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拓展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学情分析本节课之前学生已学习了角的平分线、线段的重点、垂线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及边的性质等,在此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为今后学习三角形的内切圆及三心等知识打下了基础。
本节内容着重介绍了三角形的三种特殊线段,已学过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线段的中点、角的平分线等,这些知识是学习本节新知识的基础。
其中,三角形的高学生从小学起已开始接触,教材从学生已有认知出发,从高入手,利用图形,给高作了具体定义,学生了解了三角形的高为线段,进而引出三角形的另外几种特殊线段——中线、角平分线。
教学目的1、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2、掌握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3、掌握钝角三角形的两短边上高的画法。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的画法、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等面积法的应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垂线: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你还记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作法吗?(1)线边重合(2)平移靠点(3)画垂线(4)画垂直符号思考: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二、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顶点和垂足之间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
思考:你还能画出一条高来吗?能,一个三角形有三条高。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内部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内部(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两条高是直角边,另一条高在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交点是直角顶点(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另一条高在内部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三角形外一点2、三角形的中线(1)定义:连接△ABC顶点A和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2)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中线重心: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个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最新版初中数学教案《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精品教案(2022年创作)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知识与技能】1.掌握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定义.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掌握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三条中线与三条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进行操作训练,边训练边讲解,然后学以致用.【情感态度】训练同学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画三角形的高线、中线与角平分线.【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的高线.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如图,△ABC,画它的三条高.问题2 如图,△ABC,画它的三条中线.问题3如图,△ABC,画它的三条角平分线.【教学说明】对问题1,对于钝角三角形的作高要给予集体指导、分类指导,甚至要进行个别指导,以便让绝大局部同学过关.教师讲课前,先让学生完成“自主预习〞.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有何不同之处?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自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归纳结论】1.定义: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所得的垂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高.三角形的中线:连接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一条中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对边相交;以这个顶点和交点为端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有时在形内,有时在直角顶点上,有时在形外;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们的联系是都是平分角.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BE 是△ABC 的角平分线,CF 是△ABC 的高,填空:〔1〕BD= =21 ; 〔2〕∠ABE=∠ =21∠ ; 〔3〕∠ =∠ =90°.2.如图,△ABC 中,∠A 是钝角.〔1〕画出AC 、AB 上的高BD 、CE ;〔2〕画出∠ABC 的平分线BF ;〔3〕画出边AB 上的中线CG.3.,如图,AB ⊥BD 于B ,AC ⊥CD 于C ,且AC 与BD 交于点E.那么〔1〕△ADE的边DE 上的高为,边AE 上的高为 ;〔2〕假设AE=5,DE=2,CD=59,那么AB= .4.如下列图,等腰△ABC 中,AB=AC ,一腰上的中线BD 将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分成15和6两局部,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及底边长.“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后,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原三角形分成两种相等的两局部〞.课后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这样一道思考题:有一块三角形的厚薄均匀的蛋糕,要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要求只切3刀,请你在图中把你的方案画出来,并说明理由.【教学说明】题1、2、3可让学生自主完成,题4、5教师可给予相应的指导当三角形两条高求其他边长或一高与其他边长求另一高时,常用面积作为中间量.涉及等腰三角形边的问题时,常要分情况讨论,然后看它们是否满足三边关系,不满足的要舍去.【答案】1.〔1〕DCBC〔2〕CBE ABC〔3〕CFA CFB2.图略. DC 29 解析:△△ADE=21DE ·AB=21AE ·DC ,即21×2×AB=21×5×95,AB=29. 4.解:设AB=AC=2x,那么AD=CD=x.(1)当AB+AD=15,BC+CD=6时,有2x+x=15,所以x=5,2x=10,BC=6-5=1.(2)当BC+CD=15,AB+AD=6时,有2x+x=6.所以x=2,2x=4,所以BC=13. 因为4+4<13,故不能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腰长为10,底边长为1.5.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的定义与性质.请假设干名学生口述小结,老师再利用电子课件将小结放映在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教学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体形式,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提供学生创新的空间与可能,再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时机,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角形的高》教案
-突破方法:提供丰富的实际情境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三角形高的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三角形的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测量三角形物体高度的情况?”(如测量小树的高度)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三角形高的奥秘。
此外,我还发现,对于三角形高与底边比例关系这一难点,虽然通过画图和计算进行了解释,但似乎还有学生对此感到困惑。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的复习环节中,再次强调这一关系,并通过更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识别三角形的高,并运用高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绘图,掌握三角形高的作法,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探索三角形高的性质,学会运用分类讨论和归纳总结的方法分析问题。
-能够分析不同类型三角形高的特点,并进行有效分类。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三角形高相关的综合问题,提升解题策略和技巧。
-钝角三角形有3个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部,另外两条在三角形外部。
3.应用三角形高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三角形高的性质测量距离或计算面积。
-探索三角形高与底边的关系,理解等腰三角形底边两侧高的相等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深化对三角形高的理解,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举例:通过计算不同形状三角形面积的练习,让学生感受高与底边长度对面积的影响。
三角形的高教案
三角形的高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形的高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计算三角形的高的方法。
3. 能够应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投影仪、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直角三角板、直尺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1. 引入问题:请学生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然后思考一下三角形的高是什么?有什么性质?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补充,确保学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性质。
步骤二:三角形高的计算1. 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上的示意图,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三角形的高。
2. 以直角三角形为例,教师解释直角三角形的高是指从直角顶点到斜边的垂直线段。
3. 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计算其他类型三角形的高,并提醒学生注意选择合适的边作为底边。
步骤三:练习与巩固1. 学生使用直角三角板和直尺,根据给定的三角形,练习计算三角形的高。
2. 学生相互交流,互相检查答案,并与教师进行讨论和确认。
步骤四:应用拓展1. 教师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应用三角形的高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找出问题中与三角形的高相关的信息,并进行计算和解答。
3.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讨论和评价。
步骤五:归纳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的高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总结的内容记录在笔记本上,形成学习笔记。
步骤六: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
2.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在线交流平台进行互相讨论和答疑。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灵活调整教学步骤和方法,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
三角形高的画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高的概念,能够画出三角形的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和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高的概念。
2. 三角形高的画法。
3. 三角形高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高的概念及画法。
2. 教学难点: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a. 通过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性质。
b.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高吗?它是怎么画出来的呢?2. 新课讲授a. 讲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b. 讲解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c. 演示三角形高的画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3. 练习与巩固a.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a.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
b. 强调三角形高的概念及画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后作业(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a. 必做题:完成教材P56页练习题1、2、3。
b. 选做题:研究三角形高的性质及其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三角形高的画法。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三角形高的画法”,尤其是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
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相对于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来说更为复杂,学生容易在此处产生困惑。
因此,教师需要详细讲解并演示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钝角三角形高的概念钝角三角形是指一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的高是指从钝角所在的顶点向对边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二、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1. 画钝角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精选10篇)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三角形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称三角形这条边上的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的阅读。
《三角形的高》的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知道三角形有三条高。
2.学会画三角形的高。
3.了解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及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
教学难点:了解三角形三条高的画法。
教学活动: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研究三角形的高。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三角形高的有关知识。
二、操作演示,观察发现1. 如果我们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这样看来,从C点到它的对边AB能作一条高,从B点到它的对边AC也能做一条高。
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三条高,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互依存的`。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相交于一点。
2.我们再来看直角三角形,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BC为底,作高时,要从A点向它的对边BC作一条垂线,发现高与另一条直角边AB重合;如果以直角边AB为底,作高时,要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垂线,发现高与另一直角边BC重合,也就是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如果一条是底,那么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它的高。
以斜边AC为底,作高时,要从顶点B向它的对边AC作垂直线,发现高在三角形内。
直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
3.我们再来看钝角三角形,从钝角三角形的B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高在三角形内;从A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BC延长,高在三角形外;从C点向它的对边作高,需要把对边AB延长,高也在三角形外。
钝角三角形也有三条高,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总结归纳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任何三角形都有三条高,其中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并且相交于一点;直角三角形其中一条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与两直角边重合;而钝角三角形其中一条高在三角形内,另外两条高在三角形外。
三角形的高 教案
三角形的高教案Triangular higher education plan三角形的高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教科书p24例题、“试一试”p 25“想想做做” (三角形的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于在三角形内部作高)。
2、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测量方法的掌握教学准备:挂图、直尺、三角板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三角形有哪些了解?揭示并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高(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等)讲授新课理解“人字梁”的高测量“人字梁”的高理解“三角形”的高测量三角形的高教学例题出示“人字梁”图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如果孩子们不知道,教师适当介绍)图中的人字梁有多高呢?会量吗?指名在图上指出从哪儿量到哪儿量人字梁的高实际就是量哪条线段的长?它和人字梁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现在的孩子见得比较少,如果有见过的,可以让其介绍)讨论交流互相在图中指出起点、终点互相指所要量的线段(中间1条)与人字梁下面的横梁互相垂直结合学生回答叙述:人字梁的高实际上就是从这个三角形梁的这个顶点(指图)到它的对边的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
三角形的高-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三角形的高-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三角形的高概念,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对三角形的高的探索,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中的公式,初步掌握并灵活应用,提高计算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和计算三角形的高,掌握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
2.难点:在计算面积时,掌握计算公式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和分类,并引导学生讨论三角形面积与图形形状的关系。
2.讲授三角形的高的概念(10分钟)介绍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定义,带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尺、直尺等工具进行测量,展示三角形高的概念以及应用。
3.练习画三角形的高(15分钟)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按照要求,互相检查、指正,提高对三角形的高的认识和绘制技能。
举个例子:练习题:请你在图中的三角形上,找出基线和高,用直尺测量一下。
三角形练习图三角形练习图提示:1.基线可以选取三角形的任意一个边。
2.高从顶点到底边的垂线。
3.请你手动绘制垂线。
4.导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5分钟)通过展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问题,逐步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法的运用。
5.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基线和高的概念,推导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并讲解计算公式的应用方法。
6.练习计算三角形面积(20分钟)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按照图形上实际数据进行计算结果的互相核对,检查和提高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使用能力。
举个例子:练习题:如图所示,就是正好一个等边三角形,请你计算它的面积。
练习图练习图提示:可以通过计算底边长度和高的长度,分别使用对应的计算公式计算出三角形的面积。
7.展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规律(10分钟)在小组活动结束后,通过收集互相校验的数据,展示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规律,并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进一步提高计算方法的使用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基线和高的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基线和高计算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能力,进一步完善自身的数学素养。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高》教案教学内容:p.24、25教材简析:这节课教学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是有关三角形的重要概念,是学习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
例题首先通过量人字梁的高,引导学生初步联系现实生活感知三角形的高,然后通过图示介绍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建立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三角尺、学具盒等教学过程:一、复习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二、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板书:高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2、示范画高的方法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高》教案、教学设计
2.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点?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
3.提出问题:“如何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做一条垂线?这条垂线对三角形有什么意义?”通过这些问题,自然过渡到三角形高的概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阶段,我会系统地介绍三角形高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过程的设想:
-引入阶段,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或有趣的几何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探究阶段,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作图、测量、计算等活动,探索三角形高的性质和面积计算方法。
-应用阶段,设计真实的情境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3.教学评价的设想:
-采用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途径,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反馈和指导。
1.三角形高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2.三角形高的作图技巧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来解决相关问题。
我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并强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我希望学生能够建立起对数学的积极态度,并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几何学的兴趣。
-通过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美的感知,增强对数学学科的情感投入。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探究精神。
-在小组合作探索三角形高的性质时,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勇于尝试和犯错,培养他们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识别和性质分析能力,通过之前的课程,他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三角形的高》。这一章节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提升,因为他们需要将已知的三角形知识与高的概念相结合,这不仅考验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数学符号理解和运算技巧。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需要提升沟通协调能力,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理解三角形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持久兴趣和探索精神。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三角形,四年级的学生对三角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几何初步知识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的特征、特性,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比较抽象。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
在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这一课,我们班对于三角形作高遇到极大的困难,特别的钝角三角形的形外高。
所以我设计制作了《三角形的高》微课,让学生可以直观形象的识高、画高,也便于课后反复观看和巩固,进而能全班学生达标过关。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三角形的高,能画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教学难点】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形外高)【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一、回顾梳理问题一师: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
问题二师:下面哪些图形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二、知识迁移重运用探究一:何为高?播放视频1微课内容:师:同学们,前面这座山巍然挺立,风景真美,我们今天就是到这座山顶郊游。
【学情预设】男生(1):每个人都有身高,那么这座山有多高呢?【学情预设】女生(2):我们怎么来测量山的高度呢?师:想一想我们如何测量自己的身高,找到身体的最高点作地面的垂线,这条垂线的距离就是我们的身高,山也一样,从山顶最高处作山底的垂线,这条垂线的距离就是山的高度。
【学情预设】男生(1):我发现这座山像一个三角形,我们可以比拟成一个三角形,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高》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下《三角形的高》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高》一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知识,对于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讲解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动手操作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和关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三角形的高,并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高。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高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练习纸。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三角形的高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三角形的高是什么吗?”让学生回顾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讲解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和求法。
讲解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顶点到对边的垂线段,并用三角板和直尺演示如何画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1、《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一等奖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第8册第135~136页,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练习三十一的第1~3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初步认识了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教材从学生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引出学习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通过实验发现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再从三角形的角去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结合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我试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在生活中运用,学会从角的不同去把三角形分类。
2、结合三角形特征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在三角形的分类研究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3、结合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
本课的重点是运用知识,通过观察讨论发现从三角形的角的不同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三角形的特征,并能运用特征辨别三角形。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以下几个活动:1、找三角形:教师给学生一个装有长方形、正方形、四边形、五角星、六边形的信封,让学生在信封中找出三角形。
通过这一找三角形,让学生在脑中再现三角形的表象。
学生不能找出三角形,教师请学生折出一个三角形,再想一想,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交流说说。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三角形实物中突出三角形。
为三角形特征的探索作好思想准备。
初步感知三角形与其他多边形的联系。
三角形的高教案
三角形的高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三角形的高和底的意义,了解底和高的对应关系,会用三角尺画三角形的高(只限三角形内部的高)2.让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显示生活的联系。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高,并正确地画高。
教学难点:测量“人字梁”中哪条线段的长。
教学准备:三角尺、学具盒等教学过程:一、交流展示1.在作业本上分别的画三种情况:(图略)(1)a+b<c;(2)a+b=c;(3)a +b>c明确:只有当两条边的长度和大于第三边的时候,这样的三条边才能围成三角形;一般判断的时候只要把最短的两条边加起来和最长的比就可以了。
2.画一个类似于人字梁的三角形(只要外面的三条边)说说三角形的组成: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二、自主探索1.我们刚才说到三角形有三条边,这节课我们将要来认识关于这个三角形神秘的第四条线段,你猜是什么?(高)板书:高由“高”你联想到了什么?(垂直、直角标记……)2.示范画高的方法:边画边说:以这条边为底,现在要找它的高。
板书:底用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它重合,(不断移动)说说它的垂线有多少条?(无数条)其中只有一条很特殊,你能说说是哪一条吗?(从对面的顶点画下来的这条垂线)用虚线画一画。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画的这条线段用虚线表示,画完后还要画出直角标记和“高”(或用字母“h”表示)学生在作业本上,模仿板书也画一画。
3.画一个三条边都是斜方向的锐角三角形,以其中一条边为底,你能画出它的高吗?请一个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摆一摆它的高在哪里?学生把该样子的三角形也画在作业本上,并画出其中的一条高。
画完后问:你有什么疑问吗?(可能会有同学会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条边,只能以刚才的那条边位底吗?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
第5课时 探索活动求三角形的底或高
第5课时探索活动:求三角形的底或高(教材P57~58)一、填表。
底/cm7 2.8高/cm 11 10三角形面积/cm22.1 18二、下面两个大三角形面积相等吗?为什么?三、一块三角形地,底边长40米,高是15米,如果平均每平方米可以收7.5千克小麦,这块地一共可以收多少千克小麦?四、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4平方米,底是5米,高是多少米?五、有一块三角形玻璃被打碎了,已知这块玻璃的面积是441平方厘米,底是21厘米,你能算出这块玻璃的高是多少吗?(用方程解)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三角形的底=()×2÷()三角形的高=()×2÷()六、如下图,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多少厘米?七、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12厘米,若高不变,底边延长4厘米后,面积增加了16平方厘米,求原来三角形的面积。
口6×14÷2= 1.8×5=(3.6+1.8)×40÷2=算10×25÷2=0.4×0.4=(2.7+7.3)×5÷2=第5课时一、3.6 1.538.5二、答:相等,等底等高。
三、40×15÷2×7.5=2250(千克)答:这块地一共可以收2250千克小麦。
四、24×2÷5=9.6(米)答:高是9.6米。
五、解:设这块玻璃的高是x厘米。
21×x÷2=441 21x=882x=42答:这块玻璃的高是42厘米。
六、6×4.2÷2=12.6(平方厘米)12.6×2÷7.2=3.5(厘米)答: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是3.5厘米。
七、16×2÷4=8(厘米)12×8÷2=48(平方厘米)答:原来三角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角形的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体会三角形的本质特征,理解三角形的含义,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认识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展观察操作能力和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概念,感知稳定性教学难点:高的画法和意义教学过程:一、三角形的概念1、在画中建立概念其实三角形大家并不陌生,现在请你把心目中的三角形画下来。
展示作品。
2、交流中完善概念三条线段怎样画才会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延伸中强化概念不在一条线上的三个点就能确定一个三角形。
4、介绍各部分名称二、三角形的稳定性1、设疑为什么要把篱笆围成这种形状?2、操作围一围、拉一拉、比一比小结:当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也就确定了,所以在拉的时候,三角形才不会变形,这就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3、欣赏三、三角形的高1、初认高回忆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
其实在三角形中,像这样,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所作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再识高移动顶点,找高。
旋转三角形,辨高。
小结:只要是从顶点向对边做的垂直线段就是三角形的高。
三角形还有其他高吗?3、画高①画AB边上的高。
展示学生作品。
画高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小结:看来我们的高不仅要垂直、要从顶点出发,还要注意所画的高与底要对应。
②再画出AC边上的高。
③在指定底上画高。
三角形高的教案
三角形高的教案教案标题:三角形的高度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高度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应底边的垂直距离。
2. 能够计算三角形的高度,包括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
3. 掌握使用高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并复习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如顶点、底边、高度等。
2. 利用实际物体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教学主体:3. 解释三角形的高度是指从一个顶点到对应底边的垂直距离。
通过示意图和实物展示,帮助学生理解高度的概念。
4. 引导学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高度特点:等腰三角形的高度是从顶点到底边中点的垂直距离。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熟悉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高度。
5. 探讨一般三角形的高度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一般三角形的高度并不一定从顶点到底边上的某个点,而是需要通过垂直平分线来确定。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演示,引导学生计算一般三角形的高度。
拓展活动:6. 引导学生思考高度与三角形面积的关系。
通过公式面积=底边长度×高度÷2,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高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7. 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要求他们计算三角形的高度和面积,以应用所学知识。
总结:8.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三角形高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9. 确保学生掌握了计算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高度的能力,并能够运用高度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评估:10. 给学生提供一些练习题,测试他们对三角形高度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11.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教学资源:1.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形状的三角形。
2. 示意图或幻灯片展示三角形的高度和计算方法。
3. 练习题和作业。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探究其他特殊三角形的高度特点,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
2. 引导学生运用高度计算其他多边形的面积,如四边形、五边形等。
注意事项:1. 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三角形的高教案
4.1 三角形的高学习目标:1.能画任意三角形的高 (重点)2.能准确辨识任意三角形三边上的高 (重点)3.会进行与三角形高有关的计算(难点)4.通过练习会利用三角形中三条高的性质解决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难点)一、问题导入二、回顾旧知(一)AB C问题:点A 的对边是?点B 的对边是?点C 的对边是?(2)问题:你还记得“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吗?思考: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你能画出它的对边的垂线吗?三、活动探究一:(三角形的高的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作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 线段AD是BC边上的高.AB D C思考:1.三角形的高是一条直线?射线?线段?2.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四、活动探究二:(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问题:1.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是在三角形的内部还是外部?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问题:1. AC 边上的高是?直角边BC 边上的高是 ?直角边AB 边上的高是?2.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哪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3) 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问题:1. AC 边上的高是?BC 边上的高是?AB 边上的高是?2.三条高线都在哪?3.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吗?4.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ABC A B C五、学以致用:六、当堂练习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3.如图,(1)在△ABC中,BC边上的高,AB边上的高(2)在△BCE中,BE边上的高,EC边上的高,(3)在△ACD中,AC边上的高,CD边上的高4.如图,已知AD是△ABC的角平分线,CE是△ABC的高,∠BAC=60°,∠BCE=40°,求∠ADB的度数.5.如图,在△ABC中,BC边上的高AD=4cm,BC=4cm,AC=5cm.(1)试求△ABC的面积及AC边上的高BE的长(2)试求AD∶BE的值.七、勇攀高峰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5,BC=6,AD△BC于点D,且AD =4,若点P在边AC上移动,则BP的最小值为____八、课堂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拓展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解决问题
能利用三角形的高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折纸、画图等方法给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方便,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并理解高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请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1.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怎么画?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中线、内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还有什么特殊的线段呢?今天来探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在回顾与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如图,三角形房梁中,立柱与横梁有什么特殊位置关系?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AF是△ABC的高,AF⊥BC.
斜
梁斜梁
横梁
立柱
2.做一做
准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这里要求画出和折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因为前面已经得出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结论,因此得出结论比较容易,但是要折出三条高还是比较难.
3.议一议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
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先回顾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再讨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然后交流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强调: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是线段;
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边互相垂直,所以两直角边是它的两条高;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边上的高在其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所在的位置随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④高与垂线与直角紧密连在一起;
⑤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时,需注意是过哪一点作哪一边延长线的垂线.
4.想一想
分别指出下图中△ABC 的三条高. C D B A E F
C
B A
设计意图:这里分别画出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 识这两种三角形中高的位置的特殊性.
三、典例精讲:
例1 如图,在△ABC 中,AD ,AF 分别是BC 边上中线和高,
(1)AF 是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高?
(2)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
F D C
B
解:(1)AF 是△ABC ,△ABD ,△ABF ,△ADF ,△ADC ,△AFC 的高
(2)△ABD 与△ACD 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
因为BD =DC ,
所以12BD ﹒ AF =12
DC ﹒ AF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ABD 与△ACD 的面积相等.
例2 在Rt ABC △中,︒=∠90BAC ,AD 是ABC △的高,找出图中相等的角.(直角除外)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Rt ABC △、Rt ABD △、Rt ADC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以得出三组互为余角的角,再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找出相等的角.
解:∵在Rt ABC △中,︒=∠90BAC ,
∴︒=∠+∠90B 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又∵在Rt ABD ∆中,︒=∠90BDA ,∴︒=∠+∠90B BAD . ∴C BAD ∠=∠.(同角的余角相等)
同理可得:B CAD ∠=∠.
四、课堂练习
如图,AC 为BC 边上的垂线,CD 为AB 边上的垂线,DE 为BC 边上的垂线,D ,E 分别在△ABC 的AB 和BC 边上,下列说法:
E D
C
B A
(1)△ABC 中,AC 是BC 边上的高;(2)△BCD 中,DE 是BC 边上的高;
(3)△ABE 中,DE 是BE 边上的高;(4)△ACD 中,AD 是CD 边上的高.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
由已知结合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BCD中,DE是BC边上的高;△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因此应选B.
五、拓展提升
例3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的关系.
分析:因为有三角形中的高就有垂直、直角,所以∠ADC,∠BEC都是直角.根据小学所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DAC+∠C=90°,∠EB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DAC=∠EBC.
解:∠DAC=∠EBC.
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
所以∠ADC=90°,∠BEC=90°.
所以∠DAC+∠C=90°,∠EBC+∠C=90°.
所以∠DAC=∠EBC.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
六、拓展练习
作出ABC
△中CB边上的高,AB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角平分线.
分析:作三角形的高线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作垂线,值得注意的是: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可以分别用量角器、直角测量作图.另外,任意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锐角三角形的高线均可以用折纸法作出.
解:
∴AD是CB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BF是AC边上的角平分线
七、课堂小结
1.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3.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三角形高的概念,使学生全面了解三角形的高及性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A.每一条都是线段B.角平分线是射线,其余是线段
C.高线是直线,其余是线段D.高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中线是线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分三角形内角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高是直线;
③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④三角形的中线是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直线.
A.③④B.③C.②③D.①④
3.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的关系.
答案:
1.A.解: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2.B.
3.解:∠DAC=∠EBC.
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
所以∠ADC=90°,∠BEC=90°.
所以∠DAC+∠C=90°,∠EBC+∠C=
90°.
所以∠DAC=∠EBC.
九、课堂检测
1.下列命题:
(1)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2)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它不在三角形的内部,就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2.如图,△ABC的边BC上的高为AF,AC边上的高为BG,中线为AD,已知AF=6,BC=10,BG=5.
(1)求△ABC的面积;
(2)求AC的长;
(3)说明△ABD和△ACD的面积的关系.
A
G
F D C
B
答案:
1.D . 2.解:(1)因为BC =10,AF ⊥BC ,AF =6,所以S △ABC =2
1BC ·AF =30. (2)因为BG 为△ABC 的高,所以S △ABC =12AC ·BG =12AC ·BG =12
BC ·AF ,因为BG =5,BC =10,AF =6,所以AC =12;
(3)因为AF ⊥BC ,所以S △ABD =12BD ·AF ,S △ACD =12
CD ·AF ,因为AD 为△ABD 的中线,所以BD =CD .所以S △ABD =S △ACD ,即△ABD 和△ACD 的面积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