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理念
骨折治疗的AO原则AO理念和基本原则课件
骨折治疗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人力投入,而医疗资源的紧张使得医生
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速度。
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骨折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医生将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骨折治疗的ao原则ao 理念和基本原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AO原则与理念 • AO基本原则 • AO分型系统 • AO治疗策略与技巧 • AO原则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AO原则与理念
AO原则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AO原则是一种骨折治疗的理念和原则,强调通过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坚强固定
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部 位进行稳定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和愈 合不良。
AO原则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适应症
手术技巧
AO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特别是关 节内骨折、骨干骨折和多发性骨折等复杂 骨折。
根据AO原则,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植入、外固定架 应用等,以确保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
起源
AO原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由德国创伤外科学会 前主席Muller和瑞士创伤外科学会前主席Schanz等医生共同 创立,旨在提高骨折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AO理念的核心内容
解剖复位
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手术等方法,将骨折断端精确复 位,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鼓励患者进行早 期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 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一讲):AO理念和基本原则
AO治疗策略要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 计划,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康复 进度,逐步调整康复方案,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
THANKS
谢谢
早期活动
总结词
早期活动是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尽早进行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预防僵硬。
详细描述
早期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和软组织的修复。同时,通过关节活动和功能锻炼,可 以预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早期活动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坚强固定
通过使用内固定器械,如 钢板、螺钉等,对骨折端 进行坚强固定,以维持骨 折端的稳定性和对位。
早期功能锻炼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 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 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 的恢复。
AO原则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性
提高骨折愈合率
遵循AO原则的骨折治疗能 够实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 定,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提高愈合率。
C3型
03
关节内复杂骨折,合并干骺端骨折
04
CHAPTER
AO治疗策略
手术指征
严重骨折
对于严重的骨折,如开放性骨折、粉碎性骨折等,AO治 疗策略主张尽早进行手术复位和固定,以促进骨折愈合和 功能恢复。
关节内骨折
关节调通过手术实现关节面的精确复位,以减少术后并 发症和关节功能障碍。
03
CHAPTER
AO分型系统
A型:关节外骨折
A1型
简单骨折,无粉碎性
A2型
有部分关节面的简单骨折
A3型
关节面的复杂骨折,但无严重粉碎性
B型:骨干骨折
B1型
螺旋形或斜形骨折
B2型
弯曲、粉碎性干骺端骨折
骨折治疗的AO、BO、CO的理念转变
筋骨并重 内外兼治
医患合作
CO治疗骨折基本概念转变
引入外固定支架
应用复位固定支架
有限手术的融入
外固定器
髌骨抱聚器
CO系统治疗原则
有限手术配合
复杂手术
简单手术
采用非超关节外固定,早期功能锻炼 原始无血疗法 有血疗法
CO的骨折愈合模式
二期愈合
间接愈合
在无骨折侧皮质外1/4萎缩的情况下大 量外骨痂形成 弹性固定在保持骨折断端未动的条件 下能加速骨折愈合
AO、BO、CO的关系
从AO到BO新概念,雷同AO思想,尽管有细微差别, 但在骨愈合方式上,都是二期愈合。发展思路与 中国接骨术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 目前,中国接骨学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国外 同道所接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中国接骨学必然会以量化的实验数据进一步证明 其自身的科学性。 纵观百年西医和前年中医发展的不均衡性与多元性, 奠定与丰富了AO、BO、CO的原则和精髓。其差异性、 相同性、互补性。在不断地于鉴别中发展,又不断 地在扬弃中升华。
利用间接复位技术;手法复位或者使用器械
远离骨折部位牵引,对粉碎骨折进行整复, 恢复骨骼的长度、轴线、矫正旋转移位
内固定不强调一期的稳定,而是要保存有活力
的骨块,使其血运不因内固定操作受到破坏
不应在骨折部剥离骨膜进行植骨
骨折复位
闭合复位
髓内钉、骨外固定器
(如手法粗暴,可能加重局部血运的破坏)
AO
Foundation of the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传统的AO骨折治疗原则 (1958)
跟骨关节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年 龄 2 ~ 0岁 , 均 3 . , 伤原 因高处 坠落伤 3 O5 平 2 6岁 致 0例 , 为 均
闭合性 损 伤 , 发损 伤 : 椎 压缩 性骨 折 6例 , 伤 至来 院 时 伴 腰 受 间 1 8h平 均 5 。所有 患者术前 均行双侧 跟骨 侧 、 位 X ~ .h 4 轴 线 片及 跟骨水 平面 与冠状 面 C T检查 , 折按 sn es 型口Ⅱ型 骨 adr分 1 2足 Ⅲ型 1 Ⅳ 型 6足 。受 伤 至手 术 时 间 为 5 1 5足 ~ 4d平 均
致 , 折 多 为粉 碎 性 , 累及 跟距 关 节 面 , 关节 内骨 折 , 骨 常 为 跟 骨 骨 折 的 治疗 分 为 两大 类 : 类 为非 手 术 治疗 , 合 于 关 节 一 适 外 骨 折 . 移位 或 微小 移 位 ( 无 1mm) 的骨 折 , 以及 存 在 局麻 或 全 麻手 术 禁忌 证 的病 人 。另一 类 为手 术治 疗 , 手术 治 疗 目的 是 恢 复跟 骨 的高度 , 长度 和 宽度 。保 持 正常 的 跟距 关 系及 跟
Ⅱ~ 型 ) 0例 ( 3足 )选 用 切开 复位 异 形钢 板 内 固定治 疗 。 果 : 有手 术 患者 在平 均 1 Ⅳ 3 3 , 结 所 0个 月随访 中骨折 均愈 合 ,
平 均愈 合 时 间为 1 1周 , 良率 为 9 . 优 25 %。结 论 : 跟 骨 关节 内骨折 (a d r Ⅱ~ 型 ) 开 复 位 内 固定治 疗 是一 种 可 对 sn es Ⅳ 切
医护论坛
28 1 第5第 期 0年2 1 6 0 月 卷
跟骨关节骨折 的内固定治疗
陈 思
( 吉林 省 通 化市 第一 建 筑公 司职 工 医 院 , 吉林通 化
跟骨骨折的钢板内固定治疗
Ab ta tOb e t e To e au t h eaieq e to sa defc fpa ef rc la e lfat rs M eh d Op sr c : j ci v v l aet e rlt u sin n feto lt o ac n a r cu e . to s v —
ij r a s : 1c sss fee r p, a e u frd taf c ie t t eo h rwa a e . ea e a ea ewa 7 2 nu yc u e 2 a e u frd d o 8 cs ss fee r fi a cd n ,h t e s3c s s Th v rg g s2 . c
骨折的AO原则与BO理念
详细描述
在实际的骨折治疗中,可以综合应用AO原 则与BO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 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通过解剖复位和 坚强内固定恢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同时注 重保护局部血供和生物学环境,促进骨折愈 合的自然过程。早期功能锻炼和可调节性固
AO原则的核心思想是,骨折治疗应该以生物学为基础,同时考虑到患者 的生理和解剖特点,以及骨折的类型和位置。
AO原则的应用
AO原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治疗,包括四肢骨折、脊柱骨 折、骨盆骨折等。
在应用AO原则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手术 入路、固定材料和手术技巧,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定也是实现最佳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06
结论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AO原则的优势 强调骨折解剖复位,提供精确的复位指导和工具。
促进早期功能锻炼,加速康复进程。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治疗效率。 AO原则的局限性 过度关注骨折固定,可能忽视软组织处理。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01
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02
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考虑。
BO理念的优点
03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重视生物学固定,减 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 的干扰。
强调个体化治疗,根 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 治疗方案。
促进骨折愈合的自然 过程,降低感染和骨 不连的风险。
对AO原则与BO理念的综合评价
不同点
AO原则更侧重于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 强内固定,而BO理念则更强调功能复 位和弹性固定,重视软组织保护和骨 折愈合的自然过程。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
最具挑战性的跟骨骨折治疗,一文帮你搞定!跟骨骨折是最容易导致残疾的下肢骨折之一。
早期并发症,长期的疼痛,创伤后关节炎和再手术非常常见。
这种损伤的治疗很有挑战,最佳治疗方案也存在争议。
微创入路近年来得到很好的普及,对降低并发症和改善预后可能有潜在的益处。
病理解剖和流行病学大部分跟骨骨折由高处坠落和交通伤等高能量暴力引起,为关节内骨折。
尽管各个年龄层都可能患病,但多为工业领域的较年轻患者。
因此人口学上的特点和伤后致残情况,本病的社会经济学效应非常巨大。
有报道伤后3~5年有很高的伤残率。
跟骨骨折患者的总体健康情况比遭遇其他骨折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器官移植或心梗的患者都要差。
跟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损伤。
典型的跟骨骨折为下肢轴向暴力时,距骨撞进跟骨造成。
而准确的骨折形态则取决于受伤时足的位置、患者的骨量和暴力的大小。
伤后足跟变短、增宽、内翻移位。
几乎所有患者都会有显著的软组织肿胀和损伤。
严重的肿胀、骨折、水泡,甚至骨筋膜室综合征都可能出现。
也常合并腰椎和其他下肢骨折。
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复位好坏是达到成功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的挑战因素之一。
在损伤时的关节软骨损伤及继发的关节骨块移位会导致创伤后关节炎。
跟骨骨折的分型和治疗策略很大程度上由距下关节受累范围决定。
关节内骨折01分型和影像学跟骨骨折的影像学评估包括平片和CT。
平片应当包含侧位和足正位,以及 Harris 跟骨轴位。
在侧位片中,Böhler角减小, Gissane角增大,距下关节后关节面塌陷(图1)。
如果后关节面仅有外侧部分塌陷移位,可以看到双边征(侧位片中后关节面的关节线内侧部分均可见)(图2)。
足的正位可以显示骨折向前结节和跟骰关节延伸范围。
轴位片可以展示内翻移位和跟骨结节短缩程度。
对大部分关节内骨折来说,CT能有效的评估关节受累范围和移位程度(图2-图B、图C、图D 及图3- 图A和图B)。
图1:一名38岁男性的侧位片上可见关节内移位,跟骨高度丢失,关节骨块压缩,Böhler 角减小,Gissane角增大。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一讲):AO理念和基本原则
03
CHAPTER
AO原则在骨折治疗中的重要 折部位的解剖复位和固定,能够 减少骨折不愈合的风险,提高骨 折愈合率。
02
AO原则强调早期、快速和安全的 活动,有助于促进骨折部位的血 液循环,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减少并发症
遵循AO原则的骨折治疗,注重减少 手术创伤和失血,降低感染风险,从 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稳定固定
总结词
稳定固定是指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方法,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以促进骨折愈合。
详细描述
稳定固定是骨折治疗的另一个重要原则。通过使用钢板、髓内针、螺丝钉等内固定材料,或石膏、夹 板等外固定方法,医生可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防止移位和畸形愈合。稳定固定能够为骨折愈合提 供良好的环境,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这些材料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能够提高骨折治疗的疗效。
02 03
生物降解材料
生物降解材料可在体内降解,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减轻患者痛苦。同时, 这些材料在降解过程中能逐渐释放药物,具有抗菌、抗炎等作用,有利 于骨折愈合。
复合固定材料
为了满足骨折治疗的不同需求,复合固定材料正在被研发。这些材料结 合了多种材料的优点,如金属的高强度、高分子的韧性等,具有更好的 综合性能。
生物学固定
AO原则强调骨折的生物学固定, 通过手术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 构,并使用内固定器材维持骨折 部位的稳定。
AO原则的目标
01
02
03
解剖复位
通过手术使骨折部位达到 解剖复位,即恢复骨折部 位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坚强固定
使用内固定器材将骨折部 位固定,维持骨折部位的 稳定,以便患者早期进行 康复训练。
AO原则强调术后康复训练的早期介入 ,有助于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跟骨骨折的改良“L”手术切口
改良“L”手术切口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有推广价 值,能够造福更多的患者。
学术研究
改良“L”手术切口为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课题,有助于推 动跟骨骨折治疗的进一步发展。
05
典型案例分享
案例一:复杂跟骨骨折的成功治疗
患者情况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高处坠落导致右跟骨骨折,骨折类型 为复杂型,伴有跟距关节塌陷和跟骨外侧壁膨出。
提高手术效果与安全性
减少手术创伤
改良“L”手术切口设计能够减 少手术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降
低术后感染的风险。
清晰视野
切口位置能够充分暴露跟骨骨折 部位,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
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效果。
降低并发症
改良“L”手术切口能够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如皮肤坏死、
愈合不良等。
促进术后恢复与功能恢复
术后恢复比较
术后疼痛
康复时间
由于改良“L”手术切口减小了对软组 织的损伤,术后疼痛程度较轻,有利 于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由于术后恢复较快,改良“L”手术切 口患者的康复时间相对较短,减少了 长期住院和康复治疗的需求。
功能恢复
改良“L”手术切口对软组织的保护较 好,有利于术后踝关节和足部功能的 恢复。
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感染风险
改良“L”手术切口减小了 手术创伤,降低了感染的 风险。
神经损伤
改良“L”手术切口对周围 神经的损伤较小,减少了 术后神经并发症的发生。
愈合不良
由于改良“L”手术切口能 够更好地暴露骨折部位并 进行精确复位,术后愈合 不良的风险相对较低。
04
改良“L”手术切口在跟 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康复指导
术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康复指导,包括早期功能锻炼、负重时间、日常活动注意 事项等。
骨折内固定的ao和bo原则
骨折内固定的AO和BO原则是骨折治疗中的重要原则,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治疗理念和原则。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原则,并阐述它们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一、AO原则AO原则是“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的缩写,意为“骨与关节损伤研究组”。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以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解剖复位:AO原则认为,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通过手术或手法复位,使骨折端恢复到正常的位置,为骨折愈合提供良好的环境。
坚强固定:AO原则强调使用坚强的内固定物,如钢板、螺钉等,以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坚强固定可以防止骨折端移位,促进骨折愈合。
功能锻炼:在骨折愈合过程中,AO原则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
功能锻炼可以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二、BO原则BO原则是“Bridge the Osseous Gap”的缩写,意为“桥接骨缺损”。
BO原则强调骨折治疗的生物学原则,即保护骨折端的血供和软组织,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保护血供:BO原则认为,保护骨折端的血供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在手术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骨折端血供的破坏,以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保护软组织:BO原则强调保护骨折周围的软组织,如肌肉、肌腱、韧带等。
这些软组织对骨折愈合具有重要作用,保护好这些软组织可以促进骨折的自然愈合。
促进自然愈合:BO原则鼓励患者进行自然愈合,而不是通过坚强的内固定物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自然愈合可以减少对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
在骨折治疗中,AO原则和BO原则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医生可以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AO原则可能更适合于治疗稳定性骨折;而在其他情况下,BO原则可能更适合于治疗不稳定性骨折。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骨折类型进行综合考虑。
ERAS理念下跟骨关节内骨折诊疗的专家共识
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1、扩大的外侧入路 ▪ 传统的外侧“L”形扩大的外侧入路,为保护皮瓣血运,需于拐角
处须自皮肤切开经皮下组织直达跟骨外侧皮质,避免皮肤分层, 注意避免以拉钩暴力长时间牵拉造成皮瓣处脂肪坏死,可以应用3 枚2.0克氏针代替拉钩牵开近侧皮瓣,可以最大限度防止拉钩对皮 瓣的压迫。
跟骨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坏死风险。需要注意的是: (1)此种术式暴露有限,并不适用那些关节面粉碎、跟骨体畸形严重的骨折; (2)小切口实际上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注意骨折复位效果; (3)仍可能出现术后切口皮肤坏死。 ▪ 推荐:跟骨小切口可以明显减少皮肤坏死风险,对于适宜病例可以更多应用
(专家推荐率:100%;强烈推荐率:73.7%)。
术前等待时间,并尽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因此手术医生应权衡水 疱处理方式对手术时机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案。
骨折部位水泡的处理
▪ 推荐:根据水疱严重程度和手术时机,选择水疱处理方式。(专 家推荐率:98.5%;强烈推荐率:75.0%)
骨折部位水泡的处理
▪ 跟骨骨折后严重水疱所致局部全层皮坏死导致常规切口不可用只 能采用后侧纵行小切口
▪ 推荐:对多数择期手术糖尿病患者推荐血糖控制目标为7.8~10.0 mmol/L。
围手术期软组织肿胀处理
▪ 围手术期预防、控制及减轻跟骨肿胀的方法包括骨折周围制动、 冷敷、弹力绷带加压、适当抬高患肢以及足底动静脉泵的应用等。 鼓励患者足趾活动,鼓励小腿肌肉等长收缩,术后在指导和保护 下进行功能锻炼亦有助于减轻肿胀。建议采用多种物理方法进行 围手术期消肿处理。
▪ 推荐:跟骨骨折的手术时间应根据皮肤条件确定(专家推荐率: 100%;强烈推荐率:86.8%)。
跟骨骨折的手术时机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
钛合金旳非凡之处
与不锈钢相比,钛旳弹性模量与骨组织 更接近 组织旳生物相容性更佳 感染机会较低 钛较不锈钢材料具有更高旳抗疲劳能力 抗腐蚀能力较强 与不锈钢相比,钛对骨组织旳生长影响 较小 钛或其合金中无镍成份,故过敏反应较
老式时期骨折旳治疗
畸形愈合、功能障碍
解剖复位、坚强旳内固定 60-90年代
生物学固定(90年代至今)
骨折治疗旳AO原则
解剖复位 坚强旳内固定 无创操作 早期无痛活动 关键:骨折块之间加压,坚强 旳内固定
AO存在旳问题与争议
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 坚强旳内固定与保护血运和软组织 完整之间旳矛盾 一期愈合与力学稳定性之间旳争议
骨折与血运
骨是脆性材料:刚度大,强度高 =玻璃, ≠橡胶
骨折:骨膜、滋养血管和软组织直接 损伤,骨折内爆(implosion蹦碎 ), 加重损伤。 骨折端血运:骨旳营养血管损伤、收 缩,骨折端血运平均下降50%
骨折端血运旳影响原因
骨折本身造成骨膜旳剥脱、断裂 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 手术剥离损伤 内固定压迫 关节内骨折,关节腔压力增高。
LISS: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
LISS
2023年AO推出旳采用微创经皮接骨 技术(MIPO)旳内固定系统--能够 视为内固定架,又称之为不接触钢板 钢板经过微创切口插入,骨折部位及 周围软组织血运不受干扰 螺钉与钢板锁定,确保了螺钉在轴向 和成角方向上旳稳定性,降低了骨折 术后旳复位丢失率 钢板与骨面无加压,降低了术中因拧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引言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踝骨折,通常需要及时的治疗以恢复关节功能和避免并发症。
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临床疗效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旨在对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原理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是一种通过内置钢钉将断裂的骨骼部位稳定在一起,促进骨折愈合的治疗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手术将断裂的骨骼部位重新复位,并通过内置的空心钉固定骨骼,使之稳定,促进愈合。
与传统的外固定相比,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有较小的创伤和较快的康复时间,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1. 促进愈合: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可以将断裂的骨骼部位稳定在一起,避免位移和错位,促进骨折的愈合。
2. 减少并发症:相较于传统的外固定,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的创伤较小,减少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3. 提高功能恢复: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可以更好地恢复跟骨的功能,避免畸形愈合和功能障碍。
1. 临床疗效分析: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为显著,可以有效缩短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关节功能的恢复。
研究显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愈合率高达95%以上,且术后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2. 临床对比研究:有研究对比了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和传统外固定在治疗跟骨骨折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显示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在愈合时间、关节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外固定。
3. 合并其他手术治疗:在一些临床情况下,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也可以与其他手术治疗相结合,如骨折复位术、韧带修复术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术前评估:在进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骨质状况、软组织情况等因素,以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2. 术中操作技巧:闭合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需要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操作,术中需要注意避免损伤周围软组织、准确复位骨折,并确保钉子的正确位置。
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骨侧 、 轴位 x线片及 C T扫描 , 其中, 关节外 骨折 1 3例 , 关节 内骨 9 2 . 8 6 %。 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 没有出现深部感染患者 , 皮肤切 口
折4 3例 。按 E s s e x — L o p r e s t i 分类 : 舌形骨折 1 6例 . 压缩骨折 4 0 出现感染坏死的患者仅 占 1 例. 根部增宽 以及跟垫处 出现疼痛的
2 2 ~ 6 8岁 , 平 均年龄 3 8 . 5岁 ; 单侧 4 6例 , 双侧 l 0例 ; 左侧 3 6例 , 本组 5 6例 内固定病例 中, 折 复位优 良的患者 占 4 8例 , 骨折
右侧 2 O例。 开放性骨折 4例 , 闭合性骨折 5 2例。 术前均行患侧跟 复位 微差的患者 占 4例 , 骨折复位较差 占 4例 , 总复位优 良率为
例; 根据 S a n d e r s 分型 : I 型l 2例 , I I 型2 2例 , Ⅲ型 2 0例 , I v型 2 患者 占 2例 , 但都不会对其功能造成影 响。通过随访 回复 , I 型骨
例。伤后 x线 片显示 B o h l e r 角少范 围从 1 0 。 一 1 5 。 不等。轴位 x线 折患 者优 良率 为 1 0 0 %, I I 型骨折患者优 良率 为 8 7 . 0 %, 1 1 I 型折患 片显示跟骨宽度 较健侧增加 3 ~ 1 1 mm, 平均增加 6 . 5 m m。
【 摘要1目的 探讨 内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 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 所在医院 2 0 1 0年 6月一2 0 l 2年 6月收治跟骨 骨折 1 1 2例 , 其 中切开 内固定 5 6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在本组 5 6例内固定病例 中, 骨折复位优 良者 4 8 例, 骨折复位微差者 4例 , 骨折 复位较差者 4例 , 总复位优 良率为 9 2 . 8 6 %。结论 临床采用内固定治疗跟骨 骨折 , 疗效确切 、 安 全便捷 、 并发症少 ,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值得临床推 广。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
应用场景比较
适应症选择
AO原则适用于稳定性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复杂骨折类型,而BO 理念则更适用于简单骨折和关节内骨折。
手术操作难度
AO原则的手术操作相对简单,而BO理念的手术操作则较为复杂, 需要更高的手术技巧。
术后康复
AO原则的术后康复时间相对较短,而BO理念的术后康复时间则较 长,需要更多的康复训练。
03
AO原则与BO理念的对比 分析
理念差异比较
理念概述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 坚强内固定,而BO理念则重视
功能复位和生物学固定。
骨折处理方式AO原则强来自早期、直接和刚性 的骨折固定,而BO理念则主张 间接、微创的骨折复位和生物学
固定。
软组织保护
AO原则在手术中可能对软组织 造成较大损伤,而BO理念则注 重保护软组织和骨骼的血供。
BO理念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01
02
03
04
闭合复位
BO理念强调尽可能采用闭合 复位的方法,减少手术创伤和
并发症。
外固定
对于某些骨折类型,BO理念 推荐使用外固定方法,以减少
对骨折部位的干扰。
功能锻炼
BO理念强调早期功能锻炼, 以促进关节活动和肌肉力量的
恢复。
康复计划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BO理 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确 保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AO原则强调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坚强内固定,而BO理 念则重视功能复位和生物学固定。结合两者理念的骨 折治疗将更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功能恢复。
详细描述
在骨折治疗中,AO原则强调通过手术实现骨折部位的 解剖复位,并使用坚强内固定来维持骨折部位的稳定 性。这种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临床效果,但 可能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BO理念则更注重患者的 生物学因素和功能恢复,强调通过生物学手段实现功 能复位,并使用生物学固定的方法来维持骨折部位的 稳定性。结合AO原则与BO理念的骨折治疗将充分考 虑患者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实现最 佳的治疗效果。
手术技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核心要点
手术技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核心要点一、外科解剖01骨解剖1、后关节面是跟骨三个关节面中最大的,另外两个分别在载距突顶部内侧的中间关节面以及前关节面。
2、Gissane角是由距骨外侧突和跟骨的外侧关节面以及前后关节面形成(图1)。
图102神经血管解剖1、尽管局部并不存在神经裸区或者肌肉裸区,但由侧方及上方的腓动脉以及后方足跟来源的胫后动脉构成的血管网中,存在部分裸区,易于手术操作。
2、腓肠神经走形于延伸型L切口全层皮瓣的上方。
03肌肉肌腱解剖1、附着于跟骨结节的跟腱是足跟所有肌腱结构中最为坚强的。
2、跟腓韧带附着于跟骨,可以限制距下关节的活动。
3、腓侧肌腱走形于跟骨外侧,由腓侧结节及支持带结构固定。
图2检查 / 影像01体格检查1、坠落或撞击会导致的足跟与一坚硬平面之间产生压缩,从而导致跟骨骨折并伴发严重的软组织损伤。
事实上,因压缩产生的软组织损伤经常要比跟骨骨折本身还要严重。
2、开放伤口需要仔细观察,明确局部情况,特别是内侧载距突下和后方跟腱止点周围的情况。
•软组织水疱通常出现在受伤最初的24小时之后,这些水疱一般是浆液性的或出血性的。
骨折也会产生严重的软组织肿胀。
•定期观察,谨慎査体,对于早期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十分有意义的。
它可以表现为与损伤不相符的逐渐加剧的疼痛,足部远端感觉功能的改变,伴或不伴伸趾运动疼痛。
02X片:足的侧位和哈里斯轴观1、侧位片(图3)可以明确显示出骨折压缩的程度(Böhler角的丢失)。
正常Böhler角的范围在25°~40°。
通常情况下,Böhler角大于15°且不涉及明显的关节面破坏的跟骨骨折都可以保守治疗,而一旦Böhler角小于15°,则认为是严重损伤。
2、Harris轴位片拍摄效果满意的话,能够显示关节面,主要骨折线以及后方骨折块的数目。
而且还能确定可以用于重建跟骨的剩余骨块的大小和数目。
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与微创趋势
跟骨骨折的治疗现状与微创趋势跟骨骨折多发于成年人,很多患者都是因为从高处坠下或者挤压而受伤的,跟骨骨折还常常伴有脊椎骨折、骨盆骨折以及其他外伤问题,因为跟骨是松质骨,血液的循环比较丰富,骨不连者比较少见,但是一旦跟骨骨折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就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遗症,对此,跟骨骨折的患者一定要重视,出现了骨折问题就要及时进行处理,不可放任不管,避免造成更为严重的骨骼问题。
目前跟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被广泛应用在临床上的治疗方法就是用‘L’形外侧扩大切口来切开患者患处来进行复位,这种方法也被称之为是复位港版螺钉内固定术,此治疗方法能够清楚的暴露出骨折以及关节面来,帮助医生实施更为准确的复位,且有足够的位置来放置、固定钢板。
但是,这种治疗术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对患者的剥离面大、创伤大,很有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皮缘坏死、创面感染以及骨外露等并发症。
所以,跟骨骨折治疗的微创手术治疗得到了很大的重视与发展,微创手术治疗不但能够使骨折患处复位、有效固定,且能够明显减少患者软组织的创伤,极大程度的降低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
而且随着影像学、固定材料以及关节镜等技术的持续发展,跟骨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关于跟骨骨折微创治疗的历程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最早应用在临床上的微创治疗就是钢板撬拔复位固定术,早在上世纪的30年代就有德国医生首次提出为患者实施经皮矢状位穿针撬拔复位跟骨骨折治疗术,随后又有其他的学者对此治疗术进行了不同的改良,比如不同平面、多针、多方向的撬拔复位固定术,使得骨折复位效果更加准确、固定的效果也更加牢固。
后来随着工业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临床上逐渐出现了外固定支架、微型钢板、经皮球囊扩张骨水泥注入术等针对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术。
现如今跟骨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当关节外出现了骨折,后跟距关节面呈现出舌状塌陷、骨块完整的患者可以适应其治疗办法。
跟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的克氏针分别插入腓骨 的外踝 、 距骨 颈和骰骨 , 弯后 , 折 牵开 含腓骨长短肌腱及腓肠 神经的皮瓣 , 即可充分 暴露距 下关节
的后关节面、 跟骨整个外侧 壁及跟 骰关节 面。根 据术前 评估
及术中的进一步核实 , 进行器械复位 , 避免反复 复位 造成骨折
腓肠皮神经的行走 点。切开皮肤后 , 从骨膜下 翻起皮瓣 , 显露 距下关节 、 跟骨外侧壁 、 跟骰关节 , 3 直径 2n 克氏针从 用 根 吼 皮瓣下分别钻 入腓 骨 、 骨 和骰 骨后 向上 弯 曲以扩 大显 露。 距 腓肠 神经位于皮瓣 中, 注意不要损伤 。掀开跟骨外侧壁 , 显露
精确的复位和内固定是提 高疗 效的关键 。本 组 2 (9足) 7例 2
的暴露均采用改 良延 长的跟骨 外侧 “ ” L 形切 口, 将直径 2n 吼
后关节面 , 寻找骨折线 , 清关节 面骨折情况 , 出载距 突关 认 取 节面外侧压缩移位 的关节面骨折块 , 使用斯氏针 , 内翻跟骨 先 结节 , 同时向下牵引 , 再外 翻 , 以纠正跟骨 短缩及 跟骨结节 内 翻, 使跟骨内侧壁复位 , 用克氏针维持复位 。然后把取 出的关 节面骨折块复位 , 回外 侧 壁并恢 复 Gs n 放 iae角及 跟骰 关节 , s
足,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 1 临床 资料 本组 2 例 2 足 , 1 2 , 8例 9足。年龄 1 7 9 男 9例 0足 女 9~
法的选择经历 了一个 曲折 的争 论过程 , 跟骨 骨折 多为暴力 所
致, 骨折的严重粉碎 和明显移位所 引起 的后足短 缩 , 增宽 和高
肠皮 神 经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新术式及疗效分析
【 摘要】 目的
王 鹏程 宋连新
侯 志 勇 张英 泽
我 中心利 用
探讨切 开复位 内固定治疗跟 骨关节 内骨折 的新方 法及 临床 疗效 。方 法
微创技 术 , 骨外侧 小切 口, 自行研 制的跟 骨解剖 钢板及 螺栓 内固定治 疗跟 骨 关节 内骨折共 10例 13 跟 用 5 8
h e ee 2css f y t r w r 6 ae o t eⅡ . 7e ss fy eⅢ ad 3 ae f y eⅣ . eut e p 8 ae p ot n 4c s p s ot R sl s
e i enl xt nwபைடு நூலகம்t t t a f ao i e nr i i hh
河北 医药 20 09年 4月 第 3 卷 第 8 1 期
H bi dcl or l20 , o 3 p o8 ee Mei un ,09 V l 1 r . aJ a A 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策
熟悉局部解剖——掌握跟骨的不规则形态;
术前仔细阅X线、CT、MRI、三维重建片;
对照标本——明确移位情况制定手术方案;
研究跟骨后距关节面的复位固定方法;
研究载距突的位置及固定方法
时间和精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成。
怎么解决
1、对生活质量要求提高 2、后距关节面的支撑固定 3、载距突的坚强固定 4、跟骨外侧壁重建 5、跟骨三角强度的加强
Sanders氏分型法
Ⅰ型:为所有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 Ⅱ型:出现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分为A、B、C三 个亚型。
Ⅲ型:后关节面 出现二根骨折线, 分AB、BC及AC 三个亚型。 Ⅳ型:严重的粉 碎性骨折,出现 四个骨折块。
Sanders氏I 型
II型
III型
III型
IV 型
专用器械介绍
Ⅲ型解剖板固定后外观图
跟骨骨折的主要形态学改变
Böhler‘s角 缩小、消失或反
角
Gissan‘s角 缩小.少数增 缩小和消失
大
距骨倾斜角
骨折后的 形态改变
正常跟骨形态
跟骨骨折后
跟骨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后形态上的变化
跟骨宽度增加
跟骨宽度增加
高度降低
跟骨骨折不复位可发生的问题
距下关节+/-跟骰关节的关节炎或融合
B A C
充分牵引跟骨结节的重要性
载距突是固定后关节 面最可靠的支点
固定载距突
A B A、17°倾斜向前 B、30°倾斜向上
固定后情况
术前后机制探讨
应力集中区
受 力 方 向
受力方向
骨折线 分布
骨折线分布
跟骨骨折分类
1、关节外骨折
2、关节内骨折
1948年,Palmmer报告了新鲜关节内跟骨骨折 采用手术治疗的经验。应用足外侧标准 Kocher’s切口对骨折复位,用植骨抬高骨折块, 疗效好
跟骨骨折诊断方法
X线诊断
CT扫描
三维重建 Broden位投
照X线片
侧位像
轴位像
踝穴位像
足斜位像
跟骨斜位像
箭头方向:后距关节面
CT扫描方法
横断位扫描
冠状位扫描
CT横断位
CT冠状位
矢状位
CT三维重建
轴位
内侧位
外侧斜位
CT三维重建
外侧位
CT
对比重建
跟骨解剖特点(1)
跟骨骨折治疗的历史回顾
8~12周开始负重
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证
不涉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指征
前突骨折:有疼痛性骨不连接者可切除 跟骨粗隆后上骨折:骨折块分离≥1cm
鸟嘴型骨折:骨折往往发生在跟腱止点的上方 撕脱性骨折:骨折块有部分跟腱相连
跟骨体骨折:有较严重的压扁、移位、短缩 和增宽畸形 跟骨体外侧壁剪切骨折块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指征
涉及距下关节跟骨骨折的手术指征
距骨倾斜角:明显缩小和消失 距下关节:不平整,骨折移位≥1mm (Crosby LA,1996) 跟骰关节、距下关节或后关节面的半脱位 跟骨外膨明显 跟骨轴线内外翻:成角≥15o 跟骨倾斜角
1、手术入路
3、巧妙复位
2、术野暴露
4、坚强固定
切口
外侧弧形切口
直切到骨膜
骨膜下向上 逐渐剥离
保护好腓骨长短肌腱和腓骨外侧 皮神经和皮下筋膜一起向上翻起
充分暴露手术野
无牵拉技术
牵引复位
纠正内旋 恢复轴长 增加丘高
暂时固定
载距突 及体部
抬高塌陷关节面,打压外侧壁
复位后距关节面
打压外侧壁
测试钢板大小
A, B, C三个基本固定点
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 新理念
河南省中医院
跟骨骨折常见于坠落伤、车祸伤 治疗难、预后差和致残率高
分类、治 疗方法 手术技术 固定方法 未统一
难点
不规则性
跟骨的三维形态
跟骨骨折
骨科医生的严峻挑战
判断困难
骨折线分布走向
双重要求
解剖复位功能重建
计划与方案
不能正确制定
术后并发症多
手术方法选择重要
第一阶段:主张非手术治疗
1908年,Cotton和Wilson指出,跟骨骨折切开 复位是禁忌的 McLaughlin 比喻试图手术固定跟骨骨折为“将 牛奶蛋糊陷饼钉到墙壁上” Cotton 和 Wilson 介绍的闭合治疗方法是,在跟 骨的内侧放置沙袋和在外侧放置毡垫,锤击跟 骨的外侧壁再压紧骨折。 1920, Cotton和Wilson放弃了对急诊跟骨骨折 的治疗,转到了对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治疗。
关节外骨折
跟骨结节骨折
跟骨前结节骨折
载距突骨折
跟骨体骨折
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鸟嘴样骨折
关节内骨折
Paley分类法
A型:无移位骨折,B1型:舌状骨折, B2型:粉碎舌 状骨折,C1型:关节压缩骨折, C2型:粉碎的关节压缩骨 折,D型:粉碎的关节内骨折
跟骨骨折分型
跟骨骨折损伤机制复杂,骨折 线常不一致,临床上为了更好的指 导手术治疗,我们多采用对于跟骨 关节内的骨折Sanders氏分型法.
腓骨肌腱卡压+/-跟腓撞击征 跟部增宽使穿鞋困难 踝下降接近地面伴有跟部鞋的抵触性刺激 腓骨肌腱炎和腱鞘炎
跟骨骨折不复位可发生的问题
减少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度 跟骨外翻、平足,少数内翻 跟腱止点的上移
肢体长度不均衡
跟骨缩短可减小三头肌杠杆力臂
非手术治疗
早期系列活动操练 穿靴状支具保持足中立屈曲位 弹性袜或弹性绷带用于减轻水肿 肿胀消退后去除支具开始活动操练 非负重的操练6~8周
解决
跟骨Ⅲ型解剖板 的设计理念
Ⅲ型板的设计理念
根据生理结构设计
跟骨正常生物 力学示意图
1.压应力
胫骨
距骨
2.前压应力
3.下张应力 4.后张应力
跟骨
正常跟骨骨小梁
压力骨小梁 压力骨小梁 跟骨三角 张力骨小梁
Ⅲ型解剖板固定模拟图
Ⅲ型解剖板部件介绍
①前支撑臂,可以支撑 前束压应力; ②后支撑臂,可以支撑 后束压应力; ③张力臂,可以维持跟 骨下张应力; ④牵拉臂,可以稳定跟骨结节部; ⑤加强臂,固定在跟骨前部,防止跟骰关节再脱位; ⑥特殊设计椭圆空,以便更好的将螺钉固定到载距突。
主要原因
当时非手术方法占优势
手术治疗存在技术上的问题 麻醉效果不好 X摄片和透视未很好的发展 缺少抗生素 缺乏对内固定原理的充分了解 手术并发症多甚至需截肢
第二阶段:主张手术治疗
1931年Bö hler倡导了切开复位治疗跟骨骨折
1953年,Conn,介绍了急诊延迟三关节融合具 有非常好的疗效 1943年,Aallie支持距下关节融合作为最后的治 疗方法,而且仅适应于已愈合的骨折。认为中 足不应该用关节固定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