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 长度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如直尺、三角尺等)。
- 正确使用刻度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 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 时间测量。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 测量工具: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中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符号v表示。
- 公式:v = (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 特点: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 变速直线运动。
-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发生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来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15大考点)(原卷版)
第一章机械运动(专项训练:四大知识点15大考点)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一:时间和长度的估测和测量;考点二:时间和长度单位及其换算;考点三:刻度尺使用及测量长度;考点四: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考点五:误差及其减小方法;知识点2: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一:机械运动的概念;考点二:参照物及其选择;考点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点3:运动的快慢考点一:速度与物体运动;考点二: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考点三:速度的计算和公式的应用;考点四:匀速直线运动;知识点4: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考点一: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考点二: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考点三:运动图像;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和长度的估测和测量1.(2023•惠州一模)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勇夺金牌,让国旗在国歌声中一次次升起。
我国国歌演奏时间约为()A.500毫秒B.5秒C.50秒D.5分钟2.(2023•深圳模拟)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的宽度约为10.5cm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mC.篮球板上篮圈到地面的距离约为3.05m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3.(2023秋•福田区期中)如图所示的几幅图片,不可以用来测量时间的是()A.电子停表B.机械停表C.日晷D.卷尺4.(2023•桂林二模)下列仪器可以用于测量时间的是()A.天平B.量筒C.秒表D.刻度尺时间和长度单位及其换算5.(2023秋•罗湖区校级期中)下列时间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720s=720×h=12hB.720s=720×min=0.2minC.15min=15×h=0.25hD.15min=15min×60s=900s6.(2022•杭州模拟)根据决议,质量、长度、时间等国际计量单位制的7个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常数定义,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A.毫秒B.秒C.分钟D.小时7.(2023秋•福田区期中)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A.千米B.米C.分米D.厘米8.(2023秋•惠城区校级月考)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A.3.6km=3.6km×1000m=3600mB.3.6km=3.6km×1000=3600cmC.3.6km=3.6×1000=3600mD.3.6km=3.6×1000m=3600m刻度尺使用及测量长度9.(2023•南沙区一模)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量程3 m,分度值1 mmB.量程10 m,分度值1 dmC.量程30 cm,分度值1 mmD.量程15 cm,分度值0.5 mm10.(2023•南岗区模拟)用厚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图中测量方法正确的是()A.B.C.D.11.(2023•越秀区校级二模)如图,执信校园卡的长度约为()A.8.5mm B.85mm C.85cm D.8.5dm 12.(2023•花都区二模)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秒,符号s。
比秒大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的换算关系:1 h=60 min=3600s. 1s=1/60min=1/3600h.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停表来计时.3.常用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换算关系:1 km=103 m 1m=10-3 km1 dm=10-1 m 1m=10dm1 cm=10-2 m 1m=102cm1 mm=10-3 m 1m=103mm1 μm=10-6 m 1m=106μm1 nm=10-9 m 1m=109nm3.刻度尺的使用:(1)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宜的刻度尺;(2)使用前先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多大、分度值是多少;(3)刻度尺平行紧贴被测物体;(4)读数时视线和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准确数、估计值和单位组成。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任何测量中都存有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只能尽量地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常用方法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错误是因为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等引起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消除的。
5.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6.在研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是能够任意选择的,但不能把被研究物体本身选为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参照物。
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7.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是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8.速度的公式:v=st,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9.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常用的单位是千米/时(km/h)。
八年级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图2甲知识点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主单位),,,,,,。
进率: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会选:根据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会认:①注意刻度标尺的;会放:②测量时刻度尺要于待测边;有的边要被测边;要与被测边的一端;会认:③读数时视线要;④读数时要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认: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
2、特殊测量方法:、、、、、。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主单位),,。
进率:时间测量工具:4、停表读数:先读,后读。
5、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1、;2、;3、。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避免。
例题1: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A B C D例题2:如图2甲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宽度是cm。
如图2乙所示的停表示数为_______min________s。
例题3: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
请仔细观察他的记录数据,其中数据的单位应该是米的是()A.一枝新铅笔的长度:0.175B.一名同学的身高:16.4C.一本新华词典的厚度:5.83D.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0.22例题4:同一长度的5次测量记录是:27.3mm、27.4mm、27.3mm、29.4mm、27.4mm,其中有一次是错误的,则可以判断是__________错误的,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应记作__________mm,这里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5.6米=5.6100厘米=560厘米60厘米=600.01米=0.6米▷下列长度单位换算写出换算过程:15分米==()米;510米==()千米;16厘米==()米;0.95米==()厘米;60毫米==()厘米;8米==()分米7.05米==()厘米;50米==()千米504厘米==()米;7分米==()米500微米==()厘米;50毫米==()纳米160毫米==()米30分=()时;45分=()时;0.25时=()分;600秒=()分1小时=()分;1分=()秒;1、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 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第一章机械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二、机械运动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2)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3)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1)曲线运动;(2)直线运动ⅰ 匀速直线运动: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 v=s/t 变形 t=s/v,s=vt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 m/s 运输中单位km/h 两单位中m/s 单位大。
换算:1m/s=3.6km/h 。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秒中运动1.1m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机械运动ⅱ 变速运动: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b、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求某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必须找出该路程及对应的时间)c、物理意义: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d、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km 310 m 10 dm 10 cm 10 mm310μm310nm二、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板等。
比较精确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1、选。
选用量程合适的刻度尺。
2、看。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3、测。
测量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4、读。
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与尺面垂直。
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记。
记录数据时应注明单位。
三、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单位换算:h 60 min 60 s310 ms四、时间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铯原子钟等。
机械停表的使用及读数:一调(归零)、二按(启动)、三停、四读。
读数时不需估读。
五、误差定义: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别。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仪器不准确、测量者和测量环境的不同、测量方法的不同。
减小误差(误差不可消除)的方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能消除,而错误可以避免。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二、参照物定义: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所选的标准叫参照物。
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往往不同。
即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来说的。
世界上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物体都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所以运动是绝对的。
静止是相对的。
1.3运动的快慢一、速度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图1 第一章 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单位符号是 。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
【习题】1.初二年龄段的同学身高多数在______m —_____m 之间,手掌的宽度大概是____dm ,手指的宽度大概是_____cm 。
2. 1km= m= dm= cm = mm = =μm =nm3. (1)电视机的尺寸是用荧光屏的对角线的长度来表示的.1英寸=2.54cm ,一台25英寸彩色电视机荧光屏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_cm . (2)人眼能分辨的最小物体为0.1mm= nm4.给下列各物体的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1)中学生的身高1700 ; (2)一个墨水瓶的高为0.65 ; (3)一课桌的高为0.72 ; (4)物理课本的宽为1.85 。
(5)天安门广场的旗杆高度是30______5. 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写单位,试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cm” ( ) A 、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1 B 、茶杯的高度是11.2 C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D 、他自己的身高是16.752. (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A 、“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 、“看”: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 、“放”刻度尺带刻线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紧贴);零刻度线或重新确定的起始刻线要与被测物体对对齐(对齐);刻度尺要放正,被测物体平行,能倾斜(平行);刻度尺要正方。
D 、“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E 、“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习题】1.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A 、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B 、 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C 、 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D 、 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2. 下列各刻度尺中不能使用的刻度尺是( )A 、分度值为1cm 的刻度尺B 、0刻度线已经磨损的刻度尺C 、量程只有10cm 的刻度尺D 、刻度不均匀的刻度尺3. 某同学正确测量出木块的长为18.52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8.52cm B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2cm C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02 cm D .测量数据的估计值是0.5cm4. 如图1所示,此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cm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全面总结一、位移、速度、加速度1. 位移:一个物体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距离,有正负之分。
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有关。
2.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有正负之分,也可以用向量来描述。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米/秒,千米/小时等。
3. 加速度: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物理量的单位是米/秒²。
常用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即9.8米/秒²。
二、匀速直线运动、非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相等,速度不变。
常见的有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等。
2. 非匀速直线运动:指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运动路程不同,速度也不同。
常见的有抛体运动、圆周运动等。
三、距离、时间、速度的计算关系1. 距离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S=V×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2. 时间和速度与路程的关系:V=S/t。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3. 时间和路程与速度的关系:t=S/V。
其中,S表示路程,V 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
四、加速度、时间、速度、位移的计算关系1. 速度和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V=V0+at。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2. 距离、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²。
其中,S表示路程,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3. 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4. 末速度和位移、初速度、加速度的关系:V²-V0²=2aS。
其中,V表示末速度,V0表示初速度,a表示加速度,S表示路程。
五、力和牛顿定律1.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产生或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牛顿第一定律:质点在静止状态下会保持静止,质点在匀速直线运动时会保持其速度和方向不变。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一、运动和静止1、机械运动①、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是绝对的(宇宙间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②、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③、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2、参照物①、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Ⅰ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Ⅱ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Ⅲ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Ⅳ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参照物的特点:客观性—-假定性-—多重性--任意性③、相对运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
相对静止:研究的对象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位置不变。
二、运动的快慢1、速度①、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的快,它的速度就大;物体运动的慢,它的速度就小。
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②、公式: v=s/t ; 速度=总路程/总时间S→路程→米m 、千米km;t→时间→秒s 、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③、公式的变形:s=vt ; t=s/v④、单位换算:1m/s=3。
6km/h ;1km/h=1/3。
6 m/s;1m/s>1km/h。
⑤、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Ⅰ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Ⅱ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得快,所用时间长的物体运动得慢。
Ⅲ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的情况下,1s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通过的路程短的物体运动得慢。
⑥、使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Ⅰ公式中s、v、t必须对应同一对象、同一运动时段。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1、 国际单位:长度的国际单位_米_,符号 m_;时间的国际单位_秒_,符号_s_。
2、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1m= 10-3_km = 10dm = _102_cm = _103_mm = 106_μm = 109nm3、 刻度尺的使用:一选;二认: 量程 、 分度值_、 零刻线在哪儿是否磨损__; 三放: 平行 、贴近 、 对齐 ;四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线相___垂直_____; 五读:估读到 分度值的下一位 ;六记:记录结果由 数值 和 单位 组成。
4、时间的测量工具: 停表 ;单位及换算关系:1h= 60 min= 3600 s5、 误差是 测量 值与 真实 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 研究物体运动时 被选作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
3、 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方法:看被描述的物体与所选择的参照物之间 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第三节:运动的快慢1、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有两种方法: 相同时间比路程 ; 相同路程比时间 。
2、 速度物理意义:它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3、 速度定义: 路程 与 时间 之比叫速度。
4、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变形公式为:速度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__1 m/s=3.6 km/h __。
5、 速度的估测:人步行__1.1 m/s____;自行车__5 m/s___。
6、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_直线__、__速度__不变的运动。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 不变, 路程 和 时间 成正比。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1、 实验原理: _2、 实验的测量工具:_刻度尺__、 停表 。
3、 实验中斜面的倾斜程度应该_平缓_(填“平缓”或“陡峭”)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计时更准确 。
4、 实验结论:在不同路段,小车的平均速度 不相同 (填“相同”或“不相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小车在 下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运动速度最快, 上半段 (填“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最慢,说明小车在下滑的过程中速度逐渐 变快 (填“变快”或“变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
第一部分:
一、长度的测量:
1.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符号m ;
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口m)、纳米(nm).
换算:(1)10-3km=1m=10 3mm=10 6口m=1(9nm; (2)1m=10 1dm=10 2cm=10 3mm.
2.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三角板
3. 正确使用刻度尺
(1) 观察刻度尺(测量前的三看”:)
①零刻度线②分度值(即相邻两刻线之间的距离)③量程(即刻度尺最大测量范围)
(2) 测量前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
⑶测量步骤:(1放2读3记)
A. 正确放置刻度尺:①刻度尺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②有刻线的一边与被测物体边缘保持平行;
B读数:①读数时,视线正对刻度线,②读数需估读一一读至分度值的下一位;
C.记录数据:记录结果包括------ 数字和单位;无单位的数字是毫无意义的。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秒,符号:s;常用单位:天(d)、时(h)、分(min)。
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 ; 1d=24h=86400s
三、误差:
1.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造成原因:选用的测量工具、采用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者.
3.减小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4•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操作时未遵守仪器使用规则或读数时粗心造成的,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不可避免
第二部分:
、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择另外的物体来做标准,这个被
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 参照物的特点: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是研究对象不能被选作参照物,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
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3) 在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选取的参照物不
同,其结果一般不同;例:乘坐电梯时,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人是运动的;若以电梯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
三、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1)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2)没有绝对的静止。
4.典型例题
例:(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分析:竹排在江中游——以青山作参照物;青山在走——以竹排为参照物。
⑵两辆汽车同向行驶,汽车的运动是以_地面_作为参照物,坐在甲车里的乘客看到乙车在向后
退,该乘客是以_甲车―作为参照物。
这两辆汽车相比较,_甲车_车开得快。
第三部分:一、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式 :(1)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2)相同的时间内比
较通过的路程
2. 速度定义: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比值定义法)
3. 速度公式:v=s
s ――路程,t ――时间,v ――速度
t
4. 速度单位及换算:米每秒(m/s 或m ・s )千米每小时(km/h 或km h )
1
km
1000m
1
1m/s= 1000
=3.6km/h ; 1km/h=
^00m
= —km/h
1 3600s
3.6
h
3600
5. 速度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
物体通过的路程。
二、机械运动的分类1.按照运动的轨迹,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
2. 按照速度是否变化,直线运动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
3.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即物体在任
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发生变化的运 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
4. 平均速度: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公式v =§
t
☆例1: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 m 用时6 s ,后50 m 用时7 s ,小明前、后50 m 及百米全程的 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小明前50 m 路程S 1=50 m ,用时t 1=6s ,后50 m 路程S 2=50 m ,用时t 2=7 s ,全程S 3=100 m ,
代入数据,求出结果。
数
用时t 3o 根据公式v =s
和题意 t
:前50m 平均速度:Vl
=: 必要的文字说明
S i 50m
=——= ----- =8.3m/s
I 6s 吕二迦=7.1m/s t 2 7s
必要的文字说明
后50m 平均速度
t 2 二 6s+7s=13s S 3 100m v 3 =7.7m/s
t 3 13s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 s
[实验器材]小车(钢珠)、斜面、金属片、秒表、刻度尺
[探究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
[实验注意事项]
A. 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头到头,尾到尾”。
B. 斜面的坡度不宜过大,小车运动过快,时间太短不易测量;也不宜过小,否则变速运动不明显。
C. 时间的测量:应该让小车做直线运动,小车运动时间较短,测量误差较大,可以听小车碰撞金属片的声音来计时。
补充内容]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像与路程一时间图像
匀連直线庄动Lt图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