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考试常考实验——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合集下载

学校招聘常用心理学知识

学校招聘常用心理学知识

学校招聘常用心理学知识在学校招聘的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招聘者更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能力、素质和潜力,从而选拔出最适合学校需求的人才。

以下是一些在学校招聘中常用的心理学知识。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最初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

在招聘中,应聘者的外表、仪态、开场白等都可能给招聘者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

招聘者需要意识到这种效应的存在,避免仅凭第一印象就做出草率的判断。

近因效应则是指最新获得的信息对印象形成的影响较大。

在面试过程中,如果应聘者在结束时表现出色,可能会改变招聘者之前的一些看法。

因此,招聘者要综合考虑整个面试过程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最后的部分。

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比如,如果应聘者在某一学科的教学能力表现出色,招聘者可能会认为他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力也很强。

这种以偏概全的判断容易导致招聘失误。

招聘者应当尽量客观地评价应聘者的各项能力,避免受到晕轮效应的影响。

三、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忽视个体差异。

例如,认为男性在数学教学方面一定比女性强,或者认为年轻人缺乏教学经验等。

这些刻板印象可能会使招聘者错过真正优秀的人才。

在招聘中,要以个体的实际表现和能力为依据,摒弃刻板的观念。

四、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招聘者有时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偏好和经历投射到应聘者身上,从而影响对其的评价。

例如,如果招聘者自己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可能会对应聘者的主动性要求过高。

意识到这种心理倾向,招聘者才能更公正地评估应聘者。

五、心理测评工具心理测评工具如性格测试、职业兴趣测试等在学校招聘中也被广泛应用。

性格测试可以帮助了解应聘者的性格特点,判断其是否适合学校的工作环境和团队合作。

职业兴趣测试则可以了解应聘者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投入程度。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心理学中的有趣效应心理学中的印象形成效应属于社会心理这一章的一部分内容,在我们考试中,也会经常涉及,虽然一般考察形式简单,但也是需要大家理解和记忆的一个知识点。

再加上这一部分也算心理学中比较有趣的一部分知识,所以今天就带大家简单了解一些考试中可能会考查到的一些效应,希望有助于大家备考,也希望能激起大家对心理学的学习兴趣哈。

1.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比如觉得法国人浪漫,见个法国人就觉得人家肯定浪漫,觉得四川人爱吃辣,见个四川人就以为人家肯定爱吃辣等。

这就是对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了,而把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无视个体差异了。

其实,我们简单理解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把它看成,以整体推个体了。

2.晕轮效应我们生活中有句俗话,叫“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二种效应,叫晕轮效应,什么是晕轮效应呢?就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还有我们常说的那句话,爱屋及乌。

其实也是一种晕轮效应,因为喜欢这个房子,觉得旁边的乌鸦都是好的。

其实对晕轮效应,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下,就是以偏概全了。

3.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这个举个简单的例子就是,我是个爱记仇的人,就认为别人也爱记仇,我觉得世界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我就觉得别人也这样认为的等。

这里面比较有趣的故事是关于苏轼和佛印的一个“佛心自现”的故事,篇幅比较长,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大家有兴趣可以自搜一下,这也是我们考试中可能会出到的一个题目噢。

4.蔡加尼克效应蔡加尼克效应,是指对未完成工作的记忆优于对已完成工作的记忆现象。

教招常见心理学效应汇总

教招常见心理学效应汇总

教招常见心理学效应汇总心理学效应是社会生活中较常见的心理现象和规律,是某种人物或事物的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人物或事物产生相应变化的因果反应或连锁反应。

在我们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也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把常见的心理学效应汇总一下。

(一)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三)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四)近因效应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五)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以己度人”、“将心比心”,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在现实生活中,投射效应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有人总是从好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二是有人总是从坏的方面来解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

(六)登门槛效应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七)霍桑效应霍桑效应又称霍索恩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实验者效应,是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成为被观察对象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八)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是指由于之前受某一刺激的影响而使得之后对同一刺激的提取和加工变得容易的心理现象。

(九)巴纳姆效应(星座效应)1948年由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通过试验证明的一种心理学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的名字命名,认为每个人都会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

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教师考试常考实验——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教师考试常考实验——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

在教师招聘或者教师资格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实验,本文将对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实验的实验内容、结论、常考点进行梳理,希望对考生理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有一定的帮助。

一、晕轮效应1.实验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

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

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

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

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2.实验启示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

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研究生,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3.考查内容及方式在教师考试中,考查晕轮效应的情况非常常见,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4.考题示例【湖北荆门市考题】老师看学生会出现“好学生什么都好”的认识倾向,这是(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刻板效应【答案】C。

解析:晕轮效应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断。

题干中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好,那么其他方面也肯定很好,属于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

故选C。

二、刻板效应1.实验内容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2017东莞教师招聘备考:印象形成的效应

2017东莞教师招聘备考:印象形成的效应

东莞中公教育
2017东莞教师招聘备考:印象形成的效应作为教师考试的高频考点,能否准确把握该知识点关系到考生最后考试的得分情况。

那么怎样来区分这些不同的效应呢?中公讲师将在此帮您进行释疑解惑。

(1)社会刻板效应:也称定型效应。

对于一群人的特征加以概括,把所得的特征归属到团体当中的每一个人,无视个体团体人员的个体差异性。

(用已知部分推全部)
Eg:认为所有的藏族人都能够喝酒;所有的重庆人都能够吃辣;新疆人都能歌善舞;回族人都不吃猪肉
(2)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这个人的其他方面也做一样的判断。

(以点盖全)
Eg:一白遮百丑;这个女老师好漂亮,性格肯定好,教学能力肯定强;所喜欢的明星,什么方面都是好的;情人眼里出西施等。

(3)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在总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Eg:第一次面试的时候印象很重要,最好要穿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相亲、招聘第一印象好成功的几率就大一些。

(4)近因效应:也叫最近效应。

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进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Eg: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对他最深的印象,其实就是离别时的印象。

(5)投射效应:简单一点说,就是把自己的观点投射到他人身上。

Eg: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吃自助餐的时候认为自己喜欢的,别人也喜欢,就会多加一点。

1。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

教师资格备考:印象形成的五大效应印象形成是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是考试中的重要考点,在现实生活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里,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印象形成的概念内容和最主要的几个效应。

印象是指我们对他人的特性,诸如能力、性格、品质的总体看法和评价。

印象形成则是指对人和事物进行归类,并且明确其内涵意义,使自己获得明确的认知和确定方向的过程。

印象形成的效应主要五种: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以及投射效应,那么下面我们依次的讲解一下。

社会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

进而认为群体中的人都具有该特征,而无视群体中出现的个体的差异。

其实,社会刻板印象就把群体的特征等同于个体的特征,也就是群体中的人我们大家都一样,比如:认为法国人都很浪漫,德国人都很严谨,这其实呢,就是将个别法国人与德国人的特征划归到全体法国人和德国人身上了。

再换句话说,是以一群人推及一个人。

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当我们认为某人具备某种特征时,会对其他的特征行为作出相类似的判断,也就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举个例子,一个人,当你认为他具备善良的特征时,便会认为他做什么事情都是善良的,仿佛总是被善良的光环笼罩着,所做的一切都是善良的。

首因效应: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是“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

虽然这些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的,但却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且决定着以后双方交往的进程。

这个效应的关键点就是先入为主,或者是第一次相遇的影响。

近因效应:当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现象。

换句话说呢,就是最后的印象最深。

比如,毕业时分的分别,大家都会记住舍友和伙伴彼此之间美好的回忆,而忘却之前出现的小矛盾。

投射效应: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纳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

换句话所也就是以己度人,以自己之心,揣他人之腹,而忘却了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不同之处。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你不熟悉的心理学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你不熟悉的心理学效应

2020江西教师招聘考试:你不熟悉的心理学效应心理学中有很多效应,例如社会刻板印象、晕轮效应、投射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等,都是大家已经非常熟悉的内容了,但心理学中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效应,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也会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其他的心理学效应吧!一、霍桑效应这是一种实验者效应,指当被观察者知道自己被观察从而改变行为倾向的反应。

【例】当学生自己上自习课时,学习不认真,而当有老师看自习时就会很认真,学习的效率也会提高。

二、巴纳姆效应认为每个人都会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哪怕自己根本不是这种人。

又称星座效应。

三、詹森效应平时表现非常好,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

【例】东北话“关键时候掉链子”。

四、南风效应南风效应非常像我们常说的“人情味”,强调在处理人际关系时,要注意方式方法。

也称温暖法则。

五、德西效应在某些情况下,当外在报酬和内感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使工作的动机力量增加,反而使其效果降低。

外加报酬反而会抵消内感报酬的作用。

【例】有一群小孩子每天都喜欢来一个爷爷家门口玩秋千,爷爷觉得很吵就想了个办法,以后这群小孩来玩,爷爷每天都会给他们糖吃,长此以往突然有一天爷爷不给糖了,孩子就不再来玩秋千了。

这就是之前的喜欢秋千的内在动机转变成了喜欢吃糖的外在动机。

就是我们说的德西效应。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心理学效应,希望以后再见到这些名字的时候,同学们不要被名字吓到,可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选择题】张红同学是一名舞蹈特长生,舞姿优美、表现出色,可是在参加全省舞蹈比赛时,由于父母和老师的期待给自己造成巨大压力,从而比赛结果不令人满意。

这体现了以下哪一心理学效应( )。

A.巴西效应B.巴纳姆效应C.詹森效应D.南风效应【答案】C。

解析:题干中的描述是张红平时表现非常好,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体现的是詹森效应,故本题选择C选项。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

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

辨别印象形成效应的小技巧印象形成效应常见的为五种,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常考考点,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虽然所占分值并不高,但是出题频率相对较高,并且考察非常灵活,需要大家重点去记忆关键信息,具体分析如下:首因效应:又称为最初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参加面试、或者相亲时,我们会倾向于隆重的打扮自己,力求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为接下来的交往打好基础。

近因效应:也叫作最近效应,指的是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例如:识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晕轮效应:又称为光环效应,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相似的判断。

例如:一好百好,一坏百坏,一白遮百丑,诸如此类,都是放大一个特征来影响其他特征的。

社会刻板效应:又称为刻板印象,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队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无视团队成员的个体差异。

例如:东北人都会唱二人转;四川人都能吃辣。

投射效应:指的是因个体具有某种特性而推断他人也具有与自己相同特性的社会心理现象,认为自己的言行和需要,别人也一定会有类似的言行和需要。

例如:疑邻盗斧;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等。

在以上五种效应中,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区分技巧是:首因效应大多发生在与陌生人之间,而近因效应一般发生在熟人身上。

而社会刻板印象和晕轮效应通常是同学们比较难区分的点,社会刻板印象体现的是对总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老师认为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物理学得也好;而晕轮效应是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例如小明的数学好,老师认为他各科成绩都好。

【习题巩固】人们往往认为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纪律和品德等方面表现得也很好,这种现象属于( )。

A.刻板效应B.晕轮效应C.近因效应D.首因效应【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晕轮效应。

题干中说认为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也好,属于对于个体特征的以偏概全,通过一个特征,来对其他特征做相似判断,故选B。

安徽教师考编: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

安徽教师考编: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

安徽教师考编:常见社会心理学效应1.瓦拉赫效应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

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

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

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2.门坎效应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

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3.共生效应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

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

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

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年至1982年先后出现了25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4.刻板效应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

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

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

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

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教资考试-印象形成效应知识点解读

教资考试-印象形成效应知识点解读

教资考试-印象形成效应知识点解读考察形式:一般主要考察概念反选,例子、俗语反选。

一、知识点讲解(一)社会刻板印象1.概念: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2.解读:主要是利用群体特征推个人,主要表现在男女性别、地域和职业方面。

比如,认为只要是男生就是擅长理性思维,是女生就擅长感性思维;只要是东北人很豪放;只要是医生、护士和幼师就会很温柔。

(二)晕轮效应1.概念: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2.解读:晕轮强调一好百好,一坏百坏,比如追星,觉得明星长得帅,就认为他哪里都好。

常见的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爱屋及乌;一白遮百丑,一胖毁所有。

(三)首因效应1.概念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

2.解读:主要强调第一印象,例如:男女相亲会把自己打扮的很体面就是为了获得最好的第一印象,即首因效应。

(四)近因效应1.概念: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2.解读:最新获得信息对人影响最大,例如:对于刘翔可能只记得在赛场上摔倒的几次,却忘了之前他为国家挣得多少金牌和荣誉,这是最新的信息忽视了他之前的荣耀。

(五)投射效应1.概念与人交往时把自己具有的某些不讨人喜欢、不为人接受的观念、性格、态度或欲望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是如此,以掩盖自己不受欢迎的特征。

2.解读:投射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他人身上,常言道,己所不欲,强加于人。

练一练1.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刻板效应B.投射效应C.首因效应D.近因效应【答案】C。

解析:这属于首因的概念,强调最初信息的重要性。

2.听电台广播时,DJ的声音温柔且有磁性,认为他是一个热情又富有同情心的人,这在心理学上称为( )。

印象形成效应_2

印象形成效应_2

印象形成效应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S.E.阿施于1946年在印象研究中最先使用。

是指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确它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

大多数情况,我们在并没有了解他人的全部特征时就会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根据有限的片面的信息,就进行加工整理,形成对他人的印象。

在教师招聘中,印象形成效应中的几个效应是常考的知识点,多以客观选择的形式来考察。

印象形成的效应有很多种,本文会带着大家学习。

在我们考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种:一、社会刻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人们对某类事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笼统的看法,然后把这种看法作为判断人格或同类事物的依据。

简单理解,就是我们所说的“贴标签”。

比如多数人都认为北方男人粗犷、豪爽,而南方男人细致、拘谨,其实真的走南闯北后会发现事实上不一定这样。

这种对于一类人产生的固定看法就属于社会刻板效应。

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也称光环效应。

是指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的时候,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以致他人的某种品质或特征特别突出,而掩盖了其他的品质。

即像晕轮一样,一点发光,照亮四周,以点概面。

如一个人最初被认定是好的,则他身上的其它品质也都被认为是好的,与“爱屋及乌”的原理相似。

三、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

最初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最新获得的信息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

第一印象一但建立,对其后的信息的组织、理解有较强的定向作用,个体对后续信息的理解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来完成的。

比如现在的人们为了在面试中不输在“起跑线”上,应聘者在第一印象上可谓费尽心思。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效应解读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效应解读

在教师资格的考试中,心理学效应是非常重点的内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来考察,比如例子型单选或概念性单选。

常见的心理学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刻板效应和晕轮效应等。

今天结合考题帮助大家去积累一些考试中会出现的心理学效应,帮助大家拓展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以便更好的通过考试。

1.蝴蝶效应指任何事物发展均存在定数与变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其发展轨迹有规律可循,同时也存在不可测的“变数”,往往还会适得其反,一个微小的变化能影响事物的发展,说明事物的发展具有复杂性。

比如一只生活在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蝴蝶,轻轻地扇动了几下翅膀,结果两周以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引发了一场罕见的龙卷风。

蝴蝶效应指一件表面上看来毫无关系、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能忽略小事。

2.马太效应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如果说一个人赢得荣誉,获得了赞美,那么接下来好事会越来越多,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好运连连。

可以用锦上添花和落井下石来形容。

3.鲶鱼效应指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

鲶鱼效应的故事来源: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沙丁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

鲶鱼进入船舱之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

沙丁鱼见到鲶鱼十分紧张,只能到处逃窜,水面不断波动,氧气也就更加充分了,所以沙丁鱼的死亡率就大大降低了。

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

4.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罗森塔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这一效应认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罗森塔尔最早对教师期望进行了研究。

他认为,教师的期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因为学生的成绩最终反映了这种期望。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对小学各年级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向教师提供了一份名单,说名单上的“这些孩子有发展的可能性”。

实际上,这份名单是随机抽取的。

教师招聘考试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

教师招聘考试名师浅谈—社会心理学之印象形成效应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社会心理学的几个概念是常考知识点,经常在选择题中出现。

本店铺老师对几个常考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帮助大家对这些概念形成更清晰透彻的理解。

一、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或者第一印象效应。

近因效应:指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也叫最近效应。

有关实验: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卢钦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

他编撰了两段描写一个名叫吉姆的男孩的生活片段的文字,第一段文字将吉姆描写成热情、外向的人,说吉姆与朋友一起去上学,他走在撒满阳光的马路上,与店铺里的熟人说话,与新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另一段文字则相反,把他描写成冷淡而内向的人,说吉姆放学后一个人步行回家,他走在马路的背阴一侧,没有与新近结识的女孩子打招呼等。

在实验中,卢钦斯把两段文字加以组合:第一组,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先出现,冷淡内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二组,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先出现,热情外向的文字后出现。

第三组,只显示描写吉姆热情外向的文字。

第四组,只显示描写吉姆冷淡内向的文字。

卢钦斯让四组人分别阅读一组文字材料,然后回答一个问题:“吉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果发现,第一组中有7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二组中只有18%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第三组中认为吉姆是友好的人有95%,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吉姆是友好的。

第一组和第二组条件下,相同的内容,只因顺序不同,人们对吉姆的印象差别竟然如此之大!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的顺序影响了对人的整体看法,先呈现的信息比后呈现的信息有更大的影响作用。

这个现象叫作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对人们后来的认识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

更有意思的是,卢钦斯的实验并没有就此中止,他改变了实验条件。

首先,告诉参加实验的人不要受第一印象的误导,要全面地进行评价,然后,将描述吉姆不同特征的两段文字隔开呈现。

晕轮效应与刻板印象的例子

晕轮效应与刻板印象的例子

晕轮效应与刻板印象的例子
嘿,咱今儿来说说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这俩玩意儿!先来讲个例子哈,你说要是有个明星,长得那叫一个帅,演技也不错,那很多人是不是就觉得他啥都好呀!这就是晕轮效应,因为他一个方面好,我们就觉得其他方面也都杠杠的!就像太阳周围那一圈光晕一样,把其他都照亮啦!我以前就因为这个,超喜欢一个明星,觉得他做啥都对,后来发现他也有缺点呢!
再说说刻板印象,咱就说对某个地方的人都有个固定的看法,认为他们都那样儿。

比如说觉得北方人都豪爽,南方人都精明,这多片面呀!我有次去一个地方旅行,大家说那的人都很凶,结果我去遇到的人都特别好,特别热情!这不就是刻板印象差点误导我嘛!就好像给人硬套上一个框框,多不准确呀!
还有啊,上学那会,我们觉得学习好的同学啥都好,肯定品德也高尚,这不就是典型的晕轮效应嘛!老师也是,觉得调皮的学生干啥都是调皮捣蛋的,这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呀!你说咱是不是都干过这样的事儿呢?记得有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打扮很潮流的年轻人,我第一反应就觉得他不靠谱,后来他竟然给一个老人让座了,哎呀,我当时那个脸热的哟,这不就是刻板印象让我闹了笑话嘛!
晕轮效应和刻板印象真是无处不在啊,它们有时候让我们看事情很片面,容易产生误解。

咱可得多个心眼儿,别被它们给带偏啦,要更全面地去认识人,认识世界呀!要学会打破那些不合理的框框,真正去了解一个人的本质而不是凭第一印象或者固有观念来判断,这样我们才能和别人更好地相处,看到更真实的世界呀,你们说是不是!。

2016贵州特岗教师考试中你不能不知的八大心理学效应

2016贵州特岗教师考试中你不能不知的八大心理学效应

2016贵州特岗教师考试中你不能不知的八大心理学效应在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是必考内容,那么心理学中又有哪些成心思的心理效应呢?今天中公资深讲师就和大伙儿一路来在乐趣中学习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

一、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又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期待效应,以为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依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1968年的一天,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助手们来到一所小学,说要进行7项实验。

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以后进展趋势考试”。

以后,罗森塔尔以赞许的语气将一份“最有进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吩咐他们务必要保密,以避免阻碍实验的正确性。

8个月后,罗森塔尔和助手们对那18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奇迹显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爽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他人打交道。

其实,罗森塔尔撒了一个“权威性假话”,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意挑选出来的。

但这一暗示却改变了教师的观点,使他们通过眼神、微笑、音调等将信任传给那些学生,这种正向的确信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个实验,后来被誉为“罗森塔尔效应”。

二、社会刻板印象对一群人的特点或动机加以归纳,把归纳得出的群体的特点归属于集体的每一个人,以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点,而无视集体成员的个体不同。

这种现象称为社会刻板效应。

例如:女生会把许多对男性的刻板印象带到自己的男友身上,一个女生骂她的男友的时候常常会说:“你们男人怎么都那么无耻啊!”或是先对自己的男友进行个体的解决,再泛化到对男性这一群体的解决,比如“你怎么这么无耻啊,你们男人都如此。

”于是女人就给男人贴上了很多标签,比如三心二意,不负责任;而男人也会给女人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喜爱无理取闹,贪图物质享受等等。

很多时候,刻板印象会带来许多社会成见。

比如对男幼师、男保姆的不睬解。

三、晕轮效应当咱们以为某人具有某种特点时,就会对其他特点作相似判定,这确实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

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
刻板印象
1、晕轮效应又称“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日晕效应”,是指在人际知觉中所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

2、首因效应是指个体在社会认知过程中,通过“第一印象”最先输入的信息对客体以后的认知产生的影响作用。

对于这种因信息输入顺序而产生的效应的现象,有种种不同的原因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首先接收到的信息形成的最初印象构成了大脑中的核心知识或记忆图式。

其他输入信息只是整合到这个记忆图式中,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同化模式。

后续信息被同化到第一次输入信息形成的记忆结构中,因此后续的新信息具有先前信息的属性痕迹。

3、近因效应是指最新出现的刺激物促使印象形成的心理效果。

1957年,心理学家A·卢琴斯根据实验首次提出。

实验证明,在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不同的刺激物依次出现的场合,印象形成的决定因素是后来新出现的刺激物。

例如介绍一个人,前面先讲他的优点,接着“但是”,讲了许多缺点,那么后面的话对印象形成产生的效果就属于近因效应。

4.刻板印象效应(Stereotype effect)又称刻板印象,是指对事物形成的总的看法和个人评价,认为事物应该有其特定的属性,而忽略了事物的个体差异。

也是社会按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分类形成的固定印象。

虽然刻板印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判断,不需要探索信息,快速洞察大局,节省时间和精力,但往往可能形成偏见,忽视个体差异。

人们往往把某一个具体的人或事看成某一类人或事的典型代表,把对某一类人或事的评价看成对某一类人或事的评价,从而影响正确的判断。

如果不及时纠正,进一步发展,就可能扭曲成歧视。

教师资格科目二 晕轮效应

教师资格科目二 晕轮效应

教师资格科目二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人类大脑的一种感知现象,也被称为“周围现象”或“边缘效应”,是一种在处理信息时经常发生的错误。

在感知的过程中,我们的视觉系统会扫描环境中的各个部分,收集大量的信息。

但是,由于我们的大脑处理能力有限,无法同时对所有信息进行处理。

因此,大脑倾向于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部分,忽略其他部分。

当我们关注某一部分时,周围的信息就容易被忽略。

这就是晕轮效应的本质。

例如,一条黑白条纹的旋转圆盘会使观者产生错觉,例如圆盘上的黑白条纹似乎在移动,这种错觉的感觉就是晕轮效应。

我们的大脑集中注意力于圆盘上的图案,而忽略了周围的环境,从而导致此种感觉。

另外一个例子是,在一个宽敞的卧室里,如果墙上只有一个小的、鲜艳的图片,那么该图片就会引起观者的注意,而忽略了房间内其他的家具和装饰品。

这项研究对于广告和设计等领域非常重要。

设计师可以通过理解晕轮效应来掌握人类感知的规律,改进其作品。

同时,广告商也可以利用晕轮效应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想要露出的商品上。

此外,在教学中掌握晕轮效应也很重要。

如果教师希望学生集中注意力,必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的内容上。

为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计划和课堂教学时,应该在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合理地安排课堂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不给学生造成看问题不全面、没有头绪的印象,而应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周围环境,深刻理解晕轮效应,增强其看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周围环境的能力,减少固定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周围环境,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教师招聘或者教师资格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著名人物的著名实验,本文将对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实验的实验内容、结论、常考点进行梳理,希望对考生理晕轮效应和刻板效应有一定的帮助。

一、晕轮效应
1.实验内容
美国心理学家凯利以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个班级的学生分别做了一个试验。

上课之前,实验者向学生宣布,临时请一位研究生来代课。

接着告知学生有关这位研究生的一些情况。

其中,向一个班学生介绍这位研究生具有热情、勤奋、务实、果断等项品质、向另一班学生介绍的信息除了将“热情”换成了“冷漠”之外,其余各项都相同。

而学生们并不知道两种介绍间的差别。

下课之后,前一班的学生与研究生一见如故,亲密攀谈;另一个班的学生对他却敬而远之,冷谈回避。

2.实验启示
仅介绍中的一词之别,竟会影响到整体的印象。

学生们戴着这种有色镜去观察研究生,而这位研究生就被罩上了不同色彩的晕轮。

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一旦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3.考查内容及方式
在教师考试中,考查晕轮效应的情况非常常见,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作相似判断,这就是晕轮效应,也称为光环效应。

4.考题示例
【湖北荆门市考题】老师看学生会出现“好学生什么都好”的认识倾向,这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效应
【答案】C。

解析:晕轮效应是当我们认为某人具有某种特征时,就会对其他特征做出相似判断。

题干中教师看好学生的成绩好,那么其他方面也肯定很好,属于印象形成的晕轮效应。

故选C。

二、刻板效应
1.实验内容
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包达列夫,将一个人的照片分别给两组被试看,照片的特征是眼睛深凹,下巴外翘。

向两组被试分别介绍情况,给甲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个罪犯”;给乙组介绍情况时说“此人是位著名学者”,然后,请两组被试分别对此人的照片特征进行评价。

评价的结果,甲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凶狠、狡猾,下巴外翘反映着其顽固不化的性格;乙组被试认为:此人眼睛深凹,表明他具有深邃的思想,下巴外翘反映他具有探索真理的顽强精神。

2.实验启示
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人们对社会各类的人有着一定的定型认知。

把他当罪犯来看时,自然就把其眼睛、下巴的特征归类为凶狠、狡猾和顽固不化,而把他当学者来看时,便把相同的特征归为思想的深邃性和意志的坚韧性。

3.考查内容及方式
针对此实验的考查主要围绕刻板效应,所谓刻板效应是指对一群人的特征或动机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体的特征归属于团体的每一个人,认为他们都具有这种特征,而无视团体成员的个体差异。

4.考题示例
【哈尔滨双城区考题】教师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揣读学生,说明教师受到了( )的影响。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
【答案】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