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色彩变化的主要因素
简述色彩三要素的关系
简述色彩三要素的关系一、前言色彩是人类视觉感知的基础,也是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在色彩的运用中,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是决定色彩表现力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色相、明度、饱和度在色彩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二、色相1. 色相概念及特点色相是指颜色所具有的基本属性,它是人眼对光波长不同反应产生的感受。
常见的颜色有红、橙、黄、绿、青、蓝和紫七种,它们分别对应了光谱中不同波长的光线。
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通常会使用更多种类的颜色。
2. 色相在设计中的应用(1)选择合适的基调:在设计时需要选择一个主导颜色作为基调,这个基调就是所选用颜色的主要成分之一。
比如,在广告海报或产品包装上使用红色作为主导颜色可以增强其视觉冲击力。
(2)搭配其他颜色:不同颜色之间有着协调或对比的关系,所以在设计中需要将不同颜色搭配使用。
比如,黄色和紫色是互补色,它们搭配使用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三、明度1. 明度概念及特点明度是指颜色的亮度和暗度,也就是颜色的明暗变化。
在颜色中,越接近白色的颜色明度越高,越接近黑色的颜色明度越低。
2. 明度在设计中的应用(1)调整整体氛围:在设计时可以通过调整颜色的明度来改变整体氛围。
比如,在室内装修中使用浅灰或米白等低明度的颜色可以营造出温馨舒适的氛围。
(2)突出重点:通过调整某一元素或区域的明度可以使其突出于其他元素之上。
比如,在海报设计中将主要信息区域设置为高亮部分可以使其更加引人注目。
四、饱和度1. 饱和度概念及特点饱和度是指颜色纯净程度,也就是颜色与灰阶混合程度。
当一种颜色与灰阶混合时,其饱和度就会降低。
相反,当颜色与其他颜色混合时,其饱和度就会增加。
2. 饱和度在设计中的应用(1)调整视觉效果:通过调整颜色的饱和度可以改变视觉效果。
比如,在网页设计中使用高饱和度的颜色可以吸引用户注意力。
(2)搭配其他颜色:不同颜色之间的搭配也需要考虑饱和度的因素。
色彩明暗知识点总结图
色彩明暗知识点总结图一、色彩明暗的概念色彩明暗是指色彩的明度变化,即色彩的深浅程度。
在绘画、设计、摄影等艺术领域中,色彩明暗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够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表现力。
二、色彩明暗的基本属性1. 色彩明度色彩明度是指颜色的明亮度,是色彩的主要属性之一。
通过增加或减少颜色的明度,可以改变其亮度和深浅程度。
2.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多种颜色之间的对比程度。
颜色对比度高的作品会更加吸引人的注意,增加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3. 色彩深浅色彩深浅指的是颜色的浓度和透明度,不同的颜色深浅搭配可以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4. 色彩饱和度色彩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和鲜艳程度,高饱和度的颜色更加鲜艳明亮,低饱和度的颜色更加灰暗淡定。
三、色彩明暗的运用原则1. 对比原则色彩明暗的对比度决定了作品的整体效果和观赏性。
在设计和绘画中,通过增加对比度可以使作品更加吸引人,增加视觉冲击力和情感表达。
2. 色彩的层次通过色彩的明暗层次可以产生丰富的质感和立体感。
在绘画和设计中,通过颜色的深浅调配可以呈现出作品的立体效果和空间感。
3. 色彩的渐变色彩的渐变是指开始颜色逐渐过渡到另一种颜色,通过渐变可以产生丰富的层次感和过渡效果。
在绘画和设计中,渐变的色彩过渡可以增加作品的丰富度和立体感。
四、色彩明暗的表现方式1. 色彩明暗调配通过颜色的深浅搭配可以产生丰富的效果和层次感。
在绘画和设计中,合理的颜色明暗调配可以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2. 色彩层次表现通过色彩的明暗层次可以使作品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绘画和设计中,通过合理的色彩层次表现可以增加作品的立体感和质感。
3. 色彩渐变运用色彩渐变可以使作品呈现出流动感和过渡效果。
在绘画和设计中,通过色彩渐变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和谐感和过渡效果。
五、色彩明暗的艺术表现1. 联想与情感色彩明暗对于观众的情感体验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色彩的明暗搭配可以引起观众的联想和情感共鸣。
2. 空间与形体色彩明暗可以影响作品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渲染。
如何预防色彩断层变化
如何预防色彩断层变化介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色彩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色彩断层变化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
色彩断层变化指的是图像、照片或设计中,色彩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域的过渡不自然、不平滑,从而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
在本文档中,我们将讨论色彩断层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预防色彩断层变化的有效方法。
色彩断层变化的主要原因1.图像压缩和格式转换:当我们将图像从一种格式转换为另一种格式,或者对图像进行压缩时,色彩断层变化可能会发生。
不同的压缩算法和格式对色彩的表示和处理方式不同,可能会导致色彩信息的丢失或改变。
2.图像编辑和处理:在图像编辑和处理过程中,如果不小心使用了不兼容的工具或不合适的参数,很容易引起色彩断层变化。
例如,在调整图像的对比度、亮度或饱和度时,如果过度调整或不正确地应用这些参数,就可能导致色彩断层变化。
3.显示设备差异:不同的显示设备如电脑显示器、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屏幕等,在显示色彩时有着不同的性能和特点。
这些设备在色彩的还原和显示方面存在差异,可能会导致色彩断层变化。
预防色彩断层变化的方法1.使用高质量的图像格式:选择高质量的图像格式可以减少色彩断层变化的可能性。
对于打印或专业设计用途的图像,推荐使用无压缩的格式,如TIFF或RAW。
对于Web或在线共享的图像,可以选择JPEG格式,但要注意选择适当的压缩比例以避免色彩损失。
2.注意图像编辑和处理的工具和参数:在对图像进行编辑和处理时,要使用兼容的工具和适当的参数。
最好使用专业的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Photoshop,以确保色彩的准确处理和平滑过渡。
3.定期校准显示设备:定期校准显示设备可以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和一致显示。
可以使用专业的色彩校正工具和设备,如色彩校正仪,或者依靠一些在线的色彩校准服务。
校准显示设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图像的真实色彩,并预防色彩断层变化。
4.密切监控色彩转换过程:当进行图像格式转换或压缩时,要密切监控色彩的转换过程,确保色彩的平滑过渡。
(四四)影响色彩的因素
(四四)影响⾊彩的因素
⾊彩在整个室内环境中作⽤极⼤,⽆时不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活。
以它丰富的⾊彩关系,调整⼈的⼼理与情绪。
⾊彩常常处于⼀种动态的环境中,具有极其丰富的变化,它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光源⾊:物体的⾊彩是在光照的情况下呈现出来的,光源的⾊彩对物体⾊彩影响最⼤。
在物理学上,这种光源对物体显⾊影响的性质称为演⾊性。
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相同物体的⾊彩会受到影响,从⽽呈现出不同的⾊彩。
例如⽇光下所见的⽩⾊物体,在⽉光下会有淡黄绿⾊,在灯光下会略带黄⾊;⽇光下黄绿⾊物体在⽉光下则会呈现橄榄绿⾊。
光源⾊对物体⾊彩的影响还反映在其光亮程度也会对被照射物体的⾊彩产⽣影响。
2.环境⾊:除了光源⾊对物体的⾊彩影响最⼤以外,物体⾊彩也受环境⾊的影响。
环境⾊是指⼀物体反射出来的⾊光⼜反射到其他物体上的颜⾊。
环境⾊通常⽐较弱,不及光源⾊影响⼤,但它也在⼀定程度上影响着物体的⾊彩。
总的来看,环境⾊通常在物体的背光部分及两种不同物体的接触或接近部分反应明显。
环境⾊的反光量程度取决于环境物体的材质肌理,如⾦属、瓷器等表⾯光滑的物体反光量⼤,对周围物体的⾊彩影响也较⼤;表⾯粗糙物体的反光量则⼩,对周围物体的⾊彩影响也相对较⼩。
3.其他因素:除此之外,天⽓的变化、⼤⽓中的尘埃和⽔蒸⽓、⼈与被观察物体的远近距离等因素也都会影响⼈们最终观察到的⾊彩结果。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
一、形成物体色彩的因素:(1)光原色:是光的色相。
自然界中的色彩现象正是由于光源色的差别及其变化,才使物体的色彩变得丰富多彩。
各种光原色以色性可分为两大类:暖色光和冷色光。
如太阳光、电灯光、火光等为暖色光;蓝色天光、日光灯的光属于冷色光,一般来说暖色光是物体受光部分变暖,而背光不分成冷色倾向,冷色光则反之。
光源色的强弱直接影响物体固有色的色彩变化,大体来说光原色强,物体固有色则弱,甚至可以完全改变固有色,反之,光原色弱物体固有色则强。
(2)固有色:指物体在较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给人的色彩印象。
固有色分布在受光面中,随着光源色和周围物体色彩的变化,固有色也发生变化,因此固有色不会固定不变。
(3)环境色:描绘的物体受周围环境色彩的反射光影响所呈现的色彩,由于反射作用引起物体色彩变化,通常反映在物体的安不,光滑的物体环境色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弱,注意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会加强画面相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时画面更丰富多彩。
二、水粉静物写生的基本技法(一)色彩的使用方法根据各种绘画颜料的性质,色彩的使用,大致可以归纳为色彩的混合,色彩的重置和色彩的并列三种基本方法。
1.色彩的混合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颜料混合,调配出另一种色彩。
在色相、色度和色性等方面,相异于原来的颜色,但仍含有原来颜色的个性因素,并与原来的颜色具有谐调关系。
如红与蓝调合为紫色,紫色与红或蓝都很谐调,具有红、蓝两色的个性因素。
如是对比的补色相调合,根据调配时两个颜色的分量的多少,可以很快不同程度地减弱色彩纯度,以至成为含灰的弱色。
如红绿相调合时,红色中加微量绿色,就可以出现带灰的,沉着稳定的红色。
如两分量相近的混合,可出现色相不鲜明,纯度、明度很低的灰黑色。
色彩混合的目的是,使色彩趋于丰富、有对比而谐调的效果。
色彩的关系能符合表现对象的要求。
色混合的方法,总是会将色纯度降低,这个方法容易产生使画面色彩发灰,缺乏生气的弊病。
产生色彩的因素
产生色彩的因素
产生色彩的因素包括:
1. 光源:不同类型的光源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例如太阳光是白色光,荧光灯可能是冷白色或暖白色光。
2. 物体:物体吸收了某些颜色的光线,然后反射其他颜色的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就是被物体反射的光线的颜色。
3. 表面质地:不同的物体表面质地会对光线产生不同的散射和反射效果,从而影响我们对其颜色的观察。
4. 观察角度:观察角度的改变会导致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颜色的变化,特别是金属或光泽表面的物体,观察角度的改变会导致颜色的反射和折射变化。
5. 眼睛感知:色彩是由我们的眼睛感知的,我们的视觉系统可以解释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不同频率的光线,并将其解释为不同的颜色。
6. 心理因素:色彩对个体的情感、心理和文化意义有重要影响,比如不同文化对颜色的喜好和象征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产生色彩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涉及光源、物体、表面质地、观察角
度、眼睛感知和心理因素等多个方面。
印刷油墨色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印刷油墨色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印刷油墨的色彩变化是指在使用过程中,油墨的颜色出现改变的现象。
色彩变化可能会导致印刷品色彩失真,影响印刷品的质量和观感。
以下是导致印刷油墨色彩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1.油墨品质:油墨的配方和原材料决定了其色彩稳定性。
低质量的颜料和添加剂可能导致油墨色彩不稳定,易发生变化。
2.光照:油墨在长时间的光照下会发生分解、褪色等现象,导致颜色变化。
特别是UV光线对油墨的影响更明显。
3.热氧化:高温会导致油墨中的颜料及其他成分的分解和氧化,造成颜色的变化。
热氧化还会导致油墨的流动性和附着力下降。
4.湿度:高湿度环境下,油墨中的水分会使颜料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色彩变化。
此外,高湿度还会引起油墨的潮解和水分蒸发速度变快。
5.化学物质:油墨可能与使用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如酸、碱、溶剂等发生反应,导致油墨色彩变化。
例如,油墨与大气中的硫化物等发生反应可能导致褪色。
6.储存条件:油墨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
高温、高湿度会加速油墨的分解和颜色变化。
此外,油墨的密封性和储存时间也是影响储存条件的因素。
7.印刷过程:印刷过程中的温度、湿度、气氛和机器条件等因素会影响油墨的色彩稳定性。
例如,油墨在高温下易发生变色。
此外,油墨的新鲜度、密着度和印刷速度也会影响印刷油墨的色彩变化。
色彩变化对印刷品质量和观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旦油墨发生色彩变化,印刷品的整体色彩会变得不准确,与设计意图不符,严重影响到产品的美观度和审美效果。
此外,色彩变化也会降低油墨的遮盖力和平整度,影响印刷品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为了减少色彩变化对印刷油墨的影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优质油墨品牌和材料,确保油墨的质量和稳定性。
2.控制印刷过程中的温度、湿度和机器条件,创造适合油墨的工作环境。
3.存储油墨在干燥、阴凉的环境中,避免暴露于阳光和潮湿的环境中。
4.注意印刷版与油墨之间的配合,确保油墨能够适应印刷板的特性和印刷要求。
影响印刷颜色的一些因素
影响印刷颜色的一些因素(广州怡彩印刷罗家宝)在胶印中颜色的控制是最为重要的,颜色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1.网点的变化胶印中网点的扩大、变形、角度错位等都会影响色彩的变化。
图文的精度、菲林的线数、角度的不同、网点的百分比都跟色彩变化有关。
2.油墨的色浓度和色相等油墨的色浓度有高有低,在印刷中,色浓度低的油墨印实地时,需要印很厚很深的一层墨才能达到样稿的要求,但旁边的网点部分则由于油墨太厚造成网点扩大,而产生颜色比样稿深。
油墨的色相:油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色偏,如透明黄有偏兰,有偏红的油墨,品红有偏黄、有偏兰的等。
3.承印物(纸张)纸张的光泽度、平滑度、密度、表面白度、以及伸缩性都与印刷的色彩有关,光泽度不好的纸张印出来的东西其亮度就差对不上样稿(表面偏暗),平滑度不够的纸张会使网点变形而影响颜色,密度差的纸张偏软造成网点还原差、变形,表面白度与样稿不同颜色自然就跟不上原样,伸缩性会影响套色,进而影响颜色。
4.印刷工艺A:印刷色序因为现代的胶印大多数是多色印刷,属于湿叠湿印刷,色序不同每个颜色经过叠压的次数也不同,其网点扩大程度也不同,故而颜色变化不一样。
油墨的粘性、透明度、纸张的吸墨性等的差别都会影响印刷颜色。
一般来说,印刷色序的合理安排:应符合油墨的透明度和墨层厚度依次递增、粘度依次递减的原则。
B.水墨平衡在胶印中,控制水墨平衡是至关重要的,水过大,则产生油墨严重乳化,印品花白、印迹发虚、墨色深浅不一,且纸张的变形量增大,造成天气套印不准,水过小,容易脏版、糊版。
把握水墨平衡的一个总原则是:在一定的印刷压力和印刷速度下,形成乳化的油墨乳浊液中,润湿液的体积比应控制在15-26%之间,要尽可能以最小的水份与油墨达到平衡。
C.印刷压力在印刷的各种条件一定时。
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印刷压力过低,油墨与纸张不能充分接触,使印张发虚,印刷压力适中,油墨转移率最好,印刷压力过大,会使网点扩大,印迹模糊,严重时还会发生滑移、摩擦等问题,造成套印不准。
天空色彩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天空色彩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天空色彩的变化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产生的,包括大气中的颗粒物质、水分、气流等。
以下是天空色彩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1. 散射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大气中的颗粒物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根据散射光的波长不同,天空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在晴朗的天空中,气溶胶颗粒主要散射蓝光,因此天空呈现出蓝色。
而在日落时分,太阳光经过长距离传播后,大部分的蓝光已经被散射掉,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和橙光透过大气层,使天空呈现出橙黄色至红色。
2. 大气湍流和热对流:大气层中气流的湍流和热对流也会对天空色彩产生影响。
湍流会使空气中的颗粒物质更均匀地分布,改变散射光的路径,从而影响到天空的颜色。
而热对流则会导致空气的密度变化和水分的蒸发,从而改变大气中颗粒物质的浓度和分布,进一步影响到天空色彩的变化。
3. 天气变化:不同的天气条件也会对天空色彩产生影响。
例如,云层的形成会遮挡太阳光,使天空变得阴暗,并导致颜色变化。
同时,云层中的颗粒物质和水分也会改变散射光的特性,使天空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通过以下方法可以观察和记录天空色彩的变化:
1. 观察时间和位置: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天空色彩会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时间
和位置进行观察。
2. 观察天气条件:记录观察时的天气条件,包括云层的种类、云量、湿度等因素。
3. 使用滤光镜和摄影设备:使用天空色彩特定的滤光镜可以增强或调整天空色彩的效果,同时使用摄影设备记录下观察到的色彩变化。
4. 分析数据和统计:对观察到的天空色彩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以便进一步研究和理解天空色彩的变化规律。
色彩三因素
光 源 色
固 有 色
环 境 色
左画中固有色? 左画中固有色?光 源色?环境色? 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是白色, 光源色偏冷,由于 受红背景色的影响, 环境色呈红色。 环境色呈红色。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构成物体色彩的三因素, 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构成物体色彩的三因素,但不是均等地起作 而是在不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下 各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 主次地位 用,而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各处于不同的主次地位。 如在阴天固有色较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 如在阴天固有色较明显;在夕阳或条件光下,光源色起主导作用,在 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 光滑的物体上环境色的作用就十分明显。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也能反射到周 物体表面受到光照后,除吸收一定的光外, 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 围的物体上。尤其是光滑的材质具有强烈的反射作用。另外 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 在暗部中反映较明显。环境色的存在和变化,加强了画面相 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 互之间的色彩呼应和联系。也大大丰富了画面的色彩。对此 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环境色的掌握非常重要。
光源改变为普通灯泡后, 光源改变为普通灯泡后, 画面变成了暖色调。 画面变成了暖色调。
在室内自然光的条件下, 在室内自然光的条件下,由于 天光的影响,物体的色调偏冷。 天光的影响,物体的色调偏冷。
环境色
物体周围环境对物 体反射的色彩以及物体 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之间相互作用的色彩。 环境色常在暗部反光带 环境色常在暗部反光带 出现, 出现,一般情况是物体 光滑, 表面越光滑 表面越光滑,环境色的 互相影响就越大 影响就越大。 互相影响就越大。 环境色的强弱和光的强弱成正比; 环境色的强弱和光的强弱成正比;光滑的物体环境色 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较弱。 明显,粗糙的物体环境色较弱。
色彩变化的原理
色彩变化的原理色彩变化的原理是指颜色在光线、物质或视觉系统的影响下发生改变的过程和机制。
我们能够感知到多彩的世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物体的色彩发生了变化。
首先,色彩变化与物体的光学性质有关。
物体的颜色是由光的反射或吸收而产生的。
当光线照射到物体上时,物体表面的分子或原子会吸收或反射一部分光线,我们所看到的颜色就是被反射的光线所决定的。
不同的物质对光线的吸收和反射有不同的特性,导致物体呈现不同的颜色。
例如,一张红色的纸能够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只反射红色的光,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红色;而草坪呈现绿色,则是因为草的叶子吸收了红色和蓝色的光,只反射绿色的光。
其次,色彩变化与光源的变化有关。
不同的光源会发出不同颜色和强度的光。
例如,自然光是由太阳光等多种波长的光混合而成的,而白炽灯则主要是红、黄两种光的混合。
当物体被不同的光源照射时,其反射的光的波长和强度也会发生变化,使我们感知到的颜色也发生变化。
这是为什么同一个物体在不同光源下看起来颜色不同的原因。
此外,色彩变化还与人眼的视觉系统有关。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敏感度,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不同颜色的原因。
人眼中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对于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应能力,从而形成我们对不同颜色的感知。
视锥细胞主要负责对彩色的、高亮度的物体的感知,而视杆细胞主要负责对黑白的、低亮度的物体的感知。
不同的视锥细胞会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感应,从而使我们能够看到丰富多样的颜色,并感知到颜色的变化。
此外,色彩变化也与心理因素有关。
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会影响对颜色的感知和认知。
例如,当人们感到愉快和放松时,他们往往对鲜艳的颜色有更积极的反应;而当人们感到紧张和焦虑时,他们对冷色调和暗淡的颜色更感兴趣。
因此,在设计和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利用颜色的心理效应来引起观众的情绪共鸣。
综上所述,色彩变化的原理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物体的光学性质、光源的变化、人眼视觉系统的感知能力以及心理因素等。
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
第三十七讲影响画面色彩的因素一、核心概念(一)固有色固有色是在柔和的白光照明下由于被摄体表面吸收或反射光的特性所呈现的物体的色彩面貌,也是人们观念中一定物体表面应当呈现的本来色调。
(二)光源色光源的色彩,被称作“光源色”。
(三)环境色环境色是被摄体所呈现的主要光源色之外的周围环境景物的反射光。
二、基本理论(一)影响画面色彩状况的主要因素1. 固有色与画面色彩被摄物体的固有色会影响最终画面的色彩状况,因此,在拍摄前,需要对被摄主体、背景景物等的色彩进行选择或调整,已形成理想的色彩配置效果。
2.光源色与画面色彩不同的光源色温不同,自然光在不同时段、不同天气条件下色温不同,不同的人工照明灯具发出的光通常色温也不同,这都会影响到摄影画面的色彩状况。
光源色往往反映在被摄体受光的亮面,影响了亮面色彩的变化。
被摄体亮面的色彩是亮面的固有色加上光源色综合的结果。
被摄体亮面的高光,往往呈现光源本身的颜色。
3.环境色与画面色彩如果被摄主体周围的环境景物距离比较近、色彩饱和度比较高、亮度比较高,被摄主体表面就容易受到环境色的影响。
4.摄影材料技术条件不同的摄影机、感光材料、影像记录元件、后期制作条件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画面色彩状况。
不同的感光材料具有不同的感色性能,对色彩的还原状况也不尽相同。
选用合适的感光材料,并结合相应的后期处理技术,才能获得理想的画面色彩效果。
5.滤光片彩色摄影所用的滤光镜有色彩校正滤光镜、色彩转换滤光镜、色彩补偿滤光镜三大类,它们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定的颜色。
拍摄时使用这些滤光镜,画面上的影像会再现成附加了这些滤光镜本身的色彩,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被摄体在画面上表现出的色调。
6.后期调色随着技术的发展,影视摄制工艺逐渐发生变化,后期调色在影像制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具体案例分析(一)固有色与画面色彩图37-1 《Child's Play》Wing Ka H.摄香港,是一个多彩的城市,显得富有朝气和活力。
生物的色彩变化:小学生对生物颜色变化原因的观察与分析
生物的色彩变化:小学生对生物颜色变化原因的观察与分析随着春天的到来,大自然中各种生物开始呈现出多彩的色彩,这些色彩的变化都是有一定原因的。
作为小学生,我们对生物颜色变化的原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一、植物的颜色变化在春天的时候,很多植物会呈现出嫩绿色,这是因为它们需要吸收更多的阳光和水分来生长,所以它们的叶子会变得比较嫩绿。
而在秋天来临的时候,大多数植物的叶子会变成黄色或者红色,这是因为它们开始准备进入休眠期,需要把营养物质积累到根部,所以叶子上的绿色素会逐渐消失,使得其它颜色的色素得以显现出来。
二、动物的颜色变化动物的颜色变化也有很多原因。
例如,蝴蝶的颜色就会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
在春天和夏天,蝴蝶的颜色会比较亮丽,这是因为它们需要吸引异性进行繁殖,所以必须保持艳丽的色彩。
而到了秋天和冬天,蝴蝶的颜色就会变得暗淡,这是因为它们需要躲避天敌,所以必须保持低调的颜色。
除了季节的原因外,动物的颜色变化还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例如,某些海洋生物的颜色会根据周围环境的颜色来变化,这是因为它们需要保护自己免受掠食者的侵袭。
三、昆虫的颜色变化昆虫的颜色变化也比较常见。
例如,蚂蚁的颜色会随着种类的不同而变化。
黑蚂蚁一般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它们的身体会呈现出黑色;而红蚂蚁则生活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它们的身体会呈现出红色。
此外,有些昆虫的颜色变化与它们的生命周期有关。
例如,蝉的外壳在幼虫期时是白色的,但是在成虫期时会变成棕色,这是因为它们需要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侵袭。
总结归纳生物的颜色变化与季节、环境、生命周期等因素有关。
对于植物来说,颜色变化是因为需要吸收更多的阳光和水分或者进入休眠期;对于动物来说,颜色变化是因为需要吸引异性进行繁殖或者躲避天敌;对于昆虫来说,颜色变化是因为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或者生命周期的变化。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这些颜色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生态习性和生存规律。
影响画面色彩构成的因素
在不同强度投射光下的固有色是有不同的变化的,若照明光线太强,被摄体亮面的固有色会被光线冲淡;假若照明光线太弱,被摄体的颜色又会变深显得黯淡,影响画面色彩的再现。所以,为了我们在拍摄时要想使画面的色彩表现得好,投射光的强度要适当,既不可以太强也不可以太弱。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图4-6可以得到证明,图4灯光强度合适,画面的色彩还原较好,图5由于投射光太强,使被摄者脸部的亮面和衣服的亮面曝光过度,固有色明显地被削弱,画面的色彩还原不是很准。图6灯光太弱曝光不足,固有色也被削弱画面色彩暗淡无光,显得晦暗。
二、环境色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人像摄影中的人物主体往往会安排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周围环境的颜色,特别是纯度高、面积大的环境色(如碧绿的草地,开满红花或黄花的山野,蓝蓝的天空等)对人物主体阴影面的影响尤为明显。如果环境色的光照比较明亮且距离人物较近时,对被摄主体的影响更大,这也是我们在拍摄中导致照片色彩 构成偏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会给后期电脑校色带来难度。
2.数码相机感光度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数码照相机,它用感光元件接受光线信号,对曝光多少有相应要求,也就有感光灵敏度高低的问题。这也就相当于胶片具有一定的感光度一样。目前数字照相机感光度分布在中、高速的范围,最低的为ISO50,最高的为ISO8000左右。对某些数字照相机来说,感光度是单一的,加之感光元件的感光宽容度很小,因而限制了它们的在光线过强或过弱条件下的使用效果。另外一些数字照相机的感光度有一定的范围,但即使在所允许的范围内,将感光度设置得高或低拍摄效果都会不一样,平时拍摄时应将它置于最佳感光度这一档上。
五、其它因素对画面色彩的影响
作为摄影师都想拍出来的照片能得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在创作拍摄和后期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出现影响色彩构成的因素,摄影师只注意到上述的这些因素还不够,还要注意比如曝光是否准确、曝光是否会受到倒易律失效所带来的影响等。除此之外,每个数码扩印师和后期电脑设计师对色彩的主观评价也是影响画面色彩的重要因素,摄影师的个人审美和艺术修养、以及拍摄当时的个人情绪等等都会影响画面的色彩。如图17、图18所示,就是利用电脑进行的后期色彩主观的处理效果。
关于色彩知识的一些专业术语(一)
关于⾊彩知识的⼀些专业术语(⼀)学习和使⽤是常常遇见⼀些专业名词,对于⾊彩管理⾏业的“⽼⼿”来说这些都是⼩菜⼀碟。
但是对于新⼿来说这些就有些难以分辨和理解。
为了帮助⼴⼤⾊差仪的使⽤者,我们这⾥把⼀些常⽤的⾊彩专业术语与解释分享给⼤家。
1.明度(brightness)明度是⾊差仪中⽤来区别⾊彩明暗程度的名词。
⼀般明度是决定⾊彩⾛向的重要因素之⼀,明度值也是⾊差仪重点测量数据值之⼀。
2.⾊度(chromaticity)⾊度⽤来描述⾁眼⾊彩视觉感应强度的⼀种度量值。
这个数据值也是⾊差仪测量⾊彩的主要关注点,是决定⾊彩变化的关键因素。
对于这个数据的测试决不能掉以轻⼼。
3.彩度(chroma)彩度⾊差仪中⽤C标准彩度值,是⾊彩显⽰颜⾊的主要因数,彩度主要区别的是⾊彩鲜艳程度。
4.⽆⾊彩(achromaticolor)⽆⾊彩即⾮彩⾊,国际照明委员会(CIE)规定彩度为零的颜⾊为⾮彩⾊,就是值⿊⽩以及⿊⽩之间的灰⾊。
CIE规定世界是有绝对⿊⾊和绝对⽩⾊,这也是⾊差仪可以实现颜⾊测量的依据。
5.⿊体(blackbody)⿊体也被成为完全辐射体,这种物体即不反射光线也不同投射光线,⽽是把落在其上⾯的光线全部吸收。
6.⿊体辐射(blackbodyradiator)⿊体辐射光学上叫做普朗克辐射(Plankianradiator),⿊⾊辐射的光谱是温度影响的,会随着温度的升⾼和降低不断的改变。
实验发现⿊体辐射会随着温度的升⾼,波长峰值的红、橙、黄、绿、蓝的颜⾊⽽变化。
7.⾊温(colortemperature)⾊温这个词在⾊差仪的使⽤中见到并不多,但是在标准光源箱的使⽤中就是最为常见⼀个关键词,它⽤来标注光源之光谱特性。
当有些光源之光谱分布和⿊体辐射相同时,⿊体辐射相对应的绝对温度,称为这个光源的⾊温。
这⾥我们就先简单的介绍这些,其与我们下次在⼀起讨论。
⾊差仪的学习和使⽤其实是⼀门很⼤的学问,我们只有慢慢了解和学习才可以真正掌握。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影响印刷色彩的因素
1. 素材选择
•纸张选择: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纸张对色彩表现有显著影响。
光滑的高质量纸张能够呈现更饱满的色彩,而粗糙的纸张会使色彩变得暗淡。
•油墨选择:不同类型的油墨对色彩的表现也有影响,墨水的稠度和颜料含量都会影响打印色彩的深浅和饱和度。
2. 印刷设备
•打印机性能:印刷设备的分辨率和色彩校准能力会直接影响印刷色彩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油墨传递:油墨的印刷厚度和均匀程度对于最终色彩的表现有很大影响,印刷设备的传递质量决定了油墨的均匀性。
3. 色彩管理
•色彩校准:对印刷设备和显示器进行准确的色彩校准可以确保色彩的准确还原,在不同媒介中色彩保持一致。
•色彩空间:选择适当的色彩空间对于印刷色彩的精确还原至关重要,如CMYK、RGB等不同色彩空间会影响最终印刷效果。
4. 环境因素
•光线条件:印刷过程和环境中的光线状况会影响人眼对于色彩的感知,光线过暗或过亮都会导致色彩变化。
•湿度控制:印刷环境的湿度也会对纸张和油墨的表现产生影响,适当的湿度能够帮助纸张吸收油墨,保持色彩准确性。
5. 印刷后处理
•上光处理:不同的上光方式对于油墨的表现和色彩的保持都有影响,选择适当的上光方式能够保护色彩不受外界影响。
•裁切和折页:印刷品的裁切和折页过程也会对色彩的表现产生影响,不当的操作会导致色彩褪色或者变淡。
在印刷过程中,以上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印刷色彩的表现效果,因此在
设计和印刷前都应该综合考虑这些影响因素,以保证最终印刷品的色彩表现符合预期。
植物颜色学研究植物色彩的形成和生物意义
植物颜色学研究植物色彩的形成和生物意义植物色彩的形成是植物颜色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色彩在自然界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植物的色彩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植物的遗传基因、环境条件以及与其他生物的相互作用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植物色彩的形成过程以及其在生物界中的重要意义。
一、植物色彩形成的基因调控植物色彩的形成与一系列遗传基因的调控密切相关。
从基因的角度来看,植物色彩主要是由色素分子决定的。
在植物细胞中,色素分子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以及花青素等。
这些色素通过基因的调控,合成并表达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花青素是造成植物花朵颜色的重要色素之一。
在花青素合成途径中,多种基因参与调控。
通过这些基因的调控,植物能够合成不同类型的花青素,从而呈现出不同的花色。
类似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也受到多个基因的影响。
二、植物色彩形成的环境条件除了基因调控外,环境条件也对植物色彩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其中,光照是影响植物色彩的关键因素之一。
光照条件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色素合成过程。
例如,光照强度和光质的不同会导致植物色彩的变化。
一些植物在强阳光下呈现出深色,而在弱光下则呈现浅色。
这是因为强光可以促进色素的合成,而若缺乏光照,则色素合成能力受到限制。
此外,气候条件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也会影响植物色彩的形成。
一些植物在特定的土壤环境下,由于土壤中矿物质的影响,呈现出特殊的颜色。
这种现象在一些酸性土壤环境中尤为常见。
三、植物色彩的生物意义植物色彩在生物界中具有重要的生物意义。
首先,植物的色彩可以吸引传粉者,提高传粉效率。
由于植物需要传播花粉来进行繁殖,因此其花朵的色彩往往与传粉者的特性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花卉的花色鲜艳,吸引了蜜蜂等传粉昆虫,帮助植物完成传粉过程。
其次,植物色彩还可以作为植物之间的竞争信号。
在植物群落中,不同种类的植物通过色彩的差异来竞争阳光、水分等资源。
一些植物通过展示出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更多的光照和营养资源,从而获得更好的生长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使用彩显从事各式各样的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颜色显示不准的问题: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同样的一张高质量、颜色准确的照片在XP默认的图片传真浏览器中打开,呈现出来的色彩都不尽相同;有的亮、有的暗、或者产生各式各样的色偏。
这里我们将问题单个分析,然后总结,为大家揭示问题的所在:
文章中提及的内容均以现代主流配制为基础,内容同样适合专业校正,如果你是web设计者就不用看了
文前扫盲:
DC:数码相机
DV:数码录像机
底片:就是胶片,俗称胶卷,常用于机械相机
阈值: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能产生一个校正动作的最小输入值,也可以称作一个单位
Gamma:表示软件上提供的亮度值中阈值描述出的范围
色温:光照级别和颜色温度,以开尔文(K)为单位,一般显示器默认预置的色温为5500K、6500K、9300K和自定义。
色温越低,颜色越暖越偏黄;色温越高,颜色越冷越偏蓝
色域:是对一种颜色进行编码的方法,也指一个技术系统能够产生的颜色的总和(不同的色域产生出的颜色多少各有不同)。
在计算机图形处理中,色域是颜色的某个完全的子集(就是将颜色写成显示器和显卡能够识别的程式来描述)。
颜色子集最常见的应用是用来精确地代表一种给定的情况。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给定的色彩空间(RGB/CMYK等)范围
映射:可以理解成一个未知数,它可以指代在方程式(定义的规则)中任何一个人为赋予的变量。
比如将局域网某台电脑的D盘 \\192.168.23.138\d$ 映射程为本地的”Z盘”
白平衡:英文名称为White Balance。
可以认为白平衡是演员,色温就是舞台。
物体颜色会因投射光线颜色产生改变,在不同光线(剧本)的场合下拍摄出的照片会有不同的色温(舞
台上的剧情)。
例如以钨丝灯(电灯泡)照明的环境拍出的照片可能偏黄,一般来说,CCD(DC 的感光组件,类似相机械机的底片)没有办法像人眼一样会自动修正光线的改变(例如在粉红色的环境下呆的时间过长就不会感觉到周围的颜色还是粉红,而当回到正常环境下的时候,看到实物的颜色会变得偏向粉红的补色--粉石绿)。
下面一些图片,说明不同颜色光线下的不同图像
原图
正常光源下使用白平衡的结果
问题一:为什么在不同的显示器上会产生亮度的变化?
从硬件上说:
1、不同生产厂商的显示器产品规格和显像管的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出场前都会进行白平衡和几何失真的校正,但也不能保证同一品牌型号的彩显每台都一样的准确
2、不同品牌的显卡生产厂商产品规格、图形芯片和制作工艺的不同也会影响显示颜色和质量
从软件上说:
1、显示器可以通过自带的调节按钮通过控制亮度、对比度、色温、几何失真控制项来实现调校,但于档次过低或非主流的产品是无法调校正确的
2、显示卡可以通过桌面点击右键-属性-显示选项卡-高级按钮中相关的功能进行设置
总结:也就是说,从硬件来说,就是硬体的最亮点和最暗点设置不当;软件上说,就是Gamma 没有调校到正确的值致使我们用不同标准的尺度定义同样的一堆数据(正如X+Y=Z,设X 是我们不统一的衡量标准,设Y=相同的一张图像,设Z=正常地球人的眼睛,如果X和Y 都不是定值,那么得出的结论绝对是千奇百怪的)于是得到稀奇古怪的结果。
二者是共同作用产生影响的
Tips:显示器上亮度调节按钮控制硬件的白场,对比度按钮控制硬件的黑场,通过这两个按钮可以完成对显示器的Gamma校正
问题二:为什么在不同显示器上会产生色偏?
正如上个问题一样,硬件上来说设备落后、色温设置不正确可以引起;从软件上来说显卡显示出的RGB值无法匹配1:1:1的标准也无法正确的反应出正确的颜色。
正如度量的单位不统一,那么相同重量的物体称出来的结果也是决然不同的
问题三:Gamma和色偏与色域有关系吗?
Gamma和色偏影响的是图片成像的最终亮度值和色彩,而色域则直接将该图片上记录的超出色域范围的颜色转换为色域描述范围内的颜色,也就是说取交集并将交集外的值在交集内做一个最适合的映射。
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示验证显示器的Gamma是否准确,但是必须首先安装Photoshop,并在桌面点击右键-属性-设置-高级-颜色管理这个选项卡添加AdobeRGB1998.icc作为默认色彩管理方案,如果你有数码相机、扫描仪等输入输出设备,请在控制面板中的“扫描仪和打印机”找到这些设备以同样的方式设置颜色管理以得到最大限度RGB色域描述空间,在进行Adobe Gamma校正白平衡与硬件软件色偏之前,也需要完成这个步骤才能保证校正的准确性
问题四:色域与颜色配制文件又有什么关系?
RGB 颜色模型中存在多个色彩空间:Adobe RGB、sRGB 和 Apple RGB。
虽然这些色彩空间使用相同的三个轴(R、G 和 B)定义颜色,但它们的色域却不相同,应用不同的配制文件创建出的图片得到的色彩信息也是完全不同的
各种不同设备和文档的色域 Lab 色彩空间(整个肉眼可见光谱CIE)的色域
明白了这点之后,我相信大家对于为什么我们的彩显会产生不统一的颜色,为什么我们在屏幕上的颜色又与打印颜色有天壤之别了
问题五:刚才提到了那么多专业知识,那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性?这些联系性又是如何相互作用在一起的?
那么我们尝试从最简单的概念开始复习,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电脑上的图片其实是由代码构成的,和数据包一样有头有尾,中间包涵的就是各类颜色信息的数据,这类数据在我们进行查看图片这类只读(只允许读取不许修改)操作的过程中是绝对不被更改的
结论就是,肯定有其它的东西将图片本身的颜色改变了。
是什么呢?就是软件上的色域、Gamma与硬件上的亮度饱和度还有硬件质量使用寿命的不统一造成的
问题六:这么一说我算是明白点了,如果在统一标准的环境中,是不是颜色就不会产生偏差了?
这个问题提的好,很显然,在我们统一了秤砣之后,难到全世界的东西都是一样重了吗?嘿嘿,待我用科学严谨地态度娓娓道来
假设我们从软件和硬件的环境上统一了颜色的显示和输出(成像或打印)产生的色域,打开的图片确实在所有电脑上看到的东东都一样了(这里不考虑色盲),但是刚才提到过图片本
身的原数据实不会改变的,保留下来的只有机器忠实记录下来的信息,它不会因为在雪地里人眼看到雪的颜色而将明明处于高色温(近似于9300K)白雪反射出来高色温带来的青蓝色的色偏(色彩的偏移,并不是偏色,偏色是色彩原本的颜色在色彩相貌上产生的)这样的事实否定
于是很自然的,同一场景中,我们肉眼看见的颜色与的照片所记录下来自然界真实存在的色彩产生差别了,这时,并不能算是色偏,因为是客观确实存在地,只能怪人的眼睛对波长较长的高色温冷色调不敏感
A点亮还是B点亮?自己用拾色器看看,结果绝对出乎意料,即使是色感再强的人,如果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谨求实的推理,得到的结论绝对不是正确的。
切记切记!!
问题七:这么一说我又不明白了,那偏色是怎么来的?
除了问题六出现的这类情况和故意为了夸张或者设计需要而在标准统一的环境中故意营造出非正常显示出的颜色(例如卡通或者古画或下图的情况等)以外的情况,均属于偏色,偏色是对人眼的亵渎和对事实的弯曲,所以我们必须以科学为武器,持严谨的态度来面对
歪曲颜色的罪魁祸首就是没有对输入设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进行色域指定;输出图片文件格式转化过程中的损耗;廉价、低端的输入设备是造成偏色最大的三个因素,当然,另存为较低的图片品质也会造成色偏,这是勿庸置疑的
想想看,一张原本相当精美的图片被无知的人用垃圾扫描仪和低端数码相机输入到电脑中,并且被描述了不恰当的ICC配制文件(系统中专门用来描述色域的文件)之后被另存为无法保真的图片文件格式,共享到网络上,不断的被不知情的人传播并修改,试问一个美人胚子被人蹂躏、破相然后不断的整容并再次破相外加继续的摧残,而我们这些赏图的人还兢兢乐道曰:“好图呀~好图!”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至此,我已经带大家将整个体系流水线化的过了一遍,希望大家能从中领悟一些什么,如果感觉毫无意义,那你自可继续凭着感觉做事,让显示器每天不断的媚惑你的眼睛。
如果不能用科学和真理去校正,那就继续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