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常识教案

合集下载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

了解学习京剧知识教案7篇学习京剧知识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

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通过了解穆桂英挂帅、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

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

培养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

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戏曲《穆桂英挂帅》片段。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里面的人物为什么画脸吗?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

) 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穆桂英挂帅——京剧)(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设计意图:本节课由于学生不能提前预习,所以利用这个环节让学生通过阅读对京剧进行了解,同时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 京剧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传向世界。

在莎士比亚的故乡,英国的皇家剧院里,在没有任何语言翻译的情况下,演出的京剧《三打陶三春》获得了长时间的热烈的掌声。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

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七单元京剧常识教案1京剧常识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以及它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来感受体验京剧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热爱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的视频片段来了解京剧的相关知识,还通过学唱、模仿等来体验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京剧,让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学情分析初中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音乐欣赏面较为狭窄,绝大部分只喜欢流行音乐,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了解甚少。

更为糟糕的是缺乏兴趣,对戏曲音乐持冷漠态度,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原因是:节奏太慢,唱了半天也不知道唱些什么,没有时代感,与平时听的歌曲完全不同,太难学了等等。

所以,本节课的关键是选材。

所选内容不能太多,技术不要太难,要贴近生活,学生可以理解和模仿。

这样,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体验京剧的“唱”和“做”两项基本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戏曲的感受、鉴赏和表现能力 4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验京剧的魅力。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视听结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 1.组织教学;2.教师演唱《苏三起解》。

〔设计意图〕营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好奇心。

让学生更快的进入教学情境中 1 之。

提问:与京剧相关的知识。

(请学生回答)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一)京剧简介1.京剧的起源乾隆时期,徽班进京献艺得到的嘉奖。

后留京发展,它吸纳了百家之长,不断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我们今天的国粹----京剧。

它盛行于民国时期。

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2.京剧的特点第一:综合性。

指京剧中包含了多种艺术形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京剧中结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

传统艺术之京剧教案7篇传统艺术京剧教案(篇1)一、课文内容分析《京剧趣谈》选入教材本单元,旨在使学生感悟艺术的高妙,受到美的熏陶。

课文分两部分,作者的编写意图是想通过这两方面的介绍使学生对京剧这门艺术有一些了解。

第一部分《马鞭》是为了向学生介绍京剧表演中利用虚拟的道具来表现真实生活的特点;第二部分《亮相》是为了向学生介绍双方打斗场面的表现手法。

*语言严谨,生动有趣,说理清楚,可读性强。

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在道具运用及动作造型方面的一些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

课文内容新鲜,语言简洁,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画面感强,适合学生自学。

课题右侧配有一幅插图,图中女武生一身京剧行头,手持马鞭,目视前方,英姿飒爽。

这幅骑马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人物威风凛凛的形象,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京剧艺术的一些特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书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大部分学生对京剧艺术不太了解。

学生理解*里相关的专业术语会有些困难,因此教师应多补充图片、音频、视频等教学手段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理解*内容。

本篇是一篇略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还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京剧的魅力。

三、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说出自己对京剧的了解。

2.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基本常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难点: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五、教学过程总体设计说明: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依据统编教材编写意图,略读课文主要是将精读课文学到的阅读方法和策略,让学生自行阅读和学习,以学生自学为主,尽量避免段落的逐步分析和讲解。

因此,在整篇课文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策略。

充分放开学生手脚。

教师通过适时点拨、启发、引导组织教学。

以下设计都是预设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灵活调控运用,以达成教学目标。

初中走进国粹京剧教案

初中走进国粹京剧教案

初中走进国粹京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2. 了解京剧的基本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3. 欣赏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 京剧的基本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教学难点:1. 京剧的专业术语和表演技巧。

2. 欣赏京剧表演,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京剧的历史、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

2. 视频资料:京剧表演片段。

3. 图片资料:京剧人物形象、脸谱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

2. 展示京剧人物形象和脸谱,引发学生对京剧的兴趣。

二、讲解(15分钟)1. 讲解京剧的基本行当:生、旦、净、丑。

2. 讲解京剧的唱腔:西皮、二黄、京韵、秦腔等。

3. 讲解京剧的表演特点:唱、做、念、打。

三、欣赏(10分钟)1. 播放京剧表演片段,让学生亲身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 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表演中的行当、唱腔和表演技巧。

四、互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京剧行当进行角色扮演。

2. 学生尝试模仿京剧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3.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让大家共同欣赏。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学生对京剧的认识。

2. 引导学生关注京剧艺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京剧的历史背景、行当、唱腔和表演特点,使学生对京剧有了全面的了解。

在欣赏环节,学生亲身感受了京剧的艺术魅力,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展示了京剧的表演技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京剧的基本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京剧,提高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下面是我整理的教京剧教案模板共3篇(京剧艺术教案),欢迎参阅。

教京剧教案模板共1文档仅供参考京剧(音乐)活动目标:1、了解京剧中老生、花旦、丑角的外形及演唱特征。

2、能有情趣地模仿和表演,体验京剧欣赏和表演带来的乐趣。

3、萌发喜爱京剧的情感。

活动准备:1、老生、花旦、丑角的录象片段;2、道具:胡子、水袖、小丑帽、玉带、白鼻梁等;3、老生、花旦、丑角的图片。

活动过程:一、示花旦剧照,引发幼儿学习兴趣。

小朋友见过吗?他与我们现在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演员们穿着这种特殊的服装,带上好看的道具边唱边做动作,这就叫戏曲,我们看见的这种叫京剧。

二、幼儿看录象,体验欣赏、模仿京剧的乐趣。

1、幼儿欣赏老生的片段。

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1)、观察老生的打扮,找出特点。

(2)、欣赏、感受老生的唱腔。

(3)、模仿老生的表演。

小结:我们刚才学的这位脸上有长长的胡须,腰间佩玉环,脚穿厚底鞋,走路四方步的老爷爷,在京剧里叫老生。

2、欣赏花旦片段:(1)介绍花旦:在京剧中她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花旦。

(2)你们喜欢她吗?为什么?仔细看看花旦的打扮是是怎样的?重点介绍水袖:这长长的袖子叫水袖。

(3)模仿花旦的表演(4)花旦唱戏时候的声音是怎样的?感受花旦的唱腔和表演。

3、欣赏丑角片段:(1)刚才小朋友都笑了,能说说为什么吗?你觉得他那里滑稽?有白鼻梁,带小丑帽,表演起来动作很滑稽,在京剧里他是个丑角。

(2)模仿丑角的表演。

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4、介绍京剧。

我们认识了三个京剧中的角色,京剧是我国的国剧,只有我们中国才有,很多的外国人也喜欢京剧。

三、通过模仿表演,巩固对三个角色的认识。

(1)你们表演的真好,要是能带上道具肯定会更好。

介绍道具,说说是谁用的道具。

(2)戴上道具表演。

四、结束:按自己角色的表演特点边表演边退出教室。

活动延伸:在其他领域中继续感受京剧带来的乐趣文档仅供参考文档仅供参考大班愉快的小菜园一、活动目标:1、通过说、唱、表演等游戏形式,激发幼儿对歌曲中小菜园的兴趣。

京剧知识教案

京剧知识教案

京剧知识教案一. 首先,介绍一下京剧的基本概念京剧,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被誉为“华夏之魂”、“国粹之花”等。

京剧的原型是明清时期的鼓词、弹词、南北腔之流派,起源于北京,因此得名“京剧”。

京剧的表演形式继承了传统的歌舞技艺,并深受京师官府文化的影响,其主要表演形式是演员在舞台上唱念做打,通过面具、道具、服装和音乐等多种手段来表现故事人物的各种情感、性格和思想,形成一种大众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二. 京剧常用术语1. 相声:两人对话的形式,一人演说,一人以响亮的声音贯彻全场,其间句句相当,音节平仄相对。

2. 念白:京剧演员在表演时对话的形式之一,可以在唱词的开始部分出现,它是表演角色的语言,与京剧唱腔较为搭配。

3. 唱腔:京剧演员在表演唱词时所发出的唱腔,是由念白转化而来的。

4. 板眼:指代京剧演员在戏中的角色,可以通过化妆和服装方面来体现。

5. 武戏:指的是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武打动作。

6. 造型:指的是京剧演员在戏服、妆容等方面的装扮,是表演角色形象的一种表现方法。

三. 适用群体与教学方法适用群体:适合各年龄段的学生,不论男女老少均可学习。

对于那些对音乐、表演等领域感兴趣的人,京剧可以提供一种锻炼的机会。

教学方法:可以采用讲解、演示、实践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

在讲解的时候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交互式教学,通过观看表演来了解京剧演员的技艺和表演方式;在演示和实践的时候可以进行集体练习,将京剧演员的技艺通过身体语言的表达带动到自己的身体上。

四. 京剧的表演特色京剧的表演特色是其整体审美风格的体现。

其中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以唱为主,以打为辅,重音重音态,提出声的紧凑攻势,表现出一种极为独特的表现力,这就是京剧行当的特色。

因此,在学习京剧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京剧演员在表演中的发声和音乐的运用,这是京剧表演的核心。

五. 学习京剧的好处1. 培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学习京剧需要进行大量的身体训练,而这些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柔韧性、协调性、耐力和爆发力等各项身体素质。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7单元3、音乐知识《京剧常识》教学设计

湘文艺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7单元3、音乐知识《京剧常识》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湘教版)音乐知识《京剧常识》教案教学目标1、能认真聆听本单元歌曲,体验京剧音乐风格的韵味。

2、通过教唱、听赏、讲解、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

3、通过自主学习,对京剧相关知识进行探究,了解中国京剧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

教学内容:京剧的音乐知识教学重难点:通过几首代表性京剧片段的欣赏,感受京剧音乐的特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给出课题:《梨园百花(一)》第二课时(引言)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梨园百花”第二课时,观赏剧照图片集锦,可谓精彩纷呈,这些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自各个京剧剧目当中,猜想他们背后故事是多么的感人,大家想了解这些人物类别及表演特点吗?学生:想老师:好,我们一起学习并了解本节课所需掌握内容(呈现思维导图)主要内容:京剧的行当、京剧的唱腔、京剧的文场和武场、京剧的脸谱。

一、京剧的行当:1.A(图片展示)根据剧中人物形象特征、角色分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特点了解到:“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B欣赏“老生”表演片段,从听觉感官上感受京剧魅力。

2.A(图片展示)根据剧中人物形象特征、角色分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特点了解到:“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刀马旦、青衣。

B欣赏“花旦”表演片段,从听觉感官上感受京剧魅力。

C特殊的“梅派”“男旦”表演艺术家及奠基人梅兰芳的介绍;京剧史上的“四大名旦”;梅派艺术的传承人--梅葆玖;D特别说明旦角中的“青衣”。

3.A(图片展示)根据剧中人物形象特征、角色分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特点了解到:“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意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狂。

B欣赏“净”表演片段《驸马爷近前看端详》,从听觉感官上感受京剧魅力。

4.A(图片展示)根据剧中人物形象特征、角色分工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特点了解到:“丑”有男有女,为反派、诙谐、滑稽的人物,又分为文丑、武丑、丑婆。

京剧教案(汇总8篇)

京剧教案(汇总8篇)

京剧教案(汇总8篇)京剧教案第1篇活动目标:1、尝试用线条、图案、色彩对称的方法大胆夸张地表现脸谱特征。

2、为京剧脸谱是中国的特有的艺术而感到自豪。

活动准备:京剧音乐、脸谱赏析视频、脸谱范例、眉毛、眼睛、嘴巴、额头花纹等范例活动过程:(一)、京剧导入(知道京剧是我国特有的艺术,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1、放京剧,这是什么音乐?你怎么知道是京剧?小结:有敲锣、打鼓的声音,唱腔非常独特很有韵味等,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

2、知道唱京剧时人们脸上画得妆叫什么?小结:京剧是我国独有的一种戏曲,京剧不仅唱腔好听,而且化妆也很独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京剧脸谱的秘密。

(二)、欣赏脸谱(通过观察发现脸谱左右的对称,知道脸谱的色彩表示的不同的人物性格)1、老师逐一出示包公、关羽、曹操等各色的的脸谱图片,你们认识这些脸谱吗?2、这些脸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脸谱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吗?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京剧脸谱有那些颜色?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小结: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正义;黑色的表示个性刚毅、正直的;蓝色是勇猛、刚强,它们都是好人。

白色的表示奸诈、阴险,还有黄色:凶狠、残暴,它们都是表示坏人。

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脸谱还有绿色、紫色等也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三)讲解创作(通过示范和多样的眼睛、眉毛、额头的范例的欣赏,激发幼儿大胆创作)1、今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脸谱?脸谱是画在什么地方?(先来画一个脸)2、我们每个人的脸上有什么?(教师画上五官)3、分别出示眼睛、眉毛、额头、脸颊的不同表现手法的范例,让孩子观察比较说说眼窝是怎么样的?眉毛像什么?额头上有什么?脸颊上有什么?4、最后要给脸谱涂上颜色,颜色和颜色不要碰在一起,想好了我想画一个什么颜色的脸谱?如果你要用黑色的蜡笔就最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通过欣赏教学,使学生初步领略戏曲的艺术风貌,感受不同戏曲的音乐特色。

鉴于当代学生缺少对传统戏曲的了解,本课拟增加一课时,以京剧为切入口,介绍戏剧的一般常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戏曲的音乐特色。

从而为学生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京剧艺术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音乐与戏剧的关系打下基础。

2、让学生在京剧欣赏中感受京剧的艺术美,提高对京剧艺术的鉴赏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文化艺术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京剧的行当划分及京剧表演。

教学难点:京剧行当的辨认。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power point)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一段戏曲片段,让学生回答剧种名称(学生答:京剧)。

2、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演唱一段京剧。

3、播放投影,引出课题:《京剧常识及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授:
师:我国的戏剧非常丰富,不同的剧种有几百种之多。

京剧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之国粹,很多人都称之为“国剧”。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和了解有关京剧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主要内容有: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的划分和京剧的表演形式。

1、京剧的形成:
师:1790年,为给乾隆皇帝祝寿,一位官员邀请了安徽地区很受群众喜爱的徽戏班子进京演出,不想在北京一炮打响,轰动了戏剧舞台。

后来,徽班为了适应北京观众的欣赏习惯,经过努力,把徽调、汉调衍化为京调,逐步形成现在的京剧。

2、京剧行当的划分:
行当,是根据戏曲中不同的人物性别、年龄、身份、性格而划分的人物类型。

京剧形成后,吸收了昆曲、汉调的分行,形成了“生、旦、净、末、丑”五大行。

虽然称作“五大行”,但因为扮演中年男子的“末”行,早已归入“生”行之中了,所以实际现今已成为“生、旦、净、丑”四行。

京剧行当的划分,是随着京剧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1)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生行:
在京剧中扮演男性人物的,称为“生”。

“生”,常是剧中的主要人物,所以,京剧行当以“生”为首。

“生行”分为老生、小生、武生。

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
如《空城计》中的诸葛亮;
小生,就是扮演年轻英俊的男性,如《玉堂春》中的王金龙;
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人物,如《长坂坡》中的赵云。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老生、小生、武生的印象。

)(2)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旦行:
旦行均为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青衣,是指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如《玉堂春》中的苏三;
花旦,是指扮演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放荡泼辣的青年妇女,如《柜中缘》中的刘玉莲;
武旦,是指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如《四郎探母》中的佘太君。

(通过观看投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青衣、花旦、武旦、老旦的印象。


(3)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净行:
净,俗称“花脸”。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类人物按性格来说有正直、刚毅、勇猛、粗犷、鲁莽、狡诈、残暴、愚蛮等;按年龄来说,长者有八九十岁的老人,幼者有十来岁的少儿;按身份地位来说,上有帝王将相,下有庶民屠夫。

这些人物既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可以说是形形色色的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

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这种面部化妆,称作“勾脸”。

脸谱不仅仅只是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而且也是表示对人物褒贬的手段。

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净,分为文净和武净。

一般有黑脸、老脸、奸白脸、架子花脸等。

黑脸,由于包拯是刚直不阿、秉公办案、执法如山的典范,而在京剧中包拯勾画的是黑脸,因此以包公为代表的黑脸,表示性格刚直、铁面无私的人物。

老脸,主要扮演男性老年人,勾画红、蓝、紫、粉、黄等颜色,在脑门上又画出一块与脸膛前不同的色彩。

如《华容道》中的关公,勾画的是红脸。

奸白脸,是扮演阴险、凶残、狡诈之徒,都是老奸巨猾的反面人物。

奸白脸勾半截脸,在白脸的眉间及眼角处,勾画几道黑纹,以突出其老而奸的特征。

奸白脸都挂或黑、或白的髯口,以示其老。

架子花脸,扮演的人物性格除刚强、勇猛、鲁莽之外,还有纯真、诙谐之气。

如张飞、李(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逵。

还要突出乐观、幽默与风趣。

因此,舞蹈性强、做工繁重是架子花脸表演特点之
一。

另外,架子花脸在愤怒时会发出“哇呀呀”有气势的吼叫,这也是架子花脸特有的表演方式。

(通过观看投影让学生分清净行的各种类型)
(4)通过投影,让学生了解丑行:
丑行,扮演以滑稽而伴有杂耍性表演的人物。

丑和净一样要勾脸,但净要勾画全脸,勾大花脸,而丑只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为“小花脸”,丑又与净的“大花脸”、“二花脸”并列,故又称“三花脸”。

丑角脸谱简单,只勾画豆腐块、蝙蝠、枣核等图形。

丑行扮演的人物种类繁多,角色上亦有文武之分。

有的是语言幽默、行动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诈刁恶、悭吝卑鄙的人物。

(播放投影,让学生欣赏《时迁偷鸡》中时迁表演的一段绝活)
丑行扮演的人物有男性也有女性,扮演女性的丑角,有彩旦与丑婆之分。

彩旦与丑婆的区别仅在于年龄的大小。

这部分是本节课重点,让学生通过观看辨认人物行当及角色,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划分的理解,初步解决本课重点、难点。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较多的京剧人物行当划分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京剧表演形式:
京剧表演形式分唱、念、做、打。

唱:唱腔。

念:念白。

做:表演动作。

打:武打。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

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京剧唱腔分为西皮、二黄两大类。

西皮,曲调高亢刚劲、活泼明快;二黄,曲调沉着稳重、凝炼严肃。

(欣赏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起解》)
(2)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作“念”,念又叫“念白”或“白”。

俗称“唱重四两,白重千斤”。

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念白按音韵划分,可分为韵白与京白两种。

韵白的四声调值有一定的规律,形成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的语调,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鲜明的音乐性。

京白是一种以不含土音的北京方言为标准的念白。

突出了北京方言的京腔京味,并加强了它的音乐性和节奏感。

(欣赏京剧《玉堂春》中崇公道的一段念白)
(3)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

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

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

它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定的程式,京剧表演讲究以虚代实,是一种虚拟的表演方式。

(欣赏京剧《柜中缘》中刘玉莲的一段表演)
(4)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

京剧的里的武打场面是丰富多彩的,它根据剧目、剧情的特定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武打动作。

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

京剧就是巧妙地把人物放置在矛盾、冲突的顶峰----武打的情节中,表现各自不同的人物性格。

(欣赏京剧《华容道》中的一段打斗场面)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分别了解“念”、“做”、“打”的表演形式。

并凭借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加音乐教学的信息量,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的审美能力是十分有利的。

三、复习巩固:
1、欣赏京剧片段,让学生辨认所出现的戏剧人物行当及表演形式。

通过直观感知,加深学生对人物行当及唱、念、做、打表演形式的理解,达到知识迁移,加深理解本课重点、难点。

2、跟唱京剧名段《苏三起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
京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多年来,经过多少代艺术家的千锤百炼,它根基深广、枝叶繁茂、花果丰硕、色彩万千。

我国的戏曲艺术非常丰富,作为华夏子孙,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对京剧的一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后,我们还将帮助大家了解我国具有
代表性的地方戏曲,并进一步了解我国戏曲与音乐的关系和戏曲的音乐特色。

(结束全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