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之道效法自然 效法自然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
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老子的养生之道,希望对你有用!老子养生之道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这就是说,灾祸莫过于不知足,罪过莫过于贪欲太大,身体的大祸恐怕就要临头了。
现代生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即将一只装有兔子的笼子放在一个装有猛虎的笼子旁边,让这兔子成天看着老虎而惶惶不可终日,对任何“美味”也不爱吃,也睡不好,结果不多久这兔子就萎靡不振,缩成一团,消瘦无力。
作为对照研究,另一只兔子则被放养在自然的环境里,结果十分健壮。
从这个实验即可看出,精神、情绪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是多么的重要。
一、强调守中老子说“多言致穷,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还不如保持适中。
他还说“飘风不终期,骤雨不终日”,意即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到一个整天,所以还是守中好,“守中”才能长久,才能长寿,狂风暴雨式的生命总是短暂的。
老子认为,应该“去甚,去奢,去泰”,意即应该去掉那些极端的、奢侈的和过分的东西。
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显得生硬勉强,有棱边而不至于把人划伤,正直而不至于无所顾忌,明亮而没有刺眼的光芒。
这就是说,我们养生的时候做任何事都不要过,这样生命才不受过多的损失。
老子的养生学说,两千多年来一直被历代养生家所继承、发展。
如中国南朝大养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说过:“莫大忧愁,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儒家董仲舒也说:“能以中和养身者,其寿极命。
”二、静以养生老子在《道德经》中细微、深刻地描述了人做“入静”时的体会和感觉。
有人说,老子可能是由于“入静”时深得其中奥妙,才提出了这一哲学观点,并认为养生的道理和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
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
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之道
顺应自然的养生保健之道养生保健是人们一直关注的话题,而顺应自然则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养生保健之道。
顺应自然,是指人们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保持身心健康,以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将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探讨养生保健之道。
一、顺应四季变化四季变化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四季变化,根据不同的季节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应该多进行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心情愉悦;夏季是炎热的季节,人们应该多喝水,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避免中暑;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应该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强身体免疫力;冬季是寒冷的季节,人们应该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二、顺应昼夜节律昼夜节律是自然界的一种规律,它影响着人们的睡眠和觉醒。
因此,人们应该顺应昼夜节律,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是人体恢复和调节的重要过程,充足的睡眠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机能。
同时,人们也应该避免过度熬夜,以免影响身体健康。
三、顺应身体变化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养生保健。
例如,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健康、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而对于年轻人来说,身体机能较为旺盛,但也需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四、保持心态平和心态平和是养生保健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应该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焦虑、紧张和压力等负面情绪的影响。
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与他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调节自己的心态。
同时,人们也应该学会面对挫折和困难,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养生保健的重要方面之一。
人们应该注重饮食健康,多吃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蛋白质等。
同时,也应该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高盐分等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饮食应该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六、适量运动适量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
中医学“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中医养生学认为,衰老是长期的阴阳失调、脏腑精气虚衰以及痰瘀毒侵害的结果。
善于养生者,为防止衰老,健康生存,尽享天年,应当掌握顺应自然、形神共养、保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原则和方法,以达到健身延年之目的。
一、“顺应自然”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原则。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人生于天地之间,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受到自然规律的支配和制约,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生理上形成了与天地自然变化几近同步的节律性以适应外界变化,并作出自我调适的能力,是维持健康的基础。
因此,人若不能顺应自然,各种生理活动的节律长期紊乱,全身功能处于失调状态,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外邪能力减弱,则易患外感疾病。
二、中医学倡导“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起居有常,动静和宜,衣着适当,调和饮食,以适应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外界环境的变化,均是顺应自然养生的体现。
三、外界环境除了自然环境,还有社会环境,人不能脱离社会而生存,故人不仅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
社会环境一方面供给人类所需要的物质生活资料,满足人的生理需求,另一方面又影响人的心理活动。
四、随着医学模式的变化,社会医学、心身医学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日益显示出重视社会因素与心理保健对人类健康长寿
的重要性。
社会因素可以通过对人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素质的影响而影响人的健康。
因此,人必须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才能健康长寿。
《灵枢·本神》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
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
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人们在追求健康的方式中越来越倾向于自然养生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通过自然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实践自然养生的原则,本文将介绍自然养生的五大法则与建议。
一、食物崇尚自然自然养生的首要原则是崇尚自然,特别是在饮食方面。
我们应该选择天然、有机的食材,避免食用过多的加工食品和化学添加剂。
新鲜的蔬果、有机的谷物、高质量的蛋白质和健康的油脂应该成为我们日常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
此外,合理控制食量、多样化食物种类、避免暴饮暴食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则。
二、合理运动强身运动是自然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通过适当的运动来强身健体。
这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柔韧性训练和平衡锻炼等多种形式。
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柔韧性以及增强身体的协调性。
然而,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来选择和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三、注重情绪调节情绪的平衡对于自然养生非常重要。
我们应该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避免过度的压力和消极的情绪。
可以通过冥想、呼吸练习、瑜伽和享受大自然等方式来放松身心,调整情绪。
此外,我们应该尽量避免环境和人际关系带来的负面效应,选择积极健康的社交圈子,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合理安排作息自然养生的另一个重要法则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保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和维持大脑的正常功能。
我们应该遵循人体的生物钟,尽量在晚上早些时间休息,保证每晚7-8小时的充足睡眠。
此外,合理的作息时间表还包括适当的工作休息和放松时间,以便身心得到充分的恢复和调节。
五、与大自然亲近自然养生的最后一个原则是与大自然亲近。
大自然的力量和能量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和调整身体的平衡。
花园种植、郊游远足、参观自然景区和户外运动等活动都可以帮助我们与大自然建立联系。
在大自然中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和观赏美丽的风景都可以带来极大的放松和内心的平静。
道家养生对联
道家养生对联在习武、修道之余,先生精研传统道家养生、中医理论以及脊柱学等,并把这些理论融会贯通,形成了一整套最科学的养生方法。
那么你知道道家养生对联有哪些吗?下面店铺给大家介绍道家养生对联,希望你喜欢!道家养生对联及解析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相传当年清帝回沈祭祖时,乾隆带着纪晓岚一行来到沈阳太清宫参拜。
首先来到主殿前就看到了这副楹联,乾隆帝左看右看就是不认识,于是就让随行的大臣纪晓岚来念一下,纪晓岚看后回答说:“微臣不认得。
”乾隆帝说:“你纪晓岚四库全书都编出来了,怎么会不认得呢!”纪晓岚回答说:“微臣真的不认识,我去请教一下老道。
”于是纪晓岚就去请来了郭守真的大徒弟,大徒弟回乾隆皇说:“这是道家合并的字,是道家炼丹的密绝,已经传了二千多年了。
”接着就念道:“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
”乾隆帝听后点头说:“深矣,深矣!”这副对联提示人们如何去理解汉字的构成,一是汉字由基因密码构成,二是一个汉字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完成意识的缩写。
无独有偶,在古都西安市西郊的陕西省周至县境,有处名胜古迹名叫“楼观台”。
相传是两千多年前老子讲授《道德经》五千方的“说经台”。
在楼观台的“老子祠”内两侧,有几座高大的石碑,上面刻着老子的《道德经》。
其中有两座碑的侧边,各刻了一条七字楹联。
这副对联上面的字,字形古怪,众莫能认。
上联右上角还刻着“太上老君作”五字。
此联亦即是与沈阳太清宫的这副对联如出一辙。
这些字怎么读?意义又如何?见者无不甚感兴趣。
原来这是一副宣扬道家养生修炼要旨和方法的对联。
现在看来,也有一定的医学科学道理,值得翻译出来作为艺术和保健知识鉴赏(按字位顺序编号分解):上联:玉炉烧炼延年药; 上联一、身寳:由“身”、“宝”二字构成(宝字是繁体字)读作“玉”,同“玉”同义,是一种宝石。
道家认为:“精、气、神”是人身三宝。
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爱惜人身固有的这三件宝;劝人不要分外贪求,免伤精、气、神,或叫守身如玉。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中医养生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核心理念是顺应自然,以促进身心健康和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之道强调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注重个体的整体平衡和自愈能力。
本文将从顺应自然的角度来探讨中医养生的方法和原则。
一、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习惯中医养生强调根据四时变化来调整饮食习惯。
春季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人们应多食用新鲜蔬果,如苦瓜、生菜等,以帮助清热去火。
夏季炎热,应适当增加清凉水果的摄入,如西瓜、黄瓜等。
秋季进入收获季节,应多吃收获的食物,如苹果、扁豆等,有助于补充体力和营养。
冬季寒冷,应多摄入温热的食物,如姜、红枣等,以加强体内的阳气。
二、顺应自身特点,调整生活方式中医养生强调因人而异,针对个体特点来调整生活方式。
根据中医的五行学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质,如寒热虚实等。
人们应根据自身的体质来调整生活方式。
例如,体虚的人应注意保暖,适於进食温热的食物;体热的人则应多饮水,避免过度劳累。
另外,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也是调整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三、顺应自然节律,调整运动方式中医养生注重根据自然节律来调整运动方式。
根据五行学说,不同的时间段适合进行不同的运动,如晨练适宜用来调理肝脏,午间适宜用来调理心脏等。
此外,中医强调运动要适度,不可过度运动或懒散无为。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对于预防疾病和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
四、顺应自然疗法,草药疗法的运用中医养生运用自然疗法,如草药疗法,以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中草药具有天然草本植物的特点,包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效应。
根据中医理论,草药可以调理脏腑功能,增进气血循环,滋养身体。
例如,枸杞子具有养肝明目的作用,人参具有益气养血的功效。
通过合理使用草药,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养生的目的。
总之,中医养生养生之道在于顺应自然。
通过顺应四时变化,调整饮食习惯;顺应自身特点,调整生活方式;顺应自然节律,调整运动方式;以及顺应自然疗法,运用草药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身心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
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中医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法,成为了人们改善健康、促进身心平衡的重要方式。
中医养生注重调整身体的自然机能,通过自然疗法实现身体的健康平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医养生自然疗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中医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以天然草本植物为基础,通过草药的药性来调理身体。
草药的使用历史悠久,早在古代,中医师就开始运用各种草药治疗疾病。
草药可以通过煮汤、泡水等方式服用。
比如生姜、蒲公英、当归等,都是常见的中药材。
草药疗法具有疗效温和、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因此备受推崇。
二、中医推拿疗法中医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人体穴位,调理经络,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推拿疗法在中医中有着重要地位,可以通过激活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等方式促进身体健康。
常见的推拿疗法有指压、推拿、拔罐等,可以针对不同病痛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三、中医食疗法中医食疗是一种通过运用食材的药物性质来调理身体的方法。
中医食疗注重饮食的平衡和药膳的搭配,以达到调理身体、保持健康的目的。
比如,根据中医理论,吃一些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枸杞、红枣等,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同时,中医食疗还注重根据个体的体质和不同的疾病选择合适的食谱,以实现针对性的调理。
四、中医气功疗法中医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理身心的一种疗法。
中医气功主要包括太极拳、气功养生功法等。
太极拳是一种通过缓慢的、流畅的动作来调理身体的健身方式,它以柔和的动作和深呼吸为特点,可以调整身体的能量循环,提高免疫力。
气功养生功法则通过特定的姿势和呼吸方法来调理身体各个部位的气血运行,达到养生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涵盖了草药疗法、推拿疗法、食疗法和气功疗法等多个方面。
这些自然的疗法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式,能够减轻疾病的症状,提升身体的免疫力,改善身心的平衡。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应当重视中医养生的自然疗法,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
自然为本 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
自然为本道家独特“四大养生法”*导读: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道教以自然天道观为本,着眼于人,追求生命长久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渴望人生的自由,并形成了道教独特的四大养生法。
一顺乎自然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
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自然为本道教独特四大养生法返朴归真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
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
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二清静虚无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
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三以气养生《史记》载:老子百有六十余或二百余岁,以自修道而养寿也。
历史上有老子不知其所终之说,虽不可全信,但史学界一致看法是:老子比孔子年长近三十岁,又比孔子死得晚,孔子活了72岁,老子当是一位百岁寿星。
老子长寿得益于其养生之道,其核心是: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这食母就是食气。
食气是老子创造的古人养生的主要方法,成为历代气功家练功之要旨。
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
1.老子的精气之说老子认为人的天地之根就是指人的口鼻。
口进饮食为阴气,鼻入空气为阳气。
要想不死就得依靠口鼻这个人与自然最直接的门户。
这为练气功能养生,中医药能治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人类健康贡献巨大。
2.老子的经络之说老子发现了经络(经脉和经穴),说经气全身左右二十四条经脉往复运行,循环无端。
国学与养生
三 寅时养生
(一)寅时在凌晨3:00~5:00 (二)寅时是肺经值班的时刻。 (三)肺经主一身之气,3~5点人体的气血从新分配,气血 分配是由肺经完成的。 3~5点人体是人睡的最沉的时候,为什么这样呢,因 为人体从静到动转化,一定要通过深度睡眠来完成。 如果这是醒来说明气血不足,是非常不好的。 (四)不要熬夜,睡前不要饮水过量避免起夜 (五)心脏病患者多死于凌晨3~4点钟,家有老人或心脏病 患者夜里醒来一定慢慢起床。同时不要做晨练,晨练 等于又生硬的调动一些气血上来,这样容易导致猝死。
第一段 四季养生
四时养生
‚故智者之养生也, 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黄帝内经
一 春季养生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仅生,万物以荣,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 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 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一 春季养生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
(一)晚睡早起。 (二)随意,放松心情,别束缚生机,使肾气生发 起来。 (三)人体内的气机也在生长,你不要压抑它。 不抑制它的生发,让它好好地生发。
十 酉时养生
(一)酉时在下午17:00~19:00 (二)酉时是肾经值班的时刻。 (三)在十二生肖中酉时对应鸡,鸡像凤凰,鸡 为火性。炖鸡,用水(肾主水),那叫水 火既济。一些时候晚餐吃鸡汤较适宜。
十一 戌时养生
(一)戌时在下午19:00~21:00 (二)戌时是心包经值班的时刻。 (三)心包是心脏外膜组织,主要是保护心肌正 常工作的,此时阴气正盛,阳气将尽,喜 乐出焉,人应在这时放松娱乐,古人在这 时都是聊天休闲。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
[黄帝内经四季养生原文]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一:[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黄帝内经四季养生法本节主要叙述了四时生长收藏的气候物候变化规律及特点,指出四季之中,一定的气候因素与某种疾病的发生有具体的内在联系,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各有特点,对于人体的影响也是各有不同。
春三月,此谓发陈(1),天地俱生,万物以荣(2),夜卧早起,广步于庭(3),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此春气之应,养生(7)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8),奉长者少(9)。
夏三月,此谓蕃秀(10),天地气交,万物华实(11),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疟(13),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14),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5),早卧早起,与鸡俱兴(16),使志安宁,以缓秋刑(17),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8),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19),水冰地坼(20),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21),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2),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23),奉生者少。
(1)发陈:发,指草木发芽。
陈,敷陈。
发陈,指草木枝叶舒展。
(2)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指自然界焕发生机,万物因此欣欣向荣。
(3)广步于庭:广步,缓步而行。
(4)被发缓形:被,同“披”,披散,散开。
披散头发,解开衣服,使形体舒缓无拘束。
(5)以使志生:使意志如春天生发之气宣发舒畅。
(6)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生、予、赏,是指精神、行为活动需顺应春阳生发之气。
杀、夺、罚,是指违逆春阳生发之气。
全句强调春之养生需要与春阳生发之气相顺和,不可相左。
(7)养生:此处养生强调养护春生之气。
(8)夏为寒变:春季失于调养,生发之气不足而导致夏日发生的寒性病变。
《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道法自然
ʌ中医多学科研究ɔ‘黄帝内经“养生观中的道法自然❋秦健全,鞠宝兆ә(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㊀110032)㊀㊀摘要:阐述道法自然与‘黄帝内经“养生的关系,简要论述 道 的自然属性及道法自然的内涵,‘黄帝内经“养生中的道法自然包括 人与天地相参 的养生观点, 因时而养 的养生理念, 形神兼养,标本兼顾 的养生手段㊂道法自然养生观通过 因时制宜 与天地相参 法天则地,顺应自然 等理论来指导日常生活起居饮食㊁协调机体使之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㊂先秦诸子思想理论相互吸收渗透,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也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天人一体的整体观㊁阴阳五行㊁精气理论等被中医吸收并发挥利用,故从道法自然的角度探讨其与‘黄帝内经“养生的关系,以进一步阐发养生的相关理论㊂㊀㊀关键词:养生;道家;‘黄帝内经“㊀㊀中图分类号:R212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006-3250(2021)03-0436-03❋基金项目:中医药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项目(2010GJ08-10)-‘医学辩害“古籍整理研究作者简介:秦健全(1995-),男,山西太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中医基础理论(‘黄帝内经“)研究㊂ә通讯作者:鞠宝兆(1965-),男,辽宁建昌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黄帝内经“多学科研究,Tel :************,E-mail :jubaozhao@ ㊂㊀㊀‘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饮食㊁养生㊁疾病防治等多方面都蕴含着道法自然的思想,道本指道路,后逐渐引申为形而上的哲学概念㊂‘老子㊃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可名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㊂[1]8 道包含 负阴而抱阳 规则 无为 等含义,是最根本的法则㊂道法自然的内涵有二,一是顺应自然,法天择地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5,中医学的整体观是道法自然的一个体现,应该根据外在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顺应自然,效仿天地,保养己身;二是无为寡欲,中庸守神㊂人应该专心致志,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心和欲望,进而使身体处于健康状态㊂1 道法自然的养生思想1.1㊀ 人与天地相参 的养生观点人与天地相参 是道法自然的前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疾病发生的机理,指导摄生保健㊂中医重视气候㊁地理㊁人文及时空对人体的影响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有云: 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 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㊂[2]544 万物禀赋天地之气而生,五色五味濡养身体脏腑,促进气血津液的生成,使身体强壮,延年益寿㊂‘内经“中多处提及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如‘素问㊃五常政大论篇“ 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 [2]443;‘素问㊃六元正纪大论篇“ 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 [2]494㊂摄生保健要注意地理环境的特点,避免外邪的侵袭㊂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㊂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1]44㊂段阿里[3]认为,物质的状态会随时间变化,故摄生必须考虑天地的周期变化规律㊂‘素问㊃诊要经终论篇“有云: 正月㊁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 十一月㊁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㊂[2]91-92 五脏与十二月相配合是‘内经“中时间因素与人体联系的表现之一,此外还将人体与日月星辰等相联系,进一步丰富了中医的时间医学㊂陈怀民等[4]学者认为,人应该向天地学习,达到一种完善的境界,这样才是 天人合一 的内在含义㊂尊重自然规律,效法天地,方能延年益寿,如果不尊重自然规律,就会使身体受到损害,如 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2]71 卧湿当风,则真气日弱 [5]36㊂ 阴阳有愆伏,则四序乱,而不能生成万物 [5]32,饮食㊁环境及作息紊乱等导致阴阳失调都会造成身体的损害㊂1.2㊀ 因时而养 的养生理念人身为小宇宙,天地为大宇宙,二者同步运行,天地阴阳的变化会影响气血的盛衰及疾病的发展变化,顺时养生是人与自然相结合的体现,是道法自然的根本㊂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 [2]159-160,天地之气,合而为人,人禀赋天地精气而生,如果顺应四时之气而养生,天地就会像父母一样涵养人们的身体㊂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㊂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㊂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㊂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2]9-11㊂生长化收藏,四季各有所主之气,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而保养身体,如果违反四季变化的规律,就会影响到机体对下一季节的适应能力,进而产生相应的疾病㊂在‘养性延命录㊃教诫篇“中有 侮天时者凶,顺天时者吉 [5]11,顺着四时的规律而生活,就不会生病,违反规律就像砍掉树木的根部,生机会受到影响,劝诫人们养生要 与634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3月第27卷第3期March 2021Vol.27.No.3天地相参 ,根据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养生方法㊂‘素问㊃六节藏象论篇“曰: 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2]64,自然界的时间变化会影响人体气血的旺盛㊁五脏主气的胜负等㊂顺时养生,首先要了解一年的总体气候变化,进而推测人体脏腑气血的偏盛以指导保健养生㊂ 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6]85(‘灵枢㊃顺气一日分四时“), 平旦人气生 日西而阳气已虚 [2]19(‘素问㊃生气通天论篇“), 夜半后而为阴衰 日西而阳衰 [6]51(‘灵枢㊃营卫生会“)㊂‘内经“中按照阴阳盛衰情况将一日分为不同的阶段,同时类比四季变化,将一日分为四时,四季养生的方法也可以配合时辰而使用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自然界的事物感受生机而在春天生长,在夏天达到茂盛,在秋天收获成熟,而藏精于冬,这是万物的根本,故白天应该养护阳气即养生养长,夜晚涵养阴气即养收养藏,人与天地相同步而濡养身体㊂同样,疾病的发展变化也要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㊂‘灵枢㊃顺气一日分四时“曰: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㊁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㊂[6]85 一日当中,疾病的发展会随着日升日落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卫气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天体的运行会导致人体气血阴阳发生相应的改变: 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2]164㊂‘素问㊃八正神明论篇“中提到满月时人体的气血会相对旺盛,肌肉充实,邪气不易侵袭,保养身体要随着自然界的变化而采取合适的养生方法㊂1.3㊀ 形神兼养,标本兼顾 的养生手段‘素问㊃上古天真论篇“曰: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㊂[2]2 圣人懂得法天地和阴阳,通过和术数㊁慎起居㊁节饮食等手段来顺应外界的变化,保养身体,使身体保持阴阳平衡的状态㊂‘养性延命录㊃教诫篇“提出: 养生大要,一曰啬神,二曰爱气,三曰养形,四曰导引,五曰言语,六曰饮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医药,十曰禁忌㊂[5]12-13 减少欲望是养生的一种重要方法,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1]110,人应该像自然一样包容万物,不去争名夺利,夸耀争宠,卖弄自己,只有 恬淡虚无 ,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养心安神㊂ 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气内定则邪物去其身 [5]4,情志过极会致病,只有让内心回归平和的状态,身心清净而精神内守,才能涵养正气而邪不可干㊂老子和庄子同样重视清静寡欲对人体的影响㊂在‘老子㊃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33及‘庄子㊃人间世“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㊂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 [1]152等篇幅中都有相关论述,劝诫人们不要让外界繁杂的事物扰乱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是一种没有心机和成见的自然状态㊂‘保生要录㊃调肢体门“有言: 养生之人,欲血脉常行,如水之流㊂坐不欲至倦,行不欲至劳,频行不已,然宜稍缓㊂[5]47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静结合的导引术是 人与天地相参 的一种应用,天地间阴阳㊁自然界寒暑的变化都会影响气血的循行,根据不同的季节可以选择适当的导引养生保健延年益寿㊂形神兼养是道法自然养生的一种手段,标本兼顾,动静结合,克己慎独,节制欲望,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做到饮食有节,五味调和,起居有常,劳逸适当,这样才能使血脉流通,气机调畅,精力充沛,正气旺盛,进而达到预防疾病㊁保健养生的目的㊂2 道法自然的养生技术及其应用2.1㊀ 因时制宜 的导引术‘引书“曰: 人之所以得病者,必于暑湿风寒雨露,腠理启合,食饮不和,起居不能与寒暑相应,故得病也 是以必治八经之引,吹呴呼吸天地之精气,伸腹折腰,力伸手足,軵踵曲指,去起宽亶,偃治句引,以与相求也,故能毋病㊂[7]106 疾病的产生与感受外邪㊁起居不调㊁饮食失常㊁情志失调等因素有关,可以通过导引术治病保健,使机体恢复健康状态㊂在‘庄子㊃刻意“中就曾简单提过导引的方法: 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 [1]226,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导引术的重要性: 当旺时养而取之,当衰时养而补之 是生形以来养之而生真气,自生气以来养之而生法身 [5]34㊂导引术配合四时摄养原则锻炼五脏,疏通经络,调理血脉,治疗疾病,补精益髓,安神益智㊂如 灵剑子导引法 ,春季养肝息风,夏季养心安神,秋季养肺生津,冬季养肾藏精[8]㊂按阴阳五行规律将脏腑与四时相对应,通过顺应四时来摄养生命㊂此外还有节气养生法,与‘内经“中五运六气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动作而调节经络气血的循行,进而达到预防疾病保养身体的作用[8]㊂2.2㊀ 与天地相参 的食养食疗道家饮食观始终贯穿着 人与天地相参 的理念,重视 天人合一 ,强调顺应自然的变化,实施 食养 和 食治 ,这种 天人合一 的饮食观与‘内经“三因制宜的原则是一致的[9]㊂因时制宜的季节观认为,四季有寒热温凉,食物也有甘辛咸苦等性味,要根据季节的变化吃适应的食物,以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 当春之时,宜减酸益甘 [7]535(‘养老奉亲书㊃春时摄养“); 当冬之时 宜减咸而增苦 [7]538(‘养老奉亲书㊃冬时摄养“),四季当令之气比较旺盛,容易损伤所胜之脏,故应该适当调整饮食,如春少酸多甘扶脾,夏季多食辛味养肺气,秋季多食酸养护肝,冬季少食咸多食苦以养心㊂因人制宜的体质观认为,不同体质的人气血旺盛程度不同,抵抗疾病的能力也有差别,要结合多因素选择合适的食物来调理,同时饮食与体质是相互作用的,合理7342021年3月第27卷第3期March2021Vol.27.No.3㊀㊀㊀㊀㊀㊀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膳食可以提高人体的体质,若饮食不当可能使体质改变而发病[10]㊂不同体质的人气血旺盛程度和运化水谷能力不同,故临床要结合体质指导适宜的饮食,既要因食而养又要防止因食而病;因地制宜的环境观认为,不同的地理环境及气候环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身体: 南方者,天地所长养 其民嗜酸而食胕 [2]80-81(‘素问㊃异法方宜论“),南方水多土弱而雾露聚,人们喜欢吃酸味及发酵的食物,故肉理致密,湿气聚集容易产生筋挛脉痹的症状㊂在不同的地理环境,由于所处气候不同㊁进食习惯有所区别,饮食的地域性偏嗜也会导致疾病地域性的差别,所以要根据所处的地方而调整不同的饮食㊂综上所述,饮食要考虑时间㊁自然环境㊁体质等多种因素,顺应自然的变化才能保持体内的阴阳平衡㊂2.3㊀ 法天则地,顺应自然 的生活起居‘备急千金药方㊃养性序“曰: 故善养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㊂[11]488 养生要起卧有节,顺应自然,根据环境变化相应调整以达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㊂道法自然的生活起居应该做到顺天时㊂‘素问㊃四气调神大论篇“曰: 春三月,此谓发陈㊂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㊂[2]8-11 春天万物生长,顺应事物的生发,情志要舒畅,不要损害肝气;夏天是生长最茂盛的时候,白昼也相对较长,需要晚睡早起,注意防暑;秋天天气肃杀㊁凄凉,要早睡早起;冬季天寒地冻,是万物收藏的季节,应将生气潜藏于内部,等待春天的来临;避外邪,‘素问㊃移精变气论篇“曰: 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 [2]82,远离邪气聚集之地是人类适应自然的另一种体现㊂ 凡人居止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 [11]491 (‘备急千金药方㊃居处法“)㊂外感六淫是人体生病的外因,道法自然要做到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顺应自然的变化㊁及时增减衣物等;养精神,‘备急千金药方㊃道林养性“云: 至于居处 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寒暑之患乃佳㊂[11]489 居住的地方不要过于华丽,会让人起攀比之心,故宜简朴,能阻挡外界的风雨等即可,过度的欲望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不利于颐养天年㊂生长化收藏是自然界的固有规律,养生过程中要避外邪和养精神,提高自身修养,进而保持身体的健康㊂3 道法自然养生观的当代价值道 的自然属性在人而言是一种洞察内心的能力,在事而言是事物最初的状态,是事物产生的源头与本质㊂ 道法自然 不仅是对自然的适应,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还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心存敬畏就不会肆意妄为,随心所欲,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1]9-10(‘老子㊃二章“)㊂养生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顺应自然,不凭主观而采取行动㊂养生要标本兼顾动静结合,内养五脏六腑筋骨肌肉,外避虚邪贼风,同时采取适当的导引术强身健体㊁凝神静气,使机体骨健筋柔㊁气血充足㊁精神内守,进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㊂要做到饮食有节,三因制宜,借五味养五脏;要起居有节,避寒暑,顺应自然的变化来摄生保健,使身体健康㊁心态平和㊂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㊂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㊂在健康中国2030与健康中国行动文件中,提及 要实施国民营养计划 提升心理健康素养 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 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积极发挥运动对情绪的调节作用 ㊂中医道法自然养生观与这些内容不谋而合,无论是治疗疾病还是摄生保健,都应该少私寡欲㊁形神兼养,减少不良的生活习惯,使起居有常㊁饮食有节㊁情志适宜㊂通过效法自然,抱朴守静以达到一种接近虚无的境界,最终使人体达到 自然 的状态和 无为 的境界㊂道法自然虽然是道家的主要思想理论,但是对于中医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中医将其在疾病养生等方面发挥应用,在 人与天地相参 的观念下,通过 三因制宜 使人体达到一种阴阳平衡的状态,并借助其理念,进一步发展饮食疗法㊁顺时导引术㊁时间医学等,为中医防病治病提供更多的空间,为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贡献出中医的力量和智慧㊂参考文献:[1]㊀李聃,庄周.老子㊃庄子[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7:8.[2]㊀黄帝内经素问(梅花版古籍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544.[3]㊀段阿里,鞠宝兆.基于‘黄帝内经“中 天人合一 思想探讨四时养生[J].辽宁中医杂志,2019,46(11):2305-2308. [4]㊀陈怀民,王彤.浅论天人相应㊁天人感应与天人合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2):1293-1294.[5]㊀方春阳.中国养生大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6.[6]㊀灵枢经(梅花版古籍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85.[7]㊀鄢良.中华养生经籍集成[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106.[8]㊀唐颐.图解彭祖养生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42-157.[9]㊀张兴发.道教养生方法精粹[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4:129-143.[10]㊀张瑞,许玉龙,宋建平,等.1627例高校新生中医体质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9):1233-1235.[11]㊀张印生.孙思邈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488-491.收稿日期:2020-04-13834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Journal of Basic Chinese Medicine㊀㊀㊀㊀㊀㊀2021年3月第27卷第3期March2021Vol.27.No.3。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
《黄帝内经》七大养生法则《黄帝内经》又称《内经》,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
它帮助人们认知日常事物中的智慧,教会你简单生活,颐养生命,让人受益一生。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气,席百岁乃去”。
1法于阴阳《内经》提出“天人相应”学说,专门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相应”学说指出,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人离不开自然环境,要维护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会引起疾病,影响寿命。
法于阴阳即效法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为阳令,春时阳生,夏时阳盛。
春时阳始生,风寒之邪尚为患,故春时应注意御寒保暖,以养人体之阳。
夏时阳极盛,暑热邪盛,大热耗气,气者阳也,故大热亦伤人体之阳。
夏夜人们喜纳凉,易受寒湿之邪。
炎热夏季,人们应善处阴凉以避大热,避免过食冷饮;夏夜纳凉,当避湿露,适当盖覆,以避寒湿。
秋冬为阴令,秋阴收,冬阴藏。
秋冬之时燥邪为患,易伤阴,故秋冬之时宜服用滋阴之品或搽用滋润护肤之品以防燥邪,保持居室空气之湿润亦有助于避免燥邪。
秋时渐寒,冬时寒盛,人们喜食辛辣好饮酒以御寒。
辛辣之品易生内热,酒易生湿热,饮食太过则伤阴。
因此,秋冬之时既要避免燥邪,又要避免过食辛辣和过量饮酒,以防伤阴。
2和于术数《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说的“术数”即各种养生之道,包括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
“和于术数”就是说进行运动养生一定要坚持“和”的原则,既不能太过,也不要不及,人们需恰当运用各种运动养生方法。
《黄帝内经》不但强调以“静”养神,同时也非常重视以“动”养形体(动以强身)。
所谓动,就是指各种锻炼身体的运动方法,包括吐纳、导引、按跷、散步以及各种体育活动。
注:按跷,用手或脚为患者按摩;导引,原为古代的一种将呼吸运动与肢体运动结合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保健体操近似。
黄帝内经养生思想
文章发布者:来源:寻医问药网收藏本文《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系统结构,反映出中医学的理论原则和学术思想,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一书,不仅是一部伟大的医学巨著,而且也是一部光辉的养生学:康复学著作。
因为它全面地反映了、吸取了秦汉以前的养生学、康复学成就,对于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有关理论、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从而奠定了我国养生学、康复学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中医养生学、康复学的必读之书。
《黄帝内经》是战国秦汉以来名医家的论文汇编,其汇编成书的时间约在西汉。
然自成编以后,直至唐代,仍有增损。
因此,《内经》这部著作,并不是出自一人的手笔,也不是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医学成就,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各医家的经验总结汇编。
所谓黄帝著《内经》,亦仅是托名而已。
《内经》中所阐述的养生学思想如下:第一,正确地回答了“生命的起源是什么”。
《内经》认为生命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如《素问?宝命全形论》里指出:“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灵枢?本神篇》亦曰:“德流气薄而生者也”,即认为自然界的阴阳精气是生命之源,这种认识是符合实际的。
第二,认为“天人相应”,养生学、康复学的根本点在于“顺应自然”。
《内经》把人与自然界看成一个整体,自然界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天有所变,人有所应,因而,强调要适应自然变化,避免外邪侵袭。
如《灵枢?本神篇》指出:“要顺四时而适寒暑”,《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则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顺养原则。
《素问?上古天真论》又明确指出“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从而开辟了中医防病养生的先河。
第三,清楚地阐明了生命的发展规律。
《内经》对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有精妙的观察和科学的概括,不仅注意到年龄阶段的变化,也注意了性别上的生理差异,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男子8岁为一生理阶段,女子7岁为一生理阶段的递变规津,《灵枢。
健康之道_法于自然_黄帝内经_的养生智慧
健康之道,法于自然——《黄帝内经》的养生智慧王庆其关键词:《黄帝内经》;养生;理念中图分类号:R-092 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673-6281(2012)02-0027-04[基金项目]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301)[作者简介] 王庆其,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为上海市名中医、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主要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黄帝内经》等的相关研究,现工作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邮编:201203)。
养生,一个古老而又现代的话题,古代称为摄生、卫生。
笔者认为,养生的实质就是珍惜生命,怡养人生,具体来说养生就是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
《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十分丰富,归结起来可一言以蔽之:“健康之道,法于自然。
”其中蕴含着先哲们的大智慧,足以令人玩味。
一、顺时养生: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问题。
从人类文明之起始乃至今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宇宙(天)是怎么形成的、生命(人)是怎么产生的、天与人关系如何等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天与人的关系之学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中国的传统文化集中体现在对天人之学的研究。
从本质上讲,人是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总和。
宋代朱熹说:“天即人,人即天。
人之此生得之于天,既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矣。
”古人谈天必然涉及人,论人也离不开天。
中医学禀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从“天”的研究到“人”,从“人”的探讨到“天”,“善言天者,必质之于人;善言人者,亦本之于天”(《旧唐书·孙思邈传》)。
可以认为中医学是以“天人合一”为理论核心,专门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及其防治疾病、维护健康的科学。
生命是自然赐予的,自然界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合适的条件,人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顺应自然规律,旨在维持人和自然环境的统一。
如果违背了自然规律,即破坏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则不免要致病。
《内经》提出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化规律来调节生活秩序以及精神活动,提倡“四气调神”,“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个人健康:如何通过自然疗法改善健康
个人健康:如何通过自然疗法改善健康
自然疗法是改善个人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
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自然疗法的作用,它强调通过自然的方式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自然疗法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自然疗法的核心之一。
选择新鲜、有机的食材,避免加工食品和过多的糖分、油脂,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提升免疫力,从而增强整体健康。
其次,运动与身体活动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定期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升代谢水平,减少体重,并且有助于释放压力和焦虑情绪,使人感觉更加轻松和愉悦。
第三,自然疗法强调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密切联系。
冥想、瑜伽和深度呼吸练习可以平衡神经系统,减少压力激素的分泌,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和心理抗压能力。
另外,自然疗法还包括草药疗法和中医传统疗法。
许多草药被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症状,如姜黄和生姜具有抗炎和抗氧化的作用,有助于缓解关节炎和消化问题。
总体而言,自然疗法是一个综合性的健康管理方法,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可以显著改善个人的整体健康水平。
它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促进身体自愈能力的发挥,是现代生活中重要的补充和选择。
通过接纳自然疗法,我们能够更好地与自然和谐共生,享受健康长寿的生活。
培训_素问·上古天真论
肾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 之,故五藏盛乃能泻。今五藏皆衰,筋骨 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 步不正,而无子耳。帝曰:有其年已老而 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 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 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 气皆竭矣。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数,能 有子乎?岐伯曰:夫道者,能却老而全形, 身年虽寿,能生子也。
养生的方法: 志闲而少欲 心安而不惧 形劳而不倦
养生原则、方法归纳表
法于阴阳
外避邪气
养身之道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形与神 俱尽终
恬惔虚无精神内守天年
内养真气 饮食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和于术数
第二段 论生殖生理
• 8将120天数帝然曰也:?人岐年伯老曰而:无女子子者七,岁材,力肾尽气耶盛?, 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 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 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 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 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始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 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 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 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 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 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七
的精神修
3. 食饮有节
节,节制,节律之义。 (1)节制食量(数量);节制偏食(品种)。 (2)定时饮食(节律,包括与之相应的食物品
质)。
4. 起居、社 会)。
(2)规律,作息规律。
5. 不妄作劳
妄,乱也。 作劳:劳力,劳心,房劳。 (1)主要是体劳。 (2)还有神劳、房劳。
中医养生效法自然
中医养⽣效法⾃然养⽣,是既古⽼⼜现代的话题。
当今社会,随着物质⽣活⽔平的提⾼,越来越多的⼈开始更加关注⾝体健康,注重养⽣保健。
在传统中医最重要的经典《黄帝内经》开篇《上古天真论篇第⼀》和《四⽓调神⼤论篇第⼆》就阐述了养⽣的原理和⽅法,古⼈对⽣命的重视可见⼀斑。
现代⼈虽然也越来越重视养⽣保健,各种养⽣⽅法、养⽣讲座遍见于各种媒体,但却鲜有⼈深⼊探讨养⽣的原理。
可以说,明⽩了养⽣原理,就知道在⽇常⽣活中如何⾃我保健养⽣了。
既然讲养⽣,⾸先要了解⽣命的起源以及养⽣的内涵。
在《黄帝内经》有“⼈以天地之⽓⽣,四时之法成”以及“天地合⽓,命之⽈⼈”的论述。
道家⽣命观认为:“通天下⼀⽓尔”,宇宙、⾃然、⽣命等天地万物均由“⽓”衍化⽽来。
《道德经》有“⼈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然”的论述。
可见古代圣⼈认为⽣命及天地万物均由“⽓”所化,“⽓”是推动、决定⽣命“⽣、长、壮、⽼、已”整个⽣命过程的根本动⼒。
⽽由于⼈是天地所⽣,故⼈必须效法天地⾃然,才能正常的繁衍⽣息。
传统中医认为,养是保养、涵养;⽣的意义有⼆:⼀⽈⽣命,⼆⽈⽣发、⽣⽣不息之⽓。
所谓养⽣,即保养⽣命的⽣⽣不息之⽓。
⾃然的意义有⼆:⼀指⾃然界;⼆指天地万物之间和谐统⼀运化的内在规律性。
因⽽中医⾃然养⽣的最重要⽅法就是:效法天地,顺应⾃然,天⼈合⼀。
那么,⼈要效法天地,顺应⾃然,追求天⼈合⼀的境界,以期健康长寿,就必须要明⽩⼈与天地⾃然之⽓是如何运化的。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有这么⼀句话:“上古之⼈,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这句话常常只被理解了⼀⼤半,以⾄⼈们往往只知道要注意饮⾷、起居、不过度劳累,⽽对“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却所知不多。
其实这段话,最重要的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有了这个前提,节饮⾷、常起居、不妄作劳才有神效。
古圣先贤们懂得效法天地阴阳变化,并根据它来调整、平衡⾃⾝的阴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之道效法自然效法自然
人类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
人类生存于宇宙中,每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天体。
他必须按照宇宙的规律生存和发展。
战国时期的名人尸佼说过,“天地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日宙”。
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无限性,宇宙中元气是多维空间的,它是超越时空界限的宇宙起源之气。
当人类回归于大自然,按宇宙的规律生活时,大自然就会使人类更健康,更自由,更自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大自然的法则,人事、处世、养生无所不容,包罗万象。
据现代有关科学资料称,地球已生存四十六亿年了。
远古时代原始生物生存于海洋中,它们有极强的生命力,用体表直接吸收养料而生长,他们生长的动力来源于气。
又如陆地动物,以摄取灌木、草本植物、五谷,以及牲畜肉类为食料,它们具有许多自然功能和特性。
古谚云:“蚂蚁搬家雨来临”,“金鸡报晓知天明”。
牛羊逃圈、鸟雀惊飞、鸭不下水、狗狂叫等等,这些动物的反常情况,往往就是地震前的预兆。
这是各类动物各自固有对大自然变化的灵感和本能反应。
再说,我们人类的祖先即类人猿,在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它们住的山洞,觅的山花,吃的树果,饮的涧泉,依山为生,相林为乐,生存于大自然中,历史悠久。
按现代社会人的标准来说,它们还带有野性,不能称之为人,至多是高级动物。
如今,现代社会的人们,认识大自然,对自然中出现“月浑而风,�润而雨,久旱必有久雨”的自然现象之预测,这是人类在大自然中生活实践知识的积累,而后通过大脑意识思维的推理,以至认识自然的演化规律,所谓“人是万物之灵”。
中国哲学史上,孟子的“天人合一”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孟子肯定“万物有则”,
任何客观事物都有其发展变化的规律。
他认为,天不是主宰一切人格化之上的神,而是一种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力,它的发展变化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天命是可知的,事物也是可以认识的。
孟子说的“天”,是包括了地上的自然界和整个人类社会。
天与人间社会是和谐统一的有机整体,天道运行的规律就体现在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中。
天地人的三者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是与天地的运转息息相关,人必须遵循天地的运转规律与转化的特性而生活。
人接收了天地宇宙间大量的气化信息而储存于自己的生命机理之中,从而使生命的演化与天地的运转贯通合拍。
人是秉天地灵气而生的特殊的高级灵性动物。
人除了受天地的运转制约和影响以外,还要受人体自身思维活动的影响。
这种思维感悟能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言行,使之产生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变化,这是直接影响着人生命年寿长短的主要原因。
当今,人们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在工作实践,生活体验中,正在渐进地认识和顺应自然规律,自主地改善和升华自己的人生命运。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国民生产力的提高,使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日用食品前所未有地丰富起来。
人们的生活已摆脱了贫困,或者说温饱有余,经济发达地区已接近或达到了小康水平而进入中等发达水平。
衣食住行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已起了很大的变化。
穿的衣服大都以矿物化纤衣料为主;吃的以鱼肉之类的动物性食品和超市商场的精加工食品为多;住的房屋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昼夜于时空间置空调而缺氧;行的活动除了山区农村外,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集镇的人们,均以车代步(陆上汽车,水上轮船、空中飞机,脚踏实地的步行时间不多了)。
凡此种种情况,潜在着远离大自然而异化,这是十分悲哀的!此外,工业环境的严重污染,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人们心态失衡等等,随之而来的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主要疾病是“心身病”,即现代“文明病”,x综合病。
例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中风、肥胖、糖尿病等。
现代医学手段,对此类病症一无良策,无法根治。
其次,当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一些老年慢性病,疑难杂症,奇病怪病将不期而
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
病者长期使用药物,抗药性的产生,特效药不特效,造成药原性疾病,亦将是新时代的不治之症。
人欲贵生,必须热爱自然。
人们生存于宇宙中,要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性,顺应自然规律,才能获得长治久安。
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和谐和安宁,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按照宇宙自然规律规范自己,将自然法则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实践中去。
譬如,人们的饮食乃是生命能量来源的后天之本。
摄食应当荤素兼用以素为主,尤其是中老年人,要多食五谷、瓜果、豆类蔬菜等自然植物为好,以使人体消化而产生大自然的合成功能,从而接纳宇宙真气;人们的衣着是四季时空护身暖体的物品,在科学发达的化纤时代里,酌情应用自古以来“棉麻毛绸”之类的传统衣料为本,这样能贴切自然而有益;人们的住房是生息栖身的寓所,身居于空间的楼室内,人所占用的时空较长,必须开窗通风,日照阳光,保持空气流通,有条件最好一日数次下楼实地散步。
自我改善,如是贴近自然得健康。
人们的户外活动是自己固有的生理本能。
在科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人们以车代步为常,应提醒人们重视自我锻炼,坚持早晚室外步行或缓行跑步,就地就近去公园广场锻炼身体,强身壮体;适逢时机许可,遨游祖国大好山河,尽享一番天地自然之风光。
人们投身于山林河泊美好的大自然中,心旷神怡,清静无为。
大自然无私慷慨,养育万物,能让人萌发出内心的喜悦,缘生性空之虚灵境界,得以身心健康,这是大自然恩赐的福报。
当今世界医学的总趋势,是东方医学的调、养、治的整体疗法。
人体本身具有心理调节,身心修复,防病治病的潜在功能。
自然疗法是启动人体潜在功能,消除内外因子的干扰而战胜疾病,发挥人的潜在本能,回归自然。
许多发达国家,由于药物危害严重,都在不惜代价追求理想无毒无害的自然疗法,追求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自然疗法是立足于自身建设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
养生之道,效法天地人三者相应的自然疗法。
因此,这无疑是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方向。
(责任编辑大江)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