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说课稿
第七单元《看日历》(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七单元《看日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认识一周七天,理解周的概念;2.掌握日历的阅读技能,能从日历中找出某个日期是星期几;3.能够算出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周的概念,掌握日历的阅读技巧,以及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日历的阅读和天数计算概念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认识一周七天–教师出示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一天的名称;–让学生模仿教师读音,感受每一个星期的名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明每一个星期的名称,巩固记忆。
2.理解周的概念–让学生排列一周的顺序,巩固一周七天的概念;–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性理解周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图片、游戏等形式,加深对于周的概念的理解。
3.掌握日历的阅读技巧–带领学生仔细观察日历的形式,了解年、月、日的表示方法;–教师用示例,引导学生如何通过日历找出某一天是星期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找规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日历的阅读技巧。
4.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口诀“一加三减一,不进不退顺数来”,记住计算方式;–通过示例演算,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计算方式。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5分钟)出示星期一至星期日的图片,让学生依次说出每一个星期的名称,让学生通过语音、视觉的方式加深对于星期几的印象。
2. 学习周的概念(10分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周的概念,了解周与日的关系,并让学生模仿周的排列顺序进行巩固。
3. 学习日历的阅读技巧(30分钟)通过日历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年、月、日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日历找出某一天是星期几的计算方法。
4. 学习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25分钟)通过口诀和示例演算,引导学生掌握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计算方法,并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
5. 教学小结(5分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再次回顾学习过程,巩固学习成果。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智民实验学校彭秋柳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79页二、教学目标:1、在合作寻找日历中的规律这一活动中,感受日历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寻找日历中的规律这一活动中,感受日历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
难点: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日历、信息登记表五、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课题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出示日历)。
我们来看一下今天是19号,星期四。
同学们手上也有这个日历!你们能根据日历告诉老师,昨天是几号?明天呢?上个星期四呢?下个星期四呢?(边说边贴数字)。
你们眼睛真雪亮。
其实啊,日历中有很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一起去寻找日历中的规律吧!(出示课题)(二)创设比赛,合作探究1、师:这节课啊,我们来分小组大比拼,你们有信心吗?首先进入第一个比赛“信息发布擂台赛”。
我们一起来看看比赛规则。
(教师简单快速)2、现在请仔细观察这张日历加框的9个数字,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你们手中的日历,画一画,找一找。
小组内讨论、汇报。
(学生说横着每次都加1,老师补充也就是,前面一个数比中间这个数,少1。
板书。
竖着、斜着同理。
)3、师:刚刚找了一组数字,那另外一组是不是也有这样的规律呢?一起找一找,算一算吧!(学生换另一组数字验证。
)4、师:你们非常棒!刚刚老师还发现了好像每相邻的三个数的和与中间这个数也有关系,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小组讨论、汇报)5、小结三个规律。
(PPT)(三)我说你猜,巩固新知师:,你们真让老师佩服!在这一张小小的日历中我们就一起找出了这么多的规律。
接下来,就是老师考验你们的时候了。
进入第二个比赛“我说你猜”。
(学生读题目、小组讨论,小组汇报。
日历中的规律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日历中的规律》是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三节。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日历中的规律》是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堂课,学生需要从“列算式计算”到“列代数式、建立方程”的意识转变。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它是解决生活化数学不可能缺少的知识和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将极大地影响几何计算和函数学习及概率、统计的数据分析、处理,对今后各个学期的学习产生重大影响。
这节课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列方程的兴趣和成就感,并规范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习惯“审、设、列、解、验、答”。
教学内容:1、通过日历中七天一周这一数学情景,观察日历中的数的规律;2、找出某月日历中,横列或竖列上相邻三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表示它们;3、通过游戏、交流、充分讨论,确定相等关系,得到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探索,了解日历中数学的奥妙.了解日历中方框里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整式准确表示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整式的实际意义。
2.学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将日历中的问题“数学化”。
3.经历探索日历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的过程,经历用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述规律的过程。
4.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1.通过对日历的研究,感受到日历的数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在解决一系列有趣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用数学知识解释日历中的规律,使日历问题“数学模型化”:相关量的代数式表示。
教学重点探索日历中的规律。
教学准备1、课堂学生活动卡、2、实物投影仪、3、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接受教学法为主,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为辅教学过程:1.在日历的一个横行上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它们和为15,你能得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吗?2.在日历的一个竖列上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它们和为45,你能得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吗?3.如果按竖列圈出的相邻三个日期和是21,你能说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如果它们和是75呢,23呢? 一元一次方程联系起来,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验解的合理性.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材的实用性.活动6(延伸)1.在2004年6月的日历中(1)(见下图)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设中间的一个为a,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这三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___________。
初一数学说课稿(日历中的规律)
小结:谈谈你在本课学习中 的收获和体会
1、明确数阵中相邻的数之间的关系 2、数阵都是有规律排列的,已知一个 数,可以猜测其他数字,或用代数式表 示其它数字 3、注意数阵中所画区域的形状。 4、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和平衡思 想。
对本节课课堂设计的几点说明:
我采用的是自主学习与学案式教学相 结合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并不是把课堂 变成大放羊,而是老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 上,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 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编写学案,引导学生 以学案为抓手高效地学习,让每节课都变 成有效课堂。
b e h
c f i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周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d
e f g
a a b c d b c e z
① ② ③
e d f g
。 。 。
x y w
。 。 。
(三)解决数阵中问题:
练习: 1、在日历中的一个3×3数阵中,各数 字之和为90,求出数阵中各个数字。
各数字之和能为36吗?
x x x 课下完成: 周 周 日 一 x x 周 二 周 三 周 周 周 四 五 六 x
(2)若在各个数阵中将各个数字设为字母,写出表 示它们之间关系的等式(注:组内两名同学合作讲解其
中一种)
周 周 周 周 周 日 一 二 三 四 周 周 五 六
课下完成:
x z a b c
① ② ③
y w
a d g
7 14 21 28
二、知识辐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认识数阵的样式: 观察表格中的2×2数阵、3×3数阵、“H”型数阵、 “十”字型数阵、“M”数阵、平行四边形数阵:
周 周 周 日 一 二 1 7 8 2 9 周 三 3 10 17 周 四 4 11 18 周 五 5 12 19 周 六 6 13 20 7 14 21 28 周 日 周 一 1 8 15 22 29 周 二 2 9 16 23 30 周 三 3 10 17 24 31 周 四 4 11 周 五 5 12 周 六 6 13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探索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探索日历中的数字规律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发探究同学们对日历都比较熟悉,但你是否知道日历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相信通过大家仔细的观察、思考,一定会有许多出人意料的发现。
二、探究新知,学习新课(出示某年某月的日历)问题:1、请看看日历中的数字有什么特征?2、在日历中随意选取一个数,观察该数的前后两个数,上下两个数,左下右上两个数及左上右下两个数与这个数分别有什么关系?3、在日历中的某一天设定为a,能用a表示相邻的日期吗?4、在日历中圈出一个3×3的方框,这九个数的和与该框正中间的数有什么关系?5、这个关系对其他这样的方框成立吗?你能用代数式表示这个关系吗?(请同学们讨论)6、你认为这个关系对任何一个月的日历都成立吗?为什么?7、你还能发现这样的方框中的九个数之间的其他关系吗?用代数式表示。
(1、由一些大于等于1而小于等于31的整数构成;2、一行中的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大1,一列中从上到下的两数,依次比上一个大7,每一斜列,左下的比右上的数大6,右下的比左上的大8;3、把日历中的某一天设为a,则与a同列的上一数为a-7,下一数为a+7,与a同行的前一数为a-1,后一数为a+1,与a斜列右上的为a-6,左下的为a+6,左上的数为a-8,右下的数为a+8,即:列表可表示为:a-8 a-7 a-6 a-1 a a+1 a+6 a+7 a+8 4、如果用a表示中间的数,那么这9个数的和等于9a。
5、都成立,我们手中的日历图就是各个月份的,这已经说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6、(1)在4×4方框中,两对角线上的各数之和也相等;在2×2方框和4×4方框中,一条对角线端点上两数之和等于另一条对角线上的两数之和。
(2)在十字形区域中,五个数字之和等于正中心数的5倍。
(3)在H形区域中,七个数的和等于正中心数的7倍。
即:(4)在W形区域中,七个数的和等于中心数的7倍。
2024年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1
2024年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日历中的数学教学设计1一、引入课题日历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聪明的祖先,在上千年前就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制定了这个记载时间流逝的工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吧!二、观察月历,规律分类通过观察月历,我们发现月历中所呈现的规律特别多,但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横向型2.纵向型3.左上到右下型4.左下到右上型5.综合型,比如“工”字型,“ 3×3”方框型等。
三、观察月历,探索规律1.横向型如图所示,如果我们横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横向是一列连续的正整数,所以后边的数总比前边的数大1。
若前面的数是16的话,则中间的数为17,最后面的数是18,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前一个数为X-1,后面一个数为X+1。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2.纵向型如果我们纵向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因为纵向是不同周次的同一天,所以下边的数总比上边的数大7。
若中间的数是8的话,则上面的数为1,下面的数是15,若换成字母,中间数为X,则上面的数为X-7,下面的数为X+7。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3.左上到右下型如果我们从左上到右下圏定三个数字,它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字总比右边的数字小1,上边的数字又总比下边的数字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当然,我们也可以这样思考,上面的数总比下面的数小7,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下的数总比左上的数大8。
三个数的和为中间一个数的3倍。
若中间的数是9的话,则左上的数为1,右下的数是17,若换成字母,中间字母为X,则左上的数为X-8,右下数为X+8。
4.左下到右上型如果我们从左下到右上圏定三个数字,它又有什么规律呢?显然,左边的数总比右边的数小1,下面的数又总比上面的数大7,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我们也可以这样去理解,下面的数总比上面的数大7,左边的数又总比右边的数小1,所以,右上的数总比左下的数小6。
《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2章整式的加减数学活动3,隶属“综合与实践”领域。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整式的相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内容的编写是在学生已有的用字母表示数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
本节活动课按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在于将本章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进一步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实行化简,是整式与整式加减的应用。
一是探究月历中数字的排列规律,二是由数字的排列规律引出运算规律,应用整式的加减实行化简,表示出一般规律,三是如何设字母能够简化表示方法和简化运算。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单元已经系统学过有理数的运算,而且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经验。
但是,本节课的活动是在本章开课之前实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一些语言表述会受到限制,牵扯到整式加减运算也只能根据有理数这个单元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拓展训练做基础。
三、学习目标1.知识技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 数学思考: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个体到整体地观察、分析问题的方法。
3.问题解决:尝试从不同度探究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4.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数学活动中,合作交流、反思质疑,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学习重点、难点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但是,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鼓励,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个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利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凝聚学生学习兴趣和注意力,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重视与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理解到数学活动课的科学性、趣味性。
结合教材地位、作用,确定重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准确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难点: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准确表示出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日历中的规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日历中的规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数学课,使用的教材是北师大版的《数学》。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节——日历中的规律。
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日历,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1. 学会观察日历,找出其中的规律;2. 能够运用日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学会观察日历,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这些规律解决问题。
难点在于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日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每一份日历表,还有几份特别的日历表,上面有一些特定的标记,用来帮助孩子们找出规律。
我还准备了一些实际的例子,用来让孩子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教学过程2. 讲解:我会逐一展示每一份日历表,让孩子们观察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我会引导他们发现,例如:每个月的天数、每周的七天、每季度的三个月等等。
3. 实践:我会给每个孩子一张特别的日历表,上面有一些特定的标记,让孩子们根据这些标记找出规律。
然后我会让他们试着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如果今天(假设今天是1月1日)出发去旅游,我们需要准备多少天的食物和水?”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张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日历中的主要规律,例如每个月的天数、每周的七天、每季度的三个月等等。
七、作业设计答案:1. 如果今天(假设今天是1月1日)出发去旅游,我们需要准备31天的食物和水。
2. 下个月(假设是2月)有28天。
3. 明年(假设是2022年)有365天。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孩子们是否掌握了日历中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孩子们能够在课后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
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说课稿
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说课稿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说课稿瑞金二中刘雄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历中的数学规律,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或加教学评价)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末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基础上,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数学建模思想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方程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对用字母表示式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建模思想即方程思想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日历中的数学规律。
难点确定为:根据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日历的基本构成和功能;2.了解日历中日期的排列规律;3.学习使用规律预测日期并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问题的能力;2.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的预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1.掌握日历中日期的排列规律;2.学习使用规律预测日期并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
2.2 教学难点1.发现并总结日历日期的规律性;2.运用规律进行日期的预测。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日历,引导学生回忆日历的使用场景和功能,并于黑板上写下“日历”,征求学生对此的看法和认知。
3.2 学习(25分钟)3.2.1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探究每个月的天数规律:1.出示1至12月的月历,提问:“每个月的天数有多少个?”;2.合理安排学生分组,让学生讨论不同月份的天数,总结月份与天数之间的关系;3.让学生在黑板上将总结出的规律用图表的形式表示出来,即画出月份在横轴,天数在纵轴上的直角坐标系,让学生在坐标系中连接各月份分别对应的点,形成折线图,孩子们可以进一步发现月份和天数的规律性。
3.2.2 其次,教师重点讲解日期排列规律:1.出示新的月历,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月份之间日期排列的规律,并提问:“每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在哪里?”;2.教师引导学生将每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用红笔做标记,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优先紧贴大月的规律,即小月结束后要补填上未被使用的格子,以此来完成一个月的日历绘制。
3.2.3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1.提出日历中的某些问题,如:某天是星期几?某个节日是哪一天?等;2.让学生总结出规律,并通过课堂练习进行巩固。
3.3 实践(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回家后,选取一个月份,自己设计和完成一个该月的日历;2.每周看看日历,并思考问题,然后找出相应的规律。
初中数学日历规律教案
初中数学日历规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和数学思维解决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
教学难点:1. 发现并总结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2. 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
教学准备:1. 日历表格;2.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表格,注意日历上数字的排列顺序;2. 提问:你们发现日历上数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吗?二、探究(15分钟)1. 学生独立观察日历表格,总结数字的排列规律;2. 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3. 教师给出日历规律的公式,引导学生理解并记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给出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日历规律解决问题;2.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2.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拓展(10分钟)1. 教师给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日历规律创新思考;2. 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回指导;3. 学生代表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日历规律;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表格,发现并总结日历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逻辑推理解决日历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注重练习和拓展,使学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历中的规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日历中的规律(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日历的基本概念;2.能够用日历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时间;3.理解月份和星期的概念;4.通过日历观察月份和星期之间的规律,掌握日历中的基本规律。
二、教学重难点1.认知日历中的月份和星期;2.掌握日历中月份和星期之间的基本规律。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日历的基本概念通过展示日历,引导学生认识日历的基本概念。
教学方法:具体示范和口头讲解。
2. 用日历观察和描述时间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让学生描述一周、一个月中的日子和特殊的日子。
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日历,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 月份和星期的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日历,让学生认识月份和星期的概念。
教学方法:让学生观察日历,并口头讲解月份和星期的概念。
4. 日历中的规律通过展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月份和星期之间的规律,掌握日历中的基本规律。
教学方法:具体示范和口头讲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先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谈谈日历的作用,引导他们认知日历, 学生思考后回答。
2. 用日历观察和描述时间教师引导学生看看每个月的第一天是周几,找规律,再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看看今天是周几,他们自己可以算出几天后是周几。
3. 月份和星期的概念教师让学生描述一周的天数和月份的概念。
然后用日历问答的形式来加深学生对时间的认知。
4. 日历中的规律教师出示一份日历,向学生展示每个月的天数,比较大小,有哪些规律?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看看星期的规律,并找出规律。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日历中月份和星期之间的基本规律,加深了对时间的认知。
七(上)数学-日历中的规律说课稿
课题:§3.6.1探索日历中的规律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六节第一课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们xx中学现在实行的是自主学习与学案式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并不是把课堂变成大放羊,而是以学案为抓手,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整合,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让每节课都变成有效课堂。
借此机会,正好和大家共同研讨,怎样上课才能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探索规律是代数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会运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的重要内容之一。
日历中的规律探索,是字母表示数的继续,是今后学习方程的基础知识。
如果今天的学习浅尝辄止的话,那么后面《日历中的方程》一节就要重新对日历中所包涵的规律进行再一次探索。
尽管课本中只要求用代数式来表示各个数之间的关系,但我认为进一步要求学生用平衡思想去分析问题很有必要,所以,我在这节课中又要求学生用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2、学习重点:探索发现日历中数的规律,并能够用代数式和等式来表示这些规律。
学习难点: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还没有建立起运用符号语言表达思想的意识和习惯,用代数式和等式来表示所发现的规律对于学生来说,现在还是一个学习上的一个小小的障碍。
随着后续学习的进行,符号感会渐渐有所加强。
二、学习目标: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分析日历中的数量关系。
2、用字母表示数,用代数式、等式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类比归纳问题的意识,使学生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
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探究活动完全放开,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
在探索的过程中感悟各个数字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把自主学习与学案式教学相结合,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因为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观察、感悟过程需要安静的学习氛围,声音和图片都会干扰学生的有序思维。
日历的规律教案初中
日历的规律教案初中1. 让学生掌握日历的基本知识,了解日历的起源、发展和作用。
2. 引导学生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日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日历的起源和发展2. 日历的基本构成3. 日历中的规律4. 日历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日历,让学生了解日历的起源和发展,引发学生对日历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日历的基本构成,包括年份、月份、日期等,让学生掌握日历的基本知识。
3. 观察发现:让学生观察日历,发现日历中的规律,如闰年的判断、大月和小月的区分等。
4. 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日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两个日期之间的天数、推算农历日期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日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有关日历规律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日历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构成。
2.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日历,发现其中的规律。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日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分享日历规律的应用经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日历规律的掌握程度。
3. 实践应用: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日历规律,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资源1. 历史时期的日历图片2. 日历模板3. 相关视频资料4. 练习题库七、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日历,发现其中的规律,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4. 定期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对日历规律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调整。
日历中的数字规律--教学设计
《日历中的数字规律》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探究日历中的数字规律。
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一个数学活动,其内容属于“综合与实践”,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数与代数”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整式及其加减法的基础上,通过探究日历中数字之间所蕴含的关系和变化规律,进一步学习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用整式的加减运算进行化简。
整式中的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是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是今后学习分式、二次根式、方程以及函数等知识的基础。
正确分析日历中的数字规律等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是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体会用整式中字母表示数字、用整式表示数量关系的实际意义,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究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并用整式来表示其规律,进一步理解整式的实际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探究日历中的数字规律,掌握用整式表示具体数字,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推理能力等,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了解日历中蕴含的数字规律;(2)理解整式中字母表示数字的意义,体会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的事实;(3)掌握用整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掌握从特殊到一般、分类讨论等分析问题的方法,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能够举一反三,引发学生积极的数学思考;(4)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合作交流,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同时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建立学好数学的必要性和自信心。
2、目标解析通过经历积极的参与数学活动,寻找日历中的数字规律,将数字规律抽象为用整式表示,体验到整式比数字更具有一般性的事实,进而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方法观察分析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探究生活中存在的其他数字规律并用整式去表示其数字规律,培养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和运用日历
小学三年级数学说课稿认识和运用日历【数学说课稿】认识和运用日历第一部分:引言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正如这句经典名言所传递的信息一样,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应用的学科。
而日历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和运用数学知识。
接下来,我将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以认识和运用日历为主线,展开一场精彩的数学说课。
第二部分:认识日历日历,作为时间的记录工具,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通过日历,孩子们能够了解到时间的流逝和变化,进而加深对时间概念的认识。
在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日历,进一步加深对日历的认识,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 观察日历在课堂上,我将带领学生们观察一份日历,并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以下问题:日历上有几个月份?每个月份有多少天?小朋友们可以通过指着日历上的每个月份,用手指数出有多少个月份。
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补全日期接着,我会给学生们分发一张未填写日期的日历表,让他们根据已知的信息,补全日期。
例如,填写每个月的第一天是星期几,以及每个月份的天数。
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日历的结构和使用规律。
第三部分:运用日历解决问题除了认识日历,我们还可以通过日历来解决一些与时间有关的实际问题。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将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日历,解决一系列小学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日历的运用。
1. 排序日期我会给学生们一堆无序的日期卡片,让他们利用日历的知识,将这些日期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
例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一组日期卡片,如:1月8日、2月15日、3月22日。
学生们可以利用日历,找到这些日期对应的月份和天数,并进行排序。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倒推日期我还会设计一个倒推日期的活动,让学生们通过观察日历,倒推出某个特定日期前的几天是星期几。
例如,我会给学生一个问题:“如果五一节放假是在星期天,请问五一节是几号?”学生们可以通过倒推计算,找到五一节是几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曰历中的基本数学规律,包括年月日的概念、闰年和平年的区别等。
2. 学会运用曰历中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内容1. 曰历的基本概念:介绍年、月、日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讲解闰年和平年的判断方法,以及它们的天数差异。
3. 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如每个月的天数、每年的天数等。
4. 曰历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曰历中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曰历中的数学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规律。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曰历、黑板、粉笔、教学PPT。
2. 学具:曰历、笔记本、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曰历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曰历中的数学规律,引导学生发现曰历中的数学规律。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例子,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曰历中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4. 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曰历的基本概念:年、月、日。
2. 闰年和平年的区别:判断方法、天数差异。
3. 曰历中的数学规律:每个月的天数、每年的天数等。
4. 曰历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作业设计1. 复习曰历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规律。
2. 完成一些关于曰历中的数学规律的练习题。
3. 思考如何运用曰历中的数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曰历中的数学规律”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作业设计。
教学内容曰历中的数学规律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包括年月日的概念、闰年和平年的区别、每月天数的变化、季度天数的规律等。
教学内容应深入浅出,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如节假日的安排、生日和纪念日的计算等,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规律在曰历中的应用。
小学三年级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讲课教案
⼩学三年级⽇历中的数学规律讲课教案精品⽂档
精品⽂档
⼩学三年级
⽇历中的数学规律
出⽰某个⽉的⼀份⽇历,让学⽣观察并思考问题:
1、⽇历中相邻两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1)横排相邻的⽇期的关系是什么?后者⽐前者多1
(2)竖排相邻的⽇期的关系是什么?下者⽐上者多7
(3)右对⾓线相邻的⽇期的关系是什么?下⼀个⽐上⼀个多8
(4)左对⾓线相邻的⽇期的关系是什么?下⼀个⽐上⼀个多6
2、能⽤字母表⽰出这些规律吗?
(1)横排相邻的⽇期:a, a+1
(2)竖排相邻的⽇期:a, a+7
(3)右对⾓线相邻的⽇期:a, a+8
(4)左对⾓线相邻的⽇期:a, a+6
3、⽇历中相邻三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1)横排3个相邻的⽇期的规律:a-1, a, a+1
(2)竖排3个相邻的⽇期的规律:a-7, a, a+7
(3)右对⾓线3个相邻的⽇期的规律:a-8, a, a+8
(4)左对⾓线3个相邻的⽇期的规律:a-6, a, a+6
4、将以上规律⽤字母表⽰
5、⼀个数列上的三个数之间的和跟中间数有什么相等关系?
规律:(1)⽆论位置怎样的相邻三个数,“三个数的和=中间数的3倍”。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2 平年、闰年及月历中的规律|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1.2.2 平年、闰年及月历中的规律|冀教版1. 教材分析1.2.2 平年、闰年及月历中的规律本节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了解平年和闰年的基础上,通过日历的特点来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2. 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2.能够描述日历中年、月、日的排列规律。
3.能够通过日历识别特殊日期,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2.2 过程与方法1.学会观察、发现、归纳和总结。
2.学会合作探究和分享交流。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认识时间的意识,珍惜时间。
2.理解守时的意义。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2.日历中年、月、日的排列规律。
3.2 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日历中特殊日期的意义。
2.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规律。
4. 教学过程4.1 活动1:引入1.掌声送给昨天的英雄。
2.观察日历,提问:大家看过日历吗?知道日历展示了什么?我们平时使用日历中经常会看到哪些特殊的日期?这些特殊日期有什么意义?4.2 活动2:讲授1.介绍闰年和平年的概念。
让学生看日历,探究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
2.让学生自己观察日历,尝试找出年、月、日的排列规律。
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这些规律。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发现的规律。
3.指导学生发现特殊日期的规律性,如:春节、元旦等日期出现的时间规律。
4.3 活动3:练习1.让学生在日历中找出哪些年份是闰年,哪些年份是平年。
2.让学生通过日历找出特殊日期,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4.4 活动4:总结1.学生分享自己发现的规律,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并记录下来。
2.引导学生思考:规律的作用?如何遵守规律?3.让学生回答课前引入的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思考。
5. 教学资源1.日历。
2.教材P35-36页。
6. 总结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日历,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究并分享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历中的数学规律说课稿
瑞金二中刘雄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历中的数学规律,所选用的教材为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或加教学评价)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第二章末阅读材料的内容,是初中数学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整式的基础上,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数学建模思想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方程的工具性内容。
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心理特征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整式,对用字母表示式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建模思想即
方程思想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和掌握日历中的数学规律。
难点确定为:根据规律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只是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右击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借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了解日历中的数学、理解规律、会运用数学规律对日历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2. 通过对日历中的数学规律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能力,加深对方程思想、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类比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认识。
3.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根
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知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1) 图片引入,观察规律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日历的数学规律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知识,而对日历的认知学生早已知道,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日历中学生发现横竖斜等规律并总结规律的特征。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游戏环节———
(3) 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具体问题结合图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和归纳数学知识。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擂台环节。
(4) 小组擂台,激发热情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同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
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
(5)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从学习的只是、方法、体验是那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数学的方法?
(7) 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知识体系得到完善和升华。
以上几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并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在教师的整体调控下,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层层递进,对知识的理解逐步深入,使课堂效益达到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