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马斌荣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马斌荣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教学大纲(适用于影像、麻醉、护理、中药等专业)前言《医学统计学》是国内外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21世纪临床医学从事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知识,统计学方法被医学界比喻为整个医学大厦中的一个支柱。

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实践和科学研究中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的一门应用科学。

通过对《医学统计学》的学习,为学生在校学习专业课程,毕业后从事临床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医学统计学基础。

掌握收集数据的正确方式,如实验设计、调查设计等;合理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如统计指标的选择以及统计结果表达等;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实验和观察结果存在的差异及关联做出统计推断。

本课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为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统计思维方法和能力,培养搜集、整理、分析统计资料的系统工作能力。

教学形式: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参考学时分配内容理论实习合计绪论及统计基本概念4学时4学时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2学时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3学时5学时正态分布及参考值2学时2学时抽样误差与可信区间2学时3学时5学时假设检验2学时2学时t检验、两类错误和t’检验4学时4学时方差分析2学时3学时5学时相对数及其应用2学时2学时率的标准化2学时3学时5学时X 2检验4学时3学时7学时非参数检验2学时3学时5学时线性相关与回归4学时4学时实验设计2学时2学时合计36学时18学时54学时教材:马斌荣主编 .医学统计学 .第 4版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理论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教学目的要求]掌握1.掌握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几个基本概念。

2.样本应具有的特性。

熟悉1. 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医学检验)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Medical Statistics)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4232080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学分:理论教学学分:2学分,实验学分:0.5学分总学时:40学时(其中讲授学时:24学时;实验(上机)学时:16学时)先修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后续课程:医学检验、预防医学选用教材:李康主编:医学统计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必读书目:[1]方积乾主编.医学统计学(第7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袁兆康.医学统计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张文彤主编.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选读书目:[1] 颜虹, 医学统计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 康晓平,实用卫生统计学 [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2[3] Belinda Barton,Medical Statistics: A Guide to SPSS, Data Analysis and Critical Appraisal [M].美国:WILEY Blackwell,2014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学会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学会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资料的分析,配对资料的分析,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非参数统计方法,病例随访资料分析。

其目的使大家具备新的推理思维,结合专业问题合理设计试验,科学获取资料,提高科研素质。

本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有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验实习、课堂演算、统计软件SPSS上机等。

通过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1.绪论教学要求:掌握:同质与变异,总体、个体和样本,变量的分类,统计量与参数,抽样误差,频率与概率等基本概念。

理解: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了解:学习统计学的目的和要求。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掌握:1.统计工作的步骤: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2.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同质与变异、总体与样本、变量与资料、概率。

熟悉:卫生/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了解:卫生/医学统计学的内容;学习卫生/医学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内容】1. 医学统计学概述(1)医学统计学在医学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2)医学统计学的定义和内容2.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同质与变异(2)变量与资料(3)总体与样本(4)随机事件与概率3.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1)设计(2)搜集资料(3)整理资料(4)分析资料4.学习卫生/医学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第二章统计描述【目的要求】掌握:1. 频数表的编制;2.数值变量资料的集中趋势指标(均数、几何均数和中位数)和离散趋势指标(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的适用条件、计算方法及其正确应用;3.描述分类变量资料的指标—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相对比)的意义、计算方法及其正确应用;4.正态分布的概念与特征,特别是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及其估计方法。

熟悉:1.正态分布的应用;2.统计表的结构与编制;3.绘制统计图的基本要求,常用统计图(表)的种类及其正确应用。

了解:标准化的目的、基本思想和标准化率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1.数值变量资料的频数表(1)频数表(2)频数分布的特征(3)频数表的用途2.数值变量资料的描述性指标(1)集中趋势的描述(2)离散程度的描述 3.正态分布及其应用(难点)(1)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2)正态曲线下面积的分布规律(3)正态分布的应用4.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分类变量资料的频数表(2)常用相对数(3)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4)标准化法5.统计表和统计图(1)常用统计表(2)常用统计图【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上机实验。

第三章抽样分布与参数估计【目的要求】掌握:1. 抽样误差的概念,以及反映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标准误、率的标准误、Poisson计数的标准误)的计算,标准差与标准误的不同与关系;2. 分布的概念,分布与分布的区别与联系,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估计方法;3.医学参考值范围与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区别;4.总体率(平均数)可信区间的估计方法。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原理、方法和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

医学统计学教学分课堂讲授与SPSS软件操作两部分。

理论部分对学生有三种要求,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要详细讲解,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

本教学大纲是根据李晓松主编的《医学统计学》(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编写而成,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

通过讲课、自学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临床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必须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课堂自习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加强练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深统计学原理的理解,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运用医学统计学原理对研究课题设计和分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统计观念、统计意识和统计思想,使学生正确地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理念,去寻求医学现象背后的规律,并理解和解释医学中的有关现象和问题。

教学过程中采用医学中的实例,讲述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注意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把统计思维方法的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统计公式着重讲解其意义、使用方法、应用条件和应用时注意事项,不必追究公式的数学原理和推导过程。

四、教材及参考书(一)教材名称及性质李晓松编著.《医学统计学》.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二)参考书[1]金丕焕编著.《医用统计方法》.第3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2]孙振球编著.《医学统计学》.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3]方积乾编著. 《卫生统计学》.第7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五、课程考核方式(一)考核方式过程考核(考勤、作业等),课终考核(闭卷)(二)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课终考核成绩×60% + 过程考核成绩×40%六、课外学习要求课堂自习与课堂讲授中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加强练习,对任课老师布置的课后习题,认真、独立完成,并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1、课程的目的与任务《卫生统计学》是数理统计与预防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统计设计、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和应用技能,为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书刊、从事预防医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卫生统计学》教学大纲将卫生统计学理论分为要求牢固掌握、一般掌握和一般了解三个层次,以指导师生教与学。

2、教学手段与方法《卫生统计学》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

理论课由教师系统讲解各章节的理论知识,实验课由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相互讨论,自主完成相应实践的操作。

3、建议使用的教材、参考书目、教学网站(要求注明书名、作者、出版社、版本、出版日期等)①选用教材:《卫生统计学》,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第7版,2012。

②参考书目:(1)《卫生统计学实习指导》,方积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前述第7版教材配套),2012。

(2)《医学统计学实习指导教程》,郝元涛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

③教学网站:医学统计学国家精品课程申报网站/mstat/医学统计学网络精品课程/yxtjx/index.htm医学统计学远程教育精品课程教育网网址:/ 账号:yxtjx 密码:yxtjx公众网网址:/ 账号:yxtjx 密码:yxtjx医学统计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yxtjsy/jsdw/jsdw.asp?id=14、考核方式和成绩构成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表现(出勤、作业、听课)得分,实验课开卷考试得分和理论课闭卷考试得分。

以上三部分分别占最终成绩的20%,20%和60%。

二、学时分配(学时分配要落实到“篇”或“章”)三、教学要求第一章1、教学内容2、教学基本要求(明确基本要求的三个档次,即掌握、熟悉和了解)3、重点与难点(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内容加以必要的说明)……..修订人: 张晋昕,黄波审核人: 张晋昕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医学中统计思维的进化;统计学与公共卫生互相推动;统计学的若干概念;学习统计学的目标与方法。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总学时:36适用专业:医学检验技术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医学统计学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数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

它是医学院校各专业本科生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教学中,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医学统计学思维,始终贯穿“医学实际问题−研究指标−变异和分布−抽样误差−统计推断−对医学实际问题的解释”这一主线,培养学生分析医学科研资料的初步技能,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或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实例讨论和学生自己动手练习三部分完成,培养学生在深入理解统计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联系实际解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数共36学时。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单元绪言熟悉医学统计学的内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三个步骤三类资料总体和样本概率);培养医学统计学思维。

第二单元数值变量的统计描述掌握描述计量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常用指标的意义、计算方法与适用范围;掌握正态分布的特征、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正常值范围的意义及其制定方法;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与频数分布图的绘制方法;熟悉标准正态分布的特点;了解对数正态分布。

第三单元数值变量的统计推断掌握均数抽样误差的基本概念、标准误的计算和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方法;掌握假设检验的原理和基本步骤;能根据资料的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恰当的t检验、u检验、F检验和多个样本均数间多重比较的方法(q检验);熟悉Ⅰ型、Ⅱ型错误及其检验效能的基本概念;了解多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间的比较方法。

第四单元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统计推断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熟悉标准化法的基本思想及直接计算法;掌握二项分布的基本概念、总体率可信区间的估计;熟悉样本率与总体率比较的直接计算概率法;熟悉Poisson分布的基本概念、正态近似法估计总体计数的可信区间、样本计数与总体计数比较的u检验及两样本计数比较的u检验;掌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及应用条件、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及注意事项、列联表资料χ2检验的应用。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一. 引言A. 课程目的和背景B. 学习目标和预期结果二. 课程概述A. 课程描述和内容概要B. 授课方式和时间安排三. 基础知识A. 统计学基础概述1. 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2. 常用统计学术语和概念B. 医学统计学基础1. 研究设计和方法学2. 数据类型和数据收集3. 数据的整理、描述和汇总四. 描述性统计学A. 数据的图形表示1. 双变量数据的分布图2. 三个或多个变量数据的图形表示B. 数据的中心趋势1. 平均数2. 中位数3. 众数C. 数据的离散程度1. 范围2. 方差和标准差3. 百分位数D. 数据的相关性分析1. 单变量和多变量相关性2. 相关系数的计算和解释五. 推断性统计学A. 参数估计1. 点估计和区间估计2. 样本均值和总体均值的估计B. 假设检验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2. 单样本均值假设检验3. 双样本均值假设检验C. 方差分析1. 单因素方差分析2. 两因素方差分析D. 非参数检验方法1. Wilcoxon秩和检验2. Mann-Whitney U检验六. 模型构建和回归分析A.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1. 回归方程的建立和解释2. 残差分析和模型诊断B.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 多元回归方程的建立2. 假设检验和参数估计C. Logistic回归模型1. 二分类Logistic回归的基本原理2. 多分类Logistic回归的应用七. 临床试验统计学A. 临床试验设计和估计1. 随机分组设计2. 平行设计和交叉设计3. 效应量和样本大小的计算B. 生存分析1. Kaplan-Meier生存曲线2. Cox比例风险模型八. 教学方法A. 理论讲授B. 统计软件实践C. 讨论和案例分析九. 考核方式A. 课堂测试B. 作业和小组项目C. 期末考试十. 参考书目十一. 附录A. 课程日程安排B. 课程要求和评价标准以上为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的大致内容。

该课程将侧重于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学和推断性统计学的应用、模型构建和回归分析、临床试验统计学等方面的教学。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0272003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Statitic开课学期:学时/学分:60/4(其中实习学时:20)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主要参考书: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执笔人:陶育纯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

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外文专业术语tatitic,medicaltatitic,population,ample,parameter,tatitic,pr obability.考核要求了解: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医学统计学 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 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性质、任务、目的等。

课程概述:介绍医学统计学的内容概要、授课方式和时间安排等。

基础知识:介绍医学统计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术语和计算方法等。

描述性统计学:介绍数据的基本描述方法,如频数分布、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变异程度的统计指标等。

推断性统计学:介绍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内容,以及如何应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推断和分析。

常用统计分析方法:介绍一些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生存分析等。

医学研究设计:介绍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如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法等。

医学文献评价:介绍如何评价医学文献的质量和可靠性,如何进行文献综述等。

实习与实践: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应用。

附录:包括常用统计表、常用统计公式等。

具体的教学大纲可能会因不同的教材和教学要求而有所差异,但以上内容是医学统计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知识点。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HEAL041103中文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课程类别: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中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本科生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时:42学时总学分:3预修课程:《概率论》和《数理统计》课程简介:统计学(Statistics)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学科。

医学统计学(Medical statistics)是统计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麻醉学、公共事业管理、中医学、护理学等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多年来医学科研能力与思维开发培养中受人青睐的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医学界享有“科学与艺术”的盛誉。

它主要以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领域研究资料所提供的信息,更好地指导人们开展基础医学研究、疾病预防与治疗、公共事业管理工作。

现代医学统计已不仅仅是对科研观测结果作一些整理归纳工作,更重要的是提取信息,做出科学的推断与决策。

怎样从资料中获取所需信息,帮助研究者从表现各自特征的数据中进行分析,并对其结果做出恰当的评价与解释,正是医学统计学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医学工作者客观、准确地评价研究工作所必备的技术。

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医学人才,学习医学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进行医学研究设计,合理地选择统计方法,恰当地解释研究结果,以独特的统计思维方式,不断地调整人们对生物医学现象的认识,科学地揭示大量数据中所蕴藏的内在规律。

二、教学目的(一)总体目标医学统计学是统计原理、方法和医学结合的一门应用学科,是医学专业基础课。

根据培养目标,医学统计学培养医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其掌握对医学研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医学统计学的教学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密切联系医学中常见的基本统计问题,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医学统计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为其运用到医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学习其它课程和阅读专业文献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统计学》教学大纲(60学时)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医学统计学英文名称:Medical Statistics开课学期:学时/学分:60 / 4 (其中实习学时:20 )课程类型:专业课开课专业: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选用教材:马斌荣主编:《医学统计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三版主要参考书:1、方积乾主编:卫生统计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2、倪宗瓒主编:卫生统计学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3、余松林主编:医学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4、徐勇勇主编:医学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执笔人:陶育纯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医学统计学是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医学研究、公共卫生事业和卫生事业管理的一门科学,是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必修的主要课程。

医学统计学也是该专业学生将来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是加强和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养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很有益处。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统计表和统计图、医学科研设计方法等。

它需要较扎实的语文基本知识及一些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实习等形式进行,注重基本技能训练、严密统计逻辑思维、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采用提问、考试等方式评价教学效果。

二、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医学统计方法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

2、掌握常用的和重要的统计分析方法,为将来阅读医学专业书刊和从事临床医学相关科研工作打下必要的统计学基础。

3、熟悉运用统计图表表达统计分析工作中的相关指标。

4、了解医学科研设计常用的基本方法,熟悉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5、熟练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了解统计软件的功能和基本使用方法。

6、注重统计分析基本技能的训练,加强统计逻辑思维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培养。

三、各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掌握医学统计资料的分类,了解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教学内容第一节绪论第二节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及资料类型第三节医学统计中的基本概念外文专业术语statistics, medical statistics, population, sample, parameter, statistic, probability.考核要求了解:医学统计工作的内容。

理解:同质和变异、总体和样本、参数和统计量的概念。

掌握:医学统计资料的分类。

第二章平均水平(集中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和用途,掌握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

教学内容第一节频数分布一、频数表二、直方图三、频数分布表的用途第二节平均数一、算术均数二、几何均数三、中位数和百分位数外文专业术语frequency distribution table, mean, geometric mean, median, percentile.考核要求了解:频数分布表的用途。

理解: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

掌握: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和百分位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

实习课(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实习,借助教师的理论讲解和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科学型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

教学内容一、电子计算器统计功能的使用方法(教师讲授)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三、教师讲解第三章离散趋势的统计描述(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熟悉和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衡量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的指标一、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二、离均差平方和、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第二节正态分布及应用一、正态分布二、标准正态分布三、正态分布的应用第三节医学参考值范围一、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外文专业术语range, quartile, variance, standard deviatio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normal distribution, standard normal distribution, reference value range.考核要求了解:医学参考值范围的概念。

理解: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

掌握: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的各自意义、计算方法及应用范围和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制定方法。

实习课(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方法的计算,掌握医学参考值范围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三、教师讲解第四章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理解抽样误差的意义,了解抽样误差的计算原理,掌握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方法,掌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理解假设检验的意义,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教学内容第一节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第二节总体均数的估计一、可信区间的概念二、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第三节假设检验的意义和步骤一、假设检验的基本概念二、建立检验假设和确定检验水准三、选择检验方法和统计推断分析外文专业术语sampling error, standard error, interval estimation, confidence interval, hypothesis test, size of test, test statistic,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考核要求了解:抽样误差的计算原理。

理解:抽样误差的意义和假设检验的意义。

掌握:均数的标准误的计算方法,总体均数可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第五章t 检验(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t 分布的概念和特征,了解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概念,掌握单个样本的t 检验、配对样本的t 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

教学内容第一节t 分布第二节单个样本的t 检验第三节配对样本的t 检验第四节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一、总体方差相等时的两独立样本t 检验二、总体方差不等时的两样本t’检验三、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的t 检验第五节t 检验中的注意事项一、要有严密的抽样设计二、选用的检验方法必须符合其适用条件三、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四、假设检验的结论不能绝对化五、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六、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的关系第六节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一、I 型错误二、II 型错误外文专业术语t test, paired sample t-test, two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homogeneity, type I error, type II error.考核要求了解:t 分布的概念和特征,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概念。

理解:单侧检验和双侧检验,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的关系。

掌握:单个样本的t 检验、配对样本的t 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

实习课(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单个样本的t 检验、配对样本的t 检验和两独立样本的t 检验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三、教师讲解第六章方差分析(8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掌握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了解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了解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教学内容第一节完全随机设计的方差分析第二节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第三节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多重)比较一、q检验法(Newman-Keuls test, NK)二、新复极差法(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method, Duncan新法)第四节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一、随机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二、固定效应模型的方差分析三、混合模型的方差分析第五节多个方差齐性检验外文专业术语analysis of variance(ANOV A), multiple comparison, Newman-Keuls test, Duncan’s new multiple range method, factorial design.考核要求了解: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方差齐性检验的方法。

理解: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计算原理。

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

实习课(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完全随机设计和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的计算方法,掌握多个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方法。

教学内容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三、教师讲解第七章相对数及其应用(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和率的抽样误差的计算,掌握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了解率的标准化。

教学内容第一节相对数的概念及计算一、率二、构成比三、相对比第二节相对数使用应注意的问题第三节率的标准化一、标准化的意义二、标准化直接法的计算步骤第四节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一、死亡的统计指标二、常用疾病统计的指标第五节率的抽样误差与区间估计一、率的标准误二、率的区间估计外文专业术语rate, constituent ratio, relative ratio, standardized rate.考核要求了解:医学中常用的相对数指标。

理解:率的标准化意义。

掌握:相对数的概念和率的抽样误差的计算,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

实习课(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节课的实习,借助教师的总结和归纳和学生对具体资料和习题的演练,使学生掌握相对数的计算和总体率的区间估计方法。

教学内容一、总结和归纳(教师讲授)二、具体资料和习题(见教材后的练习题和相关的实习材料)的演练(学生实习)三、教师讲解第八章χ2检验(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四格表χ2检验、行×列表χ2检验和配对四格表χ2检验,了解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检验法的原理和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