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教育契机,促进幼儿发展背景:

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有着浓厚的兴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的孩子去关注、去发现。让孩子去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小草在春天露出嫩叶,蜗牛在雨后爬出泥土,蚂蚁在下雨前急着搬运食物,孩子们天天可以从生活中找到许多有趣的现象。通过观察、倾听和询问,我发现孩子对动物特别感兴趣,经常要求我给他们讲一些有关动物方面的科普知识,结合这个周我们班的本周主题是《可爱的动物》,于是我们就开展了“动物大世界”的主题活动,孩子们自发收集动物图片、书籍、网上资料等,表现出浓厚的探索兴趣。

实录:

我园地处农村随处可见的蜗牛,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对象。我园的花园,操场边经常是蜗牛光顾的地方,孩子们户外活动时,早操时总会去悄悄地逮一些蜗牛,趁老师不注意把它们装在口袋里,在游戏和活动中,偷偷地拿出来与同伴分享,没有逮到蜗牛的孩子总是投去羡慕目光,而逮着蜗牛的孩子做什么事也总是想着蜗牛。怎样让孩子自发的兴趣,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并激发出幼儿学习的兴趣呢?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呢?我让孩子观看了动画“到处旅行的蜗牛”,画面中那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蜗牛,想要它往哪儿走就往哪儿走的蜗牛及漂亮的图案,使孩子们有了绘画的冲动,这次绘画教师没用一张范画,没在黑板上画一笔,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抓住幼儿的学习的兴趣,趁胜追击,带孩子们走近蜗牛,孩子们从以前的自发观察,到有目的的探究、观察,他们得到了蜗牛原来是这样的。孩子们在观察中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蜗牛的身体有时在壳里,有时又在外面?蜗牛吃什么?蜗牛在土里,在花园里,在操场是怎样生活的?”…,带着这些问题,引发了观察蜗牛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大部分幼儿虽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观察比较随意,他们常常一门心思用在比较谁逮的蜗牛多,观察兴趣不够持久。

活动二:班级养殖蜗牛,我们将幼儿逮来的蜗牛选择外形看来大小或花纹有差别的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里每天观察、记录。蜗牛的观察记录使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得以持久,使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反思:

当生活中的人、事、物被孩子关注后,他们便产生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组合起来就生成了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根据已有经验,自己解决了“为什么蜗牛的身体有时在壳里,有时又在外面?蜗牛吃什么的这些问题,这个活动的价值,体现了幼儿对活动过程的参与、萌发幼儿爱护小动物的情感,同时通过尝试,幼儿自主获得了经验。

这个事例也让我深受启发:我们要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世界,而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问题、需要帮助时,教师的回应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活动向纵深发展。放手让幼儿自己生成活动、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无所作为,把幼儿由问题生成的活动变为教师对问题的解释和解答,而是要把它引导到让幼儿自己去寻求解释和解答问题的方法上。跨出这一步,仍然需要教师的扶持,需要教师更多地去了解幼儿,更加关注幼儿的活动,从中捕捉契机,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研究的欲望,自发生成探究活动。

总之,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倾听幼儿的热点话题,捕捉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敏感性问题,调动幼儿自主尝试探索的积极性,使幼儿模糊的经验变为正确的经验。我们要向孩子展示大自然神奇的一面,激起孩子的疑问,挖掘有价值的内容,鼓励孩子积极探索保持孩子心中的好奇。孩子们在主题活动中大胆地进行扩散性思维,渐渐地他们会越发喜欢生活,喜欢我们周围地一切,想要观察的事物也越变越多。

大自然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飞鸟走兽,风雨雷电……..处处让孩子感到新鲜、好奇、疑惑。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头脑中有许许多多的“为什麽?”这是智慧的火,

创造力的萌芽。我们抓住这一良好教育契机,培养孩子探究,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我们雅安随处可见的蜗牛,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对象。我园的花台,操场边经常是蜗牛光顾的地方,孩子们户外活动时,早操时总会去悄悄地逮一些蜗牛,趁老师不注意把它们装在口袋里,在游戏和活动中,偷偷地拿出来与同伴分享,没有逮到蜗牛的孩子总是投去羡慕目光,而逮着蜗牛的孩子做什么事也总是想着蜗牛。怎样让孩子自发的兴趣,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究,并激发出幼儿学习的兴趣呢?如何合理地利用这一教育契机呢?我让孩子观看了《杨景芝绘画》中“到处旅行的蜗牛”,画面中那一只只活蹦乱跳的蜗牛,那想要它朝走让就朝那走的蜗牛及漂亮的图案,使孩子们有了绘画的冲动,这次绘画教师没用一张范画,没在黑板上画一笔,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抓住幼儿的学习的兴趣,趁胜追击,带孩子们走近蜗牛,孩子们从以前的自发观察,到有目的的探究、观察,他们得到了蜗牛原来是这样的。孩子们在观察中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蜗牛的身体有时在壳里,有时又在外面?蜗牛吃什么?蜗牛在土里,在花台边,在操场是怎样生活的?”…,带着这些问题,引发了观察蜗牛的系列活动。

活动一:幼儿到自然环境中去观察,大部分幼儿虽有一定的目的性,但观察比较随意,他们常常一门心思用在比较谁逮的蜗牛多,观察兴趣不够持久。

活动二:班级养殖蜗牛,我们将幼儿逮来的蜗牛选择外形看来大小或花纹有差别的放在一个透明的塑料杯里每天观察、记录。蜗牛的观察记录使孩子们探究的兴趣得以持久,使孩子们从中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也激起了孩子们探究的兴趣。

二、蜗牛的探究形成了一系列的园本教材,使园本教研活动勃勃兴起。

为了让幼儿对蜗牛的观察活动得以持续,我们选择了以此为突破口,设立了一系列的班级教材,如孩子们和教师一起编“蜗牛去旅行的故事”,画有关蜗牛的画,设计蜗牛装饰品,在泥工活动中做蜗牛,设计蜗牛游戏等等,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形成一组鲜明的班级教材。在活动形成的过程中也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孩子成为学习、探究的主体,培养了孩子间、孩子与老师间的合作精神,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精神环境,让孩子获得了兴趣感、成功感、自主感,以及富于探索的精神。

班级教材的形成促使这一经验与教师资源共享,使之逐渐丰富起来,成为园本教材,同时通过教师们的共同研讨又生成了一系列的园本教材,而这一活动的共享引发了校本教研活动。教师们就如何做到以幼儿为本,利用自然资源、本土资源等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贯彻《纲要》理念,以幼儿园基本活动为契入口开展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动,如:色彩的妙用、幼儿折纸习惯的培养、如何让孩子不挑食?有趣的户外活动等等,这些立足于幼儿园日常教育的教学实践,使园本教研的“园本”有了比较清晰的内涵,达到了提高本园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教研活动的开展,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蜗牛活动加深了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一点充分说明了家园合作的必要性。我园地处市区边缘,幼儿来园范围广阔,有少数机关的、学院的,也有社区居民的孩子,并且有很大一部分幼儿来自农村,还有一小部分幼儿来源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这些家长多数时间都在为生活而奔波,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他们把教育的责任,很大程度地系希望于幼儿园。

如何转变家长意识,实现家园合作呢?在进行以幼儿为主的蜗牛观察探究活动中,我班有一位家长给孩子逮了两只蜗牛,并且用一个漂亮的透明杯子把它装着,让孩子带到幼儿园,全班孩子都围过来去观看,这两只蜗牛也成了我们观察记录的对象之一。通过这件小事也让我们懂得了利用家长资源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家长明白了一个道理,教育孩子并不需要挖空心思,而只要从身边做起。趁此机会,我们利用家长资源创办了商店、理发店、娃娃家、种植角等等,并利用家长的工作单位参观了爸爸、妈妈上班的超市、大学、奶牛场等等,家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