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

合集下载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在不同文化中,礼貌用语是人们交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文和西方语言中的礼貌用语有许多不同之处,反映了这两种文化对礼貌和人际关系的不同理解和重视程度。

下面对中西礼貌用语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称呼方式。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先生”、“小姐”、“阿姨”、“师傅”等称呼方式,这种称呼方式较为尊重和礼貌。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更倾向于直接使用名字来称呼对方,例如“John”、“Mary”等。

这反映了中西方在对待他人称呼方面的不同习惯和文化观念。

第二,问候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你好”、“您好”等问候语来打招呼并表示尊重。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Hello”、“Hi”等简短的问候语,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和随意,不太关注对方的身份和地位。

这体现了中西方文化对问候的不同态度和方式。

道歉和感谢。

在中文中,道歉和感谢是人们日常交流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人们常用“对不起”、“谢谢”等表达自己的道歉和感谢之情。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如“I'm sorry”、“Thank you”等。

但西方社会对于道歉和感谢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如中文社会。

这可能与中西方文化对于人际关系和台风的不同态度有关。

第四,告别语。

在中文中,人们常用“再见”、“回头见”等告别语来表示离开和期待再次见面。

而在西方语言中,人们常用“Goodbye”、“See you”等简短的告别语。

这种差异可能反映了中西方人们对待离别和见面的态度和情感表达方式的不同。

中西礼貌用语在称呼方式、问候语、道歉和感谢以及告别语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在礼貌习惯、人际关系和文化观念等方面的不同。

了解和尊重他人的礼貌用语是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一环,有助于增进彼此的理解和友好关系。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一、引言礼貌是各种文化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礼貌用语是人们日常语言交际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礼貌用语。

恰当使用礼貌用语,对调和及融洽人际关系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本论(一)“礼貌”概念的不同渊源1.汉文化中的“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汉文化中“礼貌”概念的历史渊源礼貌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文化在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的判断标准上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首先,汉英文化中礼貌概念的渊源有所不同。

汉文化中现代的“礼貌”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它起源于古代的“礼”,即礼制。

众所周知,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之一。

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统治者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社会动荡。

孔子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的要求,致力于恢复“礼制”,以便使社会平稳地过渡到一个新的“天下有道”的社会。

孔子的“礼”并不指“礼貌”,而是指自奴隶社会时期的周朝(公元前1100年)以来的社会等级秩序。

通过“正名”,“礼”规定了社会成员之间的等级差别,要求每个社会成员按照自己的社会地位来说话、做事。

在《论语·子路》中,孔子指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因此,“正名”就是要维护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的等级关系,这种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

《荀子·礼论》也谈到了礼的起源(当然说的是礼制):“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也就是说,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1],因此,无论是孔子还是荀子,都把“礼”看成是维护现行社会等差的行为法则,只要人人遵守“礼”,既定的社会秩序就不会打乱;相反,若违反“礼”,就会受到惩罚。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近年来,中英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使用英语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在日常沟通中,委婉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让人们感觉更加友好和尊重,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争吵。

然而,中英两种语言在委婉语的表达上有所不同,下面将会进行对比分析。

1. 询问与请求在中文中,可以用“请问”或“劳驾”开头的语句表达询问或请求。

在英语中,可以用“may I ask”或“excuse me”进行委婉询问。

在请求方面,中文可以用“麻烦您”或“有时间帮忙”等委婉的表达方式,而英语中可以用“would you mind”或“could you please”来请求别人。

2. 表示邀请在中文中,可以用“恳请光临”或“不胜欢迎”等表达邀请的委婉语。

在英语中,可以用“you are more than welcome to”或“we would be honored if you”来邀请别人。

此外,“would you care to join us”和“if you're free, we'd love some company”也是常用的英语表达方式。

3. 表示感谢中文中常用“非常感谢”或“万分感谢”等委婉感谢的语句,英语也有相应的表达方式。

“thank you so much”和“I really appreciate it”是常见的英语委婉感谢语句。

4. 表示建议中文中的委婉建议常用“不妨考虑一下”或“建议您”等表达方式。

英文中则可以用“if I may suggest”或“you might want to consider”等表达方式来委婉地提出建议。

5. 表示拒绝总之,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委婉语都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表达方式,可以让沟通更加礼貌和友好。

掌握不同语言中的委婉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

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汉英委婉语比较研究委婉语,是指通过措辞技巧,以含蓄、委婉而非直接、直率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各国语言和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英语中,委婉语通常用于表示礼貌、尊重、感谢和委婉拒绝等,其使用场景非常广泛;相应地,在汉语中,委婉语主要用于表达尊重、谦虚、感激和语气转折等。

本文旨在分析汉英两种委婉语的比较研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礼貌用语的比较在英语中,有许多表示礼貌的委婉语,例如:“Excuse me.”(对不起、请原谅)、“I beg your pardon.”(请再说一遍)、“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您能否这么好心地...)、“May I request that...”(我可以请求您...)等。

这些委婉语都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请求或者在别人面前提出不太方便的话题时,表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与之相对应的,在汉语中,也有许多礼貌用语,如:“不好意思”、“麻烦了”、“您好”、“请您”等。

这些委婉语同样是表现对方的尊重和礼貌。

其中,“请您”这个词组可以说是汉语中最常用的礼貌用语了。

与英语中的“please”(请)相似,都是以请求方式委婉、礼貌地表达的。

不同的是,“请您”包含了更多的敬重和尊重的意味,含义更为深远。

2. 生活场景比较在生活中,英语中的委婉语也是在日常交流中比较常见的。

比如在公共场所提出请求,可以用“Would you mind...”(您介意...)、“Could you please...”(您能请...)、“Excuse me,sir/ma'am.”(对不起,您好)等委婉语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礼貌。

在汉语中,当我们需要在生活场景中礼貌地向别人提出请求时,可以使用以下委婉语:“麻烦你...”、“能不能...”、“可否...”、“请您...”等。

这些语言都从某种程度上表现出了我们的尊敬和谦逊之心。

3. 委婉拒绝的比较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需要拒绝别人的请求,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到委婉语。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礼貌用语与汉语礼貌用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英语礼貌用语:
表示问候:英语中常用的表示问候的礼貌用语有“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day”,表示再见时会说“Goodbye”,“Take care”也是常见的礼貌用语。

请求:英文中表示请求时习惯性地使用“Could you…?”,“Would you…?”,“Can you…?”,“May I…?”等句式。

道谢:英文中表示感谢时会用到“Thank you”,“Thanks a lot”,“I appreciate it”,“That’s very kind of you”等句式。

汉语礼貌用语:
表示问候:汉语当中表示问候或打招呼时有很多不同表达方式,
如“早上好”,“晚上好”,“你好”,“再见”等。

请求:汉语当中表示请求的礼貌用语有“请帮忙……”,“能请您……吗?”,“能够……吗?”等。

道谢:汉语中表示感谢的用语则有“太感谢你了”,“真抱歉”,“谢谢”,“非常感谢”,“谢谢你的帮助”等。

总而言之,英语礼貌用语与汉语礼貌用语在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
差异,但都是用于礼貌地与人交流的有效手段。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作者:陈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10期“入乡随俗”说的是要了解对方的习惯特性,才能更好的交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汉文化的不同也是更好掌握英语学习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从礼貌用语中寻找差异。

礼貌用语是交际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恭维语和自谦语中英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方国家在受到恭维和赞扬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着不一致,令人难堪,所以当有人夸奖你事情做得好时,你应该说“Thank you!”.别人说你球踢得好,你应该说“Thank you!”,说你长得漂亮,你也应该说“Thank you!”。

但在我们国家,面对表扬却不能这么直率,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人们习惯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

比如:“哪里,哪里”,“不行,不行”、“不敢当”、“过奖了”、“你抬举我”、“别损我了”,“我要是漂亮,天下就没有丑人了”等等。

学者拉里·阿·萨穆瓦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

西方人有生以来就受着全力竞争,努力争先的教育,他们极为重视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

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将自己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充分表现自己。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强调群体意识,人们重视集体的作用,不喜欢突出个人。

因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自谦习惯。

二、称呼语和角色语在中国,孩子一般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等等。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等。

我们不仅使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取称呼家人、亲属,而且喜欢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朋友乃至陌生人。

比方说,把跟自己祖父祖母年龄相仿的男性叫爷爷,女性叫奶奶;将比自己父母年长的女性称为大妈或阿姨,男性称伯伯或叔叔;有时和辈分相同的人在一起,把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称大哥,女性称大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on Politeness
中英礼貌用语之比较I. Introduction引言
II.汉英礼貌原则
A.中西礼貌原则的共同处
B. 汉语和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1.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2.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C.汉英礼貌用语与文化价值观念
III.礼貌用语在应用中的差异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s of politeness principl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1)礼貌的内涵差异Different views about politenes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2)礼貌的实际语用差异
●1,称呼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addressing
terms
● 2. 问候上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greetings
●谦语、敬词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 3. 语言称赞策略的差异性Different uses of praising
strategy
● 4. 致谢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acknowledging thanks
● 5.道歉语的差异性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apologising terms
●词语文化内容的差异性(建议删除这一项)
(3)中西礼貌差异的原因
IV、Conclusion结束语
参考文献:
《英汉礼貌用语的比较与翻译》
《英汉礼貌用语比较谈》
《中西社会礼貌原则及其差异分析》
《基于文化差异的汉英礼貌用语对比研究》
《汉英礼貌用语的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