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

合集下载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教案1. 嘿,朋友!你知道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有多重要吗?就好比在黑暗中寻找那一丝亮光,找对了就能看清前路!比如说“沛公军霸上”中的“军”,你能想到它是“驻军”的意思吗?这要是不搞清楚,整篇文章可就理解歪啦!2. 亲,想轻松搞定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吗?这就像解开一道神秘的密码锁!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私”,可不是我们平常说的“自私”,而是“偏爱”呀!你要是搞错了,那可就闹大笑话啦!3. 哎呀呀,同学们!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难不难?其实不难!就像玩寻宝游戏,找到线索就能成功!比如说“朝服衣冠”中的“服”是“穿戴”的意思,你想到了吗?4. 朋友,你可别小瞧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好比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正确的航向!像“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中的“福”,是“赐福,保佑”,要是理解错,那不就迷失方向了?5. 嘿!知道吗?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是打开古代文化大门的钥匙!比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中的“间”是“参与”,这要是不懂,怎么走进那精彩的古代世界?6. 亲,还在为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头疼?别怕,这跟走迷宫找出口一样刺激!像“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中的“箕畚”,是“用箕畚”,搞明白了就能顺利走出来!7. 哎呀,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可有趣啦!就像探索未知的宝藏,充满惊喜!比如“愿为市鞍马”中的“市”是“买”,发现这个是不是很开心?8. 朋友,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重要着呢!这好比是建造大楼的基石,不稳可不行!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中的“奔”是“飞奔的马”,搞错了大楼可要塌啦!9. 亲,想在文言文世界里畅游吗?那得先搞定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给汽车加油,没油怎么跑?比如说“其一犬坐于前”中的“犬”是“像狗一样”,明白了不?10. 嘿!别觉得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枯燥,它其实像精彩的冒险!像“潭中鱼可百许头”中的“可”是“大约”,这不就像发现了一个小秘密?11. 朋友,还不明白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吃饭不知道用筷子,多不方便!比如“卒中往往语”中的“往往”是“到处”,搞清楚才能吃得香!12. 亲,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是走进古人心灵的通道!像“属予作文以记之”中的“属”是“嘱咐”,不明白怎么和古人交流?13. 哎呀呀,别把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想得那么难!它就像搭积木,一块一块弄清楚就成!比如“微斯人,吾谁与归”中的“微”是“没有”,是不是很简单?14. 朋友,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可是大本事!这好比是武林高手的秘籍,掌握了就能称霸!像“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的“自非”是“如果不是”,学会了多厉害!15. 亲,还搞不定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迷路找不到家,多着急!比如“录毕,走送之”中的“走”是“跑”,清楚了就能回家啦!16. 嘿!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有窍门哦!就像开锁找对钥匙,轻松打开!像“媵人持汤沃灌”中的“汤”是“热水”,找到了钥匙多爽!17. 朋友,知道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的魅力吗?这就像一场奇妙的旅行!比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是“借”,一路都是风景!18. 亲,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不难不难!这就像唱歌找对调子,顺顺溜溜!像“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中的“反”是“同‘返’,往返”,找准了多好听!19. 哎呀,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很关键哟!这好比是下棋的布局,错一步都不行!比如“渔人甚异之”中的“异”是“对……感到诧异”,布局好了才能赢!20. 朋友,还怕文言文实词含义推断?这就像爬山,一步一步往上,总会到顶!像“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是“用鞭子打”,坚持就能成功!。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及推断方法教案教学目标:1 在特定语境中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 指导解题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常用但常错的实词(名、动、形、数、量词)在文中:在语境中理解实词的含义二指导解题方法例题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世为著姓。

祖父堪,蜀郡太守。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文多,故不载。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A衡少善属文属:写作B遂通《五经》,贯六艺贯:学习C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拟:仿照D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奇:认为……奇属:shǔ名词类,辈. 例:《过秦论》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动词隶属,归属.《滕王阁序》时为九月,序属三秋zhǔ动词连接.《屈原列传》亡国破家相随属动词写作. 《屈原列传》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动词劝酒《赤壁赋》举酒属客奇:认为……奇词类的活用的考查也比较常见,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例,吾妻之美我者语境分析法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但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 ,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含义。

实际上这里要求考生具备的是一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在推断的过程中始终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段。

贯:精通语法结构推断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一般从谓语的位置上判断较多。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活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断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常见文言实词的识别与理解。

2. 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3. 练习与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提高阅读能力。

2. 难点:学会通过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语境中词语的含义。

3. 练习法: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篇目。

2. 教具:多媒体设备。

3. 参考资料:文言实词词典、相关学术资料。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言实词,巩固记忆。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讲解常见文言实词(15分钟)1. 举例讲解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含义。

2. 强调重点词语,提醒学生注意。

三、语境推断词语含义(15分钟)1. 提供几个含有重点词语的文言文段落。

2. 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

3. 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四、练习与巩固(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校对答案,讲解错误原因。

3. 针对学生错误,进行针对性辅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

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文言文阅读范围。

3.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常见文言实词、语境推断词语含义、练习与巩固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六、教学案例分析1. 选取几个含有重点文言实词的文言文段落。

2.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尝试推断出词语的含义。

3. 分析推断过程中的难点和困惑,共同讨论解决。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

高考语文复习教案: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教学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实词词义。

教学重点: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教学构想:1、实词重在积累,督促学生每周复习两篇课内文言文,120个实词分为12组,每天落实一组。

2、设计导学案,了解学情。

3、精选课内和高考真题作为实例,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作业检查2、明确复习目标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因而掌握实词至关重要。

应考对策: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与技巧。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基本方法。

二、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1、提前印发学案,学生完成练习。

2、讨论六组练习,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第一组:1、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

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请推断词义: 弄璋弄瓦可以联系上下文,寻找有效信息:“我夫人有娠”(娠:怀孕)“果双生一男一女”“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弄瓦:生女“弄璋、弄瓦”典出《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

……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璋是好的玉石;瓦是纺车上的零件纺锤。

男孩弄璋、女孩弄瓦,实为重男轻女的说法。

(“璋”是好的玉石,顶端作斜锐角形,是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礼器。

给儿子“璋”玩,一方面是希望他有玉一般的品德,一方面又希望他成为贵族,可以“光宗耀祖”。

后来就把生下男孩子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零件。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教学设计江苏省盱眙中学封士亮【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方法,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考点导读—方法总结(考题导析—规律总结—方法点拨)—训练拓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通过文言实词的学习进一步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二、请你猜测一下下面两个句子中的划横线的词的含义。

1、“有飞骑犯法,善才(人名)绳之”,你能准确解释“绳”这个词吗?2、“进之此时案腰间刀伺道济,有异言,则杀之。

道济趋下阶,叩头曰:‘武皇帝在上,臣道济如有异心,速殛(jí)之。

’”你能推断出“殛”的意思吗?答案:绳,制裁。

通过成语“绳之于法”可以得知。

殛,诛杀。

通过语境可以得知。

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推断实词词义的方法。

一、通假分析法【因例说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2、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倍”通“背”,违背3、畔主背亲“畔”通“叛” 背叛4、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方法阐释】通假分析法: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运用相当普遍。

对于一个词,当我们用本义及其引申义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时,我们就应该想一下它是否借用为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

【小试牛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

绩甚著。

(2023年高考全国卷)答:分析:振通“赈” ,救济2、熊鼎,字伯颍,临川人。

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一轮复习教案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

2.学会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3.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与复习。

2.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具体含义理解。

3.阅读训练与实战演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教学难点:根据语境推断文言实词的具体含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很多文言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呢?今天我们就来复习一下这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并学会如何在文中理解它们的含义。

2.常见文言实词的积累与复习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常见文言实词。

请大家拿出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些实词的基本含义。

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仁爱、忠诚、孝顺、恭敬勤奋、俭朴、谦逊、正直3.游戏环节我们来进行一个“猜词游戏”。

我将给出一个文言实词,同学们需要猜测它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猜对了的同学将获得一个小奖励。

游戏开始,第一个词:仁。

请同学们在心中默念它的含义,然后举手回答。

很好,这位同学回答正确。

仁在文中通常表示仁爱、仁慈。

第二个词:义。

4.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现在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常见文言实词的基本含义,我们要学习如何根据语境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请同学们拿出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篇文言文。

请大家仔细阅读,并找出文中的实词,尝试理解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论语·为政》同学们,请找出文中的实词,并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在这里表示道德、德行。

“居”表示处于、位于。

请同学们依次分享你们的理解,我们一起讨论。

5.阅读训练与实战演练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我们将进行一些阅读训练和实战演练,以提高我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阅读文言文《论语·八佾》,理解其中的实词含义。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对象:高中语文教学时长:1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文言文材料,包含有一定难度的实词。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学生:“你们在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过哪些难以理解的实词?又是如何解决的呢?”二、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和技巧,包括:a. 根据上下文线索推断b. 运用常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推断c. 利用词缀和词尾变化推断d. 比较和对照常用词义推断2. 举例讲解每种方法的运用和效果。

三、实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些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推断方法,解决文言实词的含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四、练习与反馈(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文言实词的推断。

2. 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反馈和解答疑问。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

2.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在今后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方法来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 教师给出建议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他们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和技巧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评估他们对所学生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六、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提供一段含有较多未知实词的文言文段落,要求学生独立进行阅读和推断。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实词推断任务。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补充。

七、拓展与深化(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其他文言文材料?2.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讨论如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优秀教案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优秀教案

如何推断文言实词词义1,形训推断法: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A,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B,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A句“造”的义符为“辶”,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就可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B 句“觐”为形声字,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2,声训推断法:(通假推断法)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A,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A句“顿”与“钝”读音相近通假,“钝”的含义是“不锋利”,那么“甲兵顿弊”就是“甲弊兵钝”,意思是“长期放弃战备,铠甲破弊,兵器也不锋利了”B句“要”与“邀”同音通假,推断“要”的意思是“邀请”。

3,词性推断法:根据词语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推知它的词性,根据词性进而推知它的实词词义A,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B,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C,变姓名,诡踪迹D,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A句为对仗句,“据”对“拥”,“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的意思,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B中借助“良”推断“劲”应为形容词,进而解为“硬的、强有力的”C句中借助“变”推断“诡”应为动词,解为“隐蔽”D句中借助“戴”将“腰”解为“腰上佩戴着”4,语法结构推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由结构推断词性,进而推断词义A,楚王贪而信张仪B,信义著于四海在A句中“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在B句中“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5,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的含义A,金人曳出,击之败面B,使老弱女子乘城在A句中,我们联想到《口技》中“曳屋许许声”,《送东阳马生序》中“当余从师也,负箧曳屣”,还有成语“弃甲曳兵”中的“曳”都是“拖、拉”的意思,进而推断这句中的“曳”作“拉”讲,省略了宾语“之”在B中,我们联想到《氓》中“乘彼诡垣,以望复关”,《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两句中的“乘”都是“登”的意思,进而推断此句的“乘”作“登”讲。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

文言文复习专题一: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教案〕一、学习目标:1.把握推断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方法2.把分析推断出的实词含义用于实际答题中考点阐述: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指的是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

高考对实词考查常常是固定的唯一的意义,这就是需要具备根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

2、本考点中值得注意的地方有两点:一是“常见实词〞: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来讲,“常用实词〞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从词义上看。

考查的常用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

二是“在文中的含义〞:所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

因而要确定某个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这也就是一种能力。

二、轻松起步:钟响磬鸣一僧房中有磬,日夜辄自鸣。

僧以为怪,惧而成疾。

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

曹绍夔素与僧善。

夔来问疾,僧具以告。

俄击斋钟,磬复作声。

绍笑曰:“明日设盛馔,余当为除之。

〞僧虽不信绍夔言,冀或有效,乃力置馔以待。

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lǜ〕磬数处而去。

其响遂绝。

僧问所以,绍夔曰:“此磬与钟律合,故击彼此应。

〞僧大喜,其疾便愈。

〔错:同“锉〞。

〕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曹绍夔素与僧善。

知识迁移: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X良。

《鸿门宴》译文:曹绍夔平素和这个和尚交好。

〔2〕绍夔食讫,出怀中错,鑢磬数处而去。

语境推断:讫:完结。

〔收讫、付讫〕鑢:用锉锉东西。

译文:曹绍夔吃完饭,拿出怀里的锉子,把磬锉了几处就离开了。

掌握两种技巧:知识迁移语境推断三、分门别类归纳整理:A、注意文言通假现象: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2.君子生非异也3.因击沛公于坐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小结:文言文通假的原那么是“音同〞或“音近〞,非音同音近不能通假。

那么,在一个句子中假设遇上讲不通的“障碍字〞,不妨以同音或近音字替换,联系上下文能够讲通,那么有可能就有词的假借。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篇一:文言实词字形推断法教学设计】学苑杯大赛教学设计【篇二: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教案】【篇三: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文言实词推断五法教学设计1、探究几种常见的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2、灵活使用所学习的推断方法,学会实词推断。

掌握实词推断的几种常见方法;能准确推断文言实词(课前预习为主,这些知识学习难度不大,在涉及时作简单说明)1、会意字和形声字相关知识2、汉语语法知识相关知识《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

有两种考查形式:1、选择题的形式: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项;2、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实词的含义。

要求:多积累常见实词的常见义项,同时要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与技巧,即积累与答题技巧并重。

(课下预习课堂讨论,师生共同探究)一、方法一借助语境例: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

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褒或贬义)词。

练习:1、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解释?绐?的含义欺骗2、判断解释是否正确b 吏误收(周)访,访奋击收者收:收留(2013年广东卷)题中?周访?为人名,判断?收?的含义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应该为逮捕拘押二、方法二借助字形籴:买进粮食;粜:卖出粮食练习:1、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解释?畴?的意思田地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解释?组?的意思绳索3.生而眇者不识日解释?眇?的意思瞎,双目失明4.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和氏璧》解释?刖?的意思砍三、方法三借(词组)助结构分析例:1、文过饰非2、前倨后恭你能推断出?文? 及?倨?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文:掩饰;倨:傲慢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解释?奔?的意思飞奔的马追亡逐北解释?北?的意思逃跑溃败(的军队)练习:1、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解释?逸豫?的意思安逸享乐2、通五经,贯六艺解释?贯?的意思通晓3、庶竭驽钝,攘除奸凶解释?攘?的意思排除四、方法四借助语法知识例:将军身披坚执锐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坚?解? 坚硬的盔甲 ?,?锐?解? 锐利的兵器 ?才能搭配。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推断的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3.学生能够通过推断,提高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用于示范和练习。

2.教师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教师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并解释其在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性。

2.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举一些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实词推断的必要性。

Step 2 示范1.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文言实词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其中的实词。

2.教师解释实词可能的含义,并与学生共同推断出其中最合理的含义。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上下文、字义等推断的方法,确定实词的含义。

4.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提示,帮助他们进行推断。

5.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推断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推断的原理和方法。

Step 3 练习1.教师给学生分发一些文言实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推断练习。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逐个核对并讲解答案,解释推断的过程和方法。

3.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适当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加深学生对实词推断的理解。

Step 4 总结和小结1.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实词推断的方法和要点。

2.教师可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Step 5 拓展练习1.教师设计一些拓展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上下文的帮助下,推断出文言实词的含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后,教师逐个核对并给予反馈。

Step 6 课堂反思1.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课堂反思,让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的收获和困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Step 7 作业布置1.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文言实词的推断能力。

2.教师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注重分析、推断的过程,并写出推断的依据。

3.教师告知学生作业的提交时间和方式。

Step 8 教学结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常见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2. 学生能够通过上下文、语法结构、词义推测等手段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学生能够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实践阅读推断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准备:1. 文言文阅读材料。

2. 相关文言实词推断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章:文言实词推断概述1.1 导入:介绍文言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讲解:解释文言实词推断的概念和方法。

1.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1.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二章:上下文推断法2.1 导入:介绍上下文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2.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上下文线索推断实词含义。

2.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2.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三章:语法结构推断法3.1 导入:介绍语法结构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3.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语法结构推断实词含义。

3.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3.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四章:词义推测法4.1 导入:介绍词义推测法的原理和应用。

4.2 讲解:解释如何通过词义推测实词含义。

4.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4.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第五章:综合推断法5.1 导入:介绍综合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5.2 讲解:解释如何综合运用多种推断方法推断实词含义。

5.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例句,示范推断过程。

5.4 练习:学生练习推断给定的文言实词含义。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练习推断的正确率。

3. 学生对文言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词类活用推断法6.1 导入:介绍词类活用推断法的原理和应用。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推断教案

专题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积累文言实词,并掌握文言实词常见的推断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来正确理解、解释常见实词的意义。

三、课时安排:2课时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考点阐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考查的第一个考点是:“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该考点要求考生能够根据一定的语言环境来正确推断某一实词的含义。

(二)命题分析:(见<<名师金典>>教师P78- 学生P51高考方向标)(13年广东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周测1)A.有夙儒张覃者未第第:科举考中 B.推辱主帅推:追究C.不痛绳之绳:捆绑 D.复命知益州知:掌管(12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名师金典>>教师P76- 学生P49A.陶澍就擢.巡抚提升B.分别应劾、应偿、应豁.免除C.将以次举.刘河、白茆、练湖、孟渎诸工推举D.后咸丰中乃卒.行之最终(11年广东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见课堂检测)A.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痛苦 B.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腾跃C.官夔州游击,夔关临峡做官 D.抵关适断,船不能行碰到1、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了实词中的一词多义(07-13年都有)、古今异义(08、07年)、词类活用(11年.09年)、通假字(08年)等;2、2012年考查的四个实词,2个(擢、豁)....不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2011年考查的四个实词都不是,13年、10年、 09年、08年都只有一个常见词,分别是知(第110个)、识(第70个)、奇(第57个),造(第109个),所以有时文言实词的命题范围不会局限于“常见的120词语”。

3、实词备考策略:1)积累常用的文言实词。

2)掌握一些词义推断的具体方法(见<<名师金典>>教师P80- 学生P52)(三)解题技巧:1、语境分析法(主要方法)见<<名师金典>>教师P80- 学生P52中的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教学目标】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导入】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5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

实词是文言文的重点和难点。

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的六组练,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一、字形推断法1、想一想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财物)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田地)③金就砺则利。

(磨刀石)④振长策而御宇内。

(马鞭子)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2、方法阐释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例如,“贝”与钱财有关;“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竹”与竹子有关;“忄”与内心活动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饣”与食物或吃有关;“辶”与行走、行动有关;“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王”与玉有关。

3、课堂练①君径造XXX寓之法华寺。

(到,去)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XXX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XXX 本人直接到XXX居住的法华寺去。

②XXX为诳,而刖其左足。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难点突破----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1.以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一、导入:某年高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测练题1.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余置笔砚坐片时置:设置B.循原路下如理旧书理:文理C.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津:渡口D.陋矣妄矣,殆不然矣殆:危险答案:C 温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3分)①奢泰亡度③及后恣己,忘其前善(节制)(放纵)考点扫描“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要考点。

虽然没有单独的考实词。

但在整句的翻译中还是占有很大的分值。

翻译的句子中是否具有考查价值、便于设置给分点的实词,成为该句被选择做翻译句的判断标准。

从这个角度来看,“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分值远在3分以上。

二、对策------注意积累学会推断第一组1、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全国卷)比喻细小的东西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广东卷)友好、与……交好。

总结:方法一:迁移联想法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第二组1、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广东卷)安排……就寝2、自放驴,取樵炊爨(cuàn)樵:柴火3、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重庆卷)赞美,赞赏总结:方法二:语法分析法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园地11-05 2357: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教案)教学目标培养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水平。

教学内容与步骤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关键是读懂原文,准确地把握文意,而能读懂原文的最重要的条件是能正确理解文中实词的意义。

鉴于此,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例题: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

2、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祉比境,常通商贩,贸籴粮食。

解析:会意字,上为“入”,下为“米”,整合可知。

解答:籴——买进粮食联想:粜——卖出粮食启示:汉字的形旁与字义有关再如:(1)用“贝”字作偏旁的字:购例: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购悬赏捉拿﹚结论用“贝”作偏旁的字大都与“钱财”有关⑵用“ 糸”作偏旁的字缢绡缒例句① 自缢于庭树《孔雀东南飞》②一曲红绡不知数《琵琶行》③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退秦师》结论用“糸”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绳索、丝织品”有关。

⑶.用“王”作偏旁的字:瑾瑜璐例句:①.何故怀瑾握瑜《屈原列传》﹙瑾、瑜美玉,此处比喻美好品格﹚②.被明月兮佩宝璐《涉江》﹙璐美玉﹚结论用“ 王”作偏旁的字大都与美玉有关。

补充:部分偏旁与字义的关系:“钅(金)、木、氵(水)、(火)、土”——与五行有关;“刂(刀)、弓、矛、戈、斤(斧)、殳(shū)”——与兵器有关;“马、牛、羊、豕、犭、鸟、虫”——与动物有关;“辶(走)、彳(行)、(心)、(言)”——与人的行为有关。

其它:禾----五谷、皿----器具、宀----房舍、冖----笼罩、求----毛皮、歹----死亡、月----肉、页----首、目-----眼、尸 ----身体、隹(zhuī)----鸟雀 ......二、例题:①金就砺则利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③生而眇者不识日解析:从字形入手①“砺”,“石”旁。

推断它可能与一种“石”有关,据上下词意“金”和“利”可知,“砺”:“磨刀石”。

②“昳”,从“日”,有光,联系“形貌”及”丽”,“昳” 可以理解为“光彩”。

③“眇”,从“目”从“少”,联系下文“不识日”,可推知为眼盲。

归纳:以形推义,联系语境汉字中的形声字占90%以上,大都可以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其词义(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一句中“造”的意义,“造”的形旁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

“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这里的文意不符。

根据汉字的造字特点,我们能够从汉字的字形来推断文言实词的词义。

如《送东阳马生序》中写青少年时求学的种种艰苦时说:“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能否理解该句的关键是对“怠”字的掌握程度。

据造字法我们可知,“怠”是个形声字,从心台声。

其形旁“心”,本义为心脏。

从“心”的字的含义大多与人的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及人的道德品质有关。

知道了这些。

再联系“手指不可屈伸”一语和“弗”等词语,可推断出这里“怠”的含义是由本义“怠慢、轻慢”引申出来“懈怠”的意思。

再如《赤壁之战》中“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句中的“引”,是会意字,从“弓”“丨”,其本义是拉开弓。

这里若讲成“拉开弓”显然不通。

如果能联系“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这一句(即:一开始交战,曹军的军队失利),其意思就显豁了:像拉开弓一样把军队拉开;但因为是失利,所以不可能向前拉,只能向后拉。

由于“向后拉”,再一联想,当然是“后退”“退却”了。

三、例题:①韦编三绝②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③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④以为妙绝⑤佛印绝类弥勒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提示:从语法结构关系(句子成分)分析分析示范:① 断绝②主语“群响” ;“毕” 修饰“绝” ,状语;“绝” 当是谓语,动词,译为“停止”③ “与世隔绝的”④“到了极点”⑤“非常”⑥“渡过”例题①烟涛微茫信难求②楚王贪而信张仪③信义著于四海解析:①修饰谓语“难求”,作状语。

意为“实在”②“信张仪”是一个动宾结构,因而推断“信”作“相信”讲③“信义”是句中主语,推断“信”是名词,作“信用”讲归纳:联系上下文,作语法分析即审察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

句子的结构是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信”字,通过对语法结构的分析,可知它是用来修饰谓语“难求”的,显然是作状语。

状语一般由副词和形容词来充当,结合语境可推断出“信”字是“的确”“实在”(副词)的意思。

又如2000年全国高考卷第11题,要求判断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题面C项“自放驴,取樵炊爨”中的“樵”,给定的解释是“打柴”。

“樵”固然有“打柴”的意思,但它在句中已作了动词谓语“取”的宾语,而取在这里是“砍”“打”的意思,若再将“樵”释为“打柴”岂不扦格不通了?练习:1、自放驴,取樵炊爨。

樵:打柴。

(2000年全国)“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解释成动词“打柴”错误。

2、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

雨雪:下雪。

(2001年春季)“雨雪”是两个名词连用,“雨”活用作动词,“雨雪”即“下雪”。

3、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谓语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应为“应和”。

4、昌期少年,不闲吏事闲:空闲“吏事”当为名词,作宾语,“不”修饰“闲”,表明“闲”为动词,故错。

当通“娴”,意为“娴熟”。

5、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辩:辩驳“多”当为谓语(可联系“山多石,少土”),“辩”处于宾语位置,不是动词,当解释为名词,“辩才”。

三、例题: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劝学》(“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六国论》(“族”字义同“灭”字,“消灭”)4、通五经,贯六艺《张衡传》(精通)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选择、选拔)6、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谏太宗十思疏》(谨慎)归纳:联系上下句,作结构推断(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例如:“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

”(《屈原列传》)。

上下句以“而”相连,表并列关系,据“亡国破家”这个并列结构的短语可推知“圣君治国”亦当为并列关系,译为“圣明之君,治平之国”。

若译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则为主谓关系,与前句结构显然不相对应。

再如:“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

“劳苦倦极”与“疾痛惨怛”相对。

“疾痛惨怛”并列陈述几种情况,译为“疾病、痛苦、凄惨、忧伤”,那么“劳苦倦极”的“极”就不可译为“极点”。

练习:1、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可矜怜。

“顽鲁”的释义提供了四个选项: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

解析:句中“顽鲁”对“贤俊”,“贤俊”是“贤能而有才智”的意思,那么“顽鲁”自然是“愚昧而蠢笨”了。

2、于是行旅不至,人物无资。

行旅:旅行,游览解析:“行旅”与“人物”处于对应位置,借助“人物”可推知“行旅”当为名词,故错。

四、例题:人古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联想:第一册《劝学》(蚯蚓)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答案:用——因为启示:联想教材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如果平时熟读课文,并能够记住大量包含“常见实词”的例句,阅读和考试时根据课文中类似的例句来解释有关实词的含义,找到正确答案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题目所给的义项是:拔—被攻取。

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齐人追亡逐北”,题目所给的义项是:北—指败逃者。

依据《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的“亡”当“逃亡的人”、“北”当“败逃的人”讲,可以推断答案也是正确的。

2001年第11题: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

“乘”被解释为“巡视”,不合情理。

因为“老弱女子”是平民百姓,根本不可能像官员们那样去“巡视”。

《涉江》中“乘鄂渚而反顾兮”的“乘”是“登上”的意思。

按“登上”之意来解释“乘”,“让老弱女子登上城墙”,与前面故意“令甲卒皆伏”相互呼应,这正是主人公田单用来麻痹敌人的一条计策,与文意完全相符。

练习:1、2004年全国(黑龙江、吉林):岁凶,汝旁诸县多盗凶:不吉利联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凶——庄稼收成不好2、2004年福建: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用事联想:《触龙说赵太后》“赵太后信用用事,秦急攻之”用事——掌权,实施变法改革3、2005年湖北: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 《烛之五退秦师》(把……当作边境)鄙:边境五、例题: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不速之客,“招致,招引”“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涉江》“日薄西山” ,“接近”势拔五岳掩赤城《梦游天姥吟留别》出类拔萃,超出启示:联想成语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拔”有两个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义项可分别见于成语“拔苗助长”、“出类拔萃”。

“攻取”义是由“拔出”义作了引申而来的,古时攻城必拔敌方军旗,拔下军旗即为“攻取”,再考虑上下文的语境,也可推断解释为“被攻取”是正确的。

又如1997年全国高考卷第12题,A项“善才绳之”中的“绳”字,该项给定的解释是“捆绑”,这个解释是否正确呢?如果我们能联想到成语“绳之以法”这个成语中的“绳”指“准绳”这里有“制裁”的意思,便可推测到“善才绳之”中的绳也是这个意思。

便可断定该项作“捆绑”讲是不正确的。

该题B项“先涕泣不自胜”中的“胜”,解释为“控制”,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联想一些带“胜”的成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