选择,另一方面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如何对流动商贩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成为了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流动商贩的出现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从经济层面来看,部分人群由于自身的技能和资金有限,选择从事流动商贩的工作来获取收入,维持生计。
对于一些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等,流动商贩是一种相对容易进入的就业方式。
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说,市民对于便捷、低价的商品和服务有一定的需求,流动商贩正好能够满足这部分需求。
此外,一些特色的手工艺品、地方小吃等通过流动商贩的形式得以传承和推广。
然而,流动商贩在经营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一些流动商贩占用道路、影响交通秩序,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不便。
有些在售卖食品时,可能存在卫生条件不达标的情况,威胁着消费者的健康。
还有部分流动商贩在经营中存在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等不诚信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
要实现对流动商贩的有效法律规制,首先需要明确相关的法律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是基础,法律应当对流动商贩和正规商户一视同仁,在保障他们合法权益的同时,要求其承担相应的义务。
比例原则也很重要,法律规制的手段和程度应当与流动商贩所带来的问题相适应,避免过度管制而扼杀了他们的生存空间。
还有合法性原则,对流动商贩的管理和处罚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不能随意执法。
在具体的法律规制途径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关键。
目前我国对于流动商贩的法律规定还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应当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明确流动商贩的经营资格、经营范围、经营地点、经营时间等,为管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
对于违法经营的流动商贩,要依法予以处罚。
但执法过程中也要注重文明执法、人性化执法,不能简单粗暴地驱赶和没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中的流动摊贩现象日益普遍,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难点问题。
流动摊贩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也对市场秩序和公共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流动摊贩所涉及的居民生计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现如今,如何有效治理城市流动摊贩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流动摊贩的现状分析在城市中,流动摊贩多分布在繁华的商业区、居民小区、学校门口等地,他们的商品种类也十分丰富,有水果、小吃、衣服、饰品等,给市民带来了一定的便利。
但城市中流动摊贩的管理也面临一些问题。
流动摊贩的数量过多。
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流动摊贩的数量多达数千甚至上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流动摊贩的数量的增加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流动摊贩的经营方式缺乏规范性。
由于流动摊贩的经营主体主要是居民个体,他们的经营行为缺乏规范,经常在公共场所乱设摊、乱占用道路和人行道,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流动摊贩的居住问题亟待解决。
因为他们大部分是来自贫困地区的农民工,由于城市生活成本高昂,他们租住较为简陋的房屋,居住环境不佳,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针对城市流动摊贩现象,相关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进行治理。
政策层面,一些城市出台了针对流动摊贩的政策法规,明确了流动摊贩的经营区域、经营时间、经营品种等方面的规定,规范了流动摊贩的经营行为。
管理层面,城市管理部门加大了对流动摊贩的巡查力度,并对违规摊贩进行取缔和清理,维护了城市的市容市貌。
社会层面,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关于流动摊贩的社会保障政策,解决了流动摊贩基本的生计问题。
通过上述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流动摊贩的问题,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些政府部门在实施政策时并不够严格,对违规经营的流动摊贩处罚不力,导致他们对政策不服从。
流动摊贩的数量仍然在增加,治理的难度也在增加。
1.建立健全流动摊贩管理制度。
在法律层面要规范流动摊贩的经营行为,清晰划定流动摊贩的经营区域、经营时间和经营品种,规范他们的经营行为。
我国流动商贩的治理实质分析及展望
口
蒋
鸿
刘
时 间
19 5 6
华
流 动商 贩 治 理 的变 迁 ( 表
流 动 商贩情 况 基 本杜 绝 流 动商 贩
一
)
社会 主 流 舆 论
社 会 主义 改 造 计划经 济
,
城市 管理 部 门
没 有统 机构
一
年后
的执 法
上世 纪 80
年代
19 9 6 年 至
一
,
,
。
,
,
。
,
,
一
,
,
。
。
,
一
。
一
、
,
、
。
,
。
改革 开 放后 随 着 农 村 劳 动 力 的解放 许 多农 民再 次进 入 到 城 市 中谋 生 流 动 摊 贩 是 当 时 进 程 农 民 谋 生 的 主 要 手 改变及 其权 利 博弈分 析
,
,
。
为 了 美 化城 市 全 国开 始 大搞创 建 卫 生 城 市 的 活动 城市 管 理 部 门也 是 在 这 样 的 背 景 下 得 到 建 立 不 过 当 时 还 只 是 个 临 时 机
理 部 门 的权力 经 历 了
,
(
一
)流 动 商 贩 基 本 杜 绝 时期 ( 1 9 4 9 1 9 7 9 )
.
。
19 5 6 年 根 据 当 时 的 统 计 资料 显 示 全 国 农 村 中的 私营 商 。 业 人 数 有 2 6 7 万 其 中绝 大 多数 是 小 商 小贩 国 家 把 他 们 定 性
英 杰 案件 后
”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城市流动摊贩一直是城市管理中的难题之一,其存在不仅对城市的整体形象有所影响,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摊贩问题日益突出,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加强治理,但是问题仍旧存在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城市流动摊贩主要指在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场所自行设置摊位经营的个体摊贩。
他们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城市的商业生活,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不少问题。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流动摊贩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无序竞争。
由于城市流动摊贩数量众多,且多采取无序竞争的经营方式,导致同一地段出现了大量摊贩重复摆摊经营同种商品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城市商业的有序发展。
2.占道经营影响交通。
城市流动摊贩常常将自己的摊位设置在行人道路、汽车停车区域等场所,导致交通秩序混乱,给市民出行和交通管理带来不便。
3.环境卫生问题。
城市流动摊贩经营环境卫生参差不齐,一些摊贩的食品卫生安全无法得到保障,给市民的健康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4.监管难度大。
由于城市流动摊贩活动具有流动性和隐蔽性,市政管理部门对其监管难度较大,治理工作效果不佳。
城市流动摊贩问题对城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各地政府亟须出台有效的治理对策加以解决。
1.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对城市流动摊贩进入市场的管理应该更加严格,市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容量设定摊位经营许可证的数量,同时对摊贩进行统一登记并规范摊位设置,防止同种商品摊位过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2.指定摊位区域。
市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城市规划和交通情况,在城市的特定区域指定摊位摆放地点,鼓励摊贩按照指定地点摆摊经营,减少占道经营对交通的影响,同时也方便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3.加强卫生管理。
市政管理部门对城市流动摊贩的食品安全和环境卫生进行严格把关,设立专门的卫生检查岗亭,定期对摊贩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摊贩的卫生意识。
浅析我国流动商贩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浅析我国流动商贩管理面临的困境及对策作者:吴文良房立洲来源:《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年第01期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推进,流动商贩已成为遍及全国大中城市的一个特殊经营群体。
流动商贩管理是“堵”还是“疏”,一直是城市政府和业内学者探讨的问题。
如何解决管理者与小贩长期积累并不断激化的矛盾,已成为考验政府执政智慧和能力的试金石。
一、城市流动商贩的现状简析我国城市的流动商贩人数至今缺少精确的调查统计,有关专家估计有3000多万。
经抽样分析,大中城市流动商贩以行政区域外的外来人员居多,城市下岗工人次之,郊区农民有一定比例,也有一些业余摆摊补贴家用的上班族,还有少量为创业积累资金和经验的大中学校毕业生。
流动商贩大军的形成,有主观条件的限制因素:在我国城市化推进和市场经济发展中,农民工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部分由于各种原因从事商贩的行当,流动经营成为他们在城市养家糊口的谋生手段。
也有客观环境的门槛因素:由于市场门面和固定摊位费用高,资金短缺的农民工和下岗工人无力进入“合法”的买卖市场,为生活所迫从事流动经营。
还有市场供需的拉动因素:市民需要流动商贩,说明城市市场合理配置、方便服务还不到位;城市低收入居民、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对我国充足的农副产品、生活用品货源有需求,企盼有人为其架起流通的桥梁。
流动商贩大军不断扩大的深层原因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就业的不充分和一些地方政府对无业、隐性失业人员及贫困阶层社会保障不到位,属于社会弱势群体为自求生存、为政府分忧的实际行动。
二、流动商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城市流动商贩管理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以下关系处理出现偏颇:(一)严管与引导的关系。
这是政府管理理念的问题。
近10年来,全国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等评比活动频繁,促使城市政府对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目标要求无限提高。
在此大背景下,有些城市政府要求管理部门对流动商贩实行“零容忍”,并列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封杀了流动商贩的生存空间,加剧了管理部门与商贩的矛盾。
城市治理视角下流动摊贩管理政策研究
城市治理视角下流动摊贩管理政策研究城市治理视角下流动摊贩管理政策研究摘要:流动摊贩是城市中一种重要的商业活动形式,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流动摊贩带来的问题,一些城市对其进行限制和管理。
本文从城市治理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流动摊贩管理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供了一些有效的管理政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治理;流动摊贩;管理政策1. 引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和就业机会的快速增长,也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社会矛盾等。
在城市治理的过程中,流动摊贩管理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流动摊贩是指在城市中临时摆摊、流动经营的商贩,通常包括小食摊、小商品摊、小吃摊等。
流动摊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同时也能够创造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流动摊贩带来的问题,一些城市对其进行限制和管理。
本文将从城市治理的视角出发,分析流动摊贩管理的必要性和挑战,并提供一些有效的管理政策建议。
2. 流动摊贩管理的必要性2.1 提供就业机会流动摊贩是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尤其是对于一些低学历和技能的人群来说,可以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流动摊贩不需要太多的启动资金和技能,相对容易进入。
这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创业机会,也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
2.2 丰富城市经济流动摊贩在城市经济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们能够提供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为城市居民提供方便和选择。
此外,流动摊贩还能够促进城市商业的多样化,改善城市营商环境。
2.3 满足基本需求有很多人在城市中无法买到正餐,或者需要一些紧急使用的商品,此时流动摊贩能够满足这些基本需求。
他们能够提供廉价的食品和日用品,方便了人们的生活。
3. 流动摊贩管理的挑战3.1 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利用流动摊贩的数量和分布对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利用带来了挑战。
流动摊贩的摆摊位置和数量一般是随机的,这会影响到城市的交通和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
此外,摊贩与商铺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加以规划和管理。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城市流动摊贩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商品和服务来源。
然而,城市流动摊贩管理长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法律规制不健全、管理体制滞后、市场竞争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城市流动摊贩管理体制,维护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实现城市公共资源公平分配。
一、引言城市流动摊贩指的是在城市街头、公共场所以及城区外围道路上销售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商贩。
城市流动摊贩在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同时,也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人口增加和城市扩张等原因,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已经成为城市治理面临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城市流动摊贩管理现状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措施,优化了城市流动摊贩管理体制,推动了城市发展。
二、治理现状1、法律规制不完善在城市流动摊贩管理过程中,法律规制的不完善是很明显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缺失、监管法律责任制度不完善等方面,使得城市流动摊贩管理处于“灰色地带”。
2、管理体制滞后现有的城市流动摊贩管理体制效率低下,存在草率的行政执法、重劳动轻技术的管理模式等问题。
管理机构之间协作不够配合,互相推诿责任,效率低下。
3、市场竞争不充分城市流动摊贩市场竞争不充分,主要表现在同质化现象比较明显,消费者选择余地有限,因此价格也无法有效形成,市场占有率难以提高。
三、对策研究1、建立健全法律系统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管理制度,强化监管法律责任,建立健全的违规违法处理机制等。
同时,还可以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加强行业规范和管理。
在城市流动摊贩管理方面,建立高效合理的管理体制,拓宽监管途径,改善监管法律责任这些方面进行整改改进。
建立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管理效率与精度。
市场竞争是城市流动摊贩管理的关键所在。
为了鼓励市场竞争,可采取多种措施,例如鼓励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减轻税负等。
四、结论城市流动摊贩这一行业拥有着丰富的发展潜力。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流动摊贩。
流动摊贩对城市居民提供了各类商品和服务,满足了居民的需求,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对城市流动摊贩治理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目前,城市流动摊贩治理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流动摊贩的数量庞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流动摊贩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
这导致了流动摊贩在城市中的空间竞争激烈,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流动摊贩的管理存在困难。
由于流动摊贩的数量庞大,且经营范围广泛,涉及到食品、服装、小商品等多个领域,因此对流动摊贩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困难。
流动摊贩具有流动性和隐蔽性,使得其管理更加困难。
流动摊贩的经营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流动摊贩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导致了经营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有些流动摊贩存在卫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流动摊贩的存在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流动摊贩经营的地点常常是在人行道、公园、广场等公共空间,使得城市环境面临着垃圾、噪音等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提出对策:加强流动摊贩的管理。
可以建立流动摊贩管理委员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标准,对流动摊贩进行规范管理。
可以加强对流动摊贩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经营质量。
完善流动摊贩的监管机制。
可以建立健全流动摊贩的监管机制,加强对流动摊贩的监督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可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建立流动摊贩与城市管理部门的联系机制。
提供合适的流动摊贩经营场所。
为了解决流动摊贩在城市中的空间竞争问题,可以为流动摊贩提供一定的经营场所,如流动摊贩市场等。
这样既可以满足流动摊贩经营的需求,又可以有效地管理流动摊贩。
加强城市环境的管理。
可以加大对城市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城市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工作。
可以加强城市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探析我国城市管理中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
作者: 韦正富[1]
作者机构: [1]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出版物刊名: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146-14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城市管理;流动商贩;治理问题
摘要:转型期,我国失业人口增多,为求生存,部分失业人员从事流动商贩,从而产生一系列负的外部性问题。
然而市民对流动商贩需求的双重属性和城管部门职能的局限性,使城管部门执法本身也成为了城市管理问题中的一部分。
因此,城市管理中的流动商贩治理问题绝非孤立的流动商贩负外部性问题,而是以此为起点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综合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总第272期2014年6月商业经济与管理JOURNAL OF BUSINESS ECONOMICS No.6Vol.272Jun.2014收稿日期:2014-04-0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进城流动商贩问题的本质及其治理体系研究”(13CJY032)作者简介:崔占峰,男,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农村与区域发展研究。
我国现代城市流动商贩的发展与治理研究———基于商贩演化的经济社会学视角崔占峰(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摘要:现代流动商贩是在古代商贩数次分化中沉淀下来的包容性最强的底层社会群体。
承袭了古代商贩流动谋生的特点,但在“职业”与“身份”、发展的“时间”与“空间”、活动的“集市”与“常市”以及所处的“阶层”和“地位”等方面具有特殊性。
尤其是城市化的发展,使商贩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一个群体,演变成一种现象,甚至转化为一个“问题”。
进城流动商贩问题的形成包括流动性爆发和治理问题两个方面。
流动商贩的治理应以民生为导向,以其城市融入为目标,在政府与市场构成的二维坐标内寻求出路。
从宏观到微观形成一个“三维九元”的立体治理体系。
关键词:现代城市;流动商贩;发展与治理中图分类号:F7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54(2014)06-0005-09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Modern Vendors in C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nomic Sociology of Vendor EvolutionCUI Zhan-feng(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tai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China )Abstract :Modern vendors are the most inclusive social underclass after several distillations of ancient traders in history.They inherited the migra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vendors to make a living ,but they are different in the “occupation ”and “identi-ty ”,the development of “time ”and “space ”,the “market ”and “regular market ”and the “class ”and “status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vendor has evolved from a concept into a group ,a kind of phenomenon ,even a “problem ”.Liquidity explosion and governance issues form the itinerant trader problem.The governance of itinerant traders should be people's livelihood-oriented ,with its urban integration as the goal and a proper way-out is expected in the two-dimensional coordinates of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composition ,so that a “three dimensions nine aspects ”governance system from macro to micro scope is likely to be formed.Key words :modern city ;vendors ;development and governance一、引言21世纪以来,媒体追逐到一类特殊现象: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不断出现了类似湖南城管打死瓜农和沈阳个体商贩刺死城管的事件。
无论社会舆论同情被打死的瓜农还是法律天平偏向被刺死的城管,都是社会DOI:10.14134/33-1336/f.2014.06.008情绪释放和法律约束的表达。
①流动商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所引起的关系重塑与利益调整冲突的表现。
矛盾的焦点集中在个体商贩这一特殊群体上,折射出城市现代商贩的治理困境。
商贩从一个概念,发展成一个群体,演变成一种现象,某种意义上甚至转化为一个“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
②近几年,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大批农民离乡进城成为农民工,也形成了数量可观的离乡进城商贩,他们与城郊失地农民、下岗职工一起形成了现代城市商贩这一新型群体。
其中,具有农民身份标签的个体商贩是主体。
进城商贩的流动性具有双重性,不仅因为他们从农村流动到城市,还因为他们在城市内具有流动经营的特点。
起初游走于城乡之间的个体商贩已发展成城市流动市场的一支常规军。
在城市化泡沫的发酵过程中,他们发挥着繁荣“市”的重要作用,却处在社会冲突的包围中,尤其在城管与商贩形成的管理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
商贩的历史演变并未从根本上改变其社会阶层的梯序和地位,在无数次阶层解构与再结构的过程中保持了顽强的抗逆性。
现代商贩不仅难以融入城市,而且由于现代城市的快速扩张,以及城市治理制度的滞后效应,阶层与群体冲突逐渐凸显。
从古至今,商贩都是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
在现代依然是游走在城市间的一个重要群体。
将城市商贩的治理置于商贩分化与阶层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上考察,或许能在现代商贩发展与现代城市协同发展中寻找到更好的平衡点,而对商贩这一由古及今广泛存在的经济现象进行系统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商贩问题产生的历史溯源历史上,小商贩被认为是社会经济中的微弱成分[1]。
可溯及的研究文献非常有限。
张一农的《中国商业简史》和吴慧的《中国古代商业》为我们从中析出流动商贩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脉络。
(一)古代商贩发展的历史脉络我国古代商贩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时期。
第一,远古至西周时期,是我国古代商贩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夏朝时就出现了许多包括首领在内的买卖人聚集在邑中形成了市和肆。
③远古至西周,买卖人的营生形成业态并发展成为“九职”之一。
第二,东周是古代商贩集中分化的重要时期。
由于固定的“市场”逐渐形成,一部分小商贩改为坐市贩卖,流动商贩中分化出坐市商贾,这是商贩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分化。
上层建筑方面,阶层分化的“四民分业”理论开始形成。
东周末年,由于频繁的土地买卖,大商贾中进一步分化出买进大量土地的商人地主,有的甚至集商人、地主、高利贷为一身,这是商贩发展历史上的第二次分化。
第三,秦汉时期,税赋货币化政策逐渐实行,使以换钱缴赋为目的的商贩活动由此活跃[2]35。
④汉代还6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年①②③④瓜农进城作为农民的身份虽然没有转变,但其职业发生了不连续的变化:即在一定时空内由个体农民变成了个体商贩。
沈阳个体商贩的主角是下岗职工,从下岗职工到个体商贩,其职业发生了持续性转变。
因此瓜农与城管的矛盾本质上和个体商贩与城管之间的矛盾无异。
一是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出通知,从2008年9月1日起,在全国统一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曾引发了关于城市个体商贩合法化的学术争论)。
二是国务院法制办公室2009年7月21日全文公布《个体工商户条例(征求意见稿)》,根据征求意见稿,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商贩可以申请登记为个体工商户,登记事项不包括经营场所。
据记载,首领王亥曾亲自带领牛车和仆人去易水流域进行交换。
商朝建立后交换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竟能做到取西方之玉石,采南国之铜锡,获东海之鲸贝,来北地之筋角。
一方面,奴隶主由于厌恶和鄙视劳动,不愿亲自主持交换活动。
另一方面这些交换之人(买卖人)一出去就是好长时间,路上盘算如何“得贝”“朋来”。
他们不耕获,不菑畬,成了专门交换的人。
换钱缴赋主要出现在汉代,汉代按人计征算赋、口赋等,农民须多出售产品换钱缴赋。
涌现出许多长途贩运的行商以及活跃在牛马市上的驵侩。
①但到了东汉时期,商业经营由日用品买卖转为奢侈品贸易。
这对本钱不多、主要靠“逐什一之利”而谋生的小商贩形成了毁灭性打击。
第四,隋唐是个体商贩活动重新跃盛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形成了日臻完善的市场制度,②这是古代市场治理的重要表现。
尽管对小商贩形成了一种压制,但中唐以后坊市分设的限制却总能被商贩活动所突破,早市和夜市的出现使其在各种规制之外获得了更多发展机会。
北方的会场和定期的集市也是小商贩活动最为活跃的场所。
第五,南宋至元,坊市分设制度日趋崩溃,由于日用品分散在各处,城市里开始出现大量摊贩和沿街叫卖的货郎,商贩出现了新的分化。
到了明清时期,商贩的分化加速,新的经济关系开始形塑。
一方面,商贩内部的社会流动加快,部分商贩资本进入生产领域,商业与生产开始结合,新型资本雇佣关系萌芽。
掌握大量商业资本的个体商贩转变为产业资本家。
大量小商贩实现上述社会流动非常困难。
没有资本的小商贩逐渐沉淀,依然靠散四方而谋衣食。
反而是破产的资本家、农民和手工业者不断充实着这个群体,使其成为一个包容性最强的底层社会群体。
(二)商贩含义的变化与分化线索1.商贩含义的变化。
由上述对古代商贩演变史的考察可以发现:贩运活动源自社会分工、劳动过程个体化以及经济剩余的产生。
从其产生的历史基础看,一是手工业分工和畜牧业家庭分工,提高了农业产量。
二是氏族内部农业氏族和手工业氏族的发展扩大了产品交换,使商贩表现为一种内部交换活动。
三是内部交换促进了个体家庭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私有制的形成和原始社会的解体,成为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币制、税制和市制等构成商品经济的元素发生变化,对个体商贩活动的兴盛产生着周期性影响。
由此看,商贩作为“商业活动”形式的历史早于其“称谓”的出现。
商贩最初意指商品贩运和买卖活动,“商贩”的称谓并未出现,并不具有“贩运之人”的含义。
商亡周朝统治后,商遗民为了贴补生计,由利用农事空闲从事贩卖活动发展为以“跑买卖”为职业。
由于经常到周人居住的地方做生意,在周人心中,买卖人就是商族人。
以后商族与非商族之间的界限模糊并最终泯灭,买卖人也不再以商族人为主体,“商人”就成了买卖人的通称[2]8-9。
之后,西周的“九职之一”和东周的“四民分业”将“商贩”的含义进一步拓展为“职业”,形成了延续至今之商贩的基本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