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件流生产方式分解

合集下载

JIT单件流生产模式

JIT单件流生产模式

JIT单件流生产模式简介大纲什么是JIT²建立JIT模式的目的²建立JIT生产模式的目标²JIT生产模式的特点²JIT生产线的基本要求²JIT生产模式注意事项²JIT生产模式的建立条件²JIT生产模式的局限性英文:CELLPRODUCTIONUNIT中文:单元一件生产模式一、什么是JIT:(单件流生产模式)简而言之:它就像一根链子,按照衣服的流程,实行零部件一件流,组装一件流,在避免制造不良品的同时,将成品经由生产流程一个一个的制造出来。

二、目的:消除隐藏在企业内的各种浪费,以获得更多的利益。

浪费包括:等待的浪费、库存的浪费、搬运的浪费、动作的浪费、不良的浪费、加工的浪费、制造过多过早的浪费。

三、标:建立弹性化单件流的生产线,确保做到成本降低,效率翻倍,浪费减少,确保提高品质与服务质量,满足客人交期四、特点:改善成果快速。

好处:1、容易发现问题,品质能得到有效控制,减少返工量。

2、减少浮点,提高效能,工序与工序之间按接力赛形式流水,减少解包、绑包和对裁片的时间,缩短裁片取送距离和传送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五、建立JIT流线化生产条件及生产线基本要求。

(一)JIT流线化生产条件:1、单件流2、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3、生产速度的同步化4、多工序操作的作业5、作业员的多能化6、车位布置的U型化(二)JIT生产模式的基本要求1、工序平衡(工序安排平衡)2、组员之间的协调3、零部件小包流或一包流,组装一件流4、车台布局方便员工作业传递六、JIT生产模式注意事项:1、组员对JIT的认识及实际操作中的作用。

2、产前充分准备3、控制生产线堆积量4、人员安排要达到前推后拉5、及时处理故障6、对要外发(如手缝、专机)必须先做,但在流到下一个工序时必须按开货顺序发货。

七、CPU生产模式的建立:1、全员的意识改革,尤其是管理人员。

只有观念改变,改善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

详解单件流

详解单件流

详解单件流什么是单件流:“每次生产和移动一个(或一个小的、固定批量的)工件,使得工件尽可能连续的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并且每一步都刚刚在下一步需要的时候完成。

连续流可以采用从移动式装配线到手工转移的生产单元等多种方式实现。

连续流也称为一个流、单件流和完一个走一个等等”。

单件流与传统生产模式的主要区别1、车位排布首先,车位排布不同是指单件流要求车位按U 型、逆时针方向排布,在生产过程中严禁交叉倒流、回流情况的发生,使生产线流线化。

而在传统生产模式生产线上,有时车位的排布会使某些工序之间出现交叉回流的现象。

2、生产线建立方向生产线建立方向不同是单件流要求建立弹性化的生产线。

根据订单的数量和客户的交期随时更改款式、日产量及作业人数,也就是说人员随需求量变动而改变配置,这样对员工技能的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培训多能工(培养多能工,实现一人多岗,一岗多人)。

而传统生产模式则没有上述要求。

3、控制方式控制方式不同则指单件流中严格按照节奏时间由“水蜘蛛”来发放的,这样可以使流程顺畅,这也是流线化生产的一个条件。

传统生产模式中的时间一般是两个小时发一次,这样整个生产线就显得很乱,各个工部之间完成的数量也不一致,容易堆货。

4、员工工作形式单件流要求按u型排车位,这样中间就会留出一条通道,也便于目视管理。

而坐着生产时,车位排得很乱,机器下面也有很多死角堆杂务,不易发现和处理,站起来之后,空间大了,每个地方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清楚发现。

5、发挥员工潜能团体计件要求每个员工的技能度都差不多,这样工序才可以平衡,但在实际中,员工的技能度还是有一定差别的,团体计件会使技能度差的人更加刻苦努力直到跟上节奏。

因此,实行团体计件可以把后进者拉上来,提高技能度。

而传统生产模式生产线上,员工技能度高低不平且没有办法可以约束她们自觉提高技能度,再加上工序不易分配,所以经常出现流程不顺,堆货的现象。

单件流强调的是一个整体效益,生产线要追求的是整体效益上平衡,也就是说,每个员工的效益是相等的,不允许出现员工之间效益不平衡;传统生产模式并没有这方面的要求,所以实际计算的是个人的效益,这样公司与员工都没有好处。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概念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概念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概念单件流生产模式是一种生产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将一个产品从生产过程的开始一直到完成的结束,始终保持连续流动的生产状态。

单件流生产模式强调以单件的方式处理产品,避免产品间的等待和库存,并通过工作站的平衡和优化,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基本原则是:1.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单件流生产模式从顾客需求出发,通过对每个工作站操作时间和工艺进行优化,使得每个产品的生产时间缩短,降低交货周期。

2. 点对点的传递:产品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点对点传递的方式,从一个工作站顺序传递到下一个工作站,避免了产品在不同工作站之间的存储和等待,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3. 实现无库存:单件流生产模式通过工作站的平衡和优化,使得所有工作站的生产节奏一致,避免了产品之间的等待,最终实现了无库存的生产状态。

4. 强调灵活性和敏捷性:单件流生产模式注重灵活性和敏捷性,使得生产系统能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优点有:1. 减少库存:由于每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会停留在任何一个工作站,因此可以显著降低库存水平,减少仓储成本和风险。

2. 缩短交货周期:单件流生产模式通过优化每个工作站的操作时间和工艺,使得产品的生产时间缩短,可以更快地响应顾客需求,缩短交货周期。

3. 提高生产效率:单件流生产模式通过工作站的平衡和优化,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最大化,降低了非价值添加时间,减少浪费,提高了工序的利用率。

4. 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单件流生产模式可以减少库存和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空间。

单件流生产模式的缺点有:1. 对生产系统要求高:单件流生产模式要求生产系统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且对产品工艺、工序之间的配合要求高,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精力进行调整和优化。

2. 人员素质要求高:由于单件流生产模式要求产品在工作站之间的连续流动,需要工人具备高度的技能和操作能力,对员工的培训和素质要求较高。

第四章:精益生产--单件流

第四章:精益生产--单件流

第四章:单件流 第一节:单件流概论第四章:单件流第一节:单件流概论精益制造的核心管理思想之一就是要不断追求 “零库存”。

他用一种最理想的模式给我们指明工作的方向,也就是前工序的加工一结束,就应该立即转到下一工序去,这种生产同步化是实现流畅制造的一个基本原则。

为了实现这一原则,流畅制造模式在设备布局结构和作业人员的配置上采取了一种全新的制造方法:“单件流”生产。

现在让我们深度了解“单件流”生产的内涵。

“单件流”生产是指将作业场地、人员、设备(作业台)等进行合理配置,使产品在生产时,每道工序最多只有一个在制品或成品,从生产开始到完成之前,没有在制品放置场地及入箱包装的作业。

图4-1 单件流运行示意图单件流示意图4-1所示,“单件流”的含义包括以下五个要点: 每道工序加工完一个制件后立即流到下一工序λ工序间的在制品数量不超过前工序的加工数量λ在制品的运动不间断、不超越、不落地λ生产工序、检验工序和运输工序合为一体λ只有合格的产品才允许向下道工序流动λ单件流既是一种精益制造系统的管理思想,也是实际操作的一套系统方法,通过生产流程的重新设计与组织,打破原来的批处理程序,而且在单件流动的过程中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制造成本,生产效率由于浪费的减少而得到很大的改善。

单件流的运行原理是减少单位周转批量,从而降低了生产过程中的在制品等各个环节的库存,减少了大量的资金占用和场地占用,搬运的浪费得到改善,从而缩短制造周期,提高企业的产品交付能力,响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得到加强,企业从中获得显著的经营效益。

为了更好的阐述单件流的运行过程和产生的价值,我们模拟一个生产电脑的组装车间,通过生产组织方式的组织方式的变化来观察他们的差别: 电脑生产车间模拟一:某工厂是以生产电脑装配为主要工艺的装配工厂,通过把电脑主机电脑显示器组装起来,并安装上运行的软件,整个电脑就算装配完成,我们来看看电脑装配车间传统的生产组织模式。

这种生产组织方式的前提:产品要求按照三个工序工序组织生产,每个工序的生产时间为1个小时,现在我们以10个为一个批量组织生产。

什麽是单件流

什麽是单件流

什麽是單件流服装“单件流”又叫单元同步流。

“单件流”是把人员、工序与设备有机组合,充分合理、有效利用每个生产单元以最小的数量(最理想是一件)为单位进行生产和传递,前后工序间无停滞的生产方式。

“单件流”生产是20世纪70 年代在准时制(JIT)生产方式的基础上由日本企业首先提出来的,是对传统生产观念的根本改变。

单件流的实质是以不断减少资源浪费为目的,运用科学的IE技术人员现场管理,把生产过程中那些不能创造价值的工序或动作尽可能地减少,将生产诸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步提升。

一、单件流操作产品在线周期短,从投入到产出,生产过程中无半成品堆积。

成品产出数量均匀,能明确地把握日产量,有利于作计划安排,也便于控制生产进度,能及时满足交货需求。

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或成品的质量问题能及时发现,不会造成大批量不合格产生。

而“捆包式”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往往会被延迟发现,造成大批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采用“单件流”的方式生产,因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少得多。

三、生产效率高。

同样的人数,同样技能水平、相同设备、场地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采用“单件流” 方式的生产效率较高。

事实证明,实行单件流系统运作,与原捆包作业同比,产量至少可提高30%以上。

四、“单件流”作业,新款从开线到出产品的时间短。

能当天投入当天有成品产出。

每天出货量均匀。

包流至少要二、三天后才出成品,且不均匀。

“单件流”能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便于计划管理。

五、“单件流”重在产前准备,工序安排精细化。

六、“单件流”模式是实现精益生产的先导,它要求企业整体运营系统追求精细化、及时化管理,它促进了对计划、采购、技术等前期准备工作的改善。

精益生产如何实现单件流生产

精益生产如何实现单件流生产

精益生产如何实现单件流生产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都在寻求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的方法。

精益生产理念中的单件流生产模式,为企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那么,精益生产究竟如何实现单件流生产呢?单件流生产,简单来说,就是让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一件一件地流动,避免批量生产带来的种种问题。

要实现单件流生产,首先需要从生产流程的设计入手。

传统的生产流程往往是按照功能进行布局,例如将所有的车床放在一个区域,所有的铣床放在另一个区域。

这种布局方式导致了产品在不同工序之间的大量搬运和等待,增加了生产周期和成本。

而在单件流生产中,我们需要按照产品的加工顺序来布局设备,形成一个连续的生产流程。

这样,产品从第一道工序开始,就能够依次经过各个工序,无需长距离的搬运和长时间的等待,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为了实现这种流程布局,我们需要对生产设备进行重新配置。

对于一些大型的、不易移动的设备,可以通过增加传送装置来连接各个工序;对于小型设备,则可以直接将其移动到合适的位置。

同时,还要考虑设备的间距和操作人员的工作空间,以确保生产的顺畅进行。

除了设备布局,人员的配置也是实现单件流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每个工人通常只负责一道工序,而且工作内容单一重复。

而在单件流生产中,工人需要具备多技能,能够胜任多个工序的工作。

这就需要对工人进行培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在生产线上灵活地调配和工作。

培训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还包括理念的灌输。

让工人理解单件流生产的意义和好处,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在单件流生产中表现出色的工人给予奖励,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

标准化作业是实现单件流生产的重要保障。

我们需要制定详细的作业标准,包括每个工序的操作步骤、作业时间、质量标准等。

通过标准化作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提高生产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在制定作业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工人的实际操作情况,确保标准具有可操作性。

单件流生产工作总结

单件流生产工作总结

单件流生产工作总结
单件流生产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采用了单件流生产方式,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我们团队采用单件流生产方式的工作进行总结,并分享一些经验和教训。

首先,单件流生产方式要求我们将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独立的工序,每个工
序只生产一个产品。

这种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必要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我们团队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单件流生产方式能够大大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的交付速度。

其次,单件流生产方式也要求我们对生产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

每个工序都需
要严格执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在我们团队的实践中,我们建立了严格的生产管理制度,对每个工序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和培训,从而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然而,单件流生产方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单件流生产方式对生产
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一旦出现问题,可能会对整个生产过程造成严重影响。

在我们团队的实践中,我们遇到了一些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例如设备故障、人员调整等,这些问题都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

总的来说,单件流生产方式是一种高效的生产方式,它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生
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我们团队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改进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单件流的生产方式

单件流的生产方式
平衡操作员之间的工作
• 找出我们的瓶颈工序,平衡各操作工之间的工作。 • 平衡能让我们顺利生产。
单件流动问题常见原因:
如果我们不能按时、 按质、按量地获得材 料。
意外故障导致下游流 程的部件耗尽。
我们的作业员不会接 受这种改变。
单件流动问题常见原因:
总的来说,我们的员工 没有接受多任务处理的 交叉训练。
批量生产流程与单件生产流程:
成功实施单件流程的条件:
工序能够持续地生产 出好的产品。
如果有很多质量问题, 这个精益工具就不能
实施。
加工时间是可重复的, 如果在加工过程中有 太多的变化,那么我
们就不能执行。
设备有很高的正常运 行时间(接近100%), 这意味着设备必须在 任何时候都可以运行。
好处
创建单件流程的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步骤:
确定周期时间(cycle time)
• 确定制作1个产品所需的工作要素、资源和 时间(即确定周期时间)。
创建单件流程的七个 步骤:
设备是否满足Takt Time
• 在这一步中,我们必须确定你的设备 是否能满足节拍时间?
• 客户对1台的需求是每30秒
• 因此,我们的设备能够在30秒内生产 一个好零件。
单件流
LEAN tool
定义
指在单元或车间内的工作站之间一次移动一个工件。
在相反的情况下,我们可能会在每个工位加工一整批或一整批,然后再 将其移到下一工位。
简单地说,它意味着零件通过操作从一个工位移动到另一个工位,在任 何工位都没有在制品(WIP)。
产品是否始终保持一件产品的生产?
• 没有必要总是保持完整,但在理想的系统中,它保持完整。 • 产品的批次数量应符合我们工厂的生产能力。

服装单件流水生产方式

服装单件流水生产方式

服装单件流水生产方式单件流"作业方式简介服装行业的生产制作,多年来有着传统的方式,目前比较普遍采用的是"捆包式"作业.这种方式基本状况是,将一件产品的缝制过程分解成若干道工序,每道工序由一个或一批工人制作。

从前道至后道各工序,每人都集中缝制多件产品,然后以"捆包"方程细分成多道工序,按事先编制的《人机工位布置图》安排,由前到后"单件流水作业"完成。

每一个作业单元岗位按"个人看板"(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完成较单一的制作内容,形成"一道工序连一道工序,一件产品接一件产品"连续进行的作业形式。

单件流作业系统为服装制作实现JIT目标奠定了基础,是精益生产理论在服装作业中的运用;给服装行业IE活动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实践内容;它也能为更顺利地达成5S管理目标创造条件;乃至为想实现"日清日高"的企业提供可行性支持。

比较上述两种作业方式,"单件流"形式有着以下特点:一、产品在线周期短,从投入制作到产出,生产过程中无半成品成批积压。

成品产出数量均匀,日产量能明确地把握,有利于作计划安排,也便于控制生产进度。

能很容易地使顾客的分批及时交货的要求得到满足。

二、生产过程中半成品(含因材料所致)的质量问题容易及时被发现,发现一件可及时纠正一件,不会造成大批量的不良品出现。

而"捆包式"作业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良品往往会延迟发现,造成大批量不合格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采用"单件流"的方式生产,因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少得多。

三、生产效率相对较高。

同样的人数,技能水平相当,设备、场地条件一样的情况下,采用的"单件流"时生产效率较高。

在已成功推行的案例中,经过试运行阶段后,系统步入稳定状态,生产效率同比约可提高20~30%。

四、用"单件流"作业的方式,新款式的"顺线"的时间短。

单件流生产方式是什么

单件流生产方式是什么

单件流生产方式是什么一、单件流概念精益大师沃麦克主持的美国精益研究院LEI编著的精益词典《Lean Lexicon》给单件流或连续流的定义是:“每次生产和移动一个(或一个小的、固定批量的)工件,使得工件尽可能连续的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并且每一步都刚刚在下一步需要的时候完成。

连续流可以采用从移动式装配线到手工转移的生产单元等多种方式实现。

连续流也称为一个流、单件流和完一个走一个等等二、单件流目标确保建立平衡式、弹性化、单件流的生产线确保做到成本降低、效率提升、浪费减少确保提高品质与服务质量,满足客人交期三、单件流目的借着消除隐藏在企业内的各种浪费,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浪费包括:等待浪费;库存浪费;搬运浪费;动作浪费;不良品浪费;加工浪费;生产过剩浪费。

四、单件流包括几个要素每次生产和转移一个、或一个固定的小批量(如一箱)零件;1、尽可能的连续流动2、上下工序刚刚好的衔接。

五、从单件流的定义出发,对单件流更清楚的理解1、单件流强调的是“流”和单件或小批的流转,而不是整批的转移、间歇和等待。

单件流是构成精益价值链的最高境界。

在精益的各种组织方式中,凡是工序之间用“超市”连接的,并不是单件流。

2、单件流过程是自动(由工人自主)流动,不设置工序间的间歇和人工的控制,零件进入单元后自动周转,直至完工或流出单元;3、在实现单件流时,在同一台设备上加工不同的品种零件的快速换装和快速转移是最基本的条件。

但是连续的流动和各工序之间刚刚好衔接是单件流更本质的特征。

4、单件流和按箱或按小批流动是不矛盾的。

实际上,在多数实行JIT生产的企业中,看板拉动的单位都是标准容器(箱)。

并且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体积小、数量相对较大,使用一件一件的转移并不方便。

六、传统批量生产常见现象不良品浪费、搬运浪费、动作浪费、在制品多、稼动率低、机动性小、交期长、场地大、管理难。

结果:高成本、低品质、低利润、反应慢、竞争力低、少创新。

单件流生产方式是按产品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它是准时化生产的核心,是解决在制品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

服装“单件流”生产研究

服装“单件流”生产研究

服装“单件流”生产研究作者:叶小丽来源:《纺织报告》 2009年第7期2006年以来,在我国的工业界,精益生产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服装行业也不例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变革过去粗放式的管理与生产模式,纷纷学习和尝试精益生产模式。

不少企业实施精益生产后,皆取得不错的成效。

但也有不少试行精益生产的企业以失败告终,回到原来的生产管理模式上。

如何才能实施好精益生产,涉及的因素较多,本文不去一一研究。

下面主要对精益生产中“单件流”生产的一些要素进行探讨。

1“单件流”与“包流”的流水方式比较传统的流水生产安排采用的是“包流”,即多件服装的裁片捆扎在一起投入到流水线中生产,当上工序完成整扎裁片的缝制后才传递给下工序(或送回中查台,中查完后再给下一工序缝制)。

根据裁片的大小,通常有10件/扎、12件/L、20件/扎或30件/扎等。

精益生产追求“单件流”,即以单件服装的裁片投入到流水线中生产,每一个地方只有一件在制品或成品。

假设某款服装有十个缝制工序(如图1),每个工序平均花2分钟生产1件。

若采用10件/扎的“包流”方式安排生产,则第一件服装出线的时间为2×10×9+2=182分钟,整扎服装出线的时间为2×10×10= 200分钟。

若采用“单件流”方式安排生产,则第一伴服装出线的时间为2×10=20分钟,10件服装出线的时间为2 x10+9×2=38分钟。

可见,实施“单件流”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而且还有利于内建品质管理、杜绝浪费、创造更高的生产力等。

2“单件流’’生产组织方法单件流动、生产节奏化、按加工顺序排列设备是实施“单件流”流水生产的三个基本要素。

“单件流”生产组织的基本步骤如下:2.1工序划分,工时定额工序划分是指按产品设计的要求,将全部缝制过程划分为k道最简工序(加工时一次操作完成的单项作业内容),并确定各道工序的单件标准作业时间ti(i=l,2k)及所用设备,单件标准总加工时间为T=∑t,。

“单件流”——精益生产的理想模式

“单件流”——精益生产的理想模式

“单件流”——精益生产的理想模式“单件流”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这是基于精益生产的基础上所倡导的理想模式。

顾名思义,“单件流”就是要打破传统的流水线生产模式,进行精益生产。

对此说法,褒贬不一,有人感叹它能带来的未来效益不可估量,而有人却认为此想法过于天真,为何差异如此之大,是理想还是现实,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传统的生产模式是“捆包式”。

这种模式将产品的制作分解成若干道工序,然后每一个工序由一个或多个工人来做,即每名工人手上都有一批半制成品,待他全部完成自己负责的工序后,才交给收发员,再交给另一名工人处理另一工序。

这做法的好处是个人效率高,但缺点却是整体效率低,因为工人与工人之间(即工序与工序之间)容易出现闲置时间。

再者,厂房内还会堆积大量半制成品,既浪费空间,也可能间接造成资金积压(因半制成品未能及时出货)。

单件流作业是指工序与工序之间(亦即工人与工人之间)的半制成品要达到零(最理想状态),或者只有一件。

这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将工人的闲置时间减至几于零,提高工厂的整体效率。

而且,工厂减少积聚半制成品,可以省回大量空间。

同时,产品也能适当分批出货,可应付一些急而小或者款多量少的订单。

单件流式作业方还有另一大好处,就是若有工人出错,可能第一件就能发现(因下一工序的工人已知道),方便实时纠正。

若是“捆包式”作业方式,则往往错了一批才知道。

工人之间因为互相检测,团队精神也好了,连带监管的精力也少了。

此外,以往每名工人都会花不少时间去解绳、绑绳、点数,以及剪下用以计算工资件数的工票,再传送给下一道工序,这些都是非增值动作,相当浪费时间。

单件流是按团体计件。

因为原则上,每组的工人当日的生产量都是相同的。

若有个别较耗时的工序需由2名工人负责,只要给她们一个计数器就行(因两人的件数合计应等于其它工序一人的件数)。

因此,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在于,传统生产方式的生产线处于被动,只能等待前一个部门的物料、开料、辅料来决定生产的正常运作,而单件流水生产处于主动,是一种“后拉式”生产法,它通过后工序向前工序要货来拉动整条生产线的快速流动,以达到减少在制品,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目的。

复杂式结构产品单件流生产模式

复杂式结构产品单件流生产模式

复杂式结构产品单件流生产模式单件流是拉动生产、计划控制等JIT工具的基础和最容易统计的方式。

如何将复杂式结构产品形成单件流生产模式是很多复杂式产品公司工艺设计难关。

BOM(产品物料清单)可以将复杂式产品拆分为单件甚至“单细胞方式”,但由于工序和生产过程中的损耗。

中间过程越多,损耗也会增加。

合理的划分层次,设定产品加工过程也成为单件流的重中之重。

1、依照产品设计将产品以生产加工方式进行划分2、根据生产条件,将产品以原料;零件;组装工序进行划分。

3、根据单加加工难易程度,将产品中简单构造单件标准化,降低生产整体难度。

4、根据生产能力,由多工段分梯次制造。

层次划分主要意思在于将产品内部构造分解,从而由整体控制改为过程控制。

成本控制也从整体控制改为单件成本控制。

降低难度的同时数据也会更加精准。

在生产力划分过程中,对单件产品难易程度及技术要求进行评估。

保证单件产品质量同时,降低生产难度或选择对应难度的员工进行加工。

以解决人员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

产品BOM形成后,单件流数据综合统计。

数据清晰后生产成本、工期、人员配置也会相对稳定。

给生产能力评估提供足够的数据集。

确定产能及单件生产顺序及加工周期后,生产计划,原料采购计划、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相应文件也会应需而出。

从而将生产订在计划内,将计划付诸于生产中。

形成戴明环。

复杂式产品装配过程中,产品预留公差也会提到产品设计及零件设计中。

复杂式产品设计过程精细化也是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依据。

单件流优点:1、生产能力及弹性生产更显著。

2、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及浪费会凸显出来。

3、生产成本更容易统计。

4、人员能力对应生产作业更匹配。

5、将生产过程信息确定在可控范围内。

6、方便管理。

单件流缺点:1、产品设计及零件设计更需精细复杂。

2、单件产品生产过程更加谨慎细致。

3、生产过程中需要员工对加工产品校验测量。

4、员工机动性降低,临时抽调作业变的困难。

5、难以应对临时突变的产品更改及设计变更。

流水线

流水线

服装生产流水线—单件流一、服转生产的流水线现状传统服装的生产模式是“捆包式”。

这种模式将服装的制作分解成若干道工序,然后每一个工序由一个或多个工人来做,即每名工人手上都有一批半制成品,待他全部完成自己负责的工序后,才交给收发员,再交给另一名工人处理另一工序。

这做法的好处是个人效率高,但缺点却是整体效率低,因为工人与工人之间 (即工序与工序之间) 容易出现闲置时间。

再者,厂房内还会堆积大量半制成品,既浪费空间,也可能间接造成资金积压 (因半制成品未能及时出货) 。

单件流作业是指工序与工序之间 (亦即工人与工人之间) 的半制成品要达到零(最理想状态),或者只有一件。

这做法的好处是,可以将工人的闲置时间减至几于零,提高工厂的整体效率。

而且,工厂减少积聚半制成品,可以省回大量空间。

同时,产品也能适当分批出货,可应付一些急而小或者款多量少的订单。

另一大好处是若有工人出错,可能第一件就能发现(因下一工序的工人已知道),方便实时纠正。

若是“捆包式”作业方式,则往往错了一批才知道。

工人之间因为互相检测,团队精神也好了,连带监管的精力也少了。

此外,以往每名工人都会花不少时间去解绳、绑绳、点数,以及剪下用以计算工资件数的工票,再传送给下一道工序,这些都是非增值动作,相当浪费时间。

单件流是按团体计件。

因为原则上,每组的工人当日的生产量都是相同的。

若有个别较耗时的工序需由2名工人负责,只要给她们一个计数器就行(因两人的件数合计应等于其它工序一人的件数)。

因此,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在于,传统生产方式的生产线处于被动,只能等待前一个部门的物料、开裁、绣花、印花来决定生产的正常运作,而单件流水生产处于主动,是一种“后拉式”生产法,它通过后工序向前工序要货来拉动整条生产线的快速流动,以达到减少在制品,提高产量和效率的目的。

它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了良性竞争机制,成品的完成周期大幅度缩短,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能够得到迅速的解决,不会形成大批量的半成品积压,便于控制生产进度,成品的产量能够有明确的目标与计划,更能够满足客户的及时交货要求。

单件流生产方式课件

单件流生产方式课件
的高度以肚脐的高度为准,深度以手腕前后动作的适当 深度即可
3. 狭窄深长的设备 4.减少无附加价值的走动
要减少空手走动的动作
18
对设备的要求
动作理想的设备
从现有的机器动作的品质来改善提升,不但花费的投资 少,同时又能很快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
1.有高效动作的设备 设备应能产生有附加价值的加工动作,无效的动
作范围内
4、舒适的工作。
----原物料的高度应适当
22
“一个流生产”推行的条件
条件一:单件流动 ----将浪费显现化,消除批量不良
条件二:按制程顺序布置生产设备 ----消除搬运的浪费
条件三:生产速度的同步化 ----消除在制品堆积与等待的浪费
条件四:多制程操作的作业 ----可实现制程合并,少人化
化的目标前进
28
急Hale Waihona Puke 心理注意事项“一个流”推行时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 题,结果也未必能如愿以偿,或者会有员工消 极抵触,所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所以事
先应作好思想准备,避免出现急躁的心理。
持续之改善
在推行时应针对产品加工中的问题进行改
善,避免随意放弃;生产线作业稳定并不代表
没有改善的空间。
设备的使用应当恰如其分,配合适当的需求,请
求门当户对的专用机器设备才好。
3.小型化的设备 生产的设备要小型化才好,产量需求增加时,能
够很适当地追加上去,才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
生产线应能使交期时间变得更快, 即”细流而快”. 理想的设备最 好能做到一次仅能做一个,马上流到下一制程,中间没有停滞. 15
意,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
工作的服务对象:顾客而非领导 工作方式:由按部门职能分工转为按产品别、工

单件流生产模式培训课件

单件流生产模式培训课件
右鞋 26 8
外衣 32 12
領帶 63 11
25
• ONE PIECE FLOW
生產線平衡-例4
假設生產安排是每日400個﹔ 而每日有400分鐘生產時間
目標節拍時間 =可生產時間/目標生產量 =400/400 =1(分鐘)
工位數目 =總工時/目標節拍時間 =3.06/1=3.06(即3個工位最適合)
100%
16
• ONE PIECE FLOW
生產線平衡-例1﹕縮短生產節拍
增加生產速度﹐維持人手不變
工 作 時 間 工序 1 2 3 4 5
縮短生產節拍
將工序2里一 部分可抽調 的時間轉至 工序3里﹐以 縮減整體的 生產節拍。
17
生產線平衡-例2﹕節減人手(1人)
• ONE PIECE FLOW
1
10
1
2
11
1
3
9
1
I
4
9
1
6
42
1
5
22
1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3
1
7
26
2
8
26
2
II
9
30
2
10
20
102
205
2
11 來自II 63
3
III 12
32
3
13
6
101
306
3
29
• ONE PIECE FLOW
生產線平衡-例4
在尋找最理想方案的過程中﹐需要有一些指引去作 出評價各方案的效果﹐有滿意效果時便不須再找更 理想的方案了。
26
• ONE PIECE FLO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窄作业面的设备
作业面缩短,不但可以减少作业者走动时间的浪费,也 可以减少作业者的周期时间。
1.前制程的出口为后制程的入口
2.作业面的接近、高度与深度 要使作业者尽量靠近作业点的位置,站立工作时 的高度以肚脐的高度为准,深度以手腕前后动作的适当 深度即可
3. 狭窄深长的设备 4.减少无附加价值的走动 要减多能工----一人多岗制
2.作业标准化----改善的前提 3.少人化----有弹性的组织 4.辅助人员----做非标准的工作 5.团队协作----荣辱与共
物流的原则
1.单件流动
制程中应实现产品的单件流动,避免出现在制品堆 积,使得产品品质更有保障。
2.物品不能落地 3.交通的改善
安全性
①机械的加工动作点,必须远离双手可达的范 围之外 ②通路设法去除踏台、突出物或有动作的机械、 使工作时容易步行 ③避免误动按钮 ④消除落下物,保持整洁 ⑤提供舒适的作业环境 ⑥去除临时管线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工厂全体
整体工厂的布置考虑项目:
原材料、 零件的收料地点、 水电动力供应点、 搬运
预备扩充的生产空间

附加:结合实例演练
顾客导向的工作内容
品 质
服 务
顾客
成 本
交 期
所有的工作内容都是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
批量生产方式与一个流生产方式
16T冲床 滚压线 割皮台 装CLIP台 周转台 栈板 烘箱 修边桌 注塑机
冲压线
35T冲床 材料放置架 检验台
点焊线
批量的生产方式
一个流生产方式
一个流生产方式

⑥设备的按钮应考虑人机配合
⑦操作员应一人多岗 ⑧多制程化,减少瓶颈工序,工序间应易于合并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能够做全数检查的品质保证
①全数检查的做法必须建立在生产线上
②设备要朝防错机构的方式来改善 ③生产线上的照明及作业条件环境应良好 ④必要的检查标准要在生产线上呈现出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保全性
设备保养空间的确保
一个流生产方式是按产品别布置的多制程生产方式,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单件流动,它是准时化生产的 核心,是解决在制品的秘方,是消除浪费的最好方法.

特点:
按产品别布置的生产线 多制程的生产方式 固定的、单一的物流 采用稳定性好的小型设备 产品单件流动 作业员一人多岗
“一个流生产”的优点:
1.生产时间短 2.在制品存量少 3.占用生产面积小 4.易暴露问题点 5.容易适应市场与计划的变更 6.有利于保证产品品质 7.有利于安全生产 8.不需要高性能的、大型化的设备
生产线应能使交期时间变得更快,即”细流而快”.理想的设备 最好能做到一次仅能做一个,马上流到下一制程,中间没有停滞.
对设备的要求
1.要小型化 2.设备要有轮子或容易搬运
流动的设备
3.设备的水电气应设快速接头、插座
4.物品在加工时的出入口要一致化,有自动弹出装
置更好
5.设备的管线要整齐并有柔性
对设备的要求
对设备的要求
动作理想的设备
从现有的机器动作的品质来改善提升,不但花费的投资 少,同时又能很快地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成长。 1.有高效动作的设备 设备应能产生有附加价值的加工动作,无效的动 作都应去掉。 2.有“连结”功能的设备动作 前后相连的动作有一部份是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动 作,它不但可使动作的品质高,而且所花费的成本较 低,周期时间也短,产能较高。 3.有移动功能的设备动作 机械设备的动作必须多能工化。
管理基础
“单件流生产方式”

以前
生产能力低 批量的生产模式

客户要求低 需求品种少、量大
追求高效率的设备、分工明确
现在
生产能力提升
供大于求
客户要求提升 即时化的生产模式
需求品种多、量小、更新快
追求反应快、周期短
一个流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模式
介绍

主题:以客户为中心的作业方式的实务操
作介绍 内容: 1.一个流生产方式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能做出标准作业的生产线
要能看得出: ①制造过多的浪费 ②步行距离的浪费 ③手动作业的浪费 要明确: ①生产步调 ②在制品数量的明确化 ③作业者的动线必须保持顺畅 生产线应简洁明了,无死角,无隐藏的角落,标示明确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没有浪费的物流
生产的基本型态是不要让生产物流停滞下来
•加以考虑项目: 中间库存品的位置 堆置方法 搬运路径 •主要原则: 要先进先出 快速流动 前后关连生产线尽量靠拢过来。
物流的道路通畅可使物料流动时不受阻碍,同时 在生产线变动时能更快速切换。
4.可流动的周转容器
原物料、配件等尽量用可流动的周转容器来搬运, 可做到定容定量,方便流转的作用。
物流的原则
5.不能交叉的物流
生产线的布局不能让物流交叉,避免混流。
6.辅助人员保证物流
生产线应设立辅助人员来完成非标准的动作,尽 量减少生产线作业员因各种变异因素而造成停线。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情报的流动
①反映示的来源要一元化
②生产的实绩差异管理要以生产线为对象 ③情报应尽量用目视管理呈现 ④情报要能及时反映出来 ⑤信息、情报要让生产线全体了解
⑥指示的传递流向应与物流方向一致
生产线的布置要点
少人化的生产线
①设备要小型化,能够移动
② “U型布置”或“C型布置” ③作业应同一个方向走动 ④设备之间不能有阻隔 ⑤让加工的动作尽量由机械来完成
7.零配件的放置应符合动作经济原则
1、两手同时使用。 2、基本动作单元力求减少。 3、动作距离力求缩短。
4、舒适的工作。
----物料应扇形对称布置 ----物料、工具应按顺序放置 ----物料、配件应置于正常工 作范围内 ----原物料的高度应适当
1.设备的适用性要强
柔性的设备
只要改变某些部位,就能转变成其他用途 2.设备切换速度要快
产品一有变化,仅需更换部分机构或组件就可生产该产品
3.明确各生产区域 保持其弹性变更的能力,尽量不隔离成不同的房间 4.设备要有扩充产能的可能性 5.设备要能够标准化
不要再花时间去做调整或者是试作的工作
对设备的要求
对设备的要求
1.买简易的设备
设备的选择
指仅具有基本功能作用的机器,再根据生产要求 逐步附加上一些必要的机能。 2.门当户对的设备
设备的使用应当恰如其分,配合适当的需求,请
求门当户对的专用机器设备才好。 3.小型化的设备
生产的设备要小型化才好,产量需求增加时,能
够很适当地追加上去,才不会造成产能过剩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