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幽默语的跨文化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中西方幽默一、中西方幽默的溯源幽默(Humour)—词来源于拉丁文“ humor”,它在古希腊是一个生理学术语,是指“体液”。
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认为,人的健康及不同的气质类型取决于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混比例。
气质学说在古希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影响甚大。
因此,“ humor”的原意是人体内四种体液的比例所决定的人的思想上、体质、习惯上的倾向、气质、脾性、或一时的心里、情绪。
第一个把幽默引入美学领域的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本.琼生。
17 世纪末,幽默开始具备了现在的含义;18 世纪,以幽默为美学特征的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和以幽默为创作风格的文学家、艺术家已屡见不鲜。
当幽默作为美学范畴流行全球的时候,便成为一种智慧与美感的象征。
首次把幽默引入中国的是林语堂先生。
“幽默”虽然是外来词,但中国人民的幽默感却与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源远流长。
我国古代的诸子寓言、民间笑话无不包含着幽深的哲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巧智奇思,成为民族幽默感的佐证,如春秋时期的孔子、汉代的东方朔、近代的林语堂先生、钱钟书先生和鲁迅先生等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幽默的智慧和精神。
二、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中西方幽默的不同原因主要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诸多方面的不同引起的。
中国人是典型的旨在求安足的内倾型大陆农耕文化,形成了大写意式的发散性思维,守礼而含蓄;而西方人则是唯求富强的外倾型海洋商业文化,形成了工笔素描式的直线性思维,随性而张扬,都是各自文化的投影。
中国在这种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文化氛围中,便形成了一种“尚让不尚争,尚退不尚动”的思维定势。
由于这种文化上的思维定势,便形成了重直观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定势及方式决定了幽默是以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如为了说帮一个人的愚蠢,便着重描写此人说话、做事是如何蠢,使人在读过后,能马上直观地得出结论。
而西方文化属于外倾型的海洋文化,主张创新。
因而西方人形成了重创造的思辨型思维。
跨文化视角中的中西言语幽默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1幽默的定义幽默是什么?许多人无法说出幽默的准确定义,但来自不同文化,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对幽默做出反应。
大部分人都会被逗乐,对好笑的事捧腹,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幽默感”。
然而,不是所有的笑话都能引起同样的反应。
这里就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存在。
幽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并没有一个共同认可的定义。
许多来自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哲学等方面的专家都对幽默有不同的定义。
林语堂在1923年首先将英文humor 一词音译为幽默,他认为“幽默是一种普遍的艺术形式,无论是书面还是言语幽默,都能表达个人的观点及甚至是世界观.”(林语堂,1999)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的定义,幽默是the 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enjoy what is funny and make people laugh;the quality of causing amusement;即理解风趣以及逗乐他人的能力。
从社会学角度,Nash(1985)指出,幽默是对文化、认知、信仰、性格、艺术等方面的传承或扭曲,因此认为幽默不仅仅是生理或心理现象,它有具有社会与文化内涵。
幽默反映文化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
每个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幽默很难传达到另一文化中。
理解幽默需要对文化深入的了解。
对比中西言语幽默旨在探讨其异同之处,并试图研究文化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这可能对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有一定帮助。
2中西言语幽默的相似性尽管理解其他文化中的幽默有些难度,但幽默的言语仍然有着相同的功能。
幽默能娱乐大众。
它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它可以释放人们的压力、增加人际关系。
幽默是一种生活态度。
Nash (1985)说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幽默不仅仅是生活的一个和蔼可亲的装饰;它是生活的一种复杂的才能,是一种进攻方式,一条防御战线,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斗争中的不平等的抗战,是一种弥补过失和重修旧好的方式,也是一种对于生活中那些随意的被破坏和我们所不能控制的一切的一种妥协。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

中英文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分析《跨文化分析:中英文言语幽默》跨文化研究日益广泛,关注的范围也在拓展,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中英文言语幽默的比较。
在西方文化中,幽默是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帮助人们打破尴尬和放松,表达人们的情感,激发思维。
在这方面,中西文化也有其独特的表达习惯,各国之间的比较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其中的差异和契合之处。
在中国文化中,中国古代士人以虚语幽默变笑,表达思想。
这种言语表达,在西方文化中几乎不存在,它富含中国文化中的智慧和情感,源于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观照。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游园不见时”要求人们在没有钱财财富的情况下,以及在匆忙忙碌的人生中让自己有自由去走访花园,享受自然之美。
这种藏身谐喻内涵,令英文幽默技巧无法演绎。
另一种不同的表达形式,则是英文语言中重视情景幽默,而中文语言中则较少用到这种表达。
英文幽默多来自生活中交往经历,如典型名句“给我一杯烈酒,我会说一段幽默的故事”,表达的是通过语言的玩笑来掩盖言论的坦率,让人们在谈话中不至于异样尬局。
此外,英文幽默也大量依赖文字押韵和句法灵活表达,而中文又常存在字面直接的语气,无法部分式的衔接句子并且也没有押韵的效果。
例如英文经典幽默:Somebody once said:“ Life i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you never know what you are going to get”,直接翻译成中文就少了很多味道,没有了它原本的幽默感。
从上面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得出结论:中英文言语幽默有着本质不同的特性与差异,无论是理解还是表达都需要跨文化思维来全面完整地把握幽默的动机和趣味性。
只有通过深入挖掘研究,才能更加发。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对幽默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在中文和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运用也会有所不同。
本文将对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境下幽默的表达方式、效果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看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因此在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微妙的姿态表现出来。
在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通常通过讽刺自己或者暗示性的笑话来展现。
演讲者可能会以讽刺自己的方式来缓解紧张的气氛,或者通过讲述一些夸张的故事来引发听众的笑声。
在文化背景中,这种幽默的方式被视为圆融、委婉,更多的是在言外之意中表达出来,也更容易被听众所接受。
而在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则更加直接和开放。
英国人喜欢幽默,他们常常通过调侃、讽刺或者直白的笑话来表达幽默。
在英文演讲中,幽默通常会更加直击主题,让听众在笑声中思考演讲者所要表达的观点。
这种方式更容易让听众感受到幽默所带来的快乐,也更容易引发听众的共鸣。
接下来,我们来看两种语境下幽默的效果。
在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起到缓解紧张气氛和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的作用。
由于中国文化强调人情味和亲和力,因此中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拉近与听众之间的距离为目的。
通过幽默的方式,演讲者可以打破僵硬的气氛,与听众建立情感联系,让演讲更有温度。
我们来谈谈两种语境下幽默的文化内涵。
在中文文化中,幽默更多的是以谦和与圆融为特点,强调个人的姿态和处世态度。
中国文化注重礼仪和尊重,因此在幽默中更多的是通过自我讽刺、微妙的笑话和暗示性的幽默方式来展现。
这种方式能更好的体现出中国人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中的人情味和亲和力。
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中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委婉、圆融为特点,更注重于人情味和亲和力;而英文演讲中的幽默更多的是以直接、开放为特点,更注重于个人表达和思维方式。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中西幽默文化差异对比研究引言幽默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能够让我们笑出声,放松压力,增进人际关系。
然而,幽默并不是一个普世的概念,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给幽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中西方文化作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其幽默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中西幽默文化差异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因素。
1. 中西文化背景介绍在开始对比研究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方文化的背景。
1.1 中国幽默文化概述中国幽默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经典和民间故事中。
中国有着丰富的笑话和段子,其中大部分融入了讽刺和智慧的元素。
中国文化注重隐喻和暗示,喜欢通过言辞间接地传递信息,并且对智慧和机智非常推崇。
1.2 西方幽默文化概述西方幽默文化以欧美为主,由于历史上的殖民扩张和文化交流,西方幽默在全球范围内影响深远。
西方幽默强调自嘲、讽刺和夸张,通常以直接、明确的方式让人发笑。
西方幽默注重个体的表现和个性的宣泄,喜欢幽默讽刺的方式来调侃社会、政治和文化。
2. 幽默表达方式对比中西幽默在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
2.1 言辞差异中文幽默倾向于使用双关语、谐音、运用字义的多义性等修辞手法来制造笑点。
这种言辞上的巧妙使得听众需要有一定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才能完全理解,并且喜欢思考和推敲其中的意义。
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通过幽默的对话和单词的双关意义来创造欢乐。
2.2 文化元素差异幽默是文化的产物,中西幽默文化中的文化元素是决定幽默性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文化中,传统习俗、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常常成为幽默的素材。
西方幽默则更加注重当下的社会状况和日常生活,如政治、名人、社交等。
3. 幽默观的差异幽默观是人们对幽默的看法和理解方式,中西方在幽默观上也有差异。
3.1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观念差异导致了幽默观的不同。
中国人更注重集体观念,幽默多以群体为单位,强调团队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而西方人更加倾向于个体主义思维,幽默更加个人化,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自由表达。
幽默的跨文化运用

humorous.
12.When you run into friends or coworkers, ask them to tell you one funny thing that has happened to them in the past couple of weeks.
Sometimes when they sit together waiting for lunch, other colleagues would start joking. They would usually laugh at themselves, make fun of others or complain about something. Liu Yun fou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their jokes and to get involved in their conversation. She was very frustrated. But she was thirsty for a friend to hang out after work.
The old man again replied, “God will save me.” So the boat left him again.
An hour later the water was up to the roof and a third rescue boat approached the old man, and tried to get him to come with them.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

中英文幽默映射的语言与文化差异中文幽默经常依赖于语境和双关语,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依赖于笑话的构造和反转。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老师告诉我们不要‘临时抱佛脚’,但是到了期末考试,每个人都在抱佛脚。
”这个笑话依赖于“临时抱佛脚”的成语,其本意是形容在紧急情况下仓促应对,但在中文语境中,它常常被用作“努力学习”的讽刺或调侃。
而在英文中,这种双关语很难找到对应的表达。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角色和情境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对话。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宅男,每天都在家里玩游戏。
但是有一天,他的外卖到了,他打开门,却发现外卖员是他小区的保安。
”这个笑话依赖于角色和情境的反转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角色和情境的反转可能并不像中文那样明显或有趣。
中文幽默经常利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来制造笑点,而英文幽默则更倾向于使用普遍的文化参照。
例如,一个典型的中文幽默可能是这样的:“他是个武侠迷,总想着能够飞檐走壁。
结果有一天,他真的从高楼摔下来了。
”这个笑话依赖于中国文化中对武侠的认知来制造笑点。
而在英文中,这种文化参照可能并不被普遍理解或欣赏。
中英文幽默之间存在显著的语言和文化差异。
在翻译幽默时,我们需要对这些差异进行充分的认识和考虑,以尽可能地保持原汁原味的笑点。
我们也需要理解和欣赏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幽默方式和特点,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作品。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中美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的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在商务谈判中成为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本文将围绕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语言策略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双方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中美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表现在诸多方面。
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对待商务合作的态度和行为上存在较大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人情和关系,而美国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市场经济,这往往导致在合作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出现分歧。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

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的对比分析引言毕业典礼是每个学生求学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学校为学生举办的一次重要的仪式。
在毕业典礼上,学生们受到校长和老师的鼓励和祝福,也会进行毕业典礼演讲。
在这样的场合,幽默成为了演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跨文化语境下中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幽默机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之处。
1. 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机制在中国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中的幽默通常体现为讽刺、夸张和幽默感。
演讲者会通过夸张的言辞和幽默的语气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增加演讲的趣味性和亲和力。
讽刺是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讽刺来揭示问题、矛盾和不足,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者可能会用讽刺的手法来点出学校或老师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此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和欢笑,从而打破尴尬和紧张的气氛。
在英国的毕业典礼上,演讲中的幽默更多地体现为幽默语言和幽默内容。
演讲者会运用幽默的言辞和幽默的内容来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笑声。
英国人的幽默风格偏向于智慧幽默和自嘲,他们善于运用双关语、小黄段子和巧妙的比喻来表达幽默,同时也不忘自嘲和调侃自己,以此来拉近与听众的距离。
在毕业典礼上,演讲者可能会以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困难为素材,运用幽默的言辞和幽默的内容来展现自己的幽默感和智慧,从而赢得听众的笑声和掌声。
1. 幽默表达方式的差异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偏向于讽刺和夸张,运用夸张的言辞和幽默的语气来调动听众的情绪。
这种幽默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具有挑衅性,能够迅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和笑声。
而英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更偏向于智慧幽默和自嘲,运用双关语、小黄段子和巧妙的比喻来表达幽默。
这种幽默表达方式更加巧妙和文学性,需要听众对语言和文化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幽默内容的取材差异中文毕业典礼演讲中的幽默内容更多地取材自学校和老师的问题和不足,以讽刺的方式来点出学校或老师的一些问题和矛盾,以此来调动听众的情绪和笑声。
中英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英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
题目:中英言语幽默语用策略研究
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英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语言差异也逐渐凸显。
幽默是交流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对文化交流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
中英幽默语用存在差异,即使是相同的幽默表达方式,在两种文化中的
效果也可能截然不同。
因此,研究中英幽默语用策略具有实际意义。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英幽默语用策略的差异,分析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并给出应对策略。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对比研究法,对中英幽默语用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通过对双语朗读者的问卷调查和实验,了解中英幽默语用在各自文
化中的传播情况和效果。
然后,通过对中英幽默语用的文本分析,挖掘
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差异。
最后,根据结果提出中英幽默语用的应对策略。
预期结果:
本研究预计能够找出中英幽默语用的差异、分析其文化内涵,并提
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具体来说,预计能够发现英语幽默语用中强调言外
之意和双关语的使用,中文幽默语用则更注重搞笑,通过挖掘这些差异,分析其文化背景。
最后,将提出的应对策略进行调研验证,以期为中英
跨文化交流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对加强中英跨文化交流和翻译工作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
提高中英文化沟通的质量和效率。
同时,本研究也将对中英幽默语用的
翻译和传达提供一些指导意见,让幽默更好地被两种文化所接受和欣赏。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中英汉言语幽默的跨文
化对比研究中期报告
本研究旨在比较和分析《老友记》和《爱情公寓》两部影视作品中
的言语幽默表现,探讨其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异同和影响因素。
本文主要介绍了您要研究的两部影视剧情节简介和主角人物介绍,
以及已经有的相关研究进展。
从影视剧的基本情节和人物个性入手,分
析了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表现特点和文化背景。
通过对已有的研
究进行梳理,进一步探讨两部影视作品中的言语幽默在中美文化背景下
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我们发现,《老友记》和《爱情公寓》都是以年轻人的生活为主线,以情感为主要发展点,两部影视作品中均涉及到了人际关系和社会背景
等方面的问题。
在言语幽默表现上,《老友记》以口才巧妙、诙谐幽默、节奏流畅为主要特点,并且涉及更广泛的文化背景。
而《爱情公寓》则
以低俗、搞笑、夸张为主要手法,更强调细节把握和情节的连贯。
此外,两部影视作品中的主要角色个性、文化背景、行为方式等都存在着明显
的差异,这也影响了它们幽默表现方式的异同。
本研究的下一步工作是深入探究两部影视作品中言语幽默所体现的
文化差异,深入挖掘幽默表现背后的文化因素,以及针对两种幽默表现
形式在中美文化背景下的差异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在文化的视角下探究中英语言的幽默

在文化的视角下探究中英语言的幽默摘要:幽默的言语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有着鲜明特色的言语形式,其凭借着诙谐或者讽刺的言语形式凸显人类的智慧和思维,使人能够在感受到愉快的同时理解话语的深层含义。
影响中英语言的幽默差异的因素包括地理因素、思维因素、社会因素等。
关键词:言语幽默;中外文化;比较研究;文化视角随着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往来逐渐频繁,国际间的业务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促使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就成为了相当必要的一项功课,这种文化的理解也能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英的言语幽默行为。
我国的著名学者林语堂就曾经说过,幽默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观点、一种人生态度的表现。
幽默作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普遍的艺术性的形式,已经浸染到社会以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幽默不仅仅是一个言语上的概念或者定义,其更多的可以被称为是文化的现象,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达形式,蕴含着相当丰富的文化信息。
不管是中国还是以英语为环境语言的国家,其语言幽默都有着相当丰厚的历史沉淀,通过言语的幽默我们能够看出其文化背景下的有自己特色的内涵,也正是因为这些文化的差异,才使得汉英语言在幽默的各个方面亦有不同。
一、关于幽默的定义以及分类幽默可以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最早的时候幽默是由英文的humour音译而来,在我国最早将其音译过来的是幽默大师林语堂先生,再追本溯源,在英语中humour则是来源于拉丁文中的humorr,其本意是“体液”的意思,在古希腊有一位医生叫作希波克拉底,他提出,人的体液是由血液、粘液以及黄胆汁和黑胆汁组成的,但是组成的比例不同,会使得人的脾气秉性又相应不同。
说到幽默的分类,有学者认为其可分为依靠肢体以及表情表达行为的情景型幽默或者是言语行为的言语幽默。
在语言的现象中,言语幽默是相当普遍的,但是也相当特别,本文的重点放在言语幽默的探讨上。
关于言语幽默理论性的研究我们这里主要介绍两个关于言语幽默的理论。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沟通案例引言跨文化交流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
在跨文化交流中,除了语言之外,幽默沟通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幽默可以帮助减轻紧张的氛围,促进沟通双方的互动,并且在跨文化交流中起到促进理解和友谊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探讨幽默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效果。
案例一:笑话的翻译一位英国人和一位中国人在一次商务会议上相识。
会议结束后,他们决定一起去喝咖啡。
在聊天的过程中,英国人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然而,在他用英语将笑话讲给中国人听后,中国人一脸茫然,完全没有反应。
英国人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释这个笑话,但中国人仍然无法理解。
最后,他们决定用翻译软件进行交流。
这次,中国人终于明白了英国人所说的笑话,并大笑不止。
原来,这个笑话在英文中使用了一个特定的俚语,而翻译软件并没有准确地将其转化成中文。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幽默的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是非常困难的。
不同文化有不同的幽默观念和俚语,因此对于幽默的翻译需要格外谨慎。
在跨文化交流中,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案例二:笑话的误解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来自不同国家的代表们相聚一堂。
其中有一位美国代表在会场上讲了一个他认为非常有趣的笑话。
美国人大声笑出声,但其他国家的代表却一脸茫然。
原来,这个笑话涉及到美国本土的文化和背景知识,只有对美国文化比较了解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幽默。
对于其他国家的代表来说,由于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他们无法理解这个笑话所包含的意思。
这个案例表明,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往往是建立在共享的文化背景之上的。
当幽默涉及到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时,它可能会被错误地理解或完全忽略。
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使用幽默需要谨慎,并且需要考虑到对方的文化背景和理解能力。
案例三:文化差异的幽默在一次跨国公司的团队聚会上,来自不同国家的员工们聚在一起分享彼此国家的特色和风俗。
中英幽默的跨文化对比

提出问题:
1.中西方幽默差异的原因;
2.中英幽默的共性和特性。
得出的分析结论: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思维模式、历史与文化背景是造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了解中西方的文化之间的差异,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以及幽默的语境化对于与西方人民的理解和交流能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目录
1.陈宸 《老友记》与《爱情公寓》的比较浅析。西南交通大学艺传学院,四川,成都
2.朱润 《中美情景喜剧比较探析》.中国电视
3.龚维刁《幽默的语言艺术》.重庆出版社
论文的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2015年2月至2015年3月)选题,查阅资料,理论学习,确定论文研究内容。
2.实施阶段(2015年3月至2015年4月)撰写论文开题报告,设计论文提纲,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着手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选题意义:
借助对英汉幽默语言的分析,加深人们对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了解,让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都能分享到语言幽默给人们带来的欢笑与愉悦,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中西方和谐发展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从跨文化角度出发,对中英语言幽默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两者的相似处与不同点,并着重研究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出现的幽默困境的产生原因。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3.后期总结(2015年4月至2015年5月)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研究报告。
2015年3月4日
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中英言语幽默有何差异而影响到中英双方的交流与沟通
预期结果:
1.初步接触英汉言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发现中英语言的幽默之处。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英汉幽默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当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理解跨文化幽默的时候,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幽默内涵相差甚远,要正确解读异国的幽默,势必要求译者不仅丰富掌握对异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律、体育等多百科知识,同时译者应该灵活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征、表达方式以及语言习惯。
本文试图从英汉幽默中找出中西方文化方面的差异来提出幽默翻译中的遇到的困难,通过探讨的方式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以及翻译策略,会使得翻译过程中译文更加贴近原文语义从而达到语言交流的顺畅性。
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2012.12学教育49英汉幽默言语的文化共性和差异黄蕾杨艳(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59)[摘要]幽默言语是人类交际中不可忽略的行为,它是跨文化交际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
无论在何种文化背景下,幽默的间接言语的使用都是非常普遍的,但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不同的幽默言语行为。
本文从语用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研究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下的幽默言语行为的共性和差异,以及产生共性和差异的原因。
通过对交际个体、社会因素及其作用的分析,对英汉两种语言环境中的间接言语行为进行文化对比,探寻解决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方法。
[关键词]幽默;言语行为;共性;差异一、幽默与言语行为理论幽默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代,并在之后得以不断发展。
幽默是一个多学科研究课题,人们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医学、人类学等诸多领域进行了幽默研究。
幽默作为一种典型的间接言语行为,越来越多的受到语言学家的重视,对幽默言语的研究丰富了西方语用学理论。
言语行为(speech act )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alinovski )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
英国哲学家奥斯汀(Austin )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 ),后经塞尔(Se-arle )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
传统上占主导地位的一直是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的幽默研究,直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语言学才在众多幽默研究中占据重要位置。
虽然西方的言语行为理论已经相当成熟,但仍然不足以解释所有的人类言语行为,因此,语言学家们开始引入社会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理论来进一步研究人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二、英汉幽默语差异1、因历史文化引起的差异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必然受到历史文化的影响,而每个国家的历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轨迹不尽相同,根植于不同历史文化土壤中的英汉幽默言语行为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差异。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研究

【跨文化交流中的幽默话语分析】跨文化商务沟通话语研究一幽默话语与跨文化交流幽默是指能使人发笑的事物、诙谐的谈吐或举动等。
在人与人的交际过程中,人的话语、动作和表情等都能引人发笑而起到幽默的效果。
幽默有很多类型,Pocheplsov(1981)把英语幽默分为情景幽默和言语幽默。
幽默的产生既离不开语言本身的内在规律,同时也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人与人的交际主要靠语言来完成,所以幽默常见于话语中。
幽默话语有它自身的特点,有些幽默话语结构简单,较注重对语音和词汇的选择,意义非常丰富;有的幽默话语则普普通通,在不同的语境才显出其幽默的效果。
所以在幽默话语的生成和对其理解的过程中,能反映出很多的语言特征和规律。
幽默话语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就和本民族的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当前,国与国之间交往频繁,不同民族之间加强了联系,因此这种跨文化交流也就慢慢盛行起来。
在这种跨文化交流当中,对幽默话语的理解和使用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如果对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不加了解就会在某些跨文化交际场合中产生误解,而构成交际失误,所以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能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人之间的理解;另一方面,因为幽默话语能够调节气氛、融洽关系,在跨文化交流中如果熟悉目标语言的幽默话语,就可以进一步促进交流甚至能克服因文化不同而产生的其它交流障碍。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加强,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本文从跨文化交流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大量英汉幽默话语,旨在探索英汉话语幽默的共性和特性以及挖掘其文化的深层因素,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西方的跨文化交流。
二英汉幽默话语生成与理解的基础话语的形成都要受到一定的语用因素的制约,幽默话语的生成和理解最终还是要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交际的双方来完成。
因此对英汉幽默话语的分析就必然要涉及到对其中语用因素的分析,主要是合作原则、预设和言语行为。
1 合作原则Grice在论述话语含义的时候提出了合作原作。
合作原则是人们为了实现谈话目标双方都要遵守和配合的一些准则,其内容主要有数量准则、质量准则、相关准则和方式准则。
英汉幽默翻译文化论文

英汉幽默翻译文化论文摘要:幽默是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幽默也能反应英语文化。
反应英语文化中的价值以及现实等等,所以如果不能理解英语中的幽默也就说不能真正的掌握了英语。
平时说话幽默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整个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般语言所具有的作用还有特征。
语言的幽默贯穿人的始终。
由于幽默本身承载了自身的文化信息,语言的差异使得幽默的翻译英语成为了一个问题。
文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对翻译幽默进行讨论,想从幽默由不可以翻译到可翻译转化。
关键词:翻译;文化差异;可译性幽默;文化交融一、幽默的界定幽默在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学记载中指清幽寂静,梁思成曾经将英语单词/Humor音译为幽默。
蹦极(bungi)、康乃馨(carnation)、可口可乐(Coca-Cola)等媲美幽默这个单词我们可以认为在苦思冥想中表达了默契。
我认为幽默不等同于滑稽,即使说话不直接,委婉一些,矛盾之中见到了协调,虽然走向了文学的庭院。
通过映射,反喻,还有其他的修辞手法,在我们善意的笑容之中揭示出生活中的不通畅之处。
同时通过幽默,我们还能够化解平时生活中一些无法避免的尴尬之处,幽默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会幽默的人一定是一个人间人爱的开心果。
幽默对于我们的生活很重要,同时对于我们翻译工作开展有十分重要。
二、幽默翻译的概述幽默的翻译向来比较难,其难点就体现在“功能对等“上。
翻译要含有幽默,幽默就是要带给人们愉快和笑声,严格意义上,如果翻译的译文不能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笑声,那可以说是失败的!如果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和差异,译文的读者往往是缺少原文作者写文时候的文化背景为底蕴,那么译文幽默一点,对于异地异国的读者来说就更好理解一点,也更容易接受一点。
因此,作为翻译者本人,要想翻译好幽默的语言首先自己就要欣赏到原语言中的幽默,然后在结合翻译的具体情况,将其带入到翻译的语言中去。
三、幽默翻译应采取的原则美国翻译理论家E.A.Nida认为,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原语言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

中外幽默跨文化对比在一个寒冷的冬日,两名游客到达了一家偏远的旅馆。
他们发现旅馆里只有一个房间,而且里面还住着一个美国人。
这个美国人看起来很友好,但当两位游客试图和他聊天时,他却表现得有些冷淡。
“大家知道吗?”其中一位游客试着打破僵局,“我发现这里的人们真的很喜欢聊天。
也许我们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分享一些故事和笑话。
”“哦,不,这里的人并不喜欢聊天。
”美国人回答道,“他们更喜欢独自呆着,或者和亲密的朋友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这里总是这么安静的原因。
”就在这时,旅馆主人走了进来,看见他们四个围坐在一起,便问:“你们在干什么呢?”“我们在聊天啊。
”其中一位游客回答。
“哦,不,这不是这里的人们喜欢做的事情。
”旅馆主人摇头说道。
“可是我们真的很享受聊天的过程。
”另一位游客强调道。
“嗯,我理解。
”旅馆主人说道,“但你们要知道,这里的文化是不同的。
在这里,人们更加注重独立和隐私。
他们更喜欢在自己的世界里享受生活,而不是和其他人分享。
”这个故事揭示了中外幽默的一个重要差异。
在不同的文化中,幽默有着不同的定义、表现形式和文化功用。
本文将探讨中外幽默的异同点,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幽默。
一、幽默的定义和类型在中文中,“幽默”一词源于林语堂的翻译。
他将其解释为“在寻常事项中寻找不寻常的意义”。
而在英文中,“humor”一词源于拉丁语“humor”,意为“流动的液体”,后来引申为“情绪的起伏”。
在类型上,中西方幽默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更注重意境和意象的传达,常常借助暗示、比喻、夸张等手法来表达。
而西方幽默则更注重逻辑和意料之外的元素,通常以反讽、自嘲、滑稽等手法来吸引观众。
例如,中国相声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讲述生活趣事来引发笑点,而西方喜剧则更注重以语言和动作来制造幽默效果。
二、幽默的表现形式除了类型之外,中西方幽默在表现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幽默常常以含蓄、内敛的方式表达,注重观众的参与和领悟。
而西方幽默则更加直接、外向,以言语或行为上的滑稽、讽刺来吸引观众。
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

跨文化语境下的英语幽默语言李进喜提要:幽默作为语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蕴喻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就英语幽默的语用及跨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以使人们能更好的理解幽默语言的语用特点,掌握其文化内涵,正确理解英语幽默语言,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跨文化幽默文化特征语用作者李进喜,男,浙江林学院天目学院副教授。
(临安311300)幽默的语言手段分为三种类型:语音类、语义类和语用类。
幽默语言的魅力既基于表达者独特的语言技巧,同时也有赖于交际双方在共知语境的前提下领悟幽默语言的潜信息,也就是语言所反映的文化。
语言幽默是英语语言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
但要使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准确理解欣赏英语中的幽默并非易事。
除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外,要熟悉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语用特征构成幽默手段中除利用语音、语义等语言学手法外,通过语用、语境等产生的幽默也是英语幽默的一种重要形式,这就形成了幽默语言独特的语用特征。
(一)指示语信息不足引起幽默指示语是指那些表示指示信息的词语,其意义只有结合语境才可能得到正确的解释。
它是理解话语必需的指示信息,如指示信息不足,就会影响听话人的理解,有时甚至会误解。
例如:A gentleman w as much surprised w hen the g oo d-looking yo ung lady g reeted him by saying,/Go od eve-ning.0H e could no t r emember ever having seen her be-for e.She ev idently r ea lized that she had made a mis-take,fo r she apolog ized and ex plained:/Oh I.m so r-ry.W hen I fir st saw y ou,I tho ug ht y ou w ere the fa-ther of two o f my childr en.0She walked on w hile the man stared after her.(She did no t realize that he had no idea that she w as a teacher.)对于小学教师来讲,/my childr en0指/她的学生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英汉幽默语的跨文化研究,通过中西方幽默的会意性和历史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幽默语的异 同。通过会意性这一点来分析说明思辨的共性,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则体现在英汉幽默的内容、 对象、风格等方面。通过论述使英汉幽默语的异同之处更加明晰,为英汉幽默语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 理论支撑。 关键词:会意性;幽默语;历史文化;跨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H
on
English and Chinese humor
to
wait.’’
Mum:“Don’t worry,dear.They’re planting the vegetables now.”[5]
这里孩子饿坏了,着急吃饭。妈妈对饭店也 是心存不满而发牢骚,足见等待的时间之长啊!
swim.’’[4]
以上几个方面是从英汉幽默的会意性角度, 也就是从人的思辨方式本身,包括说话双方,来看
(二)幽默内容的差异
述了英汉幽默的相似之处;之后从历史文化方面
论述了幽默内容、对象和风格的差异。通过这两 方面的阐述,使英汉幽默语的异同之处更加明晰, 为项目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撑。
一方面,最大的一个差异应该算是“性”了,A ・济夫曾经说过,“西方幽默语中最普遍、最常见 的话题便是性了”18 J,但是在我国,大家会考虑到 幽默对象的年龄、亲密关系、性格等多个方面的因 素,同时,还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所以轻易是 避而远之的。很多人认为拿“性”做幽默内容是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Jili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Jilin City 132022,China)
Abstract:The cross—cultural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humor discuss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culture.It analyzes the similarities by the point of
第31卷第4期
2014年4月
吉
林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V01.3l N0.4 Apr. 2014
JOURNAL 0F JIUN INSTITUTE OF CHEMICAL TECHNOLOGY
文章编号:1007—2853(2014)04-0020-03
英汉幽默语的跨文化研究
惫 君
(吉林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吉林吉林132022)
[8]
A・济夫.幽默的民族风格[M].陈中亚,周瑶明, 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99.
[9]
万晓艳.从跨文化交际的视角解读中西方幽默[J]. 黑河学刊,2010(1):59-60.
Cross-cultural Study
on
English and Chinese
Humor
TAND Jun
is
门的学科进行研究。中西方的幽默语言千变万 化、丰富多彩,但两者的目的却一目了然、殊途同 归,那就是让人开怀大笑的同时,发人深省、警醒
世人,这就是幽默的魅力所在,这也就是为什么大 量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研究幽 默语的原因’1 J。
r侍者理解的“long” 确是形状的问题。
well.”(任何值得做的,就把它做好。)
平时不爱学习的一位室友在期末考试来临之 际,熬夜学习备考,整日昏昏欲睡,另一室友见状
大呼:“小强,你怎么了,小强?(唐伯虎点秋香)
利用这些经典的句子尤其是电影中的经典, 既清晰明了又让人联想到电影中的情节,滑稽可 笑。 (五)夸大其词 幽默有时为了达到极至的效果,常常采用夸 张的手法,使幽默渲染效果扩大化,内涵意义更加
“加油”的“给力”;而是“看管好”、“照顾好”的 意思。 (二)反向思维 “假期排队买票的人真多!”
说此即彼,就是说话者发出的是一种信息,而
收稿日期:2013—10-09 基金项目:吉林化工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项目(095) 作者简介:唐君(1978.),女,吉林四平人,吉林化工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及大学英语教学方面的 研究。
和“高雅”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特别喜欢拿无 伤大雅的日常小事作为幽默的内容,比如常以
参考文献:
[1] 李欣.英汉言语幽默语言与文化方面的对比研究[D]. 上海海事大学,2007. [2] 吕佳蔚.跨文化背景下英汉言语幽默的对比分析[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10):72-74. [3] 刘芳,刘雨,翟小娜.英汉幽默语篇修辞格的共同点 及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力教育(专刊),2007
菜的意思,也有招待顾客的意思。在这则幽默中 体会到了服务生工作时的诙谐和对自己本职工作
的热爱。 最近一位幽默出色的乘务员用自己的语言和 行动也体现了对自己本职工作的热爱。他在火车 上提醒旅客,“对你的钱或者是贵重物品给力,通 过给力实现你的钱财你作主。”这里的“给力”就
对于某一问题、事件态度上的沟通,这就是幽默的
(42):75—76.
英汉幽默风格方面的差异之处在于,英语倾 向于直接了得,而汉语则委婉迂回。这是由于汉 语强调内倾型含蓄内敛的表达方式;而英语中则 是外倾性的直线形表达p
J。
[7]
张久全.幽默语中的中西文化差异[J].台州学院学 报,2011,33(1):55—58.
以上分别从英汉幽默语的会意性和历史文化 背景方面,分别论述了英汉幽默语的异同。从会 意角度来讲,主要是从人的思辨方式方面进行阐 述,包括思辨方式中的说此即彼、反向思维、经典 再现、改写经典、夸大其词及纯粹的语音方面,论
“Look
满情绪。
维方式,通过改写能够委婉而又明确地表达自己
的思想,彰显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文学修养。
(四)经典重现 经典重现就是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词 句,创造愉悦的幽默氛围。
Mum:“Don’t go final exam tomorrow.”
to
out!”理解为向外看,于是伸出头去。
二、英汉幽默语的差异
On day
a
man
serve
came
to
the
restaurant
and
asked:“Do you
crabs?”(你们这有螃蟹吗?)
course,we
serve
一、英汉幽默语的共性
英汉幽默语虽然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有 所差异,但是会意功能是共存的。无论是英语幽
The waiter said:“Of
会意性所在。这种会意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达到
避免冲突和尴尬的目的,突显语言的艺术和魅力。 大多数情况下,幽默起到了轻松愉悦、活跃气氛的
作用。英汉幽默的会意性分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比如说此即彼,反向思维,再现经典语句等等, 以体现说话者的智慧、生活阅历和文学素养方面
的积淀。 (一)说此即彼
是说此即彼,他所说的“给力”不是“牛”、“酷”、
is
no
这是改写《绿野仙踪》中的经典语句“There place like home”,幽默地表达了说话者的不
“改写经典”是人们创造幽默语言的一种思
“can’‘’t’和“can”等等。 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经典笑话,一天,一人坐 在窗边,外面有人从上面扔东西。有人为了提醒
他大喊:“Look out!”(小心)坐在窗边的人把
中西方幽默不同之处在于历史文化的差异,
the movies.you’11 have the
包括生活习惯、宗教信仰、价值取向、历史变迁甚
worth doing
Son:“Whatever is worth doing is
至于地理位置等,致使幽默使用的场合、对象和幽
默风格也有所差异。 (一)幽默对象的差异 首先,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尊老敬老一直是我 们的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基本上不会和老人开玩 笑,就是偶尔开玩笑时,也会尊敬对方,玩笑开得
英汉幽默的共性,那么由此可以看出中西方在幽
这种反向思维的方式,改变了原有的语言承
接定式,通过说话者反向思维和改变语言应答方
向,而达到既定的幽默效果。 (三J改写经典
默使用的思辨方式上大致相同。
英汉语言幽默呈现的原因、形式还有很多,比
“改写经典”会使语言更加新颖别致、生动形
象,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比如,“天苍苍,野
(6):512—514.
“有个人”来开头讲段笑话;而英美不同,他们的
取材更加的宽泛、形式更加多样,强调个性化。 (三)幽默风格的差异
[4]李红玲.英汉幽默语言手法及应用探析[J].吕梁学 院学报,2013,3(1):33—36. [5] 窦川川.英汉幽默语意义体现的异同[J].考试周 刊,2007(53):50-51. [6] 程以芳.英语歧义幽默欣赏[J].考试周刊,2008
319.9
文献标志码:A
幽默语以其言语诙谐、搞笑、讽刺并带有启迪
性的特点,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甚至作为一门专
听话者出于幽默的考虑,改变了原有的思维定式。
这一般是通过同音异形词、一词多义而产生的 幽默。
Customer:“Will the pancakes be long?” Waiter:“No,sir,it
不过分,并会掌握好分寸和尺度,体现自己幽默感 的同时,注意对方的感受。但是英语中不会,他们 会把幽默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知识、智慧 的完美体现,开父母、长辈的玩笑是Et常生活中常 见的现象。其次,我国传统幽默受到宗教的影响,
万方数据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4正
几乎没有关于“神”的幽默故事,但是,英美文化 中却比比皆是。最后,就是受到传统的等级观念 的影响,我国传统幽默对象,绝不可以是君主帝 王,这是大不敬,甚至于对王侯将相也是如此。川。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