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CT诊断与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头皮血肿:头皮与帽状腱膜间的皮下血肿; 帽状腱膜下血肿及骨膜下血肿
颅骨骨折:
按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与开放两种; 按形态分为线状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
及穿通骨折; 按部位分为颅盖骨骨折及颅底骨折;
1、皮肤/皮下组织; 2、帽状腱膜;3、冠 状缝;4、皮下血肿; 5、颞肌;6、骨膜;7、 额肌;8、冠状缝;9、 帽状腱膜;10、颞肌; 11、帽状腱膜下血肿; 12、忱部肌肉;13、 帽状腱膜下血肿;
囊变期2个月以后血肿完全吸收,可见囊 腔形成;
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 常见部位;
分为壳外侧型、视丘 内侧型、混合型;
血肿为高密度,周围 有低密度水肿,有占 位效应,以后以 0.3mm/dg速度向中 心减低密度,直至液 化;
间接征象:
脑积水: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 或第四脑室等引起或脑室内出血引 起脑脊液通道受阻,表现为相应脑 室体积扩大;
的软化灶形成囊腔,小的软化灶由星型 细胞及其纤维填充;
CT 表现:(平扫)
脑组织内低密度区:
24小时以内,可无征象或模糊的低密度区;
24小时以后 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
点为低密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白 质及灰质。其形态大小与闭塞血管有关。
2-3周后,可出现模糊效应,即平扫为等密度,分
间接征象:动脉瘤出血;
脑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
平扫:畸形血管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的不规 则肿块;占位不明显,甚至有脑萎缩表现; 引流静脉或供血动脉增粗;有时可见斑点状 钙化;
增强:可见明显动脉特别是静脉的扩张迂曲 样增强;
头皮损伤:
颅盖骨骨折:
线状骨折:颅骨结构连续性中断,常 合并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 肿或颞肌肿胀;
颅缝分离:多见于儿童,颅缝宽度超 过2mm的上限;
凹陷骨折:全层颅骨内陷,个别为内 板单独陷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粉碎样骨折:可见多个骨碎片;
穿通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
好发部位: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其次为 丘脑,桥脑及小脑;
CT 表现:(平扫)
直接征象:
急性期: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CT值一般60~80 Hu左右,其周边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包绕; 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内,表现 为相应部位高密度区
吸收期:2周以后,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 血肿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屏障渗透性增大,水肿消 应,脑回增强,占位效应
退
减弱
几周后 水肿消失,囊样脑软化 囊性低密度边缘清楚,呈
负压性改变
分期: 1 坏死期:脑动脉闭塞后,4-6小时,脑 缺血区出现过度灌注综合症,出现血管
源性脑水肿,1-2天后细胞坏死。 2 软化期; 闭塞2-3天后,病变区变软, 神经细胞及纤维消失,为格子细胞代替: 3 恢复期: 坏死组织为吞噬细胞清除,大
脑梗后可出现强化,大多数为不均匀 强化,表现为脑回状,条状,环状或 结节状强化,偶为均匀强化;
梗塞区强化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 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灌注所致。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病灶呈
三角形低密区。基底朝向脑凸面, 尖端朝向第三脑室。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梗塞:病
灶为矩形低密区,出现基底节回避 现象;
大脑前动脉梗塞:病灶为长条形
低密度区,位于大脑镰旁;
大脑后动脉梗塞:顶叶后部及枕
叶半圆形低密度灶,位于大脑镰后 部:
穿动脉闭塞;基底节,内囊,丘
脑的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低密度 区:
局灶性脑皮层梗塞;脑回丢失;
特殊类型脑梗塞:
1.急性小脑梗死:表现为第四脑室因受 压而消失,扁桃体下疝,幕上脑积水;
几周后水肿消失,脑软化灶形成,出现局限性脑萎 缩。
时间
病理
CT 表现
0~8h 细胞内水肿
偶见灰白质分界模糊
8~24h 水肿,脑细胞坏死,BBB 低密度,边界不清,轻微
破坏
占位,脑沟消失,无强化
1~7d BBB 破坏严重,吞噬细胞 更低密度,占位征
增多,脱髓鞘
2~3w
中心坏死,血管增生血脑 低密度,等密度,模糊效
神经系统疾病的CT诊 断和影像学表现
缺血性脑疾患
病理:脑组织缺氧-----钾钠离子泵失效,线粒 体呼吸停止,
六小时造成细胞缺氧所至中毒性水肿;
二十四小时造成脱髓鞘,细胞坏死,血脑屏障破坏;
一周内,以第三天占位效应最为明显,甚至出现脑 疝;
两周后脑组织中心坏死,病灶周围反应性血管增生, 这时血脑屏障破坏引起的通透性增加最为明显。
占位效应:脑室受压变小消失。中 线移位,严重时可见脑疝形成
出血后2周-2个月血肿周围可见完整及不 完整 的环形强化,环的大小及形状大致 相当于原来血肿的大小及形状;厚度均 匀,为2-6mm;
CT表现:
直接征象:瘤腔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瘤壁 可由钙化识别,如无钙化,则为等密度,增 强后新生血管壁有强化;
CT表现: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高密度斑点;
出血性脑疾患
分类
部位:出血性疾患包括脑实质出血,脑 室内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高血压,血管畸形,动脉瘤以及 颅脑外伤;
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最具有 代表性,所以脑出血通常特指高血压性 脑出血;
病理:通常认为在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基 础上血压骤升引起脑小动脉破裂所致; 其演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及 囊变形成期;
2.腔隙性脑梗:好发于基底节区,平均 为0.5~1.5cm 左右边缘光滑,清楚低密 度影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表现为两侧 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区, 增强及随诊无变化;脑室系统扩大并 伴有小的腔隙性脑梗;
4.出血性脑梗塞:
概述及病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脑梗塞后缺血区血管再通,有 血液溢出,称为出血性脑梗塞;
辨不出;脑梗后期,坏死组织清除,形成囊腔。
占位效应: 2-1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
时 可有占位效应;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 中线偏移;大脑中动脉主干梗塞,偶出 现脑疝;如占位超过1个月,应注意有无 肿瘤。
脑萎缩 :1个月以后,较大脑梗灶可出现
相邻脑室,脑池或脑沟扩大,患侧半球
缩小,中线移向患侧。
CT表现(增强):
颅骨骨折:
按与外界是否相通分为闭合与开放两种; 按形态分为线状骨折,凹陷骨折,粉碎骨折
及穿通骨折; 按部位分为颅盖骨骨折及颅底骨折;
1、皮肤/皮下组织; 2、帽状腱膜;3、冠 状缝;4、皮下血肿; 5、颞肌;6、骨膜;7、 额肌;8、冠状缝;9、 帽状腱膜;10、颞肌; 11、帽状腱膜下血肿; 12、忱部肌肉;13、 帽状腱膜下血肿;
囊变期2个月以后血肿完全吸收,可见囊 腔形成;
是高血压性脑出血最 常见部位;
分为壳外侧型、视丘 内侧型、混合型;
血肿为高密度,周围 有低密度水肿,有占 位效应,以后以 0.3mm/dg速度向中 心减低密度,直至液 化;
间接征象:
脑积水:血肿压迫室间孔,导水管 或第四脑室等引起或脑室内出血引 起脑脊液通道受阻,表现为相应脑 室体积扩大;
的软化灶形成囊腔,小的软化灶由星型 细胞及其纤维填充;
CT 表现:(平扫)
脑组织内低密度区:
24小时以内,可无征象或模糊的低密度区;
24小时以后 CT检查可显示清楚的低密度区,其特
点为低密区范围与闭塞血管供血区一致,同时累及白 质及灰质。其形态大小与闭塞血管有关。
2-3周后,可出现模糊效应,即平扫为等密度,分
间接征象:动脉瘤出血;
脑内出血; 脑室内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CT表现:
平扫:畸形血管表现为稍高或等密度的不规 则肿块;占位不明显,甚至有脑萎缩表现; 引流静脉或供血动脉增粗;有时可见斑点状 钙化;
增强:可见明显动脉特别是静脉的扩张迂曲 样增强;
头皮损伤:
颅盖骨骨折:
线状骨折:颅骨结构连续性中断,常 合并大的帽状腱膜下血肿,骨膜下血 肿或颞肌肿胀;
颅缝分离:多见于儿童,颅缝宽度超 过2mm的上限;
凹陷骨折:全层颅骨内陷,个别为内 板单独陷入;(乒乓球样凹陷骨折)
粉碎样骨折:可见多个骨碎片;
穿通性骨折及开放性骨折;
好发部位:最常见于基底节区,其次为 丘脑,桥脑及小脑;
CT 表现:(平扫)
直接征象:
急性期:新鲜血肿表现为脑内边界清楚, 密度均匀的高密度区,CT值一般60~80 Hu左右,其周边可见低密度水肿带包绕; 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内,表现 为相应部位高密度区
吸收期:2周以后,高密度影向心性缩小, 血肿变为等密度或低密度;
屏障渗透性增大,水肿消 应,脑回增强,占位效应
退
减弱
几周后 水肿消失,囊样脑软化 囊性低密度边缘清楚,呈
负压性改变
分期: 1 坏死期:脑动脉闭塞后,4-6小时,脑 缺血区出现过度灌注综合症,出现血管
源性脑水肿,1-2天后细胞坏死。 2 软化期; 闭塞2-3天后,病变区变软, 神经细胞及纤维消失,为格子细胞代替: 3 恢复期: 坏死组织为吞噬细胞清除,大
脑梗后可出现强化,大多数为不均匀 强化,表现为脑回状,条状,环状或 结节状强化,偶为均匀强化;
梗塞区强化是由于血脑屏障破坏,新 生毛细血管和血液灌注过度灌注所致。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病灶呈
三角形低密区。基底朝向脑凸面, 尖端朝向第三脑室。
大脑中动脉豆纹动脉梗塞:病
灶为矩形低密区,出现基底节回避 现象;
大脑前动脉梗塞:病灶为长条形
低密度区,位于大脑镰旁;
大脑后动脉梗塞:顶叶后部及枕
叶半圆形低密度灶,位于大脑镰后 部:
穿动脉闭塞;基底节,内囊,丘
脑的圆形,椭圆形或长条形低密度 区:
局灶性脑皮层梗塞;脑回丢失;
特殊类型脑梗塞:
1.急性小脑梗死:表现为第四脑室因受 压而消失,扁桃体下疝,幕上脑积水;
几周后水肿消失,脑软化灶形成,出现局限性脑萎 缩。
时间
病理
CT 表现
0~8h 细胞内水肿
偶见灰白质分界模糊
8~24h 水肿,脑细胞坏死,BBB 低密度,边界不清,轻微
破坏
占位,脑沟消失,无强化
1~7d BBB 破坏严重,吞噬细胞 更低密度,占位征
增多,脱髓鞘
2~3w
中心坏死,血管增生血脑 低密度,等密度,模糊效
神经系统疾病的CT诊 断和影像学表现
缺血性脑疾患
病理:脑组织缺氧-----钾钠离子泵失效,线粒 体呼吸停止,
六小时造成细胞缺氧所至中毒性水肿;
二十四小时造成脱髓鞘,细胞坏死,血脑屏障破坏;
一周内,以第三天占位效应最为明显,甚至出现脑 疝;
两周后脑组织中心坏死,病灶周围反应性血管增生, 这时血脑屏障破坏引起的通透性增加最为明显。
占位效应:脑室受压变小消失。中 线移位,严重时可见脑疝形成
出血后2周-2个月血肿周围可见完整及不 完整 的环形强化,环的大小及形状大致 相当于原来血肿的大小及形状;厚度均 匀,为2-6mm;
CT表现:
直接征象:瘤腔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瘤壁 可由钙化识别,如无钙化,则为等密度,增 强后新生血管壁有强化;
CT表现:低密度梗死区内出现高密度斑点;
出血性脑疾患
分类
部位:出血性疾患包括脑实质出血,脑 室内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出血:
病因:高血压,血管畸形,动脉瘤以及 颅脑外伤;
由于高血压性脑出血最为常见,最具有 代表性,所以脑出血通常特指高血压性 脑出血;
病理:通常认为在高血压及动脉硬化基 础上血压骤升引起脑小动脉破裂所致; 其演变过程可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及 囊变形成期;
2.腔隙性脑梗:好发于基底节区,平均 为0.5~1.5cm 左右边缘光滑,清楚低密 度影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表现为两侧 大脑半球半卵圆中心对称性低密度区, 增强及随诊无变化;脑室系统扩大并 伴有小的腔隙性脑梗;
4.出血性脑梗塞:
概述及病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脑梗塞后缺血区血管再通,有 血液溢出,称为出血性脑梗塞;
辨不出;脑梗后期,坏死组织清除,形成囊腔。
占位效应: 2-15天为脑水肿高峰期,此
时 可有占位效应;表现为同侧脑室受压, 中线偏移;大脑中动脉主干梗塞,偶出 现脑疝;如占位超过1个月,应注意有无 肿瘤。
脑萎缩 :1个月以后,较大脑梗灶可出现
相邻脑室,脑池或脑沟扩大,患侧半球
缩小,中线移向患侧。
CT表现(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