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坚志》(宋洪迈)

合集下载

《夷坚甲志》(宋洪迈)

《夷坚甲志》(宋洪迈)

《夷坚甲志》(宋·洪迈)《夷坚甲志》(宋·洪迈)夷坚志乃番阳洪公迈之所编也.公广览博闻.好奇尚异.游宦四方.采摭众事.集成此编.分甲乙丙丁四志.每志有二十卷.每卷十一二事.或十三四事.譬诸小道.亦有可观.载考其序.乃知此志镂板不一.有蜀本.有婺本.有闽本.而古杭亦有本.公随所寓锓梓.今蜀浙之板不存.独幸闽板犹存于建学.然点检诸卷.遗缺甚多.本路张府判绍先提调学事.勉予访寻旧本补之.奈闽板久缺.诚难再得其全.幸友人周宏翁于文房中尚存此书.是乃洪公所刊于古杭之本也.然其本虽分甲乙至壬癸为十志.似与今本闽本详略不同.而所载之事.亦大同小异.愚固摭浙本之所有.以补闽本之所无.兹遇廉使相公陈先生居济分司来此.益加勉励.遂即命工镂板四十有三.始完其编.庶不失洪公编葺之初意.由是夷坚志之传于天下后世.可为全书矣.□□□□□□□□□□□□□□□掾古杭一斋沈天佑序.重刻宋本夷坚志甲乙丙丁四集序夷坚志甲至癸二百卷.支甲至支癸一百卷.三甲至三癸一百卷.四甲四乙各十卷.总四百二十卷.见陈振孙书录解题.明以后流传甚罕.胡应麟博极群书.祗据王景文夷坚别志序.知其义例而已.四库所收支甲至支戊五十卷.民间颇不易得.所通行者.有明仿宋刊分类夷坚志五十卷.盖宋人摘录之本.坊刻二十卷本.虽从原书摘出.又出分类本下.是不但全书不存.即正集二百卷.若存若亡者.亦数百年.阮文达得宋刻甲至丁八十卷.影写进呈.阮氏得之吾郡严久能.后归吴门黄荛圃.荛圃归于汪阆原.阆原归于胡心耘.余从胡氏得之.中有玉兰堂印.衡山文氏旧藏也.列子曰.大禹行而见之.伯益知而名之.夷坚闻而志之.夷坚之名.盖取诸此.自来志怪之书.莫古于山海经.按之理势.率多荒唐.沿其流者.王嘉之拾遗.干宝之搜神.敬叔之异苑.徐铉之稽神.成式之杂俎.最行于时.然多者不过数百事.少者或仅十余事.未有卷帙浩汗.如此书之多者也.虽其所载.颇与传记相似.饰说剽窃.借为谈助.支甲序已自言之.至于文思隽永.层出不穷.实非后人所及.自甲志至四甲凡三十一序.各出新意.不相复重.赵与时宾退录.节录其文.推挹甚至.信乎文人之能事.小说之渊海也.琴希洪君.搜刻先世遗书.不遗余力闻余得是书.寓书怂恿梓行.因付手民.以塞洪君之意云.光绪五年岁在屠维单阏阳月.归安陆心源撰.夷坚甲志卷第一十九事孙九鼎.字国镇.忻州人.政和癸巳居太学.七夕日.出访乡人段浚仪于竹栅巷.沿汴北岸而行.忽有金紫人骑从甚都.呼之于稠人中.遽下马曰.国镇久别安乐.细视之.乃姊夫张兟也.指街北一酒肆.曰.可见邀于此少从容.孙曰.公富人也.岂可令穷措大买酒.曰.我钱不中使.遂坐肆中.饮自如.少顷.孙方悟其死.问之曰.公死已久矣.何为在此.我见之.得无不利乎.曰.不然.君福甚壮.乃说死时及孙送葬之事.无不知者.且曰.去年中秋我过家.令姊辈饮酒自若.并不相顾.我愤恨倾酒壶击小女以出.孙曰.公今在何地.曰.见为皇城司注禄判官.孙喜即诣前程.曰.未也.此事每十年一下.尚未见姓名.多在三十岁以后.官职亦不卑下.孙曰.公平生酒色甚多.犯妇人者无月无之.焉得至此.曰.此吾之迹也.凡事当察其心.苟心不昧.亦何所不可.语未毕.有从者入报曰.交直矣.张乃起偕行.指行人曰.此我辈也.第世人不识之耳.至丽春门下与孙别.曰.公自此归.切不得回顾.顾即死矣.公今已为阴气所侵.来日当暴下.宜毋吃他药.服平胃散足矣.既别.孙始惧甚.到竹栅巷见段君.段讶其面色不佳.沃之以酒.至暮归学.明日大泻三十余行.服平胃散而愈.孙后连蹇无成.在金国十余年.始状元及第.为秘书少监.旧与家君同为通类斋生.至北方.屡相见.自说兹事.蒋静叔明.宜兴人.为饶州安仁令.邑多淫祠.悉命毁撤.投诸江.且禁民庶祭享.凡屏三百区.唯柳将军庙最灵.未欲辄废.故隐然得存.庙庭有杉一株.柯干极大.蔽阴甚广.蒋意将伐之.日昼卧琴堂中.梦异人被甲乘马.叩阶而下.长揖言曰.吾姓木卯氏.居此方久矣.幸司成赐庇.不敢忘德.后十五年当复来临.觉而知其为神.但不晓司成为何官.颇加叹讶.因置木不伐.仍缮修其堂宇.逮秩满.诣庙告别.留诗壁间.曰.梦事虽非实.将军默有灵.旧祠从此焕.古桧蔚然青.甲马霄中见.琴堂卧正冥.留诗非志怪.三五扣神扃.今刻石尚存.后十五年.乃自中书舍人出镇寿春江宁.钤辖江东安仁.实隶封部.入为大司成.至显谟阁直学士而卒.宝楼阁咒袁可久.尝教其弟昶.以宝楼阁咒.昶不甚深信.然旦起必诵三五十遍.初未知其功效也.绍兴三年夏.肄业府学.方大军之后.城邑荒残.直斋卒汪成.每番宿室中.必梦魇.达旦方已.无一夕安寝.成殊以为苦.或询其所见.云.被人捽发欲加棰.故呼叫拒之.昶令徙于己房.犹不止.同舍生恶其妨睡.共议遣逐.昶试书咒语贴子柱.此夜晏然.由是一斋妖祟绝迹.其咒语即所谓唵摩尼达哩吽拨吒八字.但世俗所传讹谬.写皆从口.而亦不得其音.要当取大藏中善本元初译师言为证.自有大功.昶因悔昔慢.始笃奉之.秘其事.三事皆孙九鼎言.孙亦有书纪此事甚多.皆近年事.三河村人张维.字正伦.燕山三河人.家君初出使至太原.维以阳曲主簿馆伴.尝言宣和乙巳岁.同邑有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年六十余.一夕惊魇而觉.战栗不自持.谓其妻曰.吾命止此矣.妻惊诘其故.曰.适梦行田间.见道上有七胡骑.内一白衣人乘白马.怒色谓我曰.汝前身在唐为蔡州卒.吴元济叛.我以王民治.为汝所杀.我衔恨久矣.今方得见.虽累世犹当以命偿我.乃引弓射中吾心.因颠仆而寤.吾必不免.明日当远窜以避此患.妻云.夜梦何足信.汝妄思所致耳.老父益恐.未旦而起.其家甚贫.止令小孙携被.欲往六十里外一亲知家避之.行草径三十余里.方出官道.又二里许.遇数人.与同行.忽有骑驰至.连叱众令住.行者皆止.老父回视.正见七骑.内一白衣人骑白马.宛如梦中所睹.因大骇.绝道亟走.骑厉声呵止之.不听.白衣大怒曰.此□交加人.遂鞭马逐之.至其前.引弓射中心.应弦而毙.七人者.皆女真也.铁塔神蔚州城内浮图中有铁塔神.素著灵验.郡人事之甚谨.契丹将亡.州民或见其神奔走于城外.亟诣寺视之.神像流汗被体.虽颇惊异.然莫测其故.至夜神见梦于寺主讲师.曰.吾奉天符.令拘刷城中合死人.连日奔驰.始克就绪.来日午时.女真兵至破城.城中当死者.一千三百有畸.而本寺僧四十余.和尚亦在籍中.吾久处兹地.平日仰师戒德.辄为以它名易之.诘旦从此而逝.庶万一可脱.讲师既寤.以语寺众.皆笑其妄.遂独挈囊登寺后山颠避之.行约五里.忽忆所遗白金盂.复下至寺.适有修供者.众竞挽留之曰.和尚聪明如此.顾乃信梦.今檀越在此.正欲和尚升堂演法.无故舍去.则此寺不可为矣.况边上不闻有警.勉徇众意.斋罢而行.亦何晚耶.僧不得已.遂升堂讲毕.各就食.方半.有报女真自草地至.即围城.城素无备.不可守.顷刻而陷.僧苍皇失措.不暇走.兵已大掠城中.人与寺僧死者.如神告之数.讲师亦不免.观音偈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或告之曰.顷淮甸间一农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世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故病顿愈.于是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洁持诵.不两月.孙步武如常儿.后患腿足者诵之皆验.又汀州白衣定光行化偈亦云.大智发于心.于心何处寻.成就一切义.无古亦无今.凡人来问者.辄书与之.皆于后书赠以之中四字.无有不如意.了不可晓.刘厢使妻金国兴中.府有刘厢使者.汉儿也.与妻年俱四十余.男女二人.奴婢数辈.一日尽散其奴婢从良.竭家赀建孤老院.缘事未就.其妻施左目.以铁杓剜出.去面二三寸许.方举刀断其筋.若有物翕然收睛入.其目俨然.如是者三.流血被体.众人力劝而止.明日举杓间.目已失所在.不克剜.又明日复如故.精明异常.众皆骇而怜之.争施金帛院宇遂成.时金国皇统元年.即绍兴十年庚申也.天台取经绍兴丁巳岁.伪齐济州通判黄塍.死三日复苏.言有数人追之.往一公庭.见服绯绿人坐云.差汝押僧五百人至五台.吾辞以家贫多幼累.不可行.左右吏前曰.可差李主簿代之.兼它非晚自有差使.复遣元追人送归.故得活.后两日.本州山口县报帅司差李主簿赴州点视钱粮.舍县驿中.一夕落枕暴亡.塍心知其代己死.为尽送终之礼.居一岁.忽沐浴易衣.告妻子曰.今当别汝.缘官中差我往天台取经.我平生得力者.缘看了华严经一遍.语迄.瞑目而逝.冰龟戊午夏五月.汴都太康县.一夕大雷雨.下冰龟亘数十里.龟大小不等.首足卦文皆具.阿保机射龙阿保机尝居西楼.夜宿氊帐中.晨起见黑龙长千余丈.蜿蜒其上.引弓射之.即腾空夭矫而逝.坠于黄龙府之西.相去已千五百里.才长数尺.其骸今见置金国内库.蕃相陈王悟室长子源尝见之.尾鬣支体.皆具双角.已为人截去.云与吾家所藏董羽画出水龙绝相似.谓其背上鬣不作鱼鬣也.冷山龙冷山去燕山几三千里.去金国所都五百里.皆不毛之地.绍兴乙卯岁.有二龙不辨名色.身高丈余.相去数步而死.冷气腥焰袭人.不可近.一已无角.如被截去.一额有窍.大如当三钱.类斧凿痕.陈王悟室欲遣人截其角.或以为不祥.乃止.先君所居.亦曰冷山.又去此四百里.熙州龙戊午夏.熙州野外泺水.有龙见三日.初于水面见苍龙一条.良久即没.次日见金龙以爪托一婴儿.儿虽为龙所戏弄.略无惧色.三日金龙如故.见一帝者乘白马.红衫玉带.如少年中官状.马前有六蟾蜍.凡三时方没.郡人竞往观之.相去甚近.而无风涛之害.熙州尝以图示刘齐.刘不悦.赵伯璘曾见之.酒香龟徽庙有饮酒玉骆.大四寸.计贮酒可容数升.香龟小如拳.类紫石而莹.每焚香以龟口承之.烟尽入其中.二器固以黄蜡.遇游幸必怀以往.去窒蜡.即出酒.龟吐香.禁中旧无之.或传林灵素所献也.伪齐咎证伪齐受册之初.告天祝版.吏误书年号为靖康.又纯用赵野家庙器.识者以为不祥.卒为金人所废.又作纸交子.自一贯至百贯.右语云.过八年不在行用.至其年被废.其数已兆矣.犬异金国天会十四年四月.中京小雨.大雷震.群犬数十.争赴土河而死.所可救者才一二耳.石氏女京师民石氏.开茶肆.令幼女行茶.尝有丐者病癫.垢污蓝缕.直诣肆索饮.女敬而与之.不取钱.如是月余.每旦择佳茗以待.其父见之.怒不逐去.笞女.女略不介意.供伺益谨.又数日.丐者复来.谓女曰.汝能啜我残茶否.女颇嫌不洁.少覆于地.即闻异香.亟饮之.便觉神清体健.丐者曰.我吕翁也.汝虽无缘.尽食吾茶.亦可随汝所愿.或富贵或寿皆可.女小家子不识贵.止求长寿.财物不乏.既去.具白父母.惊而寻之.已无见矣.女既笄.嫁一管营指挥使.后为吴燕王孙女乳母.受邑号.所乳女嫁高遵约.封康国太夫人.石氏寿百二十岁.王天常元丰中.京师有富人王天常.高鲁王家婿也.一夕梦二急足追至一处.令闭目露坐.无得窃窥人物.吾检会文字毕.当复来.既行.天常回顾.见门阙甚伟.榜曰三坤城.庭下桎梏者颇众.皆僧道尼.亦有狱吏卫守.复坐移时.急足至.令同行.趋入公府.主者朝服坐.众吏侍立.问何处来.答曰.京师.一吏禀曰.误矣.所追王天常.非京师人.当速令此人归.天常见他吏乃故友.死已年余.赍抱一大册.降阶相揖道旧.曰.公可亟去.此非世人所处之地.问册中何事.曰.记世间生死者.天常再三欲视己事.吏辞不获.遂开一叶.但见某年月日以一刀死.急掩卷.令人送出.既寤.为亲戚言之.恐罹非命.积忧成劳疾而终.后人思之.一刀盖劳字也右二事赵伯璘言黑风大王汾阴后土祠.在汾水之南四十里.前临洪河.连山为庙.盖汉唐以来故址.宫阙壮丽.绍兴间陷虏.女真统军黑风大王者.领兵数万.将窥梁益.馆于祠下.腥膻污秽.盈积如阜.不加扫除.一夕乘醉欲入寝阁.观后真容.且有媟渎之意.左右固谏.弗听.率十余奴仆径往.未及举目.火光勃郁.杂烟雾而兴.冷逼于人.立不能定.统军惧.急趋出.殿门自闭.有数辈在后.足为关闑翦断.统军百拜祷谢.乞以翼旦移屯.至期天宇清廓.杲日正中.片云忽从祠上起.震电注雨.顷刻水深数尺.向之粪污.荡涤无纤埃.统军斋洁致祭.捐钱五万缗以赎过.士卒死者什二三.韩郡王荐士绍兴中.韩郡王既解枢柄.逍遥家居.常顶一字巾.跨骏骡.周游湖山之间.才以私童史四五人自随.时李如晦晦叔.自楚州幕官来改秩.而失一举将.忧挠无计.当春日.同邸诸人.相率往天竺.李辞以意绪无聊赖.皆曰.正宜适野.散闷可也.强挽之行.各假僦鞍马.过九里松.值暴雨.众悉迸避.李奔至冷泉亭.衣袽沾湿.愁坐良叹.遇韩王亦来.相顾揖.矜其憔悴可怜之状.作秦音发问曰.官人有何事萦心.而悒怏若此.李虽不识韩.但见姿貌魁异.颇起敬.乃告以实.韩曰.所欠文字.不是职司否.答曰.常员也.韩世忠却有得一纸.明日当相赠.命小史详问姓名阶位.仍询居止处.李巽谢感泣.明日一吏持举牍授之.曰.郡王送来.仍助以钱三百千.李遂升京秩.修笺诣韩府.欲展门生之礼.不复见.夷坚甲志卷第二十四事张夫人张子能夫人郑氏.美而艳.张为太常博士.郑以疾殂.临终与张诀曰.君必别娶.不复念我矣.张泣曰.何忍为此.郑曰.人言那可凭.盍指天为誓.曰.吾苟负约.当化为阉.仍不得善终.郑曰.我死当有变相可怖畏.宜置尸空室中.勿令一人守视.经日然后敛也.言之至再三.少焉气绝.张不忍从.犹遣一老妪设榻其旁至夜半.尸忽长叹.自揭面帛.蹶然而坐.俄起立.妪惧以被蒙头.觉其尸行步踸踔.密窥之.呀然一夜叉也.妪既不可出.震栗丧誊.大声叫号.家人穴壁观之.尽呼直宿数卒.持杖环坐于户外.夜叉行百匝乃止.复至寝所.举被自覆而卧.久之.家人乃敢发户入视.则依然故形矣.后三年.张为大司成.邓洵仁右丞.欲嫁以女.张力辞.邓公方有宠.取中旨令合婚.成礼之夕.赐真珠复帐.其直五十万缗.然自是多郁郁不乐.尝昼寝.见郑氏自窗而下.骂曰.旧约如何.而忍负之.我幸有二女.纵无子.胡不买妾.必欲娶何也.祸将作矣.遽登榻以手拊其阴.张觉痛.疾呼家人至.无所睹.自是若阉然.卒蹈奇变.宗立本小儿宗立本.登州黄县人.世世为行商.年长未有子.绍兴戊寅盛夏.与妻贩缣帛.抵潍州.将往昌乐.遇夜驾车于外.就宿一古庙.数仆击柝持仗守卫.明旦.蓐食讫登涂.值小儿可六七岁.遮拜于前.语言獧利可喜.问其谁家人.自那处来.对曰.我昌邑县公吏之子也.亡父姓名是王忠彦.与母氏俱化去.鞠养于他人.将带到此.潜舍我而去.兹无所归.必死于狼虎魑魅矣.立本拊之曰.肯从我乎.又再拜感泣.遂收而育之.命名曰神授.儿性质警敏.每览读文书.一过辄忆.又能把巨笔作一丈阔字.篆隶草不学而成.见名贤古帖墨迹.稍加摹临.必曲尽其妙.立本盖市井小民耳.遽弃旧业而携此儿行游.使习路岐贱态.藉以自给.后二年之春.至济南章丘.逢一胡僧.神貌杰.指儿谓立本曰.尔在何处拾得来.立本瞠曰.吾妻实生之.奚乃轻妄发问.僧笑曰.是吾五台山五百小龙之一也.失之三岁矣.方寻访见之尔.久留定掇大祸.吾已密施法禁.彼亦无所复肆其虐.于是索水喷噀.立化为小朱蛇.盘旋于地.僧执净瓶呼神授名.蛇即跃入其中.僧顶笠不告而去.立本夫妇思念.久而不忘.淮东钤辖王易之.亲睹厥异.齐宜哥救母江阴齐三妻欧氏.产乳多艰.几于死乃得免.一子宜哥.年六岁.警悟解事.不忍母困苦.咨于老人.问何术可脱此厄.老人云.唯道家九天生神章.释教佛顶心陀罗尼为上.即求二经.从一史道者学.持诵三日.悉能暗忆.于是每以清旦.各诵十过.焚香仰天.输写诚恳.凡越两岁.绍熙元年.欧有孕.更无疾恼.至十月将就蓐.宜哥焚诵之次.见神人十辈.立侍于旁.异光照室.少焉生(以下原空一叶凡十八行行十八字)卧游到处总伤神.今集中亦无.陈苗二守陈、字中玉.郑州人、文惠公诸孙也.政和中.为蔡州守.始视事.谒裴晋公庙.读平淮西碑.乃段文昌所制者.怪而问邦人.曰.自韩文公碑刻石.后为李愬卒所诉.以为不述愬功.而专美晋公.宪宗诏文昌别撰.事已久矣.忿然不平.即日磨去旧碑.别诿能书者.写韩文刻之.苗仲先者.字子野.通州人.为徐州守.徐旧有东坡黄楼碑.方崇宁党禁时当毁.徐人惜之.置诸泗浅水中.政和末.禁稍弛.乃钩出.复立之旧处.打碑者纷然.敲杵之声不绝.楼与郡治相连.仲先恶其烦聒.令拽之深渊.遂不可复出.二事相反如此.朱新仲说.鳖报承节郎怀景元.钱塘人.宣和初.于秀州多宝寺.为蔡攸置局应奉.性嗜鳖.一卒善庖.将烹时.先以刀断颈沥血.云味全而美.后患瘰疬.首大不可举.行必引首.既久蔓延不已.肤肉腐烂.首坠而死.宛若受刃之状.景元自是不敢食鳖.玉津三道士大观中.宿州士人钱君.兄弟游上庠.方春月待试.因休暇出游玉津园.遇道士三辈来揖谈.眉宇修耸.语论清婉可听.顷之辞去.曰.某有少名酝.欲饮二公.日云莫矣.明日正午.复会于兹.尚可款.稍缓恐相失.钱许诺.独小道士笑曰.公若愆期.可掘地觅我.皆以为戏.大笑而别.翌日.钱以他故滞留.至晚方抵所会处.则肴核狼藉.不复见人.怅然久之.弟曰.得非仙乎.试假畚锸凿地.才尺许.得石函.启之.乃三道士象.冠巾俨然.如昨所见者.外有方书言锻水银为白金事.弟曰.兄取其书.弟愿得道象.归奉香火.兄欣然许之.既试.弟中选.兄复归宿.验其方.无一不酬.不数年.买田数万亩.为富人居.一日坐庑下.外报三道士来谒.既见.一人起致词曰.昔年玉津之会.君忆之否.君得吾仙方.不以赈恤贫乏.而贪冒无厌.禄过其分.天命折君算.今日即自改.尚延三岁.如其不然.旦暮死矣.吾以泄天机谪为人.当来主之矣.既去.钱君始大悔.即焚方毁灶.阖质户不复启.明日.小道士复至.未及坐.闻侍妾免乳.亟入视之.生一男.出陪客无所见.问诸仆隶皆莫知.钱不三年而殂.陆氏负约衢州人郑某.幼旷达能文.娶会稽陆氏女.亦姿媚明爽.伉俪绸缪.郑尝于枕席间语陆氏曰.吾二人相欢至矣.如我不幸死.汝无复嫁.汝死我亦如之.对曰.要当百年偕老.何不祥如是.凡十年.生二男女.而郑生疾病.对父母复申言之.陆氏但俯首悲泣.郑竟死.未数月而媒妁来.陆氏与相周旋.舅姑责之.不听.才释服.尽携其资.适苏州曾工曹.成婚才七日.曾生奉漕檄.考试它郡.行信宿.陆氏晚步厅屏间.有急足拜于庭.称郑官人有书.命婢取之.外题示陆氏三字.笔札宛然前夫手泽也.急足已不见.启缄读之.其辞云.十年结发夫妻.一生祭祀之主.朝连暮以同欢.俸有余而共聚.忽大幻以长往.慕何人而辍许.遗弃我之田畴.移资财而别户.不恤我之有子.不念我之有父.义不足以为人之妇.慈不足以为人之母.吾已诉诸上苍.行理对乎幽府.陆氏叹恨.不意三日而亡.其书为郑从弟甸所得.尝出示胡翛然.张彦泽遁甲绍兴四年.李参政少愚回为江西帅.遣总管杨惟忠讨贼.以四月壬申日寅时.出师鄱阳.胡翛然送之渡江.回谒道友陈生.有道士张彦泽者.洛阳人.顷事徐神翁.多居西山好道之家.偶来会语.问何人选日时.翛然曰.穆茂才也.彦泽曰.何其缪邪.幸而非寅时则可.若然.贼虽自擒.主将将不利.以正午卜之.苟无大雨则善.时天色清霁.已有微暑.三人食已.散步僧舍.俄阴云四合.雨下如注.沟壑皆盈.彦泽拊掌曰.必寅时也.杨公其危哉.时贼众万二千.官军才三之二.先锋将傅选悉五军旗帜.行以壮军声.贼谍知之.曰.先锋尚如此.若全师而来.何可当也.遂遣使迎降.次日.杨公所乘青骢马忽毙.杨亦得疾.即反豫章.翌日而卒.谢与权医杨惟忠.病时面发赤如火.群医不能疗.子婿陈槱忧之.以问胡翛然.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翛然引之视疾.既入.不诊.曰证候已可见.杨公夫人滕氏.令与众议药饵.朱张二医曰.已下正阳丹.白泽圆.加钟乳附子矣.谢曰.此伏暑证也.宜用大黄黄檗等物.因疏一方.议不合.时杨公年六十余.新纳妾嬖甚.夫人意其以是得疾.不用谢言.谢退谓翛然曰.公往听诸人所议.才及门.众极口诋谢曰.此乃千金中一治暑方.用药七品.渠只记其五.乃欲疗贵人疾邪.翛然以告谢.谢曰.五药本以治暑.虑其太过.故加二物制之.今杨公病深矣.当专听五物之为.不容复制.若果服前两药.明日午当躁渴.未时必死.吾来助诸公哭吊也.翛然语陈槱.槱不敢泄.明日杨卒.皆如谢言.四事皆胡翛然说.赵表之子报赵令衿、字表之.宣和五年.赴南康司录.过蕲州.游五祖山.冒风雨独履绝顶.至白莲池亭.憩磐石上.若梦寐间.见一老僧倚杖而言.曰.公此去庐阜无苦.但至晋州.当有哭子之戚.以昔守晋州.因事系民母.遂失所生子.今报也.言讫不见.表之审非梦所.又思虑未尝及.而晋在河东.意他时当官于彼.归为家人说.嗟异之.自祖山至黄梅县.翌日、以雨不行.幼子善郎.忽感疾.县令吴宇至.偶言邑之因革.曰.唐时尝为南晋州.鲜有知者.表之惊叹.知僧言有证.疑其子必不久.乃许祝发为浮屠.越四日.竟死于白湖驿.去邑才三十余里.表之亲记其事.神告方。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

摘要 : 《 夷 坚 甲 志》 取 得 巨 大 成功 之 后 , 洪迈续写其他3 1 编《 夷坚志》 。《 夷坚志》 远 播金 源 , 却 很 少 记载
北方 奇 闻异 事 , 元 好 问《 续夷 坚 志 》 因此 应 运 而 生 。前 人 以为 《 续 夷坚志》 多 记 中原 陆 沉 之 事 , 有 存 史 感 乱 等寓 意 , 实际上, 它与《 夷坚志》 一样 , 以志 怪 娱 乐 为 主 。《 续夷坚志》 完 成 于 元 宪 宗 元年 ( 1 2 5 1 ) , 篇 幅仅 有 4 卷, 回归 到 一 般文 人 写 作 志 怪 小 说 的常 态 , 从 而 避 免 了洪 书 的 缺 陷 , 保 证 了基 本 的质 量 , 其 中一 些佳 作 可
李正民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先撰写论文后又出版续夷坚志评注一书1其他学者的研究亦渐次广泛深入或散论续夷坚志2或论其存史意图3或探讨其文献价值4或辑其佚文5但对续夷坚志与洪迈夷坚志的关联尚缺少充分的论述
《 续夷坚志》 : 《 夷坚志》 的异域回响
胡 传 志
(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安徽 芜湖 2 4 1 0 0 0 )
完成 时 间表 : 洪迈 如此 没 完 没 了地 奋 力 续 写《 夷坚 志 》 , 似 是在 与 人生 进行 接 力赛 ,一直 冲 向人 生 的终 点 。 他 的小说 观 因此 出现 了诸 多变化 。一是将 好奇 尚
洪迈《 夷坚志》 为宋代仅次于《 太平 广记 》 的 小说总集 , 原书多达 4 2 0卷 , 据《 宾 退 录》 卷八 记
其创 作伊 始 , 并 无 甲乙之分 。而《 夷坚 甲志 》 一举
成功 , 轰动一 时 , 洪 迈开始创 作续作 , 以 甲 乙 序 之 。《 夷 坚 乙志 序 》 日: “ 《 夷坚》 初 志成 , 士大 夫 或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洪迈《夷坚志-谢石既以相著名》(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洪迈《夷坚志-谢石既以相著名》(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洪迈《夷坚志·谢石既以相著名》(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谢石既以相著名,尝游丹阳,见道姑行市中,执.巨扇,其上大书"拆字如神”,石笑曰:“此术岂有胜我者?何物老媪敢尔!”呼之入室,书"石”字示之。

姑曰:"为名不成,得召却退,逢皮则破,遇卒则碎。

”石视之不乐,然心服其言。

明日,访所在,无识之者,盖异人也。

建炎中,石为利路一尉,武将王进邀之饮,使拆其名,石曰:"家欲走,若图事必败。

"时进以谋叛结党欲发,不以其语为然。

将起乱之夕,乳媪谕垣告官,逮捕下狱,始叹息曰:“悔不用谢石之言。

"郡守疑石同谋,而知反不告,亦逮.治,坐削籍黥配蓬州。

后询王进乡里,乃沧州南皮,且起于.卒伍,悉如道姑言。

泊至蓬,因过天庆观,逢樵夫负薪憩门左,石兼能相术,熟视之.曰:“神清、骨清、气清,得非神仙乎?”樵径前,挽发骂曰:“汝正缘口多坏了,今日尚敢妄说?”批其颊至再,乃去。

旁人相惊,争拂石面,石问何为,则黥文已灭矣。

郡即给据俾自便。

《春渚纪闻》录云:“石初入京师,以拆朝字为十月十日大贵人之故得官。

”别一说云:徽宗书“问”字,命一隶持往石密批于侧缄封之戒其到家方可发封。

隶归奏,上启读,乃曰:“左为君,右为君,圣人万岁。

”遂补承信郎。

有道士闻其事,亦以“问”字占,石曰:“门虽大,只有一口。

”道士愕然。

盖他黄冠,唯童仆数辈。

犹未以为奇,复书“器”字,倩俗人往占,曰:“人口空多,皆在户外。

”于是大服之。

(选自洪迈《夷坚志》,有删改)[注]《夷坚志》,文言志怪小说集。

材料二: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这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选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有删改)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从《夷坚志》看宋代农村的上层居民

从《夷坚志》看宋代农村的上层居民

吞其赀”[1]31,属于依仗财势横行乡里流氓无赖的强人。建康近郊豪民

操执中“,善谐结府县胥徒,以为嚣讼地,里人望而畏之”[1]1432,属于交
上述农村上层居民,于乡里乡民绝少同情关爱之心,更乏参与公
结官府为霸一方的恶人。有些富人本源自流氓无赖,因偶然事件大发 益事业与扶危济困之善举,反而平日为人行事仗势武断乡曲,欺压乡
万,豪于一乡”[1]1679。
府,同时又多带有流氓习气,为其经营高利贷提供了政治、经济方面
……………………………………………………………………………………………………………………………………………………… 就是为了提倡习武练兵,特别是其秉持未雨绸缪的忧患思想,在没有 的整体信心,他强制要求年届六十、病体缠身的宋徽宗与海滨侯各自 任何战争的情况下强调通过开展马球运动的形式,提高军队将士兵 率领一队兵马进行马球运动,当宋徽宗骑马进入赛场之后,只见“有 卒的身体素质,以应对未来的不测之需。受此思想影响,金国的许多 胡骑数百自场隅来,直犯帝前”,在慌乱之中,宋徽宗失色坠马,且“有 高级将领都是马球运动的超级高手,比如后来宋金之战中,曾经率领 紫衣者以箭中帝(宋徽宗)”,遂死于赛场之内,且不收尸“,以马蹂之 金军攻打北宋汴梁城的元帅粘罕等就特别喜欢从事马球运动。到宋 土中”,而成“终马之祸也”。早在唐代时期,马球场就曾经发生过许多 徽宗、宋钦宗父子做了金国的俘虏之后,在押送他们到北方的途中, 光怪陆离、不可思议的政治谋杀事件,但是在金国的阅兵赛场,宋朝 路经燕山府,恰遇金人进行马球运动,金国太子传人带话给宋徽宗 皇帝宋徽宗被残酷诛杀于球场“,以马蹂之土中”,尤为令人感到扼腕 云“:久闻上皇圣学甚高,欲觅一打球诗。”宋徽宗勉强答应赋诗曰: 叹息,哀伤无奈[3]138。然而,如果考虑一下当时的现实对照:宋徽宗热衷 “锦袍骏马晓朋分,一点星驰百骑奔。夺得头筹须正过,无令绰拔入斜 于参与和观看马球以娱乐助兴,因沉湎于享乐之中而耽误国事;而金 门。”之前在宋朝宫廷之中,喜欢以马球运动进行娱乐助兴的宋徽宗, 国则致力于运用和发挥马球的军事训练功能,因发端于攻伐之中而 总是要求群臣赋诗凑趣,而现在他却在无奈之下只能顺从别人的意 成就大事。那么,辽、金的日渐强盛与宋代的渐趋灭亡也许就只是时 愿为其开展马球活动执笔喝彩,此情此景令人唏嘘不已。更令人感到 间早晚的问题了。由此可见,马球不同的运动目的,对于一个民族甚 震惊和讽刺意味的是,一贯喜欢和推崇以马球运动进行娱乐助兴的 至国家的后续发展来讲都可能会存在相当巨大的差异。 宋徽宗,最终怅然死在将马球运动视为可以习武强身健体、训练兵士 参考文献

传奇类《夷坚志》宋·洪迈撰夷坚丁志夷坚丁志卷第十九十五事

传奇类《夷坚志》宋·洪迈撰夷坚丁志夷坚丁志卷第十九十五事

传奇类《夷坚志》宋·洪迈撰夷坚丁志夷坚丁志卷第十九十五事夷坚丁志宋·洪迈撰夷坚丁志卷第十九十五事留怙香囊衢人留怙彦强、年二十余。

进士及第。

调官归乡。

常独处一室。

其地滨水。

水次皆芰荷。

景趣奇迥。

忽若有所遇。

家人莫得而知也。

第怪其入室即扃户。

非温凊与宾客至。

辄不出。

人窃疑之而不可问。

后因易衣浣濯。

家人得珠囊于带间。

皆北珠结成。

而极圆莹粲洁。

非世能有。

所串银线。

柔软光好。

不可名状。

囊中香气又特异。

持以叩所自来。

不肯言。

伺间密听之。

时闻弈棋下子声。

遂作计启关。

掩其不备。

乃一美妇人对局。

见外人至。

急趋入屏后。

就视之、无所睹。

父兄意其鬼鬼。

深以为忧。

呼方士巫者、治禜百方。

终不验。

而怙颜充壮。

了不类困于异物者。

及将赴官。

始绝不至。

所存珠佩。

其父遣掷弃海中。

怙生平康宁无疾。

至老嗜欲不衰。

年八十余。

尚有少妾十辈。

官至中大夫。

年几九十。

晚年、人问昔所遇。

曰、水仙也。

当时失不询名氏。

无得而传。

盖得养生之术于彼云。

其曾孙清卿说英华诗词缙云英华事、前志屡书。

然未尝闻其能诗词也。

今得两篇。

其诗云、夜雨连空歇晓晴。

前山重染一回青。

林梢日暖禽声滑。

苦动春心不忍听。

其惜春词云、东风忽起黄昏雨。

红紫飘残香满路。

凭阑空有惜春心。

浓绿满枝无处诉。

春光背我堂堂去。

纵有黄金难买住。

欲将春去问残花。

花亦不言春已暮。

殊有情致。

故或者又以为神云。

公安尉蔡聪发说黄州野人黄州麻城县境有泰陂山。

邵武人黄志从居之。

其地多茂林绝麓。

黄常自种蓺其间。

百果粟豆成实。

每苦为物所窃食。

密伺之。

见如人而毛者。

搏之则逝。

追之不及。

百计罗络。

因结绳置垅间而获焉。

初不甚了了。

养之数日。

始能言。

乃实人也。

云、我某村陈氏子。

年四十余。

靖康之难。

全家死于兵。

身独得脱。

窜伏山间。

山有高嵓。

可扳援藤萝而上。

上有草如毯可覆。

饥餐草实木叶。

渴匊涧泉饮之。

久而惯习。

遍体生毛。

亦无疾痛。

忘其去家而居深山也。

且敏捷如猿猱。

黄与之食。

又强使受室。

久之肤毛皆脱。

不复轻趫。

人皆以为若复纵之还山。

【夷坚志文言文参考答案阅读原文】夷坚志原文及翻译

【夷坚志文言文参考答案阅读原文】夷坚志原文及翻译

【夷坚志文言文参考答案阅读原文】夷坚志原文及翻译《夷坚志》是文言志怪集,南宋洪迈撰,这篇文章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夷坚志》文言文原文及答案,希望能对你有帮助!《夷坚志》文言文阅读原文奇士陈俞,字信仲,临川人。

自京师落第归,过谒伯姊,值其家病疫,闭门待尽,不许人来,人亦无肯至者。

俞欲入,姊止之曰:吾家不幸,罹此大疫,付之于命,无可奈何,何为甘心召祸?俞不听,推户径前,见门内所奉神像,香火甚肃,乃巫者所设也。

俞为姊言: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安可复加闭塞,不通内外!即取所携苏合香丸十余枚,煎汤一大锅,先自饮一杯,然后请姊及一家长少各饮之。

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巫入,讶门开而具撤,作色甚怒。

俞奋身出,掀髯瞪眼,叱之曰:汝何物人,敢至此!此家子弟皆幼,病者满屋,汝以邪术炫惑,使之弥旬弗愈,用意安在?是直欲为盗尔!顾仆缚之,巫犹哓哓辩析,将致之官,始引伏请罪。

俞释其缚,使自状其过,乞私责。

于是鞭之三十,尽焚其器具而逐之。

邻里骇慑,争前非诮,俞笑不答。

翌日,姊一家脱然,诮者乃服。

又尝适县,遇凶人凌弱者,气盖一市。

为之不平,运拳捶之死而遁。

会建炎初元大赦获免。

后累举恩得缙云主簿以卒。

终身不娶妻妾,亦奇士也。

【注】①弥:满,超过。

②哓哓(xiāo):争辩的声音。

③诮:责问。

④累举:连续应举。

⑤主簿:官名。

(选自宋洪迈《夷坚志》,有删改)《夷坚志》文言文阅读题目19.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A. 过谒伯姊(拜访)B. 讶门开而具撤(惊讶)C. 是直欲为盗尔(只,仅仅)D.争前非诮(责怪,非难)2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A. 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 将致之官辍耕之垄上C. 尽焚其器具而逐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 为之不平公输盘为我为云梯2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1)以余汤遍洒房壁上下,去巫具,端坐以俟之。

从《夷坚志》中所见宋代女性经济生活

从《夷坚志》中所见宋代女性经济生活
纺绩 ,使儿 守舍 。 ”一位 6 岁 的寡妇 ,儿子们都 死于瘟 o 疫 ,儿媳再嫁 了 ,只给她 留下一个 8岁的孙 子。她每天
士族富族女性来说 ,他们 的主要 职责当然是婚前描红刺
绣 ,学 习礼仪 ,婚后相夫教子 ,管理家务。但对于广大
中 下 层 妇 女 们 来 说 ,劳 动 是 其 生 存 的必 须 。 所 以尽 管 士
积极 主 动 地 融 入 市 场 ,成 为 经 济 浪 潮 下的 弄 潮 儿 。
关键 词:《 夷坚志 》 ;女 性 ;经济 生活
中图分类号:10 文献标识 码:A 26
《 夷坚志 》 ,南宋洪迈 ( 1 3 12 —— lO 2 2年 )著 。记
述 了北宋末年 和南宋初年 的故事 ,是宋代集大成 的一部 志怪小说集 ,篇幅浩大 ,内容驳 杂 ,题材 广泛 。凡神仙
顾渔 艇运致 ,传人街市酒店 ,隔数 日始 曲其直… …”嘲 ,
些笔记 小说 中 ,士大夫也曾高度赞扬那些 为家庭 而外 出
谋生 的妇女 。 宋代理学兴起 ,是中国妇 女生活 由相对 自由到严格 束缚 的一个转 折点 ,处于转折点上 的宋代妇女 ,在商 品 经济蓬勃发展 的形势 下 ,其 生活 比理学盛行时 的明清要
生活 。 4 3
耕女织” 的自然经济范畴。再如新淦王生和妻子逃 到豫 章后 ,生计困顿无着之时 ,其妻 “ 素善针指 ,自绣领茵 之属 出售 ” 。手工业在宋代 的长足发展 ,广大劳动妇
女功 不 可 没 。 二 、 商 业
人家 以其劳动充其买值 。宿预人 ( 江苏宿迁东南 ) 朱邦 礼 ,买少婢张二姐 , “ ……姑使执庖爨舂汲之役 ……久之 , 顾 限已满 ,告辞而去告 嘲 。还有 临时雇佣 做帮手的,

真正的茅山道士是怎样的?能抓鬼?

真正的茅山道士是怎样的?能抓鬼?

真正的茅山道士是怎样的?能抓鬼?茅山古称句曲山,位于今江苏南部句容市和金坛市交界处,风景秀丽,幽静宜人,山形曲折,洞墟天成,一直以来都被很多人认为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原型。

这对于一贯重视修行所在地自然环境的道教信徒来说,无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东晋南朝时期,茅山就已经成为江南地区的道教胜地,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茅山终于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此后上清派亦被称作“茅山宗”,而在茅山修道者即被称为“茅山道士”。

第一阶段南北朝结束之后,茅山道士开始大量出现在唐代和北宋时期的笔记小说中,这一时期的茅山道士的特点如下:1. 炼丹高手首先,茅山道士大都是炼丹高手,服食其丹药者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掌控自己的生死。

比如在唐代传奇《无双传》中,王仙客因得茅山道士以“服之者立死,三日却活”的丹药相助,才得以瞒天过海、掩人耳目,将刘无双营救出来,并与其结为百年之好。

2. 能沟通天与人其次,茅山道士具有沟通天人关系、上传民情和下达天意的能力,如:唐贞元初,丹阳令王琼,三年调集,皆黜落,甚惋愤,乃斋宿于茅山道士叶虚中,求章奏以问吉凶。

虚中年九十余,强为奏之,……有朱书批其末云:“受金百两,折禄三年,枉杀二人,死后处分。

”后一年,琼果得暴疾终。

3. 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再次,茅山道士不仅能传达上天的预言,而且其本人往往也具有未卜先知的本领。

比如:唐天宝二年,苏州吴县人张励购得一处十分怪异的宅院,他掘地求宝,得一铜釜,打开之后有大猴跳出,釜中铭文曰:“……茅山道士鲍知远囚神猴于此。

其有发者,发后十二年,胡兵大扰,六合烟尘,而发者俄亦族灭。

”至天宝十四年,安禄山果然起兵叛唐,“渔阳鼙鼓动地来”,张励全家人无一存活。

4. 道德修养高除了高超的道术以外,茅山道士还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

《太平广记》卷458《邓甲》条记载:邓甲随茅山道士峭岩学得“禁天地蛇术”后,他以其所学助人排除蛇害,化解危难,从而受到四方百姓的尊崇。

而邓甲的师父峭岩,则不仅能够“药变瓦砾,符招鬼神”,而且还“务以阴功救物,常遗金于途,以拯贫乏。

论《夷坚志》故事中的宋代县官形象

论《夷坚志》故事中的宋代县官形象

论《夷坚志》故事中的宋代县官形象赵 龙 邢益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人文学院,上海,200234)摘 要:在过往的宋代县官研究中,学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一般行政意义上的考课、迁转等层面,而对县官故事的考察则有待深入。

南宋洪迈所撰笔记《夷坚志》中县官形象众多、故事题材丰富,可谓宋代县官形象描写之集大成者。

探研这些有关宋代县官的作品,不仅可以看出在宋代官僚体系中基数最大的这部分官员的生存状态,而且可以进一步探究宋代基层官员的科举仕宦、伦理信仰观等。

关键词:宋代;《夷坚志》;县官形象;历史书写引 言近年来,随着宋人笔记大规模整理的完成,涉关宋代县官的史料范围得到进一步延伸,研究广度及深度亦得以拓展。

广泛利用宋代笔记及其他文献类型,诸如碑铭、墓志、族谱、地志、小说、话本等,从文本与书写的视域出发,重新阐释一些宋代社会现象的形成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探讨这些社会现象生发的不同线索,进而关照宋代社会全景成为一种可能。

a虽有前贤如陈寅恪认为“小说亦可作参考,因其虽无个性的真实,但有通性的真实”b,但在过往的研究中,作为史料的笔记小说并未引起学者—————————————a参阅吴铮强:《文本与书写:宋代的社会史—以温州、杭州等地方为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b陈寅恪:《陈寅恪集·讲义及杂稿》2版,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492页。

248宋史研究论丛·第 27 辑的普遍重视。

一般而言,史料文献存在官修与私撰之别,正如宋人周密所言:“其世俗之言殊,传伪也;国史之论异,私意也。

”a在新史料不断涌现的当下,宋代笔记小说因其“出士大夫手,非公余纂录,即林下闲谭。

所述皆生平父兄师友相与谈说,或履历见闻、疑误考证;故一语一笑,想见先辈风流。

其事可补正史之亡,裨掌故之阙”b,而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

宋代笔记全方位地生动再现了宋代社会、政治、文化场景,即使是荒诞的鬼怪故事,亦是宋代历史的一种投影。

《侠妇人》原文及翻译译文

《侠妇人》原文及翻译译文

《侠妇人》原文及翻译译文1、《侠妇人》原文及翻译译文《侠妇人》原文及翻译洪迈《夷坚志》侠妇人原文:董国庆,字符卿,饶州人。

宣和六年进土第,调莱州胶水簿。

会北兵①动,留家于乡,独处官所。

中原陷,不得归,弃官走村落,颇与逆旅主人相往来。

怜其穷,为买一妾,不知何许人也,性意解,有姿色。

见董贫,则以治生为己任,罄家所有,买磨驴七八头,麦数十斛。

每得面,自骑入市鬻之,至晚负钱以归。

如是三年,获利益多有田宅矣。

董与母妻隔别滋久,消息杳不通,居常戚戚,意绪终不聊赖。

妾叩其故。

董嬖爱已深,不复隐,为言:“我故南官也,一家皆在乡里,身独漂泊,茫无归期。

每一想念,心乱欲死。

”妾曰:“如是,何不早告我?我兄善为人谋事,旦夕且至,请为君筹之。

”旬日,果有估客,长身虬髯,骑大马,驱车十余乘过门,妾曰:“吾兄至矣。

”出迎拜,使董相见,叙姻戚之礼。

留饮至夜,妾始言前事以属客。

是时,虏令:宋官亡命许自言;不言而被首者死。

董业已泄漏,又疑两人欲图已,大悔惧,乃绐曰:“无之。

”客忿然怒且笑曰:“以女弟托质数年,相与如骨肉,故昌禁欲致君南归,而见疑如此!脱中道有变,且累我!当取君告身②与我以为信,不然,天明执告官矣!”董益惧,自分必死,探囊中文书悉与之。

终夕涕泣,一听于客。

客去,明日控一马来,曰:“行矣!”董请妾与俱。

妾曰:“适有故,须少留。

明年当相寻。

吾手制一纳袍赠君,君谨取之,维吾兄马首所向。

若返国,兄或举数十万钱相赠,当勿取。

如不可却,则举袍示之。

彼尝受我恩,今送君归,未足以报德,当复护我去。

万一受其献,则彼塞责,无复顾我矣!善守此袍,毋失也!”董愕然,怪其语不伦,且虑邻里知觉,辄挥涕上马,疾驰到海上。

有大舟,临解维,客麾使登,揖而别。

舟遽南行,略无资粮道路之备,茫不知所为。

舟中奉侍甚谨,具食食之,特不相问讯。

才达南岸,客已先在水滨,邀诣旗亭,相劳苦,出黄金二十两,曰:“以是为太夫人寿。

”董忆妾语,力辞之。

客不可,曰:“赤手还国,欲与妻子饿死耶?”强留金而出。

福兮祸兮:从《夷坚志》看宋代蛇信仰的双重性

福兮祸兮:从《夷坚志》看宋代蛇信仰的双重性

S e pt . , 2 01 5 Vo 1 - 28 No . 5
第2 8卷第 5期
【 历史 学研 究 】
D O I : 1 0 . 1 3 7 4 7 / j . c n k i . b d x y x b . 2 0 1 5 . 0 5 . 0 1 4
福兮祸兮 : 从《 夷坚志》 看宋代蛇信仰的双重性
7 8
张春芳 : 福兮祸兮 : 从《 夷坚志》 看宋代 蛇信仰 的双重性
载, 淳熙中 , “ 县境苦旱 ” , 有县民吴彦柔与妻信佛 , 焚香祷告 , “ 天久不雨 , 田禾将槁 。 伏愿一赐灵感 , 济 以甘泽” , “ 少顷 , 一小青蛇出水面 , 俄化为巨鲤 。 久之 , 又化为鲇 , 而首则蛇也 , 悠扬 自如” 。 吴 氏诚心祈 求, “ 若神龙能下雨救禾苗 , 当以家财建立祠庙于此 , 使 民俗永远香火供事 ” 。 不久果然 “ 大雨倾注 , 弥日 方 已” 。 尽管“ 吴不甚 富” , 仍然“ 卖其一为工匠土木费 ” 来 建庙 。 庙成之后 , “ 夫妇弃家徙居于门 , 躬执洒 扫之役 ” [ 2 】 “ ∞ 。 又如“ 武 当真武祠” 条 同样记载 了向蛇求雨 的故事。 据载 , 乾道六年 ( 1 1 7 0 ) , 王明听闻蜀 中久旱 , 便去到武当真武祠祷雨 , “ 一金蛇 出现 , 盘旋 于几案 匕箸 间 , 忽尔屏迹” 。 殿 中道士见此说道 :
宋人在辛勤 劳动以获取财富的同时 , 也企望超 自然力的神灵可 以赐予 财富① 。 “ 张方两家酒 ” 条记 载 了这样一则故事 : “ 西乡冷水村细民方九家 , 造斗酒 , 置瓮于床侧 隐处 , 俄而挹之不竭 。 如是十余岁 , 日日 获钱 , 了无劳费 。 赖 以赡给数 口, 殊不知其所 以然 。 后为长子娶妇 , 经旬时 , 偶客来 , 令妇取酒 。 妇以 瓮在 暗处 , 拿之出 , 见一小蛇绕结于傍 。 蛇望人 至 , 即逸去 , 自是瓮一空。 今方九已亡 , 独子孙在 , 而穷困 不复可济矣 。 ” 【 2 ] 瓮 中小蛇竟是酒得 以取之不竭的根源所在 , 着实令人惊叹。 值得注意的是 , 酒在宋 代当属禁榷品 , 是不允许私家酿造 的, 所以, 蛇助酿酒 的说法可能只是脱词而 已, 并非事实 。 另外 , “ 颛

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代洪迈

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代洪迈

八段锦最早见于宋代洪迈《夷坚志》中。

曾《道枢众妙篇》曾记述了具体练习方法:“仰掌上举以治三焦者也,左肝右肺如射雕焉;东西独托所以安其脾胃矣;返复而顾所以理其伤劳矣;大小朝天所以通其五藏矣;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摆鳝之尾所以祛心之疾矣;左右手以攀其足所以治其腰矣。


《灵剑子引导子午记》也记有:“仰托一度理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东脾单托西通胃,五劳回顾七伤调,游鱼摆尾通心脏,手攀双足理于腰,次鸣天鼓三十六,两手掩耳后头敲。


(一)“两手托天(理三焦)
吐故纳新,调理脏腑功能,消除疲劳,滑利关节(尤其是对上肢和腰背)。

(二)“左右开弓(似射雕)
通过扩胸伸臂可以增强胸肋部和肩臂部肌力,加强呼吸和血液循环,运动劲椎,有助头部血液循环,纠正姿势不正确所造成的病态。

(三)“单举(调理脾胃)
增强胃肠消化功能,防治胃肠病
(四)“向后瞧”(五劳七伤)
增强肺腑机能,消除疲劳,健脑安神,调整脏腑功能,防治颈肩酸痛
(五) 攒拳怒目增气力”法
激发经气,加强血运,增强肌力
(六)“两手攀足(固肾腰)法
增强腰部及下腹部的力量,固肾,固腰
(七)“摇头摆尾(去心火)
关节,韧带,腰椎,肌肉,足太阳,膀胱经运行,去除心火
(八)“背后七颠(百病消”)
中枢神经畅通,加强全身神经,体液调节,疏通背部经脉,调整脏腑功能。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

《续夷坚志》:《夷坚志》的异域回响胡传志【摘要】《夷坚甲志》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洪迈续写其他31编《夷坚志》.《夷坚志》远播金源,却很少记载北方奇闻异事,元好问《续夷坚志》因此应运而生.前人以为《续夷坚志》多记中原陆沉之事,有存史感乱等寓意,实际上,它与《夷坚志》一样,以志怪娱乐为主.《续夷坚志》完成于元宪宗元年(1251),篇幅仅有4卷,回归到一般文人写作志怪小说的常态,从而避免了洪书的缺陷,保证了基本的质量,其中一些佳作可以媲美《聊斋志异》.【期刊名称】《江淮论坛》【年(卷),期】2013(000)001【总页数】6页(P154-159)【关键词】洪迈;《夷坚志》;元好问;《续夷坚志》;比较研究【作者】胡传志【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元好问的《续夷坚志》是金代唯一的文言志怪小说,其成就虽然有限,在金代文学中却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中国小说史上也有一席之地。

当代学者陆续对其展开研究。

李正民先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最先撰写论文,后又出版《续夷坚志评注》一书(1),其他学者的研究亦渐次广泛深入,或散论《续夷坚志》(2),或论其存史意图(3),或探讨其文献价值(4),或辑其佚文(5),但对《续夷坚志》与洪迈《夷坚志》的关联,尚缺少充分的论述。

本文拟就此作些补充。

洪迈《夷坚志》为宋代仅次于《太平广记》的小说总集,原书多达420卷,据《宾退录》卷八记载,全书“积三十二编,凡三十一序”,现存206卷,13篇序,不足半数。

如此巨帙,差不多经历60年漫长写作过程。

其不竭的创作动力源于《夷坚志》系列的巨大成功。

《夷坚甲志》为《夷坚志》系列开篇之一,原名即是《夷坚志》。

《夷坚甲志》二十卷,历时二十年,其序交代“所以为作者之意”[1]97,可惜原序已佚,其创作伊始,并无甲乙之分。

而《夷坚甲志》一举成功,轰动一时,洪迈开始创作续作,以甲乙序之。

《夷坚乙志序》曰:“《夷坚》初志成,士大夫或传之,今镂板于闽,于蜀,于婺,于临安,盖家其有其书。

妈祖传说

妈祖传说
传说
妈祖信俗来自民间。历史上,妈祖确有其人,其姓林名默娘,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岛,生 于北宋建隆年间。她自幼聪 明,勤奋好学,非常孝顺和仁爱,能预知海洋气象,还能为
民占卦吉凶,驱灾治病,从而受到人们尊敬、信奉,“羽化升仙”后,被奉为保护神。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
莱屿长青
则。它们分别是:
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 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 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 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 往日生机。
解除水患
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 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 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 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 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在有关记载中,《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的叙述神话成分最浓,其卷四载:“妃林姓,旧在 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湄洲地也。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 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 旬不散。……兄弟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年及笄,誓不适人,即父母也不能强其醮。 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闻数里,亦就诞之日焉。”民间传说,有一天,林默在家中痴 痴呆呆地坐着,她的父母以为得了病,大声叫醒了她。林默醒过来后追悔不迭:为什么不让 我保全兄弟无恙呢?父母不明白她说什么。不久,兄弟有三个人经商回家,哭着说三天前在 海上遭到飓风,巨浪滔天,船沉没水中。而他们在风浪大作时见一女子牵着他们的船篷桅索 而行,渡波涛如同平地。这时,父母才知道,前些日子林默形若痴呆的时候,原来是出元神 而救兄弟。她的长兄没有得救,是因为父母叫醒了她。这时,父母才懊悔不已。

《夷坚志》人物绰号研究

《夷坚志》人物绰号研究

绰号也称诨名、诨号、谑名、外号等,一般是由他人命取后得到公认、且其使用不取决于本人意愿的名、字、号之外的别名,不能在正式场合使用。

由于绰号用语传神,能准确生动地刻画人物,往往传播广泛。

绰号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联系紧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对绰号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作品所处时代的价值取向和民俗文化。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取材于耳闻目睹的奇闻异事,书中人物形形色色,绰号非常丰富。

本文拟对其中人物绰号的来源和特点进行研究,以管窥南宋的市井风情和文化心理。

一、《夷坚志》人物绰号的来源《夷坚志》中人物绰号非常丰富,其来源各异,准确地概括了人物的特点或身世背景。

从得名之由来看,这些绰号的类型大致有六:第一类,根据人物的外形特点来命名。

有依据发型特点来命名的:头发剃掉一部分再扎抓髻的兵家子“髡而髽”,人称“呆道僧”;宗室赵衡头发稀少,被称作“赵葫芦”。

有以生理缺陷来称呼的:如头扁的“吕匾头”,一只眼瞎的“谢眼”,耳朵被咬掉一块的“徐咬耳”;秦秀才腿部过长,人称“秦长脚”;张廿二貌丑口阔,被称作“鲇鱼”。

这些绰号多根据人物的外貌缺陷来称呼,带有嘲讽意味,并非雅称。

第二类,根据人物的离奇身世命名。

“鬼太保”据传是已死的鬼妾所生的孩子;“僧老”是个不食荤腥的小孩,相传为高僧投胎转世;“海王三”是海岛女子所生;“猩猩八郎”的母亲是被称为猩猩国的荒岛女子。

第三类,根据人物或家庭的行业背景命名。

由于同一行业从业者众多,这类绰号往往冠以姓氏进行区分。

“曹布子”是曹氏之子,靠织布赡养父母;“米张家”是卖米的;卖油的渠生叫“渠油”;帽匠吴翁绰号“吴纱帽”;官妓蓝氏家中卖粥,人称“蓝粥”。

《夷坚志》人物绰号研究胡绍文(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绰号与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

《夷坚志》中人物绰号丰富,来源各异,多与人物的形象、身世、行业身份、技能特长等相关,具有用词俚俗、富于变化等特点,体现出浓郁的市井气息,也折射出南宋男子戴花和文身之俗、民众对巫术的矛盾态度以及复杂的宗教信仰等社会文化。

试析《夷坚志》中的商业女性

试析《夷坚志》中的商业女性

试析《夷坚志》中的商业女性【摘要】宋代经济在中国古代经济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比前代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为后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的发展也使得女性生活处于比较自由的状态。

本文以《夷坚志》为中心,通过记载的故事来了解宋代女性的商业活动,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宋代女性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夷坚志;女性;商业活动《夷坚志》,宋代志怪笔记小说集,南宋洪迈著。

其取材繁杂,既有鬼怪灵异,又有民间风俗,可以说是一部宋代的百科全书,对研究宋代的社会生活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因此,研究《夷坚志》透析宋代生活的论著也很多,本文仅从女性在商业活动中的状况分析,通过对宋代女性商业活动的分析来体现宋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一、女性从商的具体体现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商业内容扩大,商业体系日臻成熟。

商品的流通种类不断增加,从商品流通和商品销售过程看,流通性商业、批发性商业和零售性商业相互配合,使城市的商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

从《夷坚志》所记载的内容中看,女性主要参与零售性商业活动比较多,但也有女性从事流通性商业或批发性商业活动的记载。

女性从事商业活动也主要集中在餐饮业、旅馆业、农畜养殖和娱乐服务业等行业。

1、餐饮业宋代经济的发达,商品经济繁荣,使人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提高。

例如《夷坚支甲》卷九《从四妻袁氏》》“好事口腹,多酿酒沽卖,包鳖绘鲤,朝暮饫食”,可见富裕市民对饮食质量的要求。

《夷坚支癸》卷四《洞口先生》“旧所得钱,悉为酒肉之姿”,又体现了平民对美食的喜好和追求。

从事饮食业虽然被男性占据主导位置,在宋代商品经济发达的条件下,一些由男性主导的工作也有女性参与,并在经营中获得成功。

宋代餐饮业主要包括酒肆、茶肆和食店等。

(1)酒肆。

中国自古就发明了酿酒的方法,饮酒的习惯由来已久。

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使重视功利的观念盛行,酒肆也成为妇女谋生的方式。

《夷坚志再补》“义妇复仇”的故事中“妻与婢寓鄂州,卖酒自给”,女子靠开酒肆来维持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夷坚志》(宋·洪迈)《夷坚志》(宋·洪迈)中国宋代志怪小说集。

作者洪迈。

洪迈从中年起,开始杂采古今奇闻琐事,本《列子·汤问》“夷坚闻(怪异)而志之”之意写作此书。

全书420卷。

取材繁杂,凡梦幻杂艺,冤对报应,仙鬼神怪,医卜妖巫,忠臣孝子,释道淫祀,贪谋诈骗,诗词杂著,风俗习尚等,无不收录。

宋末周密批评此书“贪多务得,不免妄诞”(《癸辛杂识序》)。

书中亦有不少故事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或属于轶闻、掌故、民俗、医药,提供不少可资考证的材料。

作者生前即有多种刻本、抄本行于世。

但因卷帙甚繁,散失不少。

1981年点校本出版。

续夷坚志一宋无、王东诸跋遗山,中原人。

使生宋熙、丰间,与苏、黄诸人同时,当大有声。

不幸出完颜有国日。

虽偏方以文饰戎事,用科举选人,惜又在贞祐前后,不得掌其笺牒文柄,故闲居著述。

观其文与诗词,宏肆轶宕。

及所传其国人号《中州集》,人各有传,其颠叙其行业仕隐,诗则一联不遗;宋士夫沦陷其国者,概见于末。

文有史法。

其好义乐善之心,盖广矣!所续《夷坚志》,岂但过洪景卢而已!其自序可见也。

恶善惩劝,纤细必录,可以知风俗而见人心?岂南北之有间哉?北方书籍,率金所刻。

罕至江南,友人王起善见之,亟钞成帙。

其学富笔勤又可知矣。

持以示予,时日将夕,读至丙夜,尽四卷。

深有启于予心!以病不能钞,姑识卷末而归之。

壬申岁之除、商邱宋无子虚书于沙头白鸥眠处。

中州曾历览,底处觅孤坟!勋业元无我,文章正数君!渊源由《史》、《汉》,警策出机、云。

予亦尚奇者,何期广见闻。

吴道辅景文。

子思子云:“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洪景卢《夷坚志》多政、宣事;元好问《续志》多泰和、贞祐事。

其视平世有闲耳!砦窳叟。

吴中王起善博学且勤,人有异书,必手钞之,此其一也。

按《续夷坚志》乃遗山先生当中原陆沈之时,皆耳闻目见之事,非若洪景卢演史寓言也。

其劝善戒恶,不为无补。

吾知起善推广之心,即遗山之心也。

至顺三年,朱方石岩民瞻氏识。

遗山先生《续夷坚志》二卷,乃吴中王起善钞本,今归芥甫夏侯。

至正二十三年癸卯岁闰三月十七日丁亥借录,至四月七日丙午录毕于泗北村居映雪斋、华亭。

在家道人孙道明明叔,时年六十有七也。

予钞北地枣本《续夷坚志》四册,实遗山先生所撰也。

至正戊子,武林新刻《金史》,因获一观。

谨录此《传》,附于所书之后云。

是年花朝日、吴下王东起善识。

《传》不录余集序遗山先生当金源末造,备位下僚,浮湛散秩;洊登左司,旋遭丧乱,沦落以终。

晚年以著述自任,颇有志于国史,又为人所沮。

诗文之外,寄意于《中州》一集。

文人少达而多穷,不信然哉!此《夷坚志》虽续洪氏,而适当百六之会,灾变频仍,五行乖舛,有开必先,动关运会。

非吊诡之厄言,实禨祥之外乘。

不贤识小,又何讥焉?仆来豫,荣别驾庆出以相,乃其尊甫筠圃先生读易楼藏本。

书凡二卷,而宋子虚、王起善二跋皆云四卷,又称其别有自序,而卷中无之。

不复可考矣!书中大半东京琐事。

余初来,颇资闻见。

因为较其讹脱,仍分四卷,以还旧观。

手钞付梓,且依翁氏所辑遗山《年谱》,略为表系以附于后,庶览者粗悉其平生云。

嘉庆戊辰冬日,杭郡余集书于大梁书院。

《表》不录镇库宝赵王镕炼丹成,不及饵,藏之镇州库藏中者余三百年。

贞祐初,真定元帅三喜弃城,取之以行。

行及平阳,为胥莘公所劾,收之。

丹入汴京,下丰衍库收,名色谓之“镇库宝。

” 京城变后,予同户部主事刘彦卿往观之。

丹以漆柜盛,旁画广成子问道像。

中复有漆合,高五寸,阔三寸,合盖上作九环,外八中一,以金涂之,各有流去声道相贯,环中作小孔,予意其为九转也。

合中复有银合盛丹。

合盖上镂佛一,左龙右凤,在佛座下,亦皆金涂。

开视,丹体殊轻,周匝合中,色如枣皮漆,而裂璺纵横,绝不与今世丹砂相似。

予意颇轻之。

问主库者此有何异,曰:“无他,但阴晦中恒出光怪,如火起然耳!”壬辰年亲见金狮猛正大初,张圣俞客舞阳县北街。

一日,家婢从一弓手家买得一牛腰肾。

以刀割之,刀不能入。

剥视之,得一石,作狮形,色如泥金所涂,前一蹄屈向内,一蹄枕之而睡。

夜夜有光。

高二寸余。

殆秉异气所化。

圣俞嫂吴收之。

不知今存否也。

圣俞说。

康李梦应康伯禄、李钦叔,壬辰冬十二月行部河中。

先城未破一日,康与钦叔求梦于某神,伯禄梦城隍破,争船落水中,为一锦衣美妇援之而出。

美妇援出,满眼皆桃花。

钦叔梦人与桃符二,上写:‘宜入新年,长命富贵。

’明日城陷,伯禄争船不得上,落水死;李得船,走陕县。

三四日改岁。

陕令杨正卿令人送桃符,所书如梦中所云。

正卿说。

包女得嫁世俗传包希文以正直主东岳速报司,山野小民,无不知者。

庚子秋,泰安界南征兵掠一妇还,云是希文孙女,颇有姿色。

倡家欲高价买之,妇守死不行。

主家利其财,捶楚备至,妇遂病。

邻里嗟惜而不能救。

里中一女巫私谓人云:“我能脱此妇,令适良人。

”即诣主家,闭目吁气,屈伸良久,作神降之态。

少之,瞑目咄咤,呼主人者出,大骂之。

主人具香火,俯伏请罪,问何所触尊神?巫又大骂云:“我速报司也!汝何敢以我孙女为倡?限汝十日,不嫁之良家,吾灭汝门矣!”主家百拜谢过,不数日嫁之。

铁中虫吾州会长老,住飞狐之团崖。

初入院,典座僧白:“厨堂一镬,可供千人,然火则有声。

今二年矣。

人以为釜鸣不祥,废不敢用,妨大众作食。

师欲如何?”会云:“吾就大众乞此镬,当任我料理。

”众诺。

乃椎破釜底,穴中得一虫,长二寸许,色深赤。

盖此虫经火则有声。

淄川杨叔能,亦尝见芒山均庆寺大镬破一窍,如合拳,中有一虫如蛴螬而红。

此类大家往往见之。

魏文帝《典论》以为火性酷烈,理无生物。

特执方之论耳!团崖事,全唯识记王增寿外力秀容东南双堡王增寿,号为外力,善角抵,人莫能敌。

泰和末,官括驼。

钉去声驼足令跛,自羊头村背负驼至代州。

州守信以为然,增寿复负之而归。

樊帅说石中蛇蝎泰和中,柏山长老志贤,住西京东堂,常住足备,即弃去。

修浑源乐安桥岭路,槌破一牛心大石。

中有蛇蝎相吞螫,人不知其何从而入也!贤曰:“此在吾法,是怨毒所化,随想而入,历千万劫而不得解者。

若不为解却,他日亦道曾见我来。

”即以大杖击之,竟无他异。

全唯识说任氏翁媪定襄沙村,樊帅所居。

说:里中任实洎其妻张氏,七十三岁,同年月日时生,复同年月日时死。

古今所无有。

郑叟犯土禁平舆南函头村郑二翁,资性强,不信禁忌。

泰和八年,其家东南有所兴造,或言是太岁所在,不可犯。

郑云:“我即太岁,尚何忌耶!”督役夫兴作。

掘地不二尺,得妇人红绣鞋一双。

役夫欲罢作,郑怒,取焚之,掘地愈急。

又二三尺,得一黑鱼,即烹食之。

不旬日,翁母并亡,又丧长子,连延十余口;马十,牛四十。

死病狼藉。

存者大惧,避他所。

祸乃息。

张童入冥平舆南函头村张老者,以捕鹑为业,故人目为鹌鹑。

年已老,止一儿,成童矣,一旦死。

翁媪自念老无所倚,号哭闷绝,恨不俱死。

明日欲埋之,又复不忍。

但累砖作邱,入地一二尺许。

云:“吾儿还活!”人笑其痴,而亦有哀之者。

三日复墓,恸哭不休。

忽闻墓中呻吟声,翁媪惊曰:“吾儿果还魂矣!”撒砖曳棺出,舁归。

儿果复活。

俄索汤粥。

良久,说初为人摄往冥司,儿哀诉主者:爹娘老可念,乞尽余年,葬送毕,死无所归恨!冥官颇怜之,即云:“今放汝归。

语汝父,能弃打捕之业,汝命可延矣!”其父闻此语,尽焚网罟之属,挈儿入寺供佛。

寺有一僧吕姓者,年未四十,仪表殊伟,曾上州作纲首。

张童即前问僧:“师亦还魂耶?”吕云:“何曾死?”张童言,我在冥中引问次,见师在殿角铜柱上,铁绳系足,狱卒往来以棓撞师腋下,流血淋漓。

及放归时,曾问监卒,吕师何故受罪?乃云:“他多脱下斋主经文,故受此报。

”吕闻大骇。

盖其腋下病一漏疮,已三年矣!儿初不知。

吕遂洁居一室,日以诵经为课。

凡三年,疮乃平。

赵长官亲见之。

土禁二乙巳春,怀州一花门生率仆掘地,得肉块一枚,其大三四升许。

以刀割之,肉如羊,有肤膜。

仆言:“土中肉块,人言为太岁,见者当凶,不可掘。

”生云:“我宁知有太岁耶?”复令掘之,又得肉块二。

不半年,死亡相踵,牛马皆尽。

古人谓之“有凶祸而故犯之,是与神敌也!”申胡鲁邻居亲见之,为予言。

群熊癸卯初,有熊数十万,从内乡硖石入西南山。

衔枚并进。

行既远,掌皆出血。

有羸劣而死者,群熊自食之。

州县有文移传报。

予于彰德见之。

刀生花济源关侯庙大刀,辛丑岁,忽生花十许茎,各长一指,纤细如发,茎色微绿,其颠作细白花,大于黍米。

予同舍李庆之子正甫为予言。

产龙平定苇泊村,乙巳夏,一妇名马师婆,年五十许,怀孕六年有余,今年方产一龙。

官司问所由,此妇说,怀孕至三四年不产,其夫曹主簿惧为变怪,即遣逐之。

及临产,恍忽中,见人从罗列其前,如在官府中。

一人前自陈云:“寄托数年,今当舍去。

明年阿母快活矣!”言讫,一白衣人掖之而去,至门,昏不知人。

久之乃苏。

旁人为说,晦冥中雷震者三,龙从妇身飞去,遂失身孕所在。

萧卞异政萧卞,贞祐中为寿州。

一日,杨津巡逻回,忽马前一黄犬掉尾驯扰,且走且顾,如欲导人者。

卞遣二卒随之,径至西河岸眢井中,垂头下视。

卒就观之,井垠有微血,一尸在内。

即驰报卞,呼地主守护之。

犬又导入城,望见一客店,鸣吠不已,如有所诉。

卞呼主人者至。

主人识此犬,云:“是朱客所畜。

数日前僦舟西河,引此犬去,今犬独来,何也?” 卞即拘船户,偕至县,令主人者认之。

认是船户主,因问朱客所在,未加拷讯,随即首服。

又有周立,采薪州西新寺滩,为虎所食。

立妻泣诉于卞。

卞曰:“吾为尔一行。

”率僮仆十余辈,驰至新寺滩丛薄间,见一虎,帖耳瞑目,徐行而前,若有鬼神驱执者。

卞以一矢毙之。

剖其腹,中环故在身。

范司农拯之说。

土中血肉何信叔,许州人,承安中进士。

崇庆初,以父忧居乡里。

庭中尝夜见光,信叔曰:“此宝器也!”率僮仆掘之。

深丈余,得肉块一,如盆盎大。

家人大骇,亟命埋之。

信叔寻以疾亡。

妻及家属十余人相继殁。

识者谓:“肉块,太岁也!祸将发,故光怪先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