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DOC

合集下载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先通过让学生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学生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

练习的安排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

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几方面出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

二、说教法学法。

“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着这一理念,我在教法和学法上是这样设想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旨在扬弃满堂灌的教学,努力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始终,运用观察、操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 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毫米、分米的认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为后续学习千米的认识以及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经历测量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

教材通过让学生测量数学书的厚度、铅笔的长度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认识新的长度单位。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基础,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需要通过直观的操作和具体的实例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厘米= 10 毫米,1 分米= 10 厘米,1 米= 10 分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和测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和分米的长度概念,以及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和学法:教法:直观演示法、启发式教学法、操作发现法。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您现在正在阅读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关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差不多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尽管不常用,但它对学生明白得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专门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全然目的在于为个体的进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进展的平稳等差不多上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明白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那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究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确实学习适应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进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同意和积存知识,依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体会动身,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看、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猎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确实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进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关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五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千米”“长度单位换算”等知识,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关于长度单位这部分知识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直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学生能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实践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因此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较为具体的估测和测量活动,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猜想、认识、感知、测量、判断、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在一段时间内形成能力。

因为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所以我确定这节课的重点是: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的缺乏,大部分学生的长度观念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起毫米、分米等长度观念是很难的。

因此,我把教学难点确定为:建立分米、毫米长度表象。

尤其是“分米”,对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十进制关系很有必要,但是在生活中却不常用到,学生要建立“1分米”的长度表象就更是困难。

为了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故事设疑、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法。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本课取材于生活,课堂知识的掌握在课外得到了更好的延伸,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增强了情感交流,为生活创造了快乐,体验到了运用知识的乐趣。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

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⑵、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

课下,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一说教材:以上就是这篇育儿文章的全部内容,讲的是关于故事、闭眼、说教、游戏、世界、孩子、认识、幼儿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

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

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2、能力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

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二、说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课件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学目标: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一)认识毫米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

)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

看谁找到得多?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教材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该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认识分米和毫米,是日常生活中测量的需要,是对以前知识的补充.它有助于学生比较全面的认识常用的长度单位,并为以后学习千米打下基础.教材十分注重联系以前的知识,通过让学生观察直尺,体会新知分米、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再通过画、估、数、比、量等多种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知.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2、能力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教学重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作长度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二、说教法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所采用的教法是:1、谈话引入法2、现有知识与实际需要矛盾冲突法3、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三、说学法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选择如下学法:1、操作实践法2、联想类比法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1、课件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与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通过估测学生身高这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已知长度单位有关. 由学生身高测量这一个体事件扩展开来,引导学生放眼周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举例,使学生对测量的重要性和生活中测量应用的广泛性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体会到掌握测量方法的必要性.]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估计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填写记录单. 最后,我发给每小组一把特制的没有毫米刻度的纸尺,要求学生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测量.学生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测量的结果. 纸尺上只有厘米的刻度,学生精确测量非常困难.我有意制造这个矛盾,是为了使学生的现有知识和现实需要发生矛盾冲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准确的量出物体的长度还必须寻找一个更小的长度单位,从而产生要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为下面新知识的探索设置了有利的悬念.3、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时我很自然的提出问题:同学们,要想精确知道它的长度,有什么好办法吗?在小组讨论内一下. 学生经过一翻思考会提出这样的设想:我们能不能把1厘米分得小一些,或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有的学生也可能会直接说出可以用毫米做单位. 这时我就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你从哪儿知道毫米的?大家都认为厘米作单位太大了,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刚才有同学说用毫米作单位,他说对了.毫米是怎么来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从而进入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探究体验,形成知识〔在这个阶段,我根据教学目标设计了如下版块〕版块1、认识毫米与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这一阶段,首先让学生独立观察直尺,然后配合学生的汇报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这是一个放大的直尺〕通过动画,清晰的反映出毫米和厘米的关系,对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正确的导向,提高课堂效率,突出了"1厘米等于10毫米"这个教学重点. 版块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我准备组织学生进行如下活动〕〔1〕让学生回忆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1毫米. 〔2〕我借助1分硬币、卡等让学生明白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1毫米. 〔3〕让学生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 〔4〕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大约1毫米. 〔5〕用手势表示2毫米、5毫米、10毫米的长度. 〔6〕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一般用毫米做单位. 〔7〕完成p3做一做,让学生体验测量的过程. 设计这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使学生借助实物进行类比,帮助学生更好的建立毫米这一长度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对毫米的认识逐步深入,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不仅提高了估测的能力,而且还能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又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思想.版块3、小结我由学生自主小结,畅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三阶段:实践应用,拓展深化首先,我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5面练习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然后,让学生量数学课本的厚度〔用毫米做单位〕接着,要求学生估一估课本中的纸多少页的厚度是1毫米?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验证一下. 设计这一实践活动的意图,是想通过估计、测量、验证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毫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毫米长度观念的形成,不仅培养了学生用毫米做单位进行测量的能力,而且还使学生体验了逐步逼近的数学思想,有利于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形成.其中量数学书的厚度解决了学生先前遇到的问题,也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最后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采用"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主要注重新课的引入,注重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有序性和有效性.总的设计思路为:以学生身高的变化为切入点展开教学;接着,在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的活动中引起认知冲突;然后让学生用眼观察直尺、结合课件认识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接下来,让学生在类比联想中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最后,让学生在实际测量活动中深化拓展知识.当然这是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实际上教学流程还要随着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变化.。

人教版3数上册 第3单元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3数上册 第3单元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毫米、分米的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成功的乐趣。

4. 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理解长度单位剪的十进关系并进行简单的换算。

三、说教学和学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四、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来具体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流程设计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实践操作,以旧引新。

这里我安排两个环节:1、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2、请学生用这1米长的绳子测量铅笔的长度,觉得怎样?因为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与发展。

这样设计,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从而引起学生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

再说第二层次,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先安排让学生简单的认识一下刻度尺,找到0刻度,为接下来学习厘米等单位做好准备。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模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精品模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首先,感谢教研中心及学校领导们给我这次宝贵的锻炼机会,让我在这么广阔的舞台上展示自己。

下面,就来说一说我的这节课。

我执教的《毫米、分米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空间表象,感知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选择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基于以上理念,我是这样设计的。

一、激趣导课,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二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我结合教材创设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有趣情境,形成情境串贯穿全课,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并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二、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

二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通常是从现实生活里积累的相关感性认识出发,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

为此,我是这样做的,1.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已经有学习厘米、米的基础,我让学生课前用手比一比1米、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或1厘米,使学生回忆起厘米、米的长度观念,并选择你喜欢的一种文具,测量它的长度,复习测量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唤醒学生对米、厘米表象的记忆,拉近学生对新知认识的距离,也为下一步感知四个单位之间的关系做好铺垫,更有助于学生养成预习的好习惯。

2.重视实际操作活动。

这我一共设计了4次测量活动,先是测量7厘米的小棒达到复习测量方法的目的,然后测量8毫米的小棒,不到1厘米,学生现有的知识无法准确表示它的长度,使学生思想中产生寻找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的需要,水到渠成引出“毫米”的学习;还有就是测量1毫米厚的硬币,和后面的1分米的纸条。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数学活动,在充分体验、感受过程中,帮助学生深刻地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形成测量技能。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下面是关于人教版学校数学三班级下册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熟悉》这部分内容是在同学熟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肯定的用尺度量力量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同学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熟悉,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同学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进展服务。

共性的和谐,理性的培育,情操的陶冶,身心进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同学熟悉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学问目标外,重在引导同学探究学问间的内存联系,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实践操作力量,简洁的推理力量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同时结合详细内容向同学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育同学的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乐观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同学乐观互动,共同进展,处理好传授学问与培育情感态度、培育力量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熟悉》教学中,为了不让同学一味的接受和积存学问,依据教学内容和同学的心理特征,我们注意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同学为学习主体,让同学分小组乐观参加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看、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相互合作,集体探讨,猎取学问,应用学问。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力量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同学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以老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同学创新意识与实践力量的进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熟悉》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同学,让同学自主、独立地发觉问题,通过试验、操作、表达与沟通等探究活动,自主探究。

林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林晶《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下雨村小学林晶 2014.03.05一、说教材: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毫米与分米的认识》。

对于毫米学生虽然没有正式学过,但他们每人的学生尺上都有毫米的刻度,可以说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

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

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

而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又是本课的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

四、说教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三年级学生又习惯于形象思维,而毫米和分米都可以用形象思维来记忆理解,所以教学是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

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说学法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毫米和分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以层层引入,导数学新知接受式的学习固然同样给了学生科学概念的结论,却没有给学生一个探索和探险的经历,学生随之失去了培养科学精神、科学观念、科学方法的机会。

会发现学生把知识“抛”得很快,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对教学知识主动的建构过程。

因此,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时,对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进率关系,我们没有硬性灌输,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出发对教师所讲的1小格就是1毫米,10厘米就是1分米,重新加以解释,重新建构起新的认知结构。

在比较、分析、推理之后,学生形成了新的知识体系,也就是不同单位的长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从而真正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实际问题。

在认识毫米时,教师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问:“你发现了哪些有关毫米的知识?”当学生说出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时,教师立刻出示课件并引导问:“那么1厘米有多少毫米呢?”让学生来数一数,得出1厘米=10毫米。

教师继续问:“那么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大约是1毫米呢?”请学生量一量,了解生活中一毫米厚的物体有哪些,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三、让趣味练习,促知识巩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富于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及交流等等数学活动。

可是在稍显枯燥的练习中,如何来体现数学学习的挑战性,如何让数学练习也能深深的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我们设计了“小明的日记”这一环节,学生在读日记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笑声不断,教师就因此而提问:“你们笑什么?”学生指出各种错处而改正,整个改错过程中,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环节就让数学知识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的亲切,久而久之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和积极地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