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专题解说★★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诗坛也失去了盛唐的蓬勃气象。

这一时期的诗歌,其感情基调是徘徊惆怅,哀怨感伤;其艺术风格或高雅闲淡,或雕琢炼饰,或浅切平易;其审美趣味,由外拓趋向内敛,有自然趋向锻炼,由昂扬趋向低沉,由沉郁趋向高秀。

唐诗在中唐发生了重大转折。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

2.把握诗人的情感。

3.了解贬谪诗常见的意象和内容。

【课前预习】
一、贬谪诗
(一)“贬谪诗”常表达的思想感情
贬官文学多具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初踏贬途的仓皇、身陷文化“蛮夷”之地的精神痛楚、才学难施的生命荒废之感,以及在贬谪苦难中既坚守忠奸大义又竭力超越痛苦的心路历程,必然要反映到贬官士人的文学创作中。

一般抒发以下情感:
1.忠而被贬之愤,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英雄末路之哭,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激愤与惆怅。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自我解脱。

4.任凭风雨的旷达乐观态度。

5.对奸佞小人的嘲讽与愤恨。

6.愈挫愈勇,相信能东山再起的自信。

7.羁旅行役之苦。

8.思乡怀归之情。

由于是遭贬后作诗,故贬谪诗中大多的情感表现为倾诉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愤慨,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如“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屈原《离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刘长卿《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等等,皆以“怨”“怆然”“伤心”“寂寞”等词鲜明而直接地表达了自己悲慨和忧愤之情。

由于诗人性格不同,在对待被贬的问题上表现迥异,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被黜者并没有陷于落魄之中而不能自拔,反而表现出豁达、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人刘禹锡在遭受重大政治挫折之后以这两句诗勉励自己要以积极的态
度面对人生;苏轼被贬后也并未消沉,而是心存希望和抱负:“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尤其是当苏轼被贬海南后,竟挥笔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诗句,表现出诗人旷达的个性。

而“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等则更强调自己品行高洁和坚持不懈的使命感。

此外,贬谪诗中还比较集中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留恋和怀念,源于其被贬谪后离乡的悲伤和由眼前景物触发的情思。

这些情感具体说来有“思归”“思人”“对山水的留恋”以及“闲适之中掩藏的孤独寂寞”等。

如柳宗元著名的《江雪》一诗,就在空旷的冬景描写中表达了自己遭贬后的孤寂与凄凉。

寄寓这种情绪的诗句还有“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苏轼《定风波》),“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柳宗元《溪居》)等,而“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则表现出诗人在仕途多舛时对旧人旧地的思念和追忆。

(二)贬谪诗常用的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贬谪诗中的写景,多带有强烈的主观情绪。

怀才不遇的凄苦,忠而被贬的愤懑,都融入诗中。

如唐宪宗元和十四年韩愈因力谏唐宪宗迎佛骨事被贬潮州,在其《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中便直抒其意:“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表达自己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的为官态度与精神,也表达自己的悲怀与惆怅。

元稹“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与杜审言《渡湘江》“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都是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表达被贬后的黯淡与凄凉。

2.对比衬托,虚实结合
诗人失意后往往会联想到与自己经历相似的人,借以对比伤悼,或借古讽今,或自嘲,虚中有实,实里有虚;即便是借眼前景物抒写悲怀的诗句往往也是用景色的明艳秀丽来反衬烘托自己的心绪。

如“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

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

”(李纲《六幺令》)“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贾至《春思二首》)等,分别从古今对比与乐景写哀角度抒发自己遭贬谪的苦恨。

3.象征比喻,托物言志
由于权力地位的下降,失意的诗人大多内心压抑而不便明言,象征、比喻或托物言志便成为其在诗中表情达意的惯用手法。

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以“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仕途上的政敌权势等阻碍;“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诗人则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暗写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刘禹锡被贬后创作的大量寓言诗,像《聚蚊谣》《昏镜词》《百舌吟》《磨镜篇》《飞鸢操》《秋萤引》等,即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塑造各类形象,寄托自己坚定的意志和高尚情操,表现自己百折不回的斗争精
神。

贬官文学多有文学样式的创新。

大凡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总是先从民间生活的土壤中萌发嫩芽的。

而贬谪的经历,是他们的生活下跌到民间,无案牍之劳形的贬官士人,渐次摆脱名利等各种杂念的影响,能够更为充分地驰骋自己的艺术想象,诗人的视野都比较开阔,多种题材都可以入诗,加上自身的文学素养,往往能够探索出新的文学样式。

刘禹锡在贬谪中以《竹枝词》吟咏风俗获得巨大成功,遂使竹枝词成为后世文人吟咏风俗的专用体裁。

更有苏轼创豪放词,元白开文人以词唱和的新风。

仕途的失意加重了士人的感伤情绪,政治上的挫折玉成了他们的咏史怀古诗,那种对历史和人生深刻思索,睿智而又隽永,如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等。

(三)贬谪诗中常见的意象
归雁:重回故土或京城的愿望。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江水:象征诗人的满腹愁绪,或对年华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潺送客愁。

”——李涉《再宿武关》
“澹澹长江水,悠悠远客情。

”——韦承庆《南行别弟》
香草、柑橘:象征人们的高洁品质。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张九龄《感遇(其七)》贬谪诗中其它常见意象:风霜雨雪夕阳鹧鸪落叶孤灯……
二、作者简介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三岁丧父,由嫂氏抚养成人。

提出“文以载道”的观点,与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反对骈文,提倡散文;诗歌创作亦力求独创,不避险僻,以文为诗,形成宏伟奇崛的特点。

他三岁而孤,受兄嫂抚育,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经世之志。

20岁赴长安考进士,三试不第。

25~35岁,他先中进士,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赴汴州董晋、徐州张建封两节度使幕府任职。

后回京任四门博士。

36~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减免赋税,贬阳山令。

宪宗时北归,为国子博士,累官至太子右庶子。

但不得志。

50~57岁,先从裴度征吴元济,后迁刑部侍郎。

因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移袁州。

不久回朝,历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

政治上较有作为。

他的思想渊源于儒家,但亦有离经叛道之言。

他以儒家正统自居,反对佛教的清净寂灭、神权迷信,但又相信天命鬼神;他盛赞孟子辟排杨朱、墨子,认为杨、墨偏废正道,却又主张孔墨相用;他提倡宗孔氏,贵王道,贱霸道;而又推崇管仲、商鞅的事功。

他抨击二王集团的改革,但在反对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主要问题上,与二王的主张并无二致。

这些复杂矛盾的现象,在其作品中都有反映。

三、写作背景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佛教的传播也盛极一时,法门寺是史书所载中国境内珍藏佛骨的四大名刹之一(或称十九座寺院之一),自然成为唐代皇室所敬重的佛法圣地。

从唐贞观年间开始,一共举行了7次迎送佛骨的活动,第六次迎佛骨的时候,韩愈上书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这是他在南行途中所作。

左迁,古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送行。

韩愈当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了这首名篇送给韩湘,抒写忠而获罪的愤慨、为国除弊的决心和眷恋朝廷的心情。

四、预习思考
①结合注释疏通全诗并划出疑难词句。

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段鉴赏文字。

③预习诗歌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概括每一联的内容。

二、鉴赏诗歌
1.这首诗在虚词的运用上很得体,如“欲为”、“肯将”,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2.颈联即景抒情,是千古传唱的名句,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3.本诗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4.清人纪昀认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语极凄切,却不衰飒”,请结合此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背诵全诗
◆课后巩固◆
一、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完成诗后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
(2)哲理: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了解诗歌内容。

2.通过知人论世、分析诗歌中意象等方法把握诗人的情感。

【课前预习】
一、作者简介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子厚。

祖籍河东,后迁长安,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

柳宗元少有才名,早有大志。

文以辞采华丽为工。

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博学鸿词科,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

永贞元年(805)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加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今属广西)刺史,政绩卓著。

十四年十一月逝于任所。

被贬期间,南方人士颇有向他求学问业者。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

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

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

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预习思考
①结合注释疏通全诗并划出疑难词句。

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段鉴赏文字。

③预习诗歌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诵读全诗,理解大意,概括每一联的内容。

二、鉴赏诗歌
1.作者说“愁思茫茫”,联系全诗看,因何而“愁思茫茫”?
2.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思的?
3.比较韩、柳两首贬谪诗在思想感情上的差异。

三、背诵全诗
◆课后巩固◆
阅读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完成诗后问题。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释】①白居易因直言极谏,为当权者所忌,被贬为江州司马,时作者已被贬为通州(四川达县)司马。

元稹这首诗远寄江州后,白居易在《与微之书》之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②焰:火苗。

幢幢:阴影昏暗、摇曳不定的样子。

③垂死:将死,这里是病重的意思。

1.这首绝句主要采用什么抒情的手法?采用这种手法有何好处?请加以较深入、具体的分析。

2.这首诗的重点句是哪一句?为什么是这一句?请作较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西塞山怀古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刘禹锡的生平。

2.了解咏史诗的一般特点。

3.赏析诗中的用字之妙。

4.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境界。

【课前预习】
一、咏史怀古诗
(一)咏史怀古诗特点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写法上,咏史诗常常运用典故,或写景,或对比,或衬托,或抑扬,或讽刺,或含蓄等等。

(3)诗歌的内容一般为:描写此地眼前的衰败、荒凉、萧条,或描述历史事件的经过,抒发感慨;
(4)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
①“诗”与“史”的结合:文学性与历史性的统一;
②“咏史”与“言志”的结合: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
③“古”与“今”的结合:多维的时空组合。

(二)咏史怀古诗的主题归纳
怀古诗常触及诗人心灵的最深处,具有很高的鉴赏价值。

近年来高考也常涉及此类诗歌。

而怀古诗的结构一般是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临古地——A.前代的都城:咸阳、长安、金陵、姑苏、洛阳、汴京
B.发生过重大事件的地点:骊山、赤壁、新亭、隋堤、马嵬、华清宫、汴河
C.历代帝王与名人的故居、陵墓、祠庙:湘妃祠、乌江亭、陈琳墓、李白坟
D.特定的历史朝代:六朝、吴国、隋代、安史之乱、南唐后蜀等。

1.怀人伤己
作者追念古人一般是古人的身世与际遇和作者有了某种相似性,触发点在古人,落脚点
在自己。

具体又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⑴对比失落型
有的怀古咏史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古人能一展抱负,建功立业,得遂心愿,而自己却因为某种原因被朝廷冷落或不能才尽其用,从而有了郁郁寡欢乃至消极遁世之心。

在鉴赏这类诗词时还要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二者的共通之处,就能很好的理解作品的深刻寓意。

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在“小乔初嫁”时就立下了令“强虏灰飞烟灭”之大功,可谓少年得志,风流倜傥,而自己人到中年双鬓染霜,却功业无成,“早生华发”,与周瑜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强烈的对比生发出浓重的“人生如梦”的感慨,今世之无奈却只能在清风明月间买醉。

故地重游,联想古人,关照自己,正是有了这一层自我关照,才使这首词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引起了多少人的共同的心理感受,正是这样,这首杰出的赤壁怀古词才有了长久的生命。

⑵同病相怜型
自己和古人的遭遇相同,追思古人更体现自己的不得意,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或怀才不遇的感伤。

(怀古伤己)如李商隐《贾生》写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倾谈神鬼不谈治国之策,实则借贾谊来写自己的同样的遭
2.怀古伤今
古代诗人的主流是寒士,济天下拯黎民的念头使他们更多关注在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上。

诗人们常借写古迹、古事来表达对现实的关切、热情、不满、警戒。

怀古尽管触点在古,但实际上表现了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现实不合理想模式的时候就是怀古最有理由的时候。

根据古迹或古事的现状可分以下几类:
⑴昔盛今衰型
既然是怀古咏史,现实的不尽人意就难免使诗人触景生情,抒发盛衰之感伤,独抒思古之幽情。

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

这类诗作或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或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尤其是做为六朝古都、曾经繁华一时的金陵更是成为古代诗人们感情的集射地,不知触发了多少人的怀古之情,金陵怀古几乎成为咏史诗的一个专题。

过去的繁华随风远去,只留下一片荒芜,这让人顿生物换星移,世事沧桑之感。

如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吴宫中的花草,都已埋没在荒僻的小径里;东晋显赫一时的贵族,更已变成一座荒凉的古墓了。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诗人借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类诗作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又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⑵物是人非型
昔日的风景依旧,只是朱颜已改。

物是人非给人带来幻梦似的感觉,不由得让人做冷静的思考。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二、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排行二十八,洛阳人。

贞元九年(793)进士,登博学宏词科,为监察御史。

因参加“永贞革新”,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移夔、和二州。

文宗初,入为主客、礼部郎中。

又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

开成元年(836) 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

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

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地位。

其诗凝鍊委婉,韵味深醇。

尤长七绝,其《竹枝词》、《浪淘沙》等,清新俊爽,富民歌情韵,为唐诗别开生面。

有《刘梦得文集》,《全唐诗》存诗十二卷。

三、写作背景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径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此诗。

四、预习思考
①结合注释疏通全诗并划出疑难词句。

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写一段鉴赏文字。

③预习诗歌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整体感知
诵读诗歌理解大意
二、鉴赏诗歌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用了什么手法?
3.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课后巩固◆
阅读唐朝韦庄诗《台城》,完成诗后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天上谣
【学习目标】
1.了解李贺的生平理解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理解李贺虚构的仙境有着怎样的寄托。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

郡望陇西(今属甘肃)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为唐宗室之后,自幼家贫,却才华横溢,有“少年心事当拿云”的壮志,他七岁时,就以诗歌之制名动京华。

但由于他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谐音,因此朝廷不许他参加科举考试,后韩愈上文为他辩解,也未获成功。

李贺一生抑郁不得志,只做过一个奉礼郎的小官。

位卑职冷,病贫交迫,于元和十一年病归,卒于家时二十七岁。

李贺贞元末即蜚声诗坛,与李益齐名,称“二李”。

长于乐府诗。

史称其乐府数十篇,至于“云旓乐工,无不讽诵。

”《猛虎行》、《雁门太守行》表现对藩镇割据之痛恨和对朝廷平叛之歌颂;《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歌》等描写动人音乐,都为传诵之作。

尤为注意者,李贺一生仕途偃蹇,多病早衰,深感世变无涯,人生有尽,于死生问题常纠结于心,所作《天上谣》、《古悠悠行》、《浩歌》等,“皆深有感于日月逾迈,沧桑改换,而人事代谢不与焉。

”(钱锺书《谈艺录》)。

虽情绪低沉,而想象新奇,境界廖阔,治瑰奇秾丽与幽峭凄清于一炉,于中国诗歌史上可称独树一帜。

2.游仙诗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

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

其体裁多为五言,句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

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3.预习思考
①结合注释疏通全诗并划出疑难词句。

②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作出点评。

(要求:从字音、节奏、停顿、感情等方面入手)
③预习诗歌后,你提出了哪些新的问题?
●互动课堂●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整体感知
自读诗歌,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意。

二、鉴赏诗歌
1.作者想象的思路是怎样的?
2.《天上谣》中间八句具体描述天庭的景象,陆续展示了诗歌各自独立的画面,请概括四个画面,并思考诗人是如何表现这种瑰丽境界的?
3.请归纳本首诗的主题。

三、背诵全诗
◆课后巩固◆
阅读下面李贺的两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南园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①,若个②书生万户侯?
马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③,快走踏清秋。

注:①凌烟阁:皇宫内一小楼,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

②若个:哪个。

③络脑:马笼头。

(1)《南园》和《马诗》表达的思想内容基本相同,请结合诗句分析,两首诗表达了什么思想内容?
(2)《南园》和《马诗》运用的抒情方式各具特色,请加以鉴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