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复习
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答题。 (二)阅读《论语》中的两段文字,然后答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 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 也,小子呜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 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 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 第二则“ 指的是什么?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什么?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 2)孔子一方面强调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 孔子一方面强调“ 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 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 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 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肯定孔子的思想); 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肯定孔子的思想); 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 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 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 不同的对待方式。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 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 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 当去声讨他。 当去声讨他。
道德为根本,才能为道德所用才是善用,反 道德为根本,才能为道德所用才是善用, 之为误用。人们不重视道德而重才能, 之为误用。人们不重视道德而重才能,因为 只看到才能的功效而勿视才能违背道德所用 时的危害。 时的危害。 根本原因在后羿自己,不在学生。( 。(1 根本原因在后羿自己,不在学生。(1分) 后羿没有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审查和道德教 对学生缺少道德上的约束力。( 。(1 化,对学生缺少道德上的约束力。(1分) 后羿自己本身也没有做好学生的道德模范, 后羿自己本身也没有做好学生的道德模范, 对学生没有形成道德上的感召力量。( 。(1 对学生没有形成道德上的感召力量。(1分)
《论语》为政以德
• 意义阐释:
• 子贡问政治,孔子答复得很简要。如何来办政治?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就是这三条。 「足食」,就是粮食要充足,这属于经济建设的范畴, 粮食就代表了所有的物质生活。「足兵」,就是兵力 要充足,国防、警察、军队这些,我们现在讲的国家 机器,这个要强大。还有一个,就是「民信之矣」, 那就是要取信于民,国家就是政府,如果人民不能够 相信政府了,这个国家也就有危机了。所以谈到政治、 治国,孔子举出这三个方面,当然这三个方面都是非 常有必要的。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 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 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 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 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氏兼并颛臾的企图,并阐发了孔子以礼治国为政以德的主张。
•
2、冉有和季路当时都是季康子的家臣。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两人都为孔子弟子。见:谒见。
•
3、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当时季氏专制国政,与鲁哀公的矛盾很大。他担忧颛臾会帮助鲁哀公
削弱自己的实力,所以抢先攻打颛臾。
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萧:古通“肃”。这里借指宫廷。
• 译文
•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
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有!我恐
怕该责备你了。那颛臾,从前先王把他当作主管东蒙山祭
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
要讨伐它呢?”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
为政以德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翻译:孔子说:“以道德来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它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为政以德》译文:一、原文解读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是孔子对于为政者应当如何治理国家的重要论述。
孔子认为,为政者应当以道德为本,以身作则,如此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为政以德”,意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这里的“德”,不仅指个人的品德,也指国家的政治道德。
孔子认为,政治道德是国家治理的根本,只有政治道德高尚,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譬如北辰”,意为比喻北辰。
北辰,即北极星,它位于天空的北极,不动不摇,永远指向北方。
这里用北辰来比喻为政者,意在强调为政者应当像北辰一样,居于国家政治的中心,引领国家发展方向。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为安居在自己的位置上,而所有的星星都围绕着它。
这里用星星来比喻百姓,意在说明为政者应当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使百姓心悦诚服,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
二、译文阐述1. 引言孔子在这句话中,强调了为政者应当以道德为本,以身作则。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政治道德的重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解读(1)为政以德“为政以德”,意为用道德来治理国家。
这句话的核心思想是,政治道德是国家治理的根本。
只有政治道德高尚,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
(2)譬如北辰孔子用北辰来比喻为政者,强调为政者应当像北辰一样,居于国家政治的中心,引领国家发展方向。
北辰不动不摇,永远指向北方,象征着稳定和坚定。
为政者也应如此,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为国家和百姓谋福祉。
(3)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用星星来比喻百姓,说明为政者应当以高尚的道德品质,使百姓心悦诚服,共同维护国家的稳定。
星星围绕着北辰,象征着百姓对为政者的支持和信任。
只有为政者以德治国,才能赢得百姓的拥护,使国家繁荣昌盛。
3. 总结孔子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政治道德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
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一起学《论语》2.1为政篇——为政以德【为政篇导读】钱穆曰:孔门论学,最重人道。
政治,人道中之大者。
人以有群而相生相养相安,故《论语》编者以《为政》次《学而篇》。
《论语注疏》曰:《左传》曰“学而后入政”,故次前篇也。
此篇所论孝敬信勇为政之德也,圣贤君子为政之人也,故以“为政”冠于章首,遂以名篇。
【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白话】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德行,就像天上的北辰,安坐其处,众星绕向它而旋转。
”【释词】为政:治理国家,实施政治。
以德:治国者要以德行为根本来治理国家。
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其所得,若其所固有而不失,谓之德性。
为政者当以己之德性为本。
譬如:比如。
北辰:即天枢、天心,天之中,也叫北极,居北方。
北辰是无星处,不当视作“北极星”。
“凡天之无星处曰辰”。
古人认为天体圆,北辰天心此为最高处,名“赤道极”,称“北极者”,对南极言之;成周洛阳之地为地之中,在此处观北极处地36度,南极入地亦36度,中国在赤道北,只见北极。
居其所:安坐其处。
所,处所。
共:即“拱”,环拱围绕。
朱子曰: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
治国者,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修养自己,方可治国平天下,以自己之德行,为其下之表率,为天下之表率,以德服人,以德化人,有如众星之围绕归向于北辰而随之旋转。
之:指北辰天心。
【先贤精义】王夫之曰:辰非星,星非辰也。
北极有其所而无其迹,可以仪测而不可以像观,与南极对立,而为天旋运之纽。
秦蕙田曰:北极,天之至中。
谓之辰者,无星而有其位也。
北极正相对为南极,二极之中纮古今皆谓之赤道。
……“赤道”云者,赤犹“空”也;空设此道,以判南北七政不附丽而行也。
北辰,今谓之“赤极”,言其为赤道之极耳。
俗言“赤手、赤贫”,皆取“空”义也。
李惇曰:天行至健,其南北两端不动处,如门之枢。
雷学淇曰:北极亦非不运动,但居其所而不移耳。
犹之圣人治天下,但见其垂衣裳而天下治,不知“兢兢业业、一日二日万几”,其劳心者无已时也。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
《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为政以德》是一篇必学的文言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为政以德》课文翻译,供大家参考!《为政以德》课文翻译【原文】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
”【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
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
(2)北辰:北极星。
(3)所:处所,位置。
(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
【翻译】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
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
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
【原文】子曰:“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无邪(3)。
”【注释】(1)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无邪:此为《诗经61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
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后者较妥。
【翻译】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被用作教材。
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原文】子曰:“道(1)之以政,齐(2)之以刑,民免(3)而无耻(4),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注释】(1)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
前者较为妥贴。
(2)齐:整齐、约束。
(3)免:避免、躲避。
(4)耻:羞耻之心。
(5)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翻译】孔子说:“用法制禁令去引导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是求得免于犯罪受惩,却失去了廉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使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也就守规矩了。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
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贤 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讲求 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 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 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 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 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 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 是为了独自享用;(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 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 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 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相关成语: ①众星拱北:天上众星拱卫北辰。旧指有德的国君
③既来乊,则安乊:
在位,得到天下臣民的拥戴。 指贡献出自己的才能去担负职务。陈力, ②陈力就列: 献出才力。就列,归入行列。
把远人招来之后,又要使他们安定下 来。“来”、“安”都是使动用法。 ④分崩离析: 指当时鲁国不统一,已被季孙、孟孙、叔孙三家分割。 后用以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不可收拾。 发动战争。干戈,泛指武器,比喻战争。 ⑤大动干戈: 现在多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链接:这是孔子和弟子离开鲁国初到卫国时 的一次谈话。“庶、富、教”是孔子的治国三部 曲,反映了孔子的治国理念。 孔子的这一论述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在物质充裕的基础上提高精神素养,即先富 民后教民 由此可见,德政的手段有 富民、教民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 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 乊。”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教乊。”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
①“既富矣,又何加焉?” “何加”,即加何,下一步做什么。疑问代词 作宾语,动词宾语前置。 ②“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孰与”,即与孰,跟谁。疑问代词作宾语, 介词宾语前置。 ③“无乃尔是过与?” “尔是过”,即过尔,责备你们。是,代词,复 指前置宾语。“是字句”宾语前置,即用“是” 字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为政以德》课件
中庸思想
01
中庸思想概述
中庸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主张在处理问题时应该
采取适中的原则,避免过度或不及。
02
中庸思想的内涵
中庸思想认为在处理问题时应该采取适中的态度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
效果。同时,中庸思想也强调在处理问题时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ຫໍສະໝຸດ 03中庸思想的意义
中庸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平衡和稳定,有助于促
《为政以德》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儒家政治 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道德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为 后世的道德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
《为政以德》的思想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它启示我们 在治理国家和社会时,应注重道德建设,以人为本,实现社 会的公平正义和和谐发展。
02
《为政以德》的核心思想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仁爱思想
仁爱思想概述
仁爱思想是《为政以德》中的重要思 想之一,它主张君主应以仁爱之心对 待百姓,关心百姓的疾苦和福祉。
仁爱思想的内涵
仁爱思想的意义
仁爱思想对于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强调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 的权益和福祉,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 平与正义。
仁爱思想认为君主应以仁慈、关爱和 公正的态度对待百姓,尽可能地减轻 百姓的负担,增进百姓的福祉。
通过道德规范和准则,约束公职人员的行 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启示:如何借鉴《为政以德》
传统与现代融合
将传统道德观念与现代政治文明相结合,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治理模式。
德法并重
在法治的基础上,强调道德教化在治理中 的作用,实现德法互补。
榜样力量
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引领社会风尚 ,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升。
《论语》考点复习之为政以德
考题示范 2.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治国原则是怎样的?
明 确: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 只有当一个人的内心修养达到了一个君子的要求,他才能够为国家做事, 也才能做成事。在本章节中,孔子就明确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则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 而众星共之”,如果这样,就没有必要“杀无道,以就有道”,小人必然 会被感化。“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所以孔子反 对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统治者自身作出榜样 就是对百姓最好的教育。“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明 确: 观点示例:1. 法治、德政都是手段,两者相得益彰,互为补充。 观点示例:2. 德政是一种理想化的管理方式,现实生命力不大。学生丙:德 政是一种理想,基于人性本善,基于物质均匀。
《
论
语
为》
政 以
考
德点
复
习
之
考点解读
在治国的方略上,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 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 “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 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 要界限。
考点解读
德治的具体办法: 1.重教化,轻刑罚:
考题示范 3.孔子认为政治上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明 确: 养生(食)送死(丧)和祭祀。统治者要“节用而爱人,使民以 时”,他反对横征暴敛,认为“苛政猛于虎”。当自己的学生为季氏敛财 时,他公然号召其他学生“鸣鼓而攻之可也”。他劝鲁哀公减轻人民的赋 税,要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当然 这并不是说孔子主张均贫富。孔子主张的是上下各得其分(根据自己的名 分、地位,该得多少是多少,该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对于统治者而言 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当然,对百姓的教育是必须的: “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教什么?教之以礼、信、孝悌。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他 所追求、孔子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治理国家?
为政以德
★★★★★
思考:孔子主张“风行草偃”,又号召学生 对冉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 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 应该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 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 不加区分地运用,在特定的环境中和面对特殊 的人的时候,要有特殊的对待方式。冉有为季 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 并且冉有的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 人,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 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24.对这两种为政观进行简要评析。(4分)
孔子认为“法治”虽有 一定作用,但是有明显的缺 陷,所以推崇德治,反对法 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 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 必须依法治国。两种观点各 有侧重,各有偏颇,应该互 相补充。
①农民起义的“均贫富”是平均主义,取 消等级制度;孔子提倡以“等级制”为核心的 “礼”,“均无贫”是指“各得其分(不同等 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上下 相安”,是相对公平,还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 ② 这种思想对后代人的影响很大,甚至成 为人们的社会心理。就今天而言,这种思想有 消极的一面,讲究阶级差别,基本不适宜现代 社会。
★★★★★
南宫适问于孔子
主张尚德不尚力。孔子是道德主义者,他 鄙视武力和权术,崇尚朴素和道德。南宫适认 为禹、稷以德而有天下,羿、奡以力而不得其 终。孔子就说他很有道德,是个君子。后代儒 家发展了这一思想,提出“恃德者昌,恃力者 亡”的主张,要求统治者以德治天下,而不要 以武力得天下,否则,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特别注意:孔子称颂尧舜,主要是赞美尧舜高 尚的品德和德政,而不是“老死不相往来”的 原始社会朴野生活。孔子反对的不是文明的进 步,而是反对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为政以德
《论语》
为政以德
倪羽婷组
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
“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 “信”,二者有没有矛盾?
从孔子“均无贫” 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从孔子“均无贫”、有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 等言论看,孔子是认识到足民的重要性的,不能由 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 于他的去食主张就否认他的足民思想。 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去食一说,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对教民思想的强调。 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 孔子认为,于统治者而言,如果道德不行,不受百 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 姓爱戴,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就失了作为统治者 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的最根本的条件。这也体现了孔子的民本思想。
三、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 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 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均无贫”与“均贫富”含义不同。 “均贫富”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提出 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均无贫”则是 孔子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 阶级矛盾的主张。 “均贫富”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强烈维护 等级制度、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孔子不可能具有这种思想。朱熹的“各得其 分”则符合孔子的是自家人。 历史看,“先王以为东蒙主”,是自家人。 从地域看, 在邦域之中” 从地域看,“在邦域之中”。 从政治关系看,本就属于国家的臣子。 从政治关系看,本就属于国家的臣子。 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体现了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就是“均无贫, 孔子的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就是“均无贫,和无 安无倾”“修文德” ”“修文德 寡,安无倾”“修文德”。
“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及内在逻辑
“为政以德”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政治理念。
它指出,一个政治家必须具备正直、公正、诚信的道德品质,以及足够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才能有效地履行职责,为人民服务。
“为政以德”的政治智慧在于,它提出了一种以“德”为中心
的政治管理思想,把道德和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强调公正、公平、宽容、诚实、诚信等道德品质的重要性。
它强调,政治家应该把做人当做根本,把做事当做辅,把服务当做政治的本质,而不是追求个人利益。
“为政以德”的内在逻辑是,政治家必须拥有正直的思想和行为,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政治职责和职责,并以不懈的努力和高尚的品质,为民众谋取利益。
这种以德治政的思想,强调政治家不仅要具备知识、技能和能力,更要有正义、公正、诚实和诚信的道德素质,以此来建立政府的威信,赢得民众的尊重和信任。
“为政以德”的思想,既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新时代政治建设的基本理念。
如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为政以德”的理念融入实践,落实到日常政治活动中,使之成为指导政治实践的重要理念,发挥它的政治智慧和内在逻辑,为实现和谐社会建设和美好生活作出贡献。
1为政以德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 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 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 ——朱熹注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治
法治 “法治”是治国根本方略。通过国家强制力来 强迫人们遵守,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经济持续发 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重要举措。 “德治”是“法治”的根本保证。让人避免犯 罪最彻底的办法是要使人们内心有强烈的道德感 和羞耻心。 但有些情况仅用道德教化是不够的,必须辅之 以法治,要“法治”与“德治”结合。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 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 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 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 欺。卒下令。 ——《史记· 商鞅列传》
季氏将伐颛臾
陈力就列:能贡献才力,担任相应的官职。
虎兕出柙:比喻恶人逃脱或做事不尽责,主管者应负责。
①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 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 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风行草偃:风吹过的时候,草就倒伏。比喻用仁德感化,人们自然 心悦诚服。
②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 劝。” (1)通过季康子的话可以看出他是如何从政的? (2)孔子的回答表达了孔子怎样的为政思想?
“均无贫”是站在统治者立场上,主动来 调和阶级矛盾。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周公以王室至亲,有大功,位冢宰,其富宜矣。 季氏以诸侯之卿,而富过之,非攘夺其君、刻剥 其民,何以得此?冉有为季氏宰,又为之急赋税 以益其富。——朱熹注‟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一《为政以德》
从有若的谈话里,可知重民思想已深入孔门弟子之心。有若反对国君加重对人民盘剥,主张实行周代的“彻法”,有其进步意义,看来孔门的“恢复周礼”,还需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视为倒退行为。
03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孔子说:“自身的行为端正,就是不发命令,下面的人也知道 该怎么做;自身的行为不端正,即使三令五申也没有人听从。”
孔子所以提出“为政以德”是因为:
统治集团的道德风气对社会道德风尚有导向社会效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是实行“德政”的关键;
为了缓和消解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防止“民变”的扩大,首先要规范统治者的行为,谨慎对待与民众的关系,争得民心。
孔子崇拜周公“敬德保民”、“以德慎罚”的传统,汲取殷商失德亡国的教训和周朝有德而兴的历史经验。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季氏富于周公(1),而求也为之聚敛(2)而附益(3)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4)可也。” 「注释」 季氏富于周公:季氏比周朝的公侯还要富有。 聚敛:积聚和收集钱财,即搜刮。 益:增加。 鸣鼓:大张旗鼓,公开声讨。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有两种解释:一为“引导”;二为“治理”。前者较为妥贴。 齐:整齐、约束。 免:避免、躲避。 耻:羞耻之心。 格:有两种解释:一为“至”;二为“正”。
1
2
这里的对话实际上说的是儒家政治与法家政治的区别;儒家政治主张德治,以道德和礼教约束民众;法家政治主张法治,以政令、刑法驱遣民众。德治侧重于心,法治兼用,儒、法并行。
为政以德
为政以德
◎文/陈泰山
“为政以德” 语出 《论语·为政》: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认 为, 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君主就会像北极星被群 星围绕一样, 为百姓所拥戴。 孔子的“为政以德” 思想, 继承和发展了西周 的“明德慎罚” 主张。 对于春秋时期的列国混战, 孔子认为是“天下无道” 导致的。 他把“为政以德” 思想运用于社会政治领域, 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系列 措施, 形成了我国历史上儒家“德治” 思想的核心 内容。 孔子周游列国, 推行其“为政以德” 治国思 想, 希望通过对西周社会制度的改良, 变天下无道 为天下有道。 为政以德, 首先要爱民。 孔子认为, “古之为 政, 爱人为大”。 他告诫学生子张: “尊五美, 屏四 恶, 斯可以从政矣。” 所谓“五美”, 即“惠而不费, 劳而不怨, 欲而不贪, 泰而不骄, 威而不猛”; 所谓 “四恶”, 即“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 犹之与人也, 出纳之吝谓之有 司”。 “五美” 将惠民放在首位, “四恶” 将暴政苛 政放在首位。 行“仁政”, 是孔子德治思想的重要基 础, 是民本思想的重要发展。 为政以德, 其次要富民。 孔子提出“因民之所 利而利之” 的主张, 即允许人民牟利取财, 同时要 求统治者节用薄敛。 孔子在回答子贡问政时说: “足食足兵, 民信之矣。” 他把人民的富足看作政府 获得充足财源的基础, 主张民富先于国富、 国富建 立在民富的基础上, 这就是著名的“百姓足, 君孰 与不足; 百姓不足, 君孰与足” 思想。 为政以德, 还要以德教民。 孔子认为, 治理好 一个国家, 要有三个条件: “庶”, 即要有足够的 民, 有劳动力; “富”, 即发展生产, 使民富足; 最 后是“教”, 在庶、 富的基础上, 施行德教。 孔子基 于当时社会现实, 认为实施苛刑和暴政是行不通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赏析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赏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篇》。
其中,“北辰”是指北极星,它在天空中的位置非常稳定,不会随着时间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位置。
因此,“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意思是说,一个君主或领袖应该像北极星一样,稳定地居于自己的位置上,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以此来引领和影响其他的人。
同时,北极星所处的位置也会吸引其他星体围绕它旋转,因此这句话还暗示着,一个道德高尚、稳定坚定的领袖,会得到其他人的支持和追随。
这句话是孔子对于君主和领袖的一种期望和要求,强调了道德和稳定的重要性。
它不仅适用于古代的统治者,也适用于现代的各级领导者,提醒他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道德操守和行为,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引领和影响身边的人,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原文及翻译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怎么翻译.子曰:“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众星共(4)之.”【注释】(1)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说统治者应以道德进行统治,即“德治”.(2)北辰:北极星.(3)所:处所,位置.(4)共:同拱,环绕的意思.【译文】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从字面来理解很容易,但是重点在“政”和“德”.此“政”非当下所讲的政治,而是指一个团体,一个组织.这里的“德”也可以笼统的指道德,但理解为“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思想”更确切一些,就是为人师表,要作表率.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要想管理好一个团队或组织,从行为上,自己必须身体力行,成为表率;从思想和战略上,自己要明白这个团队的使命和任务并且坚定不移,就像天空中的北斗星,处在他应在的位置,永远是那么的从容和淡然.白天,大家见不到他;而当夜晚大家看不清前面的路时,就会看到灿亮的北斗星,指示着自己前行的方向.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多用竹简写字,因为刻字的艰难,所以在语言的表述和修辞方面往往凝炼至极,初看这十六字,意思很明白,但是如果细细咀嚼,其回味悠长.“北辰”,就是我们东方文化所说的北斗七星,西方文化所讲的大小熊星座.在夜晚,我们从浩瀚的夜空中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北斗七星和他不远处的北极星.古代的天文学家发现,一年四季,天体星座的移动,好像都是以北极星作为中枢,在听从他的指挥和调遣,众星拱卫着他,绕着他转动.白天,北斗星隐去,没有人感觉到他的重要,甚至没有人感觉到他的存在;可当夜晚,面对黑暗,人们内心茫茫然而不知道迈向何方时,北斗星如约而至,给大家指引着方向,让大家辨别自己应该到达的目标.一个管理者,如何达到北斗星的境界而让他的追随者愿意围绕着他,听从他的指挥呢?我们先看看北斗星的“德”.不管春夏秋冬,刮风下雨,只要夜幕降临,我们就可以看到北斗星,亘古不变.国内很多经营比较好的企业,其管理者大都是严以律己的人,并且极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在国内外很多成功学大师的著作中,我们都能够看到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善用时间管理是延长寿命的最佳方法,待人接物的诚恳是交朋友的最好方法.山东青岛双星集团的老总汪海和江苏泰州春兰集团的老总陶建幸每天第一个到公司,晚上深夜才离开,正是因为他们这种旺盛的激情和身先士卒的表率,才能够感染整个团队,从而使这两个区域小厂成为全国知名大企业.中国这样的企业家很多.白天,大家感觉不到北斗星;夜晚,大家也感觉不到北斗星.可当你迷路的时候,只要你抬头仰望,只要你知道如何使用北斗星,只要不是乌云盖顶,你就会看到北斗星在夜空中冲你眨眼,给你力量,给你希望.那么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呢?当员工加班加点努力工作,当员工顺利地完成着艰巨的项目,当员工斗志昂扬专心创业的时候,他们感受不到谁在管理他们,感受到的是顺畅的制度,多劳多得的激励,和谐的沟通.可当他们遇到挫折和困难而不知所措时,你会出现在他们的身边,去帮助他们,引导他们,启发他们,使他们看到方向,看到不远处的成功.伴随着全体团队的努力,企业欣欣向荣,年底喝庆功酒时,员工的脸上闪动着激动而幸福的光芒,而你会像一位长者,看着他们取得的成功,为他们高兴和自豪,不去和他们抢夺功劳、名气和利益,因为这是身为管理者应该做的.“居其所”,北斗星不随便乱跑,不胡乱指挥,而是待在他应该待的位置,知道自己的职责范围,不越权,不逾矩.我们很多企业的老总,因为企业是自己的,总是不放心下属的工作,授权又不放权,就像曾经的黄金组合“王文京和何经华”一样,王文京用500万的高薪请来了高人何经华,希望可以让用友国际化,可其尽管对何以礼相待,但并没有真正放权,让何经华在痛苦地扮演了两年的首席运营官和公司内最高层销售员的角色后挂冠离去.由于国内有不少这样不甘于“居其所”的管理者,就出现了“高层管理者干中层管理者的工作,中层管理者干员工的工作,员工反而无事可干”的现象,人员流失成为一种必然!如果大家读读中外企业家传记会发现,中国一些企业家太重要也太辛劳了,事无巨细都要亲自处理,一人成败决定企业存亡,繁重的工作压得他们喘不过气,甚至累死在岗位上.反观外国企业家,潇洒得很,掌管GE的韦尔奇居然还有时间搞了三次耗时费力的婚变.企业家劳累与潇洒的背后是企业人治与法治的差别,也就是企业家能否“居其所”,公司是自己的,自己制定的规则首先自己要遵守,不遵守就只会是人治,就只能自己找累受,累自己也累别人!居其所还有一个含义:作为管理者,不论高低,你对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要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自己要做的任何事情,一开始你就要先透彻地了解他的本质,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目标设定团队能否承受?执行过程会发生什么问题?这个计划的利弊是什么?等等.只有这个项目的管理者对这个项目的全过程明了于心才能够从容淡然地坐在指挥部里指挥若定,才不会心里一发虚就改变目标和决策,或者去随随便便干预项目的进展.只有你可以预见项目的进展过程并随时给团队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团队成员才会心甘情愿围绕在你的周围,甘愿听从调遣.毛泽东当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青年人一步步成为众人敬仰领袖,对外打败了日本军队、国民党军队和美国军队,对内征服了苏联留学生、德国军事专家和一个个桀骜不驯的大将,并让大家心甘情愿听从他的指挥,靠的不是阴谋诡计,不是小恩小惠,不是威逼利诱,而是其。
为政以德
特殊句式: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特殊用法: 修文德以来之
无乃尓是过与?
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 是谁之过与?
既来之,则安之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孔子为何不同意伐颛臾? 一是颛臾乃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城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是社稷之臣,不当伐 孔子如何反驳冉有的辩解? 引用论证 比喻论证
【评析】 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孔子主张 “礼治”、“德治”,这不单单是针对老百姓 的,对于当政者仍是如此。当政者本人应当庄 重严谨、孝顺慈祥,老百姓就会对当政的人尊 敬、尽忠又努力干活。
(12)【原文】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 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 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4•5)
(9)【原文】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 不正,虽令不从。” (13· 6) ——统治者应“正身”
【评析】 孔子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端正自 身,才能使民信服。这也是“德政” 的体现。
(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 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 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 草,草上之风,必偃。” (12•19) ——统治者应注重道德的感召引导
(7)【原文】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 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11•17)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原文及解释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原文及解释名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摘自:《论语·为政篇》解释:治理国家要要用道德,就像北极星一样,固定在所在的地方,所有的星辰都会环绕着它。
为政篇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比较了不同管理手段的不同效果,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亦即:如果用政法来引导民众,用刑罚来威慑民众,民众只能暂时免于不犯罪,但却没有廉耻之心;而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会人人心悦诚服。
孟子所提出的“人性本善”的思想在现代管理学的“Y理论”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麦格雷戈认为“X理论”所提出的人性假定无法反映现实的情况,提出了“Y理论”。他认为人并非天生好逸恶劳,若在适当的激励下,人们不仅愿意而且能够主动承担责任,甚至会视工作如娱乐、休息一样自然;如果人们对某项工作做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便完成任务;大多数人都具有解决组织问题的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有意思的是,这些在“立功”、“立言”上都非常积极的企业领导人,却经常有负面新闻爆出,甚至一些人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很快就遇到了麻烦,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甚至本人也因为触及了法律的底线而受到相应的制裁。究其原因是,本应首当其冲的“立德”被他们忽略了。
如此说来,“立功”与“立言”可能让一位企业领导人迅速“扬名立腕”,但如果缺失“立德”,最终可能让这一切成为过眼烟云。“立德”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也是企业家幸福指数提升的关键。
孔子认为,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只要为政者自己身正了,依靠道德的力量治理国家,就能像北极星那样,众星拱卫在它的周围,得到民众的拥护。
人性本善
“为政以德”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假设基础之上。尽管孔子没有明确提出“人性本善”,但整部《论语》却反映了这一思想,并进而成为儒家正统的思想,儒家的启蒙读物《三字经》开篇就写道:“人之初,性本善。”
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何尝不是这样?管理者如果具有高尚的品德,员工就会对他们产生敬意,从内心里拥护他。相反,即便管理者拥有显赫的职位,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如果道德品质败坏,员工也会弃他们而去。松下幸之助曾经说过,一位经营者不需要是万能的,但却要是一位品德高尚的人,因为后者往往更能吸引人才。
太上立德
孟子也有类似的表述:“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亦即:如果采用强力去压服别人,无法让别人心服,他们只是力量不足而已;而如果运用仁德让别人自愿归顺的,他们就会心悦诚服。
《三国演义》中所讲述的“七擒孟获”的故事,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诠释。受刘备托孤遗诏,蜀国丞相诸葛亮立志北伐。恰在此时,蜀国南方的部落发生叛乱,诸葛亮遂率部南征,首战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首领孟获。但孟获心里却很不服气,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诸葛亮于是下令将孟获释放。如此,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每次又都立即释放。待孟获第七次被释之时,他深受感动,遂与宗族、部下一同跪下起誓:以后绝不再谋反。
德不孤
孟子将“不忍人之心”推而广之,运用于对社会的治理之中,就是“行不忍人政”,他说道:“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孟子·公孙丑下》)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先王由于具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思,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治国之道。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思,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治国之道,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
孔子的学生子路曾经问为政之道,孔子的回答是:“先之劳之。”(《论语·子路》)子路希望老师讲得更具体一些,孔子接着说:“无倦。”(《论语·子路》)孔子给企业管理者指明了非常清晰的“立德”之道:先于下属勤奋地工作,才能让下属勤劳,而且永远不要让自己懈怠。如此,“Y理论”所主张的充分授权、扩大工作范围、注重参与管理、倡导员工的自我控制等管理手段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而“烽火戏诸侯”的典故则以反面教材的形式验证了这一观点。周幽王是西周的末代君主。公元前781年,周宣王去世,周幽王即位。即位后第3年,周幽王开始宠幸褒姒。褒姒不爱笑,为此,周幽王用尽了各种办法来逗她开心,她却仍然不笑。为了抵御外敌,周朝专门设置了烽火狼烟,一旦有敌人来侵犯,就点燃烽火,诸侯看到后就会前来救援。周幽王为了让褒姒一笑,竟点燃了烽火。诸侯见到烽火之后,全都赶来,却不见有敌人入侵。褒姒见到这么多兵马一通穷忙乎,哈哈大笑起来。周幽王非常高兴,因而又多次命人点燃烽火,后来,诸侯们不再相信,即便见到烽火也渐渐不来了。公元前772年,犬戎攻打镐京,周幽王赶紧令人点燃烽火,但诸侯们怕上当,全都没有来。周幽王在骊山被杀,褒姒被掳走,西周灭亡。
孟子“行不忍人之政”的主张是对孔子“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思想的有效传承。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同他相亲近的人。对于真正的君子而言,也许在短时间之内或许是孤身一人,但只要假以时日,他所具备的道德力量一定会感召一批有理想、有抱负的人过来与他为伍。在这里,孔子讲的不仅仅是一种人生体验,更是一种管理经验。
大张旗鼓地做出这一人性假设的是孟子,他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意思是说,人性是善的,就好比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就像水没有不往低处流的。孟子还说:“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孟子·公孙丑下》)强调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思,说的也是“人性本善”的道理。
对于任何试图有所作为的管理者而言,先哲所提出的“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这“三不朽事业”是他们应该牢记在心的。按照《左传》的说法,一个人只要在“立德”、“立功”、“立言”三者的某一方面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就可以成为不朽之人。当然,三者是有差别的,最上者为“立德”,其次为“立功”,再次为“立言”。
许多企业领导人都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百年老店”,因此都有着成就“不朽”的梦想。在自己的任期之内做出一番业绩,使企业在业界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自己的品牌,就成为他们的追求,也就是说,他们有着很强的“立功”动机。而时至今日,企业领导人出版著作,发表文章,频繁地接受媒体的采访,经常出入于各种论坛并担任演讲嘉宾,甚至屡屡出现在大学讲堂,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可见,“立言”也成为许多企业领导人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