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优美与崇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美的和谐还体现在优美对象的理性内容 与感性形式的统一关系上。 优美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优美内在的品格以和谐为主要特质,外在 形态的特点也是清晰可辨的。其特征是: 第一、优美的对象外形小巧,质地柔和, 形状完整。
第二、优美的对象以舒缓的静态美为主要形态。 第三、优美的对象体态轻盈,颜色柔和。 优美的对象使人产生优美感。(《 优美的对象使人产生优美感。(《西方美学范畴 史》第三卷63-65) 第三卷63-65) 自然界的优美,侧重于美的形式。 社会领域的美,侧重于美的内容。 艺术中的优美,是优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完整 的统一。(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的统一。(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清]桐城派文论家姚鼐明确提出 阳刚之美” 阴柔之美”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 概念
“鼐闻天地之道,阴阳刚柔而已。文者,天 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 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其得 于阳与刚之美者,则其文如霆如电,如长 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 骐骥;其光也,如杲日,如火,如金鎏铁; 其于人也,如凭高视远,如君而朝万众, 如鼓万勇士而战之。
4、黑格尔论崇高
崇高是绝对理念大于感性形式。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其中内在理念 与外在形式是和谐统一的,但崇高艺术的本质在 于感性形式的有限性与理念内容的无限性的矛盾。 黑格尔说:“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 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种表达无限的对象。” 因此,崇高是“理念压倒形式”造成感性形象的 扭曲和变形,因而在有限的形式中显示出理念力 量的无限,结果产生崇高。
Leabharlann Baidu
3、艺术崇高 艺术崇高是现实生活里崇高的能动反映。艺术中 的崇高不可能完全再现自然界中巨大的体积和现 实的力量,所以它的内容和主题多取材或侧重于 严重的社会冲突、高尚的道德品质等。在音乐中 追求不和谐音,在绘画上用灰暗色调点染,在书 法中力求稚拙、不稳定,在雕塑上运用粗糙手法, 等等。这些都是对自然崇高的本质神韵的一种追 求。
四、崇高的表现
1、自然界的崇高 自然对象巨大的体积和力量以及粗犷不羁的形式, 都对形成崇高的对象起着积极作用。如汹涌的波 涛、直泻而下的瀑布,奔腾的长江、陡峭的悬崖、 高耸入云的山峰等。 2、社会生活的崇高 主要体现在社会先进力量与邪恶力量的较量、斗 争,有较多的伦理内涵,给人以更大的伦理上的 审美愉悦。
在我国古代美学理论中,与优美和崇高大 致相当的概念是“阴柔之美”和“阳刚之 美”。 “阳刚”和“阴柔”的观念最早起源于 《周易》。周易中对“乾”卦和“坤”卦 周易》 的论述中就鲜明地显示出阳刚之美和阴柔 之美的概念。《易经》 之美的概念。《易经》中说:“地道之美 贵在阴与柔,天道之美贵在阳与刚。”以 后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 后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 司空图的《诗品》 司空图的《诗品》等都有对优美的探讨。
3、庄子:“美则美矣,而未大也。” “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而黄帝、 尧、舜之所共美也。” 天地是最伟大的,又是最美的。 结论:在中国古代“大”就是一种美的崇 高形态,“大”和“美”是紧密联系而不 可分的。
(二)西方美学史上的“崇高” 1、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中最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 早使用“崇高”这一范畴。朗吉弩斯虽然 是基于与文章风格有关的修辞学提出崇高 问题的,但他探讨了伟大的思想、精神、 心灵对崇高风格形成的意义,为崇高范畴 的形成及其后这一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 的是球形和圆形,认为世界的来源是一定 的数,在任何美的感性形式中都存在一定 数的比例关系,即和谐。中世纪意大利的 托马斯· 托马斯·阿奎那认为美有三个要素:完整、 和谐、鲜明。英国哲学家培根认为美的精 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18世纪英国画家贺 华是秀雅合适的动作。18世纪英国画家贺 加斯认为,蛇形线和波状线是最美的线条。
三、崇高感的获得
崇高感的最终获得要经历两个阶段。 初级阶段:人在观照崇高对象时,面对强大险峻 的感性形式,令人望而生畏,深感自身的微弱渺 小与无能为力,人的理想和追求经受到巨大的失 败,外在形式压倒了人。 高级阶段:在第一阶段消极的情感中,人的内心 深处的压抑、痛楚之情,在崇高客体的伟岸、高 深等特性的强烈刺激下,即刻转化成对心灵的莫 大震动,内心奔腾着战胜一切的激情、信心和勇
3、康德论崇高
(1)崇高的特征是“无形式”,即对象的形式 无规律、无限制或无限大。 (2)崇高是想象力与理性互相矛盾斗争,产生 比较强烈的激动、震荡的审美感受。崇高由痛感 产生而来,是一种仅能间接地产生的愉快。 (3)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种:一种是数学的崇高, 一种是力学的崇高。( 《美学原理新编》206 ) 美学原理新编》
博克论优美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才明确优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才明确优 美与崇高、伟大的区别,认为优美是比较 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 彼此融成一片;身材娇弱;颜色鲜明,但 不强烈刺眼;如果有刺眼的颜色,也要配 上其他颜色,使它在变化中有所冲淡。 (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王杰主编《美学》267-269)
气,从而激发起内在本质的巨大潜能,产 生一种去战胜强大、征服邪恶、力争胜利 与成功的心理上的优越感和精神上的自豪 感。这样恐惧变成了愉悦,惊赞化为了振 奋,自卑转化成快感,使主体在争取真、 善统一的严峻冲突过程中,获得一种向上、 激动不已、矛盾的愉悦。这是崇高具有内 在慑人心魄的感染力量的本质所在。
第二节 崇高
一、美学史上对崇高的探讨 (一)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崇高 1、孔子:“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 为大,唯尧则之。”“大”与伦理道德品质的完 美混杂在一起,但两者之间又有所不同。 2、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谓之 大。”把“美”与“大”区别开来,并指出“大” 是在美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光辉”的更高境 界。
优美最根本的美学特征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 主客体的统一关系中,表现为合目的性的理想与 合规律性的类的完满性浑然交融。它可以唤起人 的圆满轻松的审美愉悦,是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完 整实现的状态,或者说是人的本质力量与异己力 量在审美活动中达成的高度吻合一致状态。概而 言之,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实践完满统一 的现实呈现。(《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63的现实呈现。(《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6365) 65)
优美包含优雅和秀美,指动作、姿态的轻 盈、曼妙,外形的小巧、清秀,色泽的绮 丽、柔媚,气氛的淡雅、幽静,体势的典 雅、精巧等等。 对于优美的对象的欣赏不是一种智慧的理 性观照,而是一种审美的感受。优美对象 给人的是一种独特的心灵抚慰和精神享受, 恰如朱光潜先生所说:
“春风微雨,娇莺嫩柳,小溪曲涧 荷塘之类的自然景物和赵孟兆页 的字画、《花间集》 的字画、《花间集》、《红楼梦》 红楼梦》 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 里的林黛玉、《春江花月夜》乐 曲之类文艺作品都令人起秀美之 感。”
朗吉弩斯不但提出了“崇高”的美学范畴, 使美学研究的范围得到拓展;更为重要的 是,他所倡导的崇高风格,直追人类的心 灵,提出了“崇高的风格是一颗伟大心灵 的回声”的审美理想,认为心灵的崇高是 文学崇高的基础,二者是完全统一的,它 们共同构成了完美的审美境界。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风格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高雅、深沉、不同凡响的意味,激昂、磅礴、如 火如荼的热情,旷达、豪放、宛若四海的气概, 刚劲、雄健、炮击弩发的劲势,以及高超、绝妙、 光芒四射的文采。他反对因标新立异产生的浮夸、 幼稚、矫情。朗吉弩斯认为,真正的崇高风格能 使人充满昂扬、豪迈、豁达、振奋之情,崇高的 风格是文艺作品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内在特质。
朗吉弩斯认为,崇高风格有五个真正的源 泉:第一而且首要的是能具有庄严伟大的 思想;第二是具有慷慨激昂的热情;第三 是构想辞格的藻饰,包括思想的藻饰和语 言的藻饰,第四是使用高雅的措辞;第五 是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2、博克论崇高
博克主要从人的直接的感觉和本能出发, 着重探讨了美感和崇高感的生理、心理机 制。 博克认为人的所有情感都可以归结为两大 类,即自我保全和相互交往。(杨辛、甘 霖《美学原理新编》206) 美学原理新编》206)
第一节 优美
一、优美 拉丁文Gratia,意即愉快、直爽,译成中文就是 拉丁文Gratia,意即愉快、直爽,译成中文就是 优美。优美源于希腊三女神之一哈丽特所象征的 意义,代表着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代表着光明 与欢乐。 一般来说,“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地说, 它包括崇高、优美、滑稽、丑等等不同的美学范 畴;狭义地说,美就是指优美。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论崇高
(1)我们觉得崇高的是事物本身,而不 是这事物唤起的任何情感。 (2)我们觉得崇高的东西常常决不是无 限的而是完全和无限相反。
6、尼采论崇高
“人生诚然充满痛苦,然而,痛苦磨练了意志, 激发了生机,解放了心灵。没有痛苦,人只能有 卑微的幸福。伟大的幸福正是战胜巨大痛苦所产 生的生命的崇高感。”。 尼采是在对现世生命和生存的肯定中,看到生命 与痛苦、恐惧等“他者”的对抗中所体现出来的 崇高和伟大。 尼采认为悲剧英雄用他自身的毁灭使我们感受到 了生命的不可战胜,使我们体验到了崇高。
二、崇高的感性形式特征
在外在感性形式上,崇高有如下特征:巨大、雄 壮、险峻、恐怖、瘦硬、辽阔、粗壮、凸凹、厚 重、笨拙、浩瀚、阴森、冷酷、凶残、腐朽、粗 犷尖刻、阴暗、朦胧冷涩、奔放不羁、喧嚣等。 崇高的感性形式都是对美的形式原则的破坏,这 种破坏展示着真与善、内容与形式等激烈内容的 矛盾冲突,与优美的柔顺、秀丽等形象特征正相 反。崇高的形象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的是 恐惧、惊慌、动荡、痛苦,而不是安静、柔和的 静态情感。
第十章 优美与崇高
优美与崇高是西方美学的两个对立而 又对应的经典范畴,也是美的两种典 型的表现形态。优美给人以心旷神怡 的审美愉悦,如和风丽日、轻歌曼舞、 鸟语花香;崇高给人以无限力量和震 撼的感觉,如狂风暴雨、惊涛拍岸、 刀光剑影。
优美,英文为grace;崇高,英文为subline。 优美,英文为grace;崇高,英文为subline。 晚清的王国维是我国近现代美学史上最早 译介和运用这一对审美范畴的学者。他说: “美学上之区别美也,大率分为两种:曰 优美,曰宏壮。”蔡元培在其《以美育代 优美,曰宏壮。”蔡元培在其《 宗教说》 宗教说》中把优美称为“都丽之美”,称 崇高为“崇宏之美”;而“崇宏之美”可 分为“至大”和“至刚”两种。
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升初 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 幽林曲涧,如沦,如漾,如珠玉之辉, 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于人也,愀 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 喜,漻乎其如悲。”
西方的优美与崇高来源于两希(希腊与希 伯来)精神,还与日神——酒神精神有关。 伯来)精神,还与日神——酒神精神有关。 而中国的阴柔阳刚之美,则源于中国古代 哲学的阴阳学说。
博克论优美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75-79) 西方美学范畴史》第三卷75-79)
尼采用“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来进 一步说明优美和崇高。( 。(《西方美学 。(《 范畴史》第三卷87) 范畴史》第三卷87)
在感性形式上,优美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 征是:温柔、纤细、秀美、绮丽、典雅、 含蓄、婉约、光滑、宁静、小巧、玲珑、 和煦、精致、圆润、轻盈、细腻、舒缓、 嫩弱、绚丽、微妙、活泼、曲线、柔媚、 和谐、渐次平和的流动变化等,是一种静 态式的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