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本质
程少堂的“语文味”与语文教学的本质
程少堂的“语文味”与语文教学的本质程少堂的“语文味”与语文教学的本质——读《程少堂讲语文》有感南京九中弘光中学徐志耀(本文以《读〈程少堂讲语文〉有感》发表于武汉《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2年第3期。
)文章摘要本文结合《论语》中的《侍坐》一篇,讲述了程老师所提倡的“语文味”理念下营造的特有的课堂氛围和教学流程,并简单分析了“语文味”的含义和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近期阅读了著名特级教师,“语文味”教学流派的掌门人程少堂老师的《程少堂讲语文》一书,感受颇深,但想写一些东西又总觉得无从下笔。
近日,忽然想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顿有所悟。
回顾近日来的阅读感受,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本质的思索。
我不想在这里讨论《侍坐》一章中蕴含的儒家哲理和治世理想,我只是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课堂。
首先,课堂的氛围是典雅而轻松的,在悠扬的琴声下,学生们一个个发言,没有唇枪舌剑的争辩,仅仅只是“各言其志”,而且发言也个性十足,绝非千篇一律,似乎类似于我们今天课上的当堂完成的小作文所能呈现的最佳状态。
老师也没有当面批评,只是通过“哂之”“喟然叹曰”等简单的神态动作传达自己内心的细微看法,而整堂课的氛围是和谐的。
其次,老师非常善于营造氛围,启发学生。
孔子的那段开场白“以吾一日长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之,则何以哉”?先自降身份,将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似乎自己优于学生的仅仅是年龄大些;再引述了学生们平时最爱谈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学生们积极发言。
这不就是我们所期待的课堂效果吗?最后,话题的讨论还延长至课后。
曾皙似乎意犹未尽,还要向老师寻根问底,继续探究老师所赞赏的人生追求与学习态度,孔子也对他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看法。
老师细微的表情变化都被学生捕捉到了,从而引发了师生之间心灵的交流,这正是我们追求的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而这样的教学氛围与教学效果今天却不可避免地与我们渐行渐远。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没计看语文教学的本质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没计看语文教学的本质【关键词】语文教学设计内容本质不久前,有幸作为评委参与了市里优质课竞赛的评课工作,现场观摩了十位教师执教《故都的秋》、《记念刘和珍君》、《我有一个梦想》、《胡同文化》、《(呐喊)自序》、《五人墓碑记》、《项脊轩志》等课文的课堂教学。
纵观整个比赛过程,参赛教师在充分展示各自的教学功力和迥异的教学特色的同时,其对执教对象的选择和教学指向所呈现的课堂教学现象,表现出了一线语文教师对本学科性质的理解和认识。
由此,在为语文教坛新秀辈出感到欣喜之余,也引发了我对语文课和语文教学的思考。
这不由得使我回想起曾经聆听过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课,其独具匠心的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至今让人回味无穷,深受启迪。
余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独出心裁地将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设计为“序曲”、“第一乐章”、“第二乐章”和“第三乐章”等板块。
“序曲”:介绍普希金的主要资料,以及别人(更准确地说是曾经的学生)对这首诗的感受。
“第一乐章:《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学生自由吟诵;2.自由背诵;3.学生们交流各自吟诵的感受;4.谈谈诗歌对人生的启迪;5.分角色吟诵诗歌。
在这里,老师着重指出学生要注意“吟诵”,强调“吟诵”不同于“念书”。
然后指导学生采用两种方式——劝慰式和独白式诵读诗歌。
“第二乐章:《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引入诗人宫玺的诗歌《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师生们就重点理解的两个词语问题展开讨论和交流,最后得出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应该是“诚实”和“执着”。
“第三乐章:《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学生试写诗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然后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欣赏诗人邵燕祥的诗歌《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综观余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我认为其中至少有三个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对我们理解和认识语文教学,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有着重要的启迪和意义。
一是“序曲”部分介绍普希金的主要资料和曾经的青少年学生从这首诗中获得的感受。
谈谈语文教学的本质
谈谈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和语文教学有一定的关系,但二者不是一回事。
语文的本质确定的是“语文本身是什么”,其外延界定了它是母语教学课程这一学科特性,其内涵则由语文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二者共同锁定。
语文教学确定的是这一学科课程师生双方教(学)什么、怎么教(学)的问题。
语文和语文教学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语文是体,语文教学是用,体用结合,才能使这一学科课程走向完善,因为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人文素质,而语文教学在形成、提高和完善人文素质方面不可或缺。
其一,时间的连续性。
这里我们提到的时间的连续性有别于语文教育界提出的语文教育“终身性”原则,因为这里的语文教学我们专指狭义的学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的连续性。
从学前班开始,学生就已经开始了本民族语的规范化学习,甚至时间可能更早,而这种学习从学前班开始,到高中毕业结束。
除了继续学习中文和中文相关专业的学生有可能继续进行这种规范化的学习之外,大多数人均走向非正规化的学习。
而每一年级的学习都是上一年级学习的继续和下一年级学习的前提,中间有些环节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能跨越和提前的。
其二,内容的科学性与人文性。
对语文教学的内容历来争论颇多,至今也仍未达成共识。
争论的焦点已从最初吕叔湘的“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学还是语言文字”转到“语文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言语的形式还是言语内容”。
仔细分析这两种情况就会发现一个问题:前者和后者提出的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内容和形式何者为先的问题。
“工具论”者认为语文既然是工具学科,那么学生只要具备了听说读写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掌握了这一工具,因而强调语文学科体系的科学建构,这对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科学化有着不可低估的贡献。
而“人文论”者则认为语文不仅是工具,它是母语教学,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强调学生整体的语文素养的提高,重视语文所包含的文化底蕴对学生的影响,重视学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个性的养成。
追求语文教学的本质王敏论文
语文本姓“语”内容摘要:语文教师应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理解语文的本质是首先要搞明白的问题。
本文通过我执教《九色鹿》以后感悟出语文的本质是姓“语”。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实现三个“关注”,这也是大语文对我们的要求,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快速的提高。
关键词:语文教学关注体验新一轮课改在全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也乘课改东风成为其忠实的拥护者,新课改以来,我一直思考着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什么?不懈的追求让我明白语文的本质是姓“语”,那是在我执教苏教版四年级《九色鹿》以后才豁然开朗。
执教《九色鹿》一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我通过“钻研—执教—反思—再执教”,感受到语文本姓“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个“关注”,引领学生去解读、去品味、去领悟、去熏陶、去沉醉……师生共同享受语文,享受学习,达到精神的愉悦与丰富。
一、挖掘内在因素,让我们关注教材教材,是教育的中心材料,钻研教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我在执教《九色鹿》时有深深的体会。
《九色鹿》是一个民间故事,学生先前对这个故事或看书,或看动画片,大抵有所了解,甚至说有的学生已能绘声绘色地将这个故事讲出来,单纯地通过读书熟知故事梗概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欲望。
经过反复品读课文,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朗读,感悟人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
这样教学目标的确立简要而明确,更加符合学生学习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角色特点,紧扣“谁美、谁丑,美在哪里,丑在什么地方”这一主要目标层层推进,循序渐进,关注文中联系,在教学中实现了整合。
文中的美与丑字里行间已经流露,但是生硬地让学生分析文中角色特点,显然不适应小学生认知与情感特点。
张田若先生说:“课文读懂了,思想教育就跑不了。
”小学语文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寓于语言文字表达之中的,也就是说,文章要说明的道理一般借助于形象表现。
这就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理解语言,感受形象入手。
为了使学生感悟到九色鹿的美,调达的丑,在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展开批注式阅读,学生自读、自悟,在独立阅读中写下自己感受。
对语文教育本质的追寻_李海林语文教育智慧[1]
在他之前,人们总是把眼光放在语言知识教育上, 或者是语言文化教育上。 语言知识教育论的语文课程 观是学语言,语言文化教育论的语文课程观是学文化。 它们都不是学言语, 前者实际上把语文的本质属性定 位在工具性上, 后者把语文的本质属性定位在人文性 上。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 语文课程目的=语文能力=言 语能力=语用能力=语感 (自然言语实践+自觉言语实 践)。 语感教学成为李海林语文教学理论的又一个命 题。 如果说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李海林从教学策略上为 言语教学搭建外部平台的话, 那么语感教学则是从教 学目的上为言语教学指明了方向, 使语文教学具有了 实践操作的可能。但是对于语感教学应该怎样操作,李 海林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议, 但幸好他有课堂实录可 供我们参考探讨,我们在《中国当代诗四首》中选择几 个片断:
李海林突破了这个巢臼,将语文的本体由“语言” 转 向 了 “言 语 ”,超 越 了 语 言 观 下 的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 的二元论,建立起言语观下的“言语智慧论”,站在一个 新的视角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出了一条新的探索之 路。
三、语感教学 “语文即言语”是一种广义的语言学命题,对语文 教学来说,它还过于抽象,还不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实在 规定,还少了点语文教学研究所要求的实践“操作性”。 语文=言语=言语运用, 是李海林对语文教育=言 语智慧教育的语文学解读, 但是当语文指向言语或者 言语智慧时总还有着浓浓的语言学色彩, 而当语文指
语用能力作为言语智慧的语文学表述方式, 语文 能力的心理学表达也是语感。 李海林在谈及语感时有 这样的表达:“语用能力的核心是语感, 语用目的的基 本内容也可以表述为语感目的”“语文课程的教学目的 就是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这是语文课程教学目的的 唯一表达,除此之外既不需要其他目的的补充,也不需 要第二种表达”,“语用能力的核心就是语感”。
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作者:李全海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6期摘要: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学生能力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强弱。
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着眼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从根本上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
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本质进行教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本质教学方法语文素养何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吕叔湘语),实际是指出了学生应掌握和具备的两种基本能力:说和写。
我们常说,要让学生学会、会学。
“会学”是终极目标,它要求教师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洪镇涛先生的“学习语言说”这一教学观,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让学生掌握语言工具,这从根本上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我们进行语文教学,也必须从这一本质着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张文斌先生曾在《素质教育·语感教学·单元教学》一文中指出,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指六个“一”,那就是:一张铁嘴,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一肚子名篇诗文,一个勤奋积累的习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的头脑。
而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能力,就是学生具有良好语文素养的具体体现。
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语文素质和这四种基本能力,才能适应现实生活的需要,才能显著提高语文成绩。
那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呢?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还学生主角,教师甘当配角。
传统教学模式一直是教师充当主角,学生充当配角。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教师的直接告知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一言堂”而被扼杀。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
理论研究新课程NEW CURRICULUM2014年10月18日有幸参加了兰州市语文教师教学研讨交流会,听了市教科所专家对两位教师授课情况的点评,很受启发。
专家指出:“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用教学。
”这引起了我的深思,对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进行反思,“目前的语文教育现状实际已经暴露了这几年人文教育力量过于强大和工具性教育相对薄弱的缺陷……这实际上是语文忽视工具性导致学生语言能力不足的表现。
”(曹文轩教授语)听着曹教授的教诲,再看我们的课堂:依然是以教师的讲解、提问为主的教学方式,教学着力点仍然停留在文章“写什么”,抓重点词、句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表达技巧、思路结构等方面,即使关注文章“怎么写”的问题,也仅仅注重感悟语言的特点。
然而对于学生学习后的语言应用却等闲视之。
长此以往,学生的语文能力怎能提高呢?语文教学怎能不低效甚至无效呢?那么,到底什么是语用?什么是语用教学呢?一、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感悟语用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交际的工具。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
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是一门基础学科。
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掌握必备语法知识后,才有条件学习其他学科;个人和社会的交流都离不开语文,表情达意、交流感情、传递文化还是离不开语文。
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正确指导学生。
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使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过程,即积累语言,沉淀语感,运用语言的过程,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如,在王艳君老师《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中,老师指导生字书写没有平均花费时间,把重点放在了指导写“思”,“思”的书写只指导写好“心”字底。
这样,学生就会写好所有带“心”字底的字。
二、从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感悟语用教学(一)提高语文素养,感悟语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总结怎样提高初中语文成绩技巧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5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5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与体会柏亮山东省淄博高新区实验中学〖摘要〗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地学习活动,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逐渐摆脱教师而形成独立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实现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多元化,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阅读能力阅读兴趣引导思维主体作用新课标准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它从宏观上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地学习活动,它的终极目的是通过有指导的学习实践活动逐渐摆脱教师形成独立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成为当前和今后语文教师的突出课题。
如何创造自己的教学个性,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深入文本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所以我认为,要解决学生阅读上的问题,还是应该从提高学生兴趣这个根本点入手。
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根据不同课文的具体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
实现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多元化,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的重要途径。
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类文章时,我采取的就是朗读比赛的方式,学生在朗读比赛、比较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情感,加深了对课文主旨的认识。
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则要求同学们分角色朗读,效果不错。
学生们绘声绘色,把骗子的狡猾,皇帝的愚蠢,表现得惟妙惟肖,淋漓尽致。
另外,让学生给课文做批注以及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也是我常用的方法,这种方式让学生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再创作的感觉,学生自主自觉学习的意识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大大增强,阅读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语文教学本质是语用教学
语文教学本质上是语用教学上传: 张兴洪更新时间:2013-1-15 18:34:51一、解题从本质上看,语文教学不是语形教学,不是语法教学,甚至也不是语义教学,而是语用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但重点是指基础教育阶段,即中小学语文教学。
这里的语文教学是广义的语文教学,包括教育和教学两个方面。
语文教学从本质上看是语用教学,意味着它并不排斥语形教学(含语法教学)、语义教学,但这些不是主体,不是核心,语文教学的主体和核心是语用教学。
二、什么是语用教学语用学自从20世纪后半期兴盛之后,为语言学和语言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语用学与语形学、语义学相对。
前两者之间的区分明显:语形学研究的是构词法、句法等,它们是抽象的语言形式关系,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的具体使用。
语用学与语义学的区分比较复杂。
莫里斯说:“如果研究中明确涉及讲话者,或语言使用者,便是语用学的领域,如果撇开语言使用者,只分析语词与指涉物,就是在语义学的领域中。
”〔1〕这一区分得到了语言学界的认可,可惜太笼统。
利奇把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区别简单表述为“X意指Y:语义学;通过话语X,说话人S意指Y:语用学”。
他还指出了语用学的判断标准:考虑到说话人和听话人,考虑到说话人的意图或听话人的解释,考虑到语境,考虑到通过使用语言或依靠语言而实施的那种行为或行动,就是语用学的范畴。
〔2〕利奇的观点也被广泛采纳。
韩里德在研究语境时把这种涉及语用的语境进一步明确为三个方面:一是话语范围,即话题以及伴随话语活动的其他相关事件;二是话语基调,包括权力、接触和情感;三是话语方式,包括语言重要性(为主或为辅)、交谈方式(对话或独白)、媒介(文字或声音)。
〔3〕因此,我们可以简洁地把语义学看成对约定俗成的已经凝固在语形之中的语义的研究,通俗地说,就是字典义和语法的总和;语用学则是研究在具体语境中人们如何使用语义学中的语义达成交际目的。
语用学有几个方面是语义学无法企及的:一是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社会背景与心理状态,二是说话人与语义学层面的语义不一致的真实意图,三是听话人如何解释言语,四是伴随言语的行为,五是韩里德语境中的话题、场合、权力、接触、情感、语言重要性、交谈方式、媒介等。
回归语文教学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450 ) 5 0 0
的 语文 素质 和这 四种 基 本 能 力 . 能 适 应 现 实 生 活 的 需 要 。 才 才 能 显著 提高 语 文 成 绩 。 那 么 ,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 如 何 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 质 和 在 应 语 文 能力 呢 ?笔 者 从 以下 四个 方 面进 行 探 讨 。 还学生主角 。 师甘当配角。 教 传 统 教 学 模 式 一 直 是 教 师 充 当 主 角 , 生充 当配 角 。 教 学 在 学 过程 中 , 些 学 生 在 生 活 中 早 已 熟 悉 的 东 西 . 师还 在 不 厌 一 教 其 烦地 从 头 讲 起 ;一 些 具 有 较 高综 合 性 和较 高思 维 价 值 的 问 题 , 师 却 将 知 识 点 分 化 , 视 了学 生 自主探 究 和 知 识 的综 合 教 忽 运 用 能力 的培 养 ; 些 本 该 让 学 生 去 动 手 操 作 、 验 、 论 、 一 试 讨 归 纳 、 结 的 内容 却 被 教 师 的 直 接 告 知 取 而 代 之 : 些 学 生 经 过 总 一 自己 的 深思 熟 虑 形 成 的独 特 见 解 和 疑 问 . 往 因 为 老 师 的 “ 往 一 言 堂 ” 被 扼 杀 。甚 至 有 的 教 师 在 课 堂 上 滥 用 讨 论 、 作 学 习 而 合 的 方式 ,不 给学 生 足 够 的机 会 和科 学 的指 导 ,使 课 堂 流 于 形 式 。 能讲 的都 讲 了 , 用 讲 的 也 讲 了 . 允 许 学 生 发 表 自己 的 不 不 见解 , 师越俎代庖 , 至大包大揽 , 生只是被动地接受 , 教 甚 学 学 习 效果 到底 如 何 , 师 一 概 不 问 。 这 样 的 课 堂 教 学 , 教 只能 使 学 生 养成 慵 懒 的坏 习惯 , 杀 学 生 的 个 性 , 伤 学 生 学 习语 文 的 扼 挫 积 极性 , 能 够 培 养 和 发 展 学 生 的 思 维 能 力 和 创 造 能 力 , 谈 不 更 不 上提 高学 生 的语 文 素 质 和 语 文 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1)对个人而言,母语应该就是母亲 教给的语言。如果母亲教给孩子的语言不只 一种,那么母亲与子女在家庭生活中最常用 的那一种语言形式就是子女的母语。例如子 女和母亲都会英语、法语和汉语,但两人一 见面,通常情况下冲口而出的是汉语,或者 子女与母亲交谈时多数情况下使用汉语,那 么汉语就应该是子女的母语。或者子女和母 亲都会广州话、上海话、北京话,但他们俩 之间通常用广州话交谈,那么广州话就是子 女的母语。
(4)民族共同语和方言是一种语言里 的两种表现形式。共同语是全民族共同使 用的语言形式,方言是该民族的部分人使 用的,也就是说语言中存在方言的民族实际 上是使用两种语言形式,一种是标准形式, 一种是变异形式,这两种形式都可以视为母 语,何况,方言与共同语都使用相同的文字, 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语文的工具性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是指语文本身是表 情达意、思维交际的工具,可以帮助学好其 他学科;同时语文可以传承文化、传达社会 价值观以维系社会的正常运作。工具性表明 语文既是一个人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 的“拐杖”,又是建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 科学的平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就个体而 言,人们利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表达思 想感情。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 主要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就交际而言,人 们利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相互交际,达到 相互了解,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广泛联系; 就人类生存而言,语言是文化得以积淀和传 承的载体。人类几千年来汇聚而成的文化, 一般都是以语言的文字形式表现、记载和传 承的。所以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掌 握语言工具。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 标准》明确:“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 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根 据这一表述,我们不难判断,语文学科的本 质,其一是工具性,其二是人文性。
语文德育渗透教案
语文德育渗透教案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受到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人文素养等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德智全面发展。
因此挖掘语文教学的博大教化力量,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深化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重要途径。
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更是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
无论什么样的孩子,他们在写作入门阶段都要经历看图说话、写话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可指导学生根据图片,体会到社会主义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而对社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此外,在语文课外活动中,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演课本剧、小品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拼音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此时我们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也要注重其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避免相对抽象和枯燥,无形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把握住了对初入校门的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
记得在学习“j、”q“、”x“和”ü“相拼,”ü“上两点省略的规则时,正当我准备归纳时,一小女孩举手站起来说:”小ü看到j、q、x,挖掉鱼眼还念ü“,说是在学前班就会了。
此时,我没有简单的否认或置之不理,而是询问:”小鱼儿可不可爱?你喜欢它吗?“”你忍心伤害它吗?“大家互相一说,都认为”挖掉鱼眼“太残忍了,不能这样。
于是我们修改了句子:”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
小朋友们不仅掌握了枯燥的规则,也上了一堂爱护小动物、待人要有礼貌的德育课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
在识字教学中,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同时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过程,如在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的”我会读“中关于”打“字的教学。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精品文档
浅谈语文学科的学科本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运用非语文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科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
“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
有学者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
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徐有祥老师的文章《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中阐明:“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工具性和第二属性人文性,决定语文教育最初目标是语言教育,而最终目标是人文教育。
”我认为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
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
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
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认识。
一、将课文阅读教学融入课堂,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
“读”最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
读书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这就是讲的多读。
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
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
事实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外。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的本质之一审美教育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审美;探究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3-01语文学科不仅是训练学生分析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学科.语文教育是一种美的事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审美中获得知识.美的具体性、情感性决定了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去创造美,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鉴别生活中的真、善、美.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
1.审美感知力是审美活动的基础,是审美的核心审美感知力的培养主要是听和看,让学生身临其境领悟生活中的美。
首先,要重视朗读。
组织朗诵教学是培养审美感知力的重要手段。
朗读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帮助学生理解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朗读是一种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朗读过程便是了解和欣赏的过程,启发培养学生美读,品味其情调,或情绪激昂,或豪放悲壮,或凄切哀婉,或伤感低沉,朗读能让学生展开想象,涵养美感。
优美的朗读对学生的感觉和知觉有较强的冲击力,朗朗书声之中优美的意境、传神的描绘、美学蕴味往往能充分而酣畅的体现。
美读还能创设情感氛围,领读或教读始终伴随着感悟和理解。
例如,教学柳永的词《雨霖铃》和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可采用范读法,指导学生注意感情基调的把握,整体感知词的内容及词蕴含的人情美和哲理味。
其次,加强多媒体教学,运用幻灯、投影、录像、录音带、电视媒介等把文字作品变为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力。
2.教育学生体会自然美卢梭说:”在人做的东西中所表现的美完全是摹仿的。
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
”自然界本身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美,它们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乐趣。
论语文教学本质及其战略统领意义
37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期 总第期摘要:万法归宗,一通百通。
表情达意,是语文教学的根源本质,具有战略统领意义。
抓住它,可“以不变应万变”,语文教学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解读文本,以它为钥匙,拆装思悟,能穷尽奥妙;阅读教学,以它为指南,形散神聚,能不离宗旨;作文训练,以它为法宝,左右逢源,能得心应手。
它是一切写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落脚点与着力点。
遵循它,便把握住了语文教学之道。
关键词:语文教学 本质规律 表情达意论语文教学本质及其战略统领意义林共时(福建省大田县实验小学 366100)天下书籍浩如烟海,让人望洋兴叹;教学理论层出不穷,让人不得要领;作文技法莫知其数,让人眼花缭乱。
有没有共同的东西,能够让人一通百通?有没有本质规律,能够让语文老师以不变应万变?《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追根穷源,把握初始,则万法归宗,一通百通。
探寻根源,深究本质,语文教学无非是表情达意。
悟透它背后深藏的秘密,通晓其中暗含的规律,语文教学就能“随心所欲而不逾矩”。
把握住它,文本解读,能穷其奥妙;阅读教学,能不离宗旨;作文训练,能得心应手。
一、表情达意——解读文本的钥匙一切文章都是情感的产物,都是智慧的结晶!作家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写。
人教版第11册第三单元,列夫·托尔斯泰为何写《穷人》?许申高为何写《别饿坏了那匹马》?落雪为什么写《唯一的听众》?是因为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深地震撼着作者的灵魂,燃烧着他的情感,带给他深刻的思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这思想感情便是一篇文章的中心、主旨。
文章要想圆满,须如圆规画圆点点绕心一般,每个词句也要紧紧围绕中心,集中全力表达情感。
叶圣陶老先生曾打比方:“圆球有一个中心,各部分都向中心环拱着。
而各部分密合无间,不容更动,方得成圆环。
一篇文字的各个部分也应该环拱于中心,为中心而存在,而且各部分都有适当的定位列次,以期成为一篇圆满的文字。
人性的教育是语文教学的本质体现——关于边疆地区职业技术学院语文教学的思考
关 于边疆地 区职业 技术学院语 文教学 的思考
李 蓉
( 河子 职 业技 术 学 院 。 疆 石 河子 石 新 8 20 ) 3 0 0
摘
要 : 文 从 边 疆 地 区职 业技 术 学院 语 文 教 学是 构 建 和 谐 的 人 文 素 质 入 手 , 教 学 目的及 教 材 内容 选 本 从
编 、 学操 作 方 式 商 讨 , 教 实现 语 文 人 性 教 育 的本 质 。 关 键 词 : 疆 ; 业技 术 学 院语 文教 学 ; 考 ; 质 教 育 ; 性 教 育 边 职 思 素 人 中 图分 类 号 : 4 G2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O 8 3 8 (O 80 —0 0 一O 1 O~ 5 82 O ) 3 1 0 2
第2 4卷 第 3 期
20 0 8年 9月
新 疆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I N儿ANG EDUCATI ON NS TUTE I TI
Vo . 1 24, .3 No
Se . 00 p2 8
人 性 的教 育是 语 文教 学 的本 质 体 现
素 质教育 , 该 包 含着 专业 知 识 的 教 育 , 与 学生 , 应 在 以牺牲 独立 思 维 、 杀 自 由想象 力 和 创 造 力 绝 内地 比较相对 贫 困落后 的边 疆地 区 , 业技 术 学 院 为代 价成 为优秀 者 , 一部 分学 生往 往 以生 命形 式 职 另 的学生 素质普 遍 偏 低 , 素 质教 育 中 , 文 素 质 的 的直 觉 , 理性 的冲动 为依 托 , 在 人 非 层层 蒙混过关 , 后 最 教育应 该是专 业 素质 教 育 的基 础 。当下 教 育 界 有 便被 淘汰 到人 文 荒芜地 带 , 其边 疆地 区 职业技 术 尤 在科 考 这 条道 路 上 , 是被 层 层 筛 选 下 句 口号“ 生是 脚 , 学 教育 是 鞋” 与 国家 重 点 和 一 学 院的学 生 , , 般 院校 比较 而言 , 边疆 地 区的职业 技术 学院 学生 们 来 的学生 , 由于边疆 地 区历史 上 的经 济贫 困文化 落 的这 只脚 有 点 特 别 , 这 一 批 学 生 群 体 所 需 要 的 后 的原 因 , 从 小 学 至 中学 , 对 他们 在学 习这 一 块 园地 “ ” 须是特 殊定 制 , 能真 正 的做到凡 是 “ ” 鞋 必 才 脚 均 里 , 部分都是 荒芜 状态 。可是 当代信 息 网络传媒 大 能穿 上合 适 的“ ” 鞋 。面 对 这 一学 生 群 体 最 不 可 忽 发展 的速度 , 千百倍 地 超越 了他 们生命 实 践 的进 成 视 的便 是 当代 信 息 网络 传媒 的影 响 , 就是娱 乐时 程 。这 一 冲击 尽管 对他们 是 一种无 奈 的损伤 , 而 也 然 代 、 乐 观 念 、 民意 识 等 多 元 的 价 值 观 的 冲击 。 他们 只有快感 , 至完全 忘却 了 自己是 一个 人 的概 娱 平 甚 这是 自2 0世 纪 6 0年代 起 西 方 的现 代 主 义 进 入 了 念 , 失人起 码 的理 性 准则 , 丧 即人 类 无 论 如 何 一 次 后现 代 , 被人 们 忽视或 不认 可 的价值 观一 次大 展 次解放 , 对 人性无 论 如何 是一 次 次 高 扬 , 永 远 区别 人 示 大发掘 , 之是 以娱乐 的形 式消 解着 现代 主义 的 于动物 而 以人 类 文 化 的规 则 存 在 活 着 。面 对 着社 随 种种 价值 观念 。 会 的急 速转型 , 面对 着多 元 的价值 并存 的 当代和边 鉴 于以上 的 总体 思 考 , 庸质 疑 , 文 教 学 的 疆地 区职业技 术学 院学生 的特殊群 体 , 毋 语 职业 技术学 本质 体现 是人 性 的教 育 。 院的语 文教学 当务之 急或 长远 利益 来思 考 , 能做些 所 谓 人的 教 育就 是 一 个素 质 教 育 , 业 知 什么 , 该做些 什 么 , 专 应 到底 怎 么去做 , 了教 学迫在 成 识 的教 育是整 体素 质 中的一个 环节 。 文教 学就 是 眉睫 的科研命 题 。让 当代 的 学 生 回到 过 去 的样 子 语 人性 的教 育 是不可 能 的 , 同样 作 为 教师 , 一 辈子 不 变 的教学 用 将专业 与 人文 教育 、 人性教 育对 立 的观 念是 教 观念来 教学 同样 是 行 不 通 的 , 这 个娱 乐 、 在 多元 价 育 的一种悖 论 , 只重 专业 教育 而忽视 整体 素质 的教 值 并存 的转 折 时 代 , 若 还 以边 疆 兵 团 人 自居 的 倘 育是 失 败 的教 育 。重 理 轻文 、 技 轻人 , 重 并将 人 的 话 , 那么 就应该脚 踏实 地 的发扬 兵 团最伟 大创 造精 总体 素 质教 育 减 化 为德 、 、 、 , 就 是说 将 人 神 , 智 体 美 也 创造 出一个 具 有边 疆 特 色 , 符 合 职 业 技 术学 并 的素质 教育 等 同 于道 德 伦 理 加政 治 的教 育 。似 乎 院语 文教 学的方 案 出来 , 以开 放性 的理 念实 验推 并 素质 可 以和政 治思想 划等 号 , 全忽 视人 这一 鲜 活 进 , 完 久而 久之便会 形成 一套 既符 合 国家教 育理 念意 的生命 个体及 人 性 心理 内在 的形 式 结 构 。进 入 改 志 , 又具有 地 域 身 份 的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语 文 教 学 体 革开 放后 的 当代 , 种所 谓 的素 质教 育 的理念 与社 系 , 这 使语 文教学 在职业 技术 整 体素 质教 育 中充分发
语文教学语言的本质
16理论•学术/学术沙龙语文教学语言的本质林雪峰(柳林县李家湾乡中心校,山西吕梁033300)摘要:语言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引导课堂教学、传播教学内容的中介。
初中语文语言教学和多种类的语言艺术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同时,教学语言是教学价值和学科内涵的统一,还是教学智慧和语言机智的结合,教师需要不断地历练教学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教学价值;学科内涵;语言机智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55(2019)10-0016-02语,口头语言;文,书面语言,语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结合。
语文是一种工具性的语言文学。
语言文字的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引导课堂教学、传播教学内容的中介,为了彰显语文学科教学语言的重要性,笔者以语文教学语言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作为出发点,谈谈初中语文这门学科的教学语言本质。
―、较多种类语言艺术的融合要准确描述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它由多种语言艺术融合而成,具有多种语言艺术的特点。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融合。
教师在课堂上,若只用书面语言,则属于读课而不是讲课了。
一个语文教师教学成熟的标准就是能够将教材和教参文本的内容,用自己独有的个性语言表达出来。
这种个性语言不同于平时的口头语言,它需要考虑词汇、句式、文采的运用,这种语言的使用显得比较书面化。
即使是教师和学生交互性交流,语言表达也和口头表达有着区别。
科学语言和文学语言的融合。
文学虽不是语文的全部,若一位语文教师没有良好的文学性教学语言,则是无法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中对一些知识的讲解语言,对学生的引导语言,必须是严谨准确的规范科学语言,如果不能使用科学语言,就会影响教学的价值。
典雅语言和生活语言的融合。
典雅语言指具有文学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综合特点,但又有着它自身特殊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的本质
这几年语文教学改革轰轰烈烈,名目繁多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
然而,静心思忖,便会发现浮华背后的浅薄,热闹背后的躁动。
现今的语文教学的现状仍是不尽如人意的,语文仍被赋予各种各样的其他任务,有太多的任务需要语文教师去完成,越教越复杂,越教越迷惘。
语文已经丧失了它的本质。
那么,语文教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本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读书,研究学问,表情达意。
这一过程应遵循“以个体为主线,语言为支点,思维为桥梁,文本为起点,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终点。
”的原则。
它包含语言教学、思维教学、个性发展教学三部曲。
例如拿起文本,首先应架起语言支点,然后探究蕴涵语言支点内部的思维意义,并以此为桥梁,最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然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仍像幽灵一样困扰着当前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的功利心理过重,片面追求高分数或为一时的掌声、赞誉,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忽视了学生兴趣、习惯的培养,淡化了“原生态”的语文教学——读书(于永正语),使我们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实践中迷失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因此我认为应淡化语文课堂的功利心理,凸现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努力实现语文学科特点的价值回归。
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人文性,忽略工具性,偏于人文内涵的开掘,疏于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
有的实验教师为了体现
人文性,一味追求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收益,在教学活动中过多地挖掘课文、字词的人文内涵,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忽略了语文知识、语文技能的教学。
2、着眼学生考卷上的得失,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学习,忽视了语文的人文性,偏重语音、文字及所构成的词句、语段、篇章等语文物质形式上的训练。
3、语文课堂上的“中央集权制”。
现在,我们很多教师为了取得试卷上的胜利,嘴里高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中却不敢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不辞辛苦,在课堂上滔滔不绝,把45分钟据为己有,唯恐讲得不透不细,本应该是学生读书、感悟的时间完全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所代替,教师不是引导学生亲历思维活动的过程,只是告知孩子们思维的结果。
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应该读的课文没有读懂,更谈不上有所感悟,有所创新了。
鉴于语文课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以为,要真正实现语文课堂的价值回归,在语文教学中凸现语文学科的本质特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淡化、摈弃语文教学中浓重的功利心理,认清语文课程的本质特点,认真体会和理解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要认为“语文课只是语文课而已,它上演的是阳春白雪,是与生活毫不相干的故事,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东西不能教”,恰恰相反,我们应依托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学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学习的资源,时时都有学习语文的机会。
我们不能再“奉教材为圣经”,要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在各种场
合学语文、用语文、教语文的意识。
要知道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要致力于文本生活化、课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实践,让语文课程贴近社会,走进生活。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把语文课堂知识切实转化为学生的生活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悟,在语文教学中,树立大语文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多元性、个性化教育,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着力语文综合素养的实现。
要注意在孩子的心灵里播下梦想、憧憬和向往,让学生充满幻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
有了憧憬和向往,人的心灵才会变得格外纯净,人的情感才会变得格外丰富,人才能充满向上的激情,才能热爱阅读,并进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以前所未有的重视,不仅将兴趣、习惯的培养贯穿始终,而且在第一、二学段分别明确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和“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的目标。
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培养阅读的兴趣。
培植了阅读兴趣,等于打下了学习语文的根基。
培养阅读习惯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习惯决定着阅读的品位、能力和质量。
正如国学大师梁启超所说:一个人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
我们教师作为“学习型社会”的开拓者,“让读书成为习惯”也是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向广大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淡化心底的功利性思想,着眼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中思考、感悟,引导学
生亲历思维活动的全过程,体验思维成功的喜悦,静静地滋养、陶冶情操,进而进行创新。
再次,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注意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真诚地适时适度评价、激励学生。
现代研究表明,科学的理性与逻辑,需要人文的情意滋润和直觉、体验的辅翼,而人文需要理性之光的照耀。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老师认为:在语文教学的一系列平衡中,更本质的是知识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教育的平衡。
科学性(工具性)体现了一个“真”字,科学是“立世之基”;人文性体现了一个“善”字,人文是“为人之道”。
只有两者的水乳交融,才是新课程语文理想课堂的诗境。
要实现两者的水乳交融,我们的语文课程,尤其我们语文教师要关爱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友,平等交流,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运用科学的、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激励他们,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总之,我们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语文课程新理念,正确把握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淡化语文教学的功利心理,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统一,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才能真正体现语文教学的本质:让学生进一步读书,研究学问,表情达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