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优美与崇高

合集下载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歌德曾经说过:“美其实是一种本原现象,它本身固然从来不出现,但它又反映在创造精神的无数不同的表现中,都是可以目睹的,它和自然一样丰富多彩”。

歌德的话很有道理,美的本质是抽象的、内在的、难以捉摸的,但是,它又通过许多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人们正是通过这些美的具体形态来把握美的本质。

“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险”、“夔门天下雄”,素称四川的四大美景,它们各具其美,各有特色。

居于灌县西南的青城,峰峦叠嶂,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深邃幽静,故以清幽著称。

峨眉县城西南的峨眉山,山势逶迤,“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绝”。

山上风光旖旎,翠柏青藤,花木繁茂,寺庙殿阁雕镂精细,山溪流水潺潺,蛙声若琴声悦耳,猴群嬉戏于林丛之中。

站在山顶极目眺望,秀嶂平畴,清新明媚,故以秀丽闻名。

统称为长江三峡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山奇水秀,峡谷连绵,两岸群山挺拔峻峭,崔嵬摩天,江水波涛滚滚,一泻千里,滩险流激,雄伟壮观,故以险峻取胜。

瞿塘峡中的夔门,两山矗立对峙,峡滩狭窄如门,水深流急,奔腾咆哮,声如狮吼,令人惊心动魄,故以雄奇而享盛誉。

由于四大胜景各具特色,而分别属于不同的美的类型。

青城的幽和蛾眉的秀,属于优美之类,三峡的险和夔门的雄则属于崇高之列。

人们领略大自然的美,就要懂得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美的审美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优美和崇高是美学上的一对范畴,它们都是美的本质的具体展现,是美的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中国古代文论和画论中曾把美分为阴柔和阳刚两类,所谓阴柔之美就相当于优美,阳刚之美就相当于崇高。

优美是通常所说的狭义的美(广义的美是泛指审美对象),它是美的比较普遍的一般表现形态。

它的形象特点是:外貌上的光滑细润,形体上的纤细小巧,音调上的轻柔和谐,色彩上的协调柔和。

它给人以轻松愉快、恬静宁逸的审美感受。

优美侧重于展示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在实践中处于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因此,它的审美心理特征是以快感为基础,它使人赏心悦目,沁人肺腑。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

优美与崇高教学内容提要一、优美与崇高的文化渊源:双希文化的审美嬗变阿诺德认为,现代西方人有两种力量,一种是专致于力行的精力,它的内涵是高于一切的责任感、自制感、工作感,一种是专致于观念的智能,它的内涵是对随着人类发展而出现的各种新鲜观念的热切追求,以及要求完全了解并适应它们的不可遏止的冲动。

“如果依据人类最能表现出它们的民族来加以命名,我们可以分别称它们为希伯莱文明和希腊文明的力量。

”阿诺德揭示了西方文化的源头以及它的内在矛盾,因此,要理解西方美学思想,首先要理解西方文化中的双希文化。

(一)希腊文化“美”的内涵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理解古希腊艺术的第一把钥匙。

生活在民主制度下的古希腊人热爱生活,肯定现实,以人和人的世界为艺术的主题和研究对象,将神也看作为强健、聪明和更加理想的人,努力在艺术中表现理想的人体。

2、理性主义:古希腊人崇尚理性,认为没有知识和不能自如地去发挥理智的作用,就不会有终极的幸福,他们把平衡、简朴和清晰作为一切优秀艺术作品的标准,强调理智与共性,寓多样于统一之中,寓变化于单纯之中,为西方艺术的发展确立了优美典雅的完美模式,毕达哥拉斯主义关于数的理论对各种艺术都有深刻的影响,认为美是客观的数量比例的和谐,创造出黄金分割律和完美的人体比例,在形式方面确立了美的客观范式。

3、理想主义:古希腊人把道德的崇高境界视为理想的境界,人类发展的历程就是通过道德修养的培育,减少现实世界的盲目和混乱,最终达到一种神圣的有序的境界,体育运动和艺术创造都是为了达到身体和心灵的和谐有序,因此,艺术应该表现理想化的艺术形象,提示永恒的审美价值。

(二)希伯莱文化中“崇高”的内涵1、承受苦难:希伯莱历史充满苦难,希伯莱圣灵以壮烈的死使人敬畏。

早年,他们被迫离开迦南,凄惶地“出埃及”,建立了统一的王国后又好景不长,内乱爆发,外患紧逼,全族人沦为“巴比伦之囚”。

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形象,是希伯莱人的典型形象。

2、超越精神:面对无边无际的苦难,无法逃避的死亡,希伯莱人把求生的欲望,幸福的幻想,异化为对万能之主耶和华的信仰。

崇高与优美的比较

崇高与优美的比较

一、优美(一)什么是优美?定义:审美主体在欣赏具有审美价值旳客观对象时,主客体之间所呈现出来旳和谐统一旳美。

1.优美结识旳发展历程:A.西方美学旳优美论:(1)古希腊旳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美在于和谐”旳美学思想。

而数旳最美旳比例是满足“黄金分割”旳比例关系,(2) 古希腊旳苏格拉底“形式旳美”,是形式上旳秩序、匀称与明确,并觉得这种美“能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3)古罗马时期,西塞罗才真正提出了优美与崇高(他在这称为威严)旳问题,美有两种,一种在于秀美,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把秀美看做是女性美,把威严看做是男性美。

”旳问题。

(4)英国十八世纪出名经验主义哲学家博克提出优美旳特性,由于只是些通过感官来接受旳性质有下列几种:①比较来说是小旳.....................;④这些部分不露棱角,而必.......;②是光滑旳....;③各部分方向上要有变化须溶成一片......................;⑥颜色鲜明,但不强烈耀...............;⑤构造娇柔纤细,不带任何明显而又强健有力旳外表眼.;⑦如果一定要有强烈夺目旳颜色,那这种颜色就必须陪伴其他颜色一起构成多样旳变化.....................................。

(5)康德在《判断力评判》中说,优美是使人直接产生快感旳一种“鉴赏力判断”。

他说,优美是一种有限旳形式,这种有限旳形式不会给人导致任何压抑感,因此优美“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增进生命旳感觉,并且因此可以结合着一种活跃旳游戏旳想象力旳魅力刺激。

”也就是说,可以直接产生积极旳快乐。

(6)德国移情论者立普斯觉得优美是一种无意识旳美,不带刚性、锋利而又粗犷型旳美.B.中国古代美学旳优美论:(1) 优美本不是中国美学旳概念,中国是“阴柔”旳范畴浮现旳,是有关宇宙哲学旳范畴。

古代中国人觉得宇宙旳是由“阴”、“阳”两极构成旳,《易传》是最早浮现旳“阳刚”与“阴柔”旳概念。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杨辛、甘霖《美学原理新编》(课后习题-优美与崇高)【圣才出品】

第10章优美与崇高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是什么?你对优美与崇高有什么看法?答:(1)优美与崇高的特点优美与崇高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

优美给人们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崇高给人们无限的力量感觉,可以扩大人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

①优美的特点: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

从美感上看,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②崇高的特点: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的特征,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2)对优美与崇高的看法①优美的特点是主体与客体处于相对统一的凝静、柔和的状态,它是一般的显而易见的美,一种能给人舒服愉悦感觉的美。

如悠扬欢畅的歌声、敦煌壁画里的飞天壁画以及夕阳下的微风拂柳等等都是能给人优美感觉的一种美。

②与优美相比,崇高更深刻复杂一些。

崇高是一种庄严、宏伟的美,是一种以力量和气势取胜的美,是一种显示主体实践严重斗争和动人心魄的美,又是一种具有强烈的伦理道德作用的伟大的美。

例如古希腊的悲剧,它不能在形式和内容上直接给人一种舒服惬意的享受,相反还可能使人感受到痛苦的侵袭,但这恰恰是崇高的的魅力所在,它能让人在悲剧的冲击中获得心灵的洗礼和升华,获得一种近似庄严和神圣的感受。

2.试谈康德对崇高的看法?为什么说康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答:(1)康德对崇高的看法①康德认为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而美的形式是有规律、有限制的。

这种“无形式”使人得到无限性的感受,这就是崇高的表现。

②优美是想象力与知性的和谐统一,产生比较安宁平静的审美愉悦。

崇高则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比较强烈的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

崇高感是由痛感转化而来的,它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③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

优美与崇高的美学探究摘要:优美的美感经验,在感觉上是一种无功利而普遍令人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与对象的关系上是一种和谐、契合关系,而不是一种抵触或矛盾关系;在审美主体心理活动的意识与无意识之关系上,优美感作为纯粹的感性活动,却是合乎理性的;在心理反应上是一种顺应反应,即我们的心理活动没有与对象之间的对抗和矛盾,而是很快乐的接受对象,并在情感上与对象之间亲和、亲密;在美感经验的呈现形式上,则是“合规律性”的形式,即既不违反自然形式,也不违反人的基本感性形式。

关键词:优美崇高崇高和优美是美的两种不同形态,即美的两种不同种类。

如有句六言诗云“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这两种不同形态的美,给我们的审美感受也是不同的。

前者给我们无限的力量,后者给我们的却是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可以扩大我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享受。

前者叫崇高,后者叫优美。

优美、崇高的本质及美学特点优美、崇高作为美学范畴分别对应着阴阳两象,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不论是形态或色彩,质地或境界,优美与崇高都以各自的特征而产生不同的审美效果。

⒈优美的本质及美学特点一般来说,娇柔小巧事物的美属于秀美,即优美。

例如依依的杨柳,娇嫩的花草,柔和的春风,还有一般的青山绿水,小桥人家。

娇柔的声音是优美的,如鸟类的声音,昆虫的声音,潺潺流水声。

社会生活中的优美,侧重于内容的和谐,既表现在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也表现在结果上,是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而产生出来的浑然合一、交融无间的一种境界。

人情友善、和睦共处的社会关系,安居乐业、国富民安的社会环境,缠绵悱恻、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以及幸福美满、白头偕老的家庭氛围,甚至顽皮活泼、天真无邪的童真生活等等,都算得上是社会生活中的优美。

优美是人们较早注意到的一种审美现象。

在我国美学思想中,素有阴柔美和阳刚美之分。

所谓“阴柔”,“秀婉”,“柔性美”即优美。

清代桐城派文艺理论家姚鼐在谈到阴柔美时,曾作过如下论述:“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差异

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差异

优美与崇高的审美差异优美和崇高一向被美学家看作一对重要的美学范畴。

由于审美客体的特征的不同,审美主体的心理感受和差异,使优美和崇高成为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一对美学范畴。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其特点是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它的本质属性就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崇高,崇高的特点是美处于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矛盾激化中。

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其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一种粗犷、激荡、刚健、雄伟、坚韧的特征。

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崇高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社会和艺术作品中。

一、优美与崇高作为美学中两种不同的形态,它们的区别是它们各自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般说来,优美的特点是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谐平衡状态,也就是“在具有曲线、圆形、小巧、光滑的形体,舒缓轻柔的节奏,柔和协调的色彩,统一、平衡、和谐的状态中显示出来的美”。

它在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安静与秀雅”。

这种优美在自然界中表现为鸟语花香、山明水秀、倒影清澈的自然景色,在现实生活中,那眉清目秀、表情恬静、线条柔和的脸蛋,那苗条的身腰、秀雅的动作、轻盈的体态也都是优美的表现,优美的文艺作品中表现尤为突出、鲜明,如拉斐尔的油画《椅中圣母》、《西斯廷圣母》,约翰?施特劳斯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宋代婉约派的词……这些都体现了主体与客体的相对统一的凝静均衡、和谐的特点。

崇高的美就是在巨大的体积、激烈的动作、惊人的速度、辉煌的光彩、磅礴的气势、强烈的对比、刚劲的力量。

尖锐冲突等等事物、现象和矛盾中体现着的美。

它的特点是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发中,它具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遏的强劲的气势。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

(完整版)优美与崇高

崇高的效果
• 崇高的效果是能够唤起人的尊严和自信。人天生就有 追求伟大、渴望神圣的愿望。在崇高的对象面前,人 感到自身的平庸和渺小,人奋起追赶对象、征服对象、 超过对象,从而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这个过程中 体会到一种自豪。
黑格尔(1770~1831)
• “大海给了我们茫茫无 定、浩浩无际、渺渺 无限的观念;人类在 大海的无限里感到他 自己的无限的时候, 他们就被激起了勇气, 要去超越那有限的一 切。”
• 对感情、灵感、想象的重视使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成为若干年后的启蒙运动者和浪漫主义者手中的武器。 他们以此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刻板的政治 生活对人的自由天性的压抑,崇尚艺术创作中的自由 和激情。
• 朗吉弩斯的崇高范畴的提出以及对崇高效果——狂喜 的强调,在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标志着一种 转变,这种转变在艺术创作中是由理智向情感的转变。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 在美学史上第一个对崇 高与优美进行比较的是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博克认为,崇高的事物 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可 怖。比如,浩瀚的海洋、 晦暗的神庙、狂奔的烈 马、一望无际的天空都 让人有可怖的感觉,因 而引起崇高感。
• 从这里引申出来,崇高的事物让人恐怖和惊惧,但 同时也夹杂着快感,因为它暗示危险却又不是真正 的危险,人的心理有一种缓和。而优美的事物因为 可爱,引起人的爱怜而对人有诱惑力,想去接近它, 爱它,在情感上始终让人感到愉快和向往。
康德
• 罗马圣彼得大 教堂是意大利 文艺复兴建筑 的最重要代表, 世界上最大的 天主教堂。建 造这座建筑历 时120年,多名 重要建筑师与 艺术家参与设 计,其中以伯 拉孟特和米开 朗基罗最为著 名。
• 对于康德的崇高在于 体积巨大的观点,受 到后人的批评。英国 的勃拉德莱在《牛津 诗学讲义》中,就举 了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写到的麻雀抗拒猎狗 的例子反驳康德的这 个观点。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1.优美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优美,又称秀美,它是美的最一般的形态。

狭义的美,指的就是优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阴柔之美”,这是一种优雅之美、柔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优美主要具有绮丽、典雅、含蓄、秀丽、纤柔、婉约等特色。

在审美类型中,优美通常是指一种单纯的美、常态的美。

从根本上讲,优美的本质就在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核心之所以是和谐,其实质就在于它体现出主体和客体的和谐统一,体现出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也体现出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优美的本质就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的和谐统一,并且在对象世界中得到感性的显现。

优美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一种单纯的、平静的愉悦感。

2.崇高的概念、特点及本质特征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

中国美学史上,将其称为“阳刚之美”。

从审美属性上看,崇高主要具有宏伟、雄浑、壮阔、豪放、劲见、奇特的特点。

在审美类型中,崇高的基本特征是突出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冲突。

崇高的本质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与客体之间处于尖锐对立与严峻冲突。

客体企图以巨大的气势和力量压倒主体,主体在严峻冲突中更加激发自身的本质力量与之抗争,最终战胜与征服客体,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比在优美事物中更加充分的显现。

崇高的核心在于“冲突”。

崇高体现在主客体矛盾冲突中,经过尖锐激烈的对立,主体战胜客体并且终于从痛感转化为快感。

审美主体所受到的挑战越严重,遇到的冲突越激烈,斗争的历程越险恶,就越能激发和显示人类自身的本质力量,也就越能令人感到崇高。

3.在审美实践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优美与崇高的区别第一、空间上的小与大。

优美的事物一般体积较小、规模较小,风景秀丽的小丘,清澈见底的小溪,啾啾鸣叫的燕雀,风中摇曳的小花等等。

而崇高的事物一般体积巨大、气势宏伟,一望无际的大海,耸入云霄的高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三峡等等。

第二,时间上的慢与疾。

缓慢与疾速,优美的事物是舒缓的、平稳的、趋于静态的,崇高的事物则是疾速的、奔腾的、趋于动态的。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3、优美与壮美的区别
(1)空间上的大与小 (2)时间上的疾速与缓慢 (3)力量上的强与古罗马 朗吉弩斯《论崇高》 朗吉弩斯《论崇高》 2、柏克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论崇高与美》 18世纪 崇高感产生的原因 崇高事物的特征 3、康德 《判断力批判》 判断力批判》 (1)有两种有意味的形式,一种是感官可以 把握的有限的形式;一种无法把握也无法 与之较量的无限的形式。前者包括优美, 后者属于崇高。
(二)喜剧理论的历史考察
1、亚里士多德 喜剧是对于比较坏的人的模仿,坏不是指恶, 而是就丑而言。 滑稽的事物是某种错误和丑陋,不致引起痛 苦和伤害。
2、康德 喜剧对于人的心理效应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从主体感受出发来研究喜剧的效果——笑 喜剧是主观理性对喜剧对象的一种自由轻松 的嘲笑。 在一切大笑中一定存在着某种荒谬悖理的东 西。笑是一种从紧张的期待突然转化为虚 无的感情。
(2)崇高在形式上无限,没有秩序,巨大。 崇高的事物主要存在于自然界。 (3)崇高的巨大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 一是体积或数量上的大。“数学的崇 高”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 二是力量的巨大和不可抗拒。“力学 的崇高” 的崇高” 即为崇高的两种类型
(4)崇高的原因不在于外界。 崇高与人的生命体验相关。 首先引起人的生命力阻碍的感觉; 接着是更强烈的生命力的爆发,从 而克服生命力的阻碍。 例:希腊神庙 1 2 3
(三)作为艺术样式与审美类型的 悲剧与喜剧
1、作为艺术样式 悲剧是一种戏剧艺术类型,是对悲剧性故事 情节的集中反映。也称悲剧艺术。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依此类推),喜剧是滑稽故事情节最集中 的表现形式。喜剧艺术。
2、作为审美类型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崇高就包含于生活现象当中。 “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而不是这事 我们觉得崇高是事物本身,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物所唤起的任何思想……我们觉得崇高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 东西常常绝不是无限的,而是完全与无限 的观念相反。 的观念相反。”
康德论优美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 优美带给人的快感属于“鉴赏判断”,而 不是“智力的情感” 不是“智力的情感”;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直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 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的感觉,并 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的游戏的想象 力的魅力刺激。 力的魅力刺激。”
席勒论优美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美可以同时期待产生松弛和紧张两种作用。 松弛的作用可以使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各自 安分守己, 安分守己,紧张的作用可以使两种冲动都保 持其力量。 持其力量。”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理想的美,尽管是不可分割的和单一的,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但在不同的关系中却显示出融合性和振奋性。 在经验中存在一种融合性的美和振奋性的 美。”
崇高的本质特征
人的本质力量在经过巨大的异己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 力量的压抑、排斥、震撼之后,最终 通过人生实践尤其是审美实践活动而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得到全面的高扬和完整的体现。
西方美学史上的优美
近代以前,“优美”常常被看作 近代以前, 优美”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是美的本质,与美划等号;与节奏、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和谐、对称等紧密相连。

优美VS崇高

优美VS崇高
嘉宾点评:
小意粉们从对象的大小与主体的心灵状态出发,一下子就抓住了理解优美与崇高的关键!十八世纪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对优美和崇高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优美涉及对象的形式,这种仿佛经过安排的形式,与人的想象力和知解力的自由游戏相适应,使人产生一种审美快感,获得心灵的平静。崇高则与对象的“无形式”有关,崇高的对象往往具有“无限制”(无穷的力量)或“无限大”(庞大的数量)的特点,它会使生命力受到暂时的阻碍,随后更强烈地迸发,使人心灵动荡。简单来说,优美常给人宁静、和谐之感,而崇高更容易让人感到宏伟、严峻,大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感受它们不同的美。
(李晶晶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基地博士)
用哪些词语形容“优美”才更准确?美学家发表了各种各样的观点,但这匹铜奔马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瞧,它的体态矫健匀称,三足腾空保持着精妙的平衡。和谐与均衡是度量优美的一把尺子。
在炮火连天的年代,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令人动容。小战士怀抱一把长枪依偎在老战士的怀里,托着腮,入神地听着笛声,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崇高的精神常常根植于苦難与创伤之中,却充满鼓舞人心的力量。
优美VS崇高
作者:
来源:《艺术启蒙》2019年第10期
选择A怡人悦己的优美形象
八九月芙蓉正开,江边晓风拂柳,闲庭信步的白鹭呼朋引伴。秋日一景令人心旷神怡,优美的人、事、物总能令人陶醉。选择B胸杯天下的崇高意境
站在橘子洲头,我们远眺被林海染红的巍峨高山,不由得充满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豪情。崇高的对象往往给人宏大的强烈感受。

康德优美与崇高论

康德优美与崇高论

康德优美与崇高论黄昌强 010101116 汉语言文学(2)班摘要:康德的崇高论的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指出了崇高的无形式和无限性。

康德把美仅看作是在对象的形式中,而崇高的根本质素就是无形式和无限性。

我们知道,康德限定了人的认识的界限,限定了知识的范围,指出了感觉经验的有限性,也就是为了说明人的有限性。

但是,人的特质使得他总是企图去追寻无限,去感悟那永恒而又难以把握的无;这不但是人在有限性中的体悟,而且是人之为人的整体性的要求,因为人总是试图在整体性中去把握世界,总是试图把一切归结到整体性之下来认识和体悟存在,这种整体性的超越正是在崇高中实现的。

康德意识到了知性的有限性和理性的自由无限性、自然和自由、认识和道德之间的严重对立,但是,同时他又从他的哲学人类学的原则出发,认为人的心灵的完整性的要求,促使人必须把这种有限性和无限性归结到整体性中去把握,正是在这种整体的超越中,人才进入到了存在的敞亮,面对无限,追索无限,体悟实存。

康德为了顺利地实现过渡和超越,就在崇高和美的过渡中去实现这一整体性的超越。

关键字:美学,崇高,康德,哲学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奠基人。

他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判断力批判》。

他的主要文艺理论观点是以他的哲学和美学为基础的,基本上也就表现在《判断力批判》这本书之中。

康德的文论是以他的先验唯心主义的二元论、不可知论、先验唯心论、外在辩证法的哲学为基础的。

康德有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包括《纯粹理性批判》(认识论)(1781)、《判断力批判》(美学、目的论)(1790)、《实践理性批判》(伦理学)(1788)三大部分,都冠名为“批判”,因而被人们称为“批判哲学”。

[1]研究西方哲学甚至研究哲学不得不研究康德哲学,因为“在哲学这条路上,一个思想家不管他是来自何方和走向何方,他都必须通过一座桥,这座桥的名字就叫康德。

”[2]而研究康德哲学又不得不研究康德美学,因为康德美学正式康德哲学中的“一座桥”。

论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论优美与崇高的区别

论优美与崇⾼的区别优美与崇⾼是美的两种不同的具体现象形态,⼆者具有不同的特征和表现。

⾸先,⼆者与美的本质的关系不同,⼴义的美是在社会实践上形成的⼈与⼈之间的关系⾃由关系,即主体实践的⽬的性和客观规律的⾃由统⼀,在感受上是⼀种⽆功利⽽普遍令⼈愉快的、轻松的体验,在审美主体上与对象关系上是⼀种和谐的、契合的关系,⽽不是抵触的或者⽭盾的关系,或者说是真与善、客观必然性与主体⾃由性的统⼀。

优美偏重于主客体对⽴中的统⼀,真与善融为⼀体,⼈已从必然王国解脱出来进⼊了⾃由王国。

孔⼦所说的“随⼼所⼼所欲不逾矩”便是优美。

优美是⼈的本质⼒量在和谐中的肯定与实现;崇⾼也是美,但它偏重于主客体统⼀中的⽭盾对⽴。

崇⾼所展现的不是⼈的活动⼀开始就符合规律,⽽是⼈的主体实践活动与客观规律相对⽴,真压倒善,客观规律压倒感性活动,但主体⼜不屈服于客观必然性的强⼤压⼒。

因此,对于崇⾼⽽⾔,⼈的本质⼒量是在冲突对⽴中通过客体主体实践的否定和精神的⾼扬⽽实现的。

如唤起崇⾼感的形式,则往往是巨⼤的、粗犷的、⽆限的、甚⾄是恐怖的;崇⾼的对象所引起的是情绪的恐惧,在这种惊惧的⼼情中,⼼灵的⼀切活动都由于这种惊惧⽽凝固、停顿。

博克对崇⾼感的分析中,明确的将崇⾼与美对⽴起来,崇⾼感远不如优美那么单纯,平和。

其⼆,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看,⼆者具有极⼤的不同。

优美是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崇⾼则是内容压倒形式。

美作为真与善的⽭盾统⼀,美的内容是感性对善的肯定,美的形式是善的感性对象。

优美不但要求内容和形式的和谐,⽽且要求内形式的和谐。

这种和谐,是⼈与对象,⼈与⾃然、⼈⾃⾝内部都处于和谐状态的⼀种美感经验。

没有任何⼈与⾃然、⼈与对象或⼈⾃⾝内部的冲突、争⽃的痕迹,⽽是⼀种内在与外在的和谐。

在这种和谐中,⼈⾃⾝的存在得到了⼀种最直接的、也是最单纯的肯定,因此它伴随着舒畅、轻松、欢快明朗的感觉。

崇⾼则不同,它不是以静⽌的⾃由和谐形态体现真与善、合⽬的性的与合规律性的统⼀,⽽是以真压倒善,客观规律压倒实践活动,内容压倒形式,事物激烈动⼒的形态表现这个统⼀。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圣维克多山位于法国南部塞尚家乡的附近。在这幅画里,我们是从一处长着冷杉 树的丘陵上向那座山眺望。画中充满了有力的线条,塞尚用这些线条组织了他的 画。塞尚的用笔是那样的稳定坚实,看着这幅画,我们会觉得,这些景色是实实 在在地存在于明媚的阳光下。他让我们体会到了秩序中的美。
在莫奈的《睡莲》中,与其 说他是用色彩表现大自然的水 中睡莲,不如说他是用水中睡 莲表现大自然的色彩。评论家 瓦多伊的评价是:“他早期的 那些画没有一幅能与这些难以 置信的水上风景相提并论的, 因为这些画把握了春天,把它 留在人间。画面的水呈浅蓝色, 有时像金的溶液,在那变化莫 测的绿色水面上,反映着天空 和池塘岸边以及在这些倒影上 盛开着清淡明亮的睡莲。在这 些画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美, 它兼备了造型和理想,使他的 画更接近音乐和诗歌。
优美的特点:
1.美处于矛盾的相对统一和平衡状态。
2.其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柔媚、和谐、 安静与秀雅的美。 3.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泉》
• 。“泉”把古典美和女性人体的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出色地表现了少女的天真的青 春活力,是他毕生致力于美的追求的结晶。这虽是他晚年的作品,但所描绘的女性的 优美姿态却超过了他过去所有的同类作品。“泉”也是西欧美术史上描写女性人体的 优秀作品之一。
崇高则涉及对象的无形式,它体现为数量的崇高 和力量的崇高两种类型。 数量的崇高包括体积无限大的对象;而力量的崇 高则是那些拥有巨大威力的对象,诸如疾风暴雨、 山崩地裂等。
崇高对象的性质往往带有体积巨大、晦暗、力量、空无、壮丽、 无限、突然性等等。比如高山大海体的矛盾激化中,具有一种压倒 一切的力量和强劲的气势。 2.其形式上的特征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 雄伟。
3.能给人以惊心动魄、激奋昂扬的审美感受。

美学原理No.10 崇高美学

美学原理No.10 崇高美学

(2)伟大人格的神圣力量:因为不存在一个超越现实的彼岸, 而人与自然又是相通相合的,因此,中国人认为只要将人的 事情处理好了、将人的世界认识清楚了,就可以推人及物, 达到对整个世界的认识,也可达到对神圣世界的把握。因此, 人的品格德行的修养就很重要了,这不是人自身的问题,而 为整个世界确立一个最高的准则,孟子提出理想的人格有善、 信、美、大、圣、神六个等级,就是强调伟大人格的神圣力 量,孔子感叹的“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唯大,唯尧则 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是对于达到神圣境界的崇高美的 由衷赞叹。
(二)崇高是以自然为对象的 “崇高”巨大表示主体人格精神的“崇
高”神圣:在《崧高》中,“桢干之臣”的 赫赫战功和洋洋美德来自于高大骏极的“四 岳”的神灵之光,体现出中国传统独特的天 人相通的自然观。
(1)和西方的崇高观念不同,中国古代的 崇高体验中,自然对象的巨大和人格精神的 伟岸是合二为一,它不是以自然对象的巨大 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而是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相融关系,即人格美的根源在于自然美。
• 车尔尼雪夫斯基对崇高美的观点与 黑格尔有相通之处,但他从形体大 小着眼来认识崇高,有其局限性。
3.把崇高上升到哲学角度进行深
入研究的是康德
• 康德认为崇高的 特征是“无形 式”,即对象的 形式无规律、无 限制或无限大, 而优美的形式是 有限制、有规律 的。崇高感是由 痛苦感转化而来 的,是一种间接 产生的愉悦。崇 高分为两种。一 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 高。
古 希 腊 雕 塑 : 雅 典 娜
帕特农神庙的柱廊(陶立克式建筑)
米兰大教堂内景(哥特式建筑)
一、崇高的文化内涵
• 1、什么是崇高?
• 崇高是指物质形 式和精神品质二 者兼有的伟大、 出众的现象,是 内容突破形式表 现出来的一种不 和谐的冲突美, 是一种带有庄严、 圣洁、伟岸色彩 的神圣美。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6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7
南乡子 冯延巳
• 细雨湿流光,芳草年年与恨长。 • 烟锁凤楼无限事,茫茫,鸾镜鸳衾两断肠。 • 魂梦任悠扬,睡起杨花满绣床。 • 薄幸不来门半掩,斜阳,负你残春泪几行。
2020/12/15
52
2020/12/15
海洋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3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4
火山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56
• 朗吉弩斯通过列举这些对象显示出自然界崇高 的美学特征:数量的巨大和力量的强大,威严 可怕,令人惊叹,人的实践尚未征服的奇异。 崇高也存在于社会生活和艺术中。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34
一、优美
• 感性形式上的形式美的主要特征: 温柔、纤细、秀美、绮丽、典雅、 含蓄、婉约、光滑、宁静、小巧、 玲珑、和煦、精致、圆润、轻盈、 细腻、舒缓、嫩弱、绚丽、微妙、 活泼、曲线、柔媚、和谐、渐次平和的流动变化
等,是一种静态式的美。
2020/12/15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7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8
2020/12/15
优美与崇高PPT课件
29
桐城派古文学家姚鼐也有关于阳刚之 美和阴柔之美的论述。
• 姚鼐列举的柔性美的对象有:云、霞、清风、烟雾、 幽静的山林里潺潺的溪水等等。其描述为:”其得 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 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 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吉弩斯不但提出了“崇高”的美学范畴, 使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拓展;更为重要的 是,他所倡导的崇高风格,直追人类的心 灵,提出了“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 的回声”的审美理想,认为心灵的崇高是 文学崇高的基础,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它 们共同构成了完美的审美境界。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风格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高雅、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昂、磅礴、如 火如荼的热情,旷达、豪放、宛若四海的气概, 刚劲、雄健、炮击弩发的劲势,以及高超、绝妙、 光芒四射的文采。他反对因标新立异产生的浮夸、 幼稚、矫情。朗吉弩斯认为,真正的崇高风格能 使人充满昂扬、豪迈、豁达、振奋之情,崇高的 风格是文艺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内在特质。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 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 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 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愀 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 喜,漻乎其如悲。”
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来源于两希(希腊与希 伯来)精神,还与日神——酒神精神有关。 伯来)精神,还与日神——酒神精神有关。 而中国的阴柔阳刚之美,则源于中国古代 哲学的阴阳学说。
[清]桐城派文论家姚鼐明确提出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 概念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 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 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 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 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 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鎏铁; 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 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第十章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西方美学的两个对立而 又对应的经典范畴,也是美的两种典 型的表现形态。优美给人以心旷神怡 的审美愉悦,如和风丽日、轻歌曼舞、 鸟语花香;崇高给人以优美,英文为grace;崇高,英文为subline。 优美,英文为grace;崇高,英文为subline。 晚清的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美学史上最早 译介和运用这一对审美范畴的学者。他说: “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两种:曰 优美,曰宏壮。”蔡元培在其《以美育代 优美,曰宏壮。”蔡元培在其《 宗教说》 宗教说》中把优美称为“都丽之美”,称 崇高为“崇宏之美”;而“崇宏之美”可 分为“至大”和“至刚”两种。
三、崇高感的获得
崇高感的最终获得要经历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人在观照崇高对象时,面对强大险峻 的感性形式,令人望而生畏,深感自身的微弱渺 小与无能为力,人的理想和追求经受到巨大的失 败,外在形式压倒了人。 高级阶段:在第一阶段消极的情感中,人的内心 深处的压抑、痛楚之情,在崇高客体的伟岸、高 深等特性的强烈刺激下,即刻转化成对心灵的莫 大震动,内心奔腾着战胜一切的激情、信心和勇
博克论优美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才明确优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才明确优 美与崇高、伟大的区别,认为优美是比较 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 彼此融成一片;身材娇弱;颜色鲜明,但 不强烈刺眼;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 上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有所冲淡。 (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4、黑格尔论崇高
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中内在理念 与外在形式是和谐统一的,但崇高艺术的本质在 于感性形式的有限性与理念内容的无限性的矛盾。 黑格尔说:“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种表达无限的对象。” 因此,崇高是“理念压倒形式”造成感性形象的 扭曲和变形,因而在有限的形式中显示出理念力 量的无限,结果产生崇高。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 的是球形和圆形,认为世界的来源是一定 的数,在任何美的感性形式中都存在一定 数的比例关系,即和谐。中世纪意大利的 托马斯·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 和谐、鲜明。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美的精 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18世纪英国画家贺 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18世纪英国画家贺 加斯认为,蛇形线和波状线是最美的线条。
第二节 崇高
一、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崇高 1、孔子:“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 为大,唯尧则之。”“大”与伦理道德品质的完 美混杂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2、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 大。”把“美”与“大”区别开来,并指出“大” 是在美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光辉”的更高境 界。
优美的和谐还体现在优美对象的理性内容 与感性形式的统一关系上。 优美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优美内在的品格以和谐为主要特质,外在 形态的特点也是清晰可辨的。其特征是: 第一、优美的对象外形小巧,质地柔和, 形状完整。
第二、优美的对象以舒缓的静态美为主要形态。 第三、优美的对象体态轻盈,颜色柔和。 优美的对象使人产生优美感。(《 优美的对象使人产生优美感。(《西方美学范畴 史》第三卷63-65) 第三卷63-65) 自然界的优美,侧重于美的形式。 社会领域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 艺术中的优美,是优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完整 的统一。(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的统一。(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四、崇高的表现
1、自然界的崇高 自然对象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 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着积极作用。如汹涌的波 涛、直泻而下的瀑布,奔腾的长江、陡峭的悬崖、 高耸入云的山峰等。 2、社会生活的崇高 主要体现在社会先进力量与邪恶力量的较量、斗 争,有较多的伦理内涵,给人以更大的伦理上的 审美愉悦。
3、艺术崇高 艺术崇高是现实生活里崇高的能动反映。艺术中 的崇高不可能完全再现自然界中巨大的体积和现 实的力量,所以它的内容和主题多取材或侧重于 严重的社会冲突、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在音乐中 追求不和谐音,在绘画上用灰暗色调点染,在书 法中力求稚拙、不稳定,在雕塑上运用粗糙手法, 等等。这些都是对自然崇高的本质神韵的一种追 求。
博克论优美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75-79)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75-79)
尼采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来进 一步说明优美和崇高。( 。(《西方美学 。(《 范畴史》第三卷87) 范畴史》第三卷87)
在感性形式上,优美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 征是:温柔、纤细、秀美、绮丽、典雅、 含蓄、婉约、光滑、宁静、小巧、玲珑、 和煦、精致、圆润、轻盈、细腻、舒缓、 嫩弱、绚丽、微妙、活泼、曲线、柔媚、 和谐、渐次平和的流动变化等,是一种静 态式的美。
二、崇高的感性形式特征
在外在感性形式上,崇高有如下特征:巨大、雄 壮、险峻、恐怖、瘦硬、辽阔、粗壮、凸凹、厚 重、笨拙、浩瀚、阴森、冷酷、凶残、腐朽、粗 犷尖刻、阴暗、朦胧冷涩、奔放不羁、喧嚣等。 崇高的感性形式都是对美的形式原则的破坏,这 种破坏展示着真与善、内容与形式等激烈内容的 矛盾冲突,与优美的柔顺、秀丽等形象特征正相 反。崇高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的是 恐惧、惊慌、动荡、痛苦,而不是安静、柔和的 静态情感。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风格有五个真正的源 泉:第一而且首要的是能具有庄严伟大的 思想;第二是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第三 是构想辞格的藻饰,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 言的藻饰,第四是使用高雅的措辞;第五 是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2、博克论崇高
博克主要从人的直接的感觉和本能出发, 着重探讨了美感和崇高感的生理、心理机 制。 博克认为人的所有情感都可以归结为两大 类,即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杨辛、甘 霖《美学原理新编》206) 美学原理新编》206)
3、庄子:“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 尧、舜之所共美也。” 天地是最伟大的,又是最美的。 结论:在中国古代“大”就是一种美的崇 高形态,“大”和“美”是紧密联系而不 可分的。
(二)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 1、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最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 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朗吉弩斯虽然 是基于与文章风格有关的修辞学提出崇高 问题的,但他探讨了伟大的思想、精神、 心灵对崇高风格形成的意义,为崇高范畴 的形成及其后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
(1)我们觉得崇高的是事物本身,而不 是这事物唤起的任何情感。 (2)我们觉得崇高的东西常常决不是无 限的而是完全和无限相反。
6、尼采论崇高
“人生诚然充满痛苦,然而,痛苦磨练了意志, 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没有痛苦,人只能有 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 生的生命的崇高感。”。 尼采是在对现世生命和生存的肯定中,看到生命 与痛苦、恐惧等“他者”的对抗中所体现出来的 崇高和伟大。 尼采认为悲剧英雄用他自身的毁灭使我们感受到 了生命的不可战胜,使我们体验到了崇高。
3、康德论崇高
(1)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 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2)崇高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 比较强烈的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崇高由痛感 产生而来,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3)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美学原理新编》206 ) 美学原理新编》
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 主客体的统一关系中,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 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浑然交融。它可以唤起人 的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完 整实现的状态,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 量在审美活动中达成的高度吻合一致状态。概而 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 的现实呈现。(《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63的现实呈现。(《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6365) 65)
优美包含优雅和秀美,指动作、姿态的轻 盈、曼妙,外形的小巧、清秀,色泽的绮 丽、柔媚,气氛的淡雅、幽静,体势的典 雅、精巧等等。 对于优美的对象的欣赏不是一种智慧的理 性观照,而是一种审美的感受。优美对象 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心灵抚慰和精神享受, 恰如朱光潜先生所说:
“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 荷塘之类的自然景物和赵孟兆页 的字画、《花间集》 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 红楼梦》 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 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 曲之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 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