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手术固定后,骨折患者需要特殊的护理以促进康复和预防併发症。

以下是骨折手术固定后的护理要点:
1. 保持固定稳定:在手术固定后,确保固定部位稳定,避免移动或承受过多的压力。

定期检查固定设备,确保其完好无损。

2. 保持伤处清洁:定期清洁伤口,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或药膏来预防感染。

遵循医生的指导和药物使用说明。

3. 饮食调理:为骨折患者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包括高蛋白质食物和维生素,以促进骨骼修复和康复。

4. 疼痛管理:根据医生的建议,适用合适的疼痛管理方法,如药物疼痛缓解或物理疗法。

及时报告疼痛变化和不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5. 康复锻炼: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帮助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灵活性。

避免剧烈运动或产生过多压力。

6. 遵循医嘱:按照医生的指示,按时服用药物,定期复查和进
行必要的检查。

遵循医生的建议并避免自行处理伤口或设备。

7. 定期复诊:定期复诊以监测骨折愈合情况,确保康复进展顺利。

在复诊时,与医生讨论任何关于骨折康复的问题或困惑。

8. 心理支持:骨折患者可能面临焦虑、痛苦和自卑等情绪问题。

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渡过康复期间的困难。

这些要点可以帮助骨折患者手术固定后进行正确的护理,加速
康复并减少併发症的风险。

请患者和照护者按照医嘱和专业建议,
认真执行护理要点。

骨折术后内固定存留的护理常规

骨折术后内固定存留的护理常规

骨折术后内固定存留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神志、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和精神变化。

2、皮肤的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四、注意事项
注意观察伤口情况。

护理记录。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创一病区十一月份专科理论之宇文皓月创作跟骨骨折的术后护理一、定义以足跟部剧烈疼痛,肿胀和瘀斑明显,足跟不克不及着地行走,跟骨压痛为主要表示。

跟骨为足的主要承重骨,是足纵弓的后侧支撑点,它与距骨协同承担足负重量的一半以上,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维持足的纵弓和负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跟骨可分为体部及跟结节;跟结节为跟腱附着点,有强大的蹠屈作用。

跟骨体的上部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与距骨相应关节面相对应,构成跟距关节。

使足有内翻、外翻、内收,外展的活动。

以适应往高低不服道路上行走。

在跟骨的前内缘有载距突为支撑距骨体和颈的一部分,又为坚强的跟舟韧带附着部,支持距骨头承担体重,跟骨前端与骰骨构成跟骰关节。

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成40°左右的跟骨结节角为跟距关系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标记。

跟骨骨折时,此角常变小,甚至呈负角,如不矫正,将降低腓肠肌的收缩力,而影响足的功能。

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多见者,易发生于中年男性。

由于跟骨骨折可严重地破坏跟距关节,引起粘连和僵硬,以及骨刺形成和跟骨畸形愈合等,可遗留患足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故在治疗时除了明确骨折类型外,更须着重功能治疗,即早期活动患足和逐渐承重步行,以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而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强的固定。

跟骨为松质骨,血循供应比较丰富,骨不连者甚少见。

但如骨折线进入关节面或复位不良,后遗创伤性关节炎及跟骨负重时疼痛者很罕见。

二、罕见原因跟骨骨折多为间接暴力引起,由高处坠下足跟着地为跟骨骨折的最罕见原因。

由于坠地时,足常不克不及平衡着地,可导致分歧部位的骨折。

如由高坠地,身体重力沿胫骨经距骨向下传导至跟骨,则跟骨可被垂直压缩或劈裂骨折。

如由高坠下足踝外翻足跟着地时,则可引起跟骨结节纵行骨折;内翻足跟着地时,可引起跟骨载距突骨折;若由高坠下足蹠屈着地时,可引起跟骨结节的横行撕脱;足的强力扭旋,可引起跟骨的前突部骨折。

三、发病原因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罕见者,约占全部跗骨骨折的 60%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跟骨骨折占附骨骨折的60%,多由垂直暴力所致。

我院自2005年8月-2008年2月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跟骨骨折,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0例,男性8例,女性2例。

均为高处坠落伤所致。

按Sanders分型:二型6例,三型3例,四型1例。

其中1例伤后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为四型骨折。

1.2手术方法采用腰麻+连续硬膜外麻醉,在驱血止血带下进行。

手术取足跟外侧L形可延长切口,全层切开皮肤、皮下至骨膜,于骨膜下锐性剥离,向前掀起皮瓣,以克氏针于腓骨、距骨钻入折弯后牵开皮瓣,注意保护腓肠神经,显露跟距关节合跟晒关节。

翻开外侧壁骨块,翘起塌陷之后关节面,牵引外翻内移纠正内翻、短缩,以克氏针临时固定。

复位前突骨折和后关节面与载距突对位并临时固定,复位外侧壁。

C型臂透视跟骨侧位、轴位及Broden位,了解跟骨高度、宽度、后关节面及Bohler氏角和Gissane氏角恢复满意,无内外翻畸形,于跟骨外侧以跟骨钛板固定。

伤口内置引流管引出皮外,分层缝合伤口,石膏托固定。

术后48-72小时取出引流管(在一个工作日内引流量少于30毫升),三周去线。

石膏固定6-8周不负重功能练习,12周逐步练习负重。

2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皮肤坏死感染,合并腓肠神经损伤2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4-20个月。

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知足踝临床评分系统,好:8例;一般:2例。

术后一年取出内固定3例,其中2例要求取出,1例因外侧疼痛取出固定后缓解。

3讨论跟骨骨折中75%为关节内骨折,如不纠正跟骨的增宽、后关节面对位差,均会导致腓骨肌腱撞击、创伤性关节炎等。

虽然无论何种治疗方法均可导致慢性疼痛,但对于波及关节的跟骨骨折,后关节面塌陷、距跟关节失去正常对合关系,日后必将造成关节炎。

采用手术方法尽可能恢复关节对位、纠正内翻畸形,从而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功能,延缓关节炎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对于四型骨折,手术效果差,建议保守治疗。

双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双跟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生骨 折 。在维 持期 ,更 应 当坚 守 岗位 ,严 密 观 察病 人 生命 体 征 变 项 。为 了适应 手术 后恢 复 的需 要 ,须指 导病 人进行 一些 必要 的训
化 ,按麻醉医嘱给药 ,所有药物严格核对。苏醒期应配合麻醉医生 练 如体位 训练 、在 床上 大小 便训 练 ,特 别是 呼吸 的训练 ,指导病 人
能平 衡着 地 ,导致 不 同部位 的骨 折 ,为跟 骨骨折 的 常见原 因 。双脚 3.1疼痛护理:术后患者 出现剧烈疼痛 ,一般予以留置静脉镇痛
同时出现跟骨骨折相对临床经验少,医护难度也较大 ,若 围手术 泵 ,告 知其 注意 事项 ,如有 不 适随 时 通知 医护 人员 ,并指 导其 以看
发生呼吸抑制。手术室护士应随时观察,GJD呼吸及缺氧情况,并 基础知识 及各种 现代化 监护仪 技术 。实践 证明 ,手术室护 士与麻 醉
做 好气管 插管及 切开 的准 备 。
医生 的密 切配合 是确保 手术 、麻 醉工作顺 利完成 的关 键环节之一 。
2.5抢救工作的配合 :麻醉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 、循环及呼吸系统 参考 文献
3-2肿胀护理 :术后密切观察足趾及伤 口血运 ,麻醉苏醒后将双足
1 临床资 料
用 专用 器具 抬高 以减 轻肿 胀 ,并 指导 其行 双下 肢静 力性舒 缩 ,第
本 组 患者 35例 ,男 28例 ,女 7例 ;年 龄 19 48岁 ,平 均 25.6 二 天便鼓 励患 者 活动双 下肢 ,使 肿 胀尽 快 消退 。若患 者 出现 肢体
法和注 意事项 ,协助麻 醉 医师 进行 静脉 给药 。I呖 导 期间将 病人 妥 医生将病人移到推车上 ,一 同护送返 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士详细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

92生国塞厦医型!Q!Q堑!旦筮!!鲞筮!!翅£塾i塾!墼』!坚垡!!壁!!燮堕型丛鲤堡i堕!望:!Q!Q:!!!:!!:盟!:!12.6感染:早产儿免疫功能低下,易导致多种致病感染。

护理过程中,严格消毒隔离制度,定期空气终末消毒.每月不可少于。

一次;暖箱、呼吸机管道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地面每日消毒;在护理操作前、中、后严格有效洗手及手消毒,严格无菌观念。

发现患儿食欲下降、奶量减少、反应差、体温不稳定等症状出现时,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血常规、C反应蛋白或血培养,积极作好预防和治疗T作。

总之,在对V LB W I的护理过程中,要严格观察,细心护理,对发生的各种并发症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对患儿疾病恢复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1]周晓光,肖昕.农绍汉.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3.[2]金汉珍,黄德珉,宵希吉.实用新佳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64.[3]王剑桥.于台平.早产儿与喂养不耐受[J].中华殳j幼临床医学杂志。

2007,3(5):288-290.(收稿日期:2010一05—21)(本文编辑:马艳丽)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喻兰【摘要】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

方法对27例(35足)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应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指导。

结果本组27例患者(35足)取得满意疗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踝临床评分系统…,优(90一i00分)13足,良(75~89分)17足,可(50~74分)3足,优良率为85.7%。

结论切开复位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专科护理计划的实施是跟骨功能恢复的保证。

【关键词】跟骨骨折;解剖型钛板内固定;护理跟骨骨折是骨科常见损伤,治疗方法多种,治疗效果不一,常留下疼痛、扁平足、创伤性火节炎、跛行等后遗症,影响关节功能。

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

骨折内固定术后护理1 脊柱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1.1 加强呼吸道护理根据患者不同情况,我们采用庆大霉素8.0×104 U,地塞米松5 mg,Α-糜蛋白酶4×103 U加入50 ml生理盐水中,给患者行雾化吸入,2次/d,减轻呼吸道炎症、水肿,达到稀释痰液,利于咳出的目的;痰液过多者可适当增加雾化吸入次数,必要时行支气管镜吸痰。

1.2 严密观察病情,做到局部制动虽然使用了内固定植骨块,提高了颈椎的稳定性,但仍不可忽视术后保持正确的体位。

颈椎植骨内固定术患者搬运时,应将颈托带好,使头部保持中立位,由3人同时将患者平托搬运至病床,并在颈部两侧用沙袋或软枕将颈部制动,避免过度曲伸,常规给予吸氧,床边备气管切开包、气管切开盘及吸引器。

颈椎手术初次翻身应在麻醉消失后3~4 h进行,过早易引起活动性出血。

早期伤口易发生水肿、渗血等情况,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发现问题,立即处理。

平卧位时常规不戴颈托,搬运或翻身时应戴颈托。

病变于颈3、4以上者可因膈神经麻痹发生睡眠性窒息,尤其晚夜间病人入睡后易发生呼吸停止而死亡。

因此要适当调整病人睡眠时间,并加强巡视,一旦发生呼吸异常,应及时唤醒病人,并采取必要措施。

腰椎内固定手术患者回病房后迅速将其移至硬板海绵垫或气垫床,取平卧位,视病情给予低流量持续给氧。

术后72 h内必须严密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及括约肌功能,并与术前对照。

术后翻身问题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平卧6 h后即可轴线翻身,使身体与床面成45°,同时在腰背部垫一软枕,防止脊柱反向扭转,更换体位时应从左45°→平卧→右45°,每2 h翻身1次,如为气垫床则适当延长翻身时间。

2. 四肢长骨骨折内固定的术后护理2.1此类患者术后最初几天应将伤肢抬高于心脏水平之上,以利组织液、淋巴液的回流,减轻局部肿胀,下肢一般术后24 h开始自主活动[,第2天鼓励患者做肌肉等长等张收缩活动,防止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跟骨骨折术后护理

跟骨骨折术后护理

感谢您对新医三附院骨科的信任,为了您的早日康复,针对您的病情,我们对您有以下护理建议:
跟骨骨折术后护理
如果您的患肢是用石膏外固定,请严格按石膏护理常规护理。

手术后应注意石膏表面的渗血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护士。

注意患肢末端皮肤色泽、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及足趾活动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 体位卧位时请您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

2. 饮食护理术后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及新鲜的绿色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动物类优质蛋白如蛋类、鱼类、肉类及大豆制品等。

胃肠道蠕动恢复后,可每天进食适量新鲜牛奶,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功能锻炼早期练习足部活动。

(1)术后24小时您可做患肢足趾的伸屈活动.
(2)48小时后作踝关节伸屈锻炼。

每次锻炼前先用热毛巾湿敷患肢5—10分钟,然后按摩10—20分钟。

石膏固定期间,进行股四头肌(大腿前方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膝关节屈、伸运动。

去除石膏后应主动活动足趾的各关节,以保持足部各个关节的活力。

以预防关节僵硬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您在术后1周可下地活动,患肢不负重。

祝您早日康复!。

跟骨骨折的护理

跟骨骨折的护理

如超声波、电疗等物理治疗方法,促 进血液循环和骨折愈合。
03
跟骨骨折的护理
术前护理
评估病情
对患者的跟骨骨折情况进行全面 评估,了解骨折的类型、程度和 稳定性,以便制定合适的手术方
案。
心理护理
跟骨骨折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和焦 虑,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缓解其紧张情绪,增强治疗信心 。
术前准备
植骨术
对于骨缺损较大的患者, 需要进行植骨术,填充骨 缺损,促进骨折愈合。
关节镜治疗
对于关节内骨折,可以采 用关节镜治疗,减少创伤 和并发症。
康复治疗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和肌肉力量的恢 复。
平衡训练等康复训练 ,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 量。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协助患者进行 早期的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 肌肉收缩等,以促进患肢功能的
恢复。
出院指导
休息与活动
指导患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以免 加重患肢的负担。
康复训练
鼓励患者坚持进行康复训练,如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以促进患 肢的完全恢复。
定期复查
告知患者定期回医院复查,以便医生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及时调整康 复计划。同时,提醒患者注意保持患肢的清洁卫生,预防感染。
跟骨骨折的护理
汇报人: 2024-01-03
目录
• 跟骨骨折概述 • 跟骨骨折的治疗 • 跟骨骨折的护理 • 跟骨骨折的预防 • 跟骨骨折的并发症及处理 • 跟骨骨折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展

01
跟骨骨折概述
定义和类型
定义
跟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足部骨折 ,主要发生在跟骨(即脚后跟) 部位。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度版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度版

跟骨骨折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跟骨骨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跟骨骨折(ICD-10:S92.001)行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ICD-9-CM-3:79.37013)(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外伤史。

2.体检有明确体征:患侧足跟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

3.辅助检查:跟骨X线片显示跟骨骨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跟骨骨折。

2.保守治疗效果差,存在手术指征。

3.无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8-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跟骨骨折(ICD-10:S92.0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单纯闭合性跟骨骨折。

4.除外病理性骨折。

(六)术前准备0-7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跟骨X线片(必要时CT);(6)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心、肺部病史者);(2)跟骨三维CT检查、跟骨MRI;(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处理:参照《中国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0-7天。

1.麻醉方式: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跟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月收 治的 7 例 跟骨 骨折采 用切 复 A 6 O跟骨 解剖钢板 或克 氏针 内固定术后 出现 的各 种并发 症进 行有针 对性 的护
理。 结果: 组 7 本 6例 术 后 均 获 随 访 ,6例 9 7 3侧 跟 骨 骨 折 侧 , 1 可 差
3 足 部肿 胀 的护 理 跟 骨 主要 由松 质 骨组 成 , . 2 骨折 后 跟 骨周 围软 组织肿 胀 明显 , 术前应 抬 高患 肢 , 骨 周 跟
11 一般 资 料 本组 7 . 6例 , 6 男 0例 , 1 女 6例 , 龄 年 2 4~6 5岁 , 均 3 平 6岁 , 侧 跟 骨 骨 折 5 单 9例 , 侧 1 双 7 例, 9 共 3侧 , 合并 其 他部 位 骨 折 3 2例 , 中胸 腰椎 骨 其 折 1 7例 . 骨胫 腓 骨 骨 折 和 踝 关 节 骨 折 1 股 3例 , 他 其 2例 。 伤原 因 , 致 高处 坠 落 6 8例 , 祸 8例 。 有 患者 车 所 术 前均 行 跟 骨 x线 片 侧 位 、 位 , 前后 位 及 跟 骨 冠 轴 足 状面 c T扫描 ,骨 折 均波 及后 关 节 面并 伴有 不 同程 度 跟距 关 节塌 陷 。手 术 时间 4h~1 , 5d 平均 45d . 。
后手 术 。 切观察 足趾 颜 色 、 密 温度 、 觉 、 动 、 痛 , 感 活 疼 足
切开 软组织 , 直达 跟骨 外侧 壁骨膜 , 露并 保 护腓肠 神 显 经 , 跟骨 外侧 壁做骨 膜下 剥离 , 沿 将皮瓣 轻 柔地 牵 开 , 2 3枚克 氏针插 入腓 骨 、 骨 、 骨作 皮瓣 牵开 , 距 骰 充分 显 露骨 折处及距 下关 节 , 然后撬 起 骨折块 , 量 复位跟 距 尽 关节 面 , 复 B he 角 和跟 骨 的高度 、 恢 ol r 宽度 , 正 跟 骨 矫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跟骨骨折是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护理常规】1.术前(1)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

(2)完善各项检查。

(3)体位改变:指导患者床上翻身、坐起、起床的方法。

(4)术前准备:①皮肤准备,清洁切口处皮肤,备患侧膝下至足部皮肤,剪指(趾)甲;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③术前禁饮、禁食,常规禁食10h,禁饮4h。

(5)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不化妆,去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膀胱。

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X线片等带入手术室,与手术室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硬膜外麻醉术后,取去枕平卧位4~6h,患肢抬高15°~30°,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吸氧,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观察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肿胀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切口疼痛及渗血情况,保持敷料干燥,必要时遵医嘱用镇痛药物。

(4)并发症预防和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切口感染,早期肢体功能锻炼,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肢体失用性萎缩和关节僵硬,保持石膏固定有效状态,观察有无压疮。

(5)心理护理:安慰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早日康复的信心。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适当活动,下地活动时避免患肢碰撞。

2.饮食指导骨折后初期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恢复期为高蛋白质、高热量及高营养饮食。

3.用药指导骨折后需要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根据病情需要,适当给予消肿、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

4.心理指导鼓励患者说出自己所关心问题,解释该疾病治疗方法及预期效果。

5.康复指导伤后早期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练习,同时练习足部及趾间关节活动;去除外固定后遵医嘱进行小腿、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和髋关节的各种运动锻炼,指导使用轮椅及!步器,逐步下地行走。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护理常规一.定义:因高处坠落足跟着地垂直压缩或足内外翻暴力或直接外力致跟骨骨折。

二.护理评估:1. 受伤史、暴力性质。

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 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三.护理要点:1. 一般护理:①•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②•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 临症施护:①•一般应使患者平卧,膝关节屈曲30。

、患肢外展外旋,小腿下放垫子将跟骨悬空。

②•脊柱压缩骨折:观察腰部有无疼痛、下肢活动障碍,麻木。

3. 给药护理:① .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或针刺止痛。

② .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

4.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忌食肥甘厚腻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5. 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四.辩证施护:气滞血瘀症1. 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开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 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 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

4. 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四肢阙冷、大汗漓淋、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 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 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7. 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要告知医生,酌情停用8. 中药汤剂宜温服。

9. 保持大便通畅,大便3 日未行,应告知医生。

10. 卧床时主动做小腿及大腿肌肉的等长收缩运动,以预防肌肉萎缩、骨质酥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常规
跟骨骨折多由直接暴力高处坠落,足跟着地所致,间接暴力可致跟腱撕脱骨折。

临床表现
1.气滞血瘀证:血离经脉,气血不得宣通;常见骨折部剧烈疼痛,局部瘀肿明显。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

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2.肝肾不足证:骨折愈合迟缓,骨痂较少,腰膝酸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治宜: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临证护理
应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防止或减轻患肢的水肿。

局部还可进行冷敷,以减轻疼痛和淤青。

如局部出现张力性水疱,需在无菌操作下抽吸疱内液体,覆盖无菌纱布。

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之品,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用药护理
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观察药物不良反应与止痛效果。

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前后护理
术前护理
1.按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完善术前的各项常规化验检查。

3.介绍手术的大致过程及配合方法,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

4.做好术前功能锻炼指导。

5.指导深呼吸训练,防止发生肺部感染。

吸烟者戒烟。

6.练习床上使用便器,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致尿潴留及便秘。

7.充分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

8.保持皮肤清洁。

手术日晨备皮。

9.手术前禁食12小时,禁水8小时。

10.遵医嘱术前给予镇静剂,排空膀胱,取出义齿,贵重物品等交家属保管。

术后护理
1.按麻醉后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渗液情况、患肢血循环、足趾活动度情况。

如有异
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抬高患肢且高于心脏水平,有利减轻患肢的肿胀。

4.如有负压引流要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负压状态,妥善固定,准确记录引流
的色、质、量。

4.功能锻炼:
(1)术后6-12小时,一般术后24h即鼓励并指导患者做患肢足趾和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特别是跖屈锻炼,对恢复和维持足的纵弓有重要意义。

(2)术后第2天开始主动活动踝关节,加强踝关节的各项自主锻炼,腓长肌及股四头肌舒缩功能锻炼。

(3)术后1周,开始膝关节屈曲练习。

(4)术后2~3周后扶拐下地不负重练习。

(5)术后2—3个月后根据X线摄片情况进行负重行走。

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要防止不正确的过度运动。

锻炼时间以感到疲劳为度。

并发症护理
1.感染:术后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如体温持续过高者,伤口红肿、波动感,考虑伤口有感染的可能,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2.伤口不愈:密切观察伤口周围皮肤颜色,如发现有切口皮缘坏死、感染、切口裂开、钢板外露,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创面处理,待炎症基本控制后行带血管蒂皮瓣移植。

健康指导
1.防止跌倒,鞋宜选软底避免穿高跟鞋及过滑的拖鞋,避免在凹凸不平或过滑的地面上行走。

2.生活起居有规律,居室宜通风干燥,关节部位注意保暖。

3.保持心情愉快,增加营养,以促使骨折愈合。

4、定期摄片复查
5.一旦手术部位出现红、肿、热、痛或有液体流出时,应立即来院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