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理念与策略共31页文档

合集下载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引言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课程在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课程改革成为了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介绍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并探讨其对教育发展的意义。

一、课程改革的理念1.1 个体化教学传统教育模式注重统一性和标准化,但这种模式往往无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和多样化需求。

个体化教学强调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通过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和兴趣爱好,个体化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帮助其实现全面发展。

1.2 融合性知识传统课程划分明确,知识点孤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显得力不从心。

融合性知识强调跨学科学习和综合能力培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融合性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1.3 基于实践的学习传统教育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环节。

基于实践的学习强调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参与真实情境中的活动、项目或实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课程改革的策略2.1 学科整合传统教育模式中,各个学科独立设置,缺少交叉融合。

学科整合策略旨在打破传统边界,将不同领域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例如,在语文教育中融入艺术、历史等元素,使语文教育更加丰富多样化;在数学教育中融入计算机科学、经济学等内容,使数学教育更具实用性和现代性。

2.2 跨学科教学传统课程划分明确,缺少跨学科的交叉。

跨学科教学策略通过将不同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探讨环境问题时,可以将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整合起来进行综合讨论和研究。

2.3 项目驱动传统教育模式中,知识孤立,缺乏实际应用。

项目驱动策略强调通过项目设计和实施来促进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话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部分,其改革涉及到国家的未来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成才问题。

我们有必要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一、基础教育改革的理念1.1 个性化教育理念随着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的逐步完善,个性化教育理念逐渐被引入基础教育领域。

个性化教育理念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为目标。

这意味着不再一味强调学生的统一性,而是要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1.2 素质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等。

素质教育更注重知识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不是单纯追求分数和成绩。

1.3 教育公平理念教育公平理念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

它强调每个学生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不论其出身背景和家庭条件如何,都应该有机会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条件。

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需要通过政策、制度等方面的改革来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二、基础教育改革的策略2.1 完善教育投入体系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完善教育投入体系。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改善学校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增加教育设施等方面下功夫,使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的配置,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2.2 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课程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入多元化的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发展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2.3 推行素质评价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推行素质评价。

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推行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它将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表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合理的评价体系。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课程改革理念是把课程设计为一个丰富多样的体验,让学生体验不同的学习模式,大胆开发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掘自身的潜力。

策略是要完成课程改革,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着重培养教师的课堂技能、创新技能、网络技能;其次要采取组织形式多样化、学习环境多元化、教学方式多样化、资源服务多元化的方式,个性化定制学习课程;再次要将“学生为主、注重教学质量”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实施课程学习状态可视化、智慧教学、课程学习管理等服务体系;最后要紧紧围绕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专业特性选择系统改革的对象和内容,落实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扩大学生参与和拓展学习空间,构建以学校为核心,以非校教育为载体,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课程改革体系。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质量的提升为核心的,旨在建立一个学习者自主、教师指导、家庭关怀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实现课程学习的质量提升和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系统性过程。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最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展的关注 ⑤ 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者 ⑥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
平等 互动
对话
(三)、教师的素养
1、教师的人格素养
2、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关的学科知识
教育教学专业技能
3、教师的文化素养
4、教师的信息素养
“关于信息的信息”
教师的人格素养
身正
:认真严肃、敬业爱生
学高
:宽广厚实、多才多艺
学生个性主动活泼的发展 尊重学生的需要和个性 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重点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体验
能力的发展上
2、课程功能的转变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
情 感 态 度 价 值 观
大队委
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背影、圆周、
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重要区 别
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 2.大纲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关注学
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 4.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 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
(五)、关于课改的一些思考
①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 ②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问题:狭义的知识幻灯片
31
③教学活动应该以什么为中心? 、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 ⑤、怎样理解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
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构? ⑥、学科综合课我们应该怎样教?
教师究竟该如何定位?
学习者共同体
教师是一个学习者,在 学习互动中共同进步
怎样理解在学生已有的生活和 学习经验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建 构?

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

课程整合的基本理念和策略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是教育永恒的经典课题。

我们都在使用着“课程”这一概念,但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各不相同,处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有必要对课程作进一步的剖析和认识,形成基本的共识,规范和提升我们的课程实践和课程行为。

一、课程涵义的理解在中国,“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朝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经·小雅·巧言》中“奕奕寝庙,君子作之”一句注疏:“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这是“课程”一词在汉语文献中的最早显露。

宋朝的朱熹在《朱子全书记学》中亦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

朱熹的“课程”含有学习的范围、进程、计划的程式之义。

在西方,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斯宾塞(H.Spencer)。

1859年斯宾塞发表著名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What Knowledge is of most worth》,文中提出了“curriculum”(课程)一词,意指“教学内容舯系统纽织”。

西方课程(curriculum)源于拉丁语“currere”。

“currere”是一动词,意为“跑”,“curriculum”则是一名词,意指“跑道”(race-course),根据这个词源,西方常见的课程定义是“学习的进程”(course of study),简称“学程”。

实际上,课程理论和流派很多,即使同一理论渊源和思潮的学者,对课程定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可以说,有一个课程专家就有一种课程定义。

综观多种多样的课程定义,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课程作为学科这是使用最普遍,也是最常识化的课程定义。

谈到课程必然要谈到语文、数学、外语、音乐、美术等某门学科,课程就是学科,学科就是课程。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对课程这样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

完整版)新课程改革三大基本理念新课程改革的三大基本理念是:关注学生发展、强调教师成长和重视以学定教。

在关注学生发展方面,课堂教学评价应体现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这一理念应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要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同时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研究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

在学生教学发展过程中,老师的角色定位也很关键,正确的做法是老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能动性。

强调教师成长是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

课堂教学评价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重视以学定教是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

要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情绪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研究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否能长时间保持兴趣,能否自我调节和控制研究情绪;研究过程是否愉悦,研究愿望是否可以不断得以增强。

注意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始终关注讨论的主要问题,并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力;学生的目光是否始终追随发言者(教师或学生)的一举一动;学生的倾听是否全神贯注,回答是否具有针对性。

参与状态方面,评价学生是否全员参与研究活动;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并踊跃发言,兴致勃勃地参与讨论和发言,是否自觉地进行练。

交往状态方面,评价整个课堂气氛是否民主、和谐、活跃;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是否友好分工与合作;是否能虚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发言。

遇到困难时,学生能否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政策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政策

參、課程發展理念、目標與原則
一、高中階段課程發展理念
新世紀青年經過三年學習與成長,將具有下列特質: (一)熱情且富有責任感。 (二)充滿理想並具實踐的能力。 (三)有傳承文化和歷史的使命,且能創新。
二、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目標
高級中學教育,除延續國民教育階段之目的外,並以 提昇普通教育素質,增進身心健康,養成術德兼修 之現代公民為目的。 為實現本階段教育目的, 頇從生活素養、生涯發展及 生命價值三層面輔導學生達成下列目標: (一)提昇人文、社會與科技的素養。 (二)加強邏輯思考、判斷、審美及創造的能力。 (三)增進團隊合作的精神及責任心。 (四)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及終身學習的態度。 (五)培養自我了解及生涯發展的能力。 (六)深植尊重生命與全球永續發展的觀念。
層級 要分項 點 行試辦或實驗 政4-1 培育人才4-2 教學行政配套 4-3 課務行政4-4 課課程內涵5-1 程 課程組織5-2 課程評鑑5-3 新舊課程銜接 5-4 轉學生銜接5-5
師培機構b 地方主管 學校與民 行政機關c 間d 應辦 建議 應辦 建議 應辦 建議 應辦 建議 理 辦理 理 辦理 理 辦理 理 辦理
伍、課程改革的理念
一、教育改革是對社會價值觀、傳統文化慣 性的挑戰,是對個人的改革,也是對社會 的改革。 二、課程改革不限課程內涵,是對課程、教 材、教學、評量、行政的改革。
一、課程改革的性質
(一)團體互動:不論中央或學校之各項課程 改革,均非由部長或校長一人決定,而係委 員人際互動的成果、各種勢力協調的結果。 (二)系統運作:課程組織頇擬定計畫與工作 流程,經由系統運作的歷程,循序漸進逐步 完成任務。 (三)累積增能:課程改革兼具課程改革結果 與參與者的累積增能,逐漸累積提升品質, 各項問題逐漸凝聚共識。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
课程改革作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其理念和策略在不断发展。

课程改革旨在为学生创造一种适合其成长发展和学习需要的学习环境,而其理念和策略,必须指向实现这一改革目标。

一方面,课程改革的宗旨在于要反思当前中国教育模式,采取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因此,改革的理念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课程改革应坚持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面进行。

首先,课程改革应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探究方式。

学校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

学校应该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体系,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在探究及实践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要重视教师的作用,让教师把学生的个性发展放在首位,把尊重学生,支持学生的个人发展作为教学中应有的重要素养。

因此,教师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实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取可持续的评价方式,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最后,课程改革应从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来改进,减少课程的冗余和重复,加强课程的连贯性和有机结构,在不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课程的实效性。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应从学生、教师和课程三方
面展开,且改革应以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

学校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获取知识,让教师尊重学生,支持学生发展。

最后,应以教学实效为主,重视课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以实现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中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简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一、引言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本文将从理念和策略两个方面进行全面详细的简述。

二、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

而现代教育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未来职业规划等因素。

2.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指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竞争力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3.跨学科融合传统课程设置单一,缺乏跨学科融合。

而现代社会需要具备多方面知识背景和技能的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个性化教育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发展需求。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重个性化教育,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模式和内容。

三、策略1.多元评价传统教育模式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表现。

而多元评价则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包括考试成绩、作品展示、实践表现等。

2.项目制学习传统教育模式以课程为中心,缺乏实际应用环境。

而项目制学习则是以实际项目为基础,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这种教育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信息技术支持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应该注重信息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板电脑等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参与度。

4.教育资源共享传统教育模式下,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

而现代教育则强调教育资源共享,让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的优秀课程和教学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四、结论课程改革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理念和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

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应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综合素质教育、跨学科融合、个性化教育等理念,并采取多元评价、项目制学习、信息技术支持、教育资源共享等策略。

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的理念

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的理念

课程改革及新课程的理念一、新课程要求教师知道新课改的理论基础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本来是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

其核心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个人的学习是一个心理过程;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强调做中学;最好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3.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运动智能、空间视觉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反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为新课改提供了新支点、新依据、新视角。

加德纳教授,霍华德,加德(Howard Gardner),哈佛大学发展与认知心理学家,零点计划主任,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

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被各国教育学、心理学界誉为“哥白尼式的革命”。

推荐阅读:《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在全球》二、新课程要求教师学习新课程体系改革了哪些内容1.改革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学习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要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改革课程结构,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体现课程的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精品文档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精品文档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行为
朱川彬
2019/10/8
1
• 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地位
• 课程改革实际上包含了的三个层面 的改革: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 施的改革。
• 与之相对应的是三个方面的工作: 制定课程标准、编写教材、进行教学改 革。
• 两个“落差”:1、2之间和2、3之 间。
2019/10/8
2
2019/10/8
11

现代人文(本)主义,在五六十年代兴起
于美国,七十年代扩及欧亚,进而影响全球。
它的核心是对人的尊重和关爱。在学习上,认
为每一个人都具有进取的欲望和发展的天赋,
教育者应当真诚地呵护这种欲望和天赋。

由此看来,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本质上是
统一的。如果按照科学规律组织教学 ,让学生
对学习内容进行积极的智力加工,就是对学生
• 教师的疑虑:单一的目标——传授 知识都难以真正到位和落实,多元目标 能够实现吗?
2019/10/8
18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总
是整体性的发生和发展的。因此,对于
多元化的教学目标,无须一条一条地提
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而是寻找和设计
一种教学活动,能够整体性、一体化的
实现多元化的教学目标、形成积极的个
25
• 研究性学习与接受学习
• “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的 一个概念。接受学习越来越明显地阻碍 着学生的发展,因此,应当从接受学习 转变为研究性学习。”
• “就人的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 接受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
2019/10/8
26
• 什么是接受学习?
•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 材料,直接接受现成知识的学习。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

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理念及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根本任务是“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要完成这一任务,落脚点在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如果不能把改革的理念和思想融进课堂教学,并以此统摄和改造教学过程,再好的课程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而课堂教学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顺应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只能是无本之花。

传统的课堂教学的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单向平面地讲授教科书的活动,“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是这种传授活动的金科玉律。

”在这种理念下,教师崇尚钻研教材,视处理好教材、教好教材为教学艺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特点具有开放性、创造性、不确定性。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创造性地开发教学资源、开放性地规划教学过程,以达到生成性实施课程的目的。

要达到以上的目的,首先要搞好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这里我不论述什么是教学设计及其基本程序,单单讲其以下几个基本理念:㈠创设“学习环境”新课程所指的学习环境,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四要素:“教师”、“教材”、“学生”和“媒体”。

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三个要素。

⑴情境:新课程所说的学习情境特指一种真实而复杂的问题情境,并要求把学习任务全部置于情境中。

⑵协作:新课程特别强调特定情境中学习活动的交往、合作和互助,协作在更高层次上促进个性的经验、方式和信念的内化和提升。

⑶资源:新课程作为教学活动的五大学习资源: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资源(教材);二是教师与教师的帮助;三是学习环境中特定的问题情境和合作性学习;四是将与学生个性相对的学生群体;五是学习活动中的所有因素、事物、人物,尤其是学生的课堂活动。

㈡整合教学目标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强调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经历”和“体验”,使学生既能掌握知识又学会反思、评判,并有所创新。

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调认识与情意的统一,“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宏伟目标的关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

加快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确立面向21世纪的适应时代要求和我国国情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关乎国民素质提高和民族复兴的大业。

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浙江省将有49个县(市、区)进入省级课程改革实验。

为了帮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广大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改革理念,日前,本刊记者就课程改革的有关问题,专门采访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成一个完整的、有着独一无二的生命的人。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课程功能的改变就要求课程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

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

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需要根据新的功能要求,进行调整。

如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毫无疑问,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的学生需要现代化的课程内容。

因此,要求改变目前部分课程内容繁、难、偏。

旧的现象,重新确立每门学科/领域内的“双基”。

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处理好现代社会需求、学科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中的关系。

第四,倡导建构性学习,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强调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观念。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评价主要是为了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而不是为了评等、排名。

因此,我们应该把“教师评价”改为“教学评价”,把“学生评价”改为“学习评价”,是评“事”,不是评“人”,并借用对“这件事情”的评价来促进“人”(如校长、教师与学生)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评价项目多元、评价方式多样,、国家的、。

分科性。

因此,,,以适崔: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发展文档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发展文档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发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材观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伴随着教育目标、教育理念的改变,教材不再仅仅供传授的经典,不再是供记忆的知识仓库,而是供教学使用的材料,教师和学生不但是材料的主人,更是新材料和新教学智慧创生的主体。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行的教学活动,并不是对教材的简单复制,而是教师对教材的一种再开发、再创造的活动过程,这也是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主要形式。

一、新教材的特点1、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新课程理念要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方案和要求,以及各自的潜能和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数学课程。

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基础、不同水平和发展给予具体指导。

表达以学生为课程主体的选择性教材。

2、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理解到:数学与我相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应用数学。

例如,在前一段时间我们数学组指导学生利用统计知识学生月消费支出的调查报告,学生经历了收集数据,整理、分析数据,利用样本的数字特征来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尝试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注重生活应用实例,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3、注重数学的文化价值在教学中结合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经常会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反映数学在社会进步、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同时也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动作用。

教科书中在《阅读与思考》环节有很多生动有趣的故事,学生在阅读后能够深深体悟到数学的发现美、严谨美、更感动于数学家们对人类数学史上的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4、教与学之间,更能表达创生性在新课程中设置了很多数学探究以及研究性的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水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难点成因新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新课改的培训和学习当中,并且在教学中也努力实践着,但因为理解水平的差异和教学方法策略不同导致在新棵程实践中效果也不同,课改研究协会将进入新课改的老师分成四类,“穿新鞋,走新路”,“穿新鞋,走老路”,“穿老鞋,走新路”,“穿老鞋,走老路”,能够看出在实施新课改中教师们所表达的参差不齐,差强人意,针对教师的主要问题实行一下剖析。

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

学校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施策略近年来,教育领域对于学校课程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多。

为了适应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学生需求的发展,课程改革被认为是必要且迫切的。

本文将从理念与实施策略两个方面来探讨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理念的重要性学校课程改革首先要有正确的理念指导。

理念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关系到教育的本质和发展。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课程改革的理念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核心。

首先,课程改革应注重灵活性和针对性。

教育应根据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构建个性化、差异化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展潜能。

其次,课程改革还应促进跨学科融合。

传统的学科边界已经无法满足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学科之间应有更多的交叉与合作,形成整体化的课程架构,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应重视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之外,学校还应给予学生广泛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的锻炼,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实施策略的思考课程改革的理念确定了方向,实施策略则是推进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下面将结合国内外的实践经验,提出一些具体的实施策略。

1.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偏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校应推行多种形式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素质评价、项目评价和反思评价等,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和展示机会,为个性化发展提供支持。

2. 创造富有创新性的教学环境。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校需要提供宽松的、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

教师应鼓励学生发掘问题、解决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

学校还应鼓励学生参与创新性的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3. 加强师资培养和专业发展。

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能。

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营造良好的教师发展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课程内容偏多、偏难、偏旧,脱离学 生经验。
例 初三《语文》试题
△ 《红楼梦》中: 贾母的丫环是谁? 宝玉的丫环是谁? 最有反抗精神的丫环是谁?


高中一年级《语文》第二册
有些课文时代性差:
如《猎户》一文颂扬打豹英雄,与 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相违。
小结:对现行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缺乏对学生学会学习的有效指导。 考试代替了评价,考试结果的处理使学生
△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现状
课程实施重“教书”和“背书”(制度课程 ,教学传递)
熟(死)能生巧(活)? 巧学(策略)
苦学:头悬梁、锥刺股… 乐学(动机)
案例:
• 组织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调查、收集生物圈的相关
资料,模拟召开“国际生物圈”研讨会,结合本地 实际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圈。(生物标准)
• 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 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 ;
• 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
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
学标准);
• 通过唱一只歌、做一件礼物,在唱歌、绘画、制作的过程
中体会怎样表达对祖国、对亲人的爱,共同分享创作的乐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目前评价的现实
把字写得工整一点 尽量不要涂改 要认真一点 能否用钢笔写? 字要写得工整一些 要认真! 字写得不认真 这么多遍还记不住! 把字写得大一点 简单点了吧? 又不认真了 不能老用涂改胶 要认真
目标之五
改变过分强调评价的甄 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 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 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

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今年暑假我县举办新课程培训学习,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一、教师角色发生了的转变新课程给教师增添了代莱挑战,建议教师必须沦为一个学生讨厌的不好老师,必须具有较好的专业素质和具备灵敏的洞察力和较好的反应能力。

新课程理念主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倡通过探究、操作方式等独立自主活动方式以获取新知,体会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

在课堂里教师不再就是一味地谈,而是如何非政府学生回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一种随心所欲的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赢得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

只有这洋,教师就可以努力做到随心不入沦为一个杰出的组织者。

二、学生的地位发生了很大转变。

以往的课堂大多数就是教师谈学生听到,整个课堂里学生都必须顺从教师。

代莱课程建议我们必须认同学生,把学生同等的地位去对待,与学生展开朋友似的攀谈,经常运用“能够无法”“可不可以”等平易近人语气与学生展开攀谈,使学生深感教师的关心和体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必须给与引导和协助,不懈努力构筑公平亲密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沦为课堂的主体。

三、结合实际对教材再进行加工和处理随着教材功能的转型,教师根据教学须要对教材展开再加工处置,已经沦为一种趋势。

存有一位专家说道过,“如果你的学生只有四年级的水平,那么你就要对备四年级学生水平的课”。

这一句话很显著就是必须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备出适宜学生的课。

所以,我们必须从实际启程,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况对课程内在对教材展开再加工处置时不但介绍学生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

同时对教材提供更多的基本内容展开再研究,明晰教材的优势与严重不足。

教师则须要积极探索如何填补、健全甚至更新适当的教学内容。

从而对教材的设计思路、定义方式、结论等展开多角度的专研,为学生备出适宜他们的课。

总之,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

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挑战,都是一个新的开始,因此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进行各种尝试,在实践中逐步摸索,并通过经常性的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增强反应的敏感性,形成良好的反应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