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高尔基说,文学即人学。
文学向来与现实人生密不可分,合之两美,分则两伤。
文学研究会即秉承这种传统,主张文学为现实人生服务,强调作家的社会责任感。
它反映了“五四”启蒙主义文学思潮对作家人格精神的要求,对新时期以来文学的多元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文学研究会成立于1921年1月,发起人有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郑振铎、王统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等12人。
它的成立主要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郑振铎等人在1919年创办的《新社会》旬刊和1920年创办的《人道月刊》,为文学研究会的产生提供了最初的核心人物;二是《小说月报》的改组,为文学研究会提供了活动阵地;三是《新青年》的分化,需要有一个新的社团在新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引导和发挥引导作用。
文学研究会在这种时代要求之下便应运而生了。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活动阵地是《小说月报》,这上面不仅刊登文学研究会作家的作品,还重视译介外国文学作品。
随着文学研究会的不断发展壮大,冰心、朱自清、庐隐、鲁彦等也都加入了社团的创作之中。
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因此被称为“为人生派”,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
他们以现实人生为题材,积极关注婚姻、家庭、出路、道德等各种问题,因此又被称为“问题小说”。
冰心是文学研究会中较早开始自觉创作的作家之一,作品《超人》是一部描写“爱的哲学”的代表性作品。
主人公何彬受尼采思想的影响,想做一个超然物外、仇视人类的“超人”,然而在母爱的感召下,他最终以爱否定了恨。
小说意在探讨“人生究竟是什么?支配人生的,是‘爱’呢,还是‘憎”’这样的重大问题。
“爱的哲学”成为冰心早期创作的思想基础。
受泰戈尔博爱思想的影响,冰心将“爱与同情”看作是生命中最可贵的东西,有了它们,“踏着荆棘,不觉着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此外,文学研究会主要作家的作品还有叶圣陶的《潘先生在难中》、《校长》、《倪焕之》,卢隐的《海滨故人》、《曼丽》,许地山的《缀网劳蛛》、《商人妇》等。
文学研究会
(七)文学研究会文学格调 冷静、客观、写实
(八)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
1、小说月报
2、文学旬刊 3、诗
(五) 文学研究会文学创作宗旨 艺术为人生的艺术。 文学要真实地表现现实人生,尤其表现那些 平凡人们的苦难人生、黑暗人生、卑微人生,如 实写出中国人真实的生存状态; 通过文学来传播一种启蒙主义思想,唤起 “人的觉醒”,促进“人生的改良” 。
Hale Waihona Puke (六)文学研究会的创作特点 1、文研会主要反映广大农民、妇女、知识分 子的命运,注重表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 2、问题小说是文研会主要表现形式。 3、文研会强调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生活。 4、文研会多为传统型作家,本土色彩较浓。
文学社团的兴起和发展
一、两大文学社团
(一)文学研究会
(二)创造社
文学研究会
一、文学研究会的成立
(一) 成立时间: 1921年—1932年 (二)发起人: 郑振铎、茅盾
(三)代表作家 周作人、冰心、叶绍钧、王统照、许地山、朱 自清等。
(四)文学研究会成立的目 研究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 学。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
文学研究会诸作家的创作一、文学研究会1.文学研究会简称“文研会”,又称“人生派”。
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
发起人有周作人、朱希祖、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革新后的《小说月报》是“文研会”的会刊,还办有《文学旬刊》、《诗月刊》等刊物。
“文研会”主张文学要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并提倡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文研会”是我国现代第一个大型的文学社团。
1932年,该会活动基本停止。
2. “文研会”创作的二重性反映丑恶人生时的现实主义;表现理想人生时的浪漫主义二、叶圣陶及其创作(一)教育家.小说家.儿童文学作家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
曾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他于1919年开始用白话写作,是“文研会”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他的《稻草人》是我国现代最早的童话集。
(二)叶圣陶的小说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1.早期小说A.多写教育题材,探讨教育问题,有“教育小说”之称B.着力描写小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C.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2.分析代表作《潘先生在难中》A.潘先生形象(1)灰色知识分子形象(2)性格特征:苟安自私、卑琐庸俗、麻木不仁B.艺术特点:横截面的艺术结构,冷静、客观的叙述描写三、冰心及其创作(一)博爱者.女作家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冰心从小生活在一个温馨、富裕的家庭环境中,感受着爱的氛围,童年是在山东烟台的海边度过的,自然之美陶冶着她爱的情感。
1914 年,冰心考入教会办的北京贝满好中学,受基督教博爱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日后贯穿于她早期作品中的“爱的哲学”。
五四运动爆发时,冰心开始了文学创作,并成为我国现代第一位著名女作家。
(二)冰心的早期创作1.“三位”一体的创作基本主题:爱母亲、爱儿童、爱自然A.小说:处女作《两个家庭》,成名作《斯人独憔悴》,代表作《超人》B.诗歌:小诗集《繁星》、《春水》C.散文:代表作《寄小读者》2.爱的哲学与冰心创作A.反封建的启蒙B.臆想的社会处方(三)冰心与叶圣陶创作风格的比较冰心小说叶圣陶小说思想内涵表现爱与美的人生理想再现灰色的社会人生人物形象性格模糊、概念化性格鲜明、典型化艺术表现演绎故事、主观抒情与议论较多注重细节的真实性,冷静客观地叙写创作方法有浪漫主义色彩现实主义四、许地山、王统照及其创作(一)许地山1.许地山(1893——1941)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
一、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成立时间:1921年1月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
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小说月报(1910/8-1932/1)•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
《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小说月报>1910。
8-1932。
1)1910/7-1912/3 王蕴章主编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
5—1929)《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
“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
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
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
“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
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
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中国现代文学名词解释(大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专用,全面,精炼,适合背诵)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一>现代文学第一个十年流派、社团、理论、小说名词解释。
1 . 文学研究会文学研究会,是指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等十二人发起,以沈雁冰接编的《小说月报》内容经过了全面革新为其代用机关刊物。
后又相继创办了《文学旬刊》及《诗》月刊等刊物。
其总部后来迁至上海,1931年“一二八”事件发生,《小说月报》停刊,该会无形解散。
其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主张“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写法上一般倾向于现实主义,也借鉴自然主义。
他们的创作大都以现实人生问题为题材﹐产生了一批所谓“问题小说”。
因此被称为“人生派”或“为人生”的文学。
2. 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
于1921年6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等人发起。
其文学活动以1925年“五卅“为界,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主办的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前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求文学的“全”与“美”,侧重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推崇创作的“直觉”与“灵感”,主要受到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新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
主要成就: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等作品。
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以后新文学一支生力军。
后期的刊物主要有《创造月刊》、《文化批判》等。
其主要成员大部分倾向革命或从事革命实际工作。
主要代表人物李初梨、冯乃超等,除文学外,后期创造社刊物更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宣传。
与太阳社一起大力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2月,创造社为国民党政府封闭。
3. 问题小说“问题小说”是指五四以后的几年间(1919 -1925 )年形成的一种小说类型或题材热,是指那些反映政治、道德、教育、婚姻、恋爱等人生问题的小说。
问题小说在1919 年上半年《新潮》作家的创作中已露端倪,1919 年下半年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小说的发表后,开始形成风气。
中国现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自考)
长篇叙事诗。
李冰著。
新华书店1950年6月初版,被编入“中国人民文艺丛书”。
这是作者写于1948年10月,改于1949年4月的一首反映农村土改斗争的长诗。
在这首歌谣式的长诗里,作者着力塑造了赵巧儿这一农村女性的形象。
通过她在旧社会的不幸遭遇和在斗争中的成长过程中的描写,揭露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压榨,反映了埋藏在她心底的不可磨灭的阶级仇恨,歌颂了她不折不挠、牢不可摧的战斗精神。
全诗成功地运用了解人物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民间歌谣的多种表现手法。
语言活泼生动、新鲜,抒情细腻而简练。
赵巧儿的明朗的性格、渐变的内心世界是与其所处环境相一致的,具有较为强烈的真实性和艺术感染力。
93.《白毛女》《白毛女》是由贺敬之、丁毅执笔,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的我国最早出现的一部大型歌剧。
它是根据流传在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故事创作的,深刻地表现了农民与封建势力的矛盾,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和解放区的光明,揭示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的主题。
《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石,它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新歌剧走向成熟,它是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94、七月诗派:是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因胡风主编《七月》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藜、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诗,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雄浑的总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而多斯草原》,鲁藜的《泥土》等是七月诗派的代表作。
95、诗歌的“三美”诗歌的“三美”是由闻一多倡导的,是他对新诗理论做出的贡献。
“三美”理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
它是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
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现代文学三十年重点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许地山,叶圣陶等12人,后发展为170多人。
重要会刊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他们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
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 1921年6月在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人。
主要刊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
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该社成员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以1925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后期提倡“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3、新月社 1923年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成员大多是欧美留学生。
代表刊物有:《诗镌》、《晨报副刊》、《新月》。
他们思想上倾向自由主义,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而又称“新格律诗派”,在诗作上有建树的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人。
4、问题小说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进程中第一个潮流,出现在1919年下半年到1922年间,代表作家有冰心,许地山,叶圣陶,庐隐,王统照,他们以五四新文化作为参照,重新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并通过小说的形式加以艺术的表现,文学研究会作家的问题小说广泛涉及婚恋,教育,就业,家庭,妇女,儿童等问题,作家们对社会弊端的敏锐感悟使五四文学具备了强烈的启蒙色彩和理性批判精神,不足之处是由于急于要表达作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生的思考,社会功利倾斜使其不免带有观念化与抽象化陋病,人物形象被社会问题冲淡,削弱了作品的审美价值,代表作有冰心的《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
文学社团
影响:文学研究会在反对封建主义、反对鸳鸯 蝴蝶派的游戏文学方面采取了一致的态度,不 仅反对旧礼教,也反对旧文学,对《礼拜六》、 《游戏杂志》一类刊物进行了有力斗争扩大了 新文学的读者阵地和影响。
沈在1921值1922年间担任 《小》的主编,通过大规模 向读者介绍世界文坛消息和 外国各种文学思潮流派,给 中国读者带来一种前所未有 的世界性眼光。并在“为人 生”的旗帜下贯穿了一种革 命文学清晰的风格。
五四运动 爆发,在其影响下,沈开始专注于文学,翻译介 绍契科夫,托尔斯泰等大量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并形成早期 的文学观。
文学社团
1.文学研究会
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 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 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12人,会员有 200余人。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 学”。为人生而艺术。是文学史上的人生派。
叶圣陶的编辑品味——小品文
这种提倡使《小说月报》从以前的为革命服 务的功利性,以及注重学术的抽象化中轻盈 起来,走向一种类似音乐化、书法化的审美 文学风格。这给刊物带来一种轻松有趣的别 样风格。而且这种风格在文研会无形解体后 继续发扬,自成一格。
2.创造社
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 的社团之一。
“杂感”与“美文”,是精神自主的个人所呈现出的 心灵世界的不同方面。“杂感”更多地关注社会,而 “美文”则带着更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信息,但思想的 自由和判断的独立则是共同的。对现代散京成立,因创办《莽原》周刊而得名。 主要发起人韦素园、向培良等人,都是受到鲁迅指导的文学青年。 6、未名社:1925年成立于北京。发起人鲁迅,主要成员有韦素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著名社团简介文学研究会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成立最早的文学社团。
1921年1月4日在北京正式成立(后迁上海),发起人有郑振铎、沈雁冰(茅盾)、叶绍钧(叶圣陶)、孙伏园、朱希祖、郭绍虞、耿济之、周作人、许地山、瞿世英、蒋百里、王统照共十二人。
成立时发表有《文学研究会宣言》及《文学研究会简章》。
后来陆续加入的有冰心、庐隐、朱自清、王鲁彦、老舍、胡愈之、刘半农、刘大白、彭家煌、朱湘等,共一百七十余个会员。
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参加者后来有许多成为对中国新文学运动与其它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物。
文学研究会提倡新文学,反对封建的旧文学:提倡“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
其创作倾向于现实主义,以现实人生为题材。
写出了一批反帝反封建的“问题小说”,反映出社会时代的风貌。
该会主办的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周报》、《诗》月刊等。
翻译和介绍了外国文学,尤其是俄国和许多压迫民族的文学。
同时注重出版新文学创作的《文学研究会丛书》。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之多、影响之大,以及在流派发展特色上的鲜明突出,使其成为新文学运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文学团体。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1932年初《小说月报》停刊后,文学研究会也就基本停止了。
创造社创造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另一个著名的新文学团体,也是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团体之一。
1921年6月创造社在日本东京成立。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他们是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
该社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周刊》、《洪水》、《思想》及《文化批判》等十余种刊物。
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是跟文学研究会的“人生派”相对立的“艺术派”。
崇尚天才,表现自我,追求个性解放。
强调“直觉”、“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倾向于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与他的译作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郁达夫的小说集《沉沦》,是该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尤其在文学青年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
简析文学研会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简析文学研会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文学研会的背景和成立三、文学研会对新文学的贡献四、结论正文【引言】中国新文学自 20 世纪初兴起以来,历经了百年风雨,不断发展演变。
在此过程中,众多文学团体和研究机构为新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文学研会(中国文学研究团体)作为我国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研究机构之一,对中国新文学的贡献尤为突出。
【文学研会的背景和成立】文学研会成立于 1921 年,是新文化运动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文学研究团体。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众普遍呼唤民主与科学,以振兴民族文化。
文学研会的成立,旨在团结和组织文学工作者,共同探讨文学问题,推动新文学的发展。
【文学研会对新文学的贡献】1.开创新文学研究先河文学研会自成立之初,便将研究新文学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它不仅对新文学的理论进行深入探讨,还对新文学创作、批评、史料整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
这些研究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学术资源,开创了新文学研究的先河。
2.培养新文学人才文学研会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学者和批评家,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文学研究和创作。
在文学研会的平台上,他们相互切磋、共同成长,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新文学人才,其中包括茅盾、巴金、鲁迅等文学巨匠。
3.推动新文学创作与批评文学研会通过组织各种文学活动,如座谈会、讲座、征文比赛等,激发了广大文学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推动了新文学创作的发展。
同时,文学研会倡导用批评的武器,对旧文学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以促进新文学的繁荣。
4.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文学研会积极倡导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通过研究和传播民族优秀文学作品,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文学研会鼓励文学工作者发挥文学的战斗作用,为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力量。
【结论】总之,文学研会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的成立和贡献,不仅推动了新文学的繁荣发展,还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
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
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
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为人生而艺术。
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
主要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
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
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
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
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他们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等。
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
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注重文学的美感作用。
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
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
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湖畔诗人:1922年4月成立于杭州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人物有汪静之、潘漠华、应修人、冯雪峰四人,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出版,并因此得名“湖畔诗人”,同年八月,汪静之的诗集《惠的风》出版。
文学研究会(1921-1932)的翻译活动
文学研究会(1921-1932)的翻译活动本文以勒菲弗尔的操纵理论为基础,对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旨在探索翻译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为引言部分,引出论文主题,并阐明研究目标、选题理据、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对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在文献综述部分回顾和总结了先前的研究。
第三章对文学研究会的翻译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在翻译选材方面,文学研究会侧重俄国和被压迫民族文学、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近现代文学。
在翻译策略方面,该社团提倡直译,吸收外国语言的特色来丰富白话文。
文学研究会的翻译活动反映了其“文学为人生”的文学观和建设新文学以改造社会的诉求,这也反映了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对其翻译实践的操纵。
但作者同时指出,这种操纵不是决定性的,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译者的选择也受到其它因素如读者的接受程度的影响。
第四章总结和分析了该社团对于翻译理论问题的讨论,包括可译性、翻译的目的和功能、欧化以及间接翻译。
文学研究会是二十年代第一个组织大规模的翻译讨论的社团,这些讨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深化了人们对翻译的认识,促进了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
第五章探讨了该社团的翻译活动对翻译文学、中国文学、文化以及社会的重要影响。
文学研究会对于外国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的全面介绍以及对翻译问题的理论探讨促进了中国翻译文学的发展。
同时,它提倡语言的欧化,丰富了现代汉语。
它介绍了新的文学体裁、文学概念和写作方法,对作家创作以及建设新文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它翻译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介绍了西方个人解放及婚姻自由等思想,培养了现代读者。
第六章为结论部分,总结本文主要发现以及局限性。
限于篇幅,一些问题比如译者主体性以及赞助人对其翻译活动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文学研究会
文学研究会
现代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社团,也是最早成立的新文化社团。
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有沈雁冰、郑振铎、周作人、王统照、叶绍钧等12人。
后来谢冰心、朱自清等也参加了。
这些作家对文学的看法一致,曾经提出“为人生而文学,为人生而艺术”的主张,文学史上称之为“为人生派”。
社团以《小说月报》为会刊。
作家们创作题材多为“问题小说”,创作手法多为现实主义。
工作成就有:介绍弱小国家作品,学习其表现人生的态度,借鉴其表现手法;培养大批青年作家;写反映人民苦难的作品,为反封建做贡献。
五卅后该社团活动减少,1932年解散。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汇总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12人。
刊物:有《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月刊等。
以研究介绍外国文学、整理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强调文学与人生的意义,被称为"人生派"。
受19世纪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影响,注重写实主义创作方法。
1932年《小说月报》停刊,终止活动。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
成员是留日的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以及后来加入的彭康、朱镜我、冯乃超等。
出版《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等。
强调创作"本着内心要求",崇拜天才,讲求文学的全与美,宣传文学的无目的性,提倡为艺术而艺术,被称为艺术派。
受欧洲启蒙主义、浪漫主义、颓废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影响,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
1929年2月该社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3、湖畔诗社:1922年4月,应修人、冯雪峰、阿Q的不觉悟还表现在他对辛亥革命的态度和认识上。
他由对革命的深恶痛绝到神往革命,其态度的变化并非政治上的真正觉醒。
其对革命的认识是幼稚、糊涂和错误的。
(2)阿Q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即缺乏明确的自我意识,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而是用虚假的胜利在精神上自我安慰,或者说在幻觉世界中变现实的真实失败为精神上虚幻的胜利。
表现为妄自尊大、自轻自贱、以丑为美、欺弱怕强、麻木健忘。
(3)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广泛而深远:首先,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这一形象画出了国人的魂灵,暴露了国民的劣根性,达到了"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效果,体现了对其"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阿Q性格被作为国民性的最劣表现加以鞭挞,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
新文学社团与流派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
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孙伏园、叶绍钧等12人。
周作人起草了《文学研究会宣言》,把经过革新的《小说月报》作为会刊。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被看作是“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
2、创造社1921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
最初的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等人,都是当时在日本留学的学生。
他们先后创办《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洪流》等十余种刊物。
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比较重视文学的美感作用。
作品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
后期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
3、新月社是稍后出现的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社团。
1923年由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在北京发起,他们多系英美留学生。
新月社开始以聚餐会的形式活动,后来发展成新月俱乐部。
1928年以前的前期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在诗歌创作上卓有建树的诗人有徐志摩、闻一多、朱湘、饶梦侃、孙大雨等。
4、其他文学社团。
还有一些比较活跃的文学社团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贡献。
其中有①与文学研究会倾向相近的语丝社、未名社、莽原社等。
②与创造社倾向相近的有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③1922年3月成立于杭州的湖畔诗社,以写作爱情诗闻名。
成员有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四人,1922年4月出版了他们的诗歌合集《湖畔》。
他们被称为“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人”。
问题小说指五四时期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个小说群体,标志着中国现实主义新小说的发端,其作家主要由文学研究会的成员构成。
《文学研究会成立》课件
如何将文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为推动中国文 学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感谢观看
THANKS
发起人贡献
他们共同倡导新文学运动 ,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 发展。
成立经过
筹备阶段
发起人通过多次讨论和协商,确 定了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和组织架
构。
成立大会
1920年11月,文学研究会在北京 正式成立,通过了研究会章程,选 举了领导机构。
发展历程
研究会成立后,积极开展文学创作 、评论、翻译及推广新文学等活动 ,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03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和理念
宗旨
推动文学发展
文学研究会致力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学 的发展,通过开展文学研究、创作和 批评活动,为中国文学的繁荣做出贡 献。
服务社会
文学研究会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过 文学作品反映人民心声,为社会发展 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促进文化交流
文学研究会积极开展与国内外文学界 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外国优秀文学作 品和文学理论,推动中国文学的国际 化进程。
对后世的启示和影响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告诉我们,一个文学 流派的兴起和发展需要有一批志同道合
的文学家共同努力和推动。
文学研究会关注社会现实、为人民呼吁 的创作理念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传统
。
文学研究会的国际化视野和对西方文化 的借鉴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 有益的启示,对当今中国文化的发展仍
《文学研究会成立》 ppt课件
•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背景 • 文学研究会的成立过程 • 文学研究会的宗旨和理念 • 文学研究会的成员和作品 • 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文学研究会的成立(1921-1932)一.【教学要点】一.背景及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二、【基本内容】1.背景成立时间:1921年1月地点:北京来雨轩公园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耿济之、郑振铎、瞿世英、王统照、茅盾、蒋百里、叶绍钧、郭绍虞、孙伏园、许地山,共12人。
成立宣言:(周作人执笔,1921-1-10《小说月报》12卷1号)联络感情:希望大家时常聚会,交换意见,可以相互理解,结成一个文学中心的团体。
增进知识:希望渐渐造成一个公共的图书馆研究室及出版部,助成个人及国民文学的进步。
建立著作工会的基础: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
所以我们发起本会,希望不但成为普通的一个文学会,还是著作同业的联合的基本,谋文学工作的发达与巩固。
2.文学研究会的主要刊物1.小说月报2.文学旬刊3.诗⑴小说月报(1910/8-1932/1)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32)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原仅是一家印刷店,一台机动印刷机和两台手动印刷机,只印刷名片和成印小额商务印刷业务1903年,接收日本印刷所拍卖的设备,成为上海最先进的印刷所。
由印刷业向出版社的发展。
《华英初阶》教材畅销,1902年创办编译机构,聘请张元济主持编译事务。
文学刊物:绣像小说、东方杂志、小说月报等《小说月报》1910.8-1932.1)1910/7-1912/3王蕴章主编1912/4-1917/12 恽铁憔主编1918/1-1920/12 王蕴章主编1920年1月,开设“小说新潮栏”,茅盾主持该栏目。
1921/1-1922/12 全部改革,茅盾主编1923/1月—1927/4 郑振铎主编(14卷1号-18卷5号)1927/5—1932/1 叶绍钧、徐调孚主编《时事新报·文学旬刊》(1921。
5—1929)《时事新报》1907-12创刊,是研究系在上海的言论机关,由张东荪主编。
1921-3月,郑振铎从北京铁路管理学校毕业来到上海火车南站当练习生,不久即被张东荪聘为《时事新报·学灯》副刊的主编。
接编《学灯》后,郑振铎征得张东荪的同意,在《时事新报》上开辟了一个新文学副刊《文学旬刊》,于1921年5月10日正式创刊。
该刊宣言表示要“为中国文学的再生而奋斗”,“一面努力介绍世界文学到中国,一面努力创造中国的文学,以贡献于世界的文学界中”。
《文学旬刊》满一周年后,便发展为文学研究会的定期刊物。
文学旬刊《文学旬刊》1921-5-10——1923-7-22 ,80期《文学周刊》1923-7-30——1925-5-4,81-171期《文学周报》1925-5-10——1929-12-23,172-380期《诗》1922/1/15—1923/5/15 共2卷7期)以中国新诗社名义编辑,中华书局出版发起人:朱自清、叶圣陶、刘延陵、俞平伯编辑:叶圣陶、刘延陵二、文学研究会的文学主张:为人生的文学1、周作人在成立宣言三中说:将文艺当作高兴时的游戏或失意时的消遣的时候,现在已经过去了。
我们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治文学的人也当以这事为他终身的职业,正同劳农一样。
2、茅盾为人生与“写实主义”的倡导生平和文学活动大事1896年7月5日生。
父亲沈永锡、母亲陈爱珠1903年,入私塾读书。
1905年父亲病逝1913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读书1916年毕业,8月入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
1918年3月与孔德沚结婚。
1920年1月主持《小说月报》的“小说新潮”栏1921年成立文学研究会,改革《小说月报》;2-3月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后转为共产党员。
1923年辞去《小说月报》主编,调国文部。
夏,到上海大学任教。
1925年12月任上海特别党部宣传部长。
1926年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后留在广州工作,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1927年1月去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
4月,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
7月离开武汉去南昌。
8月回到上海,被国民党通缉。
《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1920-1-10《东方杂志》17卷1期)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
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决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
……从这里研究得普遍的弱点,用文字描写出来,这才是表现人生的文学。
《新旧文学之评议》(1920-1-25《小说月报》11卷1号新文学是进化的文学,进化的文学有三件要素:一是普遍是性质;二是有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能力;三是为平民的非一般特殊阶级是人生。
唯其是注重表现人生、指导人生的,所以我们要注重思想,不重形式;唯其是为平民的,所以要有人道主义的精神。
写实主义倡导(1921-1923)《小说月报·改革宣言》(1921-1-20《小说月报》12卷1号)写实主义的文学,最近已见衰退之象,就新世界观只立点而言之,似已不应多为介绍,然就国内文学界情形而言,则写实主义之真精神与写实主义之真杰作未尝有其一二,故同人以为写实主义在今尚有切实介绍之必要。
《评四五六月的创作》(1921-8-10《小说月报》12卷8期)我对于现今创作坛的条陈是“到民间去”;到民间去经验了,先造出中国的自然主义文学来。
否则现在的新文学创作要回到“旧路”。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小说》(1922-7-10《小说月报》13卷7号)旧派小说技术上共同的错误是:1、他们连小说重在描写都不知道,却以“记帐式”的叙述法来做小说。
2、他们不知道客观的观察,只知道主观的向壁虚构。
3、思想上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游戏的消遣的金钱主义的文学观念。
要排除这三层错误观念,我以为须得提倡文学上的自然主义。
新派小说犯了和旧派相同的错误。
不能客观的描写、内容单薄用意浅显。
自然主义何以能担当这个重任——自然主义者最大的目标是“真”,最大的好处是真实与细致。
专记连续的许多动作的“记帐式”的作法,和不合情理的描写法,只有用这种严格的描写法方能校正。
自然主义者事事必先观察的精神也是我们所当引为“南针”的。
自然派作家,把科学上发现的原理应用到小说里,并该研究社会问题,也能救治内容单薄与用意浅显两个毛病。
3、郑振铎的文学观念——文学是人生的反映、是感情的产品《血与泪的文学》(1921-6-30《文学旬刊》6号)我们所需要的是血的文学、泪的文学,不是“雍容尔雅”“吟风啸月”的冷血的产品。
《文学与革命》(1921-7-30《文学旬刊》9号)文学本是感情的产品。
它最容易感动人,最容易沸腾人们的感情之火。
《新文学观的建设》(1922-5-11《文学旬刊》37号)文学是人生的自然的呼声。
人类情绪的流泻于文字中的,不是以传道为目的,更不是以娱乐为目的。
而是以真挚的感情来引起读者同情的。
三、文学研究会的小说创作1、冰心(1900——1999)的创作年谱:1900-10-5,生于福州1912 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1914秋考入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18秋考入北京协和女子大学预科(1920年该校并入燕京大学),两年后该学文学本科1919 五四运动期间,被选为学生会秘书9月,处女作《两个家庭》发表。
1921 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 1月,《繁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5月,《春水》由北新书局出版《超人》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从燕京大学毕业,获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奖学金,8月赴美留学,学习英国文学。
1926 5月,《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获威尔斯利女子大学硕士学位,归国1926-1936 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 6月,同社会学家吴文藻1936 夏,去美国参加哈佛大学校庆,后去欧美访问一年。
1938 9月,迁居昆明1940 冬,迁居重庆,从事文化救亡工作1946年冬-1951年秋,全家去日本,任东京大学的中国文学课的教授1951 秋,归国。
文学创作——以问题小说创作走上文坛1919-9-18、22《晨报副刊》,《两个家庭》1919-10-7、11《晨报副刊》,《斯人独憔悴》1919-11-22、26《晨报副刊》,《去国》1920-1-6、7《晨报副刊》,《庄鸿的姊姊》1921-4《小说月报》12卷4号,《超人》1923年5月《超人》小说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笑》《超人》《爱的实现》《最后的使者》《离家的一年》《烦闷》《疯人笔记》《遗书》《寂寞》《往事》等小说、散文。
1930年1月,《往事》由开明书店出版内收《悟》《六一姊》《别后》《往事》《剧后》《梦》《到青龙桥去》1932年7月,《姑姑》由北新书局出版内收《姑姑》《第一次宴会》《三年》《分》等小说1933年10月,《去国》由北新书局出版内收《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去国》《世界上有的是快乐……光明》《最后的安息》《一个兵丁》《一个军官的笔记》《是谁断送了你》《三儿》《鱼儿》《一个不重要的军人》小说主题:《去国》具有浓郁的时代文化气息:青年与社会、家庭的冲突、女子问题、下层人的遭遇《超人》对人生的哲思:爱与童心《往事》对美丽女性的赞歌小说艺术的探索两种结构方式:短截面与“记述体”由表现主题向表现人物的转变由主观议论到客观表现几篇技巧较好的小说:《一个兵丁》《是谁断送了你》《三儿》《六一姊》《剧后》散文、诗歌影响最大1922-1-1起,在《晨报》发表短诗《繁星》1923-1 《繁星》诗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小诗164首。
1922-3-21起,在《晨报》发表短诗《春水》1923-5 《春水》由新潮社出版,收短诗182首。
1922-10 《小说月报》10卷发表散文《往事一》1923-7-24 《晨报》新开“儿童世界”栏目,7-25 为《晨报·儿童世界》写《寄小读者·通讯一》1924 在青山沙穰疗养院写出《寄小读者》通讯十二封,及《往事二》1926 《寄小读者》由北新书局出版2.乡土小说流派一、兴起及其特点:1、1923年左右出现,主要是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未名社的作家,作品多发表在《晨报》、《京报》、《语丝》、《莽原》、《未名》和《小说月报》。
小说月报:王任叔《疲惫者》1925-11-16卷11号许杰《惨雾》1924-8-15卷8号,《赌徒吉顺》1925王鲁彦《柚子》1924-10-15卷10号《黄金》1927晨报副刊黎锦明《侥幸》1924-12-4、10《出阁》1926-2《沉钟》许钦文《疯妇》1923-11-18、20《到家的晚上》1924-10语丝废名《浣衣母》1923作《竹林的故事》1925-4-14期《河上柳》1925-4作莽原台静农《天二哥》1926-9-1卷18期《拜堂》1927-6-2卷11期2、首次将这种小说创作命名为“乡土文学”的是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