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合集下载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6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

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验案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李刘坤刘某某,男,35岁,2013年3月10日初诊。

近两年来,身体困倦乏力较甚,腰膝酸软,入睡困难,睡则梦多,白天工作精神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心烦急躁,汗多,白发多,且常有食后胃胀、咽痛及唇肿发生,但每年体检各项指标都正常,被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

舌淡苔白,脉弦细,按之无力。

显系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筋骨不壮,心神失养所致。

故治拟健脾胃,补气血,壮筋骨,安心神,以改善体质。

且注意饮食调养,少吃甜食及辛辣刺激食物,多吃叶类蔬菜及带皮糙粮,可适当喝点骨头汤。

处方:生黄芪30 g,炒白术15 g,党参20 g,太子参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川芎10 g,白芍15 g,熟地15 g,生龙牡(先煎)各30 g,珍珠母(先煎)30 g,夜交藤30 g,炒杜仲15 g,怀牛膝10 g,川断15 g,枳实2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分服。

二诊:2013年3月17日。

体力有增,困倦减轻,仍汗多,腰膝酸软,夜寐梦多,舌淡苔白,脉弦细。

前方加减。

生黄芪30 g,党参20 g,太子参20 g,五味子1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生熟地各15 g,赤白芍各15 g,鸡血藤30 g,夜交藤30 g,枳实20 g,炙龟板(先煎)15 g,生龙牡(先煎)各30 g,川断15 g,怀牛膝10 g,石决明(先煎)30 g。

7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空腹分服。

三诊:2013年4月13日。

上药连服3周,体力增强,汗出减少,入睡好转,但仍午后疲乏而精神难以集中,夜寐梦多,舌淡苔白,脉弦细。

前方加减。

生黄芪30 g,炒白术15 g,党参30 g,太子参30 g,当归10 g,川芎10 g,白芍15 g,熟地15 g,五味子10 g,生龙牡(先煎)各30 g,炙龟板(先煎)15 g,珍珠母(先煎)30 g,枳实20 g,丹参30 g,鸡血藤30 g,炙甘草6 g,盐黄柏15 g。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长期体力和心理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疾病。

它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独特的方法和理论。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医通常会根据以下几种证候进行辨证施治。

1. 脾虚证脾虚是慢性疲劳综合征最常见的证候之一。

患者常表现为疲乏无力、食欲不振、身体沉重等症状。

中医治疗脾虚证常采用补益脾气的方法,如服用健脾补气的中药方剂、调整饮食结构以及进行适当的运动。

2. 肝郁脾虚证肝郁脾虚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种常见证候。

患者常伴有情绪低落、脾气易怒等症状。

中医治疗肝郁脾虚常采用疏肝解郁、调理脾胃的方法,如针灸、按摩、心理疏导等。

3. 肺脾不和证肺脾不和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内外因共同作用的证候。

患者常出现气短、心慌、脾气急躁等症状。

中医治疗肺脾不和常采用调补肺脾、舒缓情绪的方法,如服用滋阴润燥的中药、进行舒缓身心的练习等。

二、中药治疗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1. 养血安神患者常伴有失眠、头晕等症状,中医常采用养血安神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当归、枸杞子等,可通过调理血气来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2. 补益脾胃脾胃虚弱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病机之一,中医常采用补益脾胃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党参、黄芪等,可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

3. 调理肝气肝气郁结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之一,中医常采用调理肝气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柴胡、枳壳等,可疏肝解郁、舒缓情绪。

三、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独特疗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的功能状态。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疲劳综合征是我们现代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长时间的体力或者精神上的疲劳感,导致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态。

中医作为一种传统医学体系,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帮助缓解和治疗疲劳综合征。

本文将介绍几种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精神调养中医强调身心相互关系的平衡,精神调养是治疗疲劳综合征的重要环节。

根据中医理论,疲劳综合征往往与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等因素相关。

因此,通过舒缓心情和调整精神状态,可以帮助恢复身体的活力。

1. 中药调理:针对不同人的体质和症状,中医师可以开方给予适当的中药调理。

例如,对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的病人,可以使用具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如熟地黄、黄连等。

2. 食疗:中医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也可以帮助缓解疲劳综合征。

常用的具有益气补虚作用的食物有枸杞、红枣、山药等。

二、脉络调理脉络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认为,脉搏是反映人体脏腑功能的重要指标,通过调理脉络可以改善身体的机能,增强抵抗力,从而缓解疲劳综合征。

1. 针灸疗法:中医经络理论认为,针刺可以改变气血运行通畅,通过刺激穴位,调节脏腑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对于疲劳综合征患者,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气海等。

2.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促进经络气血的运行,通畅气机,增强体力和精神状态。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推、拿、按、揉等。

三、调整作息合理的作息安排对于缓解疲劳综合征至关重要。

中医强调人体与自然界的和谐,指导人们按照自然的变化规律来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

1. 睡眠调节: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是缓解疲劳的关键。

中医提倡早睡早起,按照自然界的阳光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物钟。

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保持每晚7-8小时的睡眠时间。

2. 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改善体力和精神状态,增强抵抗力。

中医推崇一些柔和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气功等,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运动身体来提高整体的健康水平。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种以长期体力和心理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体内的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而引起的。

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可以从调理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平衡、提高机体抵抗力等多个方面着手。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方法和技术。

一、脉诊与辨证施治脉诊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方法之一。

中医师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结合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一步分析病情并作出相应的辨证施治。

常见的辨证类型主要有气虚、血虚、脾胃不健等,针对不同的辨证类型,中医师会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气虚型的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可以采用补气养脾的中药方剂;对于血虚型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补血活血的中药治疗。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也有良好的效果。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机体的功能状态。

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常用的针灸穴位有百会穴、足三里穴等。

通过针刺或艾灸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体内的气血平衡,改善疲劳症状。

三、中药调理中药丰富而独特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经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根据患者的辨证症状,中医师会采用单味中药或复方中药的形式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

比如,黄芪具有补脾益气的功效,可以帮助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当归则有益血、活血的作用,对血虚引起的疲劳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四、中医调养中医强调身心合一的调养原则,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时也不例外。

中医认为,饮食、作息、心理状态等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因此,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医师会建议他们调整饮食结构,增强营养摄入,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按压、揉捏等手法来刺激患者的经络、穴位,改善气血运行状况,促进身体的康复。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又称慢性疲劳免疫功能障碍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Immune Dysfunction Syndrome, CFIDS),是一种以持续性疲劳和体力、认知功能等多系统症状为特征的复杂疾病。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是脾胃失调、气虚血瘀、肾虚等多元因素引起的,因此在中医诊疗方面,主要采取调理脾胃、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等方法,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医诊疗方案。

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慢性疲劳综合征主要依靠四诊合参:望、闻、问、切。

其中,望诊主要观察面色苍白、舌质淡、苔白腻等;闻诊主要听取患者的自述症状,如疲乏无力、记忆力下降等;问诊则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日常生活习惯等;切诊主要通过脉象判断患者的气血盛衰、脏腑功能状态等。

2.中医治疗方法:(1)调理脾胃:脾胃失调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常常采用健脾理气的方法,通过调节饮食、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增加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机体的气血状况。

常见的健脾食疗方案包括糯米红枣粥、薏米粥、山药粥等。

(2)益气补血:气虚血瘀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主要病机。

中医常常采用益气补血的方法,通过药物调理,提高机体的气血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熟地黄、当归等。

(3)滋养肝肾:肝肾虚弱也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病机。

中医常常采用滋养肝肾的方法,通过调理生活作息,减少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等因素对肝肾的伤害,同时使用滋肾安神的中药,如枸杞子、山药、龙眼肉等。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常采用埋针、腕针、温针等方法,通过调整经络气血的运行,改善机体的功能状态。

(5)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中医诊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常被使用。

中药汤剂常常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病情程度等来调配,常用中药有六味地黄丸、四物汤等。

3.中医养生建议:(1)合理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是重要的。

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

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症状是长期疲劳感和身体虚弱感。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效果,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

一、慢性疲劳综合征概述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不明原因的体力和精神疲劳的综合症,其特点是体力活动能力显著下降、疲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并且无法通过休息和睡眠来缓解。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多因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如免疫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紊乱等。

二、中医药治疗原理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原理是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从而缓解疲劳症状。

中医药治疗注重整体观念,强调个体差异,因此对于不同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和药物配方。

三、中医药治疗方法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气海、太冲等。

2. 草药治疗草药治疗是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草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等。

这些草药具有补气血、益肾脏、调整免疫功能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体力和精神状态。

3. 隔日取药法隔日取药法是一种特殊的中医药治疗方法,适用于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

该方法通过间隔一天取药,能够减轻药物对患者的刺激,减少不良反应。

这种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四、中医药治疗案例以下是一个中医药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案例。

患者是一位30岁的女性,主要症状是长期疲劳和失眠。

经过中医医生的详细问诊和观察,确定该患者是气虚血瘀。

医生开出了一副草药方剂,包括人参、黄芪、当归等草药。

同时,针灸疗法也被应用于治疗。

经过数次治疗后,患者的疲劳感和失眠症状明显减轻,并且精神状态得到了很好的恢复。

五、总结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简称 CFS)是一种难以解释的、慢性疲劳的临床综合症,其特点是长期的持久性疲劳,无法缓解。

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对于治疗疲劳综合征也有独特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于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疲劳综合征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中医师将疲劳综合征分为不同的证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病因有脏腑气血失调、气虚、阴虚、阳虚等。

针对不同的证型,中医师会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治疗,以达到调和气血、祛邪宁心的效果。

1. 脏腑气血失调型对于脏腑气血失调型的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医通常会采用补气养血、调理脏腑功能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等,这些药物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

2. 气虚型气虚型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疲乏无力、气短懒言等,中医会使用补气的方法来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耆、白术等,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3. 阴虚型阴虚型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盗汗、失眠多梦等,中医会采用滋阴补肾、宁心安神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龙眼肉、当归等,这些药物可以滋阴清热,使患者精神焕发,睡眠质量得到改善。

4. 阳虚型阳虚型疲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四肢乏力、畏寒怕冷等,中医会采用温阳补肾、祛寒壮阳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肉桂、仙灵脾、巴戟天等,这些药物可以温补阳气,使患者体温回升,消除寒冷感。

除了中药治疗,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也常用于治疗疲劳综合征。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平衡气血,改善机体功能,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穴位、调理气机,缓解疲劳感。

这些中医疗法在治疗疲劳综合征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二、饮食调理中医治疗疲劳综合征还注重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调理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对于疲劳综合征患者,中医建议饮食上要注意以下几点:1. 食物选择中医建议患者多摄入一些具有补气血、益肾壮阳作用的食物,如糯米、山药、黑豆、核桃等。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且无法通过休息缓解的体力和精神疲劳症状。

中医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医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的方法和原理。

一、辨证论治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注重辨证论治。

中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归为虚劳类疾病,常见的证型有气虚、阳虚、阴虚等。

1. 气虚型气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乏力、气短、肢倦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气虚型患者,通常采用益气固表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补中益气汤等。

2. 阳虚型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倦怠、肢冷、畏寒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阳虚型患者,常用温补阳气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理中丸、金匮肾气丸等。

3. 阴虚型阴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以烦躁不安、口干、失眠等为主要表现。

中医治疗阴虚型患者,常用滋阴养血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方剂有六味地黄丸、清热解毒汤等。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病人的疲劳症状。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百会、神门等,针刺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选取。

针灸疗法一般需要持续数次或数周以上的治疗,疗程因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

三、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按摩、拍打、揉捏等手法,促进血液循环,调整气血平衡,缓解疲劳症状。

常用的推拿手法包括拇指推、揉脊、擦腰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推拿按摩通常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每次治疗时间约为30分钟至1小时。

四、中药汤剂中药汤剂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药汤剂通过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滋养脏腑,改善疲劳症状。

常用的中药汤剂包括四君子汤、十全大补汤等,具体的方剂选择可以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结果而定。

中药汤剂通常需要连续服用数周或数月,并且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简称CFS)是一种以长期持续的疲劳感为主要症状的复杂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传统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包括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常用中药治疗方案以及辅助治疗方法等。

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在中医理论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血不足、脾胃虚弱、心肾不交、情志失调等。

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师会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常用中药治疗方案1. 补气养血药物治疗气血不足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常见证候,中医药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补气养血。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当归、熟地等,这些中药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疲劳感和生活质量。

2. 健脾益胃药物治疗脾胃虚弱是导致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病机,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健脾益胃。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白术、陈皮等,这些中药能够提升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从而增强体力,缓解疲劳感。

3. 补心肾药物治疗心肾不交是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另一个重要病因,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是补心肾。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枸杞子、茯苓等,这些中药具有补益心肾、安神益智的作用,可缓解焦虑、失眠等症状,改善疲劳综合征的整体病情。

三、辅助治疗方法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常常结合其他疗法来辅助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常见的辅助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调理等。

这些疗法能够通过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和身体平衡,减轻疲劳感,促进康复。

四、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的优势相比于西医药物治疗,中医药在慢性疲劳综合征治疗中具有以下优势:1. 个体化治疗:中医药强调个体化治疗,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综合调理:中医药一般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调整患者的身心状态,全面提升患者的康复水平。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 6 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

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CF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免疫性疾病,其特征是长期持续的体力和精神疲劳,常伴有体力活动明显减低、睡眠障碍、关节痛、乏力等症状。

目前,尚无明确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西医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则注重辨证施治,追求疾病的根本治疗。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辨证与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主要包括病因辨证和病证辨证两个方面。

1. 病因辨证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密切相关。

常见病因包括情志失调、劳累过度、不良饮食习惯等。

根据病人的具体病史和临床表现,中医可以辨证分型,如气虚型、阴虚型、湿热蕴结型等,以指导后续治疗。

2. 病证辨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中医可以判断病证的类型。

常见病证包括气虚体倦、肝郁脾虚、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具体病证进行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四海”、“三阴交”等。

通过调理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改善体力疲劳和精神疲劳等症状。

2.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白术等,通过益气补血、健脾养胃、清热解毒等作用,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减轻疲劳症状。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有积极的疗效。

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和经络,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疲劳和乏力感,改善睡眠质量。

除了以上方法,中医还可以结合艾灸、拔罐、中药浴等疗法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三、中医预防与调理除了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辨证施治外,中医还注重个体的预防与调理。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6②咽痛;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

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名医名方:治慢性疲劳综合征(心肾不交)方处方:黄连、阿胶各10克,黄芩、龟甲、磁石各15克,生地、白芍、鸡子黄、麦冬各20克,牡蛎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用于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辨证属心肾不交型。

主要表现为疲乏无力,烦躁不宁,健忘多梦,心悸怔忡,腰膝酸软,或遗精,舌尖红,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黄芩除热坚阴,生地、白芍、阿胶、鸡子黄滋肾阴而养血。

其中自芍佐阿胶补肾阴敛阴气,鸡子黄佐黄芩、黄连泻火补阴血,牡蛎、龟甲、磁石重镇潜阳。

饮食调养:在中医看来,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主要是肝脾肾的功能失调,加之长时间的精神紧张,身心劳累,内外相因,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失衡所致。

因此,用药粥来调治能获得满意疗效。

鸡归粳米粥:取乌骨鸡一只,糯米50克,黄芪45克,当归、大枣各15克,肉桂3克,食盐适量。

先将乌骨鸡宰杀去毛和内脏;再将黄芪、大枣、肉桂加水煎煮2次,每次煮沸后30分钟,取药汁2000毫升,与乌骨鸡、粳米共同煮粥,加入食盐,吃鸡饮粥。

每周2-3次。

鳗鱼山米粥:取鳗鱼1条,剖开去内脏,山药、粳米各50克,各种调料适量。

先将鳗鱼切片放入碗中,加入料酒、姜、葱、食盐调匀,与山药、粳米共同煮粥食服。

每天1次。

消疲灵粥;取消疲灵颗粒l0克,调稀粥食服,每天3次。

该药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消除疲劳的功效,对虚性慢性疲劳综合征有满意疗效。

党参糯米粥:取党参30克,山药粉、糯米各50克,红糖适量。

先将党参切成薄片,与糯米、山药共同煮粥,待粥熟时加入红糖,趁温食服。

每天1次。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探讨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探讨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治疗方法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一种以体力和精神疲劳为主要表现,伴随着一系列全身性症状的疾病。

虽然其病因尚不明确,但中医在治疗CFS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于CFS的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分类治疗法中医将CFS分为不同类型,根据不同类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常见的CFS类型包括气虚血瘀型、脾胃湿热型、肝肾阴虚型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中医医师会进行辨证论治,针对不同类型选择相应的中药方剂和治疗方法。

1.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CFS主要表现为疲乏、乏力、气短等症状,中医治疗主要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瘀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养血生发汤、柴胡活血汤等。

2. 脾胃湿热型脾胃湿热型CFS主要表现为倦怠、困乏、口苦口干等症状,中医治疗主要以健脾利湿、清热化湿为主要治疗原则。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薏苡仁汤、龙胆泻肝汤等。

3. 肝肾阴虚型肝肾阴虚型CFS主要表现为乏力、舌红少苔、五心烦热等症状,中医治疗主要通过滋阴养血、益肾安神来缓解病情。

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六味地黄丸、护肾胶囊等。

二、针灸疗法辅助治疗除了中药治疗,中医还常常采用针灸疗法来辅助治疗CFS。

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机体的气血流动,帮助改善病情。

常用的针灸手法包括温针、电针、艾灸等。

例如,在治疗气虚血瘀型CFS 时,可以选择梁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来进行针灸治疗。

三、中医养生调理中医强调"治未病先调理"的理念,对于CFS患者来说,养生调理是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

中医通过调整饮食、作息、心态等方面的养生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例如,建议患者每天有规律地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同时,中医也提倡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情绪压抑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总结: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具有针对性和整体调理的优势。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

中医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防治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也被称为“自身感觉疲劳综合征”,是一种难以解释的长期疲劳和疲劳引起的一系列体征和症状的疾病。

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机体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和体质失调所导致的疾病。

通过中医的综合防治,可以有效缓解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首先要进行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特点和体质类型,中医将慢性疲劳综合征分为气虚血瘀型、肝胆湿热型、脾胃气滞型等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 气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患者常表现出乏力、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舌质淡红或暗红,脉象细弱。

此时,中医会采用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补气药物如人参、党参、黄芪等,以及活血化瘀药物如桃仁、赤芍等,以促进气血循环,改善病情。

2. 肝胆湿热型肝胆湿热型患者常表现出疲劳困倦、口苦黏腻、头昏头痛等症状,舌质偏红,苔厚腻,脉象弦数。

中医治疗此型患者会采用清热燥湿的方法,常用的草药有黄芩、黄连、石膏等,以及清热解毒药物如金银花、连翘等,以清除体内湿热病邪,调整体内环境。

3. 脾胃气滞型脾胃气滞型患者常表现出疲劳乏力、胸闷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质淡、苔厚,脉象弦滑。

中医治疗此型患者会采用健脾和胃、调理气滞的方法,常用的草药有陈皮、白术、山楂等,以及理气药物如柴胡、枳实等,以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缓解症状。

二、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增强机体功能,改善病情。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大椎、神门、关元等。

此外,中药熏蒸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气和草药的挥发物刺激人体穴位,起到疏通经络、活化气血的作用。

三、调整饮食中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还需要通过调整饮食来缓解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慢性疲劳综合征与饮食习惯有关,因此中医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类型和症状特点,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石学敏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张伯礼、薛博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和《中国推拿百科全书》(骆仲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的相关内容及其他相关文献研究。

(1)无明显脏器器质性病变,以虚损性疲劳为主;
(2)多以懈怠、劳倦、失眠健忘等为主要表现;
(3)多伴有脏腑、气血、阴阳亏虚的相关症状。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修订的“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

(1)通过临床评定的无法解释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慢性疲劳,这种疲劳是新发的或者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非先天性的,不是由于正在从事的劳动引起的,经过休息不能得到缓解,且患者的职业能力、受教育能力、社交能力及个人生活等各方面较患病前有实质性下降。

(2)下述的症状中同时出现4项或4项以上,且这些症状已经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6个月或更长的时间,但不应该早于疲劳:①短期记忆力或集中注意力的明显下降;-6②咽痛;
③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④肌肉疼痛;⑤没有红肿的多关节的疼痛;⑥头痛,但其发作类型、方式及严重程度与以前不同;⑦睡眠后不能恢复精力;⑧运动后的疲劳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二)证候诊断
1.肝郁脾虚证:神疲乏力,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头部及周身窜通不适,抑郁寡欢,悲伤欲哭,或急躁易怒,情绪不宁,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胸胁满闷,喜出长气,头晕,低热,睡眠不实,纳食不香,腹部胀满,大便溏软或干稀不调,月经不调。

舌胖苔白,脉弦缓无力等。

2.心脾两虚证:精神疲倦,四肢无力,劳则加重,神情忧郁,不耐思虑,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心悸健忘,胸闷气短,多梦易醒,食欲不振,头晕头痛,身痛肢麻,面色不华。

舌质淡,脉细弱等。

3.脾肾阳虚证: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肢软无力,腰膝冷痛,困倦嗜睡,懒言易汗,畏寒肢冷,食少便溏,或遗精阳痿,性欲减退。

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无力等。

4.肝肾阴虚证:形体虚弱,神疲无力,腰膝足跟酸痛,潮热盗汗,头晕头痛,耳鸣眼涩,
心烦易怒,失眠健忘,口干咽痛,午后颧红,大便干结,遗精早泄,月经不调。

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等。

二、治疗方法
(一)推拿治疗
1.常规手法操作
头面部:患者取仰卧位,闭目。

医者位于患者头侧。

以一指禅偏锋推眼眶,分抹面额及头部;按揉百会穴、太阳穴,5分钟左右。

腰背部:患者取俯卧位,腰背部覆盖治疗巾,医者站于一侧,沿两侧膀胱经用滚法上下往返治疗5分钟左右;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肺俞、心俞、脾俞、肝俞、肾俞、命门等穴位;然后用右手食、中二指指腹循督脉经自大椎穴向长强穴轻抹三遍;后行捏脊法在背部膀胱经反复提捏多次,以皮肤略红,稍有温热为度;最后以擦法擦督脉、命门。

腹部:患者仰卧位,医者立于一侧,用手指按揉胸腹部任脉及胃经各约1分钟,然后以腹部为重点,沿顺时针方向揉腹、摩腹约3~5分钟,最后用一指禅推法或拇指点按膻中、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位约5~8分钟。

四肢部:患者分别取仰卧位和俯卧位,覆治疗巾与上、下肢部,医者站于一侧,施滚法于四肢部,以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配合一指禅推法或按揉法施于曲池、内关、合谷、神门、血海、伏兔、足三里、三阴交、太溪等穴位。

2.脊柱关节调整手法
根据病情需要,对颈、胸、腰骶椎出现小关节紊乱征象的患者,可施以脊柱关节调整推拿技术,尤其要重视枕寰枢、骶髂关节、颈胸交界处的脊柱调整。

(二)针灸治疗
1.针刺:辨证选用百会、印堂、大椎、膻中、气海、关元、内关、神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行间、太溪等腧穴,气虚明显用温针灸,肝郁加太冲或期门,肾虚加肾俞或命门,脾虚加中脘或脾俞,头痛加太阳或风池等。

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隔日1次。

2.灸法:循经灸督脉及背俞穴,分别选取大椎、至阳、心俞、膈俞、肝俞、脾俞、命门、肾俞等穴,用艾条循经按腧穴位置自上至下分别于各穴施回旋灸至局部皮肤发红,患者觉发热为止,各穴施术3~5分钟,隔日一次。

3.拔罐疗法:沿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行拔罐治疗,每次5分钟,可酌情予以走罐及闪罐治疗。

(三)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郁脾虚证
治法:健脾益气,调肝解郁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茯苓、当归、白芍、白术、薄荷、生姜、郁金、川楝子、厚朴、枳壳、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丸等。

2.心脾两虚证
治法: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川芎、当归、白芍、地黄等。

中成药:归脾丸、补中益气丸等。

3.脾肾阳虚证
治法:温中健脾,益肾壮阳。

推荐方药:右归丸加减。

熟地黄、制附子、肉桂、山药、白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炙甘草等。

中成药:右归丸等。

4.肝肾阴虚证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推荐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知母、黄柏、龟板、鳖甲、枸杞子等。

中成药:知柏地黄丸等。

(四)运动疗法
适当进行有氧训练,根据个人特性、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选择,如快走、慢跑、骑车、太极拳、导引等。

(五)健康指导
1.披风喊,适寒温,尽量减少伤风感冒。

2.调饮食,戒烟酒,少食辛辣厚味生冷不洁之物。

3.慎起居,适劳逸,松弛有道,适当节制房事。

4.舒情志,少烦忧,积极的心理疏导有利于身体的康复。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
疗效指数(尼莫地平法)=(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临床症状积分×100%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
有效:临床针状、体征均有所好转,30%≤疗效指数<70%;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二)评价方法
1.评价时点
第一次治疗当天以及治疗14~21天,可选用“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症状评分标准”或“疲劳评价量表”等进行评价。

2.评价量表
根据“疲劳评价量表”评价。

疲劳量表即FS-14量表,是1992年由英国King’s College Hospital心理医学研究室编制。

评价方法:请仔细阅读每一条目后,根据最适合本人的情况选出“是”或“否”。

除第10,13,14个条目为反向记分,即回答“是”记为0分,回答“否”记为1分;其他十一个条目都为正向记分,即回答“是”记为1分,回答“否”记为0分,计算出总分值。

总分值越高反映疲劳程度越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