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概述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包含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论,用于解释世界的本质和现象的变化。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变化、发展和矛盾的存在,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和进化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它强调一切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通过内部和外部的矛盾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只有充分地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矛盾和对立的存在。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产生矛盾和冲突。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矛盾和冲突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没有矛盾和冲突就没有发展。
通过对矛盾和冲突的理解和解决,可以推动事物向着更高的发展阶段转化。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指出,只有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矛盾和冲突,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注重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通过量的积累和积聚而发生质变,并达到新的阶段和状态。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强调,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充分地积累和积聚,通过渐进的改变和升级达到质变的结果。
只有正确地把握和利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认为世界具有客观规律和客观规律性。
它认为世界的发展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规律性进行的,不是任意的、偶然的。
唯物辩证法认识到,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受到客观的经济、社会和自然规律的制约和驱动。
唯物辩证法发展观认为,只有正确地把握和运用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第五,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强调对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和预测。
它认为任何一个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趋势和方向,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来揭示和预测。
唯心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区别
认为意识、精神和观念是最基本、最 重要的事物,而物质只是它们的附属 品。
唯物主义
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意识是物质 的一种反映和产物。
02
唯心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的特点
主观性
唯心辩证法强调主观意识的作用,认为意识 决定物质,而非物质决定意识。
非科学性
唯心辩证法倾向于依赖主观感受和直觉,而 非科学实证。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内部矛盾的 双方既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 整体,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的关系。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过程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
抽象性
唯心辩证法倾向于抽象思考,而非具体分析。
强调整体性
唯心辩证法强调整体和全局,而非局部和细 节。
唯心辩证法的核心观点
意识决定物质
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意 识决定物质的存在和变化。
强调矛盾的观念
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矛盾的解决方式 取决于主观意识。
辩证法是思维的规律
认为辩证法是关于思维的规律和方法的学说, 而非客观世界的规律。
在政治领域
在政治理论和实践方面,唯心辩证法 强调领袖和英雄的作用,以及历史发 展的主观能动性。
03
唯物主义辩证法
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特点
物质第一性
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 决定意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唯物主义辩证法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为理论必须与 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举例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举例说明什么是唯物辩证法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三国演义》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讲的是:吴国的大将吕蒙,十几岁就从军打仗,由于英勇善战,屡建战功,30多岁就升为中郎将。
但他文化水平很低,常常闹出“张冠李戴”式的笑话。
每逢给孙权上书,只能口述,让别人代笔。
这样,有时难免词不达意,弄得孙权哭笑不得。
所以,吴主孙权劝吕蒙抓紧时间读书,并用自己和别人的体会予以开导,批评他不应强调军务繁忙而不求进步。
吕蒙接受了孙权的教诲,开始发愤读书,而且进步很快,后来,终于通古博今、满腹经纶,达到了相当高的文化水平。
后来,吴国军事统帅周瑜病死,鲁肃为吴国都督。
鲁肃最初瞧不起吕蒙,认为他只是一员文盲武将。
有一次,鲁肃路过吕蒙驻防的地方,看望吕蒙,故意为难他,提出了许多战略上的问题。
他原以为吕蒙一定是一问三不知。
但出乎意料的是,吕蒙有问必答,且对答如流,特别是如何对付蜀国大将关羽,吕蒙讲了五条应敌之策,讲得很有见地,令鲁肃叹为折服。
鲁肃发现吕蒙成了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大为惊喜,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原来认为你只有武略,是个粗莽武夫,今天同你谈话,才知道你是一个有学问有见识的人,你已经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吕蒙听了也幽默地回答说:“士别三日,即应刮目相看。
”后来,人们便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表示别人已大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待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语词不多,却反映出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观点:事物是变化和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都处在产生和消灭的过程中,静止不变、僵死不动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就一个人来说,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中:由稚气天真的童年到风华正茂的少年,再由血气方刚的青年到年富力强的中年,最后进到老态龙钟的晚年,直至生命的结束。
人的变化,不仅有从婴儿到少年、青年、壮年、老年,直至死亡这种肉眼看得见的变化,而且还有人们的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在体内时刻都在发生的变化。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
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案《生活与哲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一框社会发展的规律【教材分析】此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内容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马克思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历史的规律。
理解社会发展规律,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二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最终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总趋势。
【学生分析】在之前我们明白了“世界是什么”。
懂得了“世界怎么样”,知道了如何正确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目的就是为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服务于我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什么,有怎样的关系,我们该怎么做。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运用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分析说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形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看待社会现象、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理论的学习,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能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有正确的认识。
3、通过对社会历史主体的理论学习,明确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关系的历史,形成自觉坚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好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从社会存在出发理解社会意识,坚持思想领域的问题要到物质领域中去寻找根源,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
2、尊重社会发展规律,走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为社会历史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1、重点:(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规律。
(2)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2、难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设疑法、教师启发、引导式教学【教学手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
唯物主义是一种根据物质存在的客观规律来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坚持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统一整体,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界的发展变化都是由物质的运动和变化所引起的。
这种基于物质存在的观点,决定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所提出的一系列自然规律和规律性的认识。
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以辩证法为方法的。
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事物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法。
辩证法是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方法,它要求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认识,并揭示事物和现象内部的矛盾和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一个辩证的整体,内部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由这些矛盾的运动和斗争推动的。
因此在认识自然界的时候,必须要运用辩证法的思维方法,全面、系统地认识自然界的内在规律。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关于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性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要求认识自然界的静态结构和形态特征,更要求认识自然界内在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要求我们在观察和认识自然界的时候,要看到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变化规律,要看到事物的通联、差异和变化,要看到事物的全面、深入和系统的认识。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全面和深刻的。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要求我们认识自然界的特定事物和现象,更要求我们认识自然界整体的规律和规律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自然界的要关注自然界的全面和系统性,要在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审时度势,积极探索和揭示自然界内在的规律和规律性。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征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以辩证法为方法的,关于自然规律和自然规律性的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这种自然观要求我们在认识自然界的时候,要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要认识自然界内在的矛盾和发展变化规律,要关注自然界的全面和系统性。
社会发展的规律
2、在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 在英国出生时,整个世界争论不休,“不合 伦理”的诅咒声一度铺天盖地。目前,随着 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试管 婴儿”已经是很正常的事。人们观念的变化 说明了: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D、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发展
肮脏的字眼,忌 讳 知足者常乐, 倾向于内在追求 勤俭,朴素 重协调性道德 (忍、平静) 平均主义
成为经济效益的标志 要求物质生活的 不断提高 能挣会花 重进取性道德 机会平等
结论:(2)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
这两则名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章 总纲
第六 款 权利。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第一条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第十二条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 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 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 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私有财产受国家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 人非法侵占或破坏私人合法财产都必受 法律制裁。
材料所反映的政治法律思想有何不 同? 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 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A、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我国人民在八十年代与现在的 幸福观、金钱观、消费观、道德观等比较
八十年代 现在
金钱观
幸福观 消费观 道德观 平等观
• • • • •
3、小 结 ①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③社会发展规律发现的意义: ④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对世界和事物发展规律的根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发展的全面、具体、矛盾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量变引起质变的,是由渐进引起突变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必然引起偶然的,是由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相互作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否定引起肯定的,是由消极因素和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的。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客观、必然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由阶级斗争的客观规律推动的,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方式的更替引起的,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社会革命的客观规律推动的,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密切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辅相成,相互贯通,相互作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基本原理,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汇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是高中政治哲学课本的内容,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了解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政治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知识点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原理内容】: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辩证唯物论的三个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辩证唯物论的三个观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之一,它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论关注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和斗争,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都具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特性。
它强调整体和个体、对象和过程、形式和内容的辩证统一关系,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辩证唯物论的三个观点是指唯物辩证观、历史唯物观和实践唯物观。
第一个观点是唯物辩证观。
唯物辩证观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一切事物都是由物质运动和相互转化而产生的。
它坚持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可以反作用于物质。
在唯物辩证观中,存在着对立统一和矛盾斗争的规律,事物的发展就是通过矛盾的对立面相互斗争、互相排斥、互相转化而实现的。
第二个观点是历史唯物观。
历史唯物观认为人类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而发展变化的。
经济基础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等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观认识到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不同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所决定的。
第三个观点是实践唯物观。
实践唯物观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活动,人类通过实践不断地改造和创造新的事物。
实践唯物观强调了人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认为主观能动性是实现客观规律的前提和基础。
以上是对辩证唯物论的三个观点的概述。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分别深入探讨每个观点的要点,并对辩证唯物论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s在引言部分,首先对辩证唯物论进行概述,简要介绍辩证唯物论的来源和基本概念。
然后说明文章的结构,明确文章的目的和主要观点。
正文部分:main body正文部分包括了三个观点,分别论述了辩证唯物论的重要观点。
第一个观点部分:在第一个观点部分,详细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第一个重要观点,并列举了几个要点进行详细说明。
关于变化的马克思原理
关于变化的马克思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变化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2.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即量变引起质变;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即事物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3. 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一定的客观规律。
4.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关于变化的原理强调了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
动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人类认识的进步以及实践活动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中国共产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共产主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
这两个思想体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实践,也为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1.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之一,它强调了对客观世界的辩证认识和对矛盾运动的观察。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它主张事物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通过对矛盾的分析和解决,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2. 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共产主义中的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指导,深入剖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的应用使中国共产党能够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二、历史唯物主义1.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体系中的另一重要思想,它强调了历史的内在规律和社会变革的驱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制度的变革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矛盾的产生推动的。
它指出了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揭示出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2. 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共产主义中的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共产党通过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深入了解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和问题,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路线。
历史唯物主义的应用使中国共产党能够站在历史的高度,把握住社会发展的大势,制定出科学的战略和政策,推动了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共产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财富,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
我认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个思想体系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和指导原则,使中国社会能够不断进步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
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概括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有两大观点、三大规律和五对范畴。
两大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三大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五对范畴是原因和结果、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可能性和现实性。
唯物辩证法思想一、唯物论部分(主要原理、观点)1、自然界的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做到按规律办事。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辨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一方面,客观规律性始终制约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可变性、多样性)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还具有客观性。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原理:(内容及方法论要求)唯物辩证法认为,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中,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所以在一切活动中,要求我们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出发,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整体或系统的最优目标。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区别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区别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是两个不同的哲学概念。
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强调对事物和现象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和分析。
它认为事物是复杂的、矛盾的,存在着内在的对立和统一。
辩证法通过研究事物内部的矛盾和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强调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和本质。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是客观的,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是由物质内部的矛盾和力量推动的,强调社会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一些共同点,比如都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强调事物内部的矛盾和统一。
但也有一些区别:
范围:辩证法是一种方法论,适用于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分析;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对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进行探讨。
研究对象:辩证法关注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强调事物之
间的相互作用;唯物主义关注物质的存在和运动,强调物质的决定性。
角度: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强调多方面的分析和综合;唯物主义注重通过研究物质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变化发展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变化发展的科学吗?
答:是的。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被认为是一种关于事物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方法。
它与唯心辩证法形成对比,强调物质世界的根本性,认为物质的存在和发展是世界的基础。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立统一: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而这种对立又包含着统一。
对立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原因,而对立的双方通过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最终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2. 否定之否定: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否定和超越的过程。
事物在发展中会否定旧有的状态,产生新的状态,而新状态又包含着对旧状态的否定,形成一个不断推进的发展过程。
3. 量变与质变:唯物辩证法指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当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质变,即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这体现了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逐渐推进的特点。
4. 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唯物辩证法倡导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对客观规律的深刻理解来引导人们的行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通过实践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
总体而言,唯物辩证法是一种关于变化和发展的科学方法,旨在揭示事物内部的矛盾和运动规律。
它不仅是哲学思维方式,更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具,为解释社会、自然、思维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定义,它与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定义,它与变化的关系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是由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部分组成。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特别是在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
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
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哲学派系多样,相互斗争、相互废黜。
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争议的焦点就是思维与存有的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有的关系问题分后两个方面:一方面,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存在是思维的反映,思维是第一性的属于唯心论学派,凡是认为思维是派生的,存在是第一性的属于唯物论各种学派。
另一方面,思维与存有是不是同一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能够无法重新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这一问题的提问构成了所述学说和不可知论,但绝大多数哲学家并作了确实的提问。
在中国古代也有辩证唯物主义的雏形,《周易》中阐述了大亦有大,小亦有小,其奥妙无边际,就是说明了世界的万物没有最大也没有最小,是无穷的,这一辩证思想也在马克思唯物辩证思想中得到了升华,在科学上得到了印证,大到宇宙之无际,小到中子之无限。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辩证关系.
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的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具有一致性,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依据,党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具体的运用。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是党确立思想路线的哲学根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实际工作中的认识路线。
认识观
1、认识具有反复性
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
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
程。
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2、认识具有无限性
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终极真理是不存在的)。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主要观点包括:
1.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
这意味着所有的事物和现象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并且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2.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
这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变化遵循着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3.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
这意味着人类可以通过辩证思维来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辩证唯物主义还强调矛盾(即对立统一)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它认为事物内部包含着矛盾性,这种矛盾性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变化。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也重视实践的作用,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总的来说,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一种全面、深刻、科学的世界观,它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 事物的本质
辩证唯物主义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本质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强调了事物的多面性和发展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所决定的。
在这个过程中,事物不断地转化、发展和演变,从而呈现出多样的形态和特征。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事物的矛盾性。
任何一个事物都包含着内部的矛盾和对立面。
这种矛盾不仅仅存在于事物的外部环境中,更重要的是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
这种内部矛盾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正是通过这种内部的矛盾运动,事物才能不断地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矛盾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
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矛盾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矛盾的相互作用、斗争和统一而得以实现的。
这种矛盾的相互作用既包括事物内部的矛盾,也包括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矛盾。
正是通过这种矛盾的相互作用,事物才能不断地实现自身的发展和变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的和历史的。
事物的本质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的,因为它是随着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事物的本质是历史的,因为它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正是通过这种相对性和历史性,事物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的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统一的和发展的。
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矛盾的统一所决定的。
事物内部的矛盾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事物的本质是由这种内部矛盾的统一所决定的。
事物的本质是发展的,因为事物的本质是通过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而不断地实现和变化的。
正是通过这种统一和发展,事物才能不断地实现自身的目标和价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矛盾的运动和发展所决定的。
事物的本质是多面性和发展性的,它通过矛盾的相互作用和统一而得以实现。
事物的本质是相对的和历史的,它随着时间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和演化。
事物的本质是统一的和发展的,它通过内部矛盾的统一和发展而不断地实现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资料生产
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人类在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 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A、生产力系统:基本要素 劳动资料 (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 (必要前提) 劳动者 (最活跃因素)
①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
②实现斗方争式的:观通点过,阶去级观察斗和争分实析现社的会。阶级斗 争是推历动史阶现级象社的会方发法展,就的是直阶接级动分力析。
辩证唯物主义: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
种变化是有规律的,引起事物变化的原因在于事 物内部的矛盾。
用上述观点看人类社会,可以看到,人类 社会是变化发展的,这种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引起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内部的矛盾。 那么,推动社会发展的矛盾是什么?社会发展的 规律又是什么?
想一想: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是什么?
C. 在整个上层建筑中,政治居于主导地位,国家政 权是核心。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 变化发展。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统一关系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a.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确立统治 地位并巩固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条 件。
共产 主义 社会
其第一 阶段是 社会主 义社会
(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与实现方式
①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②实现方式: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
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 决中实现的。
(2)、阶级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
*其二、在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中,矛 盾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基础同旧上层建 筑的残余、未来上层建筑的萌芽之间的矛盾;新旧上层建筑之 间、新旧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等)。
*其三、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上升发展阶段时,上层建筑 对于经济基础一般是适应的;当一种社会形态处于没落时期, 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变革的客观要求则是不适应的,其矛盾则 变为对抗性的、全局性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经济体制具有内在联系。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否 得当,对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生产力的发展往 往起着极为重大的作用。
②、上层建筑:
A.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B. 上层建筑由意识形态(观念上层建筑)和政治法 律制度及设施、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等两 部分组成。
B、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 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运动示意图
生 决定 生
产
产 关
力 反作用 系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 力状况时,对生产力 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 产力状况时,对生产 力发展起阻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上层 建筑
适合
经济 基础
适合
生产力
上层建筑 不适合 经济基础
上层 建筑
适合
经济 基础
不适合 生产力
促进 作用
阻碍 作用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互作用构成二者的矛盾运动。表现为:
*其一、在同一性质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中,上层 建筑的不完善部分、没有反映经济基础要求的部分都会同经济 基础发生矛盾。
(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①、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原始工具 青铜器
铁器
大机器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它对生 产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 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①、经济基础:
A.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 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 理解经济基础的内涵要把握两点:
a.经济基础的实质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是制度化的物质社会关系。
B、生产力包括渗透因素:科学技术 (渗透在三要素中)
②、生产关系: 人们在、从静态生角度分析: 生产关系包括:
生产资料所有制 (最基本的关系) 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产品分配关系
B、从动态角度分析: 生产关系包括: 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关系
③、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生产方式)
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 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的变更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并 决定着其变革的方向。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a.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 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
b.当上层建筑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 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 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
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 会的低级阶段)
(约230年)
社会化大生产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社会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约3000年)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生产力
石器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二者 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的内在的、本质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决定
决定
生 产 力
反作用
生经 产济 关基 系础
上 层 建 反作用 筑
生产力
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制度和设施
决定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反作用
社会形态更替示意图
依据生产关系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 五种社会形态:
原始 社会
奴隶 制 社会
封建 制
社会
资本 主义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