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艾米莉·勃朗特

合集下载

2023年04月自考00540外国文学史押题及答案汇总第(7)(8)章

2023年04月自考00540外国文学史押题及答案汇总第(7)(8)章

2023年04月自考00540外国文学史押题及答案汇总西方文学第七章第八章西方文学第七章单选11.1.法国作家梅里美的代表作是A.《高龙巴》B.《卡门》C.《萨朗波》D.《情感教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梅里美有《高龙巴》和《卡门》。

代表作《卡门》塑造女性形象卡门。

2.2.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是A.《简·爱》B.《玛丽·巴顿》C.《名利场》D.《呼啸山庄》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艾米莉·勃朗特代表作《呼啸山庄》。

夏洛蒂·勃朗特有长篇小说《简·爱》。

盖斯凯尔夫人代表作《玛丽·巴顿》。

萨克雷著有《名利场》。

3.3.法国小说《茶花女》的作者是A.大仲马B.梅里美C.小仲马D.福楼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法国现实主义文学。

小仲马名作《茶花女》,戏剧《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

4.4.被称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的作家是A.果戈理B.车尔尼雪夫斯基C.契诃夫D.奥斯特洛夫斯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亚·奥斯特洛夫斯基:“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戏剧《大雷雨》塑造卡杰琳娜形象。

5.5.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的作者是A.冈察洛夫B.奥斯特洛夫斯基C.涅克拉索夫D.车尔尼雪夫斯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冈察洛夫代表作《奥勃洛摩夫》塑造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奥勃洛摩夫的形象。

6.6.屠格涅夫塑造“多余人”形象的作品是A.《彼得堡故事》B.《罗亭》C.《平凡的故事》D.《父与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屠格涅夫的《罗亭》塑造“多余人”罗亭“语言的巨人、行动的侏儒”形象。

7.7.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是A.奥涅金B.别尔托夫C.别尔金D.奥勃洛摩夫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课件

外国文学课件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西欧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俄国专制农奴制的危机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日益尖锐化唯物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发展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真实、客观地反映生活强调题材的当代性;以历史家的责任感书写时代篇章;强调细节的真实性。

2强烈的批判性与暴露性政治批判: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阶级的批判;经济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关系的批判;道德批判:财富的增长与道德的沦丧。

批判现实主义的阶级基础:中小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的思想基础:人道主义对博爱的刻意强调-人文主义到人道主义的演变。

3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典型环境与作家的历史感典型人物对历史的强调历史的变动性与人物性格形成的过程人道主义对人物塑造的影响典型的小资产阶级文学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浪漫主义向批判现实主义过渡阶段斯丹达尔梅里美古典现实主义阶段巴尔扎克转向阶段:对客观、科学原则的强化福楼拜一、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1、批判现实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反拨,是继续和发展。

不少作家是从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的。

2、内容上对封建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批判,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和资产阶级的上升。

3高度的艺术自觉和创新意识。

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

不断推动现实主义的发展。

梅里美(1803-1870)一、梅里美作品录(共15篇)《马铁奥·法尔哥尼》(1829)《查理十一的幻觉》(1829)《夺堡记》(1829)《塔芒戈》(1829)《费德里哥》(1829)《古花瓶》(1830)《一盘双六棋》(1830)《错中错》(1833)《炼狱里的灵魂》(1834)《伊勒的维纳斯》(1837)《高龙巴》(1840)《阿尔赛纳·吉约》(1844)《卡门》(1845)《奥班神父》(1846)《罗基斯》(1869)《马铁奥·法尔哥尼》马铁奥·法尔哥尼是科西嘉岛上一个强悍粗犷的农民,为人豪爽,重侠义,在当地有神枪手的美誉、同乡人都钦佩他。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全方位的真实感
• • • • • 从整体到局部 从人物到场景 从外在行动到内部心理 从时间到空间 从现象到本质
提示:真实的相对性
细节真实
• 包括社会生活细节、人物活动细节、物 质经济细节。 • “在那全盛时代,小说人物真是享有一
切荣华富贵,得到各种各样的供奉和无 微不至的关怀。他什么都不缺少,从短 裤上的银扣一直到鼻尖上的脉络暴露的 肉瘤。”(纳塔丽•萨罗特在《怀疑的时 代》)
• “社会类似自然”,自然中有许多“动 物种类”,社会中也有许多“社会种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言) • “在每一点上我都要把贝尔纳做靠山。 我一般只能把‘小说家’这个名词来代 替‘医生’这个名词,以便把我的思想 表达清楚,使它具有科学真理的精确性 。“(左拉 《实验小说》)
达尔文进化论对现实主义的影响
• “资产阶级的‘浪子’的现实主义,是批 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揭发了 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 宗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 ’,却不能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 • ——高尔基《和青年作家谈论》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 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的胜利、工业化 • 科学、哲学基础:自然科学、唯物主义 哲学、人本主义学说、实证主义哲学、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 文学基础:欧洲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 发展(文艺复兴、启蒙),对浪漫主义 的辩证否定
工业化带来的直接后果
• 贫富两极分化。 • 社会走向机械化和一律化。 • 城市兴起,旧的伦理关系瓦解,金钱成 为社会的杠杆。 • 工业无产阶级反对资本的斗争。
科学带来的直接后果
• 促进工业革命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 • 提供观察现实的客观态度和科学方法。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 进化论。 • 使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离。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7章 19世纪文学(二)

第七章 19世纪文学(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西欧文学19世纪文学是指法国“七月革命”(1830)到“巴黎公社革命”(1871)。

这一时期文学包括:浪漫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主流)、早期无产阶级文学。

第一节概述一、现实主义文学产生背景:1、西欧资本主义刚刚确立和发展时期的产物2、工业革命的产生,造就了市民阶层3、自然科学的发展,细胞学说,进化论思想与艺术特征1.现实主义把文学作为分析与研究社会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特定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历史画画,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2.现实主义以人道主义思想为基本的价值取向。

现实主义文学还普遍关心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人的生存处境问题,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表现出深度意义上的人道主义精神。

3.客观、真实地描绘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要求作家真实地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

现实主义作家往往从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取材,如家庭生活、政治斗争等。

注重反映现实生活的整体、本质、真实、更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4.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二、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一)法国现实主义的发源地,主要集中在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代表作家:斯丹达尔:《红与黑》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梅里美:《卡门》,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受到当时当权者指控小仲马:《茶花女》,赞美纯洁的爱情(二)英国宪章派文学: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

主要成就:诗歌。

作品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广泛的群众性。

代表诗人:琼斯和林顿。

代表作家:狄更斯萨克雷:《名利场》,上层阶级的虚伪关系讽刺资产阶级勃朗特姐妹:《简爱》,塑造冲破世俗观念的女性形象,采用自述与回忆的手法描写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控诉社会对人性摧残,表现强烈的反压迫、争自由的叛逆思想。

盖斯卡尔夫人:《马力巴顿》,第一部描写工人阶级的长篇小说(三)俄国形成于1830年,在七八十年代到达顶峰代表作家: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莱蒙托夫:《当代英雄》果戈里:发展普希金现实主义的传统冈察洛夫:《奥伯洛摩夫》屠格涅夫:《贵族之家》《父与子》《处女地》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奥斯特洛夫斯基:《雷雨》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过好日子》(四)其他国家德国:格奥尔格·毕希纳:《丹东之死》瑞士:戈特弗里德·凯勒:《绿衣亨利》《赛尔特维拉的人们》《苏黎世中篇小说集》丹麦:安徒生:《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美国:“废奴文学”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萌芽。

20世纪英国文学: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探析

20世纪英国文学: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探析

20世纪英国文学: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的作品探析引言英国文学历史悠久,20世纪是该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本文将关注两位伟大的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和艾米丽·勃朗特。

他们在20世纪均有杰出的作品,对于当代文学及社会议题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通过分析和探讨他们的作品,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们对社会、政治以及人性等主题所做出的独特贡献。

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生平背景乔治·奥威尔(Eric Arthur Blair)是一位生于1903年的英国作家和记者。

他在早年经历了种种困苦和社会问题,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了他后来的写作风格与观点。

代表作品《1984》《1984》是乔治·奥威尔最具标志性的作品之一,该小说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统治下的未来社会。

其中包括智能监视、思想控制等主题,展现了奥威尔对于权力滥用和个人自由的忧虑。

《动物庄园》《动物庄园》是一部寓言小说,以农场上发生的斗争为背景,旨在暗喻着苏联共产主义体制下的腐败和剥削。

通过动物们反抗压迫者的故事,奥威尔揭示了权力斗争和革命运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影响乔治·奥威尔以其独特的笔触和思想深度影响了后世作家及读者群体。

他对政治和社会问题敏锐的洞察力,塑造出鲜明的文学形象,并引发了对人类本性、个人自由与权力之间关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

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ë)生平背景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ë)是19世纪中期英国文学中最重要并备受赞誉的女作家之一。

她生于1818年,在一个有文化才华的家族中长大,并与姐姐夏洛特·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共同创作了众多重要的作品。

代表作品《呼啸山庄》《呼啸山庄》是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之一。

故事讲述了两个家族之间复杂的关系、矛盾的爱情以及对人性黑暗面的深入探索。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复习笔记    第七章(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三节德国、意大利、东欧和北欧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德国(含其他德语地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十九世纪中期的德国还是一个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封建专制国家。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和英国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虽没有法、英两国那样的辉煌成就,却也不乏自身特点。

德国批判现实主义出现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前,它的批判对象是以封建专制制度和庸俗的社会生活为主,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重要文学派别有“青年德意志派”文学,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无产阶级文学、“真正社会主义”诗人、“诗意现实主义”。

(一)“青年德意志派”“青年德意志派”是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后,在德国涌现出来的一批资产阶级进步作家的总称。

他们既无明确的纲领,也不是一个文学社团。

只因鲁尔多夫·文巴尔格的论文集《美学的出征》献词中有“献给你,青年德意志”而得名。

其主要代表有路德维希·伯尔纳(1786~1837)、亨利希·劳伯(1806~1884)、卡尔·古茨柯(1811~1878)。

这些作家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义,陈腐的道德观念和狭隘的宗教教义,提倡自由思想;在文学上反对脱离现实的浪漫主义,主张描写现实生活。

但由于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的制约,后来多半脱离革命。

他们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政论,只是一种激烈的词句,鼓吹自由平等,缺乏真正的革命内容,也没有真正反映出广大人民的利益。

(二)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在革命民主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有海涅和毕希纳。

格奥尔格·毕希纳(1813—1837)的主要剧本有《丹东之死》和《沃伊采克》。

前者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罗伯斯庇尔和丹东两派之间的冲突为背景,谴责丹东一派放弃革命,表达了作家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的强烈愿望;后者取材于莱比锡的一次大案件。

主人公沃伊采克为生计所迫给一个医生当试验品,过着动物般的生活。

因为他所爱的女子被上层社会的人引诱和勾引,他就把她杀死了。

外国文学第七章概述1

外国文学第七章概述1

2、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 最早表现劳资矛盾; • 较多地表现“小人物”的苦难和个人奋斗,
描 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和正面人物几乎都是“小 人物”;
• 人道主义和改良主义色彩
较浓厚;
• 擅长幽默讽刺。
英 国 风 光
3、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
§盖斯凯尔夫人(1810—1865) • 代表作是《玛丽· 巴顿》 * 描写老工人约翰· 巴顿及其女
凯瑟琳
埃德加 · 林顿
辛德雷
பைடு நூலகம்哈里顿
小希斯克利夫
小凯蒂
* 小说情节结构复杂而独特,风格怪诞、神秘、恐怖, 自然与人物的个性形成了惊人的和谐 。
§哈代(1840-1928 )
• 以创作“威塞克斯小说 ” (性格与环境小 说 ) 而著称; • 重要作品有《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
《卡斯特乔市长》、《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 德》等; • 反映资本主义侵入宗法农村后 农民的命运; • 有浓重的宿命和悲观色彩; • 情景交融 ,富于诗情画意。 哈 代
第七章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又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十九 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流, “十九世纪一个主 要的、而且是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高尔 基语)。它造成了继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文学之 后欧美文学的又一高峰、近代文学的最高峰。
风现 景实 (主 柯义 罗绘 )画 : 拾现 穗实 者主 (义 米绘 勒画 ):
(2)19世纪50、6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繁荣,
70、80年代——达到顶峰
§ 冈察洛夫(1812-1891)
• 代表作是《奥勃洛摩夫》
* 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
最后一个“多余人”奥 勃洛摩夫的形象,宣 告了贵族阶级与农奴 制的没落。 冈 察 洛 夫 画 像

外国文学史 第七章

外国文学史 第七章

第七章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19世纪中期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背景:⑴尖锐复杂的矛盾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提供了社会基础⑵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思想基础)●三大学说:细胞学说(遗传学),能量转换学说(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问题),进化论。

⑶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增加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⑷文艺复兴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丰富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方法2.各国情况⑴英国:大工业文明,社会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科技走在世界前列⑵法国:共和国和封建王朝不断夺权,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激烈。

⑶俄国:改革农奴制的关键时期,尼古拉一世的白色恐怖,农奴和地主的矛盾⑷德国:工人作家开始出现⑸东欧:拿破仑入侵后,民族解放兴起,作家开始登上世界文坛⑹美国:独立战争后,南北差距教大。

大种植园与大工业发展,是否废出奴隶制,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点1.真实广阔的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真实性),对现实矛盾的揭露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批判性)。

●较之以前的文艺,批判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阔真实的展示了社会生活,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具有相当的深度。

特别是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更是广泛地涉及各个领域,尖锐地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勾勒出一幅幅怵目惊心的悲惨画面,因而具有巨大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认识价值。

2.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典型性)●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意观察生活,分析社会,选择典型的事件,透过集中的情节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以严肃的态度力求精确地表现细节的艺术真实。

他们以典型的社会画面为背景,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这些形象是生活的集中概括,大都是共性与个性结合的典型。

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在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是有别于其他文学贡献给文学史的特点。

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撒旦式英雄希斯克利夫

艾米莉·勃朗特和她的撒旦式英雄希斯克利夫

性 格 刚 毅 , 畏 艰 险 , 骜 不 驯 , 一 个 不 折 不 扣 的 叛 不 桀 是
艾 米 莉 ・ 朗 特 的 传 世 之 作 《 啸 山 庄 》 其 紧 凑 的 勃 呼 以
结 构 和 深 刻 的 象 征 寓 意 成 为 英 国 文 学 史 上 的 经 典 。 简 洁 而 富有 张 力 的语 言 .幽 默又 蕴 含 嘲讽 的笔 调 凸 显 了作 者 非 凡 的才 华 , 平 实 文 字下 那 令人 扼 腕 、 人 心 魄 的爱 情 而 动 又 展现 了她 作 为诗 人 的 天赋 。 外 , 说 中无 处 不 在 的对 此 小 大 自然 的 眷 恋 之 情 , 及 作 者 天 人 合 一 的 世 界 观 , 其 在 以 使 同 时代 的作 品 中独 树 一 帜 。
嫁 给 了 埃 德 加 。希 斯 克 利 夫 为 此 进 行 了 疯 狂 的 报 复 , 他 诱 惑 亨 德 利 进 行 赌 博 , 光 全 部 家 产 , 醉 而 死 , 设 输 酒 又 计 娶 了埃 德 加 的妹 妹 伊 莉 莎 白 , 其 进 行 百般 迫 害 。最 对 终 , 凯 瑟 琳 和 埃 德 加 去 世 之 后 , 斯 克 利 夫 成 为 呼 啸 在 希
内 向 敏 感 的 性 格 。自孩 童 时 期 起 , 米 莉 就 与 众 不 同 。 艾 她
外 表 安 静 冷 漠 , 心 却 狂 野 奔 放 。 她 独 立 不 羁 、 满 热 内 充 情 、 志 刚 强 。伊 莉 莎 白 ・ 斯 凯 尔 在 《 利 斯 表 弟 》 意 盖 菲 一
书 中 就 记 载 了 艾 米 莉 痛 打 自 己 那 只 不 听 话 的 斗 牛 犬
夫教赘 2 19号 旬: 0#月 中 - 1- t 4
艾 米 莉 ・ 朗 特 和 她 的 撒 旦 式 英 雄 希 斯 克 利 夫 勃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20世纪欧美文学简史》自学笔记

二十世纪欧美文学简史上编第一章:1900—1939年欧美文学概论[识记] 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未来主义:1、由意大利诗人托马佐.马里内蒂于1909年2月20日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的《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为发端。

2、其成就主要在于诗歌。

如意大利马里内蒂、法国阿波利奈尔及俄国马雅可夫斯基。

3、主张是摈弃一切现在的文明成果,竭力创造“属于未来”的全新艺术。

4、由于主张流于偏激,且诗句艰深无规则等原因于20年代末趋于沉寂。

超现实主义:1、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宣告该流派成立。

2、追求“超越现实”,主张写梦,展现自我内在的真实,向内在世界探秘,叙述“梦幻的人生”。

3、代表作家有阿拉贡(《巴黎的土包子》)、艾吕雅等。

4、在法国盛行于二三十年代,在世纪中叶扩展至各大洲,成为有世界影响的文学流派。

后期象征主义:1、盛行于二十世纪20年代,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唯美主义理论)长诗《年轻命运的女神》、《海滨墓园》,英国艾略特《荒原》,爱尔兰叶芝,俄国勃洛克的长诗《十二个》。

2、仍旧坚持“审美至上”“象征最佳”的准则,追求用可感形式去体现理念、思想,用象征和意象去暗示生活哲理。

而且继续唯美主义诗歌的某些传统。

表现主义:1、流行于20世纪初,本是德国一种绘画派别,后来影响到文学创作。

2、该流派着重主观表现,强调表现主观的真实,而不意于再现客观的细节真实。

3、常用夸张、怪诞的手法突显主观的感情,达到极强的强烈的艺术效果。

代表作有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

瑞典剧作家斯特林保是首创者。

诗歌方面有德国诗人海姆、贝恩等。

“意识流”:1、“意识流”一词来源于心理学,20年代被借用于文学创作理论。

认为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意识流动,特别是潜意识活动。

2。

该流派作家致力于挖掘人物世界,让意识充分地自由流动出来因而淡化了情节、环境,时空倒置,结构松懈。

3、代表作家和代表作有法国普鲁斯特长篇小说《追忆似水年华》爱尔兰的乔伊斯《尤利西斯》美国福克纳《喧嚣与骚动》,英国伍尔芙。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七版 (6)[37页]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第七版 (6)[37页]
维奇·别林斯基(1811—1848)以其《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1835)等一系列重要论文,
• 普罗斯培尔·梅里美(1803—1870)是一位风格独特的作家。
他从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20年代开始创作,以中世纪为 题材的历史剧《雅克团》(1828)和长篇历史小说《查理九 世时代轶事》(1829),表现了他强烈的反封建意识。但真 正代表其艺术成就的是他的中短篇小说。早期的如《马蒂
奥·法尔戈纳》(1829)、《塔曼果》(1830),后期的如《高 龙巴》(1840)、《嘉尔曼》(1845)等,都以其强烈的叛逆精 神、浓郁的异国情调、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新颖的艺术构思
• 俄国
•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在西欧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下产生的。废
除农奴制,进而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任务,也构成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 独特主题。
• 继普希金之后,果戈理以其讽刺性极强的作品确定了俄国文学的批判倾向,但也遭到了反动文人的
抨击,称他的作品只写黑暗不写光明,轻蔑地贬之为“自然派”。文艺批评家维萨里昂·格里哥里也
著称于文坛。
• 英国
• 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发展比较成熟,贫富悬殊已成为众人
瞩目的社会问题,加之宪章运动的规模宏大,影响广泛,这
样,英国的小说家们就最先接触到劳资矛盾,并把它反
映在自己的创作中。尽管这种反映还有着许多局限和不足, 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开拓了这样重要的题材领域,提出了这 样重大的现实问题,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如狄更斯的《艰难 时世》、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的《谢利》(1849)、盖斯 凯尔夫人(1810—1865)的《玛丽·巴顿》,都是在不同程度上 反映了尖锐的劳资矛盾的优秀之作。

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 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司汤达

外国文学概论 第七章 欧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司汤达
司汤达与《红与黑》
一、司汤达的创作与生平简介: 1、司汤达原名亨利· 贝尔,生于法国的一个律师家庭, 父亲是个天主教徒,保守、专制;母亲是意大利人, 出身自由主义家庭,信仰伏尔泰主义。司汤达7岁时, 母亲去世,他的童年极为不幸。 2、1800年参加了拿破仑的远征,曾经米兰,接触了大 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品。1812年,远征俄国失 败,目睹拿破仑帝国的灭亡和波旁王朝复辟。 3、1821年他发表了研究爱情心理的著作《论爱情》, 第一次展示了他的心理分析才能。在该作中,他把爱 情分为“激情的爱”、“趣味的爱”、“虚荣的爱” 和“肉欲的爱”四种,并高度肯定了“激情的爱”, 为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堕落
爱情
反抗
虚伪、投靠
卑鄙之极
(地点:贝尚松修道院)
第三次堕落
爱情
反抗
彻底投靠
(地点:首都巴黎)
于连的精神复活之路
3、于连的形象分析
于连是一个小知识分子形象,他最大的愿望是想通过 自己的才能在社会上干一番事业。但是当时由贵族和 教会所控制的社会是凭靠人的出身门第而不是才能出 人头地。受进步思想影响,于连蔑视权贵,崇拜拿破 仑,向往人人平等的共和社会。但是在波旁王朝的统 治下要想再革命已不可能,在环境的影响和利诱下, 于连只得采用投靠的方式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并且 采用了利用女人的软弱和优越的地位,来达到实现自 己野心的目的。但是为此他又不得不付出泯灭良知、 玷污爱情、甚至背叛自己的政治理想等代价,因此, 于连有时时处在野心与正义、欲望与情感、虚伪与真 诚、投靠与反抗等矛盾交织的痛苦之中,直到最后的 功败垂成,他才幡然醒悟,以死来表明他良知、爱情 的复活,和政治上的觉悟。
玛特尔小姐是一个贵族妇女形象,她美丽、热情、高 傲、冷酷,等级偏见较深。但是周围贵族青年们软弱, 以及生命力的旺盛和生活本身的空虚,使她非常渴望富 有刺激性的“伟大爱情”出现。但是贵族阶级的衰弱使 她找不到这种爱情,因此,于连的一系列不平凡的行为 让她产生了一种幻觉,认为似乎能够从这个平民身上找 到她所需要的爱情。与其说他爱于连,不如说她更爱激 情本身。当她抱吻着于连的头把他安葬时,她对激情的 满足达到了顶点。 与德· 瑞那夫人爱情相比,玛特尔小姐与于连之间并不 是爱情。她从于连身上获得激情;于连从她身上获得了 自尊和野心的满足。当然,玛特尔小姐也是悲剧人物, 她的悲剧更进一步说明贵族文化已经衰落和腐朽;而平 民(资产阶级)文化则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外国文学 第七章

外国文学 第七章

2、艺术特征 a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真实,强 调客观真实地反映生活。 b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重视人与社会环境关 系的描写,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c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有内倾和外倾两种倾 向。 d 批判现实主义以叙事文学为主,小说创 作特别是长篇小说达到了成熟与繁荣。
三、“批判现实主义”的由来 1、法国的蒲鲁东(1809-1865)在《艺术的社会 使命》一书中,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的” 论断。 2、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给它下定义的是 高尔基。高尔基指出:“资产阶级的‘浪子’的 现实主义,是批判的现实主义;批判的现实主义 揭发了社会的恶习,描写了个人在家庭传统、宗 教教条和法规压制下的‘生活和冒险’,却不能 够给人指出一条出路。批判一切现存的事物倒是 容易,但除了肯定社会生活以及一般‘存在’显 然毫无意义以外,却没有什么可以肯定的。”
b.心理分析的杰作:关于爱情__自卑与征服的意识 他突然生出一个大胆的念头,要吻她的手。他很快就害怕 了,过了一会儿,他心想:‚一个可能对我有用的行动,一个 可能减少这位美丽的太太多半会对一个刚刚离开锯木厂的可怜 工人所怀有的轻蔑的行动,我若不去完成,那我就是个懦 夫。‛ ……他的内心斗争不已,德· 莱纳夫人跟他说了二、三 句话,告诉他开始时如何对待这些孩子。于连极力克制,脸色 又变得苍白, 很不自然地说道: ‚夫人,我绝不会打您的孩子,我在天主面前发誓。‛ 他一边说,一边大着胆子抓住德· 莱纳夫人的手,拉到唇边。 她对这举动吃了一惊,想了想,又觉得受到了冒犯。天气很热, 她的胳膊光光的,只盖着披肩,于连把她的手拉到唇边的动作 使她的胳膊完全暴露出来,过了一会儿,她责备起自己来了, 她觉得她的气愤来得不够快。
咱们亲爱的利蓓加,无依无靠, 比她朋友更需要丈夫,自然更应该 努力了。她的想象力本来就很丰富, 又受过《天方夜谭》和《哥特氏地 理学》这两本书的熏陶,因此她问 准了爱米丽亚的哥哥的确有钱,就 给自己造了个灿烂辉煌的空中楼阁。 那时她正在换衣服准备下去吃饭, 一面打扮,一面幻想自己是楼阁里 的女主人!

外国文学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考核目标与考核知识点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在西欧的法国英国等地出现的文学思潮,以后波及俄国、北欧和美国等地,成为19世纪欧美文学的主流,由于现实主义文学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性,高尔基称之为“批判现实主义”。

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是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反拨,同时吸纳了浪漫主义的元素。

“现实主义”名称产生于50年代以后,那时现实主义才真正成为一个自觉的流派。

欧美的现实主义文学分为两个时期:以巴黎公社为界,(1)前期:30年代到60年代为前期,中心在法英。

这一时期,是现实主义文学产生、发展时期。

法国和英国出现了巴尔扎克、狄更斯,俄国出现了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一批“自然派”作家,在理论上也形成了以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

(2)后期:70年代到20世纪初为后期,中心在俄国、北欧和美国。

是现实主义由繁荣逐渐趋于衰落的时期。

这一时期,西欧现实主义者虽然创作了一些优秀作品,但他们的批判力量已有所削弱,改良主义思想和悲观情绪更加严重,自然主义、客观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而在俄国,由于反专制农奴制度的人民解放运动的蓬勃开展,现实主义文学继续有很大发展,产生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契诃夫。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汪涛老师课件版:(1)资本主义制度确立:法国七月革命彻底推翻了波旁王朝;1832英国国会通过改革法案(工业革命的发展);海外殖民主义加速发展。

(2)社会矛盾复杂进一步激化(3)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社会思潮纷纭变化:自然科学推出三大学说;马克思主义诞生;实证主义、人本学说、人道主义(基督教博爱思想)。

(5)各国各有不同:英国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法国复辟势力仍然存在;德国与意大利实现了民族统一,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俄国正在进行解放运动;东欧各国正在开展民族解放运动;美国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也遭遇国内矛盾,南北爆发。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介(象征主义艾略特、意象派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介(象征主义艾略特、意象派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

欧美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简介(象征主义艾略特、意象派诗歌、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名称国别斯汤达《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法狄更斯《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英果戈理《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俄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马克?吐温《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美哈代《德伯家的苔丝》英夏洛蒂勃朗特《简爱》英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应运而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象征主义具有鲜明的特征: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在幻觉中构筑意象;用音乐性来增加冥想效应。

它发展了前期象征主义的艺术特点,反对肤浅的抒情和直露的说教,主张情与理的统一,通过象征暗示、意象隐喻、自由联想和语言的音乐性去表现理念世界的美和无限性。

3、代表作家:法国瓦雷里、德国里尔克、美国庞德、爱尔兰叶芝和英国TS艾略特。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1、英国TS艾略特:《荒原》(1922)2、法国诗人瓦雷里:《海滨墓园》(1926),思索人生的意义,礼赞永不停息的宇宙运动,抒发超越死亡意识后的欢欣。

哲理的沉思与新奇、富有象征性的意象水乳交融,音韵和谐优美,意境深远。

3、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驶向拜占庭》,叶芝由于“表达了整个民族精神”而获得了192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4、梅特林克:象征主义戏剧的代表作家,《青鸟》(1908,蒂蒂尔、弥蒂尔、白丽伦),青鸟象征着幸福,主题是歌颂人们对幸福和光明的追求。

5、勃洛克:俄国“极端真诚的诗人”,《十二个》(长诗)意象派1、意象派诗歌的特点:清晰、精确、浓缩、具体,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

重在表现诗人的直观形象,但作者的直观感受并不直接表露,而是通过意象来暗示。

外国文学第七章题库

外国文学第七章题库

第六章19世纪中期欧美文学试题库一、填空题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直接以劳资矛盾为题材的著名作品有狄更斯的《________》,盖斯凯尔夫人的《》。

2、普希金在《》中塑造了“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开创了俄国小说描写“小人物”的传统。

其后,果戈理在《》和《狂人日记》中分别塑造了阿卡基•阿卡基维奇和“狂人”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塑造了杰符什金的形象,在《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塑造了小公务员的形象,完成了这组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

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 ”为副题,小说中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

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是《》。

5、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

6、“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对________创作方法的经典性概括。

7、《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的杰作。

8、在《高老头》和《》中,巴尔扎克写出了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

9、“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的秘书”是___ _____的创造性名言。

10、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

11、长诗《》是普希金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__________被称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12、普希金的短篇小说《》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3、________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14、别林斯基认为: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5、1848年后,雨果的创作也转而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典型作品是诗歌集《》和长篇小说《》。

16、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是的。

17、在《红与黑》里,作者在三个典型环境中展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们是唯利是图的、人间地狱般和“阴谋与伪善的中心” 。

18、1827年,司汤达第一部政论小说《》问世,1829年发表短篇小说《》,歌颂意大利烧炭党人献身祖国的情操,揭露了贵族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

外国文学考研复习第七章重点内容详解

外国文学考研复习第七章重点内容详解

外国文学考研复习第七章重点内容详解第七章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一、基本要求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与在欧洲各国的发展概况,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了解斯丹达尔的生平与创作,分析《红与黑》的时代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成就;了解巴尔扎克的生平、世界观、创作及作品分类,分析《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掌握《高老头》的人物、思想意义和艺术成就;理解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分析《包法利夫人》中爱玛悲剧的根源。

二、重点及难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于连形象及《红与黑》的艺术成就;《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与艺术成就;爱玛悲剧的根源及福楼拜小说的艺术特色。

三、重点复习内容第一节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

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三、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一、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特点。

二、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三、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嘉尔曼》。

四、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第三节斯丹达尔一、生平与创作。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小说《阿尔芒斯》、《巴马修道院》、《意大利遗事》;《法尼娜·法尼尼》。

二、《红与黑》所反映的时代;于连的形象;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巴尔扎克一、生平与思想。

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的关系。

二、《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的总体结构、基本内容、艺术成就。

重点作品:《欧也妮·葛朗台》、《古物陈列室》、《高布赛克》、《纽沁根银行》等。

三、《高老头》所体现的《人间喜剧》的艺术特点;拉斯蒂涅、鲍赛昂夫人、伏脱冷、高老头形象。

第五节福楼拜一、生平与创作。

二、《包法利夫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揭露;爱玛悲剧的根源。

三、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

文学英语之批判现实主义资料

文学英语之批判现实主义资料
It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early fifties.
Representatives
Charles Dickens William Thackeray Bronte Sisters
William Thackeray
Thackeray was no less severe exposer of contemporary society.
Vanity Fair
In this novel Thackeray describes the life of the ruling classes of England in the early decades of the 19th century.
It is a world where money grabbing is the main motive for all members of the ruling classes.
勃朗特三姐妹三部传世之作:
夏洛蒂——《简·爱》 艾米莉——《呼啸山庄》 安妮 ——《艾格尼斯·格雷》
联合出版——《库瑞尔、艾利斯与阿克顿·贝尔的诗集》
Emily Brontë(1818-1848)
Emily Bronte is perhaps the greatest writer of the three Bronte sisters - Charlotte, Emily and Anne. Emily Bronte published only one novel,
Not only the major characters but many of the minor ones in his novels also leave unforgettable impressions on the reader’s min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人物、情节、结构
林敦 洛 克 伍 德 内 莉 凯瑟琳· 恩肖 希思克利夫 伊莎贝拉
小希思克利夫
小凯瑟琳· 敦 哈里顿· 恩肖
老恩肖
亨德莱
亨德莱的妻子、约瑟夫 画眉田庄
地点:呼啸山庄
五、怎样看待《呼啸山庄》中很多无法解释的神秘性
1、作为一个有着古老贵族姓氏的恩肖家族,为什么 自希思克利夫到来之后家道却日渐衰落了呢?
艾米莉· 勃朗特与《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为什么在当时不受“欢迎”?
1、把一个平民、一个无神论者、一个复仇狂当成主 人公来描写,人们难以接受;
2、作品的反宗教情绪;
3、人鬼之恋的阴厉之美,也难以令人接受。
二、艾米莉· 勃朗特的生平与创作
艾米莉· 勃朗特1818年7月30日生于英国一山区小镇 桑顿。和她的姐姐夏洛蒂一样,她曾就读于苛恩桥学 校和伍勒小姐学校,还曾跟夏洛蒂一起去比利时布鲁 塞尔的埃热夫人学校学习,但更多的时间还是在哈沃 斯的家中自学。艾米莉从小就爱好写作,十二岁时就 开始和妹妹安妮一起,创作贡达尔史诗,还写了大量 的抒情诗。她们三姐妹用笔名在1846年出版了《柯勒、 埃利斯、阿克顿· 贝尔诗集》,就是在夏洛蒂偶然发现 了艾米莉的诗稿后,才决定最后结集出版的。接着, 艾米莉写成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并且继姐姐夏洛 蒂的《简· 爱》之后,跟妹妹安妮的《艾格妮斯· 格雷》 一起,在1748年12月出版。可惜,仅仅一年之后,艾 米莉就于1848年12月19日病逝,时年30岁。
4、作品都运用了梦幻、象征等创作手法;
5、作品双环式的结构布局上。
四、《呼啸山庄》诞生之迷
人们怀疑的是:一个蜗居山乡,从不接触异性的二 十多岁未婚女子,怎么能写出爱得这么深、恨得这么 透的爱情和复仇小说呢?她的体验从何而来? 确实,三十年来,艾米莉除了求学和短期任教外出 总共不到两年外,全部时间都是在哈沃斯那座牧师住 宅里度过的。她离不开自己那间冥想的小小幽室,离 不开她所热爱的可供她自由翱翔的荒原。通过耳濡目 染,她了解家乡和家乡那片土地上的人们,通过不少 那些荒凉村落中的奇闻轶事和民俗传说,了解他们的 性情狭隘和感情不羁的生活。另外,她本人虽未涉足 爱河,可是,她的姐妹兄弟都有爱情的痛苦经历。如 她的姐姐夏洛蒂和弟弟勃兰威尔等。
2、老恩肖为什么对这个弃儿希思克利夫的宠爱超过 了他的亲生儿女了呢? 3、为什么亨德莱· 恩肖要娶一个没有身份地位的平民 女性为妻,并在她死后过起了酗酒放荡的生活? 4、为什么凯瑟琳要“背叛”希思克利夫的爱情而嫁 给她并不爱的林敦? 5、为什么恩肖、林敦两大家族在对待希思克利夫的 挑战上显得那么软弱无力?
三、艾米莉的性格特点
艾米莉继承了凯尔特人的血统,出身于牧师家庭, 长年居住在偏僻的山乡,过着斯多葛式的生活,因而 养成了外表沉静、内心刚强的性格,外表如冰,内心 似火,意志坚强,宁折不弯。夏洛蒂说她“比男人还 要强,比小孩还单纯”。她独立不羁,充满激情,有 着非凡的想象才能和突出的独创精神。但另一方面, 艾米莉又偏于沉郁、孤傲,藏而不露,自我遏制,这 种性格又使她不善交往,不愿合群。她渴望爱,但又 得不到爱,不被理解,遭到冷落。加之看到现实社会 中的种种恶行和弊端,更使她感到人生的痛苦和失望。 显然,艾米莉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包括她自己在 内,都带有强烈的叛逆情绪和深深的悲观意识。
6、为什么伊莎贝拉· 林敦非要神差鬼使地嫁给仇人希 思克利夫?
7、希思克利夫的复仇欲望为什么这么强烈?为什么 这么没有人性?
8、怎样看待《呼啸山庄》是一部悲剧作品喜剧结局?
六、《简· 爱》和《呼啸山庄》在创作上的“相似性”? 1、主人公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上,张扬个性,呼喊人性解放; 2、对待宗教既否定又肯定的矛盾态度上; 3、追求灵与肉相结合的理想爱情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