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给”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合集下载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小学数学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株洲市茶陵县城西小学邮编:412400 谭常艳关键词:学困生,学习能力,学习心态。

提要: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为了能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困境,我们应对症下药,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能力;我们要强根固本,调整“学困生“的学习心态。

小学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起点。

特别是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这便要求我们教师要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措施,争取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然而,无论哪一所学校的哪一个班级,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特殊的学生——“学困生”。

怎样帮助这些“学困生”“脱困”便成了许多老师头痛的问题。

在此,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学困生”走出困境。

何谓“学困生”?学困生就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但其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年级学生,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的学生。

既然智力水平正常且没有感官障碍,那“学困生”又是如何产生的?于是,“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便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在我曾带过的一届一年级学生中,有几个孩子在刚开学时就表现出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其他孩子,如学生A:性格活泼好动,但课堂上精神很难集中。

学生B:性格内向,课堂表现很安静,但思维不会跟随老师,经常走神。

学生C:课堂表现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总是不能及时地掌握知识,无法跟上老师授课进度。

学生D:不但自己不认真学习,还常常欺负同学,影响他人学习。

他们鲜明的特点让我不得不深入了解他们学习落后的原因,于是,我对这几名学生分别进行了家访。

其中,学生A家庭条件较好,父母对孩子较溺爱,缺乏正确的引导;B、C、D三名学生均为留守儿童,家中仅有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几乎不能提供任何的家庭辅导。

学生B和D经常向爷爷、奶奶表示不想上学,对学习有厌倦情绪;学生C上学积极性较高,但放学之后从不做家庭作业。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 东莞-大朗网 大朗镇政府公众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好办法 - 东莞-大朗网  大朗镇政府公众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的好办法——每日给学困生一份好心情大朗一小李锋我们往往对学困生的评价是“上课一条虫,下课一条龙”,如何让学生做到“下课一条龙,上课也一条龙”呢?我觉得主要是给学困生一份好心情,引导学生在上课时保持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

心理学研究证明,影响学习效率的主观因素有三个:心理状态、智力水平和学习方法。

心理状态不佳的人,即使有超凡的智力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

正如古语说的“兴之所至,足之蹈之”。

只有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人才能进入更高一层的心理需要。

因此,对于学困生,引导他们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促进学习,争取进步的开始。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困生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努力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个性。

具有我观、开朗个性的人,在活动中往往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得失和挫折。

他们能自觉地调整心态,始终以愉快的心情投入到活动中,乐观、开朗的个性势必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呈现出高效。

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良好个性品质,这是产生积极情绪状态的基础。

2.要增强学生自信心,自信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壮态,缺乏自信心的人是没有获得成功的希望的。

自信心是一种自己相信自己的情绪体验,也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估计,是人们成长与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的心理品质,是人们从事活动、展现才华的出发点。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其主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我。

作为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应该努力提供、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情境,特别是要让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个有自信心的人相信自己有力量办好一件事,就很可能获得成功。

3.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索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是学习的一种稳定持久的促进力。

兴趣能激起大脑的兴奋状态,使人长期学习而不觉疲倦,也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习效率,德国的第惠多斯说,“如果使学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权,任何方法都是好的”。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随着素质教育的持续深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需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树立信心,不回避遇到的困难,通过主动独立思考的积极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兴趣。

一个学校,一个班集体,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中等生和优等生的层面上是出不了成绩的,也不叫素质教育。

我们更应该充分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学困生是指普遍存有学习困难的学生,也称后进生。

让学困生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揭示学习规律,教给学习方法,发展他们的水平。

由此可见,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有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学校要把学生的天赋和才能开发出来,教师应该是一个精心的播种者和耕耘者,要去扶正那些正在生长中的幼苗的脆弱的细根,即时铲除他们身上的“杂草”,促使他们在肥沃的土地上健康成长。

对于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长期的、艰难的,整个过程都需要耐心、爱心和信心陪伴。

作为教师,首先要对这些学困生充满爱心,使他们能充分信任你,同时对你所教的学科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善于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到享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对他们的转化有着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甚至还适当的对他们倾斜,发现积极因素和可利用的因素,积极有效地提升学困生的英语水平,促动了他们的转化。

教育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表明:95%的学生智商差异不大,低智商的学生约占5%。

除了极少数具有先天智力缺陷的后进生外,在绝大部分后进生身上,存有一定的客观因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与其学习背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等密切相关。

如父母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孩子的爱好、特长受到压抑;学习挫折使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集体友谊;以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等。

那么如何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工作呢?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用“爱”去唤醒学困生的自信心,挖掘“闪光点”。

如何为“学困生”排忧解难

如何为“学困生”排忧解难

如何为“学困生”排忧解难(一)走进学生心灵,及时发现“险情”。

1.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只在讲课时隔着讲台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学生的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

”因此,教师要多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使学生信任你。

由此唤起学生对老师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到对英语这一学科的爱。

2.转化“学困生”最好的办法是杜绝“学困生”。

杜绝“学困生”的最好的办法是及时发现可能成为有困难学生的思想变化,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好英语的信心。

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所有学生,尤其是基础差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难度的不同区别提问不同等级的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成就感,坚定学好英语的决心。

(二)开发转化资源,结成帮扶对子。

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毕竟有一定的距离,而学生间的交流是顺畅、亲密、平等的。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优等生与学困生同在一个活动小组,在共同合作、探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的熏陶。

给优等生帮扶学困生的任务,让他们结成帮扶对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各帮扶对子之间开展比赛,看哪一对提高得快,效果好。

(三)改变教学方法,注意学法指导。

最好的老师。

“学生学习兴趣减退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简单、课堂沉闷,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让课堂生动有趣。

可以采用歌曲、游戏、诗歌、绕口令、故事、小幽默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调动学生所有的感知器官,让他们的耳朵听英语、眼睛看英语、嘴里说英语、手上写英语,甚至要他们感觉英语。

好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绩提高的关键,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

多数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教师就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引导他们找到语感。

同学间互相交流学习英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2009中考复习已拉开序幕。

如何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决胜中考,是各校毕业班教学研究的重要话题。

我校生源的总体状况,决定了中考总均分的增长点在中下等学生的身上,而这真正的问题归结点就在学困生群体上。

可以说,学困生转化的成败,是教学质量再上台阶的瓶颈。

学困生是学校教育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其不良的先天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社会环境,造成了他们诸多的不良行为。

如,行为上的盲目性、心理上的逆反性、家庭及周围的影射性,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进步。

同时他们受惯了批评,得不到爱心,常常明知故犯,我行我素,不求进取。

学困生转化工作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

我校将学困生转化工作作为毕业班的重点工作,早谋划,定措施,早落实,鼓励动员教师关注学困生,牵手学困生,用爱心与责任心帮他们“摆脱学困”。

具体工作如下:一、理念更新,多管齐下,形成学困生的转化的教育合力。

1、进行师生双边教育,促进理念的更新。

补差活动也是一种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与学生在心理上是否融洽,能否沟通,决定了补差的效果。

我们利用教师会、年级组座谈会、上学期期末考试分析教师会,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补差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让教师懂得转化一名差生与输送一名优生一样重要的道理,树立心中既有“差生”又无“差生”的思想。

要求课堂内外,教师对学困生要采取倾斜政策,给以“偏爱和厚爱”,增加感情投资,用爱心哺育学困生。

采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摸清情况,区别对待,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多一点肯定,多一点帮助,逐步建立亲密、和谐的关系,使他们倍感亲切、温暖,让他们安心并乐意学习,努力追上其他学生。

及时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把握每个学困生的特点,激励他们进步。

通过开展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个别交心等形式的教育活动,以职高学生仍然能干出一番事业的现身说教,更新学生的成才观,让他们走出“沼泽”,增强自信心,勇敢的面对中考复习。

2、充分调动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力。

如何帮“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帮“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帮“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帮“学困生”走出困境
“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很难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比如,有些学生记单词时总是边读字母边记单词,其结果往往不能把单词完整,准确地记下来,阅读时一个词一个词地念,见词就查字典,结果是“见树不见林”,不能从整体上理解课文,速度低,效果差;背课文时,死记硬背;表述时,不能把主语和谓语一致起来,往往考虑了时态,又忘却了语气,很难完整地,正确地表述一个句子.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注意研究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自觉性.良好的学习方法可以在学习迁移规律的作用下使用知识触类旁通.
一、培养科学记忆法
教学中要充分发展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强调认知规律,掌握交际能力.记忆词语是“学困生”普遍存在的一个困难.教师在叫生词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去动用各个器官,使他们从音,形.义几个方面有的放矢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而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词语.再者,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单词放在词组和句子中去记忆,这样既可以记单词又可以记句子,一举两得,也比较容易记。

二、培养语感
背诵是记忆的体操,也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方法,语感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就是语言学习的高效率。

但“学困生”总是觉得课文难记不愿背诵,教师就要有针对性地采用一些方法。

三、引导解题思路
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时,要耐心地演示解题思路与过导他们领悟学习方法,使他们渐渐形成独立、正确地解题习惯。

当然,学习是极其复杂的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心理表现也是极其复杂的,教师既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又要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习才能更加有效,“学困生才能真正走出困境,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爱,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爱,让学困生走出困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洋思中学独特的办学理念。

洋思人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及长期的具体实践,确实取得了较好效果,其较高的升学率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求学者、参观者、学习者,这足以证明洋思中学是成功的。

那么,如何教好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如何对待越来越多的学困生,在借鉴洋思中学成功的经验的同时,我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爱”。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扣响学生心灵的大门,它能是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金字塔,它能引领孩子们走向光明的大殿。

教师用爱心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融洽的氛围,让学困生在爱心、关心的环境中成长,他们才能用爱回报一一爱老师、爱生活、爱学习、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爱,让学生健康成长,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学会尊重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学说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人爱和受入尊重的愿望。

多数学困生心理上都存在着自卑感和孤独感,对教师和同学感情淡漠。

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决不能歧视他们,要尊重他们,认可他们的独立个性、独立人格,要主动与他们沟通,多增加“感情投资”。

让他们感受到关心、感受到爱、感受到平等。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活动,如表演、歌曲、讲故事、辩论等,尽量让他们参与、实践,让他们能充分施展才华、特长,提问、板演时设计的问题符合他们的认识水平。

在课外,对学困生布置一些有趣的、有针对性、目的性的作业.,如推荐阅读趣味读物、趣味制作、趣味观察等,让他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体会乐趣。

只有这样,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培养其参与的主动性,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自信心。

有了自信,才会有勇气面对生活,征服困难,不断发展。

因此,尊重学生,是“爱学生”的灵魂、核心。

二、用心帮助学生,和他们做知心朋友学困生多数基础知识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信心不足。

因此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要和他们共同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所在,根据不同的原因,寻求相应的对策。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作者:冯月君来源:《语文世界(教师版)》2017年第06期语文学困生是指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语文知识能力差、在语文的行为习惯与学习方法上存在明显缺陷的学生。

他们智力正常,但由于一些非智力因素造成了他们的语文学习困难。

这使他们在课堂上成为沉默的一群、自卑的一群,也是最无助的一群。

长此以往,这些孩子会怎样呢?那么,老师又如何去改变呢?本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低效表现的原因(一)学困生自身的原因1.学习方法不当语文的学习方法包括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独立完成作业等,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在课堂上,所有的老师都反复强调要认认真真听讲。

但是,事与愿违,当我们的眼睛盯着学困生时,发现他们总是在开小差。

我们说的话、做的事,好像与他们没有关系似的。

当其他学生拿起笔在圈圈画画时,他们的手中是没有笔的。

等你提醒了他们后,他们也拿起笔,可是在哪里下笔呢?在哪个地方做些什么标记呢?这个标记有什么作用呢?他们是不甚了了的。

2.学习习惯不良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

”刚入学的孩子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的,把要学的课文内容先一步进行阅读,对要求识记的生字新词有初步的印象,对课文内容的大意有个了解,对学习的重难点有个心理准备等等,形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期待,不会期望太高,也不会失落很大。

但大多数学困生基本上是不做课前预习的。

上课时的学习内容就好比是满满的一盆水,他们怎么可能一下子全喝下去。

而学优生进行了课前预习,就好比已经吸收了好多,课堂上要学的自然就少了,难度也就降低了,学习起来也就更轻松了。

在预习上如此,在复习时、做作业时,学困生也大多如此。

没有进行复习,能巩固的自然就少得可怜。

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了重重困难。

3.进取心不强劲,自信心不持久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让学困生走出困境作者:张立新来源:《成才之路》 2012年第29期黑龙江木兰●张立新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过程中,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些思想落后、调皮捣蛋的学困生,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教育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教育就是为每个受教育者塑造一个完善、健全的人格。

作为班主任,应该认真探索如何转化学困生的问题。

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总结出学困生有如下特点:既自尊又自卑;既重感情又易偏激;既可感化又易反复。

针对这些特点,我认为摸透学困生的心理,注重个性,对症下药,才是转化学困生的良策。

一、给以希望,保护自尊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因此在教育方法上对学困生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公开表扬背后批评,不轻易处分的原则。

如需指出错误,也应个别谈话并且创造一个轻松、和谐、僻静的环境和气氛,不宜过分严肃紧张。

从谈话的空间上讲,最好避免严肃的场合,应选择僻静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困生才没有更多的顾虑,更容易道出真心话;从谈话时间上看,最好选择课间或放学时,这样可以避免学困生由于紧张、自卑而逃避沟通。

二、以爱育人,促进发展一般来说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普遍存在着“向师性”,即愿意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对他们特别崇敬的老师,所表现出来的“向师性”更为明显和强烈。

因此,在教育学困生时,要以爱为基础。

真诚的爱对学困生是阳光、是雨露,当把真挚的爱奉献给他们,温暖润泽他们的心田时,他们自信自强的美好感情就会从心底萌发,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教师对学生的爱只有发自内心时,学生才会感到老师的慈爱、可亲,才会对老师说心里话。

一些班主任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学生感到你是真正地爱他,为他操心时,学生就会把对父母都不愿讲的内心秘密向你吐露。

因此,施爱者只有“精诚所至”,受爱者才会“金石为开”;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作者:仲志新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第14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现代素质教育的理念,它要求每一位教师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最头疼的就是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因为这些孩子往往认识能力不强、情感起伏不定、学习成绩较差,而且极易受到诱惑,常做出一些蠢事。

因此,让学困生及时走出“困境”不仅能大幅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困生及时走出“困境”呢?一、增强学困生的学习信心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赏识,学困生也一样。

但在教育教学中又往往夸大学困生的弱点和缺点,致使他们产生厌学心理,缺乏信心,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因此,我们要善于捕捉学困生不起眼的优点和长处,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特长,创造条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还有用武之地。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困生要适当降低学习要求,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高,并享受到收获的喜悦,使他们相信自己能行。

同时,当学困生有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前进的信心,让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为家长,孩子在学习上出了问题,不要经常责骂、打击孩子,不要用“笨死了”、“没用的东西”等语言伤害孩子,而是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为孩子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思想,提起他们努力学习的信心。

二、培养学困生的责任意识培养学困生的责任意识,就是要教育他们懂得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这就要求教师及家长在日常教育中帮助学困生增强责任意识,明确努力学习是自己的应尽之责。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多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课外活动等机会,教育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要做好,要对事情本身负责。

例如:打扫班级卫生,教师可以实行“包干到户”,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负责的卫生区,而且是负责到底,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辅导学困生措施方案

辅导学困生措施方案

辅导学困生措施辅导学困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学困生的自信心。

只有树立起后进生的自信心,我们的转化工作才找到了起点。

2、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后进生。

3、对学困生多宽容,少责备。

要做到“三心”:恒心、爱心、耐心。

4、班主任不仅要注意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培养其兴趣的稳定性和集中性,使后进生有恒心、有毅力,在学习中专心致志,精益求精,从枯燥中寻乐趣,于困难中求喜悦。

5、作为班主任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具有坚强的意志。

6老师的辅导要及时。

7、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

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

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

8、在教育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具体做法是:①教师备课要想到学困生,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后进生同时并进。

②教师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后进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

三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对特别学困生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的办法;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

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后进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

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基于3S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

基于3S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

基于3S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走出困境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根本教育,本文采用3S方法,就如何有效地帮助学习困难学生尽快走出困境,本文经过跟踪研究提出了详细建议。

通过对这些存在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进行引导,依托自我意识控制,自我分析启示和自我监督执行方法渗入思想政治教育,进而帮助他们解决自身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足,从而改善自身学习成绩的方法进行总结。

关键词:3S 自我意识控制自我分析启示自我监督执行从实际情况分析,硬性的直罐式思想教育已经无法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本文基于3S方法,将学习困难学生通过更为柔性的教育方式进行了探索,帮助这些困难学生尽快转变观念。

1、传统教育方法,有待创新提升1.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存在的障碍和关系在国内的传统教育模式里,无论是专业课任课老师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想实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做人,都必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

而就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协调,甚至有矛盾冲突,在教育者这方面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老师,有些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表现有些生硬,并没有真正地走到学生当中去,没有看出学生们的需求,在教育上不讲策略不讲方法。

没有与学生进行情感层面上的沟通或者接触。

没有做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

导致从受教育者方面讲,学生有一种抵触或者说不重视的情绪,接受态度上比较漠然。

在学生自身角度上看,有些学生缺乏于老师的主动沟通,似的这些人对老师的信息无动于衷或者置之不理。

1.2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国家历来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但是在教授过程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并没有在思想道德、人格发展、社会责任、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引导教育,导致这方面出现教育的缺失。

在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依然采用硬性灌输的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缺乏创新和创造力。

这些问题使得学生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兴趣和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使得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失去了主观能动性。

浅谈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浅谈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优化学习环境,克服和避免各种学习困难诱因的产生。
1.正确评价每一位学生,做学困生的朋友。教育最大的责任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信、自尊、自重、自强的良好品质。对待学困生,教师不论在行动上还是心理上,都不能仅仅以学习成绩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好与坏,而需进行全方位的衡量。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做一名“心理医生”,做到不讽刺、少批评、多鼓励、常谈心,通过耐心真诚的帮助,拨开学生心灵上的阴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浅谈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学困生”,顾名思义就是学习存在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理解为知识能力比较欠缺、学习习惯和心理素养等方面存在偏离常规的结构缺陷,不能自如运用学习方法,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正常发展,教学目标没有得到良好贯彻的那部分学生。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关注学困生,有的放矢地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努力帮助学困生走出困境。
4.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消除学困生的心理障碍。中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气息,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场所之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实际,为自己今后适应社会、接近社会奠定基础;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激发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琴棋书画、体育锻炼和郊游等,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意志,扩大社交范围,形成开朗乐观的性格,又能缓冲心理紧张,释放多余的能量。事实证明,多才多艺的学生极少出现心理障碍。因此,培养学困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对于克服他们的学习困难尤为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给”让“学困生”走出困境
发表时间:2012-04-26T15:57:04.39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张海
[导读] 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学校就无法运营,我们就到了解散的地步了。

枣庄市张范中心学校张海
作为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差生,要做到:诚、爱、严、宽、实,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巧思对策,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给支持。

重点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掌握学会学习的方式方法和技能,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各种困难,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成功的自信心。

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感到有兴趣、有信心、有责任,他们才会为学习付出努力的代价。

教师必须从教学的各个方面为“学困生”走出困境创造条件。

在目前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过重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做到既“减负”又“增效”,这确实是值得我们教师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

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强化教改意识,讲究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更多地关注“学困生”,注意观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他们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同时在教学手段上要加大计算机教学与学科整合的力度,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学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施分层教学。

针对学生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要求,推行“多人异步,分层教学,分类推进”的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作不同的要求,包括布置作业,按A、B、C三类分别布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都能获得成功,在各自不同的平台上和谐发展。

实施分层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学困生”的转化。

注重学法指导。

“学困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学习困难的。

为此,我们教师要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记忆的方法,养成作业书写端正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

培养良好心态。

“学困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尝受失败与挫折。

因此当他们受到挫折时,教师不应对他们的能力作出更多的评论,而要引导他们坦然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寻找可以改进的因素,从改进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技能。

(二)给动力。

要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明确发展的目标和可能性,正确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扬长避短,促进转化。

尝试成功教育。

一方面,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关注其点滴进步,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因为教师对学生所做的一点小事的认可都有可能成为学生转化的起点,上一次的成功是下一次成功的动力。

教师对学生要多肯定、多鼓励、多表扬、少否定、少冷落、少批评。

另一方面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困难来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教师应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尽可能让他们在胜任的学科中充分体验和认识自己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

首先,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

这可以通过日常观察、家访、个别谈话、学生周记等途径来了解、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

其次,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愉快,可以让学生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也可以为帮助别人解决一个疑难问题而高兴等等。

(三)给调控。

在他们学习不自觉时多给些监督和督促,在他们自信心不足时多给些激励和鞭策,在他们有所前进时多给些肯定和鼓励,在他们彷徨时多给些关爱和耐心。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何,是“学困生”转化的前提,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学困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自弃心理,这就更需要教师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关爱。

为此,我们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教育的信念上,坚信每一位心智正常的学生都有潜力获得成功,坚信每一位学生都是可以教育、转化和成才的,要让教师明白转化困难学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

在教育的方法上,加强情感交流,缩短心理距离,用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让教师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教师真诚的关心、关爱和热情帮助,建立起师生深厚真挚的感情。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与殷切期望。

我们学校从生源来看,差生的研究更为重要,差生的工作搞不好,占学校绝大多数的学生及教学工作就无法进行,谁忽略了这一点,谁就吃大亏。

失去了家长的信任,学校就无法运营,我们就到了解散的地步了。

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至关重要。

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

办好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统一思想,激励家长的积极性,帮助家长改进教育子女的方法,努力改善家庭教育环境,多从如何教会学生做人、成材方面做思想教育工作,让学困生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接受教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获取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