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合集下载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英语中的礼貌用语通常包括先称呼对方的姓名或称谓,然后表达自己的请求或感谢,并在结尾再次表示感谢或祝福。

汉语中的礼貌用语则更加注重对对方的尊重和恭维,通常使用各种尊称和谦称,使谈话双方感到和谐而舒适。

以下是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1. 问候英语中的问候通常使用"Hello"、"Hi"、"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等简单的短语,而汉语中则更多使用"您好"、"早上好"、"下午好"等尊敬的语言。

英语:Hello/ Hi/ 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汉语:您好/早上好/下午好。

2. 称呼英语中的称呼通常使用对方的名字或姓氏,或者使用诸如"Mr."、"Mrs."、"Ms."等尊称;中文称呼则更加注重使用各种敬称如"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

英语:Mr./Mrs./Miss/Ms. + 姓氏;First name / Last name.汉语:尊敬的+ 姓名;敬爱的/ 亲爱的+ 姓名。

3. 请求英语中请求的方式通常比较直接,例如"I would like to..."、"Can you..."等句型,而中文中通常更多地使用加上谦词的委婉表达方式,如“如果没有别的安排,麻烦您能否……”;“不知有没有这个可能,请您帮个忙……”英语:I would like to... / Can you.... / Could you... / May I...汉语:麻烦您... / 烦请您... / 请您帮个忙... / 如果方便,麻烦您….4. 感谢英语中通常使用"Thank you"、"Thanks"、"Appreciate it"等简洁的语言表达感谢之情,而中文则通常通过使用多个谢词和谦语表达谢意。

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

探析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及其成因
第3 0卷
第 1 2期
湖 北 广 播 电视 大 掌 学报
J u n o Be Un v r i o r M f Hu i TV i e st y
V 1 0 No 1 o . , .2 3 De e e . 0 0 0 5 0 6 c mb r 2 1 , 9  ̄ 9
21 0 0年 1 2月
探析 英汉礼貌用语 的语用差异及其成 因
丁பைடு நூலகம் 珠
( 苏州工 业职 业技术 学院 ,江 苏 苏 州 2 5 0 ) 11 4
[ 内容提要] 礼貌是人 际交往的前提条件 ,中西方礼貌用语 的差异导致跨文化交际中出现不必要的障碍 。本 文通过对 比分析英汉礼貌准则和礼貌语用 的差异性 ,分析了英汉礼貌 文化 交际语用 失误 的成 因。 [ 关键词] 礼貌准则 ;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 [ 中图分类号] H 3 0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4 7 (0 0 20 9—2 0 87 2 2 1 )1 —0 50 何 自然认为 :“ 跨文化言语交际指交际一方或双方使用 非 母语 进 行 的言 语 交 际 。 由于 在 这 样 的环 境 下 所 使 用 的 第 二 语 言总是或 多或少地伴随着母语的文化特 征, 以称之为跨 所 文化言语交 际。 ”礼貌语言是人们进行成功交际不可或缺的 因素之一 ,它贯穿于人类 日常的交际行 为之 中。 英汉礼貌准则的差异 比较 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纽带。 为了避免 由于 语 言 失 误 而 导 致 交 际 失 败 ,保 证 交 际 的 顺 利进 行 ,人 们 应该遵守礼貌准则。 ( ) 西方 的礼 貌 准 则 一 英 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G . , Ie h在研究礼貌现象的基 础 ec 上 ,效 法 Gf e的 合 作 原 则 ,提 出 了礼 貌 原 则 。包括 六项 准 i c 则 ,简述如下:1 .得体准则 ( h T c Mai :使他人 受 T e at xm) 损最 小,使他人 受惠最大 。2 .慷慨准 则 ( h e eoi T e G n rs y t Mai :使 自己受 惠最小 ,使 自己受损最大 。3 xm) .称 赞准 则 ( e p rb t nMai :尽量减少对他人 的贬损 , h A T po a o xm) i 尽量 加 大对他 人的赞扬 。4 .谦虚准则 ( eMo et xm) h T ds Mai :尽 y 量减少对 自己的赞扬 ,尽 量加大对 自己的贬损。5 .一致准 则 ( e re n xm) h T Agemet i :尽量减少 自己与他人 的分歧 , Ma 尽 量加 大 与 他 人 的 一 致 。6. 同情 准 则 ( e S mpty h T y a h Mai :尽 量 减 少 自己对 他 人 的 厌 恶 ,尽 量 加 大 自己对 他 xm) 人的同情 。 ( )中国的礼貌准 则 二 顾 日国教授吸收与借鉴 了 G ec L eh的礼貌准则 , 在此基 础上于 1 9 9 2年在 《 礼貌 、语用和文化 》一文 中归纳 了具有 “ 中国 特 色 ”的 五 项 礼 貌 准 则 : 1 .贬 己尊 人 准 则 。2 .称 呼 准 则 。称 。3 文 雅 准 则 。4 . .求 同准 则 。5 .德 、言 、 行 准 则。 由此可见,英汉两种礼貌准则有许多相似 之处。但 是, 根据矛盾的双重性,任何事物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 系,礼貌 本身既有文化的普遍性,又有明显的文化 差异 性,不同的语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的对比分析
中英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为了表达某种信息或态度,而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的语言
表达形式。

委婉语的使用可以减轻冲突,保护对方的面子,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英委
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下面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礼貌用语
中文中的委婉语通常通过使用一些礼貌用语来表达,例如「不好意思」、「请问一下」、「可能有点麻烦」等。

而英文中的委婉语则更注重使用一些委婉的措辞,例如「excuse me」、「if you don't mind」、「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

四、表述态度
在表达态度时,中文中常使用一些虚拟的语气来委婉地表达观点。

例如「我觉得可能」、「我认为也许」等。

而英文中则更倾向于直接地表达观点,例如「I think maybe」、「I believe perhaps」等。

五、措辞转换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中文中还常常使用一些措辞转换的方法来委婉地表达。

例如将「我」转化为「小弟」、「某个人」、「有人」,将「你」转化为「大哥」、「阁下」、「您」等。

而英文中的措辞转换则相对较少,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称呼,例如将「我」转
化为「I」,将「你」转化为「you」等。

中英委婉语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上存在一些差异。

中文中委婉语常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委婉词语、虚拟语气和措辞转换等方式来表达,而英文中则更注重使用委婉的措辞、
直接否定、直接建议与请求和正式称呼等方式来表达。

论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目的 。
同情准则 ( h y ptyMai : 话 者要 尽量 T eS m a x m) 说 h 减少 自己对别人 的厌 恶感 , 尽量增加 同情 感。
2 中国式 的礼 貌 准则 .
顾 日国提 出 了汉语 文 化 的 四个 礼 貌特 征 :尊 重 、
谦 逊 、态 度 热 情 、 雅 。 文
1 西 方 的 礼 貌 准 则 . 英 国著 名 的 语 言 学 家 利 奇 ( .L eh 在 仔 细 研 究 G ec )
顾 日国在吸收和借鉴 了利奇 ( .L eh 的六条 礼 G ec )
貌准则 , 比分析 了英语礼 貌现象 , 追溯 了现代 礼 对 并 貌概念 的 历 史 渊 源之 后 ,根 据 礼 与 礼 貌 的联 系 ,于
J u a fL o a gNoma iest o r lo u yn r lUnv ri n y
Au ., 0 g 2 09 Vo . 8 No. 12 4
第2 8卷 第 4期
论跨文化 交际 中英汉礼貌 用语的语用差异
张 海 琳
( 河南科技大学 外 国语学 院,河南 洛阳 4 10 7 0 3)

要 : 跨文化交际 中,来 自不 同文化背景 ,操不 同语 言的人 们常常会遇到 文化 差异 问题 ,英 汉礼貌 在
用语在英汉两种语言 的应用 中就存 在有很大 的差异 。其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 : 谈语 题 目、称呼方式和对赞美感
谢 的 回答 四个 方 面 。
关键词 :英汉语言 ;礼貌用语 ;礼貌准则 ;语用差异
翻译。


引 言
他人受惠最大 。
慷 慨准则 ( h e eoi ai : 话者 要尽量 T eG nrsyM x t m) 说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对比
英语礼貌用语与汉语礼貌用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

英语礼貌用语:
表示问候:英语中常用的表示问候的礼貌用语有“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day”,表示再见时会说“Goodbye”,“Take care”也是常见的礼貌用语。

请求:英文中表示请求时习惯性地使用“Could you…?”,“Would you…?”,“Can you…?”,“May I…?”等句式。

道谢:英文中表示感谢时会用到“Thank you”,“Thanks a lot”,“I appreciate it”,“That’s very kind of you”等句式。

汉语礼貌用语:
表示问候:汉语当中表示问候或打招呼时有很多不同表达方式,
如“早上好”,“晚上好”,“你好”,“再见”等。

请求:汉语当中表示请求的礼貌用语有“请帮忙……”,“能请您……吗?”,“能够……吗?”等。

道谢:汉语中表示感谢的用语则有“太感谢你了”,“真抱歉”,“谢谢”,“非常感谢”,“谢谢你的帮助”等。

总而言之,英语礼貌用语与汉语礼貌用语在表达方式上有一定的
差异,但都是用于礼貌地与人交流的有效手段。

论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论汉英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用语 区别 , 助 于避 免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语 用 失误 , 到 交 际 目的 : 有 达 关键 词 : 貌 跨 文 化 交 际 表 达 差 异 礼 中图 分 类 号 : 3 H0 0 文献标识码 : C
1 引言 Leabharlann 礼貌用语普遍存在 于各国语言 当中 , 是维 护社会秩序 , 它 建 立 和保 持 良好 人 际 关 系 的 重 要 手 段 。 由于 地理 和 历史 的 不 同 , 各 国的风俗 习惯 , 宗教 信仰 , 道德 规范都存 在着不 同程度 的差异 。 语 言 是文 化 的载 体 , 化 的 表现 形 式 。不 同文 化 背 景 的 国家 对 礼 文 貌用 语 的规 范 和表 达 也 有 着 不 同 的 见 解 , 清 汉 英 在 礼 貌 用 语 上 认 的表 达 差 异 , 助 于 避 免 在 跨 文 化 交 际 中的 语 用 失误 , 交 流 和 有 使 沟通 顺 利 进 行 , 到交 际 目的 。 达 2 汉 英 礼 貌 用语 差异 分 析 中西 礼 貌 表 达 方 式 都具 有 各 自的 特点 。西 方 很 重 视 隐私 , 在 西方 的 日常交际 中涉及到个人状 况( 年龄 、 工作 、 收入 、 婚姻 、 子女 等)政治 观念( 、 支持或反对何 种党派)宗教 信仰( 、 信仰什么宗教) 、 个人 行为动 向( 什么地方 , 去 与谁交往 、 通信等)都 属于不礼 貌 。 , 而中国人热情 好客 , 人 际交往 中嘘寒 问暖 , 于询 问年 龄 、 在 对 职 业、 收入 、 婚姻状况 、 子女等 问题 , 觉得很 自然 , 也常以这 些作 为聊 天 的话 题 。不 同 的 文 化 背景 造 就 不 同 的礼 貌 表 达 方 式 , 文将 从 本 日常 交 际 的具 体方 向分 析 汉 英 语 的礼 貌 表 达 。 21 称 呼语 的语 用 差 异 . 称呼语是礼貌 用语的重要组 成部分 。英语 和汉语 的名字都 是 由姓 和名构 成 , 英语 中的姓 名是 名在前 姓 在后 , 与汉 语相 这 反 。此 外 英 语 称 呼 语 的 表 达 方 式 和 汉 语 表 达 方 式 也 不 同 。汉 语 中 我们 通 过 姓 加称 呼 来 称 呼 周 围 人 , 例如 : 小 姐 , 王 张阿 姨 。在 英 语 中有两 种称 呼方 法 , 第一种 是直接 使用 他们 的名 , 如 , 例 称呼 R b r Bo n为 R br。 第 二 种 是 使 用 称 谓 加 姓 , 如 : . oe rw t oe t 例 Mr Bo n U ce r n 汉 语 中 有 亲 属 称 谓 系 统 , 同 的 亲 属 关 系 rw , n l Bo 。 w 不 有不 同称 谓 , 英 语 中 U ce , ut 别 可 以 包 括 汉语 的 伯 父 、 而 nl、A n分 叔 父 、 父 、 父 、 父 和 伯母 、 母 、 母 、 母 、 母 。汉 语 中称 呼 舅 姑 姨 婶 姑 舅 姨 语有 明显辈分差别 , 而英语 中的称 呼语不分男女 长幼 , 都可 以直 呼其 名 。西 方 表 示 尊 敬 时 , 姓 氏 前 加 上 “ .、Mr ” “ s” 在 Mr “ s 或 Mi 、 ” . s “ ” 。要注意 的是 西方国家语言 中的“ ”O d 意为不 中用 , Ms等 老 ( l) 来 日不多 , 此外“ 年轻” Y u g在某种程度上表示不成熟。 ( on ) 22 问候 语 的 语 用 差 异 . 问候 是 一 种 全 球 认 同 的 礼 貌行 为 , 日常 生 活 中 问候 语 使 用 在 得非 常频 繁。 中国最普通最礼 貌的问候方式是 “ 你吃饭 了么? 、 ” “ 到哪儿去 ? 。两 个说英 语 的人碰面 时 , 你 ” 通过 “el! ,G o hl ” “ od o Monn/ t n o/vnn ” 问候 对 方 。 当 用 中 国式 “ aeyu rigae oneeig 来 fr h v o h d or el” a u a?来问候英语 民族时 , y m 他们会认 为这是一种邀请 , 邀 请他们吃饭 。西方文化特 别注重个人 隐私 , 在他们 眼里 凡所涉及 到 隐私问题 都属 于不礼 貌 。因此 “ eeae o on? 、Wh t Whr r yugig” “ a ae o ig o o ” 中 式 问 候 方 式 都 有可 能被 看成 打探 隐私 。 r yu on ?等 g td 在中国碰到老师 时我们一般都会说 “ 老师好 ”在母语 的负迁 , 移 下 会 出 现 “ odMonn ! ec e h s 的错 误 表 达 来 问 候 外 G o rigT ah r on. J ” 籍教师 。英语 中应用 “ odMo ig Mr/ r. M s.MsZ ag G o r n! .M s/ i / . hn ” n s 来 向 老 师 问好 。 23 赞 扬 及 其 回答 的 语 用 差 异 . 顾 月 国教 授 指 出 中式 礼 貌 的最 大 特 点 是 “ 自贬 ” “ 和 自谦 ” 中 , 国 人 通 过 对 自己最 大 程 度 的 贬 低 来 显 示 出 谦 虚 。 中 国 人 被 表 扬 时第一反应是否认对方的表扬 , 并通过贬低 自己来显示 出自己的 谦 虚 和礼 貌 。在 中 国文 化 里 这 是 一 种 礼 貌 的 表 现 , 而 在 西 方 却 然 是不礼貌 的表现 , 他们认为那是对他们认识能力的一种否认 。面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

英汉礼貌用语对比作者:陈琼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4年第10期“入乡随俗”说的是要了解对方的习惯特性,才能更好的交流。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注意英汉文化的不同也是更好掌握英语学习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从礼貌用语中寻找差异。

礼貌用语是交际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

接下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恭维语和自谦语中英在恭维语和自谦语的用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英方国家在受到恭维和赞扬很少加以否定,以免显露出与恭维着不一致,令人难堪,所以当有人夸奖你事情做得好时,你应该说“Thank you!”.别人说你球踢得好,你应该说“Thank you!”,说你长得漂亮,你也应该说“Thank you!”。

但在我们国家,面对表扬却不能这么直率,对待别人的恭维或称赞人们习惯用否认或者自贬的方式。

比如:“哪里,哪里”,“不行,不行”、“不敢当”、“过奖了”、“你抬举我”、“别损我了”,“我要是漂亮,天下就没有丑人了”等等。

学者拉里·阿·萨穆瓦说:“在西方文化中个人是至高无上的,个人主义是首要的和肯定的价值观”。

西方人有生以来就受着全力竞争,努力争先的教育,他们极为重视个人的作用,个人的独立性。

因此,他们总是竭尽全力将自己从集体中突出出来,以求充分表现自己。

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则强调群体意识,人们重视集体的作用,不喜欢突出个人。

因而在礼貌用语方面也就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自谦习惯。

二、称呼语和角色语在中国,孩子一般不能直呼父母、长辈的大名;学生不可直接叫老师的名字,下属不能叫上司的名字等等。

否则就会被视作缺少家教,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等。

我们不仅使用表示血亲关系的名词取称呼家人、亲属,而且喜欢用亲属称谓来称呼非亲属的朋友乃至陌生人。

比方说,把跟自己祖父祖母年龄相仿的男性叫爷爷,女性叫奶奶;将比自己父母年长的女性称为大妈或阿姨,男性称伯伯或叔叔;有时和辈分相同的人在一起,把比自己年长的男性称大哥,女性称大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

中西礼貌用语对比分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礼貌用语也成为交流中的重要一环。

中西方的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文化内涵,下文将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礼貌用语的异同点,探讨其文化背景及社会习惯的影响。

一、中西方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差异1.称呼中西方往往以不同的方式称呼对方,在中文中,直接喊名字或称呼对方为“你”在某些场合下是不礼貌的,而要用尊称来表达礼貌和尊敬,如“先生”、“女士”、“阁下”等。

而在英语中,如果称呼“Mr.”或“Ms.”是一种非常正式的方式,常常用来表示对某种职业或身份的尊重,如“Mr. President”、“Ms. Manager”,而称呼“you”则是最普遍的口语方式。

2.祝福语中西方祝福语的表达方式也存在差异。

在中文中,常用的祝福语有“祝福您”、“万事如意”、“事业顺利”等,这些祝福语通常是对对方的心愿进行表达。

而在英文中,祝福语则通常更具有项链的形式,例如“祝你浪漫的情人节”、“祝你快乐健康”、“祝您假期愉快”,这些祝福语通常是有具体内容和场合的。

3.感谢语中西方感谢语的表达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文中,最常用的感谢语为“谢谢”、“多谢”、“感谢”等。

在英文中,“thank you”是最常用的感谢用语,但是当你描述你所感激的事情时,你可能需要在这些话语中添加更多的信息,如“thank you for your help”、“thank you for your kindness”等。

二、中西方礼貌用语的文化内涵中西方的礼貌用语背后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中文中的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敬意和尊重,表达出对其群体角色、年龄、社会地位等的认同和关怀。

例如,对于较年长的人、上级、客户、嘉宾等要用尊称来表示尊重和礼貌。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是表达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包括对对方身份、外貌、智慧等方面的赞美,更强调个人之间的友谊和亲密。

三、中西方礼貌用语的社会习惯影响中西方礼貌用语有着不同的社会习惯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
作者:陈忠良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1期
摘要:礼貌在不同的文化中具有不同的特性。

礼貌用语在英汉语中都得到广泛使用,然而在不同文化中,语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语用上存在很大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帮助人们消除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实现。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对常见的英汉礼貌用语,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揭示了它们的语用差异。

关键词:英汉礼貌用语;语用对比;语用差异
中图分类号:H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106-02
礼貌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和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指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的礼貌文化差异,而这种差异,常常构成跨文化交际中的障碍,从而导致语用障碍和语用失误。

礼貌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带有明显的民族性,每个民族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也是不同的。

本文试图找出英汉礼貌用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英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主要包括致谢语、请托语、致歉语和道别语。

在英语中分别对应thank you,please,sorry(excuse me),goodbye,汉语中分别对应谢谢、请、对不起、再见。

英汉语中的这些用语,在语义上基本对应,但它们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

1.致谢语:“谢谢”和“thank you”。

汉语中的“谢谢”和英语中的“thank you”基本语义是对应的,但两者有着很大差别。

首先,“thank you”的使用频率比“谢谢”更高。

在汉语中,家庭成员之间基本不用“谢谢”,熟人、亲戚好友之间,也很少用。

而英美人则相反,熟人、亲戚朋友、家庭成员之间均用“thank you”这句话。

其次,“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的范围和场合上也有差别。

当讲汉语的中国人得到别人的恭维、赞扬或邀请时往往采用谦虚推让、贬己尊人甚至是否认自己的方式,而英美人在受到称赞或邀请时,会高兴地表示谢意。

此外,讲汉语的人在接受服务时,常常向服务员表示谢意,而英美国家则相反,往往是服务员向顾客表达谢意。

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对于“谢谢”和“thank you”的回答也存在差异。

当受别人感谢时,讲汉语的人会回答“不客气”或“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等类似的话,而讲英语的人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或“I am glad to help you!”等。

如果将汉语的回答“没关系,这是我应该做的”译成英语为“Never mind. It’s my duty.”而在英语中“Never mind”是在对方表示道歉时才使用的回答语,而“It’s my duty”通常是值班人员或工作人员的用语,表示是职责所在,不得不为之的意思。

最后,英语的“Thank you”并不总是表示感谢,有时作为一种窘迫下的解脱之词,还表示要结束谈话,甚至表示拒绝的搪塞之词。

英语中,“thank you”也常用回答别人的恭维和赞美。

在英语中,一般遵循“一致准则”。

当有人夸奖时,受夸奖者的回答往往是“Thanks!”或“Thank you (very much)!”。

但在中国,面对夸奖则遵循“谦虚准则”。

中国人通常是“否认”或“自贬”,如:“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等。

2.请托语:“请”和“Please”。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使用这两个字使话语变得亲切、礼貌,但二者存在着语用上差异。

在中国,“请”字在较为正式的场合或是关系较为普通时才使用。

比如,陌生人之间、同事之间、一般的朋友之间,或者面对长辈、上级时,人们较多用“请”字,但在亲戚、好友、家庭成员之间,中国人一般很少用“请”字。

一旦使用,便会给人一种正式感和隔阂感,而缺乏亲密无间感。

英文中“Please”则不然,不但用于正式场合和普通的熟人、同事、同学及陌生人之间,也常用于家庭成员、亲戚好友之间。

由此可见,与“请”相比,“please”的使用频率更高,范围更广。

此外,除在日常用语,例如“请进”、“请稍等”等情况下,汉语中的“请”通常只在说话者对不熟悉的人有所求时使用,而“please”不仅能表示请求,还可以表示提供或接受提供。

例如:—Would you like to have a cup of coffee?—Yes,Please.(接受提供)在这种情况下,“please”表示接受。

如果拒绝的话,英语中则用“No,thanks”之类的话语。

—Please have a seat.(提供)英语中“please”作为礼貌用语,可以用来消除歧义。

英语中常用问句来表示询问或礼貌的请求,但有时会引起歧义,为消除歧义,人们常借用“please”一词,例如:—Will you open the door?(询间或请求)—No,I won’t.—Could you close the door,please?(请求)最后,在有些场合,讲汉语的人使用“请”字,而讲英语的人则不用“Please”,比如,在餐桌上请人吃菜、喝酒或吸烟,汉语中人们常用“请……”,而英语中则常用“Help yourself”而不是“Please…”。

礼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讲汉语的人一般会说“你/您先请”,而讲英语的人一般都说“After you”而不是“Please…”。

在接受邀请时,中国人出于礼貌有时会说:我尽量来。

这种回答让英美人很困惑:I’ll try to come来还是不来?该不该算他一份?这种情况下,说英语的人则非常干脆,或“Thank you. I’ll come.”或“I’d love to,but I’m afraid I can’t.”等。

3.致歉语:“对不起”和“sorry(excuse me)。

汉语中,“对不起”常被用来表示自己做错了事向别人表示歉意和愧疚。

与此对应的英语表达主要有:“sorry”和“excuse me”。

但“excuse me”除了表达歉意和愧疚,还可以用来向陌生人打听消息;请求让路;请求中途离座;打断别人的讲话或问路等,可以译为“劳驾,借光,打搅一下”、“不好意思,请问……”。

在这些情况下,汉语中没有一直对应的表达法。

在英语中,“sorry”和“excuse me”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有一定的分工和区别,上述情况中可以用“sorry”代替“excuse me”,但在不小心踩了某人的脚或碰撞了某人,或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时,则只能说“sorry”或“I’m terribly sorry”,而不能用“excuse me”。

但汉语中的“对不起”一词却能适用于上述英语中用“sorry”和“excuse me”的所有场合。

此外,在英国,当客人,尤为海外客人来访时,遇到天气不好,英国人常向客人道歉时说“Sorry about the weather.”,中国人却很少因天气不好而向客人表示道歉的。

4.道别语:“再见”和“goodbye”。

汉英语言在道别时所用的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也是很明显的。

讲汉语的人,道别时较少用“再见”。

传统情况下,人们在分手道别时多向对方说“慢走,走好”、“改日再来”等表示关切友好的话,作为客人,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使用“请回,请留步”之类的回话。

在相同的语境中,讲英语的人则不说这些话,他们常用“goodbye”、“see you”之类的话,或一些祝愿以及让人感到愉悦的话,如“Drive carefully”或只向对方招招手或以微笑来表示。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人们的礼貌用语有着诸多不同。

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受文化背景的影响,礼貌用语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实际语用意义。

礼貌有利于人们之间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维系社会和睦和促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作用。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现象,与语言紧密相连。

英汉两种语言中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的比较说明礼貌这一普遍现象在不同文化中具有文化差异性。

看似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在实际的语用中均有教导差异。

礼貌现象的普遍性有助于不同文化之间人们交际的顺利进行,而其文化差异性往往会引起交际双方的不理解或不愉快。

因此,使用礼貌用语时,要充分考虑交际的场合和对象,采用适当的表达方式,避免出现语用失误。

因此,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培养英语语言能力,还要增强语用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学习,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2]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何兆熊.语用学概要[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
[4]胡文钟.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5]王毅敏.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03).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隐性课程视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编号:11CWZJ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