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寻找我们身边的微生物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能源微生物结课论文论文题目:寻找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年级专业: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生姓名:学号:*******评阅教师:完成日期:寻找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学生:专业:指导教师:摘要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或多细胞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有的甚至无细胞结构(如病毒)。
目前,微生物大致分类为细菌、真菌(包含酵母菌和微菌)、藻类和俗称为寄生虫的原虫和蠕虫。
病毒是一种只能在活的生物细胞中复制的简单有机体,严格说来並不能视为一种生物,不过,也被归属于微生物。
微小的微生物是无处不在的,与我们人类也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微生物;人类;健康,Find microbes around usName: Hou XiaoxuMajor: Agricultural architectural environment and energy engineeringTutor: Liu ChaoAbstractThe microorganism ispresent in the natural shape of the group of small-sized,simple structureunicellular orprokaryotic or eukaryotic cell, or even a cell-structure(such as viruses).Currently, themicrobesare broadly classifiedasbacteria, fungi(includingyeasts andmicro-bacteria),commonly known as algae and protozoa parasites and worms.Anorganismis a simple virus can replicate in the cell sof living organisms,strictly speaking can not be considered a biological,however, also belong to the microorganisms.Tiny microbes are ubiquitous,and human shavea great relationship.Keywords: microorganism; human;healthy一微生物与人类日常生活1 人体中的微生物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体腔中存在着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被称为人体正常微生物群落。
学生活动 自主探究 我们身边是否有微生物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我们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培养基上会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
根据这个原理,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着微生物。
【问题】
组内围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主题,进行充分讨论后提出一个进行探究的问题:
【作出假设】:
我们组对这个问题所作的假设是:
【材料器具】:
根据我们组的实验假设,需要的实验材料是:
需要的实验器具是:
【方法步骤】:
我们组实施实验的方法和步骤是:
【实验预期与结果】
我们组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我们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实验结论】
我们组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的结论是:
【思考】
1.本组的实验结果与假设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2.全班交流了各组得出的实验结论后,你对身边微生物的分布状况有哪些新的认识?【教师评定】。
生活中微生物的例子
生活中微生物的例子
1、螨虫。
螨虫是一种体型微小的动物,它也是和人共生最亲近的微生物,生活在皮肤表面的微生物层中,螨虫会引起皮肤瘙痒、严重会引起毛囊炎。
螨虫在生活中常藏身于床、床垫、窗帘等容易积聚灰尘的地方。
2、白色念珠菌。
它通常存在于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
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
当机体免疫失衡时,才会引起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对热的抵抗力不强,加热60℃一小时后即可死亡。
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抵抗力较强。
念珠菌病预防主要是个人清洁,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预防。
3、大肠杆菌。
大肠杆菌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非常密切的一类细菌,属于肠道杆菌的大类的一种。
大肠和小肠里对人体无害的一种单细胞生物。
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菌是非常安分守己的。
他们不但不会给我们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合成微生物K2,与人体是互利共生关系。
4、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一种重要的病原菌,可以通过日常接触与食品接触传播。
因此,对加工不充分或密封不严的食品要特别注意。
另外,金黄色葡萄球菌也存在皮肤当中,如果是有皮肤问题的,如痤疮、粉刺、痘痘等,以上皮肤问题均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存在。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十八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教学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教学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设疑:它们是生物吗?是哪一类生物?引入教学主题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一)什么是微生物通过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微生物的概念1、微生物的种类从观察教材插图,听“形象大使”介绍,看媒体展示图片三个方面认识微生物,并小结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生活场所由学生自学后得出结论3、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展示课前准备的发霉食品,提示空气中存在微生物,引导学生列举身边微生物现象(二)微生物的生活方式1、先让学生阅读教材P54,初步了解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再结合图片分析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简介寄生生活的微生物,明确其生物圈中的角色,区别腐生寄生的异同点3、简介自养,生活方式4、简介根瘤菌,黏球菌的固氮作用(三)微生物的繁殖特点学生阅读56页第1自然段后,小结微生物的繁殖特点提示:微生物的繁殖与环境中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因素有关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1、根据表中已知部分完成未填空内容2、算一算,假如你的手上有100个细菌,细菌按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4个小时不洗手,你的手上将有多少个细菌?四、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件展示五、练习六、感悟与反思通过学习,我知道微生物的特点:个体结构分布代谢类型代谢强度繁殖速度我还知道,微生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成分,尤其是腐生性微生物作为生物圈中的对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一、指导思想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和以“学生中心、活动中心、能力中心”的教学观为指导思想,通过由实验到理论、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性,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探讨时间,引导学生逐步达成三维教学目标。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第1课时。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2个方面:一是认识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分布);二是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二)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一章,起到奠基的作用。
在新课标的10个一级主题中,科学探究位居第一,它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创新精神,而本节所涉及的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是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初中生物学习后,进一步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从学生的心理角度看,对生命现象背后的奥秘,学生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对本节内容教学具有积极作用,是本节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
四、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学生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例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微生物在我们身边作文
微生物在我们身边作文朋友!你有没有想过,在我们看似平常的生活中,有一群看不见的“小伙伴”一直在默默地陪伴着我们?没错,我说的就是微生物!你可能会惊讶地问:“微生物?那是什么鬼东西?”其实啊,微生物无处不在,它们就像一群神秘的小精灵,在我们的周围忙忙碌碌。
想象一下,当你清晨醒来,伸个大大的懒腰,打着哈欠走进洗手间洗漱。
你挤牙膏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牙刷上可能就有微生物在“开派对”呢?当你洗脸,捧起一捧清水,那些小小的微生物也许正随着水流在你的手中欢快地游动。
这难道不神奇吗?再比如说,你美滋滋地吃着一块香甜的蛋糕。
可你知道吗,制作蛋糕的过程中,微生物可是出了不少力呢!酵母这种微生物,让面团发酵膨胀,才有了蛋糕那松软的口感。
这就好像是酵母在面团里施了魔法,把平凡的面粉变成了美味的糕点。
你难道不觉得这很奇妙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野餐。
我们在草地上铺开餐布,摆上各种美食。
“哇,这风景真美,食物也太诱人啦!”朋友兴奋地喊着。
可就在我们大快朵颐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这草地上、食物上,说不定都有微生物的身影呢。
朋友听了,瞪大了眼睛:“啊?那岂不是我们一直在和微生物一起吃东西?”我笑着说:“那有什么可怕的,它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呀!”还记得有一回,我感冒了,难受得要命。
妈妈一边照顾我,一边说:“这可恶的病菌,怎么就找上咱啦!”其实啊,病菌也是微生物的一种。
它们有时候会让我们生病,但从另一方面想,我们的身体也会因为和它们“战斗”而变得更强大,不是吗?你看,微生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它们既可以是美食的“小助手”,也可能是让我们生病的“小捣蛋”。
微生物就像是生活中的一把双刃剑。
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好处,也可能带来麻烦。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无法忽视它们的存在。
它们是大自然神奇的创造,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所以啊,朋友,别再忽略这些小小的微生物啦!它们就在我们身边,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自主学习】1.我们把那些个体,结构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2.根据微生物体内细胞数量的多少和有无,我们把微生物分为三类:、和。
3.微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
4.一些微生物能够分解枯枝落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中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叫做,这类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对生态系统中的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合作探究】1.你知道的微生物有哪些?2.微生物的营养方式有哪些类型,并举例。
【学习检测】1.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些生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2.一些微生物能像植物一样,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的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3.乳酸菌、炭疽杆菌、青霉、肝炎病毒的营养方式分别是()A.寄生、腐生、寄生、腐生B.腐生、自养、腐生、寄生C.异养、自养、腐生、寄生D.腐生、寄生、腐生、寄生4.有一条死小鱼深埋在一棵大树的根旁,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小鱼不见了,其原因是( )A.被树根吸收了B.被水冲走了C.被猫挖出来吃掉了D.被腐生细菌分解了5.下列细菌和真菌中,营寄生生活的是( )①人体中的链球菌②人体皮肤中的真菌③使玉米得黑粉病的珊瑚菌④地衣中的真菌⑤大豆根瘤中的根瘤菌⑥腐烂香蕉中的枯草杆菌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④⑥【课后反思】。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学案
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一、学习目标: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能验证微生物的存在;2、尝试接种以及培养微生物;3、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提高实验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4、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活动的实验方案和实验原理三、学习准备1、阅读教材52—54页,标不懂的问题。
2、利用图书室或网络等资源,收集微生物的资料。
思考下列问题: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哪些?微生物有哪些种类,它的形态,结构有什么特点?3、课外完成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四、课堂互动【信息交流】以小组代表或个人发言方式,交流所收集微生物及其种类的资料,提出遇到的问题。
【活动思考】——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1)发现并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设计实验方案::A、制作“培养基”将2块大小相同的馒头放在锅中高温蒸10分钟,再向馒头上滴少量经高温煮沸过的清水,再将馒头分别放在2个大小相同的保鲜袋中密封,并标号。
制成培养基备用。
B、采集微生物选定一组采集环境,各组应尽量选择不同的环境:如家中客厅,卧室,厕所,阳台,教室,教师办公室等场所。
C、培养微生物你组设置的培养环境是____________.实验组和对照组必须放在相同环境吗?____________.每隔一天观察馒头上是否有菌落(菌斑)出现,并将结果记录在下面的表格(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讨交流】以小组为单位探讨上述活动,再以小代表或个人发言方式,交流探讨结果。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小观察,大智慧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小观察,大智慧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忽略那些微小的物体。
然而,只要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其实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智慧。
让我们从一颗小小的露珠说起。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草地上,你会看到草叶上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
它们宛如珍珠般圆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露珠的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而是有着细微的起伏和纹理。
这些纹理是由于露珠与草叶表面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它们反映了露珠的形成过程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露珠的存在时间很短暂,随着温度的升高,它们会逐渐蒸发消失。
但在这短暂的生命中,露珠却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
它告诉我们,即使是最微小、最短暂的存在,也能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再看看我们身边的灰尘。
在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照进房间时,你会看到空气中飘浮着无数的灰尘颗粒。
这些灰尘看似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
灰尘的来源多种多样,有从室外带入的泥土颗粒,有衣物纤维的脱落,还有人体皮肤的碎屑等。
通过观察灰尘的分布和运动,我们可以了解到房间的通风情况以及清洁程度。
而且,灰尘也是许多微生物的栖息地,它们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
这让我们意识到保持环境清洁和良好通风的重要性,同时也让我们对微生物的传播和生存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一张纸的纤维。
当我们把一张纸对着光看时,会看到纸内部纵横交错的纤维结构。
这些纤维的排列方式和密度决定了纸张的质量和用途。
比如,用于书写的纸张纤维排列较为紧密,表面较为光滑,这样可以使墨水更好地附着在上面;而用于包装的纸张则纤维较为疏松,以增加其柔韧性和缓冲性能。
观察纸张纤维让我们明白了材料的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对制造业中对材料的选择和处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还有那些在墙角悄然生长的苔藓。
苔藓是一种非常微小的植物,但它们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它们可以在潮湿阴暗的角落里生长,不需要太多的土壤和养分。
六上观察身边微小的生物评课记录
六年纪上学期观察身边微小的生物评课记录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微小的生物,了解生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同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本次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内容和方法:1. 实验室观察:学生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生物(如细菌、原生动物等),了解它们的外形、结构和生命活动。
2. 实践操作:学生通过参与实验,了解生物的分类和鉴定过程,掌握生物的基本特征和分类知识。
3. 数据分析:学生通过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数据,了解生物的数量、分布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信息。
4. 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技巧。
三、学生表现在课程中,大部分学生表现积极,能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和实验操作。
具体表现如下:1. 学生能够认真观察身边的微生物,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操作,掌握实验技巧和方法。
3. 学生能够主动记录观察结果和分析数据,并积极与同学分享和讨论。
四、教师表现在课程中,教师表现出了以下优点:1. 教师能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验操作,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教师能够耐心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分析数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五、课堂氛围本次课程的课堂氛围良好,以下是一些优点:1. 学生和教师之间有良好的互动和沟通,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实验室布置合理,实验设备齐全,学生能够方便地进行实验操作。
3.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六、课程评价本次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课程目标是否明确,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表现是否积极,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4. 教师表现是否优秀,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精品PPT课件
热情周到的女主人迎接我的到来,放下随身物品后,我在小镇上随意寻觅了些小食,就来到了后院安静坐下。
头顶上是浩瀚的星空 眼前是闪烁的灯火
心中却是平和幽静的情感
远离了呼啸而过的地铁呼啸声;远离了川流不息的车流声; 等到了一个此时此刻,用我的五官感受到了一个真正美好寂静的夜晚,属于自己的夜晚。
抽空给自己放个假吧,或许是短暂的穿梭回到童年,仅仅是度一个24h的假期,放肆快乐的开怀大笑一天;或者是选择一家安静美好的民宿,望着月亮发发呆;更或者是集结三五好友,在星空灯火的陪伴下喝点啤酒,聊点理想,都行。 想必,这也算是给即将结束的2019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罢。
0今天这个题目的灵感,来自于刘润老师公众号里的文章《假如再选一次,我会选A》。文章中刘润老师给了两个选项: A、:你可以慢慢变成一个强者。 B、:你可以一瞬间以弱变强。
迪士尼乐园,与我们成年人而言,它是一个守护了我们童年的港湾。 在这里的所有伙伴,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卸下自己的伪装和枷锁,尽情的享受一个美好的虚幻童话世界。
在这里,不会有人催你长大。 这里有关于梦想幻想的一切,你忘记烦恼,只为把快乐投入其中。
这是一个能让你变回孩子的地方,可以没有顾虑做回真实的自己。 这里虽然可爱却并不幼稚,你会惊叹于华特迪士尼的设计和想象力。 这里充满着无数的童年的回忆,有很多张笑脸,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在这里我们得到的幸福不是痛苦或者失去头脑后的自我陶醉,而是我们人格完整的最好证明。
(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如病毒、朊病毒、类病毒)
衣原体、单细胞藻类等)
螺旋形细菌 酵母菌
青霉菌 金针菇
蛋 白 质
小小生物学家观察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小小生物学家观察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微生物是生命中最微小的生物,它们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个角落,包括水体、土壤、空气中以及其他生物体内。
作为一名小小生物学家,我对微生物的生活环境展开了观察和研究。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所观察到的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情况。
水体中的微生物生活环境水是微生物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
我首先观察了家中的鱼缸里的水质,并准备了一些显微镜和培养皿来进行观察。
通过显微镜的放大,我看到了很多微小的生物在水中活动。
它们有些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如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还有些是多细胞的微生物,如藻类和水螺。
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水质对微生物的生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澈的水通常富含氧气,给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另一方面,脏污的水质可能会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细菌,这些可能对微生物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注重保持水体的清洁和适度的氧气供应。
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活环境除了水体,土壤也是微生物的重要生活环境。
为了观察土壤中的微生物,我从花园中采集了一些土壤样本,并将其放入培养皿中进行观察。
我观察到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和线虫等。
它们在土壤中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微生物社群。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分解有机物质、促进植物生长和维持土壤的结构稳定等。
然而,我也发现土壤中的微生物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营养物质的供应等。
如果土壤过于干燥或寒冷,微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将受到限制。
此外,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也可能对土壤中的微生物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以维护微生物的生活条件。
空气中的微生物生活环境空气是微生物存在的另一个环境,尽管它们在空气中相对较少,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开放式培养皿放置在不同环境中,我观察到了一些微生物在空气中的分布情况。
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和扩散。
例如,花粉和真菌孢子等微小的生物颗粒会随着风的流动而在空气中散播。
家庭微生物世界探索与实验:揭示看不见的生命力量
家庭微生物世界探索与实验:揭示看不见的生命力量
简介
微生物是我们生活中看不见但又无处不在的生命力量,通过家庭实验可以揭示
微生物的神秘世界,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些微小生命体对我们的影响。
实验一:磨平盘中生态
1.准备一个透明的碟子或者盘子;
2.将一些食物残渣放在盘中;
3.将盘子放置一两天;
4.观察并用显微镜观察盘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实验二:牛奶与酸
1.准备一杯牛奶;
2.加入一些醋;
3.等待十分钟;
4.观察牛奶的变化;
5.用显微镜观察牛奶中是否有微生物生长。
实验三:酵母发酵
1.准备一些酵母、糖和温水;
2.将酵母和糖混合在温水中;
3.观察发酵过程;
4.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
结论
通过这些简单的家庭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微生物在我们生活中隐匿不露,但又
无处不在,并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深入探索家庭微生物世界,感受看不见的生命力量,从而更好地了解微生物与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
以上便是关于家庭微生物世界探索与实验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你通过这些实
验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神秘世界,从而更好地保护我们身边的微生物生态环境。
如有任何问题或疑问,请随时留言,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
感谢您的阅读!。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分析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能力目标】1.通过图书、网络和身边的人获得有关微生物的资料,学会从中获得信息;2.学会用实验法探究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活动,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增强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教学难点】: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三、教学方法安排(1)教学用具:PPT多媒体(2)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四、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在课前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在课堂上指导学生积极进行生生、师生交流,学会小组合作进行探究活动,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在课后,指导学生积极利用网络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课时1. 微生物的概念: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①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2.微生物分类②多细胞微生物,如食用菌蘑菇、药用菌灵芝、霉菌③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如HIV病毒、类病毒3.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体内和其它环境。
4.“探究我们生活中存在微生物”实验方案设计八、教学反思本节课内容为“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主要给学生介绍微生物的概念、类型、生活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学生刚开始接触微生物,在此之前,微生物对于学生而言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能正确认识微生物。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由于课堂时间和学校条件的限制,并不能够完全展开,教师可以借助此活动让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加深学生对实验法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利用实验法进行问题探究。
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ppt课件
学生自己根据自己 提出的问题,在老 师的指导下作出正 确的假设,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也尊重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融
合学生的想法,设置以下 步骤:
1.老师提前配置好琼脂制作的无菌 培养基,课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器 材。
2.学生选择材料——霉菌
3.在实验室内,分小组,将霉菌分 别接种到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基上 (标上1号)和不含琼脂的无菌培养 基(2号),并留一个不结种的无 菌培养基做空白对照(3号)。
真菌
22
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6
五、教学和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结合多 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知识点及注意事项的按流 程讲解,由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 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交流:
学生按照自己与老师协同制作
的试验步骤,分成小组,根据
老师的提醒,一步步做下去。 通过老师示范,
1.老师提前配置好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 让学生更近一步
基,课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器材。
熟悉实验的过程
2.学生选择材料——如:霉菌
,然后自主完成
3.在实验室内,分小组,将霉菌分别接 种到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基上(标上1号)
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 课堂老师引领、学生合作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 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认同我们身边存在微生物的观点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生习惯。
5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并通其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通用2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篇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课是微生物一章完结课,系统分析了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一课时完成。
教师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微生物对生活垃圾处理上面的重要作用,结合知识链内容完成总结归纳环节,对资料分析环节,提供了更多的资料,拓展学生的思路。
在实际用环节中,如有条件可去观察垃圾和污水的处理过程,亦可以资料形式提供给学生,学生在此基础之上,积极思考寻找更多的处理生活垃圾的方法。
不仅如此,更要鼓励学生打开思维,搜集更多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实例。
教材是从最常见的生态系统(落叶)中的作用引入的,然后列举实例,介绍了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的危害,接着又讲述了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实例。
这样编写的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c.与动植物共生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本章引言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2.通过观察,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观点,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激发学生爱护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激发同学创造情愫。
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腐生)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
(寄生)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用具挂图或者多媒体大屏幕教学方法比较分析、讨论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八年级生物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八年级生物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学习目标1.通过“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的实验活动,了解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方法,认识微生物分布的广泛性。
熟识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探究精神。
2.通过认识微生物不同的代谢类型,分析和讨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地位。
关注我们身边的微生物,认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是其他生物不可取代的事实。
3.通过“自制泡菜”的活动,体验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全面地认识微生物对人类的益处和害处。
学会全面地看事物,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习指导本章分为两节,分别从微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微生物。
在学习本节时,要注意:(1)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上并非是一类生物,它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结构上有很大差异,在学习时要注意区别。
(2)用培养基培养微生物群落时,实验条件比较苛刻,要时刻注意防止其他微生物的侵入和干扰。
(3)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不同,它们在生物圈中扮演的角色也不同。
不能简单地认为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
难点讲解1.微生物很小,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它们呢?剖析:我们可以将单个的微生物培养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
微生物培养的一般方法:培养微生物,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琼脂是一种煮沸冷却后能胶化成为固态的物质,是制作培养基常用的材料之一。
选择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可以制成培养基。
将配制好的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后,就可以使用了。
将少量微生物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通常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许多微生物的个体微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到。
我们可以制作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需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微生物会在上面迅速繁殖和生长,并形成肉眼可见的微生物群落。
在培养时要注意:整个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尽量达到)进行,才能防止空气中其他微生物的感染;最后要在适宜这种微生物生长的温度下恒温培养,才能使微生物迅速繁殖和生长。
小小生物学家的实验室观察微生物的存在
小小生物学家的实验室观察微生物的存在微生物是一类微小而又丰富多样的生物体,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作为一名小小生物学家,我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微生物存在的实验。
以下是我的实验结果和相关观察。
实验一:观察酵母菌的生长情况为了研究酵母菌的生长过程,我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一组培养皿。
每个培养皿中放置了一种不同的营养液(如葡萄糖、淀粉等)以及酵母菌。
通过观察,我发现在适宜的温度和营养条件下,酵母菌会迅速繁殖,并形成一种白色的浑浊液体。
这表明酵母菌在适宜环境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实验二:研究霉菌的生长条件为了观察霉菌的存在情况,我在实验室中设立了几组试验。
每组试验中,我使用不同的培养基和条件。
结果显示,霉菌在湿度较高且通风较差的环境下生长迅速。
而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下,霉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这说明湿度是霉菌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
实验三:观察细菌的扩散能力为了研究细菌的扩散能力,我利用石蜡板和不同营养基构建实验装置。
首先,在石蜡板上涂抹一层特定营养基,然后接种一定数量的细菌。
经过一段时间,我观察到细菌在石蜡板上扩散并形成了一系列的生长斑点。
这证明了细菌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并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
实验四:观察真菌的寄生行为为了研究真菌的寄生行为,我进行了一组拟南芥(一种常见植物)的实验。
我在拟南芥的根部接种了一种真菌,并观察了其对植物的寄生情况。
结果显示,真菌侵入了植物的细胞并从中吸取养分,导致植物出现了生长受限的情况。
这表明真菌对植物具有一定的寄生性。
通过以上实验观察,我对微生物的存在和生存条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生物的存在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并在许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例如在食品工业中,微生物可以进行发酵过程,制作出多种美味的产品。
同时,在医药领域,微生物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制造和疾病治疗中。
作为一名小小生物学家,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了解微生物的奥秘,为人类的健康和科学研究做出贡献。
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需要我们深入探索和保护。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苏科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1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利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明蚯蚓和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概述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3.加强“生物与其生活环境相适”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㈢教学重点1.使学生说出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通过比较使学生能阐明各类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生存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3.概括环节动物、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㈣教学难点1.通过比较各类陆生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征,使学生阐明陆生动物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和生理功能特征。
2.蚯蚓、兔子在呼吸、运动等方面与其陆生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二.说教法本节采用情景导入法,谈话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饲养法。
三.说学法学法采用小组讨论法,实验法,总结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由于本节教学内容丰富,可用3课时完成。
第1课时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用谈话式对水生环境复习总结,进而引出陆地环境与水生环境的区别之处。
教师用投影打出水生环境可供水生动物生存的因素并进行归纳总结:一.水陆环境的差异(1) 水中有大量可供水生动物食用的铒料。
(2) 水中有溶解于水中的氧,可供水生动物呼吸。
(3) 水中昼夜温差小,有温和的环境。
(4) 水中对水生动物还有浮力,解决了动物支撑体重的问题。
接着教师明确提出问题导入新课:与水生动物相比、陆地动物的生活环境怎样呢?有条件的学校可放影像片让学生通过观看回答问题,拓展视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师提出问题,引 导学生自主下去查 阅资料和进行探究 活动,延展课堂, 使其进一步了解微 生物,明白其带来 的利与弊,从而建 立健康卫生的生活 习惯,从而达到 培养学生良好生活 习惯和热爱生活、 实事求是的探究精 神的教学目标。
七、板书设计
1.微生物的定义: 2.微生物的分类: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实施计划 分析论证 得出结论 交流与讨论
分析论证
老师根据学生的 活动情况,以提 问的方式去引导 学生通过自己做 出的实验结果论 证假设,得出结 论。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展开 讨论总结
1. 通过分析论证,比 较霉菌菌落与生活中 常见的发霉现象,可 以得出什么结论? 2. 为什么1号培养基 得出结论 长出蓝绿色或灰白色 的粉磨状的物质,即 霉菌菌落,而2号和3 号培养基都没有该物 质产生?
通过老师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思 考,分小组讨论 ,从而进入探究 活动的第一步, 达到师生交流、 合作探究的教学 目的。
作出假设
根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 生作出正确的假设。
学生根据其自主探 讨提出的问题,通 过老师的带领,作 出假设:我们身边 存在微生物,且在 适宜的环境下能大 量繁殖,形成肉眼可 观察的菌落。
发霉的玉米
发霉的卧室
美国160头海豹染新型 禽流感病毒死亡
发 霉 的 衣 物
被病原真菌微生物感染的灰指甲病
真菌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教学难点】 学生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并通其 观察到的现象,展开讨论,得出结论。
五、教学和学法
【教法】
【学法】 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交流: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可行的办法, 培养综合能力。 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得出我们身边 存在微生物的观点,总结出其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的特点。 自主总结:课后学生自主总结探究活动中遇见的一些问 题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联系生活,尝试写一个活动感想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简述什么是微生物, 从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 课堂老师引领、学生合作的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语言表达 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认同我们身边存在微生物的观点 ,自觉养成良好的个人和环境卫师范大学
说课流程
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目标
四、教学重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作业与课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 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 节的内容, 而“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既 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通过学生探究 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既可以使本节的内容前 后有一个更好地过渡和连贯性,也可以加深学生 对微生物的理解,达成教学目标。
学生自己根据自己 提出的问题,在老 师的指导下作出正 确的假设,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也尊重了 学生的主体地位。
老师通过与学生互动,融 合学生的想法,设置以下 步骤:
1.老师提前配置好琼脂制作的无菌 培养基,课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器 材。 2.学生选择材料——霉菌 3.在实验室内,分小组,将霉菌分 别接种到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基上 (标上1号)和不含琼脂的无菌培养 基(2号),并留一个不结种的无 菌培养基做空白对照(3号)。 4.将1、2、3号培养基放在适宜且 相同的环境下培养1-2天。 5.观察,记录。
二、学情分析
•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 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知识 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 有一定的难度。加之,八年级的学生才13、14岁 ,心理还不成熟,对抽象的事物理解有困难,但 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在实际教 学中,我们可以先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 他们的认识。其次,对于探究活动,平时学生虽 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 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 ,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辅助学生完成该活动 。
制定计划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 见,并认真听老师 的讲解和安排。
由于处于初二的学 生,单独完成探究 实验的设计还是有 一定的难度,所以 需通过老师综合学 生的意见,设置试 验,以保证试验能 够顺利进行下去。
实施计划
老师将制定好的 学生按照自己与老师协同制作 步骤写到黑板上 的试验步骤,分成小组,根据 (ppt),并准备 老师的提醒,一步步做下去。 通过老师示范, 好相应的试验器 1.老师提前配置好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 让学生更近一步 基,课前准备好活动需要的器材。 具和学生自己提 熟悉实验的过程 2.学生选择材料——如:霉菌 供的试验材料。 ,然后自主完成 3.在实验室内,分小组,将霉菌分别接 对于较难的环节 种到琼脂制作的无菌培养基上(标上1号) 实验,并观察和 ,可以先示范给 和不含琼脂的无菌培养基(2号),并 记录实验结果。 学生看,然后再 留一个不结种的无菌培养基做空白对照 从而培养学生的 (3号)。 观察学生在活动 实际操作能力和 4.将1、2、3号培养基放在适宜且相同 动手能力。 过程中遇到的状 的环境下培养1-2天。 况,协助其解决 5.用放大镜观察形成的菌落,记录。 相应的困难。 老师提问:1.通 过观察培养基, 我们可以发现什 么现象?2.该霉 菌菌落和身边的 那些现象相似? 学生回答: 1. 1号培养基长出蓝绿色或者 灰白色的粉磨状的物质,上面还 有白色的细毛,即霉菌菌落, 2号和3号培养基都没有该物质 产生。 2.柑橘、大米、面包的物质都 很相似菌落产生。
表达与交流
本实验,我们得出了微 生物是存在我们身边的 ,而且是在其适宜的条 件下才能生长、繁殖。 而通过这实验,大家有 什么收获?我们身边的 微生物有很多类型,除 霉菌之外,还有很多微 生物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请同学们通过查阅资 料和生活中的现象,可 以得出还有微生物影响 着我们的生活?
学生自主收集资料 和文献,分小组讨 论得出:微生物在 我们身边是存在的 ,和我们的生活密 切相关。有利也有 害,我们需建立一 个良好的卫生习惯 ,合理利用微生物 ,防止细菌、病毒 等危害我们的健康 。
2. 观看微生物的图片
3.微生物的类型
先复习微生物的概念,加深对微生物的认识,再以情境图片,联系生活实 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简要介绍、讨论这 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去发现微生物,引入教学 主题——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大肠杆菌
酵母菌
蘑菇
青 霉
曲 霉
微生物的种类
A.单细胞微生物
(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如各种霉菌和大型真菌) (如病毒、朊病毒、类病毒) 衣原体、单细胞藻类等)
B.多细胞微生物
C.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蛋 白 质
螺旋形细菌
青霉菌
烟草花叶病毒
蛋 白 质
酵母菌
金针菇
朊病毒
发霉的大米 发霉的面包
发 霉 的 橘 子
3.探究活动的步骤
八、作业与课后反思
• 作业:学生下去独立写一份活动感想(可以写活 动中自己的发现、体会或者懂得了什么道理)
• 课后反思:略
Thank You!
什么是微生物?
甲型H1N1流感病毒 黄曲霉菌(放大400倍) 大肠杆菌(放大10000倍) (放大10万倍)
定义: 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展开
活动流程
教师活动 老师述说:通过上 面的学习,我们知 道生物圈存在许多 微生物,但大多数 的微生物的个体都 很微小,我们无法 用肉眼看到,因此 ,我们该如何来判 断我们身边是否存 在微生物呢?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微生 物的资料,并分小组针 对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 ,在老师的引导下,实 施探究活动的第一步。 提出问题: 我们身边是否都存在微 生物?
本节课我采用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结合多 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知识点及注意事项的按流 程讲解,由教师引导,学生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 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习是微生物, 利用多媒体展 示微生物的图 片
1.定义:在生物圈中,凡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 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但有些微生物是可以看见的, 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学生以小组讨论回答老师的问题 : 1.生活中的食物发霉也是由于霉菌 所造成的。而霉菌也是微生物, 所以可以说明微生物是存在我们 身边的。 2.微生物是要在适宜的条件下才能 繁殖,生产菌落。
老师以问题 的形式,引 导学生总结 所观察的现 象,得出结 论。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展开 讨论总结 活动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