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导论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重点整理
语言语言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规定性的。
从古希腊语法-18世纪的语言研究,属于传统语法,都是规定性的;二、描写性的。
到19世纪,描写性语言学开始萌芽,到索绪尔语言学时期则完全确立。
(今天,描写主义已成为语言学的基本原则,规定主义作为非科学已被放弃)三、解释性的。
到了20世纪60年代从乔姆斯基开始,语言学进入了解释性阶段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一种对语言使用的重新认识,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日常语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似乎是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文学:法国南部的拉斯科岩洞的壁画,距今两万多年;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距今五千多年。
从所谓学术上来讲,是先有文学,然后再有语言研究。
语言对文学的影响工具论;不同的文学样式对语言材料的各种功能在使用上各有侧重。
戏剧侧重于语言的会话功能,小说侧重于语言的叙事功能,诗歌则侧重于语言的抒情功能语言的演变对文学的影响(如诗歌)语言的表达局限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语言,同时又是超语言的(难以言传,以及语言的言外之意)。
最终,语言要被消解,展示给读者的是作家审美经验所编织的世界,这是一个终点,作家和读者在走向她时又都必须沿着言语的路径。
文学对语言的影响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民族文化的瑰宝,使得这些作品的语言对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共同语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1)古俄语的历史是与俄国古代英雄史诗《伊戈尔远征记》联系在一起的,现代俄罗斯民族标准语的形成是与普希金的创作活动和作品流传是分不开的;2)中世纪意大利诗人以托斯卡纳地区的通俗拉丁语写成的著名史诗《神曲》为统一意大利的语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因此被成为意大利语之父文学对词语构成的形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外国文学史1:导论与古希腊罗马文学
导论
一、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二、外方文学的历史传统
一 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1、外国文学的分类 西方文学→欧美文学 东方文学→亚非文学 ★“东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它有地理的、政治的、
文化的等不同层面的。
一 外国文学的基本概念
2、欧美文学的分期
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476年-1640年)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 →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 →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义) →19世纪中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 →19世纪后期文学 →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
(二)思想价值
从思想价值取向上看,西方文学是古代及中世纪文学中的人道主义精 神的继承和发展。尽管西方文学思潮纷繁复杂,但人道主义精神却一以 贯之。
人道主义有世俗的人道主义和基督教的人道主义之分。 世俗的人道主义,即非宗教的人道主义,起源于希腊。构成希腊文明 的重要方面之一的希腊文学,可以说是关于人的文学。希腊神话写的是 “神”,但却是高度“价格化”的,具有人类的生存欲求和思想感情。 希腊神话充满了追求光明、酷爱生活、以人为本、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 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统,其歌颂的英雄都是群体中最勇敢的人。因此, 希腊神话实际上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人话”。如阿喀琉斯、哈姆莱特、 《巨人传》,18世纪的启蒙主义为反对封建专政,提出了“自由、平等、 博爱”的战斗口号,实质上是把世俗的人道主义当作全人类的奋斗目标, 现代的萨特就提出:“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在人被严重异化的 当代西方社会里,世俗的人道主义仍不失为一面战斗的旗帜,具有一定 的积极作用。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反映了欧洲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 会过渡时期的现实生活,带有宗教宿命论色彩的“命运观”, 人必须服从命运,但又可以在命定的范围内做事,带有 个体本位意识。生命意识、人本意识和自由观念,是古 希腊古罗马文学的基本精神,以后也成为欧洲文学与文
英语文学导论
英语文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literature is the body of written works produc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including novels, poetry, plays, and essays. It is a rich and diverse field with a history spanning centuries, encompassing both the classic works of Shakespeare and Dickens, as well as the contemporary voices of Margaret Atwood and Zadie Smith. English literature is a reflection of Britain’s cultural, soci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encapsulating its values and beliefs, and its changing traditions and viewpoints.Early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literature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epic poem Beowulf, written in Old English, the language spoken by the Anglo-Saxons. Anglo-Saxon literature, also known as Old English literature, comprises works written in England from the 7th to the 11th century, including religious texts, such as The Venerable Bede’s Ecclesiastical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eople, and epic poems, such as Beowulf. The Norman Conquest in 1066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with the emergence of Middle English and the works of Chaucer, which marked the beginning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English RenaissanceThe English Renaissance is a period encompassing the 16th and 17th centuries, which saw a revival of classical lea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ism,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literarygenres, such as the sonnet and the novel. It was a time of great intellectual and artistic achievements, with the works of Elizabethan playwrights such as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transforming the English stage, and the publication of the King James Bible,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works of English literature.RomanticismThe Romantic period, which spanned the late 18th to mid-19th century, was a reaction against the Enlightenment and its emphasis on reason and logic. Romantic writers sought to evoke emotions rather than explain them, emphasizing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magination, and exploring the spiritual and supernatural. Important romantic poets include William Wordsworth, Samuel Taylor Coleridge, and John Keats, while the novels of Sir Walter Scott and Jane Austen are considered among the greatest works of the period.Victorian LiteratureThe Victorian era, which lasted from 1837 to 1901, saw significant social and cultural changes and produced some of the most enduring works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Victorian novel, such as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and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explored themes of social injustice, morality, and class conflict. The poetry of Alfred Tennyson and Robert Browning also flourished during this period, as did the works of non-fiction writers, such as John Ruskin and Charles Darwin.ModernismThe modernist period, which lasted from the late 19th to the mid-20th century, represented a break from traditional literary forms and conventions, marked by experimentation and fragmentation. Modernist writers such as Virginia Woolf and James Joyce explored the themes of memory, identity, and consciousness, while the poetry of T.S. Eliot and W.B. Yeats experimented with form and language, and challenged traditional literary conventions. The works of modernist writers continue to influenc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Contemporary LiteratureContemporary English literature is a diverse and eclectic field, encompassing a range of genres, styles, and themes. The literature of the post-World War II era was shaped by the traumas of the war and the changing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with important writers such as Samuel Beckett and Doris Lessing emerging during this time. Contemporary English literature includes the works of Salman Rushdie, Ian McEwan, Zadie Smith, Kazuo Ishiguro, and Margaret Atwood, among others.ConclusionEnglish literature is a rich and varied field that reflects the changing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of Britain. From the epic poem Beowulf to the contemporary works of writers such as Margaret Atwood, English literature has evolved through different eras, styles, and genres, reflecting the values, beliefs, andconcerns of its time. As a window into British culture and history, English literature is a vital part of the world’s literary heritage.The evolu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can be seen as a reflection of the changing attitudes, beliefs, and concerns of British society. From the early religious texts of the Anglo-Saxon era to the modernist experimenta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as undergone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s and reinventions.The influence of foreign cultures, such as French and Italian literature, can also be seen throughout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literature. The medieval works of Chaucer and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 were heavily influenced by French and Italian literature, while Shakespeare drew inspiration from classical Greek and Roman plays.Religion has also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literature throughout its history. The Bible, both in its religious and secular forms, has been a source of inspiration for countless writers, influencing the language, themes, and imagery of their works. The intersection of religion and literature can be seen in works such as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and William Blake’s Songs of Innocence and Experience.One of the defining features of English literature is its diversity, with multiple genres and styles that have evolved over time. The novel, for example, was a relatively new form of literature in the 18th and 19th centuries, but has since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enduring forms of literature. Some of the most iconic English novels, such as Jane Austen’s Pride and Prejudice and Charles Dickens’ Great Expectations, continue to be studied andenjoyed by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Poetry has also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English literature, with numerous notable poets throughout its history. From the Romantic era of Keats and Wordsworth to the modernist experimentation of T.S. Eliot and W.B. Yeats, poetry continues to be a powerful and expressive form of artistic expression.Perhaps one of the most remarkable features of English literature is its ability to adapt and change with the times. From the religious texts of the Anglo-Saxon era to the post-modern experimentationof the 21st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as shown an incredible range and flexibility in its ability to reflect the changing attitudes and concerns of its time.One example of this adaptability can be seen in the emergence of post-colonial literature in the 20th century. As Britai n’s political and cultural influence began to wane, writers from former colonies, such as Salman Rushdie and Chinua Achebe, began to explore the experiences of their own cultures and societies,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Western perspectives and offering new insights into the complexities of post-colonial identity and history.The impact of English literature can also be seen in its widespread global influence. From the works of Shakespeare to the contemporary authors of today, English literature continues to inspire and influence writers and readers around the world. The language and image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have become a part of the collective consciousness of many cultures, shaping the way in which we understand and relate to our world.In conclusion, English literature is a rich and varied field that has reflected the changing values, beliefs, and concerns of British society throughout its history. Its ability to adapt and evolve with the times, as well as its global influence, has made it an important and enduring part of the world’s literary heritage. The continued study and appreciation of English literature is vital in understanding both Britain’s cultural past and its present.。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文学部分2
在骑士精神中,爱情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
爱慕和崇拜,为她们服务,为爱情冒险,以此作为的 最高荣誉。不少骑士表现出除强扶弱的一面,有时也 为宗教信仰去冒险。但他们往往不顾基督教的禁欲主 义,要求文化和生活享受,并把东方文明带回到当时 相对落后的西欧各国。(骑士抒情诗如“破晓歌”等 、骑士传奇等)
《列那狐传奇》的故事在12世纪的西欧各国广泛传播
。这是一部寓言故事集,以兽寓人,以动物世界寓人 类社会。最高统治者是狮子,伊桑格兰狼和布伦熊象 征着臣仆,主教是头驴。下层的是鸡、兔、羊、山雀 等。在这两个对立的社会之间,生活着列那狐。列那 狐敢于反抗上层社会,又掠夺小动物,具有双重性格 。作品反映了列那狐的机智和狡诈,如何战胜狼和熊 。
四大英雄史诗:
中世纪中期出现的英雄史诗以歌颂封建时代理想英雄
人物为主,初流传于民间,后由文人加工整理而成文 字。这些史诗往往以某一历史事件为基础,以歌颂英 雄的武功为主要内容。 四大英雄史诗:
德国的《尼伯龙根之歌》
即法国的《罗兰之歌》
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幸 存 的 日 耳 曼 残 本 (
关 于 圣 杯 传 奇) 的中 一 页
1200-1216
“圣杯”相传是用来盛接钉在十字架上的耶酥伤 口流出来血的杯子,一说是耶酥在最后的晚餐中 用的杯子,后来遗失了。以“护教”为信条的骑 士们最崇高的事业就是找回这个“圣杯”。但要 经过种种危难,经受许多考验。而且,只有最勇 敢、最纯洁、最童贞的骑士才能办得到。 寓意:“圣杯”,实际上是女性的象征,骑士所 持的利剑是男性的象征。“圣杯传奇”实际上讲 的是寻找纯真的爱情的故事
罗兰之歌
产生自法国12世纪初的武功歌《罗兰之歌》 大约写于1170年左右,全诗4002行。故事源于8世纪,公元778年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期末重点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期末重点外国语言文学导论第一节:语言和文学语言: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
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民族性。
(语言的重要性;人类对语言的崇拜)文学: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称作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
文学是一种对语言使用的重新认识,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将日常语言,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将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
对于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无论其年代多么久远,读者和作者之间能通过语言这座桥梁产生共鸣。
两者间的关系:从时间顺序上来看,似乎是先有语言,然后才有文学: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距今五千多年。
所谓学术上来讲,是先有文学,然后再有语言研究。
语言对文学的影响“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
最好的文学作品是用最优美的语言写成的。
语言修养是文学家的起码条件。
——高尔基诗人卡西尔说,诗人不可能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
他必须使用现有的词汇,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则(工具论)。
不同的文学样式对语言材料的各种功能在使用上各有侧重。
戏剧侧重于语言的会话功能,小说侧重于语言的叙事功能,诗歌则侧重于语言的抒情功能语言的演变对文学的影响(如诗歌)句式变化上古汉语中(弹歌)这类原始歌谣,一词为一字,两字一拍,全篇四句八字:断竹,续竹,飞土,逐肉;西周《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唐宋:五言体和七言体格律变化:萨丕尔在语言论说,大概没有别的东西比诗的声律更能说明文学在形式上依靠语言了。
语言的表达局限对文学的影响。
文学是用语言写成的,文学的物质媒介是语言。
文学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语言,同时又是超语言的(难以言传,以及语言的言外之意)。
1-外国文学史导论
人体美·自然美 美 人体美 自然美·美 自然美
希腊神话以美著称。 美 美在希腊神话中无所不在,主要表现 在对人体美与自然美 人体美与自然美的极度崇拜。 人体美与自然美 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古代奥林匹克竞 技会上所有的参赛者都是赤身裸体的。 古希腊人认为裸体是最自然最美的一 种形态。在奥林匹克竞技会上裸体参 赛具有同自然合一的神圣感。
希腊神话最显著的特点
神人同形同性 :希腊神话中的神具有 与人相同或相似的外表 性情 外表和性情 外表 性情。 希腊神话把人理想化 —— (1)神比人更健康、更漂亮、更魁梧。 (2)男神比男人更像男人,女神比女 人更像女人。
后世的评论
“古希腊人竭力 古希腊人竭力 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 以美丽的人体为模范, 结果竟奉之为偶像, 结果竟奉之为偶像, 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在地上颂之为英雄, 在天上敬之如神灵。 在天上敬之如神灵。” ——【法】丹纳 【
古希腊文明的发祥地
爱琴海(Aegean Sea)灌溉的西 方文明。 古希腊和今天的希腊不一样,古代 希腊是个大希腊 大希腊,包括今天的亚 大希腊 洲一部分、小亚细亚、西亚、南意 大利,当时在西班牙比利牛斯半岛 上都有希腊的殖民地,古希腊领地 是指广泛的地中海沿岸地区。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人类童年时代的故事和梦幻。 人类童年 西方文明、文化、艺术、思想、科学 的土壤或摇篮 摇篮。 摇篮 多神教:宙斯只是主神,而希腊人崇 多神教 拜的神灵和基督教不一样,不只崇拜 一个神,而是崇拜很多神,如太阳神 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美神阿芙 罗狄特,都是希腊人崇拜的对象。
三、人类早期文明的共性
2、想象的文学(想象力的世界) 、想象的文学(想象力的世界) (1)神话(开天辟地的神话、创世纪 的神话、造人神话、洪水神话等等) (2)传说 其原因在于先民的思维方式、生产力 和认知水平都十分有限,所以用一种 想象和具象的思维来认知世界。
《外国文学史》导论
六 外国文学史经典作品书目
霍夫曼 《霍夫曼中短篇小说选》 夏多布里昂 《阿达拉》 《勒内》 海涅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雨果 《巴黎圣母院》《笑面人》《九三年》 缪塞 《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乔治·桑 《印蒂亚娜》 霍桑 《红字》
六 外国文学史经典作品书目
现实主义文学(20种) 司汤达 《红与黑》 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左拉《娜娜》 莫泊桑《莫泊桑中短篇小说选》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 狄更斯 《双城记》 《远大前程》 易卜生 《玩偶之家》
六 外国文学史经典作品书目
夏洛特·勃朗台《简爱》 艾米丽·勃朗台 《呼啸山庄》 哈代 《德伯威尔家的苔丝》 果戈理 《死魂灵》 屠格涅夫《父与子》 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陀思妥耶夫斯基《卡拉马佐夫兄弟》《罪与罚》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六 外国文学史经典作品书目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20种) 波特莱尔 《恶之花》 艾略特《荒原》 普鲁斯特《追忆如水流年》 伍尔夫 《到灯塔去》 乔伊斯《尤利西斯》 卡夫卡《变形记》《城堡》《卡夫卡短篇小说选》 萨特 《恶心》 加缪 《局外人》
c 课学 第十二讲 小说(novel)的兴起 第十三讲 歌德及其《浮士德》 第十四讲 德国浪漫派 第十五讲 法国浪漫主义及雨果 第十六讲 英国浪漫主义及拜伦 第十七讲 巴尔扎克及其《人间喜剧》 第十八讲 福楼拜及其《包法利夫人》 第十九讲 左拉及自然主义文学 第二十讲 狄更斯与英国现实主义文学
四 “欧美文学”课程板块
1 古希腊文学 2 罗马文学 3 中世纪欧洲文学 4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学 5 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学 6 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7 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 8 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学 9 现代主义文学 10 后现代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 欧美文学导论
• 基督教文学 • 基督教文学是基督教文化的产物,它的人文观念 自然大大有别于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其中蕴含的 是一种理性化的人本意识,或者说是一种宗教人 本意识。 • 《圣经》 • 重视人的精神和理性本质,强调理性对原欲的限 制,是早期希伯来文学和中世纪基督教文学之文 化价值观念的主要特征。这种尊重理性,群体本 位、崇尚自我牺牲和忍让博爱的宗教人本意识是 以后欧洲文学与文化内核的又一层面。
• 中世纪文学 • 希伯来理性型文化 • 宗教人本意识 • 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又一源流头,其中所蕴 含的“人”的思想观念,经由中世纪基督教文学 对后来的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基督教文化 • 公元1世纪中叶 —2世纪末叶的“希腊化”时期, 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出现了第一次矛盾冲突与 互补融合,希伯来文化吸收了希腊文化的某些成 分后,演变成了一种新形态的文化—基督教文化。
• 人文主义思想是以古希腊的世俗人本意识为主体 的,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对基督教文化思想 的胜利,也就意味着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胜利。 人文主义文学
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 不同国家的人文主义文学中所蕴含的人文观念, 正是这一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学中的不同形态 的表现。 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萨士比亚《哈姆莱 特》。
欧美文学
导论 (古希腊—18世纪)
• 从古希腊到18世纪,欧洲文学处在发生和发展阶 段,这一时期,欧洲社会经历了氏族公社、奴隶 社会和封建社会,特定的社会结构形态,为欧洲 文学提供了社会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条件。自 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先后经历了人 文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启蒙文学等基本相 同的文学现象,形成欧洲文学史上流派更迭、思 潮相继的基本发展模式。 • 古希腊文学和希伯来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流, 文学史上称为“二希”传统,他们在漫长的历史 流变中呈矛盾冲突和互补融合之势。欧洲近代文 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都来自于 这两大传统。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文学部分
第二篇: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应该包括欧美文学与亚非文学,这里着重介绍欧洲文学。
第一章:古希腊文学欧洲古代文学主要指公元前9世纪-前1世纪产生在欧洲本土上的文学,其中最辉煌、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
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其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明,存在于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又称爱琴文明(起初在克里特岛,后转移到迈锡尼)。
二是本土之外的埃及、亚细亚文化。
一、爱琴文明1.米诺斯文明(海洋文明,克里特文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得克里特岛成为爱琴文明的发祥地。
与埃及、两河流域有贸易往来,受其文明的影响。
自由和平是米诺斯文明的重要特征;其文字“线性文字A”,至今尚无法解读。
古希腊是一个文化地理概念,不是一个统一国家。
2.迈锡尼文明希腊大陆的迈锡尼人入侵克里特岛,主宰克里特和爱琴海地区。
城墙坚固、崇尚武力、以战争为乐(荷马史诗描述的特洛伊战争);“线形文字B”已被解读(1952年英国学者)。
二、埃及、亚细亚文化在建筑、科学、宗教、哲学等方面受到埃及、巴比伦等东方国家的影响。
希腊字母是在腓尼基字母基础上形成的:希腊人对腓尼基字母进行了改造,增加、删减了一些字母,创造出了元音字母(古代腓尼基人将爱琴海以东的地区(不仅仅是现在亚洲的区域)称为“Asu/Asia)。
这两种文化的结合的象征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欧罗巴是出生于亚细亚的腓尼基(Phoenicia)国王阿革诺耳(Agenor)的女儿(阿革诺耳是海神波塞冬的儿子)。
宙斯爱上她之后化为牛把她诱骗到克里特岛上,并使她委身于自己。
这一爱情故事,通常被看做是西亚、埃及文化与欧洲文化相结合的象征。
文学成就1.古希腊神话2.荷马史诗3.伊索寓言4.古希腊戏剧1.古希腊神话希腊神话的起源:1)起源于自然物的象征,把自然里和自然物加以人格化。
如太阳神、月神、海神、酒神等;2)起源于宗教仪式,如从迎春、庆秋、送冬等宗教仪式中衍生出的神话;3)起源于变形的历史传说;4)起源于语言的类似之处或误解,如有人认为阿波罗名称源于小亚细亚语,在意义上与“门”、“狼”有联系。
导论
导论
一、什么是外国文学
除中国文学之外的文学都叫外国文学。
西方文学,主要是指欧美文学。
欧美文学并称有其原因,因为北美文化及文学主要属于欧洲文学传统,拉丁美洲文学也可以被看作是广义的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二、学习外国文学的意义
1.丰富知识,拓展视野,养成良好的文学趣味。
2.外国文学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推动力。
3.学习外国文学可以更好的了解和研究中国文学。
三、学习外国文学的素养:
1.多读经典,做一个优秀读者。
2.良好的外语水平。
外国语文学导论
文学部分第一章:古希腊文学古希腊位于地中海东北部,其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主要有两大渊源:一是欧洲本土的上古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史称克里特-迈锡尼文化,又称爱琴文化。
二是本土之外的埃及、亚细亚文化。
1.古希腊神话最早见于荷马的两部史诗、赫西奥德的《神谱》2.荷马史诗--- 源于古希腊神话最伟大的文学作品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的产生时间早于《奥德赛》《伊利亚特》取自希腊神话素材取材于希腊神话中“不和的金苹果”的传说。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忘记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写“赠给最美女子”。
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忒为争夺这枚苹果,分别给仲裁者特洛伊王之子帕里斯许下诺言:最伟大的君主、最勇敢的勇士、给他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就判给了爱神阿弗洛忒,她最美。
后来帕里斯到斯巴达作客,在阿弗洛忒的帮助下,拐走了国王的妻子绝世美人海伦,并带走了大批金银财宝。
希腊各部在迈锡尼王阿伽门农挂帅下,组成庞大的联军,跨海远征特洛伊。
特洛伊王子赫克托耳统帅大军固守特洛伊城。
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也分成两大派,各助一方。
这场战争残酷地进行了10年。
双方损失惨重。
阿伽门农仗势夺走阿喀琉斯的一名宠爱的女俘,阿喀琉斯愤而不战,希腊大军频遭败绩。
阿伽门农被迫赔礼道歉,但阿喀琉斯仍不出战。
在这危急关头,阿喀琉斯的好友帕忒洛克罗斯披上阿喀琉斯的盔甲杀入敌阵,却不幸被赫克托耳刺死。
这时阿喀琉斯痛不欲生,为友报仇,重返战场,特洛伊人败退,最后阿喀琉斯杀死赫克托耳。
其尸体被阿喀琉斯拖回希腊阵地。
特洛伊老王跪求归还尸体,阿喀琉斯同意。
特洛伊人为其隆重举行葬礼,史诗到此结束。
据传希腊人采取“木马计”里应外合,攻入特洛伊城,几乎杀死所有的特洛伊人,夺回海伦,各携财宝凯旋回乡。
《奥德赛》的故事发生在紧接着特洛伊战争之后的10年中。
外国文学导论 PPT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 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 加深,世界文化多样性正面临前 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制订和实施文 化政策以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 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外国文学史》的编写介绍
(一)《外国文学史》2009年12月启动 2009 年 12 月,《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 正式启动。教材是教育部马工程办公室直接 负责领导的第一批海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 的12位专家组成。
出清样后,编写组又对清样经数 次校对,通读,尽力消除可能出 现的错误,并最终将印制成书的 《外国文学史》教材,呈现给诸 位指正。
第一首席专家是华中师范大学的 聂珍钊教授,第二、三首席专家 分别是上海师范大学的郑克鲁教 授和浙江工商大学的蒋承勇教授。
(二)起草编写提纲 课题组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准备,系统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外国文 学史的相关论述,全面了解当前我国 “外国文学史”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使 用情况,以及学术界关于外国文学史研 究的相关成果,深入探讨了当前外国文 学史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 题,并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全体会议进 行反复研讨,形成了编写提纲,上报教 育部工程办。
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解决写作外国 文学史结构上的一些麻烦和困难, 但是不适合我们目前编写的马克 思理论建设工程规划中的《外国 文学史》的写作。
一是将外国文学史分为两个部分 不合题意,二是目前东方文学史 定义存在缺陷,即没有包括中国 文学,因此东方文学史实际上不 是严格的东方文学;三是东方文 学实际上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 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承认;四是 不合马克思关于民族的文学走向 世界的文学的科学论断。
二、马工程教材 《外国文学史》编写思路
6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 1957年乔姆斯基的《句法结构》出版, 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这一理 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的, 它完全不同于建立在经验主义基础之上 的美国结构主义,因此,它的出现是对 当时居于主流地位的美国结构主义语言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大挑战,被人称作"乔姆斯基革命"。
乔姆斯基的语言观
• 无论传统语法还是结构主义语法,都只满足于描写语 言(语言学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古希腊语法-18世纪 的语言研究,属于传统语法,都是规定性的,以拉丁 语法为模式,把一些规则强加给其他语言,强加给当 时的口语形式);到19世纪,描写性语言学开始萌芽, 到索绪尔语言学时期则完全确立。今天,描写主义已 成为语言学的基本原则,规定主义作为非科学已被放 弃;到了20世纪60年代从乔姆斯基开始,语言学进入 了解释性阶段),都没有回答一个最根本的问题: “语言是什么?”不论对语言的描写多么详尽,人们 对语言的本质还是一无所知:人为什么会说话 ?
• 3)生成语法更侧重语言现象的共性分析, 而系统语言学更侧重语言现象的个性分 析。 • 4)系统语言学更注重动态分析,例如对 待一个句子的可接受性,乔姆斯基:从 知识的角度出发,合乎不合乎语法;韩 礼德:从社会作用的角度出发,可不可 以接受(他穿得不要太酷呵!)。
• 5)系统语言学更注重科学的验证性,例 如通过语篇的分析来达到。 • 韩礼德的系统语法(50年代初-60年代 中期):《语法理论的范畴》等著述。 • 他的理论认为:语言材料要在不同的层 次上进行解释。最基本的层次是“实体” (语言材料)、“形式”(实体排列成 有意义的结构)和“情境”(环境)。
• 人脑的初始状态应该包括人类一切语言共同具 有的特点,可称为“普遍语法”。“普遍语法 是一切人类语言必须具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 系统,代表了人类语言的最基本东西”,对任 何人来讲都是不变的。如:名词和动词的区分, 音位的区别性特征。
外国语文学导论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英国文学之父”?A. 乔纳森·斯威夫特B. 丹尼尔·笛福C. 莎士比亚D. 约翰·弥尔顿2. 以下哪部作品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A. 《悲惨世界》B. 《忏悔录》C. 《巴黎圣母院》D. 《红与黑》3. 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品是:A. 《老人与海》B. 《了不起的盖茨比》C. 《飘》D. 《百年孤独》4. 下列哪部作品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A. 《十日谈》B. 《神曲》C. 《堂吉诃德》D. 《罗密欧与朱丽叶》5.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是:A. 《安娜·卡列尼娜》B. 《罪与罚》C. 《战争与和平》D. 《复活》6. 下列哪位作家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诗人?A. 约翰·济慈B. 惠特曼C. 莎士比亚D. 罗伯特·布朗宁7. 下列哪部作品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A. 《战争与和平》B. 《安娜·卡列尼娜》C. 《复活》D. 《钦差大臣》8. 下列哪位作家被誉为“印度现代文学之父”?A.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B. 萨蒂亚吉特·雷伊C. 普里耶姆·查特吉D. 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9. 下列哪部作品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代表作?A. 《悲惨世界》B. 《巴黎圣母院》C. 《九三年》D. 《悲惨世界》10. 下列哪位作家是20世纪初期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A. 威廉·福克纳B. 詹姆斯·乔伊斯C. D.H. 劳伦斯D. J.R.R. 托尔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时期。
2. 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悲惨世界》中,主人公名叫______。
3.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形象,主人公名叫______。
西方文学导论
外国文学(一)导论西方文学-→欧美文学东方文学-→亚非文学东方文学的差异性:独立起源,各自发展西方文学的同源性:两希源头,连续发展一、欧美文学的分期古代文学(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476年-1640年)-→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人文主义)-→17世纪文学(古典主义)-→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19世纪初期文学(浪漫主义)-→19世纪中期文学(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后期文学-→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欧美文学从古希腊开始,至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最早的古希腊文学即是欧美文学的源头,也是欧美文学的第一座高峰。
神话、史诗、悲剧、抒情诗、寓言等等文学形式已经完备,其艺术性与思想性成为后世文学的典范。
尤为重要的是,古希腊的理性和激情达到了平衡,宗教信仰与个人欲求形成了平衡。
可以说希腊之美尤其在此。
古罗马文学在前3世纪以后深受古希腊的影响,尽管他吞灭了希腊,却事实上成为传承古希腊文化之衣钵的嫡传弟子。
古罗马文学最重要的代表维吉尔完全模仿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工作与时日》。
当然,古罗马对集体和武功的强调、专制和暴政的政治形态、对法律的重视,缺乏激情与想象力,以及后期的奢侈淫靡等等,都构成了区别于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此时理性的过剩与欲望的无节制同时存在,平衡被打破。
后期罗马帝国的衰败既给北方蛮族入侵提供了可能性,也给基督教的兴盛创造了机会。
这三种文化便在中世纪开始相互影响、改变对方的同时也成全了对方。
不过,此时古希腊文化事实上都被有意无意的毁掉了,除了在某些与世隔绝的修道院中仍然有个别僧侣在钻研古拉丁语希腊语著作之外,长期以来没有人知道亚里士多德。
所以中世纪文学的主流是教会文学,因为基督教是当时的绝对的主流意识形态,但是同时也有蛮族文化和拉丁文化的诸多因素渗透。
不过,毕竟此时人们的精神状态都被以奥古斯丁以及后来的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罗马公教所掌控,这些神学都将人的全部价值和意义归结到归信基督,弃绝自我,与上帝和好。
5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 鲍阿斯(1911年):《美洲印第安语言 手册》。 • 语言学框架(描写包括三个部分):语 言的语音、语言表达的语义范围、表达 语义的语法组合过程。标致美国描写语 言学诞生的“宣言书”。 • 采用的方法是分析性的(实地调查)不 是比较的方法。
第二节:萨丕尔和《论语言》
• 萨丕尔1904年在纽约见到鲍阿斯,他立即被鲍阿 斯吸引,他开始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他的 《论语言》(1921)基本上代表了他的语言观。“语 言是人类特有的、非本能的交际方法,是表达思想、 感情和愿望等主观意志的符号系统”。语言是工具, 思维是产品。语言与民族的关系。语言的变化规律。 • 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 对宇宙的看法;语言怎样描写世界,我们就怎样观察 世界;世界上的语言不同,所以各民族对世界的分析 也不同。 • 语言与文化之间有平行关系,语言是形式,文化是内 容。文化与语言的联系主要反映在词汇上。
• 原则一:一个人受到某种刺激时,他可以用他 的语言去让另一个人做出相应的反应。在一个 社会中,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能力。
• 原则二:劳动分工以及基于劳动分工基础之上 的一切人类活动,都依赖语言。 • 原则三:说话人和听话人之间有一段距离—— 两个互不相连的神经系统——由声波作了桥梁。 布龙菲尔德提出一个著名公式: • S-r-s-R
•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特点: • 1.实用性。解决当时的实际问题,需要 调查分析的语言太多,顾不上理论的总 结。 • 2. 科学性。准确地记录各种语言,必须 有一套严格、完整的调查方法。 • 三个代表人物:鲍阿斯、萨丕尔和布龙 菲尔德
第一节:美国语言学创始人鲍阿斯
• 弗兰斯· 鲍阿斯(Franz Boas,1858-1942)是美 国语言学的创始人,出生于德国,大学专业是 物理学,对地理也感兴趣。大学时期,在一次 考察中他发现,人类学不象人们所认为的那样 属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就是说,对一个社会 影响最大的不是地理条件或客观环境,而是一 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很快认识到,语言是打 开一种民族文化的钥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 么最理想的语言形式。人类语言千差万别,形 式无穷无尽。语言只有结构上的区别,没有 “发达”与“原始”之分。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
语言学有关语言问题的第一场论战:“自然派”与“惯例派”这场争辩反映了两派的观点:一派认为语言是受自然支配的,人对语言无能为力;另一派认为语言受惯例支配。
问题的焦点:一个词的意义与它的形式之间到底有没有内在的联系。
自然派◆“自然派”(苏格拉底;后来很多人是斯多噶派)认为一切词天然地代表了它们所指称的东西,所以他们努力研究词源,如象声词:tinkle(钟表声)、bleat(羊叫)◆认为象声词是基本词汇,其他词都是由此发展起来的。
◆词义可以靠“天然的联系”而加以扩大,如河流的入海口也用“mouth”,瓶颈口也用“neck”表示。
◆一个词形可以通过加音、减音、替换音而派生出别的词,如:nature-natural。
惯例派◆亚里斯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和他的学生多属于“惯例派”。
亚里士多德认为:“语言形成于惯例,因为没有名称有天然产生之理”。
该派指出,除了少数象声词以外,语言的词汇的意义与形式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关系,都是任意的、人为的,人类可以改变它。
◆意义:这场论战开创了在哲学这个总的框架中研究语法的先河第二场论战:“变则派”与“规则派”争论的焦点:语法结构是否存在规则变则派“变则派”(帕加马学派)认为,大自然的运动没有什么定律或规律性可言。
由于语言是自然发生的,所以也是不规则的,并以语言中许多不规则现象作为立论的依据。
正如词与概念之间的连接非人意所定,语法的形式表达与意义内容之间也没有必然的联系。
规则派◆“规则派”(亚历山大学派)则认为宇宙间日月的运行、四季的轮转是有规律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法则支配的,语言也不例外。
人们可以发现和描写它们。
希腊语既有规则的成分,也有不规则的因素,所以论战的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
◆“规则派”努力研究语言的规律性,把词汇分门别类,编制词形变化表,作为共同遵守的规则,以便逐渐纠正例外现象。
设法寻找语法地位相同的词所具有的共同词尾形式和重音结构,他们的贡献则在于他们确定了主要的屈折变化形式。
外国文学导论1
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论述
希腊是一个奇迹。各个民族的神话、文字、数学、 希腊是一个奇迹。各个民族的神话、文字、数学、建 筑风格、 筑风格、军队组织及其他等等在或深或浅的各个层面 上影响了希腊,或者不如说,汇集到希腊, 上影响了希腊,或者不如说,汇集到希腊,就象百川 汇海一样,在希腊聚集成伟大的形象。 汇海一样,在希腊聚集成伟西方文明,像中山先生一样,“心怦怦然 而向往之, 而西方文明中我所热爱的一切, 而向往之,”而西方文明中我所热爱的一切,差不多 都来自希腊。理性的开明,落落大方的竞争, 都来自希腊。理性的开明,落落大方的竞争,坦诚和 自信,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 自信,对个人人格的尊重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对身 体美的热爱,思辨和求真的爱好,无穷的探索精神, 体美的热爱,思辨和求真的爱好,无穷的探索精神, 赋予无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 赋予无形以形式的理智努力。 ——陈嘉映:《希腊是一个奇迹》 陈嘉映: 希腊是一个奇迹》 陈嘉映
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城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 世纪 世纪。 特洛伊战争,公元前11世纪。
三、古希腊文学的分期
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氏族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荷马时代 代表文学: 代表文学:神话和史诗 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和繁荣时期: 奴隶制城邦国家形成和繁荣时期:古风 时代 代表文学: 代表文学:抒情诗和寓言 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古典时代 代表文学:戏剧、 代表文学: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希腊化时期 代表文学: 代表文学:新喜剧
各个民族的神话文字数学建筑风格军队组织及其他等等在或深或浅的各个层面上影响了希腊或者不如说汇集到希腊就象百川汇海一样在希腊聚集成伟大的形象
外国文学史
第一章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主 讲: 滕威
一、古希腊罗马文学概述
外国语言文学导论心得体会
对外国文学的外国文学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文学素质和修养多读书和多还可以使我们研究中国文学时扩展思路、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对象。
下面是为收集整理的外国文学心体会得。
外国文学心体会得这学期的《外国文学史》已经结束了。
记忆中印象深刻的反倒不是这门课本身而是刘老师“传道授课”的方式。
天马行空随意无拘从书本至现实分析到提问点点滴滴无一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如果说现代社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而且更多地是一个有思想的头脑和一颗丰富的心灵那么无疑刘老师对我们至少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
还记得老师说过文学其实很渺小它并不能解决我们的生存问题只是在生存之外像所有的乐趣一样被普通人或偶尔或时常为之的一种工具和手段。
这是很富有个性与见解性的评价!从小至大我还未曾遇过讲文学的这样贬低文学。
因此当时听了“它能供给我们饭吃吗?能让我们吃得更好吗?”就不免笑了起来。
不过现在想想这样的说法是实在的,文学可以改变我们,甚或我们的生存方式,但不可能解决我们根本的生存问题,以及社会问题。
可以说,这样带点幽默跟余韵的批判性思考是我从这门课里学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虽然看过《呼啸山庄》知道冉阿让记得堂吉诃得的傻气听了《神曲》的有关一二. . . . . .虽然它们时而给我震撼时而令我感动与兴奋时而让我觉得好笑、好玩有趣;可是这些所谓的“知识”并没有让我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使我对事对人有着独特的己见。
为什么?一直弄不明白读了一些书许多事情还是力感不从人云亦云。
直到上完刘老师讲的课回顾课上的点滴情景才算豁然开朗。
那就是思考很重要。
看过一本书一篇小说一些文字得有一点个人的想法。
那才能长进。
否则读了再多也是白搭。
一句话《外国文学史》让我真切地体会到了----思考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议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学 科专家中央编译局韦建桦局长等 进行了再次审读。本课题组根据 顾海良同志和学科专家的意见又 进行了细致修改,形成了教材五 稿。
2014年10月,首席专家聂珍钊教 授应邀赴京听取审议专家关于 《外国文学史》教材的最后修改 意见,课题组随即对教材五稿进 行了认真的补充和仔细的校对, 首席专家再次通读书稿,形成终 稿第六稿,并经教育部领导签字 后送高教出版社印刷。
东西方合而为一的文学史将把过 去割裂的东西方文学连接起来使 之成为一部整体外国文学史,东 西方文学可以在一个整体结构中 互为对照,互相呼应,形成参照, 有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 评价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文学, 建立整体文学观念 。
2003 年 10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32 届大 会通过决议,决定针对文化多样性问题 制定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国际准则性文件, 即《公约》。经过教科文组织3次政府间 专家会议和1次起草委员会会议的谈判, 《公约》于 2005 年 10 月在教科文组织第 33 届大会上获得审议通过。 2007 年1月, 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保护文化多样性批准 书。这表明,编写外国文学史应该把反 映文学的多样性作为其基本思想。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科学 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日益 加深,世界文化多样性正面临前 所未有的挑战,通过制订和实施文 化政策以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 国际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外国文学史》的编写介绍
(一)《外国文学史》2009年12月启动 2009 年 12 月,《外国文学史》教材编写工作 正式启动。教材是教育部马工程办公室直接 负责领导的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重点教材。教材编写课题组由来自华 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 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 的12位专家组成。
(四)基本思路
打破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二分 模式,用外国文学一体化的思路 编写外国文学史
我国现有的外国文学史,包括外国文学 史课程、介绍和研究在内,长期以来存 在着西方强势文学的主导思想,并在这 一思想指导下写作外国文学史,突出西 方强势国家如美、英、法、德等国家的 文学,东方文学或西方小国文学往往被 边缘化或重要性被严重低估。正是在这 种状态下,本应是一个整体的外国文学 史,却被分割成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两 个部分,变成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
(三)整个写作过程六易其稿 2012年4月初稿上交后,教育部组织 专家在北京召开了“马工程”《外 国文学史》、《比较文学史》和 《中国美学史》三部教材的初稿审 议工作会议。会后,课题组根据审 稿专家提出的意见分头进行了修改, 并于6月召开全体会议进行修改。课 题组成员相互看稿,并集中讨论一 些共通性的问题。
二、马工程教材 《外国文学史》编写思路
(一)教材编写的背景 早在 1930 年, R.D. Jameson 就在 清华大学西语系开设了《欧洲文 学 简 史 》 ( A Short History of European literature )。我国的外 国文学课程如果从那时候算起, 其历史已有80多年。
编写提纲经学科专家组、教育部高 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审 委员会、六人专门小组审议原则通 过,并经部党组于 2011 年 11 月正式 审定通过。课题组随即按照“专家 撰写、集体讨论修改、首席统稿” 的原则开始初稿的撰写。为确保教 材编写质量,课题组充分吸收现有 研究成果,认真撰写、反复修改, 力争编写出一部优秀教材。
根据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重点编写教材总体规划 要求,由教育部负责组织编写 93 种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 材,分三批启动。
2009 年上半年,教育部办公厅启动 第一批重点编写教材工作,共对 29 种教材进行全国公开招标,文学类 教材共有八种:《二十世纪中国文 学史》、《当代西方文学思潮评 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 史》、《西方文学理论》、《中国 文学理论批评史》、《比较文学概 论》。
(二)外国文学史的定义
早在 1827 年,歌德就提出了“世界 文学”的概念。 20 年之后,马克思 在执笔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中再 次提出“世界文学”的概念:“各 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财产。民 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 能 , 于是由许多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 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马克思对歌德的世界文学的概念 作了科学的阐释,辩证地阐明了 世界文学的民族性与普遍性,强 调世界文学是一个多元的集合体, 应该涵盖众多的民族及其伟大的 文学成就。
本文档相关内容参见 视频 1-2
《外国文学史》导论
(马工程教材《外国文学史》辅导)
聂珍钊 2016/04/16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简介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 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推进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局的高 度,作出了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2004年1月,中央下发了关 于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的意见。
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组织 编写哲学社会科学专业基础教材, 形成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 设一支老中青三结合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教学骨干队伍,推 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进 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教材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 建设工程的基础性任务,是工程成 果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也是工程 工作的重中之重。编写马工程教材 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教材编写在 党中央指导下由中宣部、教育部等 主管单位组织实施的,教育部设立 是工程咨询委员会和工程办公室, 教育部长亲自负责领导工作。
7-8 月,课题组成员根据 6 月会议 提出的问题和要求继续分头修改, 反复对书稿进行打磨。在此基础 上,首席专家及部分课题组成员 通读了书稿,并于 2012 年 8 月底 将二稿上交工程办。
工程办组织杨慧林教授等6位学科专 家对教材初稿进行了审议,课题组 根据学科专家审议意见修改后于 2012 年 10 月形成教材三稿并上交马 工办。马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 于 2013 年 12 月组织由 28 人组成的教 材审议委员会对教材第三稿进行了 集中审议。课题组根据审议委员会 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后,于2014年3 月形成了教材四稿。
教材编写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 行,全国自由申报,然后经过申 请人答辩、专家评审等一系列严 格的评审程序,最后报马工程领 导小组批准立项。
马工程教材编写实行首席专家责 任制,有严格的工作流程和科学 的工作机制。如《外国文学史》 首席专家接到立项通知后开始准 备写作提纲上报教育部,教育部 组织专家对写作提纲进行评审, 教材写作组再根据评审意见进行 修改,数次反复才能够最终确定 写作提纲。
只有属于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学或 者正在成为人类共同遗产的文学, 才属于外国文学史研究和记述的 对象。因此,马克思关于“公共 财产”的定义可以成为我们选取 外国文学的基本标准。
(三)编写马工程教材《外国文 学史》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和方法为指导。所谓的马克思主 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实 际上指的就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 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的编写的 教材。
至于东方文学古代至现代文学中出 现的断层,这实际上不能构成文学 史的问题。因为古代希腊文学以后, 希腊文学、罗马文学等,都出现有 断层。文学史以事实为根据,只要 是值得写进历史的文学,都应该写 进历史,如果没有值得写进历史的 文学,则不能虚构文学史。因此, 东方和西方合而为一的文学史,是 符合《外国文学史》的编写实际的。
这种结构虽然可以解决写作外国 文学史结构上的一些麻烦和困难, 但是不适合我们目前编写的马克 思理论建设工程规划中的《外国 文学史》的写作。
一是将外国文学史分为两个部分 不合题意,二是目前东方文学史 定义存在缺陷,即没有包括中国 文学,因此东方文学史实际上不 是严格的东方文学;三是东方文 学实际上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 是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承认;四是 不合马克思关于民族的文学走向 世界的文学的科学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外国文学课程在 我国高校进一步得到重视,外国 文学不仅是我国高校中文系七大 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外国语学院 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
以 上 世 纪 60 年 代 杨 周 翰 主 编 的 《欧洲文学史》为代表,迄今为 止我国有关外国文学课程的教材 可能已经有一百多种,形成了不 同体系、不同风格的中国外国文 学教材现状。但是,目前仍然缺 少理想的教材。
写作提纲确定后专家组分配写作 任务,开始正式编写。编写工作 采取个人负责编写,集体讨论修 改,上报教育部马工办审稿,专 家组再根据审稿意见修改,修改 后再上报马工办审稿,如此反复, 直到终稿。
为了领导马工程教材的编写,不仅 教育部袁贵仁部长亲自领导这项工 作,而且教育部还专门成立了马工 程办公室,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 贵芹副司长但任马工办主任,成立 了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 设工程重点教材审议委员会,聘请 28 位专家对教材提纲和书稿进行审 定。
第一首席专家是华中师范大学的 聂珍钊教授,第二、三首席专家 分授。
(二)起草编写提纲 课题组进行了认真和充分的准备,系统 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外国文 学史的相关论述,全面了解当前我国 “外国文学史”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使 用情况,以及学术界关于外国文学史研 究的相关成果,深入探讨了当前外国文 学史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 题,并在此基础上多次召开全体会议进 行反复研讨,形成了编写提纲,上报教 育部工程办。
教育十分重视马工程教材的编写和出版, 十分重视教材的使用,专门下发了《教 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高校哲学社会 科学相关专业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通知》(教 高函〔 2015 〕 12 号),切实推进马克思 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统 一使用,并于 2015 年起建立马工程重点 教材使用情况年报制度,将及时对马工 程重点教材使用情况进行通报并对落实 不力的学校进行问责。
坚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编 写文学史,就是要写作既符合外 国文学发展规律,揭示外国文学 本质特征的文学史,又要能够为 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的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