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药学研究与评价技
术指导原则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药物得到研发和应用。
其中,胰岛素类产品作为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药物,其生物类似药的研究和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胰岛素类产品生物学特性分析
1、胰岛素的分类:胰岛素一般分为长效、中效、短效和超短效等不同类别。
2、胰岛素的生物合成:胰岛素的生物合成主要是在胰腺中合成分泌,具有高度显著的生物活性。
3、胰岛素的作用机制:胰岛素主要通过促进机体的葡萄糖代谢,降低血糖水平,达到降糖的目的。
二、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
1、胰岛素类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研究:生物类似药的研究主要包括相似性评价、真似性评价、相似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评价等多个方面。
2、胰岛素类产品的评价指标:胰岛素类产品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药效、药动学、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等多个方面。
3、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于生物类似药评价指导的制定:为了规范胰岛素类产品的研究和应用,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生物类似药评价指导标准,供相关机构使用。
三、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评价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作用
胰岛素类产品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的应用,可有效地提高胰岛素类产品的质量保证、降低成本开销、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结论
胰岛素类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是规范胰
岛素类产品的研究和应用、提高其质量保证的重要举措。
随着生物类似药的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将有助于推动胰岛素类产品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为广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治疗服务。
生物类似物指导原则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CFDA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发表时间:2015-06-30T08:55:55.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导读]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为指导和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工作,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生物类似药的申报程序、注册类别和申报资料等相关注册要求进行了规范。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由于生物类似药可以更好地满足公众对生物治疗产品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全球已有20余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关指南。
针对国内外药品生产企业在我国开展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强烈意愿,为促进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及时组织药品审评中心等技术部门,在借鉴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及国际生物类似药成功研发案例的基础上,充分征求和听取业内专家和企业意见,结合我国生物药研发的实际情况和具体国情,本着既确保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相似性,同时又能减少企业的研发时间和成本的原则,完成了《指导原则》的起草工作。
《指导原则》明确了生物类似药的定义,提出了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生物类似药的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和评价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指导原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生物类似药的评价管理工作有了可供遵循的基本原则,为进一步规范此类药物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
利拉鲁肽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
2020年5月目录一、概述 (1)二、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研发要求 (2)三、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设计要点 (2)(一)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 (2)(二)临床有效性比对试验 (3)(三)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1、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4)2、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5)四、小结 (5)五、参考文献 (5)一、概述利拉鲁肽注射液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一种人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产品,采用酿酒酵母表达系统制备前体即第34位精氨酸替代赖氨酸的GLP-1(7-37)多肽链,再通过谷氨酸在第26位赖氨酸ε氨基经酰化连接含16个碳的脂肪酸侧链。
2009年开始先后获得欧、美批准上市[1-2],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2011年获准进口注册,目前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Novo Nordisk A/S),商品名:Victoza/诺和力[3]。
随着利拉鲁肽原研产品各项专利陆续到期,国内有多家制药企业启动了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截至目前全球尚无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于2015年2月发布了《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4](以下简称“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为在生物类似药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药物研究进展、相关的技术指导原则及目前沟通交流经验,形成的对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的建议,供药物研发的申办者和研究者参考。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应用本指导原则时,还请同时参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和其他国内外已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
二、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临床研发要求原则上,利拉鲁肽生物类似药应以在我国上市的上市许可持有人为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原研药(诺和力)为参照药,开展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临床安全有效性比对试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类似药的选择:选择目标类似药的指定标准,例如相似性和可比性等。
这些标准应基于药物的相同活性成分、相似的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性质,以及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
2. 研发过程:确保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与原创药相似,包括药物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药物稳定性等方面。
同时,应关注类似药与原创药的差异,例如生物等效性或临床等效性的要求。
3. 相关性评估:进行包括体内和体外评估在内的相关性评估,以确定类似药与原创药之间的相似性和可比性。
体内评估如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研究,体外评估如药物的化学结构分析和药物动力学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4. 临床试验:进行类似药的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设计应符合药物相关法规的要求,并与原创药的临床试验相似。
同时,应对类似药的适应症、用量和给药途径等进行评估。
5. 药物质量控制:建立适当的药物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类似药与原创药在质量上的可比性和稳定性。
质量控制包括对药物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药效和安全性等方面进行测试和监控。
6. 监督与管理:建立健全的监督与管理机制,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效果符合要求。
监督与管理包括对类似药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等环节进行监管,以确保类似药的质量和可比性。
以上是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一般内容,具体指导原则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标准进行调整。
生物类似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概述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提供技术指导,包括研究方案设计、试验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药效学研究、安全性评价、免疫原性评估、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评估、特殊人群用药考虑和参照药品的选择等方面。
本指导原则旨在确保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质量和安全性,为药品监管机构和研发机构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案设计1.研究目的:明确临床药理学研究的目的,包括研究药物的生物类似性、药效学、安全性、免疫原性、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2.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包括健康志愿者、患者和特殊人群等。
3.研究设计:采用适当的临床研究设计,如随机、对照、平行组等,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剂量选择: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剂量,并进行合理的剂量设置。
5.研究周期: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合适的研究周期,以确保研究的全面性和充分性。
6.样本量: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设计确定合适的样本量,以确保研究的统计学可信度。
三、试验实施1.试验操作规范:遵循统一的试验操作规范,包括试验前的准备、试验过程中的监测和记录、试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分析等。
2.试验场所:选择合适的试验场所,包括医院、临床试验机构等,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和安全性。
3.受试者保护:采取必要的受试者保护措施,如知情同意、隐私保护、安全保障等。
4.伦理审查:进行临床试验前需通过伦理审查,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安全性。
四、数据处理与分析1.数据处理:对试验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包括数据收集、整理、核对等方面。
2.数据分析:采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评估药物的药效学、安全性、免疫原性、药代动力学和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
3.数据报告:按照规范的数据报告要求撰写临床药理学研究报告,包括研究结果及其解释、结论和建议等。
五、药效学研究1.有效性评估:通过药效学指标的观察和测量,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与衡量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容。
国内外生物制品审评指导原则及法律法规清单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3
药品注册管理办法
4
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
5
预防用生物制品注册申办须知
6
新药注册特殊审批管理规定
7
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
8
药品包装用材料、容器管理办法(暂行)
9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
10
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
2015年7月
2
妊娠、哺乳和生殖潜能:人用处方药和生物制品说明书—内容和格式—行业指南(小企业遵从指南)
2015年6月
3
申办方-研究者准备和提交的研究新药申请
2015年5月
4
风险评估和减低对策:修改和校正
2015年4月
5
抗非小细胞肺癌药物和生物制品批准的临床试验终点
2015年4月
6
在临床研究中使用电子知情同意书—问题和解答
2008-09-04
20
预防用以病毒为载体的活疫苗制剂的技术指导原则
2008-09-04
21
预防用DNA疫苗临床前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2008-09-04
22
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2008-09-04
23
细胞培养用牛血清生产和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2008-09-04
24
人用单克隆抗体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36
临床试验中应用计算机系统的技术指导原则
2007年5月
37
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终点的技术指导原则
2007年5月
38
以临床为目标制定研发策略
2007年3月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概述 (3)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 (4)三、地舒单抗临床研究设计要点 (4)(一)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 (4)(二)临床有效性比对研究 (5)(三)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7)1. 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7)2. 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四、小结 (8)五、参考文献 (9)一、概述1地舒单抗注射液是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2类),以2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并中和RANK配体(RANKL)的3活性,阻止RANKL与其同源受体RANK结合,从而抑制破4骨细胞末端分化和活化。
地舒单抗注射液由美国安进公司研5发上市,具有两种不同规格:60 mg(1.0 ml)/支和120 mg 6(1.7 mL)/瓶,商品名分别为:Prolia®和XGEV A®,其中60 7Prolia®用于骨质疏松适应症的治疗。
本文仅讨论地舒单抗注8射液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的生物9类似物临床试验设计相关问题。
10随着地舒单抗原研产品各项专利陆续到期,国内多家制11药企业开始启动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截至目前全球12尚无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13本文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物类似14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以下简称“生物类15似药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地舒单抗的特点,重点探讨当16前普遍关注的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以期为国17内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18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19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20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21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22原则上,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应以在我国上市的原研药23Prolia®为参照药,开展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临床安全有效24性比对试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背景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
生物类似药是指与已上市的原研药物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上十分相似的生物技术药物。
由于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过程中涉及到较多的科学技术和法规政策,为了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申报程序,有必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指导原则。
二、原则内容(一)研发阶段1.确定原研药物: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中,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已上市的原研药物作为比较对象。
2.生物类似药的选肽或抗体序列设计:采用与原研药物相似的核酸序列,确保选肽或抗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与原研药物一致。
3.工艺开发:通过合理设计工艺流程,生产出与原研药物相似的候选类似药。
4.药物质量控制:对研发的类似药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二)评价阶段1.体内药动学: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在人体内的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药动学特性。
2.药效学: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物在治疗效果上的相似性。
3.药物安全性:通过临床试验,评估生物类似药在使用中的安全性,包括毒性、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等。
4.药物质量一致性与稳定性:通过质量控制试验证明生物类似药在不同批次、不同制剂之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三、试行意义1.推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申报: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申报过程涉及到较多的科学技术和法规政策,通过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可以规范研发流程,提高申报效率。
2.确保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制定技术指导原则的核心目标,通过严格的研发和评价过程,可以确保生物类似药的质量和安全性。
3.提高生物类似药的市场竞争力:生物类似药作为一种替代性药物,具有较低的研发成本和较短的研发周期,通过制定技术指导原则,可以提高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效率,进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四、总结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试行对于推动生物类似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公布日期】2021.02.10
•【文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公告2021年第18号
•【施行日期】2021.02.10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药政管理
正文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通告
2021年第18号
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关于发布《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
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的通告
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生物类似药研发和评价,为工业界、研究者及监管机构提供技术参考,药审中心制定了《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见附件)。
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药品技术指导原则发布程序的通知》(药监综药管〔2020〕9号)要求,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特此通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
2021年2月10日附件1: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关问题问与答
生物类似药研发相关问题问与答自2015年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来,截至目前国内已有多个治疗用生物制品按生物类似药申报,并已有产品获准上市。
随着国内生物类似药研发的不断深入,相关研究单位通过沟通交流咨询的生物类似药相关技术问题也显著增多。
经过系统梳理,现就比较集中和普遍的问题以及我们当前的考虑总结如下:问题一、生物类似药的适用范围?答: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建议使用与参照药类似的宿主细胞和表达体系,因为不同的细胞类型会影响翻译后修饰的模式,如糖基化等。
如果使用不同于参照药的表达体系,需进行充分的药学比对研究证明所表达的蛋白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序列、相当的高级结构和翻译后修饰以及生物学活性;如果生物类似药候选药与参照药进行药学比较后,发现二者之间翻译后修饰程度和类型上有差异,还须对安全性和有效性潜在的影响进行论证。
如果候选药采用新的表达系统,通常会增加糖基化模式的差异和新的工艺相关杂质,还应考虑对临床免疫原性的影响问题。
问题二、生物类似药的整体研发策略?答:类似药研发的总体思路是以比对试验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应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开展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试验。
完成前期药学和非临床比对研究后,建议申办方与中心开展pre-IND沟通交流,明确后续的研究内容和研究设计。
建议临床研究阶段应先进行PK比对研究,在完成PK研究后建议与中心进行沟通交流,经初步评估具有PK等效性后,再开展头对头的疗效和安全性比对研究。
问题三、参照药的选择和来源?答:参照药应选择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原研药,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通过商业途径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但应增加不同来源参照药的桥接比对研究或提供不同来源参照药之间可比的证据,同时关注原液的来源。
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
曲妥珠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是由瑞士罗氏公司研发的一种重组DNA衍生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含人IgG1亚型框架,互补决定区源自鼠抗p185 HER2 抗体,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的细胞外部位第IV亚区,竞争性阻断人体表皮生长因子与HER2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罗氏公司的注射用曲妥珠单抗(Herceptin®,赫赛汀®)最早于1998年9月25日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2年进口中国,目前获批的适应症为:单药用于治疗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联合紫杉醇或者多西他赛用于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HER2阳性的早期乳腺癌;HER2阳性的转移性胃癌[1]。
曲妥珠单抗在欧盟和美国的专利已到期,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成为热点,目前FDA和欧盟已批准多个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上市。
本指导原则在NMPA已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2]基础上,结合该品种的特点,对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究策略和方案设计要点进行探讨,以期为研发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二、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生物类似药研发总体思路是以比对试验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开展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试验。
根据前期比对试验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
根据前期药学和药理毒理比对试验结果,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药学和药理毒理试验证明候选药与赫赛汀相似,申请人继续按照生物类似药的路径开展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临床安全有效性比对试验。
鉴于赫赛汀在国内获批多个适应症,临床安全有效性比对试验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选择:a. 选择国内批准适应症:“未接受过化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etastatic breast cancer,MBC)”为研究人群,开展与赫赛汀“头对头”比较的等效性研究,主要终点选择敏感的疗效指标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作为替代终点。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生物类似药是指与已上市的参比药物在药效、安全性、质量等方面高度类似的药物。
为了保障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上市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指导原则。
以下是关于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的详细解析:1.相关性评价: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严格的治疗效果和销售前后的安全性评价来证明其与参比药物的相似性。
相比于常规药物,生物类似药在源自生物制剂,因此对于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性评价要更加严谨。
2.质量一致性评价:生物类似药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指导原则。
在生物类似药的研发过程中,参比药物是确保其质量一致性的标准。
因此,在药物开发的早期阶段,对于参比药物的质量一致性需要进行详细研究,并将其作为生物类似药开发的参照标准。
3.临床试验设计:临床试验是生物类似药评价的重要环节。
临床试验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参比药物的治疗效力和安全性,以及生物类似药与参比药物的相似性。
临床试验中需要通过随机对照、交叉试验等多种设计方法,来评估生物类似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4.强制性审查:生物类似药的上市需要经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强制性审查。
在审查过程中,需要对生物类似药的临床试验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市场监测数据等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其安全有效。
5.档案管理:为了保障生物类似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可控,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应包括生物类似药的原始数据、研发过程、临床试验结果等信息,以便进行后续的监督和管理。
6.动态监测与安全性评价:生物类似药上市后,需要通过动态监测和安全性评价来确保其长期使用的安全性。
动态监测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对生物类似药在大样本群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并评价其风险和不良反应。
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中,以上只是部分重要的内容,针对具体情况还需要参考相关的国家法规和技术标准。
通过遵守这些原则和指导,可以保证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上市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患者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地舒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骨质疏松适应症)临床试验设计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目录一、概述 (3)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 (4)三、地舒单抗临床研究设计要点 (4)(一)健康受试者药代动力学比对研究 (4)(二)临床有效性比对研究 (5)(三)其他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7)1. 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7)2. 患者药代动力学研究 (8)四、小结 (8)五、参考文献 (9)一、概述1地舒单抗注射液是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IgG2类),以2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结合并中和RANK配体(RANKL)的3活性,阻止RANKL与其同源受体RANK结合,从而抑制破4骨细胞末端分化和活化。
地舒单抗注射液由美国安进公司研5发上市,具有两种不同规格:60 mg(1.0 ml)/支和120 mg 6(1.7 mL)/瓶,商品名分别为:Prolia®和XGEV A®,其中60 7Prolia®用于骨质疏松适应症的治疗。
本文仅讨论地舒单抗注8射液用于“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症”的生物9类似物临床试验设计相关问题。
10随着地舒单抗原研产品各项专利陆续到期,国内多家制11药企业开始启动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截至目前全球12尚无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
13本文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生物类似14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以下简称“生物类15似药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地舒单抗的特点,重点探讨当16前普遍关注的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以期为国17内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18本指导原则仅代表药品监管部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不19具有强制性的法律约束力。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本指导原20则中的相关内容将不断完善与更新。
21二、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22原则上,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应以在我国上市的原研药23Prolia®为参照药,开展药代动力学比对试验和临床安全有效24性比对试验。
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
一、背景 (1)二、定义及适用范围 (1)三、相似性评价 (2)(一)一般考虑 (2)(二)药学相似性 (3)(三)非临床相似性 (10)(四)临床相似性 (12)(五)整体相似性 (22)四、适应症外推 (23)(一)一般考虑 (23)(二)适应症外推的条件 (23)(三)综合评价 (25)五、案例分析 (26)六、名词解释 (27)一、背景近年来,国内外医药企业纷纷开展生物类似药研发,已有药品按生物类似药获准上市,可更好地满足患者临床用药的可及性。
然而,生物制品具有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生物活性对其结构完整性依赖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等特点,因此,为进一步规范和指导生物类似药开发和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健康发展,本指导原则在《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补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的指导性建议,旨在为工业界、研发者及监管机构提供技术参考。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和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相似性”是指候选药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整体相似,且在质量、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不存在有临床意义的差别。
“适应症外推”是指在候选药与参照药整体相似的基础上,当直接比对临床试验证明候选药在至少一个适应症上与参照药临床相似的,则可能通过拟外推适应症相关的研究数据和信息的科学论证,以支持其用于参照药中国获批的其他未经直接研究的适应症。
适应症外推不能直接获得,需根据药物作用机制特点、已研究适应症与拟外推适应症之间在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异同、以及相似性比对研究数据的充分性进行个案化考虑。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相似性评价(一)一般考虑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应对药学、非临床、临床比对研究设计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候选药与参照药的整体相似性。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生物类似药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一、概述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系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表达的重组全人源化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单克隆抗体注射液,由美国雅培公司研发上市,商品名为:修美乐®(Humira®)。
阿达木单抗在美国和欧盟已获批多个适应症[1,2],2010年首次获准进口中国。
在中国批准用于:①对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包括甲氨蝶呤疗效不佳的成年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②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成年重度活动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和③需要进行系统治疗的成年中重度慢性斑块状银屑病患者(Ps)。
此外,在国内还陆续获批用于:④克罗恩病:用于充足皮质类固醇和/或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不充分、不耐受或禁忌的中重度活动性克罗恩病成年患者。
[3]。
阿达木单抗注射液原研产品美国专利已于2016年到期,欧洲专利2018年即将到期[4],国内外制药企业已纷纷加入其生物类似药的研发。
Amgen研发的ABP501(Amgevita®/Amjevita®)、BI研发的BI695501(Cyltezo®)、Samsung Bioepis研发的SB5(Imraldi®)和Sondoz研发的GP2017(Hyrimoz®)均已作为阿达木单抗的生物类似药在欧盟获批上市[5-8],其中的ABP501、BI695501和GP2017在美国也已按生物类似药获准上市[9-11]。
本文在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已发布的《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12](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基础上,结合阿达木单抗的特1点,重点探讨当前普遍关注的临床研究策略和临床试验设计问题,以期为国内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临床研发提供参考。
二、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临床研究策略根据《指导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总体思路是通过系统的比对试验证明候选药与原研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等方面与原研药的相似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一、前言近年来,生物药快速发展并在治疗一些疾病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临床优势。
随着原研生物药专利到期及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原研生物药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基础的生物类似药的研发,有助于提高生物药的可及性和降低价格,满足群众用药需求。
为规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推动生物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指导原则。
生物类似药的研发与评价应当遵循本指导原则,并应符合国家药品管理相关规定的要求。
二、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所述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
生物类似药候选药物的氨基酸序列原则上应与参照药相同。
对研发过程中采用不同于参照药所用的宿主细胞、表达体系等的,需进行充分研究。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结构和功能明确的治疗用重组蛋白质制品。
对聚乙二醇等修饰的产品及抗体偶联药物类产品等,按生物类似药研发时应慎重考虑。
三、参照药(一)定义本指导原则所述参照药是指:已获批准注册的,在生物类似药研发过程中与之进行比对试验研究用的产品,包括生产用的或由成品中提取的活性成分,通常为原研产品。
(二)参照药的选择研发过程中各阶段所使用的参照药,应尽可能使用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不能在国内获得的,可以考虑其他合适的途径。
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参照药,应在我国批准注册。
对比对试验研究需使用活性成分的,可以采用适宜方法分离,但需考虑并分析这些方法对活性成分的结构和功能等质量特性的影响。
按生物类似药批准的产品原则上不可用作参照药。
四、研发和评价的基本原则(一)比对原则生物类似药研发是以比对试验研究证明其与参照药的相似性为基础,支持其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
每一阶段的每一个比对试验研究,均应与参照药同时进行,并设立相似性的评价方法和标准。
(二)逐步递进原则研发可采用逐步递进的顺序,分阶段证明候选药与参照药的相似性。
根据比对试验研究结果设计后续比对试验研究的内容。
对前一阶段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存在不确定因素的,在后续研究阶段还必须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设计有针对性的比对试验进行研究,并评价对产品的影响。
(三)一致性原则比对试验研究所使用的样品应为相同产地来源的产品。
对候选药,应当为生产工艺确定后生产的产品,或者其活性成分。
对工艺、规模或产地等发生改变的,应当评估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必要时还需重新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比对试验研究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首先考虑与参照药一致,对采用其他敏感技术和方法的,应评估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四)相似性评价原则对全面的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相似,并在非临床阶段进一步证明其相似的,可按生物类似药开展后续的临床比对试验研究与评价。
对不能判定相似性且仍按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应选择敏感的技术和方法,继续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以证明其相似性。
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的差异对产品有影响并在非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也被证明的,不宜继续按生物类似药研发。
对按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应慎重考虑。
对临床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判定为相似的,可按本指导原则进行评价。
五、药学研究和评价(一)一般考虑比对试验研究中应对样品质量的批间差异进行分析,选择有代表性的批次进行。
研究中,应尽可能使用敏感的、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方法检测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二)工艺研究候选药的生产工艺需根据产品特点设计,可以与参照药保持一致,尤其是工艺步骤的原理和先后顺序及中间过程控制的要求,如纯化、灭活工艺等;对于不一致的,应分析对质量相似性评判的影响。
(三)分析方法应采用先进的、敏感的技术和方法,首先考虑采用与参照药一致的方法。
对采用其他技术和方法的,应提供依据。
对某些关键的质量属性,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四)特性分析根据参照药的信息,评估每一个质量特性与临床效果的相关性,并设立判定相似性的限度范围。
对特性分析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综合评判时,应根据各质量特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1.理化特性理化鉴定应包括采用适宜的分析方法确定一级结构和高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以及其他理化特性。
还应考虑翻译后的修饰可能存在差异,如氨基酸序列N端和C末端的异质性、糖基化修饰(包括糖链的结构和糖型等)的异同。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修饰的异同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
对于氨基酸序列测定的比对试验研究,可以与已知的参照药序列直接进行比对。
2.生物学活性应采用先进的、敏感的方法进行生物活性比对试验研究,首先考虑采用与参照药一致的方法。
对采用其他技术和方法的,应提供依据。
对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其关键活性应当分别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并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活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3.纯度和杂质应采用先进的、敏感的方法进行纯度和杂质比对试验研究,首先考虑采用与参照药一致的方法。
对采用其他技术和方法的,应提供依据。
对纯度的测定,应从产品的疏水性、电荷和分子大小变异体及包括糖基化在内的各类翻译后修饰等方面,考虑适宜的技术和方法进行研究;对杂质的比对试验研究,应从工艺的差异、宿主细胞的不同等方面,考虑适宜的方法进行。
对杂质图谱的差异,尤其是出现了新的成分,应当进行分析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要求,必要时在后续的比对试验研究中,还应采用针对性的技术和方法,研究其对有效性、安全性包括免疫原性的影响。
4.免疫学特性对具有免疫学特性的产品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采用与参照药相似原理的技术和方法。
具有多重免疫学特性的,应对其关键特性分别进行相关的比对试验研究,并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特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对抗体类的产品,应对其Fab、Fc段的功能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包括定性、定量分析其与抗原的亲和力、CDC活性和ADCC 活性,及与FcRn、Fcγ、c1q等各受体的亲和力等。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
对调节免疫类的产品,应对其同靶标的亲和力、引起免疫应答反应的能力进行定性或者定量比对试验研究。
应根据产品特点选择适当的项目列入质量标准。
(五)质量指标候选药质量指标的设定和标准应符合药品管理相应法规的要求,并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
对需增加指标的,应根据多批次产品的检定数据,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确定标准,并结合稳定性数据等分析评价其合理性。
(六)稳定性研究按照有关的指导原则开展对候选药的稳定性研究。
对加速或强制降解稳定性试验,应选择敏感的条件同时处理后进行比对试验研究。
对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使用与参照药有效期相近的候选药进行。
(七)其他研究1.宿主细胞应考虑参照药所使用的宿主细胞,也可采用当前常用的宿主细胞。
对与参照药不一致的,需进行研究证明与有效性、安全性等方面无临床意义的差别。
2.制剂处方应进行处方筛选研究,并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
对不一致的,应有充足的理由。
3.规格原则上应与参照药一致。
对不一致的,应有恰当的理由。
4.内包装材料应进行内包装材料的筛选研究,并尽可能使用与参照药同类材质的内包装材料。
对不同的,应有相应的研究结果支持。
(八)药学研究相似性的评价对药学研究结果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1.对综合评判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无差异或差异很小的,可判为相似。
2.对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存在差别,且无法确定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应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以证实其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影响。
3.对研究显示有差异,评判为不相似的,不宜继续按生物类似药研发。
对不同种类的重组蛋白,甚至是同一类蛋白,如其疗效机制不同,质量属性差异的权重也不同,分析药学质量相似性时要予以考虑。
六、非临床研究和评价(一)一般考虑非临床比对试验研究应先根据前期药学研究结果来设计。
对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和参照药无差异或很小差异的,可仅开展药效动力学(简称药效,PD)、药代动力学(简称药代,PK)和免疫原性的比对试验研究。
对体外药效、药代和免疫原性试验结果不能判定候选药和参照药相似的,应进一步开展体内药效和毒性的比对试验研究。
比对试验的研究方法和检测指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技术,首先考虑与参照药一致。
对采用其他技术和方法的,应提供依据。
(二)药效动力学应选择有代表性的批次开展药效比对试验研究。
对具有多重生物活性的,其关键活性应当分别进行比对试验研究,并设定相似性的评判标准;对相似性的评判,应根据各种活性与临床效果相关的程度确定评判相似性的权重,并设定标准。
体内药效比对试验研究应尽可能选择参照药采用的相关动物种属和模型进行。
(三)药代动力学应选择相关动物种属开展单次给药(多个剂量组)和重复给药的药代比对试验研究。
单次给药的药代试验应单独开展;重复给药的药代试验可结合在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简称PK/PD)研究中或者重复给药毒性试验中进行。
对结合开展的药代试验影响主试验药物效应或毒性反应评价的,应进行独立的重复给药比对试验研究来评估药代特征变化。
(四)免疫原性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应尽可能与参照药一致,对采用其他方法的,还应进行验证。
抗体检测包括筛选、确证、定量和定性,并研究与剂量和时间的相关性。
必要时应对所产生的抗体分别进行候选药和参照药的交叉反应测定,对有差异的还应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对可量化的比对试验研究结果,应评价其对药代的影响。
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可同时观察一般毒性反应。
对需要开展重复给药的药代试验或毒性试验的,可结合进行免疫原性比对试验。
对所采用的宿主细胞、修饰及杂质等不同于参照药的,还应设计针对性的比对试验研究。
(五)重复给药毒性试验毒性比对试验研究应根据药学研究显示的相似性程度和早期非临床阶段的体外研究、药代研究和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来考虑。
对药学比对试验研究显示候选药与参照药之间存在差别,且无法确定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影响的,如杂质差异,应开展毒性试验比对试验研究。
对仅开展药效、药代及免疫原性比对试验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有差异且可能与安全性相关的,应进行毒性比对试验研究。
对毒性比对试验研究,通常进行一项相关动物种属的至少4周的研究,持续时间应足够长以便能监测到毒性和/或免疫反应。
研究指标应关注与临床药效有关的药效学作用或活性,并应开展毒代动力学研究。
对有特殊安全性担忧的,可在同一重复给药毒性研究中纳入相应观察指标或试验内容,如局部耐受性等。
比对试验研究用的动物种属、模型、给药途径及剂量应考虑与参照药一致。
对选择其他的,应当进行论证。
对参照药有多种给药途径的,必要时应分别开展研究;对剂量的选择,应尽可能选择参照药暴露毒性的剂量水平,候选药剂量还应包括生物活性效应剂量和/或更高剂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