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总结(最新)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总结(最新)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精选5篇)上学期我们初一备课组教师团结合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提升,下面就备课组的工作进行总结:一、分层教学,抓两头促中间,提高初一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由于开学后学生并班班额增大,为我们的教学增加了困难,本届初一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差异性大,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我们初一数学备课组两位教师坚信只要我们肯付出,依靠集体的智慧,一定会取得成功。

我们采取分层教学,尽量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鼓励,帮助他们制定中短期学习目标,师生努力共同完成。

我们为了提高优秀率,我们在教学中渗透分类讨论、类比、整体代入等数学思想方法,拓展学生思维,同时精心挑选了一部分习题,布置每日一题让基础好的学生做,提高他们解决问题能力,教师一对一批改效果较好。

我们注意抓好作业环节,做到当天批改当天订正,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面批,为了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当天问题,王红老师经常利用课间、下班时间给学生补课,辛勤的付出换来了收获,她所任教班级成绩稳步提高。

二、及时检测,巩固提高,认真做好试题研究,争取最好的复习效果。

为了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单元结束我们及时检测,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共性问题,及时解决,从而也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要想在期中、期末考试阶段取得较好成绩,试题研究非常重要,复习前备课组先对以往试题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复习方向,组内成员分工合作,整理知识要点、习题配备,并出有针对性的试题。

针对我校学生情况确定哪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是还需要拓展延伸的,通过知识归纳梳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既缩短了复习时间,又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复习到位几乎达到100%,事实证明,做好试题研究对我们这类普通学校是非常重要,这需要教师平时就要做好资料积累,备课组成员通力合作才能完成。

总觉得现在写教学工作总结还为时过早一些,因为期末考试还未进行,自己辛苦一学期的成效如何,还是未知数。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 学习有理数的概念,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及特点。

1.2 学习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1.3 学习有理数的比较,掌握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2.1 学习整式的概念,理解整式的组成及特点。

2.2 学习整式的加减法运算,掌握运算法则。

2.3 练习整式的加减法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3.1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及特点。

3.2 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3.3 练习一元一次方程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不等式4.1 学习不等式的概念,理解不等式的定义及特点。

4.2 学习不等式的性质,掌握不等式变形的方法。

4.3 学习不等式的解法,掌握解题方法。

4.4 练习不等式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函数的概念5.1 学习函数的概念,理解函数的定义及特点。

5.2 学习函数的性质,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

5.3 学习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图像的特点。

5.4 练习函数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平面图形6.1 学习平面图形的基本概念,理解平面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6.2 学习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

6.3 学习角的概念,理解角的度量和平行线的性质。

6.4 练习平面图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七章:三角形7.1 学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理解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7.2 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

7.3 学习三角形的角的度量,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7.4 练习三角形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八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8.1 学习数据的收集方法,理解数据收集的重要性。

8.2 学习数据的整理和表示方法,掌握图表的制作技巧。

8.3 学习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方法。

8.4 练习数据处理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概率初步9.1 学习概率的基本概念,理解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总结(3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总结(3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心得体会总结一、思想方面本学期我们认真学习____教育方针和政策,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念,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做到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为了学生,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动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尽心尽责。

二、组织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没有严格的要求,对自己放松管理,只能使工作受损失,使个人退步落伍。

值得骄傲的是连滩中学一向就有良好的校风,全体教职工都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我们备课组全体成员在这种良好校风的熏陶下,做到了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请假,从而在时间上、制度上保证自己围着教学工作转。

三、教学方面:(1)教学计划:本学期我们按照进度完成了七年级数学教学应完成的任务,把七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都完美的完成,并做了很多辅导工作。

(2)教学措施:经过学校同意,为每个同学定了一本学习辅导用书,并配备相关的试卷,我们充分予以利用。

每单元结束后我们都进行过关检测,及时查漏补缺。

对于差生,我们分头进行补差活动,努力使他们能够顺利通过考试。

(3)课堂教学:备课组成员认真备课、上课;每个人都按照学校的要求,课后辅导和批改作业都很认真,试卷讲评及考后的检查落实工作做的也很细致,使信息的反馈及时到位,能够将教学工作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4)教学效果:备课组全体成员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对教学工作满腔热忱,精益求精;对学生的提问总是晦人不倦,富有耐心。

这一点可以从平时学生的意见和学校组织的评教活动中反映出来,学生对数学课的总体评价还是满意的。

本学期七年级共进行了三次大型的考试,学校组织的期中考试和期末的全县统考,还有两次月考。

还有一次学校组织的竞赛。

备课组积极参与出卷、审卷、考后阅卷及成绩登统等工作,而且做的非常认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教学研究:(1)备课组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坚定搞教改信念,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与教学改革同步合拍,认真体现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从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怎样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智力。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5.1《乘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5.1《乘方(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5.1《乘方(2)》一. 教材分析《乘方(2)》这一节内容位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五节,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及其运算法则。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方的概念,熟练运用乘方运算法则进行计算,为后续学习幂的运算、指数函数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数学符号和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和运用乘方概念及运算法则方面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差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能熟练运用乘方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乘方的概念,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2.难点:乘方运算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方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乘方运算法则。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乘方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乘方概念、运算法则的相关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有关乘方的例子和练习题。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计算墙壁上挂钟的指针相遇次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问题。

进而引入乘方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乘方的定义和运算法则,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乘方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乘方的计算练习,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究乘方运算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师参与讨论,给予解答和指导。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1.3.2《有理数的减法》(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减法》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有理数减法的定义、法则以及运算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法运算,但对减法运算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出发,逐步过渡到减法运算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以及如何运用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运用实例讲解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有理数减法的运算规律。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有理数减法的定义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有理数减法的基本概念。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简单的有理数减法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复杂的有理数减法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有理数减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方根的概念:一个正数的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正数;负有平方根,即为乘以自身得到这个正数的那个负数。

2. 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2. 难点:平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

4. 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

5.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6.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记忆。

8.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利用数学故事引入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平方根。

2.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练习巩固:设计适量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5.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平方根的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小结环节,要让学生充分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七、集体备课时间安排:1. 第一周: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难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七章三角形学案)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第七章三角形学案)

ca bAB C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边一、新课导入1、三角形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图形,你能列举出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体是三角形吗?2、对于三角形,你了解了哪些方面的知识?你能画一个三角形吗?二、学习目标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2、用三边关系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三、研读课本认真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以下练习。

(一)划出你认为重点的语句。

(二)完成下面练习,并体验知识点的形成过程.研读一、认真阅读课本(P63至P64“探究”前,时间:5分钟)要求:知道三角形的定义;会用符号表示三角形,了解按边角关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一边阅读一边完成检测一。

检测练习一、1、的图形叫三角形。

2、如图线段AB,BC,CA是三角形的,点A,B,C是三角形的,∠ A、∠ B、∠ C是 ,叫做,简称。

3、用符号语言表示上图的三角形.顶点是的三角形,记作,读作:。

4、按照三个内角的大小,可以将三角形分为5、三角形按边可分为研读二、认真阅读课本( P64“探究”,时间:3分钟)要求:思考“探究”中的问题,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游戏:用棍子摆三角形.检测练习二、6、在三角形ABC中,AB+BC AC AC+BC AB AB+AC BC7、假设一只小虫从点B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点C,有路线。

路线最近,根据是: ,于是有:(得出的结论) .8、下列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为什么?(1)3、4、8 (2)5、6、11 (3)5、6、10研读三、认真阅读课本认真看课本( P64例题,时间:5分钟)要求:(1)、注意例题的格式和步骤,思考(2)中为什么要分情况讨论。

(2)、对这例题的解法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3)、一边阅读例题一边完成检测练习三。

检测练习三、9、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8cm。

①已知腰长是底边长的3倍,求各边的长;②已知其中一边的长为6cm,求其它两边的长.(要有完整的过程啊!)解:(三)在研读的过程中,你认为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四、归纳小结(一)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二)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五、强化训练【A】组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按边分类课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3)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4)三角形按角分类应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A、1个B、2个C、3个D、4个2、一个不等边三角形有两边分别是3、5另一边可能是( )A、1B、2C、3D、43、下列长度的各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3cm、12cm、8cmB、6cm、8cm、15cm 、3cm、5cm D、6。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

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总结5篇篇1一、背景概述本学年度的初中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旨在通过团队协作,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本次集体备课活动历经数月,全体数学教师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紧密合作,深入研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现将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作如下总结。

二、集体备课目标与实施过程1. 目标设定本次集体备课的主要目标是:统一教学进度,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在此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2. 实施步骤(1)教学进度统一:依据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全体数学教师共同商讨并确定教学进度表。

(2)教学内容优化:针对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教材重点难点,梳理知识脉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

(3)教学方法创新:探讨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团队协作强化:定期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寻求最佳解决方案。

三、集体备课成果与亮点1. 教学成果显著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的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显著增强。

学生数学成绩稳步提升,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2. 教学内容优化创新在集体研讨中,教师们共同梳理了数学知识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

结合生活实例和热点话题创设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

3. 教学方法多样灵活本次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创新。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

四、问题与反思在取得显著成果的同时,我们也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和疑虑,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指导。

此外,部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依然存在,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学设计: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一. 教材分析《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教材在这一部分内容的安排上,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分数、有理数等基础知识,对代数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关系,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2.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索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实例: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之间的联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问题、速度问题等,引导学生发现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甲车从甲地出发,乙车从乙地出发,两车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4.3.3 《余角和补角》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4.3.3 《余角和补角》

七年级(人教版)集体备课教案:4.3.3 《余角和补角》一. 教材分析《余角和补角》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出现在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科书第三章“角”的一部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度制、角的分类等基础知识之后进行教授的,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和计算方法,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包括基本的算术、几何等。

但是,对于余角和补角这样的概念,他们可能是第一次接触,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这一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它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接受余角和补角这样的抽象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例题解析法、小组合作法、问题解决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我需要准备一些教学工具和材料,包括PPT、教科书、黑板、粉笔等。

此外,我还需要准备一些例题和练习题,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例如,可以出一个实际问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2,3)和点B(-3,2)之间的线段AB的倾斜角是多少?通过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接触和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
体备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并掌握数的读法和数的数位表示法;
2. 能够辨认数表中的各个部分;
3. 能够使用数表进行数的认识和数位的读写练。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数的基本概念;
2. 掌握数位的读写方法。

三、教学步骤
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前序知识,复数的基本概念和读法;
2.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数表,介绍数表的构成和作用;
3. 拓展练:组织学生进行数表中数位的认识和读写练;
4. 单元总结: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四、教学评价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拓展练环节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
1. 数表PPT;
2. 学生练册。

六、教学延伸
1. 学生可通过设计自己的数表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可使用数表进行数的排列和比较练。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数表的作用,并能够准确使用数表进行数的认识和数位的读写练习。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步骤和难度,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5篇)第一篇: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白沙中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数学备课组组教研工作以课堂改革实验为主线,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优秀率、合格率为重点,认真搞好教学研究、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

切实加强级组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经验,发挥优势,改进不足,聚集全组教师的工作力和创造力,努力使数学备课组在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团结奋进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因此特结合本组的实际,制定本学期的工作计划。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1.按教导处统一部署,开学初组织本组教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

组织学科教师围绕教材认真讨论,将学习所得用以指导教学工作。

2.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坚持业务学习,组织全组教师根据各年级教材特点,讨论教材教法,相互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提高教研质量, 切实开展校本教研。

以备课组为单位,切实组织好常规教研,理论学习,说、讲、评要有实效,备课组要发挥备课组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

坚持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师的群体智慧,让每个教师的聪明才智融汇到教案和教学中。

在常规教学中使全组达到统一进度,集体备课,根据各班不同情况编写教案,布置练习,统一测评。

坚持每周一次的备课教研,重点研究教材,教法,备课,练习,考试和评点。

按学校要求,每次教研会,须有主讲并做好会议记录,以存资料,以备检查。

提倡相互听课,相互学习,相互帮助。

达到以老带新,以能带新,共同提高的目的。

听课节数按学校要求。

每位教师要上一堂公开课,听课后认真评议,就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的渗透提出反思。

(三)开展课题研究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育。

学习态度的好坏,关系到学习是否主动,是否刻苦,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备课日期:20xx年10月15日参加成员:缺勤:并无集体备课内容:1、集体复习分工任务顺利完成情况;电子教案列印印发情况;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展开开拓。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补足一些直观练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有的问题,探讨化解的办法。

(2)预测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集体探讨教学设计(教案)附于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讲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等距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多样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测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极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当和泛运用和它的多样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辨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就是等距中关键的一种,从这文言已经开始,我们去自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去研究第一节,重新认识什么就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就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具课本的图片,观测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等距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至分子结构,从建筑物至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出等距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打听一些具备等距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除了飞机、汽车、枫叶等都就是等距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并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全然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卷曲,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道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等距.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挑一张质地较软的纸,将纸对折,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雕出一个图案,?将纸关上后铺平,你获得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展开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卷曲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全然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摘要本文是关于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以便教师们及时了解和参考。

引言初一年级的数学组于xx年xx月xx日举行了一次集体备课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合作讨论和相互研究,提高教师们的备课水平,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次活动的参与人员包括数学组所有成员,共计xx人。

活动过程准备阶段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活动组织者提前准备了相关资料,并将其分发给参与人员。

资料包括教材教辅资料、往年试卷和评价表等。

此外,还为每个参与人员准备了纸和笔,方便记录意见和心得。

讨论环节活动开始时,组织者首先概述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议程。

随后,教师们就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探讨。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心得和教学策略。

在讨论中,教师们互相启发,共同探讨了一些教学难点和学生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通过这种合作的方式,教师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交流与了解,更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研究交流在活动中,教师们还就个别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自己的关于课堂教学和学生研究的观察和调查结果。

他们就学生的研究困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这种研究交流使教师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研究特点和需求,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总结与展望活动的最后,组织者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和评估。

他们指出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和收获,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反思和改进措施的提出。

组织者还对未来的备课活动提出了展望和期待,鼓励教师们继续参与和支持这样的集体备课活动。

结论通过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相互交流和研究,不仅提高了备课水平,还深化了对数学教学的理解。

活动促进了教师们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的数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

致谢在此特别感谢所有参与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教师们,正是因为你们的辛勤付出和积极参与,我们才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

感谢你们的合作和支持!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初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的记录,旨在总结活动过程和讨论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目标:1.形成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确定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分享教学资源。

活动安排:8:00-8:10主持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8:10-8:30各位参会教师依次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8:30-9:00回顾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分组进行讨论小组1:整数小组2:分数小组3:代数式小组4:方程小组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9:00-9: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活动设计等9:30-10: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0:00-10:15主持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10:15-10:30休息10:30-11:00讨论教学方法小组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小组2: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小组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小组4:如何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小组5: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11:00-11: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策略11:30-12: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2:00-14:00午餐和休息14:00-14:30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4:30-15:30通过研讨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5:30-16:00制定备课计划和活动安排16:00-16:30评价活动效果,提出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建议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解和信任,共同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讨论教材使用情况,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一、备课目的和意义1.1 目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七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涉及到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点,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2 意义: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备课内容和步骤2.1 整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整数的概念和正整数、负整数的表示方法,然后分别讲解正整数、负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相减的规则和方法。

2.2 分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先回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3 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小数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

(3)教学难点: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4 比例和百分数:(1)教学步骤:先介绍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用法,然后分别讲解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教学难点: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备课要点和注意事项3.1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3 课堂管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紧凑但不拥挤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或过于复杂。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

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通用4篇)初一数学集体备课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以学校的数学科的“教学案”实施纲要为依据,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案”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一)工作目标1、积极参加教学案的改革。

2、积极开展“教学案”教学模式实验,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试的学习方法。

3、做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的工作,力争取得更好的教学成绩。

4、培优补差,使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进步。

5、力争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排名提高。

(二)四基目标1、基本概念2、基本运算3、基本公式4、基本性质(三)能力提高目标1、选择题训练、重点培养学生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和培养学生巧解选择题的能力。

2、填空题训练,培养学生熟练常规题。

3、解答题,主要培养学生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如何求角。

4、中等解答题的训练,培养学生做解答能力提高题的能力。

5、较困难解答题训练,培养学生做解答能力拓展题。

(四)中考专题目标1、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2、合并同类项;3、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4、角的比较和度量。

三、主要措施1、认真组织全组成员深入研究教材,及时进行交流和反思,促进“教学案”教学模式的完善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对教材的研究与分析;3、课堂教学以“教学案”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

4、教学组织形式:以学习小组为模式,每班分十个学习小组。

5、优化作业管理及批改,特别是基础计算过关。

6、认真开展“培优补差”,对差生多鼓励多表扬,增强其学习的信心。

7、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对学生进行多种模式的训练,教学中尽量与中考接轨。

四、目标训练具体操作1、基本概念:每节课教师要清楚地展示基本概念,要求学生互相背诵。

2、基本运算:让小组帮助教师检查和督促其他同学的完成预习和作业,加强预习和作业过关。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初中数学教研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初中数学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备课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共同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对教材有更深入的理解,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

2.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4. 培养教师反思意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三、备课内容1. 教材分析(1)分析教材内容,明确教材编排意图。

(2)梳理教材知识结构,提炼核心概念。

(3)分析教材中的教学案例,为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等。

(2)难点:对核心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4.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情境教学: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趣味故事、实际问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运用多媒体、实物等辅助手段,生动形象地讲解核心概念、公式、定理。

(3)课堂练习:设计分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6. 教学反思(1)反思教学过程,查找教学中的不足。

(2)分析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3)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四、备课实施1. 教研组长组织备课活动,明确备课时间、地点、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
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xxx:注重几种基本题型的应用题:商品利润问题,储蓄问题,行程问题,行船问题,工程问题,调配问题,比例分配问题,个人所得税问题,数字问题,等积变形问题。

这是一些经典题型。

同时注意一些图表型应用题,阅读理解型等新颖的应用题。

xxx:教材为了更好地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讲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都是先通过一道生活实际问题引入的,然后探讨方程的解法,我的建议是,对于引例的讲解,可以先用算术法,大部分学生习惯这种解法,再引导学生用方程的方法,从而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

在列出方程后,引导学生探讨完方程的每一步骤后,熟练了应用这一步骤解方程后,在开始下一步骤的学习。

xxx:教师可以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通过学生自己探索,获取知识,学生通过特殊问题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既训练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又能使学生对法则记得牢、领会得深刻。

记录人:xxx
2018-03-04
集体备课记录表
时间
20xx-11-28
地点
七年级办公室
学科
数学
年级
七年级
中心发言人
xxx
备课内容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应出席人员
xxx,xxx,xxx,xxx
缺席人员







xxx: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学习其它方程的基础,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程思想,利用方程思想可以使许多实际问题变得直接易懂,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更深刻地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这里面涉及到数学建模思想,它是在对问题深入地思考、分析、抽象的基础上,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本章中的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

还有数形结合思想,这主要体现在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尤其是对行程问题的分析解决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