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校规划教材
合集下载
中医体质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
目录分析
第一节中医体质学的 概念与研究范畴
第二节中医体质学的 地位与作用
第三节中医体质学的 理论基础
第四节中医体质学的 基本原理
学习小结
第五节中医体质学 的三个关键科学问
题
思考题
一体质及其相关概念 二中医体质学的概念与内涵 三中医体质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范畴 四中医体质学的研究方向与任务
一中医体质学的地位 二中医体质学的作用
(一)成人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 (二)成人版《中医体质量表》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体质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体质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体质学(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一体质与方药的耐受性及反应性 二体质与针刺的耐受性及反应性
一调体康复的目的 二调体康复的原则 三调体康复的方法
第一节体质与 养生
第二节体质与 治未病
学习小结
思考题
一平和质调养 二气虚质调养 三阳虚质调养 四阴虚质调养 五痰湿质调养 六湿热质调养 七血瘀质调养 八气郁质调养 九特禀质调养
一体质与预防 二体质与公共卫生 三体质与健康管理
第一节体质与形态结 构
第二节体质与年龄
第三节体质与心理
第四节体质与适应能 力
学习小结
第五节体质的生理 特点
思考题
一小儿阶段 二成年阶段 三老年阶段
一体质的稳定性 二体质的可变性 三体质的多样性 四体质的趋同性
第二节体质与病机 从化
第一节体质与发病 的关系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阅读感受
这本书在突出实用性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它将已经制定的针灸操作国家标 准及国际标准纳入教材,并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对针灸技术操作进一步规范。这 些内容对于我们这些学习者来说,不仅提供了权威的参照标准,也为我们日后的 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兼具传 承性、创新性和实用性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展现了针灸学的历史全貌,也 为我们揭示了针灸学的现代面貌。我坚信,这本书对于我们学习和掌握针灸技术, 提高临床实践水平,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刺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定义、种类和操作要领,为读者提 供了更全面的了解。
精彩摘录
“灸法是通过燃烧艾叶或其他药物来刺激穴位的治疗方法。它具有温通经络、 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慢性疾病和保健。”
精彩摘录
这句话对灸法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其操作方法、功效和应用范围,使读 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灸法的应用。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精彩摘录 《刺法灸法学》是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涵盖了针灸学的理 论、技术与实践等方面的内容。在“十四五”规划教材中,这本书对刺法灸法学 的知识进行了全面更新和升级,使得读者能够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的核心内容。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句话强调了针灸治疗的人文关怀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提醒读者在实践 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需求。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读后感 在深入学习《刺法灸法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之 后,我深有感触。这本书不仅在坚持传承性方面做得很好,还在体现创新性和突 出实用性方面有着独特的亮点。
外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一化学消毒剂 二物理灭菌法
第三节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 三手术区铺无菌巾
第五节手术室的管理
一一般手术室的设置和要求 二手术室的消毒法
第一节麻醉前准备和 用药
第二节针刺镇痛与辅 助麻醉
第三节局部麻醉
第四节椎管内阻滞麻 醉
第六节气管内插管 术
第五节全身麻醉
第二节外科常见的休克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第三节重症监护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心肺复苏 三脑复苏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概述 二急性肾衰竭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应激性溃疡 五肝功能衰竭
第三节重症监护
一概述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三呼吸系统的监护 四病情评估 五人文关怀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甲沟炎 二脓性指头炎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四手掌深部间隙化脓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二气性坏疽 三颈淋巴结结核
第六节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适应证 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三选择及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
第一节概述
第六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第七节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 E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二 P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一节外科输血的适 应证、禁忌证及输血
方法
第二节输血反应及并 发症
第三节血浆及血浆增 量剂
第四节自体输血与成 分输血
第一节外科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输血方法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输血方法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手术人员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 二患者手术区域的准备 三手术区铺无菌巾
第五节手术室的管理
一一般手术室的设置和要求 二手术室的消毒法
第一节麻醉前准备和 用药
第二节针刺镇痛与辅 助麻醉
第三节局部麻醉
第四节椎管内阻滞麻 醉
第六节气管内插管 术
第五节全身麻醉
第二节外科常见的休克
一低血容量性休克 二感染性休克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 障碍综合征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第三节重症监护
第一节心肺脑复苏
一概述 二心肺复苏 三脑复苏
第二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一概述 二急性肾衰竭 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四应激性溃疡 五肝功能衰竭
第三节重症监护
一概述 二循环系统的监护 三呼吸系统的监护 四病情评估 五人文关怀
第三节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
一甲沟炎 二脓性指头炎 三急性化脓性腱鞘炎和化脓性滑囊炎 四手掌深部间隙化脓性感染
第五节特异性感染
一破伤风 二气性坏疽 三颈淋巴结结核
第六节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一抗菌药物治疗外科感染性疾病的适应证 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 三选择及应用抗菌药物的原则
1
第一节概述
第六节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一肠内营养 二肠外营养
第七节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
一 E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二 PN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第一节外科输血的适 应证、禁忌证及输血
方法
第二节输血反应及并 发症
第三节血浆及血浆增 量剂
第四节自体输血与成 分输血
第一节外科输血的适应证、禁忌证及输血方法
一适应证 二禁忌证 三输血方法 四输血的注意事项
高等数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5.6反常积分和Γ函数
5.6.1反常积分 5.6.2 Γ函数
1
6.1微分方程 的基本概念
2
6.2常见微分 方程的解法
3
6.3拉普拉斯 变换
4
6.4微分方程 的应用
5
习题6
6.1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6.1.1引出微分方程的两个实例 6.1.2常微分方程 6.1.3常微分方程的解
6.2常见微分方程的解法
6.4微分方程的应用
6.4.1化学反应速率模型 6.4.2医学模型 6.4.3药学模型
7.2多元函数与极 限
7.1预备知识
7.3多元函数的偏 导数
7.4多元函数的全微 分
7.5复合函数的微分 法
7.6多元函数的极值 习题7
7.1预备知识
7.1.1空间直角坐标系 7.1.2向量代数 7.1.3二次曲面简介 7.1.4柱面
8.5格林公式
8.5.1曲线积分与二重积分的关系 8.5.2曲线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 8.5.3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8.5.4二元函数的全微分求积
9.2矩阵
9.1行列式
9.3逆矩阵
9.4矩阵的初等 变换与线性方 程组
习题9
9.1行列式
9.1.1行列式概念 9.1.2行列式的性质 9.1.3行列式的计算
7.2多元函数与极限
7.2.1多元函数的概念 7.2.2二元函数的极限 7.2.3二元函数的连续性
7.3多元函数的偏导数
7.3.1偏导数的概念与计算 7.3.2偏导数的几何意义 7.3.3偏导数与连续的关系 7.3.4高阶偏导数
7.4多元函数的全微分
7.4.1全增量与全微分的概念 7.4.2全微分在近似计算上的应用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ppt
2019-9-5
谢谢欣赏
辛开苦降 散结除痞
半夏泻心汤55
配伍特点
• 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 • 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 • 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
2019-9-5
谢谢欣赏
半夏泻心汤56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治疗中气虚弱,寒热互结,升降失常, 而致肠胃不和的常用方,又是体现平调寒热、苦 降辛开治法的代表方。
临床应用以心下痞满,呕吐泻利,苔腻微黄 为证治要点。因气滞或食积所致的心下痞满,不
神疲食少
口燥咽干
谢谢欣赏
逍遥散46
功用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方解
煨
柴 白 当 白 茯 生 薄甘
胡 芍 归 术 苓 姜 荷草
君
臣
佐
使
2019-9-5
谢谢欣赏
逍遥散47
配伍特点
⑴补肝体、助肝用--体用并调 ⑵肝脾同治,气血津液兼顾
2019-9-5
谢谢欣赏
逍遥散48
运用
辨证要点
本方为疏肝养血的代表方,又是妇科调经的 常用方。
2019-9-5
谢谢欣赏
小柴胡汤20
加减变化 随证加减 • 发热甚:加银花、连翘 • 胁 痛:加青皮、枳壳、木香 据病加减
• 热入血室:加当归、川芎、桃仁、丹皮
• 黄疸:加茵陈、 栀子
2019-9-5
谢谢欣赏
小柴胡汤21
大柴胡汤 Ⅰ类
2019-9-5
《金匮要略》
谢谢欣赏
和解少阳22
主治病机症状分析
腹中痛者 加炮附子以散里寒;
泄利下重者 加薤白以除下重;
气郁甚者 加香附、郁金以理气解郁;
有热者 加栀子以清内热。
2019-9-5
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跨学科整合:第九章和第十章则将中医诊断学与现代医学进行了有机结合, 既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的诊断思路,又涉及了现代医学对中医诊断学的贡献。这种 跨学科整合的方式有利于拓宽读者的视野,提升中医诊断学的综合实力。
《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目录设计充 分体现了其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该教材为中医药高等教育提供了系统的中医诊 断学教学资料,有利于培养中医药行业的高素质人才。其目录结构符合中医诊断 学的学科特点,有助于读者系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目录中 的跨学科整合内容对于培养中西医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意义。
注重基础理论:该书目录中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理 论,包括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四诊的方法和意义、病因病机等。这些内容为后 续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突出临床应用:第五章到第八章重点介绍了临床常见的症状、体征及舌诊、 脉诊的临床应用。这些内容既包含了中医诊断学的核心知识点,又与临床实践紧 密相连,增强了学习的实用性。
《中医诊断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这本书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材,对 于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 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之一。
中医诊断学是一门科学,它不仅涉及到病人的病理变化,还涉及到病人的体 质、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因此,中医诊断学需要运用中医基础 理论、病理学、解剖学、临床医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谢谢观看
中医诊断学注重“因人制宜”,即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医生需要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适合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中医诊断学强调“天人合一”,即认为自然界和人类是相互关联的。在诊断 过程中,医生需要考虑病人的生活习惯、季节变化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来制定 适合病人情况的治疗方案。
生物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二节核酸的提取和定量
一核酸提取 二核酸定量
第三节印迹杂交技术
一印迹杂交基本原理 二常用印迹杂交技术 三生物芯片 四印迹杂交技术与基因诊断
第四节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一 PCR基本原理 二常用PCR技术
第六节重组DNA技术
一目的DNA制备 二载体选择 三体外重组 四基因转移 五细胞筛选和DNA鉴定 六目的基因表达 七应用
小结
讨论
第一节代谢整体性
一物质代谢相互联系 二能量代谢相互协调
第二节细胞水平代谢调节
一代谢途径区室化 二代谢途径关键酶 三关键酶变构调节 四关键酶化学修饰调节
第三节信号转导与代谢调节
一激素 二激素受体 三蛋白激酶A途径 四蛋白激酶C途径 五糖皮质激素作用机制 六甲状腺激素作用机制
第二节非蛋白氮
第三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紫外吸收特征 二变性、复性与杂交
01
第一节酶的 分子结构
02
第二节酶促 反应的特点 和机制
03
第三节酶动 力学
04
第四节酶的 调节
06
第六节酶与 医学的关系
05
第五节酶的 命名和分类
小结
讨论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
一酶的活性中心 二酶的辅助因子 三单纯酶和结合酶 四具有不同结构特征的几类酶 五同工酶
第三节氨基酸的特殊 代谢
第四节激素对蛋白质 代谢的调节
小结
讨论
第一节概述
一食物蛋白营养作用 二食物蛋白消化 三氨基酸吸收 四腐败 五组织蛋白分解 六氨基酸代谢一览
第二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一氨基酸脱氨基 二氨代谢 三 α-酮酸代谢
第三节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一氨基酸脱羧基 二一碳代谢 三含硫氨基酸代谢 四芳香族氨基酸代谢 五甘氨酸代谢 六精氨酸代谢
内科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和分型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第四十四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第四十五章概论
第四十六章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
第四十七章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
第四十八章甲状腺炎
第四十九章糖尿病 第五十章低血糖症
第六十一章概 论
第六十二章急 2
性一氧化碳中 毒
3 第六十三章急
性乙醇(酒精) 中毒
4 第六十四章急
性有机磷杀虫 药中毒
5
第六十五章中 暑
第六十一章概论
一毒物的分类 二中毒的分类 三中毒的病因 四中毒机制 五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六急性中毒的诊断 七急性中毒的治疗 思考题
第六十二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五十一章血脂异常
第五十二章高尿酸血 症与痛风
第四十五章概论
一内分泌疾病 二代谢和营养性疾病 思考题
第四十六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第四十七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分类 病因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本中医的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居然没上呼吸道感染这内容,里面的内容全部是西医,中国的中医亡矣。
目录分析
二内科学进展
一内科学的范围和 内容
三如何学好内科学
二内科学进展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循证医学的指导 (三)各专业学科的蓬勃发展
三如何学好内科学
(一)温故而知新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 (三)正确对待辅助检查 (四)把握疾病的本质 (五)中西医融会贯通
第四十四章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第四十五章概论
第四十六章甲状腺功 能亢进症
第四十七章甲状腺功 能减退症
第四十八章甲状腺炎
第四十九章糖尿病 第五十章低血糖症
第六十一章概 论
第六十二章急 2
性一氧化碳中 毒
3 第六十三章急
性乙醇(酒精) 中毒
4 第六十四章急
性有机磷杀虫 药中毒
5
第六十五章中 暑
第六十一章概论
一毒物的分类 二中毒的分类 三中毒的病因 四中毒机制 五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六急性中毒的诊断 七急性中毒的治疗 思考题
第六十二章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第五十一章血脂异常
第五十二章高尿酸血 症与痛风
第四十五章概论
一内分泌疾病 二代谢和营养性疾病 思考题
第四十六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第四十七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分类 病因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情评估 治疗 思考题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本中医的内科学,呼吸系统疾病居然没上呼吸道感染这内容,里面的内容全部是西医,中国的中医亡矣。
目录分析
二内科学进展
一内科学的范围和 内容
三如何学好内科学
二内科学进展
(一)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循证医学的指导 (三)各专业学科的蓬勃发展
三如何学好内科学
(一)温故而知新 (二)理论与实践并重 (三)正确对待辅助检查 (四)把握疾病的本质 (五)中西医融会贯通
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该教材的目录虽然涵盖了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点,但是有些章节的内容比 较冗长,不够精简,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疲劳感。
《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这本书的目录分 析表明该教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是中医药学专业教育的重要参 考书之一。但是该教材的目录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当前中医药学 教育的需求。
《中医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关于中医学基础知识的教材, 适用于中医药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这本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针灸推拿学等方面的内容。 在中医基础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 识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中医对人体疾病的认识,包括病因、病理、病位、病 性等方面的知识。 在中药学方面,本书介绍了中药的基本概念、中药的分类、中药的药性、中药的配伍等方面的内 容。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中药的煎服方法、中药的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在针灸推拿学方面,本书介绍了针灸推拿的基本概念、针灸推拿的适应症、针灸推拿的操作方法 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本书还详细介绍了针灸推拿的注意事项、禁忌等方面的知识。
该教材的目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该教材的目录按照中医药学专业的实际需要 进行了编排,每一章的内容都是针对中医药学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进 行的编排,同时也包括了一些临床实践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 应用到实践中去。
虽然该教材的目录包括了中医药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点,但是在当前医疗水平不 断提高的背景下,该教材的目录还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以满足当前中医药 学教育的需求。
这本书还介绍了中医的诊疗方法,包括四诊、辨证、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其中, 作者们详细介绍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法,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 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作者们还介绍了中医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 拿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药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在药物作用机制部分,本书深入剖析了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 信号转导途径的调控等。通过对药物作用机制的深入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药物发挥作 用的内在逻辑。
在药物相互作用部分,本书全面介绍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等多种因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详细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复杂变化,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内容外,这本教材还涉及了药物的分类、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都写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 是资深学者,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药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 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药理学的基础知 识,还为我们打开了深入探索药理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 加深对药理学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时,书中写道:“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药 理效应,这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了解药物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如何 改变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理解药物作用机制的关键。”这段话不仅明确了 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性,还指出了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方法,为读者深入探索药 理世界提供了指引。
谢谢观看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药理学全国 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作为这一时期的重点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 统、前沿的药理学知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既继承了传统药理学的经典理论,又注重吸收现代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力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书共分为若干章节,涵盖了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在药物相互作用部分,本书全面介绍了药物与药物、药物与食物、药物与疾病等多种因素之间的 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对药物相互作用的详细阐述,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药物在体内的复杂变化, 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内容外,这本教材还涉及了药物的分类、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 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每一部分都写得深入浅出,易于理解。无论是对于初学者还 是资深学者,这本书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药理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内容丰富、 结构严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药理学的基础知 识,还为我们打开了深入探索药理世界的大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不仅可以 加深对药理学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在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时,书中写道:“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药 理效应,这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基础。了解药物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结合,如何 改变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过程,是理解药物作用机制的关键。”这段话不仅明确了 药物作用机制的重要性,还指出了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方法,为读者深入探索药 理世界提供了指引。
谢谢观看
随着“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我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药理学全国 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作为这一时期的重点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系 统、前沿的药理学知识,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医药人才。
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既继承了传统药理学的经典理论,又注重吸收现代药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 力求实现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全书共分为若干章节,涵盖了药物效应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作用机制、药物相互作用以及各类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等内容。
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内容摘要
在编写过程中,本书遵循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原则,内容丰富翔实,条理清晰,深入浅出, 既有理论指导,又有实践经验总结。本书还提供了大量的临床案例,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 实际工作中。 《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 教材,对于中医药专业学生和临床医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除了基础知识之外,这本书还提供了许多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内容。例如, 在介绍每种方剂时,书中不仅介绍了该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病证,还介绍了 该方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和加减化裁方法。这些内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和掌握方剂的用法和注意事项,同时也可以为我们日后的临床实践提供很好的指 导。
《方剂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非常全面、 实用、权威的中医药方剂学教材。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方剂学基 础知识,还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临床实践技能方面的指导。如果大家是一名 中医药学专业的学生或者是一名对中医药学感兴趣的人士,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 得一读的好书。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方剂学的基 本概念、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治法等;中篇则按照不同的治法分类,介绍了各 种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使用注意事项等;下篇则是介绍了一些常见病 证的中医诊疗方法,包括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疗方法等。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药方剂学的博大精深。中医 药方剂学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药学专业人才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和技能。这本书的上篇和中篇都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全面的方剂学基础知识,同时 下篇也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实用的临床实践技能。
“方剂学是中医药学临床实践的核心,是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桥梁。 学习方剂学不仅是掌握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重要途径,也是掌握中医药学临床实 践技能的重要基础。”
新世纪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内经选读 主编 王庆其 (中医、中西结合、骨伤专业本科72学时)
长春中医药大学
2、认为成书于战国时期: 例如: 宋·程颢程颐《二程全书》:“《素问》 书出战国之末,气象可见。” 清·魏荔彤在《伤寒论本义·自序》中说: “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人所为。而托 于上古。”
长春中医药大学
3、认为成书于汉: 明ㆍ顾从德、明ㆍ郎瑛、日本医家 丹波元简等均认为是汉人所作。 当代古汉语学家钱超尘教授,从 “菽”“豆”二字的演变,研究了《内 经》的成书年代。认为,有“豆”字的 篇章可能成书于西汉。 当代古汉语学家崔仲平教授从训诂 角度,认为部分篇章是东汉声训盛行时 的作品,以《灵枢ㆍ本神》篇为代表。
长春中医药大学
著作特点: 1)对许多文字作了必要的形、声、义、训, 而不是望文生意,对《内经》的训诂做出 了重要的贡献。这是很突出的特点 2)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如上中下三焦水 道分治,为后世临床治疗水肿病奠定了基 础。 3)敢于改动原文,认为原文有误则直接改 动(径改),之后在注释中说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
《灵枢》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已亡佚不传。
现通行本是南宋年间史崧献“校正家藏旧 本《灵枢》九卷,共八十一篇。”
明·赵府居敬堂刻宋本《灵枢》,误少, 质量较高。 195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出版。 196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将此影印本铅字横 排排印并出版。
长春中医药大学
五、《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灵枢》侧重论述了经络、俞穴、针灸 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刺治禁忌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六《内经》理论体系的基本学术思想
(一)唯物辩证法思想 1、唯物思想(精气说的运用) 古代哲学中的精气说渗透于医学反映于 《内经》。进一步认为气是物质的本源,气 有运动的本领,形和气相互转化,在此基础 上探讨了天体演化和宇宙构成及生命起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
我相信,《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这 本书的,对于推动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中医药人才,提 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和临床疗效,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这本书的是中医药界的一 大盛事,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大幸事。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权威的、 全面的中医内科学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 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
目录分析
疾病分类清晰:从第四章开始,本书按照内科疾病的分类,分别介绍了肺系 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每一类疾病又细分为若干 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种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目录分析
注重临床实践:在介绍每种疾病时,编者不仅阐述了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详 细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案例和解析,使得读者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精彩摘录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肺痈、胃痛、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胁痛、鼓胀、癃闭、 头痛、眩晕、中风、失眠、惊风、紫癜等。通过对这些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 内科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精彩摘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的教材,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丰富多样,从总论到各论,无一不包,无一不精。总论 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以及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的源流 和现状,让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则对各种内科疾病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目录分析
目录分析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权威的、 全面的中医内科学教材,适用于中医药院校本科及研究生教学,对于培养合格的 中医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及其特点。
目录分析
疾病分类清晰:从第四章开始,本书按照内科疾病的分类,分别介绍了肺系 疾病、心系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系疾病等。每一类疾病又细分为若干 种,使得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各种内科疾病的分类和特点。
目录分析
注重临床实践:在介绍每种疾病时,编者不仅阐述了相关的中医理论,还详 细介绍了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书中还穿插了许多临床案例和解析,使得读者能 够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精彩摘录
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广泛的治疗范围,涵盖了多种疾病,如感冒、 咳嗽、哮喘、肺痈、胃痛、泄泻、痢疾、便秘、呕吐、黄疸、胁痛、鼓胀、癃闭、 头痛、眩晕、中风、失眠、惊风、紫癜等。通过对这些疾病进行辨证论治,中医 内科学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和生活质量。
精彩摘录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是一本内容丰 富、结构严谨的教材,对于学习和研究中医内科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阅读感受
这本书的编排和内容丰富多样,从总论到各论,无一不包,无一不精。总论 部分详细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和范围,以及中医内科学术发展的源流 和现状,让我对中医内科学有了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各论部分则对各种内科疾病 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不仅介绍了各种疾病的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 还特别注重临床实践和案例分析,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文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一 “道”的内涵与道教哲学 二道通为一与道法自然 三致虚守静与无为而治 四贵无轻有与尚阴贵柔 五重生贵命与淡泊名利 六道教基本信仰与教义 七道教科仪、方术与戒律
一道文化对中医思维的影响 二道文化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三道文化对中医诊治的影响 四道文化对中医养生的影响 五道文化对民俗医药文化的影响
第二节儒文化的核 心思想
第二节易文化的主 要内容
第一节易文化概说
第三节易文化对中 医的影响
一 《周易》简介 二易学发展概述
一象数文化 二易图文化 三义理文化
一对中医思维的影响 二对中医理论的影响 三对中医诊治的影响 四对中医方药的影响
第二节道文化的核 心思想
第一节道文化概说
第三节道文化对中 医的影响
一道家文化概说 二道教文化概说
一中医文化传播的常用技巧 二中医文化的传播效果 三中医文化传播实践
一中医文化传播的历史 二中医文化传播的现状 三中医文化传播的展望
(一)中医学类专业
(二)针灸推拿学专 业
(三)中西医临床医 学专业
(四)中药学类专业
(五)护理学专业 (六)公共课
(七)中医骨伤科学 专业
(八)中医养生学专 业
作者介绍
这是《中医文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 绍。
读书笔记
这是《中医文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医文化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 精彩内容摘录。
第二节近现代西方 文化对中医的影响
第一节西学东渐与 传统文化革新
第三节中西医学文 化差异与中医文化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五、药物分析的主要参考书目简介
(一)、书籍
1、〈 药物分析〉(第一版)、(第二版)、(第三 版)、 (第四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 济南出版社
2、体内药物分析
3、生物药制分析
4、医院药制分析
5、中药制剂分析
6、药典注释
7、中成药分析
(二)、期刊
〈药学学报〉、〈中国药学杂志〉、〈药物分析杂志〉、《中 国中药杂志》、《中草药》、《中成药》、《中药 材》、〈中
日本药局方,目前为第十三版改正版,本书缩写为JP (13)。
欧洲药典(European Pharmacopoeia,缩 写为Ph. Eup),目前为第三版,分为三卷:第一 卷(1979)为一般分析方法;第二卷(1981)和 第三卷(1998)均为质量标准规格。
国 际 药 典 (The 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缩写为Ph.Int)
1、名称与编排
2、检验方法和限度
3、标准品、对照品 标准物质。
系指用于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
4、精确度 “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
量的千分之一; “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
的百分之一;
“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
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密要求;
“量取”系指用量筒或按照量取体积的有效数位选用量具。
二、鉴别实验的项目
(一) 性状 药物的性状(description )反映了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
一般包括外观、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 1、 外观 2、 溶解度
3、物理常数 物理常数是鉴定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其测定 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义,也反映了该药品的纯杂程度。药 典收载的物理常数包括: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 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值、吸收系数。
针灸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内容摘要
针灸学的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其中针刺又分为体针、耳针、头皮针、足针等多种方法,艾 灸则分为直接灸、间接灸、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形式。
针灸学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本书详细介绍了针灸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应用,以及针灸在疼痛、失眠、抑郁、焦虑等常 见病症治疗中的应用。同时,本书还介绍了针灸在美容、保健、康复等领域的应用,为针灸学的 全面发展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针灸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针灸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 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发展
治疗
行业
介绍
临床
方法
行业
中医药
全国
针灸 提供
气血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
教材
艾灸
应用
中医药
疾病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针灸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全面介绍针灸学的基础理论、技 术方法和临床实践的教材。本书根据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编写委员会的 指示和要求,遵循科学性、实用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原则,结合针灸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系统介绍了针灸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的教学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人体的脏腑、 气血和经络,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针灸学历史悠久,起源于古代中国,历经数千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针灸学的基本原理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过刺激人体穴位,调节气血流通, 促进机体自身免疫力和自愈力的提高,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精彩摘录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和医学模式的改变,中医养生学将越来越受到和重 视。未来,中医养生学将进一步融合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 和实践体系;中医养生学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医疗保健领域, 为提高全人类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阅读感受
阅读感受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全面介 绍中医养生学的教材,涵盖了中医养生学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基础、实践应用 和临床案例等。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医养生学的魅力和 实用性。
目录分析
《中医养生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是一本全面介 绍中医养生学的权威书籍,其目录经过精心设计,全面反映了中医养生学的各个 方面。以下是对这本书目录的分析。
目录分析
这本书的目录按照主题分为四个部分:总论、各论、实践篇和附录篇。
目录分析
总论:这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 读者提供了对中医养生学的宏观认识。
目录分析
系统性:这本书的目录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从总论到各论,再到实践篇和附 录篇,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医养生学知识体系,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目录分析
实用性:这本书不仅介绍了中医养生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详细介绍了如 何将这些理论和方法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对于读者来说非常实用。
目录分析
权威性:这本书的编者均为全国中医药行业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他们的专业 知识和经验保证了这本书的权威性。
目录分析
趣味性:这本书在介绍各种养生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小故事, 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使得读者能够更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松地理解和接受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IS在其他国家的情况
韩国,在政府的强力推动下,该国95%的医院和诊所 通过网络连接国家保险部门进行结算,三分之一的医 院已经安装了PACS系统,绝大多数三级医院已经安 装了医嘱录入系统。目前韩国已完成了第一个卫生信 息系统10年计划(1991-2000),第二个阶段计划 (2001-2010)正在实施中,
服务对象为医院的医、教、研人员。
•习题7-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信息系统与医疗过程
临床信息系统是一个依据医疗过程的知识 和信息进行推理决策的智能化过程,个体 性强、重复性差。
医疗过程涉及到知识的表达与应用,这些 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事务处理的难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2.1临床信息系统的产生
在调查中“未来一年中,CIO最关心的问题”
,排在第一位的是“加强安全性,适应美国政
府有关HIPAA(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健康
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的规定”。 “减少医疗
错误,提高患者就医的安全性”作为第二位重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的隐私权。
为电子病历和医疗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作从为2政0府03强年制开性始法,令,H要IM求S医S调疗机查构医必疗须IT限提期供执商行。的 代首表席了执医行疗保官险、信医息疗标机准构化的、规CE范O化、的医重疗要机发展构方的向医。
疗管理人员和CIO。2003年11月至2004年2月 ,HIMSS对2000多名CIO进行了调查。
•严D为庞重RG了大程s主减的度要轻 药和考医 品医虑院 数疗了为 据服反支 和务映付检的病保验强例险报度特费告对征用数每的的据个一工。D些作R因G量s素,分,支并别持根指自据定动病价处情格理的. •病组人织在对诊疾疗病全诊过断程相中关一分次组性(向D医ia院gn支o付sis该指定价R格e的la费ted 用G,r将ou传p统S的ys实te报m实,销D的RG后s付)款进制行度研改究为,依并据建病立种了的按预疾付病 款诊拨断款相制关度分。组-预付款制度(DRGs-PPS)。 在于指导医院和医务人员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控制
医疗服务中的不合理消费,并通过控制平均住院日和住 院费用来达到促使医院挖掘潜力,提高医院的质量、效 益和效率,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2.2发达国家CIS的发展简史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医疗卫生政策的变化 ,个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了CIS 。
20世纪90年代CIS在美国及西欧的发达国家 被提出并实施。
事务处理的特点是以重复性的内容为主,服务对象以医院 各级管理人员为主。
侧重在“申请——检查——结果”的事务性过程中对数据 的管理,以及自动划价收费管理。
CIS是面向临床医疗管理的,是以提高医疗质量、实 现医院效益最大化为目的,是以病人为中心
事务处理的特点是以医疗过程为主,注重信息在临床诊断、 治疗中的作用
1977年荷兰与美国科学家在“国际医学信息 学杂志”发表了特别论文“面对21世纪医学 信息学的挑战”指出将下一代的医学信息学 命名为“临床信息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HIPAA是20美0国3政年府1制1定月的“至健2康0保0险4携年带2和月责问任法卷案调” 制定了详查细的法律规定,以保护医疗数据的安全和患者
医疗保险中的各种偿付规定,例如保险基金偿付限额、按总 额付费、按病种付费和被保险方按比例付费,都促使医院通 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来吸引参保病人。
医疗诉讼中“医疗行为举证倒置原则”将使医疗信息有可能 公之于众。
因此,加强对临床医疗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利用
,提高疗效,已是刻不容缓,自然而然促使了CIS的启
卫生部2002年公布的《医院信息系统基本功 能规范》中已将医生工作站和和护士工作站 列为临床信息系统的两个组成部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Development steps of HIS
•GMIS •区域
医疗信
息网络
•临床
•Telemedicine医疗信 息系统
•ICIS
•DCI •管理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临床信息系统包括的主要内容
电子病历系统 医生工作站系统 护理信息系统 实验室信息系统 放射信息系统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 重症监护信息系统 医学图像管理系统 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等。
•习题7-1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CIS与HMIS
HMIS是面向医院人、财、物方面的管理的,是以提 高医院管理效益为目的
全国高等中医药学院校 规划教材
2020年6月2日星期二
7.1 临床信息系统概述
临床信息系统(Clinical
Information
System,CIS)是指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
、网络通讯技术对病人信息进行采集、存储
、传输、处理、展现,为临床医护人员和医
技科室的医疗工作服务,为提高医疗质量为
目的的信息系统。
S
Hale Waihona Puke 信息•IHMIS 系统 •DHMI
S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3 临床信息系统(CIS)基本 范畴简介
北京协和医院信息中心主任李包罗教授认为, 管理信息系统与临床信息系统的分水岭是医嘱 处理系统,如果一个医院信息系统包括了面向 医疗的医嘱处理系统,就认为它已经进入了临 床信息系统的门槛。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国外已经有很多应用CIS的范例,例如美国马萨诸塞
州波士顿市的Beth
Israel医院、瑞士日内瓦市的
Cantonal大学医院、荷兰Leiden大学医院等等。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2.3我国CIS的发展简史
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促进了医疗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城 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新的医疗诉讼规定更促使了CIS在中国的启动。
动。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我国目前CIS概况(一)
根据卫生部的资料,仅有约10%的医院在着手 建立以医生工作站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 “CIS”,约5%的医院在探索建立PACS系统 。而调查表明影响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首要 原因是资金短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我国目前CIS概况(二)
卫生部“卫生信息化十五规划”制定了“从 管理信息系统向临床信息系统过渡”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