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演讲稿[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阐释“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站在这里,我为大家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和谐社会要以人本”,主要目的是阐释“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论。
众所周知,当今社会存在很多矛盾。这些问题大到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同日益枯竭的自然资源的矛盾,小到人际交往的矛盾甚至人与自身的矛盾。这些矛盾给人类社会引出了各种问题,导致冲突甚至战争。充分认识“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将会有助于我们解决这些问题,化解矛盾,进而构建和谐社会,现在我们切入正题。
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实践本质的观点是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人”的钥匙。“人”是研究“以人为本”的逻辑起点。马克思认为,人是从事自由自觉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意义上的人。这里的“人”是“实践活动中的人”,是“现实的具体的人”,即具有实践本质的人。下面举一个古代以人为本的例子。(放3,4幻)下面具体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以人为本中的人和本。(放5,6幻)
先看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阐述: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分为不同种类。请看大屏幕。
作为一个整体并区别于自然物的人是以类的实践形式存在的,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后代人虽然不在场,但他们与当代人共同拥有进行实践活动的自然资源条件和自然环境基础,把其放在“以人为本”的“人”的视域中也是合法的、合理的。作为人类内部、人与人之间具有社会关系的人是以群体或以个体实践的形式存在的,包括不同的利益群体和每一个个人。
在当今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过程中,“人”最根本的是现实的、具体的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劳动者、建设者。
再看马克思主义对本的阐述:
懂得什么为“人”以后,我们来理解什么为“本”。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活动的动因是科学分析“以人为本”的“本”的关键。既然“以人为本”是以从事实践活动的人为本,那么,我们必须回答以人的什么为本?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人的实践本质与人的需要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人的实践活动归根结底是由人的需要引起和推动的,并以满足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
那么什么是当代人的需要呢?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不同的种类。请看大屏幕。
人的需要按对象可以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对于人而言,基本的物质需要及其满足是不可或缺的。但人是有思想、有精神的社会存在物,精神生活、精神追求是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永恒源泉。人的需要按结构可以划分为由低到高的三个层次: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无论是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还是人的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都说明人对周围世界的依赖关系,体现为人的需要与需要对象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是促使人去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最初原因。(放14)这才有了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以居住的房屋发展为例。正是这种矛盾的体现所在。
下面阐述一下社会初级阶段的以人为本: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完全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它的具体实现形式和内容主要表现为:在经济上,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在政治上,人民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在文化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实现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当前,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重物,更要重人;既要强调经济和社会发展,更要重视人的生存和发展,改善和提高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6,17)下面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我国在以人为本推进的过程中所做的一些努力。
现在我们懂得了什么是“人”什么是“本”,那么怎样做才能做到“以人为本”呢?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为正确实现“以人为本”指明了路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心视界,也为认识和实现“以人为本”指明了现实路径。实践论的“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的研究奠定在实践的根本立场之上,从现实出发来研究人的问题,并且把“以人为本”归之于实践。人们在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中,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合理规划和调控自己的实践行为,以实际行动体现“以人为本”的实践向度。所以,要想“以人为本”,我们就要处理好三种关系。请看大屏幕。(19)
1 处理人与自然的实践关系,实现“以人类为本”。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一方面,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决定了人永远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而存在,自然规律对人类始终具有制约和控制作用。另一方面,人还是一种能动的社会存在物,能动地认识、利用、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两方面决定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能动和受动的实践关系。
2 处理人与人的交往实践关系,实现“以公正为本”。马克思主义认为,交往实践是人与社会共同体中的他人发生关系的最根本的实践形式。交往实践的理想结果和状态是人与人之间在各自需要和利益得到协调实现的情况下彼此尊重、互利共生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在现实人际交往基础上把人们之间多种需要和利益主导下的不同社会关系进行合理地系统整合的最佳效果,也是把社会中不同的矛盾、冲突进行调整或协调的实践,使之成为大致统一体系的结果。
3 处理人与自我的实践关系,体现“以全面为本”。人是实践性存在物,人的发展就是实践活动的发展。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运用和发挥,实践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发展愈丰富,人的自身本质也会愈全面。人的发展不是一个纯粹的认识能力的发展过程,而是实践能力基础上的总体性的发展,是物质性发展与精神性发展协调统一的全面发展。
身为当代大学身,我们要广泛地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能动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道德觉悟,合理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才能使自身的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成为实践生成的全面发展的人.
我们小组的成果展演到此结束,我的演讲完毕,谢谢老师,谢谢同学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