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择发病72小时内的脑出血患者60例,出血部位在基底节、脑叶和丘脑,中医辨证为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治疗。根据住院时间的长短,治疗2-3周,然后随访90天,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患者意识改变情况,血肿吸收情况,NIHSS评分,合并症及死亡率,以及随访90天时mRS评分等情况。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意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NIHSS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较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合并症较对照组减少,90天mR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出血,可以加快意识恢复,减少并发症,改善90天的mRS评分。

【关键词】脑出血;中风;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中医药治疗

脑出血属于中医的中风范畴。据报道,急性出血性中风约占所有中风患者的15~20%,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存活者则多遗留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因此积极有效的早期治疗可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目前,脑出血尚无特异性治疗,急性期主要以预防再出血、控制脑水肿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效果不尽人意。我科自2008年2月至2010年5月期间,收集急性脑出血住院患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入组标准:

①所选病例符合中医中风病诊断,且中医辨证符合风火上扰,痰热内闭证;

②经CT检查符合西医急性脑出血诊断,出血部位在双侧大脑半球者(包括脑叶、底节、丘脑出血);③发病72小时以内,且无明显意识障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组别n 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 30 27.7±11.58 9.6±3.9

对照组 30 26.29±9.67 8.9±5.1#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出血量吸收无明显差异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情况见表2。

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入组14天时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比较,治疗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相比改善无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组别n 入组时入组后2周

治疗组 30 11.0±4.3 7.2±2.4

对照组 30 10.4±4.4 6.8±1.9#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入组2周时NIHS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

2.5 两组患者随访90天mRS评分情况

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患者中,均有2例患者在90天内死亡。余者mRS 情况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随访90天mRS评分比较组别n 入组时随访90天治疗组 28 4.3±0.8 2.3±1.0

对照组 28 4.4±0.5 2.9±1.4#

#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随访90天时mRS评分明显改善P<0.05

2.6 两组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2例,电解质紊乱2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尿路感染12例,低蛋白血症2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合并肺部感染23例,电解质紊乱25例,消化道出血5例,尿路感染16例,低蛋白血症4例。

3 讨论

脑出血乃卒中急症、重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存活者则由于其严重的致残性而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因而,如何有效地治疗脑出血,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是摆在临床医生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目前,西医对脑出血的治疗尚无特异性药物,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曾经,重组活化因子VII(rFVIIa)的研究给脑出血的治疗带来希望[2],但随后的研究结果表明[3],重组活化因子VII虽然能够减少血肿体积,但并未对结局产生影响。因此,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脑出血的治疗方案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脑出血在中医称为出血性中风,分闭证和脱症。脱症多有脑疝迹象,无论西医或中医治疗都很困难。因此,研究脑出血闭证的治疗则更有实际意义。出血性中风病中,以风火上扰、痰热内闭之证最为多见,本观察也正是针对这一病机而设。我们对所观察的病例在急性期采用以潜阳熄风、醒脑开窍、清热豁痰为治疗大法,选用天麻钩藤饮或羚羊角汤为主方,用天麻、钩藤、龙骨牡蛎及水牛角粉以平肝熄风;黄芩、山栀、丹皮、竹茹以清热泻火,菖蒲、郁金、远志以醒脑开窍;牛

膝引血下行。现代研究证明,该药具有调节中枢神经介质乙酰胆碱与儿茶酚胺的活性,恢复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功能达到醒脑的作用,同时还可改善病变部位血液循环,促进血肿及坏死组织的吸收,加速神经功能的恢复[4]。

本组病例的临床观察显示:出血性中风急性期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中医的辨证,及早加用中药治疗,其临床总体预后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在意识障碍恢复的时间、合并症的发生方面也有较好改善。在促进血肿吸收情况和神经功能好转程度等方面改善程度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有关。如果增加观察例数,相信会获得好的结论。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医中药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医中药在治疗急危重症中的作用,为提高脑出血的总体疗效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多田明り.CTにする脑内血肿の测定.脑神经外科,1981,9(2):251.

[2] Mayer SA,Brun NC,Begtrup K,et al.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VII intracerebal Hemorrhage Trial investigators.Recombinant activated factor VII for acut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 Engl J Med,2005;352:777-785

[3] Tuhrim S.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mproving outcome by reducing volume.N Engl J Med,2008,358:2174-2176

[4]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编.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首批必备中成药应用指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35—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