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选段及解析——《荀巨伯不弃友》8.24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理解及答案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理解及答案以下是作者整理的《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理解及答案(共含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理解及答案荀巨伯①远看友人疾,值②胡③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④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⑥而还,一郡并获全。
【注】①荀巨伯:汉桓帝时许州(今河南省许昌市)人,生卒不详。
②值:适逢,碰上。
③胡:我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④败:毁弃。
⑤既:已经。
⑥班军:退兵,军队出征回来。
【问题】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2)吾今死矣,子可去(3)荀巨伯远看友人疾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1)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2)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8、本文表现了荀巨伯的什么品质?2分【参考答案】6、(1)抛弃、放弃(2)离开(3)病(共3分,每小题1分)7、(1)毁弃了道义来求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所干的吗?(2)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竟然入侵讲道理的地方。
(共6分,每小题3分)8、道义至上,诚信第一。
(2分,抓住“讲信誉,诚信”这一要点即给满分)篇2: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答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阅读答案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11.选出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世说新语最著名的10则
世说新语最著名的10则
摘要:
1.荀巨伯探病友
2.汉武帝乳母犯事
3.管宁割席绝交
4.钟会撰述志士仁人
5.阮籍猖狂
6.谢安应对子弟
7.王导教子
8.曹操赠衣
9.吕安题字
10.嵇康与钟会论琴
正文:
一、荀巨伯探病友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
朋友劝荀巨伯离开,但荀巨伯坚守道义,选择留下来。
贼兵闯入城池,荀巨伯以自己的生命为朋友担保,感动了贼兵,使他们撤退。
二、汉武帝乳母犯事
汉武帝的乳母尝因外犯事,武帝欲申宪。
乳母求救于东方朔,朔教乳母在武帝面前屡屡回顾,激发武帝的回忆。
武帝念及乳母的哺育之恩,最终赦免了她。
三、管宁割席绝交
管宁与华歆共席读书,因华歆贪图名利,管宁割席与之绝交,表明自己守道的心志。
四、钟会撰述志士仁人
钟会撰写一篇关于志士仁人的文章,表达了自己对道义的追求和忠诚于国家的精神。
五、阮籍猖狂
阮籍借醉猖狂,以抒发自己对世俗的不满,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人物个性。
六、谢安应对子弟
谢安教导子弟要有仁爱之心,以宽容和智慧应对世事。
七、王导教子
王导劝诫儿子要有节俭的美德,自己身体力行,成为家庭的榜样。
八、曹操赠衣
曹操赠送衣物给一位穷困的士人,体现了他的仁爱之心和知人善任的眼光。
九、吕安题字
吕安拜访朋友,见其家中有俗物,遂题字以讽。
表现出他对世俗之物的厌恶和坚守道义的决心。
十、嵇康与钟会论琴
嵇康与钟会论琴,借琴音表达自己对世俗的淡泊之情,以及对道义的执着追求。
世说新语佳句摘抄加赏析
世说新语佳句摘抄加赏析1. 《世说新语》摘抄+赏析一、荀巨伯 1、正文: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人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值:遇到。
胡:古代对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贼:对敌人的蔑称。
郡:指郡城。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 语:告诉,对……说。
今:将,很快,时间副词。
子:您,对人的尊称。
去:离开。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yé)?” 2、【译文】荀巨伯从远地来看朋友的病,正遇上胡人的贼兵攻打郡城。
那位朋友对巨伯说:“我快要死了,您可离去。
”巨伯说:“(我)从远地来看望您,您要我离开,违背正义而求得活命,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为吗?" 贼兵已经进城,到了那位朋友家里,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一郡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敢于独自停留?”荀巨伯说:“我的朋友有病,不忍心抛下他,我宁愿用我的身体代替朋友的生命。
" 贼兵相互说:“我们这班人是无义之人,进入了讲正义的地方!”于是退兵而回,全郡都得到保全。
3、【简析】本篇选自“德行”门。
它记叙了荀巨伯为了保护病友,不肯“败义以求生",愿以“身代友人命”,感动得贼兵羞愧退走的故事,歌颂了荀巨伯忠于友情,重义轻身的可贵品质。
二、新亭对泣 1、正文过江诸人,每至美日。
辄相邀新亭,藉(jiè)卉饮宴。
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qiǎo)然变色曰:王丞相:指王导,字茂弘,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晋元帝时任丞相。
愀然:神色严肃的样子。
“当共戮(lù)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2、【译文】过江来的诸位名士,每到风和日丽的好日子,总是互相邀请到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会宴。
有一次,周颉坐在正中,叹气说:“(这里的)风景(与洛阳)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山河有异啊!”大家都互相望着流眼泪。
只有王丞相神色严肃地说:“我们应当共同为朝廷尽力,收复中原失地,何至于像囚犯似的相对流泪!” 3、【简析】这则故事反映了西晋灭亡后逃往江南的士族官僚,对丧失国土,偏安一隅形势下的不同态度,一种是周颉的忧郁感伤,一种是王导的奋发自信。
【2017年整理】世说新语经典故事
《世说新语》故事(现代文)1、陈仲举礼贤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2、泰山桂树有客人问陈季方(陈谌):" 您的父亲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负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说:"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树,上有万仞高峰,下有万丈深渊;上承甘露浸湿,下被渊泉滋润。
这时候桂树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么功德。
"3、割席分座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同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给扔了。
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读书如故,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
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 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4、急不相弃华歆和王朗一起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很为难。
王朗却说:" 幸好船还宽敞,有什么可为难的。
" 一会儿贼寇要追上来了,王朗想丢下刚才搭船的人。
华歆说:" 刚才我所以犹豫,正是这个原因。
既然已经接纳了他来船上托身,哪里能因为情况危急就丢下他呢。
" 于是就继续带着他赶路。
世人也由此判定华王二人的优劣。
5、王祥事母王祥侍奉后母朱夫人很谨慎,家中有一棵李树,结的果子很好,后母就让王祥一直看着它。
一天突然风雨大作,王祥抱着李树哭泣不已。
王祥曾在床上睡觉,后母进来躲在暗处想砍死他,恰好王祥起来撒尿,后母只是砍到被子上,没杀成王祥。
6、郗公吐饭郗公(郗鉴)在永嘉丧乱时,避居乡下,很穷困,甚至要挨饿。
乡里人尊敬郗公的名望德行,就轮流给他做饭吃。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
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世说新语》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下面是世说新语的原文及翻译,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陈仲举礼贤1.陈仲举①言为士则,行为世范②,登车揽辔③,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④太守,至,便问徐孺子⑤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⑥白:" 群情欲府君先入廨⑦。
" 陈曰:" 武王式商容之闾⑧,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注释」①陈仲举:陈蕃,字仲举,东汉末年人。
与窦武等人谋除宦官不成,被害。
②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成为当时人们的楷模。
③登车揽辔:指为官上任。
辔(p i ):马缰绳。
④豫章:汉代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
⑤徐孺子:豫章郡隐士。
⑥主薄:掌管文书的官吏。
⑦廨(xi ):官署。
⑦武王式商容之闾:武王,周武王。
式,同" 轼" ,车前作扶手的横木,此为动词,意思是乘车时双手扶轼,以示敬意。
商容:殷商时期的贤哲,老子的老师。
闾:里巷的门。
「译文」陈仲举(陈蕃)的言行成为当时读书人的楷模,为官刚上任,就有澄清天下的志向。
担任豫章太守时,一到南昌就问徐孺子住哪里,要去探望他。
主薄说:" 大家伙儿的意思,是请太守您先到官府去。
" 陈仲举说:" 从前,周武王乘车经过贤人商容家门口,俯首而立。
敬贤礼士,席不暇暖,我要去拜访一下贤人,有什么不应该呢?"二鄙吝复生周子居①常云:" 吾时月不见黄叔度②,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③!"「注释」①周子居:周乘,字子居,东汉末年贤人。
②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末年贤人。
③鄙吝:粗鄙贪婪。
已复:竟然。
「译文」周子居(周乘)经常说:" 我只要一段时间见不到黄叔度(黄宪),粗俗贪婪的念头就又萌生了。
"三汪汪如万顷之陂郭林宗①至汝南,造袁奉高②,车不停轨,鸾不辍轭③;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④。
文言文阅读《荀巨伯探友》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友 人 语 巨 伯 曰/吾 今 死 矣 /子 可 去。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粗词语。 (4分)
(1)吾今死矣,子可去 离开
(2)贼既至
已经
(3)遂班军而还 于是
(4)一郡并获全 一起
(1)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朋友有病在身,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生 命换朋友的命。 (2)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
4.你从荀巨伯的身上学到了些什么?请写出两点来 。 (2分)
坚守信义,对友忠诚,舍生取义等
5.胡贼“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这样写的目 的是什么?(3分)
胡贼受到教育,被荀巨伯的精神感动;
突出荀巨伯舍生守义的精神。
文言文阅读: 《荀巨伯探友》
探望 生病
对……说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胡贼攻 ,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离去开。巨伯曰:“远来 ,子令吾去,
来
பைடு நூலகம்
难道
做
已经
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 郡都尽空。你汝何男子,而敢独停止留?”巨
伯曰:“友人有疾疾病,不忍丢委弃之,宁宁愿以用我身代友人
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
于是 返回
一起 保全
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 来攻城。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 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 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 做得出来的吗?”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 “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 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疾 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 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 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调动整 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荀巨伯阅读答案】荀巨伯文言文阅读答案
【荀巨伯阅读答案】荀巨伯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边古文,回答文后问题
荀巨伯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
一郡并获全。
1.分别选出对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贼既至
[ ]
A.遇到说既然
B.正当告诉既然
C.正当说……以后
D.遇到告诉……以后
(2)而敢独止班军而还汝何男子
[ ]
A.停住回、还你们
B.停留回、还你
C.停留胜利他
D.停留胜利他们
2.“远来相视”与“贼相谓”两句中的“相”字用法是相同,还是不同。
3.选出对下列翻译正确的项(1)子可去
[ ]
A.你可以到那儿去
B.你可以离开
C.你可以去了
(2)不忍委之
[ ]
A.我不忍心委托给别人
B.我不忍心去求别人
C.我不忍心扔开他不管
(3)一郡并获全
[ ]
A.全郡的群众都得到保全 B.全城池完好地保全下来 C.并且全郡都获得了完整
:
答案:解析:
1.(1)D;(2)B
2.不同,前一个是一方对另一方,后一个是“互相”。
3.(1)B;(2)C;(3)A
内容仅供参考。
《世说新语》故事精选7则
《世说新语》故事精选7则1.为友舍命的荀巨伯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快要死了,您可以赶快离开。
”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而来看望您,您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求生,哪里是我荀巨伯的做法!”贼兵已经闯了进来,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都逃避一空,你是什么人,竟然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我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
”贼兵相互转告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撤退回去。
全城人的生命财产都得到了保全。
2.“汗出如浆”与“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兄弟二人从小便有好名声。
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到此事,告诉他们的父亲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召见。
召见时,钟毓满脸是汗,文帝问:“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答道:“我战战惶惶,吓得汗出如水浆。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回答说:“我战战栗栗,汗都吓得不敢出来了!”(“战战栗栗,汗不敢出”)3.咏絮才女谢道韫东晋太傅谢安下雪天召集家人,与子侄们讲论诗文义理。
过一会儿,雪下得很紧。
谢安兴致勃勃地问道:“白雪纷纷好像什么?”(“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郎说:“在空中撒盐的景象差不多可以相比。
”(“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说:“不如说它像柳絮凭大风而飞起。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笑,十分快乐。
4.孙皓即席作《尔汝歌》东吴末代皇帝孙皓被晋俘获之后,晋武帝问孙皓:“听说你们南方人喜欢作《尔汝歌》来戏弄人,你会不会唱呢?”孙皓正在喝酒,听了这话,就举杯劝晋武帝饮酒,说道:“过去和你是邻居,现在给你作臣子。
向你敬上一杯酒,祝你活上一万年!”(“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
上尔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因对人称“尔”“汝”含不敬意味,故武帝听了,很后悔让他作歌。
5.杀人劝酒的石崇与冷血的王大将军石崇每次请客宴饮,常叫美人劝酒;客人有饮酒不干的,就让人把美人斩首。
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断句
世说新语德行荀巨伯探友断句荀巨伯,那可真是个让人又敬又怕的人物。
听说他有个探友的故事,这可是流传了好久。
话说那天,他突发奇想,想去拜访一位朋友。
你们知道的,荀巨伯那脾气,脸上看不出太多表情,但他心里是有一套的。
咳,别看他话不多,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啥事都能做得有条有理,绝不拖泥带水。
他本来是准备去看一位朋友的,但你猜怎么着?朋友却不在家。
这个时候,荀巨伯倒也不急,站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心里可能也在琢磨着:这位朋友到底是怎么回事,什么时候能回来呢?等啊等,没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自己先进去了。
哎,你说,这种事如果是你,心里早就不耐烦了吧?可是荀巨伯不同,他沉得住气,没一点儿急躁。
对他来说,做事得有个准儿,讲个道理,千万不能显得太过随便。
他进了朋友家,四下打量了一下,发现屋子里看起来乱七八糟的,像是没什么人整理过。
你看,荀巨伯那一眼扫过去,估计心里已经在想:这家主人大概也不是什么讲究的人吧。
可你也不能说他就不够礼貌,毕竟,这时候他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先去找了个座位坐下来。
那动作,真是又沉稳又得体,好像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突然之间的“不速之客”状态。
不一会儿,他的朋友终于回来了。
朋友一进门,看见荀巨伯坐在那里,也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笑,赶紧坐下寒暄。
你说,这时候,荀巨伯有什么反应呢?他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惊讶,反而是淡淡地说了句:“你可真够慢的。
”这话,说得简单,可是意味深长。
你看,荀巨伯这人,就是这样,哪怕是普通的朋友之间相见,他也能从中看到一些微妙的东西。
就比如这次,他并没有直接去批评朋友的家里乱七八糟,而是通过一句话,把他想说的意思传递了过去。
他也没急着和朋友谈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而是直接进入了正题。
他告诉朋友:“我看你家里似乎有些问题,要不我们一起想个办法?”说得简直直截了当。
可是你看,他说话并不带丝毫责怪的语气,反而是充满了关心,显得既稳重又不失体面。
你可能会觉得,他是不是有点太直接了?但其实这正是荀巨伯的风格。
文言文翻译荀巨伯探友
巨伯携药带食,星夜兼程,不辞劳苦。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抵达李君居所。
时李君病势沉重,卧床不起。
巨伯见状,泪如雨下,遂昼夜守护,不离不弃。
李君知巨伯远道而来,心中感激不已。
谓巨伯曰:“吾病已入膏肓,恐难救治。
汝乃吾之挚友,何必千里迢迢,前来探望?”巨伯答曰:“吾闻君病,心急如焚,岂敢吝惜千里之程?况吾与君友谊深厚,岂可因君病重而舍之?”言罢,巨伯为李君煎药,亲自喂食。
李君感其孝心,病情渐有好转。
然疫病蔓延,乡邻皆染疫而亡。
巨伯亦不幸染病,病势沉重。
李君见巨伯病倒,痛哭流涕,谓巨伯曰:“吾病已愈,然汝亦病入膏肓,吾心何忍?愿与汝同病相怜,共度生死。
”巨伯微笑曰:“君之关怀,吾心已足。
吾死不足惜,但愿君病愈,吾之孝心得以报答。
”李君感巨伯之孝,遂尽己所能,为巨伯疗病。
然疫病肆虐,终无法挽回巨伯之命。
巨伯临终之前,谓李君曰:“吾虽死,无憾矣。
吾之孝心,得以尽矣。
君可放心,吾之灵魂,必会保佑君病愈。
”李君闻言,悲痛欲绝。
然而,巨伯之孝心感动天地,疫病终被平息。
李君病愈之后,为纪念巨伯之孝,特建孝子祠,以示纪念。
荀巨伯探友之事,传为佳话。
世人皆赞其孝心,以为楷模。
巨伯之孝,不仅在于千里探友,更在于临危不惧,舍己为人。
其精神,永垂不朽。
译文:昔日荀巨伯,字巨伯,东汉时期的人,性格极为孝顺,对待父母非常真诚。
有一天,巨伯的朋友李君,不幸患上疫病,困顿在异地。
巨伯听闻此事后,心情焦急万分,决定前往探望,不顾千里之遥,不畏艰险。
巨伯带着药物和食物,星夜兼程,不辞劳苦。
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李君的住处。
当时李君病情严重,卧床不起。
巨伯见到这一幕,泪如雨下,于是日夜守护在李君身边,不离不弃。
李君知道巨伯远道而来,心中十分感激。
他对巨伯说:“我的病已经到了无法治愈的地步,恐怕难以康复。
你是我最要好的朋友,何必千里迢迢地来看我?”巨伯回答说:“我听说你生病了,心里非常着急,怎么敢吝惜千里之遥?何况我和你的友谊深厚,怎么能因为你的病重就舍弃你呢?”说完,巨伯为李君煎药,亲自喂食。
《刘义庆-荀巨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刘义庆-荀巨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刘义庆-荀巨伯》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三国两晋南北朝刘义庆荀巨伯亦题《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文言文翻译注释及启示
1、文言文荀巨伯①远②看友人疾,值③胡④贼攻郡。
友人语⑤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⑥!”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⑦吾⑧去,败义以求生⑨,岂荀巨伯所行邪⑩?”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2、翻译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胡贼攻打城池。
朋友对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的事吗?”这时胡贼已经到了,问荀巨伯:“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
”胡贼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3、注释①荀巨伯:东汉颍州(今属河南)人,生平不详,汉桓帝的义士。
(荀:发音:xún);②远:从远方;③值:恰逢,赶上;④胡:中国古代泛指居住在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秦汉时一般指匈奴;⑤语:动词,对......说,告诉;⑥子可去:您可以离开这里。
子,第二人称代词“您”的尊称。
去,离开⑦令:使,让;⑧吾:第一人称,我;⑨败义以求生:败坏道义而苟且偷生;⑩邪:句末语气词,表疑问,相当于吗,呢;郡:古代的行政区划,这里指城;无义之人:不懂道义的人;获全:得到保全;4、启示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
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
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荀巨伯不弃朋友的历史典故
荀巨伯不弃朋友的历史典故荀巨伯不弃朋友的历史典故荀巨伯不弃朋友: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荀巨伯不弃朋友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荀巨伯不弃朋友的历史典故《世说新语》是南朝宋的`刘义庆编纂的一本记录人物言行的小说集。
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讲这本书里的故事。
东汉时候有个人叫荀巨伯。
有一天,他出远门到另外的一个郡去探望生病的朋友。
到了朋友家,没说上几句话,街上就噪杂纷乱起来。
荀巨伯出门打探一番,原来是有胡人用城外杀来。
满城男女老少都窜回家收拾钱财细软,或逃或躲,不一会儿就跑了个一干二净。
荀巨伯把情况跟朋友一说,朋友很着急,挣扎着从床上坐起来,对荀巨伯说:“我病成这个样子,横竖是一死。
可我不能害了你,你赶快走!”荀巨伯握着朋友的手说:“我走这么远的路来看你,全是因为咱们的交情。
你重病在身我却弃你而去,那我们的交情就变成假交情,我荀巨伯的义气也就没有了。
你什么都不要说了,只管养你的病吧!”胡人攻进城来,四处破坏劫掠。
他们冲进荀巨伯的朋友家,看见荀巨伯神色安定地坐着,不由十分惊讶。
领头的胡人用刀鞘戳了一下荀巨伯,说:“汉子!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汉人望风逃窜。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此地停留?”荀巨伯平静地说:“我不是这城里的人,我来这里是探望我生病的朋友。
朋友病重,把他留在这里我不放心,所以留了下来。
”?领头的胡人看看床上的病人,又看看荀巨伯,把手搭在胸前向他行了个礼,对其他胡人说:“咱们这些无义之人,今天是到了有义之国。
回去吧!”胡人很快撤兵走了,全郡的老百姓平安无事。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
《世说新语》原文赏析及译文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武子丧,时名士无不至者。
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哭毕,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驴鸣,今我为卿作。
”体似真声,宾客皆笑。
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选自《世说新语》)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⑴、少所推服.()⑵、时.名士无不至者()⑶、莫.不垂涕()⑷、使.君辈存()10、给文中划线句划分停顿。
(2分)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⑴、孙举头曰:“使君辈存,令此人死!⑵、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2、王子猷和孙子荆悼念亡者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你如何理解他们独特的悼念方式?(5分)参考答案9、⑴、佩服⑵、当时..⑶、没有谁⑷、让.10、子荆后来/临尸恸哭/宾客莫不垂涕。
11、⑴、孙子荆抬起头说:“让你们这类人活着,却让这个人死了!”⑵、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了。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12、子猷的悼念方式是弹琴,孙子荆的悼念方式是学驴叫。
子猷与子敬有着深刻的手足之情,子敬“素好琴”,子猷奔丧时抚琴即像抚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哀思;王武子生前喜欢听孙子荆学驴叫,孙子荆以驴鸣代替悲歌,表达丧友之痛。
参考译文孙子荆(孙楚西晋诗人)仗着自己有才华,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敬重王武子(王济)。
王武子去世后,名士们都来吊唁。
孙子荆后到,面对尸体痛哭,客人们也受感染跟着流泪。
孙子荆哭罢,对着灵床说:“你一直喜欢我学驴叫,今天我学给你听。
”他叫的声音和真的一样,客人们都笑了。
孙子荆抬起头来说道:“让你们这些人活着,却让这样的人死了!”二【甲】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乙】孙子荆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
刘义庆《荀巨伯探病友》原文译文赏析
刘义庆《荀巨伯探病友》原文|译文|赏析《荀巨伯探病友》这篇文章选自《世说新语·德行》,这篇古文赞扬了荀巨伯重视友情、先人后己、舍身取义的高尚品质,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哦,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篇文言文吧。
《荀巨伯探病友》原文南北朝:刘义庆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及注释译文荀巨伯到远方看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求生,怎么是我的行为呢?” 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朋友有疾病,(我)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
”贼兵听后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却要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地方!”于是调动整个军队回去了,全城因而得以保留。
注释语:对…说子:尊称,相当于“您”去:离开败义:毁坏道义岂:难道既:已经一:整个止:停留委:丢下;舍弃遂:于是班军:调回军队,班:撤回还:回去并:都赏析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友谊,才是君子之交。
义气,不会因富贵贫贱或生死祸福而改变立场与做法,义气是为了正当的事情,而主动愿意替别人承担危险,甚至不惜舍弃自我,成全他人的气度,这也是“真”、“诚”的一种体现。
一桩舍生取义的义举,不仅救了朋友的性命,更让敌军自惭而退,可见“义”以及道德的强大感化力量。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荀巨伯在生死关头还能不忘圣贤书所言,而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行为,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世说新语资料
世说新语资料一、《荀巨伯探友》【原文】荀巨伯(1)远看友人疾,值(2)胡贼(3)攻郡,友人语(4)巨伯曰:“吾今死矣,子(5)可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6)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荀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7)何男子,而敢独止(8)?”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9)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10)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11)而还,一郡并获全(12)。
(出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注释】(1) 荀巨伯:汉桓帝时颖川(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一带)人,生平不可考。
(2) 值:适逢。
(3) 胡贼:指北方异族入侵中原的流寇。
古时我国西、北部一带少数民族统称为“胡”。
(4) 语:告诫,对人说。
(5) 子:尊称,相当于“您”。
(6) 败义:败坏道义。
(7) 汝:你。
(8) 止:停留不走。
(9) 委:抛弃。
(10) 相谓:相互议论。
(11) 班军:调军队回去。
(12) 获全:得到保全,免受侵害。
(13) 相视:看望你。
(14) 一:整个。
(15) 独止:一个人留下。
(16) 无义:不懂道义。
【译文】荀巨伯到远方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人来攻城。
友人对巨伯说:“我是快死的人了,你赶快走吧!”荀巨伯说:“我远道而来探望你,你却要我离开;这种为了贪生怕死而败坏道义的行径,难道是我荀巨伯所能做得出来的吗?”等到贼兵来了,问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的人都逃走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停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说:“友人有病,不忍心抛下他,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生命!”贼兵听了相互说道:“我们这些无义的人,竟然攻入这个讲究道义的国家!”于是整个军队撤离小城,全城因而得以保全。
点睛之笔: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赏析】《世说新语》的这篇文章采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来表现荀巨伯的义举,宁代朋友死去,而让自己的朋友在危急时刻离城而去,此举感人至深。
《世说新语》故事点评
《世说新语》故事点评一、徐孺下陈蕃之榻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
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
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
”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
吾之礼贤,有何不可!”陈仲举下车伊始,就立即去拜访当地贤人,礼贤之心昭然,其后更有“徐孺下陈蕃之榻”的美谈,不必细说。
且不说此举是否是为政的第一要务,仅仅是这样的处事方式就足以让人借鉴了。
古往今来,人之为事,或困于礼法,或穷于应酬,率性所为者鲜矣,此又以公事为甚。
我等不妨学学陈仲举,想到了自己该去做的事就立即去做,不要为自己设置不必要的程序,岂不快哉!二、荀巨伯不弃友人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荀巨伯不弃友人,这已成为千古美谈。
人有旦夕祸福,有时本来与己无关,却被无端牵连,遇到这种情况是坦然应对还是避之不及,这就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了。
设想荀巨伯舍友而逃,惶惶夹于乱兵难民之中,若心存一念,必系友人之安危。
或免,则遭心责,或不免,则身与义俱亡。
倒不如舍生取义,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危难。
荀巨伯可谓智仁勇备矣。
又:此事得以流传后世,为人称道,其功亦在所谓的“胡贼”。
试想胡人真是无义之人,其结果大概是就象罗马人砍掉阿基米德的头一样早要了他和他的友人的命,此事或可为人所知,荀巨伯还能做一回烈士;但多半会湮没在在乱兵之中,那他的壮举就只有天知道了。
三、管宁割席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对于这则故事,作者对二人的褒贬已在其中。
就价值观来说管宁就未必对,华歆就未必错。
《世说新语》片段文言文阅读
《世说新语》片段文言文阅读
献之①尝经吴郡,闻顾辟疆②有名园。
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时辟疆方集宾友,而献之游历既毕,指麾③好恶,傍若无人。
辟疆勃然数之曰:“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是二者,不足齿之伦④耳。
”便驱出门,献之傲如也,不以屑意.(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献之]即王献之,官王中书令(相当于宰相)。
②[顾辟疆]人名。
③;[指麾]指点评论。
④[伦]粗野,粗俗。
12.用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
傲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译文:对主人傲慢,是无理的',凭地位高低而盛气凌人,是不道德的。
13.对文中王献之的表现,请你给他提两点建议,使其行为得体有礼。
(2分)
建议一:进入别人的私宅,要事先征得主人的同意,不可以“径往”;
建议二:游赏时要尊重主人,平和有礼,不能旁若无人,随意指点评论。
【初中文言文阅读】《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阅读答案及原文
【初中文言文阅读】《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阅读答案及原文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速去。
”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
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值:正逢。
②郡:此指城。
③照面:探望你。
④败义:毁坏道义。
⑤一:整个⑥班军:调回出外打仗的军队。
1、挑选出与“我辈无义之人”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吾欲之南海b、水陆草木之花c、怅恨久之d、属作文以录之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今死去矣,子速回去。
(2)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3)友人存有疾,不忍心委之。
3、你从本文中获得了哪些启发?参考答案1、b2、(1)我现在恨不得了,你赶快返回。
(2)(我)从老远的地方来看你,可以你却使我返回,并使我沦为一个不讲道义而只顾冒险的人,这难道就是我荀巨伯必须搞的吗?(3)朋友存有病,(我)不忍心扔下他(独自返回)。
3、友情无价。
人世间最宝贵的就是赤城的友爱,它比生命还值得人们珍惜。
参照译文:荀巨伯远道去探望生病的朋友,正好遇上胡兵进攻郡城。
朋友对荀巨伯说:“我现在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吧。
”荀巨伯说:“我远道来看你,你却让我离开,让我舍弃正义来保全性命,这哪里是我荀巨伯做的事!”胡兵进城后,对荀巨伯说:“我们的大军一到,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一个人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病,不忍心抛弃他,我宁愿用自己的身家性命来代替朋友的性命。
”胡兵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于是撤回大军。
整个郡城都得以保全。
寓意做人要像荀巨伯那样讲义气、不背叛仁义与道德,方可获得他人的赏识与尊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家”就能上的学而思培优学而思在线北京小高年级小美老师《世说新语》十日谈(09)——保住一座城,还能有这样的操作?
资料整理:学而思在线宁老师
一、原文——《荀巨伯不弃友》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①胡贼攻郡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③,子令④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⑤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⑥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⑦?”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⑧曰:“我辈无义⑨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⑩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二、注释
1、值:适逢,正赶上。
2、胡贼:胡人。
胡,我国古代对北方边地和西域各少数名族的泛称。
贼,强盗,对入侵者的贬称。
3、相视:看望你。
4、令:让。
5、既:已经
6、一:全,整个。
7、独止:一个人留下。
8、相谓:互相说话,即对同伙说。
9、我辈:我们。
10、无义:不懂道义。
11、遂班:撤退。
12、郡:这里指城。
13、子可去去:离开
14、一郡并获全:全:保全。
并:都15、汝:你16、班军:退军
三、译文
有一次荀巨伯千里迢迢去探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刚好碰上外族敌寇攻打那座郡城,朋友就劝巨伯离开,说:“我马上就要死了,您还是离开这儿吧!”巨伯说:“我远道而来看望您,你却要我离开,败坏道义来换得生存,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做得出来的事情吗?”最终没有离开。
郡城陷落后,敌寇进了城,很奇怪荀巨伯还呆在这里,就问他:“我们大军一进城,整个郡城的人都跑光了,你是什么人,竟然还敢一个人留下来?”巨伯回答道:“我的朋友生了病,我不忍心丢下他一个人,如果你们非要杀了他,我愿意用我的生命来抵换。
”敌寇听后内心大受震动,相互议论说:“我们这些不讲道义的人,却侵入这个有道义的地方。
”于是就撤军而回了,整个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四、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荀巨伯千里迢迢探望朋友,胡人攻占下来了城池的情况之下,依旧为了朋友选择留下,最终打动了胡人的故事,表现了荀巨伯是一位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重情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人。
五、小宁老师有话说
人生若能得到荀巨伯这样子的一位朋友,那在朋友层面上,便足矣。
当然,这种人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除此之外,在荀巨伯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生中的一种坚守,这一种坚守是超越了生命的,它可以是为了友谊,也可以是为了梦想,也可以是为了其他心之所向的东西。
在这一种坚守之下,人们仿佛穿上了最厉害的铠甲和有了最锋利的武器,这也是为什么胡贼入侵以后又退军了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